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
(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程设计: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七、课前准备
自制铝管“电磁隧道”,小铁球,磁性小球,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螺线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八、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悬念激趣
展示趣味实验──“穿越电磁隧道”:如图1所示,让大小相同的小铁球和磁体球分别穿越侧壁开有小口(以便观察)的铝管,会观察到磁体球比小铁球所用时间要长的现象。正当学生陷入沉思之时,教师提出问题:“两球都从同一管口静止释放,做的应当是自由落体运动,用时应该相等。为何磁体球用的时间要长呢?这其中又有何奥秘呢?”
点评实验引入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观察到的意想不到的现象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疑问,又亟待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利地走进课堂。通过实验巧妙地设置悬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2新课教学问题引路
2.1史料介绍
(1)演示奥斯特实验。
问:既然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呢?
(2)介绍法拉第“磁生电”的思想,及法拉第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磁生电”的规律。
点评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对称”思想,感受法拉第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
(3)如何研究“磁生电”?
引导学生选择实验的器材,介绍法拉第最初的研究实验(失败)。
问:如何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4)回忆旧知:初中实验1,演示闭合电路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
2.2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探究实验2(如图2所示):
①器材介绍
②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表针偏转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断开瞬间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③学生探究
④教师引导,使学生产生又一疑问:我们知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表针的偏转可知,实验2中也产生了感应电流,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前面的知识有误,还是另有玄机?
点评通过该探究实验,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冲突,学生初中所学: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这里又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做以下新的探究寻求真理。在教法上这里采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的再“立”奠定基石。
(2)探究实验3(如图3所示):
①器材介绍。
②方案设计。
磁铁的动作表针摆动方向磁铁的动作表针摆动方向
N极插入线圈S极插入线圈
N极停在线圈中S极停在线圈中
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从线圈中抽出
③学生探究。
④小组讨论、归纳。
⑤成果交流(教师指导,多媒体演示动画: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通量的变化。)
⑥概括出结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3)师生共同分析实验2和实验1,统一知识点。
点评通过该探究过程及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形成新的知识,成功解释实验2,同时又把实验1也纳入该知识点,顺利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在教法上这是继前面知识点“破”之后的再“立”,与前面的“破”遥相呼应。
2.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1)从能量的观点解释引入实验,解决学生带入课堂的问题。
(2)分析实验1、2、3中的能量转化及在生活中相应的应用。
点评从能量的观点,巧妙地解释了“穿越电磁隧道”的实验,呼应本课的开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阐明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STS教育。
2.4本课小结
(1)本课中的知识点小结。
(2)本课中涉及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总结。
九、知识结构
十、作业设计
课后探究实践:
(1)以上的实验2中还有无别的方法使线圈B中产生感应电流?
(2)探究实验:摇“绳”能发电吗?(教师略作指导)
点评使学生在学完新知识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便于学生课后的探究自学,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发展。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整个设计惯穿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探究的欲望,引发思维认知冲突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热情程度及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利用趣味实验“穿越电磁隧道”来引入新课,巧妙设置悬念,引出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极力渴望知道其中的缘由,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探究的热情,为以下的探究教学做好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对实验2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实验2中的方法也会产生感应电流,与学生已有知识“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产生强烈的冲突,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在了课堂之中。再通过对实验3的探究,分组讨论、交流成果,概括出结论,成功解释以上三个实验,达到知识点的统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最后设计的两个拓展思维的课后探究活动,给学生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激励着他们课后自主的去学习和探究,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发展。
2、体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是探究式学习的本质与核心。本教学设计在探究问题的生成,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行动的开展,探究结果的构建上,围绕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一核心来展开,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在整个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分析,不时提出问题,通过亲自进行方案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交流成果等活动,更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交流协作等能力,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课堂中对法拉第受“电生磁”思想的启发,作出“磁生电”的猜想,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使学生们感受到了法拉第的这种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科学发现需要坚持,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思想的熏陶。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将研究性学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法拉第“磁生电”的设想,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析,抽象出结论,再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思维拓展的两个课后探究活动,应用知识。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历程:设想→实验探究→理论→再实验验证→应用。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问题研讨
1、课堂秩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控制,时间安排上存在不确定性。
2、学生获取知识比较分散、参差不齐,须通过教师的导向、点评、规范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3、对于这堂课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方面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过程分析和预期效果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本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三个实验.
本节难点是: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
知识与技能
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复习旧课
磁通量(φ)的概念:
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公式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如何表示?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二)引入课题
请一位学生拿一个金属探测器检查一下其他同学身上有没有金属,如果学生身上带有硬币、手表、金属框的眼镜等金属物体时,金属探测器上蜂鸣器就会报警,说明有电流流过蜂鸣器,那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设计意图):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本节主题。
(三)探究实验:
器材:灵敏电流计、螺线管(粗细各一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体、导线若干。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猜想-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让学生开始猜想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出磁生电的实验方案,经讨论,最终确定三种方案。由于时间有限,每组做一种方案,将这几个方案分配给不同组。
甲组:利用蹄形磁铁磁场中的导体连接灵敏电流计。
乙组:螺线管连接灵敏电流计,利用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运动。
丙组:粗细螺线管各一个,粗螺线管连接灵敏电流计,细螺线管连接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
根据学生所设计的方案,让学生组装器材,开始实验。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好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根据学生所做的实验现象,给出充分的讨论时间,让他们通过讨论得出一定的结论。每一组派一个代表说明本组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各组做的实验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甲组做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实验,可能得出结论是:导体在磁场中前后或斜方向运动会有电流产生
乙组做磁铁在螺线管中运动的实验,可能得出结论是:当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时有电流产生。
丙组通过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当小螺线管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大螺线管中有电流。若小螺线管中的电流不变化,大螺线管中没有电流产生。
这几结论虽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电流,那么到底它们有什么共性呢?接下来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对于乙组的结论,放这样一张图(示图)给学生观察。学生会观察到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过程中,螺线管中的磁感线条数在变化。
从丙组得出的结论可这样问学生:当小螺线管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什么在变?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知道电流变化时,其产生的磁场也在变。所以当小螺线管中的电流变化时,大螺线管所处的磁场也在变,此时穿过的磁感线条数也在变。
对于甲组的结论,启发学生:当导体在磁场中前后或斜方向运动时,都是导体在切割磁感线,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切割的实质是什么?此时放这样一张图(示图)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当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电流计和导体所在的闭合回路中磁感线的条数在变化。
这时学生会发现,几个实验中产生电流时磁感线条数都在变化。此时老师可提示学生:我们把磁场中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用磁通量表示。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当磁通量变化时,会有电流产生。然后老师进行完善:要有电流产生回路必须闭合。从而得到本次实验的结论:磁生电的条件就是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就会产生电流。
科学探究后回到新课引入所提出的问题:金属探测器是怎样探测金属的?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老师加以补充。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五)、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作业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黑板,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课件上,主要用来教学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4.1划时代的发现、4.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学案(人教版选修3-2)
1.法拉第把引起电流的原因概括为五类,它们都与变化和运动相联系,即: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3.关于磁通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通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所以是矢量
B.磁通量越大,磁感应强度越大
C.通过某一面的磁通量为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D.磁通量就是磁感应强度
答案C
解析磁通量是标量,故A不对;由Φ=BS⊥可知Φ由B和S⊥两个因素决定,Φ较大,有可能是由于S⊥较大造成的,所以磁通量越大,磁感应强度越大是错误的,故B不对;由Φ=BS⊥可知,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S⊥=0,Φ=0,但磁感应强度B不为零,故C对;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故D不对.
4.如图所示,用导线做成圆形或正方形回路,这些回路与一直导线构成几种位置组合(彼此绝缘),下列组合中,切断直导线中的电流时,闭合回路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答案CD
解析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其磁感线是一些以直导线为轴的无数组同心圆,即磁感线所在平面均垂直于导线,且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情况是:靠近直导线处磁场强,远离直导线处磁场弱.所以,A中穿过圆形线圈的磁场如图甲所示,其有效磁通量为ΦA=Φ出-Φ进=0,且始终为0,即使切断导线中的电流,ΦA也始终为0,A中不可能产生感应电流.B中线圈平面与导线的磁场平行,穿过B的磁通量也始终为0,B中也不能产生感应电流.C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如图乙所示,Φ进Φ出,即ΦC≠0,当切断导线中电流后,经过一定时间,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C减小为0,所以C中有感应电流产生;D中线圈的磁通量ΦD不为0,当电流切断后,ΦD最终也减小为0,所以D中也有感应电流产生.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磁通量的理解及其计算
1.如图1所示,有一个100匝的线圈,其横截面是边长为L=0.20m的正方形,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0.50T的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若将这个线圈横截面的形状由正方形改变成圆形(横截面的周长不变),在这一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改变了多少?
图1
答案5.5×10-3Wb
解析线圈横截面为正方形时的面积
S1=L2=(0.20)2m2=4.0×10-2m2.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
Φ1=BS1=0.50×4.0×10-2Wb=2.0×10-2Wb
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其半径r=4L/2π=2L/π.
截面积大小S2=π(2L/π)2=425πm2[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
Φ2=BS2=0.50×4/(25π)Wb≈2.55×10-2Wb.
所以,磁通量的变化
ΔΦ=Φ2-Φ1=(2.55-2.0)×10-2Wb=5.5×10-3Wb
点评磁通量Φ=BS的计算有几点要注意:
(1)S是指闭合回路中包含磁场的那部分有效面积;
B是匀强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
(2)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也就是磁通量大小不受线圈匝数的影响.同理,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Φ2-Φ1也不受线圈匝数的影响.所以,直接用公式求Φ、ΔΦ时,不必去考虑线圈匝数n.
2.如图2所示,线圈平面与水平方向成θ角,磁感线竖直向下,设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面积为S,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________.
图2
答案BScosθ
解析线圈平面abcd与磁场不垂直,不能直接用公式Φ=BS计算,可以用不同的分解方法进行.可以将平面abcd向垂直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投影,使用投影面积;也可以将磁感应强度沿垂直于平面和平行于平面正交分解,使用磁感应强度的垂直分量.
解法一:把面积S投影到与磁场B垂直的方向,即水平方向a′b′cd,则S⊥=Scosθ,故Φ=BS⊥=BScosθ.
解法二:把磁场B分解为平行于线圈平面的分量B∥和垂直于线圈平面的分量B⊥,显然B∥不穿过线圈,且B⊥=Bcosθ,故Φ=B⊥S=BScosθ.
点评在应用公式Φ=BS计算磁通量时,要特别注意B⊥S的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千万不要乱套公式.
知识点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下列情况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图3
A.如图甲所示,导体AB顺着磁感线运动
B.如图乙所示,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
C.如图丙所示,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开关S一直接通时
D.如图丙所示,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开关S一直接通,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
答案BD
解析A中导体棒顺着磁感线运动,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无感应电流,故A错;B中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拔出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减少,都有感应电流,故B正确;C中开关S一直接通,回路中为恒定电流,螺线管A产生的磁场稳定,螺线管B中的磁通量无变化,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故C错;D中开关S接通,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使闭合回路中的电流变化,螺线管A的磁场变化,螺线管B中磁通量变化,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故D正确.
点评电路闭合,磁通量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电路中有没有磁通量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如果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尽管很大但不变化,那么无论有多大,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4.如图4所示,线圈Ⅰ与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相连,线圈Ⅱ与电流计G相连,线圈Ⅰ与线圈Ⅱ绕在同一个铁芯上,在下列情况下,电流计G中有示数的是()
图4
A.开关闭合瞬间
B.开关闭合一段时间后
C.开关闭合一段时间后,来回移动变阻器滑动端
D.开关断开瞬间
答案ACD
解析A中开关闭合前,线圈Ⅰ、Ⅱ中均无磁场,开关闭合瞬间,线圈Ⅰ中电流从无到有形成磁场,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从无到有,线圈Ⅱ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G有示数.故A正确.B中开关闭合一段时间后,线圈Ⅰ中电流稳定不变,电流的磁场不变,此时线圈Ⅱ虽有磁通量但磁通量稳定不变,线圈Ⅱ中无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G中无示数.故B错误.C中开关闭合一段时间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电阻变化,线圈Ⅰ中的电流变化,电流形成的磁场也发生变化,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发生变化,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G中有示数.故C正确.D中开关断开瞬间,线圈Ⅰ中电流从有到无,电流的磁场也从有到无,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有到无发生变化,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G中有示数.故D正确.
点评变化的电流引起闭合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一种情况.
【方法技巧练】
一、磁通量变化量的求解方法
5.面积为S的矩形线框abcd,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如图5所示),当线框以ab为轴顺时针转90°时,穿过abcd面的磁通量变化量ΔΦ=________.
图5
答案-BS(cosθ+sinθ)
解析磁通量由磁感应强度矢量在垂直于线框面上的分量决定.
开始时B与线框面成θ角,磁通量为Φ=BSsinθ;线框面按题意方向转动时,磁通量减少,当转动90°时,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cosθ.可见,磁通量的变化量为
ΔΦ=Φ2-Φ1=-BScosθ-BSsinθ
=-BS(cosθ+sinθ)
实际上,在线框转过90°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是由正向BSsinθ减小到零,再由零增大到负向BScosθ.
方法总结磁通量虽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号仅表示磁感线从不同的方向穿过平面,不表示大小.
6.如图6所示,通电直导线下边有一个矩形线框,线框平面与直导线共面.若使线框逐渐远离(平动)通电导线,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将()
图6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当矩形线框在线框与直导线决定的平面内逐渐远离通电导线平动时,由于离开导线越远,磁场越弱,而线框的面积不变,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将减小,所以B正确.
方法总结引起磁通量变化一般有四种情况
(1)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则ΔΦ=Φt-Φ0=BΔS(如知识点一中的1题)
(2)磁感应强度B变化,磁感线穿过的有效面积S不变,
则ΔΦ=Φt-Φ0=ΔBS(如此题)
(3)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的夹角θ发生变化时,即线圈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S⊥=Ssinθ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B、S不变,θ变化.(如此栏目中的5题)
(4)磁感应强度B和回路面积S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则ΔΦ=Φt-Φ0≠ΔBΔS
二、感应电流有无的判断方法
7.如图7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线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图7
A.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
B.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
C.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垂直的轴线AB转动
D.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平行的轴线CD转动
答案C
解析四种情况中初始位置线框均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为零,按A、B、D三种情况线圈移动后,线框仍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保持为零不变,线框中不产生感应电流.C中线圈转动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产生感应电流,C项正确.
方法总结(1)判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的关键是抓住两个条件:①电路是否为闭合电路;②穿过电路本身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其主要内涵体现在“变化”二字上.电路中有没有磁通量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如果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很大但不变化,那么不论有多大,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分析磁通量是否变化时,既要弄清楚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又要注意引起磁通量变化的三种情况:①由于线框所在处的磁场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②由于线框所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③有可能是磁场及其垂直于磁场的面积都发生变化.[
8.下列情况中都是线框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其中线框中有感应电流的是()
答案BC
解析A中虽然导体“切割”了磁感线,但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感应电流.B中导体框的一部分导体“切割”了磁感线,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越来越少,线框中有感应电流.C中虽然与A近似,但由于是非匀强磁场运动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增加,线框中有感应电流.D中线框尽管是部分切割,但磁感线条数不变,无感应电流,故选B、C.
方法总结在利用“切割”来讨论和判断有无感应电流时,应该注意:
①导体是否将磁感线“割断”,如果没有“割断”就不能说切割.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图中,导线是真“切割”,而图丙中,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
②即使导体真“切割”了磁感线,也不能保证就能产生感应电流.例如上题中A、D选项情况,如果由切割不容易判断,还是要回归到磁通量是否变化上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89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