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糖类蛋白质学案(鲁科版必修2)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糖类蛋白质学案(鲁科版必修2)”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4课时 糖类 蛋白质
一、糖类
1.
2.葡萄糖
(1)分子结构和性质
(2)特征反应
3.糖类的水解
(1)蔗糖的水解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最终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蔗糖水解有葡萄糖生成
反应方程式C12H22O11+H2O――→催化剂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果糖

(2)淀粉的水解反应
①淀粉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0O5n+nH2O――→催化剂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②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现象A现象B结论
Ⅰ溶液呈蓝色未产生银镜未水解
Ⅱ溶液呈蓝色出现银镜部分水解
Ⅲ溶液不呈蓝色出现银镜完全水解

4.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水解规律
①单糖不发生水解;
②1mol双糖能水解,生成2mol单糖分子;
③1mol多糖能水解,生成很多摩尔单糖分子。
(2)糖类水解条件
蔗糖、淀粉的水解均用稀硫酸做催化剂,并且水浴加热。
(3)淀粉水解程度及其产物检验注意的问题:
①检验淀粉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②因反应是用硫酸做催化剂,而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溶液必须呈碱性,所以应先中和再检验。
例1 (2017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B.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C.能发生银镜反应D.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泡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含有羟基,故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无羧基,所以不与NaHCO3反应。
思维启迪——依据葡萄糖的官能团理解其性质
(1)
(2)
例2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甲方案:淀粉液――→稀硫酸△水解液――→碘水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未水解
乙方案:淀粉液――→稀硫酸△水解液――――――――→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结论:淀粉未水解
结论:淀粉部分水解
上述三种方案操作是否正确?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加入碘水溶液变蓝有两种情况:①淀粉完全没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的结论 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应用稀碱溶液中和水解液中的稀硫酸,然后再做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本方案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完全水解或部分水解 丙方案操作正确,结论正确
解析 淀粉水解已完全,则溶液中不再有淀粉存在,用碘水检验,溶液不会出现蓝色;淀粉尚未水解时,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不会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淀粉部分水解时,则既要用碘水检验有无淀粉的存在,又要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有无葡萄糖的存在。
二、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
(1)由C、H、O、N、S等元素组成,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蛋白质的性质
水解:①蛋白质―――――→催化剂如酶水解氨基酸。
②三种重要的氨基酸。
名称结构简式
甘氨酸H2NCH2COOH
丙氨酸
谷氨酸

2.盐析
概念浓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条件浓的盐溶液,少量的无机盐能促进蛋白质的析出
特点是可逆过程,继续加水时能使沉淀溶解,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3.变性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加热后,试管中出现沉淀,再加水,沉淀不溶解加热、紫外线照射,或加入某些有机物、酸、碱、重金属盐,能够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而聚沉,而且不可逆,这叫蛋白质的变性
加入CuSO4溶液后,试管中出现沉淀,再加水,沉淀不溶解
加入乙醇水溶液,试管中出现沉淀,再加水,沉淀不溶解

4.显色反应: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5.灼烧: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用此性质鉴别蛋白质。
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比较
盐析变性
概念蛋白质在某些盐的浓溶液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蛋白质在加热、酸、碱等条件下性质发生改变而凝结起来
特征可逆不可逆
实质溶解度降低,物理变化性质上改变,化学变化
条件碱金属、镁、铝等轻金属盐和铵盐的浓溶液加热、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紫外线、重金属盐、苯酚、甲醛、乙醇等
用途分离和提纯蛋白质杀菌、消毒

例3 下列各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①硫酸钾 ②甲醛 ③氯化钾 ④硝酸汞 ⑤氯化铵 ⑥氢氧化钠
A.②④⑥B.①③⑤
C.①②③D.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加热、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紫外线、重金属盐、苯酚、甲醛、乙醇等能使蛋白质变性。②④⑥能使蛋白质变性。
易错警示
(1)重金属盐不论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都会使蛋白质变性。
(2)要分清轻金属无机盐溶液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浓溶液使蛋白质析出,稀溶液促进其溶解。
例4 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灼烧时的特殊气味来鉴别蛋白质
B.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若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豆浆进行解救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灼烧时有特殊的气味,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为蛋白质的显色反应,蛋白质遇重金属盐会发生变性,服用鲜牛奶或豆浆可以缓解重金属盐对人体的伤害,故A、B、D三项均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例5 有关天然物质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完全相同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
答案 B
解析 A项中淀粉遇碘变蓝,可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B项中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B项错误;D项中纤维素与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规律总结——能够水解的常见有机物
(1)酯类――→水解酸(盐)+醇
(2)油脂――→水解高级脂肪酸(盐)+甘油
(3)蔗糖――→水解葡萄糖+果糖
(4)淀粉(纤维素)――→水解葡萄糖
(5)蛋白质(多肽)――→水解氨基酸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2)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4)糖类都是有甜味的物质,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
(5)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6)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分子组成,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7)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8)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或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沉淀均不溶解()
(9)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硝酸出现黄色沉淀,浓硝酸使蛋白质变性且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2017滨州高一月考)下列方法中能检验尿液中存在葡萄糖的是()
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后加热,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C.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看能否发生酯化反应
D.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看是否分层
答案 B
解析 尿液中含有水,无论是否含葡萄糖,加入钠都会有氢气放出,A错误;检验葡萄糖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将其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鉴定,B正确;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很低,与醋酸反应不明显,C错误;葡萄糖是五羟基醛,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互溶,不会分层,D错误。
3.某学生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将4mL0.5molL-1的CuSO4溶液和4mL0.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1.0mL的10%的葡萄糖,加热煮沸,结果没有看到砖红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
A.葡萄糖浓度太大B.加热时间不够
C.CuSO4溶液的量不够D.NaOH溶液的量不够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时,NaOH必须过量,而本题中n(CuSO4)=n(NaOH)=2×
10-3mol,NaOH的量不足,故看不到砖红色沉淀生成。
4.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至今仍用传统工艺来制作米酒。家酿米酒的转化过程为()
A.淀粉→蔗糖→葡萄糖→酒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酒
C.淀粉→麦芽糖→果糖→酒
D.淀粉→蔗糖→果糖→酒
答案 B
解析 家酿米酒是以淀粉类物质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转化而成:淀粉――→酶麦芽糖――→酶葡萄糖――→酒化酶酒(乙醇)。
5.下列关于蛋白质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任何盐溶液,都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B.某些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微热条件)会显示黄色
C.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特殊的气味
D.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多种氨基酸
答案 A
解析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溶液时,有两种情况:当加入重金属盐溶液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而失去蛋白质的生理活性,该过程是不可逆的,当加入高浓度的轻金属盐溶液时,蛋白质因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该过程是可逆的,称为盐析,A错误;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微热条件)会显示黄色,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的气味,C正确;天然蛋白质分子水解时,最终可得到多种氨基酸,D正确。
6.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A.遇浓硝酸显黄色
B.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
答案 D
解析 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二者共同的性质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生成含氮的物质、硫的氧化物等。
7.富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以酿酒。家庭制作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写出反应B→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B→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葡萄糖
(2)C6H12O6+6O2―――→缓慢氧化6CO2+6H2O
(3)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糖类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对于葡萄糖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葡萄糖与足量钠反应会生成3molH2
B.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C.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D.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泡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含有羟基,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C6H12O6~5Na~52H2↑,A项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B项错误;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C项正确;无羧基,不与NaHCO3反应,D项错误。
2.(2017广东揭阳惠来一中、揭东一中期末联考)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终产物只有1种的是()
A.①和②B.只有③
C.只有④D.只有②和③
答案 D
解析 蔗糖的水解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两种;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也有两种。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答案 A
解析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不能作为营养物质;油脂属于小分子,淀粉和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遇碘水显蓝色,纤维素遇碘水不变蓝色。
4.(2017陕西宝鸡二模)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①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也可得到乙酸
D.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答案 B
解析 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但二者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均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B项正确;乙醇催化氧化得到的是乙醛而非乙酸,C项错误;乙酸乙酯在强碱性条件下能够水解,分离提纯乙酸乙酯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D项错误。

题组二 糖类及其水解产物的检验
5.(2017秦皇岛高一检测)将蔗糖放入试管中,加水和稀硫酸振荡,水浴加热5分钟,取水解液3mL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后没有看到砖红色物质出现,这是因为()
A.加热时间不够
B.蔗糖纯度不够
C.Cu(OH)2的量不足
D.水解液未用碱液中和
答案 D
解析 蔗糖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水解液中有H2SO4,使Cu(OH)2溶解,不能得到Cu2O沉淀,在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前,应用碱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并调至碱性环境。
6.(2018山西怀仁一中高一月考)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答案 D
解析 因为混合液呈碱性,所以加碘水不变蓝,不能说明不含淀粉;而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葡萄糖。故结论应为淀粉已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7.(2017连云港高一检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该试剂是()
A.NaOH溶液B.Na2CO3溶液
C.碘水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答案 D
解析 NaOH溶液只能与乙酸发生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与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因此不能鉴别,A错误;Na2CO3溶液与乙酸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与另外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鉴别,B错误;碘水与淀粉溶液混合会变为蓝色溶液,与另外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鉴别,C错误;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酸混合,发生反应,变为蓝色溶液,与葡萄糖混合,加热煮沸,产生砖红色沉淀,与淀粉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三种溶液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D正确。

题组三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
8.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B.用灼烧法鉴别毛织品和棉织品
C.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D.75%的酒精可用做医用消毒液
答案 C
解析 加热蛋白质会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杀死流感病毒,A项正确;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织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毛织品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用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品和棉织品,B项正确;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错误;75%的酒精可用于医用消毒,D项正确。
9.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变性的是()
A.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食盐使之变浑浊
B.病人注射前用医用消毒酒精进行消毒
C.往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硝酸会出现沉淀
D.用福尔马林浸泡动物标本
答案 A
解析 盐析是指浓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如A项;变性是指加热、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乙醇、甲醛等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而聚沉的过程,如B、C、D三项。
10.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CuSO4溶液,其过程均是不可逆的
B.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分子变性,但是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会引起中毒
C.温度越高,酶对某些生化反应的催化效率就越高
D.医疗上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是利用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盐析的性质
答案 B
解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发生盐析,再加水能恢复,向蛋白质溶液中加CuSO4溶液,蛋白质变性,其过程是不可逆的;硫酸钡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无毒;温度太高,酶会变性;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题组四 基本营养物质的相关综合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答案 D
解析 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A错误;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而蛋白质中除含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等,B错误;单糖、双糖以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12.(2017西安铁一中期中)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淀粉、蔗糖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糖类物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苯、乙醇、乙酸和油脂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易错点是知道糖类物质大部分都能发生水解,但忽略了单糖不能水解的事实。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项错误。
13.下列各组有机物的鉴别中所用试剂及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有机物所用试剂现象与结论
A葡萄糖与果糖钠有气体放出的是葡萄糖
B蔗糖与蛋白质溴水退色的是蔗糖
C油脂与蛋白质浓硝酸变蓝的是蛋白质
D淀粉与蛋白质碘水变蓝的是淀粉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和果糖均含有羟基,都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A项错误;蔗糖和蛋白质均不与溴水反应,无法鉴别,B项错误;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C项错误;淀粉遇碘水变蓝,D项正确。
[综合强化]
14.(2017聊城高一检测)要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提供了以下实验操作过程: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水浴) ③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 ④加入银氨溶液 ⑤加入几滴稀硫酸 ⑥再加热 ⑦加入几滴碘水
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做了以下三个实验,指出他们的实验目的或现象:
(1)甲:①→⑤→②→③→④→⑥,现象:无银镜产生。
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①→⑤→②→③→④→⑥,现象:有银镜产生;
①→⑤→②→⑦,现象:溶液变蓝。
乙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①→⑤→②→⑦,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答案 (1)证明淀粉还没开始水解
(2)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但还有剩余
(3)溶液不变蓝
解析 (1)不存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证明淀粉还没开始水解。
(2)有银镜产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溶液变蓝,证明淀粉还有剩余。
(3)淀粉已完全水解,加入碘水时溶液不变蓝。
15.(2017杭州高一检测)利用含多糖淀粉的物质可以生产醋酸。下面是生产醋酸的流程,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淀粉――→稀硫酸△A→B→C→醋酸
B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见有机物,在有些饮料中含有B。
(1)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D.还原反应
(3)写出由醋酸制备醋酸甲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由B可制备乙烯气体,写出将乙烯气体通入溴水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醛基 (2)C
(3)CH3COOH+CH3OH????浓硫酸△CH3COOCH3+H2O
(4)橙黄色退去且溶液分层
解析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所以A是葡萄糖,B是乙醇,C是乙醛。(1)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2)乙醇→乙醛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3)由醋酸制备醋酸甲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OH????浓硫酸△CH3COOCH3+H2O。(4)将乙烯气体通入溴水中生成1,2二溴乙烷,出现的现象是溴水退色,且溶液分层。

延伸阅读

高二化学教案:《糖类蛋白质》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化学教案:《糖类蛋白质》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三章糖类蛋白质

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掌握氨基酸的两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键的初步知识,认识蛋白质是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3.使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包括酶)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意义.

4.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蛋白质的鉴别方法.

第一节单糖

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使学生了解果糖的性质和它在结构上跟葡萄糖的差别.

教学重点: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方法:引导和启发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什么是糖?哪些物质属于糖?

[学生讨论]

[讲解]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Cn(H2O)m;这是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通式并不反映结构:H和O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鼠李糖C6H12O5

甲醛乙酸乳酸等

[设问]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板书]糖类: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板书]糖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多糖

[过渡]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板书]一.葡萄糖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果蜂蜜)

分子式:C6H12O6(180)最简式:CH2O(30)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O

或CH2OH(CHOH)4CHO(CHOH)4

CH2OH

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新制Cu(OH)2作用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

+2Ag+H2O+3NH3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H2O

与氧气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酯化反应:与乙酸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指导]让学生学会写复杂的反应方程式.

制法:淀粉催化(硫酸)水解催化剂

(C6H10O5)n+nH2OnC6H12O6

用途营养物质:C6H12O6(s)+6O2(g)6CO2(g)+6H2O(l)+2804kJ

医疗糖果制镜和热水瓶胆镀银

二.果糖

分子式:C6H12O6(与葡萄糖同分异构)式量180

存在水果蜂蜜比蔗糖甜

纯净的果糖是白色晶体,通常是粘稠的液体,易溶于水.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多羟基酮)

化学性质: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三.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脱氧核糖)

蛋白质学案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练习
1.天然皮革属于()
A.纤维素制品B.脂肪类物质C.橡胶制品D.蛋白质
2.现有一份有机分子的的样品,经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该有机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能溶于水,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根据分析,这份样品很可能是()
A.脂肪酸B.氨基酸C.葡萄糖D.核糖
3.蛋白质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的反应属于()
A.消去反应B.聚合反应C.水解反应D.酯化反应
4.下列关于蛋白质在人体中的新陈代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人体中共有二十几种氨基酸,它们不能都由人体自身合成

B.动植物蛋白质混合摄入,更能增强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C.谷类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不可能是人体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D.人体内蛋白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分解,最后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5.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服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晴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锦纶织品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⑤D.③⑤⑥
6.蛋白质水解得到________,进一步水解,最后得到____________。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多条肽链,肽链中有很多肽键,一个肽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肽键中氨基的氢原子通过________连接,形成类似于_____________的结构,最后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7.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如淀粉酶、胃蛋白酶在消化中的________功能,胰岛素可以对糖类物质的代谢具有________功能,免疫球蛋白在人体中的_________功能等。
8.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有多种蛋白质的参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续。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氮是各种氨基酸的必备元素。根据木星及其某些卫星上有液氨形成的海洋,因此有人推测,如果木星上有生命活动,这些生物可能要从液氨的海洋中产生,因为那里的液氨相当于地球上的水。假如那里的生命分子也是以碳链为骨架,那么与地球上生物分子中的葡萄糖相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地球上与木星上的

化合物A()相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9.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析出而又不变质的方法是()
A.过滤B.加入硫酸铵溶液 C.加入福尔马林溶液D.分液
10.约翰-芬恩(Johnfenn)等三位科学家因在蛋白质等大分子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蛋白质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产生盐析现象
D.蛋白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将会失去生理活性

11.盖尔达法分解蛋白质的过程可表示为:

现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进行下列实验:取30.0mL牛奶,用盖达尔法分解蛋白质,把氮完全转化为氨,用0.500molL-1的H2SO4溶液50.0mL吸收后,剩余的酸用1.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需38.0mL。求:
(1)30.0mL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2)己知牛奶的密度1.03gmL-3,蛋白质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16.0%,牛奶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1.D2.B3.C4.C5.B6.多肽氨基酸氢键螺旋状7.催化调节免疫8.CH2NH2(CHNH)4CHNHH2NCH2COOH(或HOCH2COOH)9.B10.D11.(1)0.168g(2)3.4%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及注意事项,也有可能与其他实验相结合。
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二)淀粉遇碘变蓝。
(三)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四)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
二、实验流程归纳:(一)选材→制备组织样液→显色反应。
(二)脂肪的检测还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实验流程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三、实验材料的选择:(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h~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d~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
四、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配现用。
(二)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明力。
(三)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五、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
甲液乙液A液B液
成分0.1g/mLNaOH溶液0.05g/mLCuSO4溶液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
鉴定物质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
添加顺序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先加入A液1mL,摇匀,
再加入B液4滴,摇匀
反应条件水浴50℃~65℃加热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样液变砖红色样液变紫色
(一)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
(二)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浊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三)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
该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可用于对生物组织、消化液(如唾液)、食品(如奶粉)进行某种成分的检测或鉴定,也可用于医学上某些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等。
1、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曾从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272箱美味源金唛桂林辣椒酱中检验出含有“苏丹Ⅰ”成分。“苏丹Ⅰ”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偶氮苯类化学制剂,在人体内可形成二苯胺,二苯胺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Ⅰ”会导致鼠类患癌,癌变部位具明显的肿块,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苏丹红作为生物组织染色剂,用它对大豆子叶染色镜检,可被染色的成分或结构是(C)
A、多糖B、蛋白质C、油滴D、核酸
(2)利用苏丹Ⅲ或苏丹Ⅳ对(1)中的答案选项进行染色时的颜色反应分别是橘黄色和红色。
(3)为了证明“苏丹Ⅰ”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某学校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课题名称:验证“苏丹Ⅰ”能强烈诱发小白鼠肝细胞癌变。
材料用具药品:生长状况一样的健康小白鼠12只;“苏丹Ⅰ”;解剖盘;解剖剪;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白鼠等分为两组,编号为A、B;
第二步:A组小白鼠饲喂拌有足量“苏丹Ⅰ”的饲料,B组小白鼠饲喂普通饲料,两组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白鼠的长势并解剖小白鼠,用放大镜观察其肝脏并记录结果。
预期结果及结论:A组小白鼠长势明显不如B组,且放大镜下观察,A组小白鼠肝脏有明显肿块,而B组小白鼠生长正常,解剖观察肝脏无明显肿块,说明“苏丹Ⅰ”可诱发小白鼠肝细胞癌变。
2、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C)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3、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C)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②、③和④

4、(2007广东高考)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是(D)
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2008济宁模拟)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要(B)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B、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后再加
C、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案解析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案解析

一、教材
本节属于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学习了前几节烃类以及烃类衍生物后,再学习本节知识可使学生深刻认识有机物,也可深化对不同有机物特点的理解,为之后的学习做准备。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由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过渡: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特点。
2.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3.通过从实验现象到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通过对糖类和蛋白质特征反应的探究过程,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难点】
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有关食物成分的例子,提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我们重要的营养物质,吸引学生进入糖类和蛋白质特征反应的学习。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例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首先用大屏幕展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让学生尝试分析单糖、双糖、多糖在元素组成和分子式上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能够得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之后,顺势提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会使其性质不同。
对性质的探究我将采取学生实验的方式,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溶解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生结束实验观察到出现砖红色沉淀之后,我会用视频展示葡萄糖的银镜实验,让学生了解葡萄糖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称为银镜反应,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验葡萄糖。并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性质与之前学习过的哪类物质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乙醛。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结构虽然复杂,但其性质是由官能团决定的,由此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的理解。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请学生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上观察现象,此实验操作简单且实验现象明显,便于淀粉特征反应的理解。第三个实验是蛋白质变性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通过鸡皮变黄的现象解释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蛋白质在灼烧时产生的特殊气味也可以用于鉴别蛋白质。
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同学们在问题的不断解决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效率。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电吹风吹头发时,头发不小心卷进去会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味道,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还可以通过其烧焦时的特殊气味进行鉴别。
通过拓展式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加深对蛋白质特征反应的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检测学生对于本堂课糖类和蛋白质特征实验的掌握程度,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其他糖类和油脂还有什么特征反应。这样的作业设置符合新课标理念中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0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