88教案网

草原上的鹰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上的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

三、教具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复习: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半包围结构的字:迎

左右结构的字:朝、如、狂、传、碰。

2.读准字音:

多音字:朝出示朝霞课文中读zhāo,还有一个读音cho,朝前。

传出示传来课文中读chun,还有一个读音zhun,传记。

3.指导书写:

a)迎:出示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指句读,理解欢迎。

注意:迎的右半部分是不是卯。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b)朝:由几个部件组成?书写时注意什么?

用朝字组词。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c)如、狂:说出偏旁部首的名称,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

d)传、碰:书写注意左窄右宽。

4.领读、齐读、接龙读黑板上的6个字,中间穿插提问字的结构、词语的意思。

c)出示投影,检查认读情况。

d)盖住拼音读课文第3自然段,增识汉字。

e)完成课后题:2、3。

f)布置作业:《阅读》

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和鹰》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吉思汗和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吉思汗和鹰》

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这是一则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浓。

学生分析

文中故事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因此,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伟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保持冷静的道理。

2.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心情的描写。

教学设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情感;通过想—说—读—批—讲—论—填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成吉思汗的照片):同学们认识他吗?

2.你对这位历史伟人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3.板题、读题。

4.检测生字。

5.师:本课文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你认为学习本文要掌握什么知识点?(生说师板书)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知识?(生说师板书)

[点评:这样做有利于鼓励学生养成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习惯,实现资源共享。特别体现学习方式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嘛。]

二、初学课文,理解内容

1.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通全文。(师提醒生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

2.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组最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和掌握黑板上板书出来的1—2个知识点。一生在小组学习记录本上记下来。(师巡堂轮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

3.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师提示汇报金点子:自报家门——说学法——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解——检测。(可考他人亦可请他人检测本组成员)

4.当有同学汇报“文章的写作顺序”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师相机引导分段:是呀!文章写得可有条理了,哪些自然段写起因?哪些自然段写发展?哪些自然段写高潮?哪些自然段写结果?可分为几部分呢?

这则故事全文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写,可把文章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述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王和勇士。(强调他的身份,使学生了解伟大的人物在面对错误的表现,凸现课文文化的指导性和育人的针对性。)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叙述了成吉思汗狩猎时,口渴得厉害,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滴水的泉眼。这一部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开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第9~18自然段),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情景。这段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地再现了四幅画面。

第四部分(第19~23自然段)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毒蛇的出现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固执,很具有震撼力。

第五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成吉思汗的懊悔和顿悟。

5.当有汇报员汇报文章抓住鹰四次撞翻成吉思汗的杯子展开描写故事情节这一知识点时,师适时提问:

(1)鹰为什么一次次去撞成吉思汗的杯子?

(2)成吉思汗的心情怎样?哪些地方体现他的心情?

(3)最后采取什么行动?

(4)结果得到什么沉痛的教训?

6.填写学习卡。并点评。

次数鹰怎样做成吉思汗的心情如何

一打掉了水不生气

二俯冲下去,撞掉杯子有点生气

三还是撞翻了杯子真的生气

四飞扑下去,扑掉杯子气急败坏

最后鹰被射死懊悔、顿悟、永远不在……

7.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并设身处地的读一读。

8.师点拨:文章中关于成吉思汗的心情描写,有的直接写,有的通过语言或动作来写,今后,同学在写作中也要这样写,能够更感染别人。

[点评: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能抓住学习课文这个知识点构建平台,通过完成学习卡的填写,引导学生抓住鹰四次打翻杯子以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这一重点环节来学习,为明理做好铺垫,也为学生练笔——学习心情描写打下基础。]

三、加深明理

1.齐读成吉思汗顿悟出来的道理: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

2.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提示:从正反两方面,如遇事冲动会怎样?反之冷静对待又会换来什么结果?

3.师小结:是呀!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是因为他们能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吸取教训!这多么令人感到震撼呀!

四、总结

小孩会犯错误,伟人也会犯错误,人人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假如我们在事情面前保持冷静,就能减免悲剧的发生,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就能健康地成长!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句。

2.复述故事。

3.课外阅读其他伟人的故事。

[点评:这样做重视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效果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略)

二、拓展学习

师:古人廉颇又是如何对待错误的呢?请读“语文天地”里的《负荆请罪》。(生自读)

1.说廉颇有什么精神?(感悟廉颇有面对错误善于自省、勇于改正的精神。)

[点评:此环节与“语文天地”联系,进行拓展学习,实现了北师大版教材以单元出现,课文与“语文天地”相整合的做法,效果好。]

2.读“畅所欲言”中的词语。

3.用上其中一个词语说一个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用?

4.用上节学到的描写心情的方法(有时直接写,有时通过语言或动作表现)把你刚才说的事写下来。(生写)

5.修改习作。

6.优秀习作展。

《成吉思汗和鹰》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吉思汗和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成吉思汗和鹰》教案

成吉思汗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鹰是草原上正义的象征,是草原人民的左膀右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成吉思汗和鹰》课文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成吉思汗和鹰》课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中上一位着名的君王和勇士。

传说,有一次成吉思汗骑马去森林里狩猎,很多朋友陪伴着他,仆人带着猎狗跟在后面。

森林里回荡着猎手们的呼喊声和吹笑声,他们希望满载而归。

成吉思汗的手腕上站着他最喜爱的鹰。那鹰是被为训练用来打猎的,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飞向天空,环顾四周,寻找猎物。如果它碰到一只鹿或一只兔子,就会像箭一样冲下来。

成吉思汗和猎手们骑着马在林子里转了整整一上午,但他们没有打到原来想象的那么多猎物。

中午的时候,他们走散了。估计其他人都按原路走了,成吉思汗选择了一条近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穿行。那只宠鹰已不在他的手腕上,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

当时天气很热,成吉思汗感到口渴得厉害,他多希望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水解解渴,可是炎热的天气已经把所有的山间小溪烤干了。

他终于看到有水从岩石边滴下,上面应该有一个泉眼。在潮湿的季节里,这里总有一条急流倾泻而下,可现在只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水。

他高兴极了,从猎袋里拿出一只小杯子,去接那慢慢滴下的水。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接满一杯水。他把杯子送到嘴边,准备一饮而尽。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成吉思汗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

这只鹰一直在他的上空盘旋。

成吉思汗捡起杯子,又去接那水滴。这次他没有等多长时间,只接了半杯,就把杯子举到嘴边。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成吉思汗可是真的生气了。

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喊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他又接了一杯水,喂,我说老鹰啊,这可是最后一次了。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中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

这就是你的下场。成吉思汗说。

但当他寻找杯子时,发现杯子掉到两块岩石当中,够不着了。无论如何,我要喝点泉水。他自言自语地说。

说完,他开始沿陡峭的石壁爬上去,寻找水源。他爬得很费劲,爬得越高,口渴得就越厉害。

他终于爬到了岩石顶,那里确实有一池水,可是有一个什么东西躺在池子里,几乎占满了整个池子。原来是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

成吉思汗愣住了。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他自言自语: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草原的早晨


5.草原的早晨

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家的特征。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月2日总第24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课前让学生了解感受牧民们的勤劳,搜集草原的美丽风光的美丽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谁能说说我们这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孩子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姑娘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略了小池塘的美丽,梅花山的热闹。今天春姑娘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那儿的歌声已经响起来了!(出示图片,放歌曲)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学习生字“原”。

(1)读一读生字,教学“厂字头”,与“广字头”有什么区别?

(2)怎样记住字形?你会用“原”来组词吗?

(3)生描红,仿写。

你到过草原吗?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看课件“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草原的早晨)指读—领读—教学“原”。

3.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些什么吗?(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苏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图:指出苏州(只有针尖那么大)草原(内蒙古地区中国的西北部)通过对比显示草原地理位置。简介草原的有关资料。草原是美丽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美丽草原的情景之中,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二、看图感知,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看!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4.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效果。

检查自读:

鞭声黎明宁静醒蹦跳歌声

新绿圈门奔向牧民们牧羊人

(自读找规律—指读—开火车—领读—自读课文)

响亮的黎明的铺满新绿的打破了醒来了羊儿

鞭声一只只跨上追赶远处回荡着

(找规律—指读—领读—自读课文)

继续看图想想如果你是羊儿你被关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那么你们会怎么跑出羊圈?会怎样奔向草原的?(涌出来蹦跳着齐读)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儿这么蹦跳着涌出来你会做什么事?(跨上骏马追赶羊群齐读)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然后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的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

三、指导看图,朗读感悟。

1.小朋友已经把课文读了几遍,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能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3.读了课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么来到的吗?

1)指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这些词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交流。

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4)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认读。

②结合认读生字教新偏旁。

(设计意图:“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四、教学生字。

1.这么的生字中,哪些是独体字?(无、民)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它们的笔顺。

3.“无”的反义词什么?能为它们找朋友吗?

4.让学生质疑。

5.师指导:

民:第三笔竖提不能分两笔写,最后一笔斜钩写得要有弹性,钩要小,不能写成竖弯钩。

无: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把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第二课时3月2日总第25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学文,让学生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5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从复习巩固入手,说说对草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A..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看图,闭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这时远处的天边泛起了一点点白,天慢慢亮起来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似乎连风儿都躲了起来。小朋友,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草原气氛怎样?(安静、宁静)指导读词“黎明的宁静”。

2.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读词“啪!啪!”)

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牧民)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

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指名读)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3.(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觉如何?(像一块巨大的绿绒地毯。)指导读词“铺满新绿”

4.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劳的鞭声叫醒,草原醒来了,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5.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B.学习第二段。

过渡: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你是从哪里看出草原热闹的?

2.汇报交流:(第一处)

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草原上的羊儿多不多?自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羊儿的多?

(1)出示句子: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一只只、涌出、羊群)出示图片,指名读。

(2)比较句子:

A.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B.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从多出的词语看出什么?

(交流:第二句话中,“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奔”写出了羊儿的欢快,一只只羊儿睡了一夜又要去吃鲜嫩的草了,心里特别高兴,所以他们是蹦跳着走出来的;“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

(3)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儿,被关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无边草原的圈门开了,你会怎么做?来到广阔的草原上以后呢?你想干什么?指导读词“涌出”“蹦跳”。羊儿关了一夜,现在终于自由了,还可吃到鲜嫩的草,你觉得羊儿心情怎样?羊儿们此是多么高兴、欢乐?谁愿意读好这句话?(板书:羊儿欢)

真是群自在、欢乐的羊儿!(再读第一句。)

3.汇报交流:(第二处)

(1)羊儿欢乐,牧民们更高兴!看图,牧民们在干什么?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远方,牧民们可着急了,于是他们——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图片)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

(出示句子:牧民们骑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2)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真快;骑马技术高;真威风。)

(3)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第二句。)

(4)看到自己的羊儿大口大口地吃着嫩草,心情会怎样?

(指名学生说,小结;是啊!他们心里乐开了花。)

(板书:牧民乐)

你能把牧民的开心劲给读出来吗?再读第二句。

4.现在,就让我们跨上骏马,随着牧民去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吧!(看课件,欣赏草原牧羊风光)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再读第二段,读出草原的热闹来。)

C.学习第三段。

1.听老师读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生交流。

(看到了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看到了一群群羊儿在吃草,看到了牧羊人在放羊,听到了牧羊人在唱歌。)

看视频画面:草原的远景图

你们看,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还有一群、那边又是一群,这一群群的羊儿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像什么?

(引读句子: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说为什么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3.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牧羊人的歌声)听!牧羊人的歌声也传到了我们小朋友的耳朵里!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

出示:()的歌声

(指名说,如:嘹亮的歌声,动听的歌声,响亮的歌声,优美的歌声。)

4.师: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

生齐答:回荡。

5.听着牧羊人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

为什么?(羊儿多、羊儿美……生活幸福)

6.师:多美的景象,多美的歌声啊,草原的早晨真美,谁愿意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读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感受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

配乐齐读全文。

7.总结全文,练习背诵。

这么美的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自由练习背诵: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设计意图:优美的歌声,美丽的画面总能打动一切,对于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关牧村的歌曲,意在使学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优美的旋律来渲染气氛,打动孩子们的心灵。)

四、教学生字,布置作业。

1.“原”说结构,教部首,说说你怎么记住它?

2.“动”、“边”说说两个字的相同处,教“力”字旁。

3.“打”怎么记?

4.补充阅读《草原》,认真读一读。

5.用不同方式找找漂亮的草原图片和资料,下节课交流介绍。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然后教授字的笔顺,再按照字的笔顺规则进行写字。)

第三课时3月2日总第26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真切地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欢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感悟语言的意蕴。)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原、打、宁、羊、门、无、牧、民、处、动、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板书设计: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欢

牧民乐

教后反思:

苏州地区的小朋友,没有见过成群的羊儿奔腾在草原上的欢快场面,没有体验过牧羊人跨上骏马驰骋草原的潇洒心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演一演羊儿,体验一下羊儿的心情,再结合图片的赏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说去体验,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时,我还利用闭眼想象、图文对照等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醒来了”等重点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黎明草原静态的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的规范化训练。

美丽的草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
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
(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
(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
(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
(1)师生配合读文。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牛儿()羊儿()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入
(二)背诵课文
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月—()十—()巴—()也—()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
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

3、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思路】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站在引领者的角度上辅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把体验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自我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体现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整体感知,读通读熟教材,理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思路以及概括文本的内容为主要目标;第二课时以有感情的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内化吸收,体会成吉思汗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你对成吉思汗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2、板题、读题。

3、检测生字。

4、师:本课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你认为学习本文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知识?

二、初学课文,理解内容

1、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通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相机引导分段。(知道这则故事全文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写,可把文章分成五部分。

3、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杰出狩猎宠鹰走散穿行

2、看图,根据画面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画出情节曲线.

2、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内容,指导读书,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自由读段落,(课件出示)思考:这部分内容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在旁边做上批注。(板书:无可奈何)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把自己的个性理解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小结:今后在学习重点段落时应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思考: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4、前后桌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过程。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课文在描写成吉思汗心情变化的时候,间接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在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这种间接描写的方法。

三、升华认识,汲取文本精华

过渡:渴极了的成吉思汗虽然气急败坏,但他仍然要继续寻找水源,却意外地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部分。

1、找出描写成吉思汗神态的语句。

抓住愣住了呆呆地体会成吉思汗的心情,这时候他在想什么?如果成吉思汗当时冷静思考问题,结果会怎么样?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懊悔不已的成吉思汗这时候情不自禁地大声喊了起来,同学们,你们就是成吉思汗,一起喊出来,师读描写动作的部分,生再读启示。导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3、齐读启示

四、课堂延伸,加深明理

1、同学们,这个教训还让我们明白了另一个道理:人人都会犯错误,伟人也一样。可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犯错误之后懂得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吸取教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一时愤怒而做了令自己懊悔不已的事呢?

教师小结.

五、快乐作业

(出示课件)学习《成吉思汗》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1、阅读教学中学习方式的选择。

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教师绝不先将自己的结论交给学生,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在执教《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品读、研究。

2、阅读教学中人文因素的渗透。

语文教学意在实践语文学科承担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即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这一思想。学生语文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应该只是考分的高低,而是能否把汲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一生成长的甘泉,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有思想深度的、脱离低级气味的有品位的人。在《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为了让语文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关怀,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欣赏方面,而是由浅入深,逐步走进文本的精髓部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联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在发怒的时候做出令自己懊悔的事?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草原的早晨》教案


目的要求: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快乐。

网络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13美丽的草原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3美丽的草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
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教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4.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那一小节。
5.学习第一小节。
(1)师生配合读文。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牛儿()羊儿()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5)请学生先自己练读,然后指名读。
6.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你试一试。
7.学习第三小节。
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
2.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
(七)作业。
背诵课文。

草原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草原》,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课题:《草原》。

2、介绍作者老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

(2)简要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交流初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风景的段落,画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指明反馈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敕勒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草原人更美的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③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们不得不分别了。课文中哪句话表达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蒙汉指五十六个民族。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2、小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画一幅展现美丽草原的图画,表达出你对草原的爱。

板书设计: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 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的早晨》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出草原一片繁荣新旺的新气象。

班上的孩子,只有李易骋去过大草原,其他的孩子都没有见过美丽的草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

因此我首先播放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看图想象,然后把美丽的草原图片以课件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直观鲜明的印象,这样,通过“画中感,读中悟”,最终让孩子们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和欢乐!

第一自然段理解“铺满新绿”这一词时,先让学生想像再出示画面,然后描述看到草原是什么样子,很快理解了词意。紧接着问:来到了草原,你感受到了什么?“草原到处都是绿色,真美呀!”“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第二自然段草原醒来欢快的情景。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然后去品读文字。学生很快感受到了那欢快的气氛,而且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理解。理解“涌出”“蹦跳”“奔向”时,有一个小朋友说:“下雪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操场……”他们从生活找到相应的场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阅读,读得更有滋有味。

第三自然段图文对照,找一找“羊群”与“白云”的相似点,认识这种打比方的方法。“回荡”一词理解有难度,我借鉴了“精彩片断”里老师的教学手法,借助音乐听中感受,从而理解,解决难点。

尽管有很多孩子学得津津有味,但是还有少数孩子在后半堂课跑神了,我没有及时关注。

12 草原


12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1草原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草原”,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天:清鲜、明朗

景美天底下:小丘平地、羊、马、牛

1草原

人美:热情好客、会心感人

《草原上的鹰》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健康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19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