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原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课型:新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本节重点: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填表或回答问题:1.填表
氢气与其它物质反应反应条件难易程度
H2+O2
H2+CuO
H2+N2
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是由决定的,同时也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
2.将H2、O2混合,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百年,但点燃后会发生剧烈反应,而且只要配比相当,可以完全转化成生成物,这又说明了什么?

3.将3molH2和1molN2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反应,最终能否得到2mol的NH3?这说明什么?

化学研究的核心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这些都是化学反应原理所要涉及到的内容。
合理简化的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反应物分子能够发生碰撞是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如果每次碰撞都是有效的话任何反应都会在瞬间完成,而事实不是这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是有效的。
有效碰撞和投篮的比拟图:
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
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活化分子
活化能

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碰撞
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关;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反应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外部条件加以控制和利用。
催化剂
【练习】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按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为X+Y=Z,第二步为Y+Z=M+N+X。此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
总结催化剂的特性:
【本堂小结】
【作业】
1.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收满500mL氧气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表1用MnO2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KClO3质量gMnO2质量g反应温度℃待测数据
18.002.00500
28.002.00500
表2用A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KClO3质量gA质量g反应温度℃待测数据
18.002.00500
28.002.00500
请回答:
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
完成此项容后,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请你替他们拟一个报告的题目:。
2.试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填入下表中
影响
外界条件改变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化学反应速率
分子总数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相关知识

化学反应


总课时数12科目高一化学使用时间
主备人郑光辉使用人
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化学反应(1)
预习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奠定学生对物质形成的理论基础。
2、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的实质和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重点难点:
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
自主预习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
1、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还伴随有,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是为了
,有时是为了。
2、称为化学键。
3、水在电解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
形成新的化学键。
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4、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
5、氢气与氯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氢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两者形成氯化氢分子趋势的原因是
6、,叫做共价键。
7、钠与氯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钠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两者形成氯化钠趋势的原因是
8、,叫做离子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
容易形成离子键,容易形成共价键。
【强调】(1)共价键的成键微粒是原子,而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2)一般典型的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共价键,典型的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离子键
指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和键型:NaCl、CaO、MgCl2、H2O、CH4、NH3、CO2
物质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化学键类型
H2O
CH4
NH3
NaCl
MgCl2
CaO
CO2
【思考交流】
1、稀有气体为什么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2、木炭被点燃后能够持续燃烧为什么?

3、请推测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B、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C、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化学键变化包含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2、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I2升华
B、NaCl被融化成液态
C、水被蒸发
D、HCl溶于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只有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
4、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两者所形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X、Y形成离子后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化合物为XY2,X为
Y为,X与Y间形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

化学反应快慢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反应快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影响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初步体会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本节知识框架:

主动学习:

一、化学反应的快慢

学点一、化学反应速率:(阅读教材p40,回答下列问题)

1、定义:

2、表达式:

(用v表示化学反应速率,△c表示浓度的变化量,△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推断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在一个容器里,某气体反应物A的浓度为1.6mol/L,5min后测得这种气体反应物A的浓度为1.4mol/L,则用反应物A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2、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2s末测得容器内有0.8molSO2,求2s内SO2、SO3、O2的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

3、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6mol/(L·S)②vB=0.5mol/(L·S)

③vC=0.4mol/(L·S)④vD=6mol/(L·min)。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得最快的是()

(A)②(B)①和③(C)④(D)①

4、某物质A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与其他物质反应,5min后,发现A的物质的量由10mol变为4mol,再过5min还剩1mol,此时将反应温度升高20℃,发现60s后A全部消失,试通过计算讨论:

(1):前、后5min内A的反应速率?

(2):升高温度后,对A的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注意:⑴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而非瞬时速率

⑵化学反应速率可选用同一反应的不同物质表示,数值不一定相同,但意义相同,均表示该反应在这段反应时间内的速率,且数值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前的系数比;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注明以哪种物质为标准

(3)化学反应速率无论是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来表示均为正值

(4)化学反应速率不是永远不变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阅读教材P41方法导引

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1)浓度: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降低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注意:对于纯液体和固体反应物,其浓度是常数,因此改变它们的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对于反应物有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反应速率。

注意:①压强的改变,只有能引起浓度的改变才能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

②对于纯液体、溶液或固体反应物,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3)温度: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

(5)其它影响因素:、、、等

练习:

1、同在室温下,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0.1mol/L的HCl95mLB、0.2mol/L的HCl90mL

C、0.15mol/L的H2SO41mLD、18mol/L的H2SO485mL

2、对于10mL1mol/L的HCl与一小块大理石的化学反应,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增加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固体CaCl2B、加入5mL1.5mol/L的HCl

C、加入15mL0.5mol/L的HClD、加入一大块等量的大理石

E、加入5mL的水

3、100mL6mol/LH2SO4与过量锌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B.水C.硫酸钾溶液D.硫酸氢钠(固体)

4、理论联系实际:从化学的视角解释下列现象。

(1)、在28℃,鲜牛奶4h后变酸,但5℃的冰箱内,鲜牛奶48h后变酸。

(2)、燃烧含硫矿石制备SO2时,要把矿石粉碎成颗粒状,在沸腾炉中鼓入强大空气流,把矿石吹得剧烈翻腾。

(3)、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课堂小结:

课堂过关练习

1、某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反应结束后,C(X2)=0.4mol/L,C(Y2)=0.8mol/L,C(Z)=0.4mol/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100mL。此时X和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0C20mL3mol/L的X溶液B.200C30mL2mol/L的X溶液

C.200C10mL4mol/L的X溶液D.100C20mL2mol/L的X溶液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第一节焓变与反应热
一、焓变与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化学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理解反应热应注意几点:
单位:kJ/mol或kJ?mol-1
描述的对象: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测定条件:一定条件(温度、压强)下
概念适用范围:任何反应;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2.焓:用于描述物质内能的物理量。用H表示。
3.物质不同,内能不同,焓(H)的值也不同。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时,焓(H)也在变化,物质焓(H)的变化称为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用△H表示。单位:kJ/mol或kJ?mol-1.(mo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同.)
△H=H(反应物)-H(生成物)
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若反应在恒温、恒压(敞口容器)的条件下进行,此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高中化学一般认为:反应热=焓变。
5.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两种形式:
当?H为“-”(△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H0)时,为吸热反应
记住:正吸负放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从微观或宏观两个角度认识)
(1)从键能的变化来认识
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②旧键断裂需要能量,新键形成会能量。
③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H为“—”或△H0
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H为“+”或△H0
④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例析:实验测得有如下键能数据:H-H436kJ/mol;Cl-Cl243kJ/mol;H-Cl431kJ/mol
又知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放出184.6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
(2)从内能的变化来认识:
①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当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反应体系能量降低,反应放热
《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H=∑E生成物—∑E反应ΔH<0
②反应物的总能量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当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反应吸热
注意:①加热是反应的条件,与反应吸放热无直接关系
②反应热由化学键破坏与形成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能量决定
③温度决定物质的存在状态影响物质的键能,反应热与外界条件有关.
《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H=∑E生成物—∑E反应物ΔH>0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
为何要注明外在条件?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
常温、常压指101kPa和25℃。
(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
固体一s液体一l气体一g
为何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也不同。
(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正吸负放)
(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H它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定义:在25℃,101kPa时,l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
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物质燃烧放出的热=该物质的量X该物质的燃烧热
概念要点:
(1)在25℃,101kPa时,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2)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3)可燃物以1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4)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常以分数表示。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概念分析:
(1)条件:稀溶液。
(2)反应物:酸与碱。(中学阶段,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3)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1molH+与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
(4)放出的热量:57.3kJ/mol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反应热(也称中和热)呢?
Q=mcΔt?①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
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
Q=(V酸ρ酸+V碱ρ碱)·c·(t2-t1)②
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mol/L和0.55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
已知V酸=V碱=50mL。
c酸=0.50mol/Lc碱=0.55mol/L。
ρ酸=ρ碱=1g/cm3
c=4.18J/(g·℃)
请把以上数据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其中热量的单位用kJ。得出结果。
Q=0.418(t2-t1)kJ③
③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是中和热吗?为什么?
③式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因为反应热是有正负的,中和反应放热,故其ΔH为“-”。中和热是稀的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的反应热,而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的水只有0.025mol,故③式表示的也不是中和热。
该反应的中和热应怎样表示呢?
《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实验仪器与药品: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L盐酸、0.55mol/LNaOH溶液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问: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问: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问: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问: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为了保证0.50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亦可。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化学反应原理》中段考试复习提纲(有些表格图片贴不上,稍后整理)-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韩东辉化学教育在线
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kJ/mol,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mL或小于50mL都会造成误差)
②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⑤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⑥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问:本实验中若把50mL0.50mol/L的盐酸改为50mL0.50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问:若改用100mL0.50mol/L的盐酸和100mL0.55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四、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H
△H<0
不同点
反应物的量
可燃物为1mol
(O2的量不限)
可能多种情况
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
H2O是1mol
反应热的含义
1mol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
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kJ/mol。
二.能源
1.定义: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朝汐以及柴草等.
2.能源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
定义
举例
按转换
过程分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自然资源
煤、原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获得的能源
各种石油制品、煤气、蒸汽、电力、氢能、沼气等
按性质分
可再生
能源
可持续再生,永远利用的一次能源
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不可再
生能源
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
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核能
按利用
历史分
常规能源
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下,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能源
石油、煤、天然气、水能、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开始被人类用先进的方法加以利用的古老能源及新发展的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
地热能、氢能、核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3.中国现在的能源构成
煤:76.2%;石油:16.6%;水电:5.1%;天然气:2.1%
4.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
①目前使用最多的能源是化石能源,但它有限、不再生,开采、运输、加工、利用效率都很低;
②煤作燃料浪费大,可用清洁煤技术,液化,汽化,烟气除尘,脱硫防污染,或做深加工,作化工原料;
5.能源危机的解决办法
①开源节流,提高利用效率;
②开发新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因为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514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