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百科知识-茱萸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百科知识-茱萸”,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百科知识-茱萸

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茴香科植物吴茱萸,因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重阳节插荣英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扩展阅读

百科知识-鲁班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科知识-鲁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百科知识-鲁班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按理应称公输般,因他是鲁国人,且般与班同音,故后世称他为鲁班。公输家族世代是工匠,鲁班从小受到熏陶。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此情况下,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但被墨子制止。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接受了这种思想。
公输般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发明。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百科知识-京剧的形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百科知识-京剧的形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百科知识-大熊猫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百科知识-大熊猫”,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百科知识-大熊猫

外形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分布范围
只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县、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生境与习性
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

百科知识-重阳节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百科知识-重阳节》,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百科知识-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少儿百科全书泥沙俱下潜藏信任危机


在人们心目中百科全书一直以其权威性、经典性著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销售量已突破300万套,在中国图书行业堪称一个奇迹。现今各个出版社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少儿百科,如《少年百科大世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现代科技小百科》(接力出版社),《新世纪儿童百科图典》(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少儿百科全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1世纪少儿百科全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等,不包括引进版本就已多达40多种。并且大都采用彩图版,图文并茂、装潢精美,能将条目与实物图像一一对应,大大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提高了可读性,符合儿童趣味和阅读要求。是否可以说中国的少儿大百科全书已进入了全面繁荣状态?是否可以说我们少儿百科的编辑质量已经跃上了新的台阶?

权威性受到质疑

少儿百科的编辑一直要求甚高,一方面它属于权威性的工具书,提供的是科学的、可靠的结论,以解答孩子们的各种疑问。这就需要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以确保少儿百科全书的准确性、严谨性。另一方面,少儿百科又不是学术论著,阅读对象以儿童为主,它的编辑者不仅要有很高的学术素养,更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懂得儿童的阅读心理,知道如何行文才能使科学性与趣味性得到完美的结合,才能满足儿童的阅读期待。

记者发现,少儿百科在数量上繁荣的同时,已有不少人对其权威性、严肃性提出了质疑:有的没有组织合格的编委,更不用说邀请相关专家参与,一位家长甚至发现某一出版社的少儿百科竟是由一个在校硕士生主编的。这样的少儿百科权威性何以保证?这不是拿我们家长当傻瓜,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吗?有些家长忿忿不平,在词条的编订上也缺乏应有的严肃性、科学性,将孔子是不是私生子编入,纯粹是为了增加卖点,为了激起孩子们的猎奇心理,会对孩子产生一种误导。家长说的没错,这样的少儿百科,不仅没有权威性可言,反而破坏了人们对少儿百科高度的信任感。

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如今少儿百科在数量上可谓丰收,在质量、编校水平上却并没有相应的提升,反而出现了种种问题。一,条目质量差,文字编校不严谨。浙江少儿出版社骆丹社长指出:少儿百科是精品书,是常销书而不是畅销书,它可以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因此编订百科必须有一种精品意识。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例如某边疆出版社竟将动物山魈又称花面狒狒解释成为是极珍稀的观赏植物。这种明显的、低级的错误暴露了某些出版社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理念。二是维护性差。行业人士指出:要维护少儿百科的权威性、经典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数据更新,及时替换掉过时的旧内容,确保新内容不断注入。但现今只有经营规范责任心强的出版社能做到这点。多数只是在简单地重复再版。三是放弃原创。一些出版社为了追求少儿百科的高利润,往往忽略前期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采用不负责任的拼凑方式。记者发现某些流行的少儿百科往往是几个少儿百科的拼凑版,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江苏少儿出版社社长祁智说:放弃原创特别是高质量的原创,采用大而全的方式来七拼八凑,少儿百科势必将失去高信任度品牌。四是盗版猖獗。盗版者往往钻法律的空子,在文字上玩花样,改用词,改句式等等,让你明知道是盗版却拿他毫无办法。这对走创新,走精品道路的出版社无疑是个打击。

问题出在哪儿?

我国图书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国家开放图书市场就是为了使图书行业能够在公平竞争中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以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阅读需求。但是为什么像少儿百科这样本该具有权威性、经典性的著作却问题不断呢?祁智社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个别出版社为了将利润最大化,往往严格控制成本,不去找最好的作者、权威的学者,而是采取从有关系的个人手中低价购买书稿的策略。这样书稿的成本是大大降低了,但少儿百科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了骆丹社长的看法是:绝不是我们的编辑水平差、知识少,质量差,完全在于某些出版社为了追求数量,追求速度丢掉了最起码的责任心。

面对这种情况,图书行业不应该采取单纯的观望态度,只寄希望于国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如前段时间有关部门进行的词书质量专项检查,虽然能够立竿见影,但毕竟只是短期行为。图书行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加强行业人士的道德自律,制定相应的行业内部监督机制,严格限定文化产业准入机制,不良竞争者、对整个文化产业产生不良影响者应该将其淘汰出局。

(优秀习作)游茱萸湾动物园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优秀习作)游茱萸湾动物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习作)游茱萸湾动物园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尤江城(邮政编码225231)

记得我7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到茱萸湾动物园去玩。

那天,万里无云,我和爸爸乘着公共汽车来到了茱萸湾动物园。刚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进去了。

爸爸买了票,我高兴极了,飞快地奔向猴山。只见一只只猴子活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只见它们一会儿爬到山顶,好象在说:大自然真美丽呀!有的挂在了秋千绳子上,正向我们窥视呢!还有的站在水边,瞅着自己的影子,好像在说:我真帅!

我们告别了猴子们,我迫不及待地走向我的偶像——老虎。

顿时,一阵吼声震耳欲聋。我抬头一看,只见有的老虎走来走去,好像在让人欣赏它那优美的身材,有的张开了大嘴,好像在说:我的地盘,你们休想侵占!还有的在摇尾巴,好像在说:看看我的尾巴,你一定觉得很威风吧?

我离开了我的偶像,又来到了海洋馆。哇!海洋馆里真是人山人海。突然,一只海豚从水中一跃而起,爸爸赶紧给它拍了一张照片,我正在欣赏照片,突然,那只海豚又从水中一跃而起。训兽师抛起了一只球,没有想到,那海豚居然瞅准了那只球,往上一跃,嘴巴不偏不斜地顶住了那只球,显得那么轻松,而且又顶了一下,球又还给了训兽师。“真帅!”我忍不住叫了起来。

不知不觉,天快黑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茱萸湾动物园。

指导老师:李华震

数龙――百的数列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龙――百的数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百的数列。能找出相邻数、相邻整十数,并知道邻数的由来。

2.能力目标: 会用多种直观手段描绘数、展示数、数数、写数; 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的练习,培养学生推算、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找邻数的方法,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练习。

2. 探究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数射线、百数表上填数。

1. 出示

将39、83、45、97在百数表与数射线上表示出来。说一说是怎么找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二、在数龙上探究。

1. 出示数龙。

(1)问: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数的排列顺序、邻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导、补充。

(2)在数龙上标数。

2. 找邻数。

(1)先说说65、50、85、20、35的邻数,并在数龙上找一找。

(2)同桌交流找邻数的方法

(进一格或退一格;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3)练一练:

A 找邻数(任选一列完成)

__15,__ __,75,__ __,20,__ __,80,__ __,35,__ __,85,__ __,40,__ __,90,__ __,55,__ __,95,__ __,60,__ __,100,__ 重点说清如何找100的邻数。

B 通过向前、退后找邻数。

18-137-159-130-150-199-118+137+159+130+150+199+1

小结:找一个数的邻数,不但能在数龙上找,还能通过-1和+1的方法找到。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找邻数的方法,如果要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你会找吗?

3. 找与某数相邻的整十数。

(1)在数龙上找一找47,63,99,16,34分别位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小组交流找的方法。

(2)用找的方法说说52、76、85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4. 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1)尝试完成第一列后交流方法,再完成第二、第三列。

21 - ()=20 97 -() =90 25 - ()=20 22 - ()=20 77 - ()=70 25 - ()=20 23 - ()=20 57 -() =50 25 -() =20 24 -() =20 37 -() =30 25 -() =20 25 -() =20 17 - ()=10 25 - ()=20 交流完成后的发现。

(2)小结回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就可以回到整十数。

(3)进到整十数(先讨论方法,再实践练习,任选一列)

39+()=40 26+() =30 25+()=30 38+()=40 46+()=50 36+()=40 37+()=40 66+()=70 49+()=50 36+()=40 76+()=80 64+()=70 35+()=40 86+()=90 81+()=90 (4)小结进到整十数的方法: 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加上某数后得到十的数,就能进到整十数。

三、运用:

1. 推算。

7+3=() 4+6=() 8+2=() 17+3=() 24+6=() 28+2= () 37+3=() 44+6=() 58+2=() 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2. 补充成整十数。

6+()=10 4+()= () 7+()=() 66+()=70 24+ ()=() 47+() =() 86+() =90 54+() =() 77+() =() 理解要求、观察算式、说说想法、谈谈疑问、动手完成、在数龙上检验。

四、总结

说说你的最大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

百合花开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百合花开”,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是林清玄先生所著的著名散文。另有百合花开组合,由刘娜、唐彬文组成,著有《百合花开》、《百合花开》海外版。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内容提要

《新课标语文同步阅读》为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人教社实验教材编写者策划编制了一套与实验教科书同步的课外阅读教材,目前被加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二学期第12课,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各册同步阅读大多围绕教材的专题单元选取篇目,指导性更明确,为巩固识字、发展语文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所选阅读材料文质兼美,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代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丰富见闻,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 《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

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民国61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玩味!

林清玄最新作品《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百合花开》:

基本信息

《百合花开》 《百合花开》共两个版本,一个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百合花开》,2012年5月中旬在中国大陆全面上市,一个是由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合花开》海外版(繁体版),2012年3月中旬在港澳台三地正式发行。

《语文百花园二》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曾写过阅读日记,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布置作业: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3。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自在课前所准备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布置作业:

 1、将今天的发言进一步修改,回家说给家人听,请他们作出评价。

 2、预习“阅读平台”。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动物

内容:要求:

1、外貌体态说者听者

2、生活习性 (1)内容准确,观点正确①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

3、生存环境 (2)说话连贯,有条理 ②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 (3)语气、语调适当③能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4)动作、声音模拟准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4。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连续观察日记《螳螂的启示》。

(一)引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写过日记,但昨天我们预习的日记——《螳螂的启示》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二)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它属于应用文的一种。

(三)阅读内容,明确写法特点:

 1、指名朗读,每名学生朗读一则日记,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是否朗读得正确、流利,想想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明确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这六则日记,边读边思考:从这几则连续观察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画下来。

 3、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1)先小组内交流。提示:可以从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谈,但必须要结合日记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交流收获。

(2)全班进行交流。

 ①仔细认真地观察。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

 ②认真思考。能通过观察事物,进一步思考,从中获得启示。

 ③能坚持进行观察,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④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

 ⑤能运用各种写作方法描写观察对象。如:比喻、设问。

……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则日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2、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作者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一定能!

(五)布置作业:

 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准备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5。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放寒假前,或学期初就布置给学生观察任务,确定观察对象,开始进行连续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及时作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在此期间,教师要经常询问学生观察及记录的情况,解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观察时间观察重点详细情况记录自己所联想到的连续观察后获得的启示

(一)引入:

 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种应用文,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板书)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写法:

 1、默读《螳螂的启示》,回忆从这几则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2、将《螳螂的启示》中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练习朗读。

(四)习作讨论平台:

 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

 2、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我们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3、展示3至4名同学的观察记录表格,简单评议。

 4、班级中统计一下,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师小结:变化比较快,比较明显的事物往往适于我们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如:天气在一周内的变化、科学小实验前后的变化等。而变化相对时间段稍长一些的事物,适于我们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如:饲养蚕宝宝、泡水仙头等。

 5、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第一个同学实现选择好了观察内容,准备进行连续观察;

 第二个同学选择了日记的写作内容;

 第三个同学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要注意的内容上的衔接,要写完整。

 6、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自己提示些内容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提示:写法方面、格式方面、内容方面,如:描写细致,获得了启示等。

(五)学生先试写一则,教师巡视。

(六)讲评一两则学生当堂所写的日记,修改。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

三年级语文《百分数》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百分数》知识点

【百分数的定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无单位名称。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加向右)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向左)

【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常用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2(1)=0.5=50%4(1)=0.25=25%

4(3)=0.75=75%5(1)=0.2=20%

5(2)=0.4=40%5(3)=0.6=60%

5(4)=0.8=80%8(1)=0.125=12.5%

8(3)=0.375=37.5%8(5)=0.625=62.5%

8(7)=0.875=87.5%10(1)=0.1=10%

16(1)=0.0625=6.25%20(1)=0.05=5%

25(1)=0.04=4%40(1)=0.025=2.5%

50(1)=0.02=2%100(1)=0.01=1%

【练习题】

一、填空。

1、58%读作(),它有()个1%。

2、8÷5=()(小数)=()%=100%+()%=()(分数)。

3、今年玉米的产量比去年增产15%,把()看作“1”,今年是去年的()%。

二、判断。

1、盐水中含盐率为12%,把水看作100%。()

2、神枪手用101发子弹,击中101个目标,命中率达101%。()

3、一批产品合格率是95%,那么不合格率就是5%。()

三、选择。

1、幼儿园大班有40人,男孩18人,男孩占全班的()%。

A.45%B.55%C.122.2%

2、一车间上午生产80个零件,下午比上午多生产10个,上午比下午多()。

A.12.5%B.87.5%C.11.1%

3、利息=()×利率×存期

A.税率B.本金C.税金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58%读作(百分之五十八),它有(58)个1%。

2、8÷5=(1.6)(小数)=(160)%=100%+(60)%=(85)(分数)。

3、今年玉米的产量比去年增产15%,把(今年产量)看作“1”,今年是去年的(15)%。

二、判断。

1、盐水中含盐率为12%,把水看作100%。(×)

2、神枪手用101发子弹,击中101个目标,命中率达101%。(×)

3、一批产品合格率是95%,那么不合格率就是5%。(√)

三、选择。

1、幼儿园大班有40人,男孩18人,男孩占全班的(A)%。

A.45%B.55%C.122.2%

2、一车间上午生产80个零件,下午比上午多生产10个,上午比下午多(C)。

A.12.5%B.87.5%C.11.1%

3、利息=(B)×利率×存期

A.税率B.本金C.税金

神农尝百草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农尝百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炎帝即神龙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发现五谷,制作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发现治疗疾病的各种草药,配成药方,给人们医治病痛。神龙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献身精神教育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神龙的勇敢和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多读多感悟,抓住重点词、句。

2、体会神龙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神龙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

1、因为所以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2、体会神农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1、读书朗读指导法:用普通话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音频、配乐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讨论点拨法:放手给学生,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去限制他们的思维。

4、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神龙炎帝吗?(不知道)运用多媒体播放神龙炎帝的故事,配以文字解说介绍神农: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称他为神农。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神农的故事。(板书课题:神农尝百草)

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认读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学生开火车认读。

3、教师指导、纠错。

学习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目标:⑴人们为什么又把太阳神炎帝叫做神农?⑵神农对人类还有一个什么贡献?

2、学生朗读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神农是怎样发现这些草药的?有一次一天里中毒70次,幸亏他及时吃下解毒药,才没被毒死。从这里你觉得神农怎么样?

4、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集体朗读全文,体会人们对神农的纪念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

发现五谷 制作农具

神农 人们永远纪念他

遍尝百草 配制药方

语文百花园六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语文百花园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语文实践形成技能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重点:看图说话表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教给学生记字的方法,如:像“花、苗”等都是与草有关,所以都是“草字头”;而“宝、安”都是有“宝盖头”的字,可以想像因为在一个物体的遮挡下,宝贝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等让他们自己总结并利用这种方法举一反三地说一说其他生字。
2、读一读,说一说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成语的特点,使他们发现这些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放的,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启发他们找到更多带数字的词语,进行记忆。
3、看图填词语,读句子:先让学生弄清楚被选的三个词语的意思,再分别根据句子需要,将其填入空格中。
二、背一背《风》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把诗读通顺、再由熟读到背诵。诵读时,要注意读出重音和停顿,读出节奏和意味。
三、读一读《桥》
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把短文读通、读懂。注意读准字间。然后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你通过学习短文,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能说会道:《看谁想得妙》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2、引导学生读题,弄清楚韪的具体要求
3、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指导学生将三个圆圈上添上几笔,画上颜色,变成不同的画
4、画好的同学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5、最后,大家评出画得最好的同学,并将画贴出来展示
6、小结:
课后小结:

语文百花园八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百花园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语文百花园八
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规律,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积累用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字卡,小黑板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可以让学生说说两种部首构成的字的差异,再读读列出的汉字,想想能否再找几个带有这些部首的字,挑几个写下来。
2、连一连,读一读。让学生说说“小蝌蚪、青蛙、大熊猫、白天鹅”几种动物的外形特点,然后自己尝试连一连,读读是否合适。最后集体订正,读一读。还可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模仿造句。如:孔雀展开像扇子一样的羽毛走来走去。
3、读句子,看谁读得好。让学生先读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和同学对读,讨论一下,问句与感叹句的不同。然后全班一起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词,学习使用“?”和“!”也可让学生模仿造句,学以致用。
二、背一背《公民道德歌》。在教学时无需讲解意思,可让学生自由读准“年、灿、史、人”等音。再全班齐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引导读得神气,让人引以为豪)
三、总结: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读一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这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有效补充,学生在感受神话、寓言、童话等文学题材后,读一读成语故事,更能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的魅力。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音自读自悟,无需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在朗读中明白成语故事的来历。课后引导学生查一查其他成语故事,给小朋友介绍一下。
第三课时
语文大课堂。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1、让学生读题,明白题目的要求,借助图画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过哪些书,说给大家听。
3、想一相,自己最喜欢哪本书,书名是什么?哪些地方写得有意思?
4、指导学生用几句话表达:可以自己先说,再与同桌说,然说给全班同学听。
5、大家评一评,看谁说得好告别注意鼓励学生,保护学生表达式的积极性。
6、在此基础上,把你说的,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7、小结:
课后小结:

《百科知识-茱萸》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89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