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相关素材)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相关素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相关素材)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长,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这将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加快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舞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尽管当前面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没有发生逆转,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属于上升期。基于以上分析,中国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系列鲜明的特征:
(一)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在保持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旅游市场将从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发展到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共同发展。到2015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将达到28亿人次,人均出游2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三大市场游客总量达30亿人次,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二)旅游消费多元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观光旅游持续增长的同时,休闲度假旅游将快速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旅游新业态将大量涌现。城乡居民出游的选择将更趋多样,旅游产品的供应将更加丰富和充裕。
(三)旅游促进更大需求
旅游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对相关行业的依托和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初步预测,到2015年,我国乘坐飞机的乘客将达到4.5亿人次左右,需要新增飞机约1800架、新增航班约630万架次;乘坐铁路的游客将达25亿人次左右,需新增客运车辆约5万辆;全国将新增私家车约4000万辆;将新增客运船舶约1万艘;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

延伸阅读

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


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是()

A.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

B.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D.旅游业正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下列将发展国际旅游创汇主要来源的发展中国家是()

A.西班牙B.瑞士

C.奥地利D.泰国

3、我国在2003年旅游外汇收入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A.“非典”疫情的影响B.我国对出入关政策的调整

C.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D.旅游资源质量有所下降

1999年9月,中国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国庆日)三个假期延长为7天,据此回答4-5题。

4、设立三个长假对旅游产生的作用是()

A.增强了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B.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C.人们有了休闲娱乐的时间D.供人们购买的商品货物齐全

5、设立三个长假对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A.增加消费,回笼货币B.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C.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D.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6、关于旅游活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旅游由于交通不便,因此每次出游一般时间较长

B.发展国内旅游业可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旅游业基本是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D.旅游业既可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又可扩大科技、文化交流

7、旅游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因是()

①旅游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②旅游业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③物质生产部门是旅游业的基础④旅游业能提高人口就业率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旅游业能促进区域发展的原因是()

A.能直接带动矿产资源的开发

B.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

C.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D.旅游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9、旅游业的特征是()

①劳动密集型②综合性强③关联性强④区域性显著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发达国家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收入,可增加直接就业机会()

A.1个B.2.5个

C.2个D.5个

11、北京的“胡同游”吸引了大批外国旅游者,能够起到的作用是()

A.提供大量就业机会B.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C.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D.促进文化交流

12、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有利条件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B.独特的石林景观

C.民族风情D.边疆省份

13、“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人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景区环境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4、发展旅游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A.保护旅游区的地理环境

B.注意交通安全

C.注意保持体力

D.注重人文景观的建设

15、旅游能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

①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6、读A、B、C、D四国某年有关旅游业的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出品总额/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万人

就业总人数/万人

A

150

300

1500

75

1500

B

120

400

1000

50

1000

C

200

100

5000

300

15000

D

80

320

1000

95

950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最高的是______国,达_______%。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_______的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国。反映出发展进口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_______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最高的是_______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_______。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国。

(5)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它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方面。

(6)由此可知,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促进_______,并使之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17、阅读下面2003年10月6日人民日报一段文章摘录,题目是《郑州:农业观光情趣浓》,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十一”黄金周期间,郑州市民兴起“农业观光游”,他们走出市区,来到市郊各农业观光景点,买农产品,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尽情享受浓浓的乡村情趣。

在郑州市郊,有各式各样的农业生态精品旅游点,如金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二七区凤凰岛休闲观光园等。这些景点在休闲、娱乐、消费的基础上,把区域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技术融入其中,游客能看到组培苗木生产过程、高档果品保鲜设施展示等。

(1)农业观光旅游属于_______旅游的一种,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又不破坏环境,还为当地创造了_______价值。其特点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融入旅游中,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气息。

(2)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学到哪些知识?

(3)旅游者大量涌入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

(4)该旅游形式的开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C5、A

6、D7、B8、B9、C10、A

11、D12、C13、C14、A15、C

二、综合题。

16、(1)B12国民经济

(2)A外汇

(3)D就业

(4)B

(5)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建筑商品交易金融

(6)经济发展

17、(1)生态经济区域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技术

(2)苗木生产、高档果品保鲜。

(3)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同时,随着游客的增多,经济收益也将会增加。

(4)各地应因地制宜,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和其他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

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1.概念:

地区专业化生产(又称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指在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料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特点: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4.发达国家的农业分区专业化

在发达国家农业分区专业化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很高,而且农业规模大,部门繁多,各地社会和自然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缘故。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

5.农业分区专业化的深入:二战后,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区,连原来各农户分散经营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

活动

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点拨: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点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点拨:如果不考虑复种指数的差异,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而不闻。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点拨: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表4.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

(1)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活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点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2.商品率: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 稻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 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发展方向:

(1)原则:

(2)目标: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二、社会效益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三.环境效益

读课本P61《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四.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环境效益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1.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2.了解旅游与景区规划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会分析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专题一 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上,即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但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第三,还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2.市场距离
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4.地区接待能力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专题专练1 旅游度假村在旅游规划时应该布局在()
A.大城市周围,便于人们与大城市联系
B.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C.海滨地区的沙地上,便于人们观赏大海
D.土壤肥沃、经济发达的地区
专题二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又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首先是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其次是对生物的危害。第三是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等。第四是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其次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再次是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专题专练2 “火把节”无节制地发展壮大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大气污染B.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D.固体废弃物污染
 
每年的农历五月“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各地都进行龙舟竞渡,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龙舟节在珠江三角洲延续了2000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B.基塘、湖泊众多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D.河流无明显的枯水期
2.要想使龙舟节更好的延续和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建立环境立法和相关保护政策
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C.加大开发力度,多建些娱乐场所
D.提供“绿色”旅游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气候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据此回答3~5题。
3.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4.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B.1800~2000米C.2800~3000米D.3800~4000米
5.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6.2004~2008年北京市每年都有奥运旅游主题活动,2005年的主题为“感受中华美文化”;2006年的主题为“体验奥运新场馆”;2007年的主题为“欢聚在奥运公园”;2008年的主题为“世界相聚在北京”。对奥运旅游带来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是()
A.缩短旅游市场距离
B.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C.提高旅游设施与管理水平
D.促进旅游标识规范化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山在全国的位置图
材料二 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南北约40千米,东西约30千米,风景区方圆154平方千米,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2000年被评为AAAA级旅游区,已成为全人类的瑰宝。其八大景区:北海景区、梦幻景区、云谷景区、松谷景区、白云景区、玉屏景区、温泉景区、西海景区,风景优美,令游人回味无穷。
材料三 黄山上无较为宽敞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环境承载量较小,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下挑上来。每逢旅游旺季,众多游客涌到山上,食宿不便。这既容易对风景产生破坏,又影响游客旅游目的的实现。
(1)黄山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名胜区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黄山“四绝”中怪石、云海的观赏方法。

(3)简述制约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4)旅客在黄山旅游时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图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A、B两图表明一个地区的接待能力应与____________相适应。
(3)为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常利用增加旅游项目和采取季节差价等手段,其结果如图C、D。C图增加旅游项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图采取季节差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B图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答案

专题专练
1.B [旅游度假村是旅游、度假、疗养的地方,应该选择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而不是靠近大城市或海滨地区。]
2.B [火把是用幼松干制成的,大量砍伐幼松,使植被遭到破坏,使生态系统失衡,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课时作业
1.C 2.C
3.D [昆明四季如春,一是由于纬度较低,全年太阳辐射都比较强;二是由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
4.B [滇池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该高原西高东低,海拔由2000米降低为1000米,故答案是B。]
5.B [本题比较简单,可以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6.A [本题考查旅游景区规划的目的,通过对每年的旅游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可以达到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旅游设施和管理水平,促进旅游标识规范化的作用。]
7.(1)有独特的“四绝”,高质量的旅游资源,附近有歙县、屯溪、九华山等景区,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
(2)观赏“怪石”须注意观赏位置和角度;观赏“云海”须选择合适的观赏时机。
(3)地方经济欠发达 景区地形陡,游览不便,黄山上无较为宽敞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地区接待能力小,环境承载量较小。
(4)环境问题: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8.(1)A图反映了旅游接待规模过大,旅游者的需求大都可以满足,但会因投资过大、利用率过低造成大的经济损失;B图反映了旅游接待规模较小,常因无法满足旅游者需求而导致无法接待,造成经济损失。
(2)旅游市场需求
(3)可吸引更多游人来旅游以降低使用率的损失 可在淡季通过价格调节来吸引游人以降低使用率的损失,同时在旺季也可通过价格调节减少无法接待的损失
(4)一是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二是采取季节差价手段进行调节。
解析 本题要求通过读图,分析旅游接待规模和旅游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二者相协调。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82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