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蒲公英》两种对比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蒲公英》两种对比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蒲公英》两种对比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篇童话,文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蒲公英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故事,其中两颗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执意要落到沙漠和湖面,导致了干死和淹死的结果,教育学生要听别人的劝告,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文章对话多,语言富有个性,适合小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设计理念:

1、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引导自学。

2、以读为主,在读中识字词,感知课文,细悟道理。

3、抓住心理,采用分角表演、读、录音播放、故事会等策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类、二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会用“嘱咐”说一句话,会写“绒、球……”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2、认识生字词。

一、谈话导入认识蒲公英

1、(播放歌曲《蒲公英》,幻灯演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师:认识它吗?(生认,师板书:蒲公英,提示:pú,不能写成“莆”)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词

1、师配乐范读课文,你都听懂了什么?(生交流)

2、生自读,明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挑出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蒲公英的种子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结果分别怎样?

3、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识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

róngqiújiàngzhǔfubiǎomò

绒球降落伞嘱咐表面沙漠

huònífùwēngpōjìng

迷惑泥土富翁湖泊竞相开放

nícànqiáoyǒulín

泥巴金灿灿瞧黑黝黝波光粼粼

b、指名认读、重点提示:“翁”不能读成“wōng”,“竞”是后鼻音,“泊”是多音字,会组词,“嘱咐”的“咐”在词中读轻声。

c、认生字(不带拼音)

(2)检查读课文

指名读、正音、评议

(3)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a、风儿一吹,蒲公英的种子要去旅行了?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一自然段)指导学,表演读。

b、蒲公英的种子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了?(板书:沙漠,湖泊,泥土,)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旅行的过程?

c、结果如何?(板书:干死、淹死、茁壮成长),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4、读文质疑(机动)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期待

1、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想落到哪儿?为什么?

2、两颗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果?下节课我们继续支探究。

板书:8、蒲公英

沙漠干死

湖泊淹死

泥土茁壮成长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qiújiàngluòsǎnzhǔfumíhuò

()()()()

fùjìngxiāngkāifàngnítǔqīnqiè

()翁()()()

二、读课文填空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落在

里的种子早已;只有落在里的种子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感悟。

2、指导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1、小组分角色读二、三自然段,理解“嘱咐”,太阳公公是怎样嘱咐蒲公英的种子的?(会用“嘱咐”说话)指导读出亲切的语气。

2、两颗小种子为什么不愿到泥土中去,它们看中的是什么样?(认识到只看表面现象容易受迷惑)指导读出“不屑”、“得意”等到语气。

3、小组分角色表演、比赛。

三、升华拓展

1、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两颗想落到沙漠、湖泊里的小种子?(引导“做事不可一意孤行,要听经验丰富的人的劝告)

2、指导复述,开《蒲公英》故事会。

四、指导书写生字(略)

板书、作业(略)

B8《蒲公英》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颇有深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两颗小蒲公英的种子不听从太阳公公的劝告,禁受不住外界的诱惑,结果遭遇可怕后果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善于听从有益的劝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新词,两条绿线里的3个字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会用“嘱咐”造句。

4、排演课本剧,让学生在读中、演中明白做事不能一意孤行,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叠词:金光闪闪、波光粼粼、黑黝黝。

2、教育学生理解不要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善于听从有益的劝告和指导。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10个生字新词,两条绿线里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2、精读领悟课文,了解不同蒲公英的境遇,并领悟这种不同境遇的原因。

3、表演、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刚刚从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风车谜社》那儿回来,金龟子姐姐听说我们希望小学三(2)班的同学最聪明,就托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道谜语,谁猜中了就奖励智慧星一颗,同学们想不想要啊?

2、投影出示谜语(蒲公英)生猜,师奖励,激活气氛。

3、板书课题8蒲公英(贴图片)

4、过渡:这些小伞兵离开了妈妈,飘飘荡荡来到大地上,他们后来落到哪里?生活得怎样呢?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走进课文,来关注他们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投影出示自读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②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长句多读几遍,读通读顺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④完成填空题。

一颗种子落到里,第二年春天;另一颗种子落到里,第二年春天,只有落在里的种子起来。

2、指名读、自读要求。

3、学生按要求分组自由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①投影生字词

róngqiújiàngzhǔfubiǎomò

绒球小降落伞嘱咐表面沙漠

huònífùwēngpō

迷惑泥土富翁湖泊

pō湖泊

bó停泊

②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评议,再读,师奖励。

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并请学生当小老师观察并指导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鼓励。

④反馈。

⑤过渡:这些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大家还能认识它们吗?指导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鼓励学生自己评议,并相机指导理解“嘱咐”,指导学生造句。

三、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1、师:这篇童话当中有3个主要人物,它们都是谁呢?

生答。

2、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引得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读,现在老师来扮演太阳公公,第一、二组同学读旁白,第三组同学读第一颗种子,第四组读第二颗种子,比一比,看谁读得最认真。

3、分角色表演读(相机出示,沙漠、湖泊、泥土课件)。

4、出示填空题,学生完成填空后指名答,师板书。

5、齐读填空题。

四、表演课本剧,拓展延伸

1、师:读了课文后,我们是不是很想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啊。

2、指名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

3、评议。

4、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呢?以后我们要怎么做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表面很吸引人,实际上却非常有害呢?

生答。

师总结。表面看起来很漂亮的东西,其实是陷阱,而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却总是朴实无华的,所以我们要听从大人们有益的忠告,努力进取,将来把祖国大地装扮更加美丽!

五、实践延伸:想一想,蒲公英的种子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分小组画一画,演一演,下节课我们来办一个绘画、表演比赛,看哪一小组最有创意!

8薄公英

附:板书设计

金光闪闪沙漠干死

银花朵朵湖泊淹死

黑黝黝泥土茁壮成长

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复述课文。

2、绘画、表演、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巩固。

二、小组复述课文。

三、分组绘画比赛。

四、表演小品深化主题。

编辑推荐

《草船借箭》两种教法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两种教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推理反馈法。采用分线索顺思路进行推理,适时反馈,完成教学要求。

1、顺周瑜的线索推理。

令亮造箭立军令状迟交材料虚达到除亮的目的

不要推却很高兴定罪实疑惑长叹折服

2、顺诸葛亮的线索推理。

答应造箭立军令状准备船只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委托照办甘受惩罚自有妙用神机妙算挺有才干

3、适时反馈,明察中心。

周瑜:造箭妒忌、为难、陷害

诸葛亮:借箭智慧、才干。

二、提纲挈领法。抓住重点,提纲挈领,弄清借箭的实质。

1、解题入文,突破重点。

先抓住借字解题:谁借箭?文章在哪一部分写借箭?再转入重点段(借箭经过),读读议议,弄清为什么会借到箭。复述借箭经过。最后体会诸葛亮在借箭过程中的智慧、才干。

2、抓住两头,落实要求。

突破重点段后,围绕为什么要去借箭?事情的最后结尾怎样?等问题读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弄清借箭的前因后果,渗透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

《她是我的朋友》两种教学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她是我的朋友》两种教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思路1]

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并通过对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的精读,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同时学习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由《狼牙山五壮士》的简单回顾,引入学习战争时期的另一个感人故事,揭示课题。

2.读读阅读提示,提出学习任务与要求。

①略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献血时是怎样想的?

②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思考他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

③把你想到的与同学交流,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二、略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略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边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即时求助需要。

三、品读──揣摩内心活动变化

(一)交流自读情况与感受

1.交流一:你知道他献血时是怎么想的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这个环节教师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

2.交流二:把你画出的小男孩献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简要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这个环节教师也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有哪些,以及自己的体会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小男孩内心活动变化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

(二)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小男孩内心活动的变化

(1)出示导读题:

依照下面的例子,根据你所画的表现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语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然后与同学交流。例: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2)集中品读:联系第12自然段体会阮恒沉默是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要坚持献血。然后以朗读体味加深感悟: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小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3)小组讨论:她是我的朋友,阮恒这样说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体会小男孩为朋友愿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有感情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变化与奉献精神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选择一句或一段进行有感情朗读。

2.有感情朗读第514自然段。

四、回顾──升华文章思想感情

自由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设计思路2]

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探究研读专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最后通过各个侧面问题的汇总交流和重点品味,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献血时内心活动的变化,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学习探究性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略读──提出研读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红十字会宣传义务献血的课件或教师义务献血的事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根据阅读提示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略课文情境。

3.交流略读情况与感受,提出研读问题。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再引导学生从题目处、提示处、关键处、疑问处、省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归纳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研读问题:①小男孩献血时是怎么想的?②小男孩在献血过程中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③医生对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小男孩就立刻停止了哭泣?④小男孩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⑤小男孩说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⑥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题目?⑦献血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留待课后拓展性阅读解决)?

4.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个或两个问题,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先组成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研读专题。

二、探究──进入研读阶段

1.讨论研读方法。小组讨论所选问题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研读,提出研究方法。教师参与讨论,并相机给予指导,如小男孩在献血过程中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这一专题可以采用: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②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③朗读品味进行体会。

2.合作研读课文。各小组自行合作研读所确定的问题。教师巡回了解研读情况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时适度的启发与指导。

三、交流──反馈研读情况

1.准备发言提纲。各小组从三个方面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内容:①本组确定的研读问题是什么?②本组是怎样研读的(过程)?③研读后有什么收获?

2.交流研读情况。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第一、二、三个问题,再交流第四、五、六个问题,分两个层次从一般性理解到深层次体会。要求其他组认真倾听,边听边准备提出疑问或补充发言。

3.质疑问难。小组代表发言后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对研读不足的地方进行相机引导。如,小男孩说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沉默时会想些什么?举起手来时会想些什么?又放下手去时你会想些什么?再举起手来时会想些什么?这样,通过将心比心,体会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变化。又如,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题目?可以这样引导:①你能不能给这篇文章另拟个题目?②比一比这些题目中哪个题目用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去体会这个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四、融合──升华研读成果

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神态与动作的重点词),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

2.指导并练习带着感悟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课后延伸:①写几句送给朋友的赠言;②写写读后感。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学案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学案
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活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

学生视角:

草船是什么样的船?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个故事发生在原因、经过、结果怎样?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学生边读边思,激发着学生学习热情。

难点:抓住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师思考:

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学《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过程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知过人。文章内容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活,人物关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学中应把握好文章赞扬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中心,结合学生对文章已有的认知基础,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

重点:从草船借箭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他的神机妙算。

设计特色: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读中感悟。

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之所能神机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认识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的宽广胸怀。

2、帮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程序:

一、提示课题,点出借字。

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突出哪能个字?

二、理出脉络,围绕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经过怎样?

C借箭的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并据以上问题给文章划分段落。

三、掌握重点,突出借字。

借箭的经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强调不能让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等到这个时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样停的?为什么?

D借箭时,诸葛亮表现怎样?说明什么?

E你认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知天---预测准三天内必有大雾,回来时顺风顺水。

知地----大雾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鲁肃忠厚(保密备船)曹操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意出击。

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才华卓越。并通过周瑜与诸葛亮的语言、行动的对比,表现出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的风范,反衬出周瑜气量狭窄,妒能忌贤,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的卑鄙行径。

四、复述巩固,抓住借字。

五、演读欣赏,体会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贯穿在文中的主要线索。

程序:

一、复习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补题练习,练习分清前因后果,训练有条理地表达。

()草船()借箭。

二、抓住中心词,突出重难点。

1、引导通读全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结合中心词进行质疑,师生共同梳理。

(1)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到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分组研读课文,针对思考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建议,从知天、知地、知人三个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强调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体会。

(抓住中心词,读书质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交流汇报,互相补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复述课文。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互相补充、评价,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利用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演示借箭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复述课文。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评价意识,动手实践能力。)

4、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空。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整体回顾全文内容,理解故事深层次的前因后果。(周瑜妒忌设局陷害;孔明大败失败周郎。)

四、再回课题,学后质疑、解疑。课题中的借换成取骗受偷行不行,为什么?

五、拓展表演,综合实践。

利用手中搜集的关于三国人物的资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资料:

1、《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罗贯中著。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号湖海散人,杭州人。《三国演义》的内容是描写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间的历史事件,重点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及兴衰过程。它以三国历史为骨架,其基本轮廓和基本线索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与历史记载相去不远,但具体内容和血肉部分则出于虚构创作。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群众中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山东琅琊的一个官僚世家。

3、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死后,他总督东吴兵马。

5、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献帝时为丞相。

秋天:两种不同的现代散文美


解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关键词语(句):悲凉、一碗浓茶、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扫帚的丝纹、潜意识下的落寞、深沉、秋蝉衰弱的残声、都市闲人、黄酒/白干、稀影馍馍、鲈彭大蟹、黄彤骆驼

钱理群先生在《品一品故都的秋味》中批评过一种分析作品的线性的思维模式: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④在分析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时,这样的模式曾经风行一时,产生过大同小异的赏析文章。诸如: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遣活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由于作家身处的时代在作家内心投下深沉的忧虑或孤独者冷落之感的阴影。因此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情感色彩。②这样的分析是很离谱的。在一篇艺术性的散文中,投上一层主观感情色彩居然成了问题,言下之意,不带主观感情色彩的散文才是正宗。从这里可以看出,困扰了我们近一个世纪的机械唯物论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至今仍然蒙蔽着一些并不缺乏写作能力的论者的眼睛。

艺术性散文并不是科学小品,它的生命就是审美的,而审美的特点就是作者主观的感情,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感情。如果在这一点上含混不清,就失去了欣赏的前提。

分析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困难还在于:文章中的趣味和中学生的情感经验有很大的距离。对刚刚毕业的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凭直觉就能感到文章挺好,但是多数说不清好在何处,许多学生读后的感觉是很一般,也有人觉得不太好,仅仅是出于对郁达夫大名的景仰而不敢贸然直言。多数学生感到十分茫然,不甚明白,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文章选到课本中来。

问题之所以产生,是看不清楚的,只有还原到丰富、复杂的背景中去,才能有所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有了绿色作背景,红色哪怕只有一点,也有足够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比较有两种,一是同类比较,二是异类比较。同类比较要容易一些,异类比较,需要的抽象力度要高的多。这是因为,比较不同类作品,要在相似点上进行,就需要撇开各自丰富的属性,仅仅抓住一个共同点,这是需要抽象的魄力的。同类比较,相似点是现成的,比较就相当容易。《故都的秋》,孤立起来看,特点并不很容易看出来。找一个同类作品来比较,例如老舍的《济南的秋天》中,就不难抓住分析矛盾的契机了。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


【学生视角】

草船是什么样的船?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个故事发生在原因、经过、结果怎样?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学生边读边思,激发着学生学习热情。

【难点】

抓住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师思考】

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学《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过程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知过人。文章内容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活,人物关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学中应把握好文章赞扬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中心,结合学生对文章已有的认知基础,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

【重点】

从草船借箭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他的神机妙算。

【设计特色】

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读中感悟。

【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之所能神机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认识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的宽广胸怀。

2、帮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方法一

〖理由〗

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程序〗

一、提示课题,点出借字

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突出哪能个字?

二、理出脉络,围绕借字

1、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2、借箭的经过怎样?

3、借箭的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并据以上问题给文章划分段落。

三、掌握重点,突出借字

借箭的经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1、在借箭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强调不能让周瑜知道?

2、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等到这个时候?

3、把船停在哪里?怎样停的?为什么?

4、借箭时,诸葛亮表现怎样?说明什么?

5、你认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知天──预测准三天内必有大雾,回来时顺风顺水。

知地──-大雾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鲁肃忠厚(保密备船)曹操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意出击。

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才华卓越。并通过周瑜与诸葛亮的语言、行动的对比,表现出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的风范,反衬出周瑜气量狭窄,妒能忌贤,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的卑鄙行径。

四、复述巩固,抓住借字

五、演读欣赏,体会借字

方法二

〖理由〗

文章中心主要是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贯穿在文中的主要线索。

〖程序〗

一、复习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补题练习,练习分清前因后果,训练有条理地表达。

()草船()借箭。

二、抓住中心词,突出重难点

1、引导通读全文,思考:

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结合中心词进行质疑,师生共同梳理。

⑴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⑵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到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分组研读课文,针对思考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建议,从知天、知地、知人三个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强调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体会。

(抓住中心词,读书质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交流汇报,互相补充:

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复述课文。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互相补充、评价,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利用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演示借箭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复述课文。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评价意识,动手实践能力。)

4、小结: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空。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整体回顾全文内容,理解故事深层次的前因后果。

(周瑜妒忌设局陷害;孔明大败失败周郎。)

四、再回课题,学后质疑、解疑

课题中的借换成取骗受偷行不行,为什么?

五、拓展表演,综合实践

利用手中搜集的关于三国人物的资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资料】

1、《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罗贯中著。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号湖海散人,杭州人。《三国演义》的内容是描写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间的历史事件,重点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及兴衰过程。它以三国历史为骨架,其基本轮廓和基本线索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与历史记载相去不远,但具体内容和血肉部分则出于虚构创作。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群众中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山东琅琊的一个官僚世家。

3、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死后,他总督东吴兵马。

5、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献帝时为丞相。

6、原著中对大雾的描写: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反白昼为昏黄,变丹青为水黑。

7、原著本章小结:

浓浓雾露满长江,天地难分水渺茫,二十舟船能摆列,万余弩弓尽施张,飞蝗透草摇天影,孔明今日伏周郎。

《一粒种子》一课中“热闹”一词的两种教法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粒种子》一课中“热闹”一词的两种教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粒种子》一课中,有这样一节内容: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这节中热闹一词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生词。请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

师出示热闹一词,提问:热闹是什么意思?

生:热闹就是热热闹闹。

师:对。热闹就是繁盛活跃的景象。(学生流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

师:你们能用热闹这个词造句吗?如:到了节日就很热闹。

生造句:1、六一节很热闹。2、国庆节很热闹。3、元旦很热闹。4、春节很热闹。

第二种:

师问:春风吹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能学着吹一吹吗?春风吹在身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春天的风不像冬天的西北风那么大,那么冷。它是轻轻地吹着,吹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的。(生轻声吹着呼呼。)

师:对了,这就好比是春天在唱歌。那么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呢?

生:泉水唱起歌来是叮咚、叮咚响的,很好听。

师:小鸟又是怎么唱歌的呢?

生:小鸟唱起歌来是叽喳、叽喳的。

师: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唱一唱。

生唱:春天来了百花香。

接着教师让四位小朋友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和小朋友的歌,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并说出讲台前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生答:讲台前真热闹啊!师又问:怎样热闹呢?用书上的话来说一说。生答: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外边这么热闹,怪不得种子也要赶快出来了。

教师又让学生用热闹一词造句。

生造句:1、五一节那天马路上人来人往真热闹啊!2、热闹的南京路上人山人海。3、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爸爸说这天得热闹热闹。4、开运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啦!有赛跑比赛,有跳高比赛,有拔河比赛,还有乒乓比赛等。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

两种不同的教法,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视角:

“草船”是什么样的船?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个故事发生在原因、经过、结果怎样?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学生边读边思,激发着学生学习热情。

难点:抓住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师思考:

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学《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过程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知过人。文章内容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活,人物关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学中应把握好文章赞扬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中心,结合学生对文章已有的认知基础,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

重点:从“草船借箭”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他的神机妙算。

设计特色: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读中感悟。

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之所能神机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认识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的宽广胸怀。

2、帮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程序:

一、提示课题,点出“借”字。

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突出哪能个字?

二、理出脉络,围绕“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经过怎样?

C“借箭”的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并据以上问题给文章划分段落。

三、掌握重点,突出“借”字。

“借箭”的经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强调不能让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等到这个时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样停的?为什么?

D、“借箭”时,诸葛亮表现怎样?说明什么?

E、你认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知天---预测准三天内必有大雾,回来时顺风顺水。

蒲公英教案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呈现出的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文中插图形象生动,反映了文本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

2.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它只有十几厘米高,体内有雪白的乳汁,就像牛奶一样。春天,蒲公英开花了,看上去好像是一朵花,其实是许多小花聚在一起。秋天,花变成了种子,头上长着蓬松的白茸毛。种子成熟以后,随风飘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预习

设计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查找有关蒲公英的知识点。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4分钟)

1.看图,交流蒲公英知识。

2.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预习作业3

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2.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10分钟)

1.读课文。

2.学习单:(1)思考问题:“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2)用“可爱”说一句话。

3、交流

4.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蒲公英(齐读)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绒”要注意右部的笔画安排,写“降”字要注意右下角的笔画。

(2)“富”上小下大,“惑”是上大下小。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了不同结果。

第四板块: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组织交流讨论:

“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帮助学生了解“花托”的意思,可以借助简笔画或图片。

3.你觉得那洁白的小绒球长得怎么样?你能用“可爱”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

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剩余字。

2.完成《补充》一,《一课一练》一。

作业

设计

★完成《习字册》词语部分

★★完成《补充》1、《一课一练》1-4。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嘱咐”造句。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感悟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教学

资源

1.文中插图形象生动,反映了文本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录音磁带。

预习

设计

1.在感受深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5分钟)

1.读好第一自然段。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25分钟)

(一)

1.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单一】

①太阳公公的话里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画上横线,打上问号。

②自学时间:5分钟。

2.展示。(6分钟)

(1)展示画出的句子。

(2)掌握“嘱咐”的意思,并会造句。

结合插图理解“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二)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习单二】

①第1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沙漠?第2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湖泊?

②自学时间:6分钟。

2.展示。(8分钟)

(1)分角色朗读两颗小种子的话。

(2)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完成句式训练:一颗种子来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另一颗种子来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

第三板块:学习第4自然段。(6分钟)

1.自由读课文。

2.沙漠的金光闪闪、湖泊的银花朵朵是太阳光的缘故。你们被自己的眼睛骗了,你们不听太阳公公的话,才落得这样的下场,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我们现在才知道那黑黝黝的泥土适合我们生长,是我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我真不该只看漂亮的外表,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第四板块:分角色朗读课文。(4分钟)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第一板块:情境导入

1.小朋友,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蒲公英》。

2.(引读)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花托上……一阵阵风吹过……在蓝天白云下……

3.多可爱呀!你们想不想成为蒲公英种子?

4.(描述)我们乘着风儿在蓝天白云下飞了起来。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着,飞呀飞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这时,我们往下一看,看到了什么?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2小节

1.过渡:小蒲公英种子们,让我们静静地听,太阳公公还在和我们说话呢!(放录音)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设想:

A理解“嘱咐”并指导造句。平时谁也会亲切地嘱咐你呢?嘱咐些什么呢?

B理解“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结合观察插图理解)

C理解“为什么太阳公公叫我们别落在金光闪闪的沙漠里,也不要落在银花朵朵的湖泊里,而让我们落在黑黝黝的泥土上呢?”

(3)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3小节。

1.过渡:蒲公英种子们,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想到哪儿去安家了?

他们准备到哪儿去安家呢?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把他们说的话找出来。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指名读第1颗种子的话,想想这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沙漠?

(齐读,注意读好感叹号)

(3)齐读第2颗种子的话,想想这颗种子为什么会选择湖泊?那么,这波光粼粼的湖面能给他带来哪些欢乐呢?(学生自己想象说)指名读,齐读。

(4)分角色读。

(5)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而另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留住?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呢?可是,这两颗种子不听我们的劝告,还是朝着沙漠、湖泊飞去了。

句式训练:一颗种子来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另一颗种子来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

第三板块:学习第4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春天到了,那些小种子们过得怎么样?

2.自由读课文。

3.交流。

4.你们想对落在沙漠、湖泊里的种子说些什么呢?落在沙漠、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5.是呀,两颗种子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让我们每一个人得到了一个教训: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者的正确指导。

第四板块: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一课一练》。

2.将课文读给父母听。

作业

设计

★见《补充》2、3、5、《一课一练》5-8。

★★你想对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说些什么呢?写下来。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8、蒲公英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完成部分习题,培养学生认真答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复述课文

难点:完成部分习题

教学

资源

1.学生利用形象生动的插图进行复述。

2.《一课一练》、《补充习题》。

预习

设计

练习复述课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述课文(25分钟)

1.学生入神倾听教师的复述。

2.学生介绍复述的方法。

3.学生自由复述。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第二板块:完成作业(15分钟)

1.学生作业

第一板块:复述课文

1.教师配乐复述课文。

2.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个童话故事讲出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好方法。

(可抓住每段的重点词语;也可根据故事的叙述顺序:先讲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然后讲了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嘱咐以及蒲公英采取的不同行动,最后讲了落在不同地方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

3.学生自由复述。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第二板块:完成作业

1.《一课一练》第8题。

2.《补充习题》第5题。

作业

设计

★搜集种子旅行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排演课本剧。


蒲公英


教学内容:8蒲公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难点:
1、读准:“黝、翁、粼、降”及多音字“泊”,正确书写“绒、嘱”,学会用“嘱咐”造句。
2、找出课文中比喻、拟人句读一读并理解。
3、理解太阳公公嘱咐的内容和两颗小种子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体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传播种子)
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板书课题:蒲公英
二、学生十分钟: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2、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绒球)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让学生充分地说)
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充分地说)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
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读懂太阳公公的嘱咐以及两颗种子错误的想法和做法。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复习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八课蒲公英的第一课时,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嘱咐迷惑湖泊记住富翁竞相开放
降落伞茁壮成长黑黝黝波光粼粼
2、欣赏蒲公英图片,想象词语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蒲公英的图片,欣赏了这些图片,看你们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后,引导其说出:洁白、绒球、小降落伞、随风飘荡等词语。
3、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这些词语都是我们昨天接触过的,同学们能把词和图联系起来理解得真好,那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回去背诵第一自然段,都会背了吗?
配上动画,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新课
师: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时,得到了谁的提醒?它们到底飘去了哪里?结局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快点去读一下二三四自然段找找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师生互动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沙漠湖泊泥土
干死淹死茁壮成长
小结: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局。蒲公英的种子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他们在作出选择之前知道这样的结果,那该多好啊!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其实,他们应该知道的啊!为什么呢?因为“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过他们……”
(1)出示第二自然,学生读,看看太阳公公是怎样嘱咐小降落伞的?(板书:别也不要只有……才……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2)指名读太阳公公的话,以评促读。
师:谁想像太阳公公那样亲切地嘱咐蒲公英种子?
(3)想一下,生活中有谁嘱咐过你什么事吗?(爸爸妈妈老师)出示课件(用“嘱咐”说一句话)
(4)交流。谁还想来当一回太阳公公?(指名读)
评:太阳公公当得怎么样?
太阳公公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一下。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对于太阳公公的话,小降落伞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你们到它们中去了解一下吧!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然后选择一种角色所说的话来读读。
①大部分种子听太阳公公的话(练读“小降落伞大声答道—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引导学生揣摩它俩的想法)
a、一颗想去金光闪闪的地方。
出示重点句: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学习生字“富”。
b.“这黑黝黝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教师与学生对话,“你怎么这样想呢?”指导用轻视的语气读。
那你认为哪儿有意思?(沙漠)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读二、三两句话。)
c、另一颗想到波光粼粼的湖里去。
出示: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指名读,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指名说说另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里去?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
(3)、分角色朗读,一个太阳,一颗种子,别一颗种子,大部分种子,老师。
(4)师:两颗种子就要向沙漠和湖泊飞去了,太阳公公眼看着这两颗种子将有生命危险,它有多着急呀!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呢?)学生再以太阳公公的口吻劝它们。
(师:那两颗种子听得进劝告吗?)学生再次读两颗种子的话。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对于太阳公公的提醒,种子们的说法和做法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
(2)指导对比读出可怜悲惨与幸福快乐不同的感受。(齐读)
①让我们想一想,当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时,会想些什么?(学生畅谈)追问:看来你们十分的后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该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又会怎么做呢?
②播放课件(种子茁壮成长、竞相开放的情景)师: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呀!(指读、再齐读)
(3)看到这样的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谈)
6、教师小结:是啊,大部分种子听从了长者的正确指导,茁壮而快乐的成长着;而两颗种子却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得到了一个教训: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三、故事表演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最好,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最佳小导演。要想当上最佳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最佳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教师指导: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4、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5、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四、学生十分钟:
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板书设计
8蒲公英
金光闪闪表面现象迷惑
波光粼粼
黑黝黝实事求是
智慧瞬间

蒲公英 教案教学设计



蒲公英
第二课时
二、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八课《蒲公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蒲公英》。
二、认识蒲公英,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大家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课文的插图。
师:读了这一段,你喜欢蒲公英吗?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出示蒲公英图。师:大家看,蒲公英的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这绒球里呀就是一颗颗种子,我们都来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好吗?
3、(生扮演蒲公英的种子)师:孩子们,你们长大了,你们即将离开妈妈的怀抱,自由自在地飞向广阔的天地去。你们瞧,风伯伯来送你们了,来,飘起来!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指名说)
4、师:我知道,此时,你们更多的是愉快、激动,能不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呀?自己在座位上读读。(读第一自然)
5、师: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生朗读,师相机进行评价,提醒学生注意读好“蓝天白云、随风飘荡”等词)
6、师:你们都想表达此时的激动心情吗?好,你们读,我来想象,看看我听了你们的朗读,能不能看到可爱的蒲公英在自由自在地飘荡。
7、(师:孩子们,我看到了!你们都在蓝天白云下飘荡;我听出来了,你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蒲公英种子落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结果。
1、体会蒲公英种子作出不同选择时的不同心情。
A、师:该到哪儿安家呢?咱们还是一边旅行一边做决定吧,来,随着我出发吧。(学生模仿蒲公英在位置上随风舞动)
师:飞呀飞呀,我们飞过湖泊,飞过高山,飞过屋顶,飞过田野、森林沙漠……(大屏幕依次出现各种风景图片)
B、师:孩子们,在快乐的旅行中,你见到了什么?你想住哪儿?请你们和同伴说说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决定,决定好了就住下来吧。(小组交流)
C、生集体交流。师:你们决定住哪儿?为什么选择住那儿?(生自由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读“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看图体会沙漠金光闪闪的情景。
师:望着金光闪闪的沙漠你是怎么想的?来,把你当时的想法
读出来。
如果学生没读出来,师进一步点拨:你说这话时是怎样的神情,读的时候带上动作和神情。
师点拨评价:我听出来了,他看不起黑黑的泥土,他正想入非非要变百万富翁呢。
师:我们也来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吧,学学他当时的神情,一齐读读。(齐读)
*指导读:“这波光粼粼的湖面……”
看图体会波光粼粼的情景。
师:落在湖泊里的蒲公英,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师: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觉到你很得意?(一学生读)
师:还有没有生活在湖泊里的蒲公英?把你当时得意的神情表现给大家看看!(指名上台表演)
师:我们也来体会他门当时的心情。来,大家一起读读。
2、理解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
A、师:时间过得真快!一年过去了,你们生活得怎么样?哪个蒲公英来说说?
生自由说
B、师:我知道了,住在田野、屋顶、森林里的蒲公英都生活得很幸福,把你们的快乐告诉大家。
出示: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
(上部分学生齐声朗读))
师:谁能读得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很快乐。(再指名读,并让他说说是怎样读出自己的快乐的)
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吧。(生齐读)
师:还有些种子如今怎么样啊?
C、师:如今去沙漠的蒲公英干死了,去湖泊的蒲公英淹死了,就你们长得很健康,这是为什么呢?
D、师:现在想来,太阳公公的话多有道理,我们再一次来听听太阳公公的话。(师范读)
师:同学们,这儿有一个词我不理解,“嘱咐”是什么意思?
师:我觉得这里也可以用“教育”啦,“命令”啦,你们认为可以改成这两个词语吗?自己换一换读读看。(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情况下用“嘱咐“吗?
师:我们像太阳公公那样来嘱咐蒲公英,好吗?(生齐读)
师:可是,那两颗蒲公英没有听太阳公公的话,结果都死了。
四、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师:这两颗种子得到这样的结果,上了谁的当?
师:它们会对那些也想飞到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中去的小种子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两颗种子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得到了一个教训: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者的正确指导。
五、表演体验。
1、探讨怎样改编课文。
师:这个故事多有意思!想不想表演出来?
师:怎样表演得生动?
师生小结:(1)注意说话的语气。(2)加上动作和表情。(3)把不适合表演的叙述性的语言改编成说话的形式。
师: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重点讨论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分好角色进行表演。
3、推选代表上台表演。
备注:如时间不够告诉学生放在下一堂课进行表演。
六、作业布置:
1、课后小组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排练。
2、根据课文情节画连环画,在每幅画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
板书设计:
13蒲公英
沙漠湖泊泥土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富翁)(欢乐)
干死淹死茁壮成长
资料提供者:

《蒲公英》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一篇童话故事,以优美的语言叙述了一个道理,同时也讲述了一个自然常识,像蒲公英这类植物在泥土里才能茁壮成长。

蒲公英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讲,是及其常见的植物。教学《蒲公英》这一课时,我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读“蒲”,再说说蒲公英的样子。有学生说:“蒲公英长得很普通,就像一棵草。到了春天,它就会开出黄色的小花。”另一学生补充道:“有点像向日葵。“我接口道:“是呀,它长叶、开花、结果。谁知道她花儿谢了以后是什么样儿?”孩子们都知道,但不能正确的描述。于是,我出示课文的第一节,让学生图文对照,了解“花瓣”“花托”“绒球”“小降落伞”所指的部分,学生很快明了了。在学生读通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洁白”、“可爱”、“小降落伞”、“”蓝天白云、“随风飘荡”,想象成熟的蒲公英种子脱离妈妈的怀抱后,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向广阔天地的愉快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觉得这样的咀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养成准确、清楚、具体地表达语言的习惯。

本文是要求复述的。首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搞清故事的开端、

发展和结局,以此作为复述的线索。其次,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书,如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理解太阳公公嘱咐的内容,以及两颗小种子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体会文章的寓意,情感上和太阳公公、小种子们产生共鸣。最后,用上阅读时所抓的那些重点词语,尤其是把太阳公公嘱咐的话作为抓手来复述课文,已达到积累和丰富语言的目的。

8 蒲公英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第8课《蒲公英》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将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教学时可用3课时,本教案主要设计第二课时,也就是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嘱咐”等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学用“嘱咐”造句。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显示蒲公英花、种子的图片。)师深情讲述: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现在你就是小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你们想飘向哪儿呢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小种子们想去不同的地方,作为我们的老前辈——太阳公公,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屏幕显示动画)
2、打开书,仔细听录音,(听完后)你听明白了什么?
3、太阳公公当时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4、练习用“嘱咐”造句。
(1)谁知道“嘱咐”什么意思?
(2)你还在什么情况下见过用“嘱咐”?
(3)谁来用“嘱咐”说句话?
5、你能用亲切的语气读一读太阳公公的话吗?
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再指名读,齐读。
6(屏幕显示阳光下的沙漠、阳光下的湖泊,让学生说一说此时的感受和想法。)联系太阳公公说的一番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沙漠和湖泊这么漂亮,为什么不能去呢?学完了全文聪明的你们一定会知道答案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蒲公英的种子们即小降落伞们(引读:小降落伞大声答道:“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1)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了什么?(体会小种子们坚决的态度)
(2)引导齐读。
2、种子们都到泥土中去了吗?仔细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以下几句话。(屏幕显示)
☆一颗种子望了望下面的大地说:“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1)自由读一读,交流自己的发现。(口是心非、自以为是)
(2)说一说这颗小种子看到“黑黑的”和“金光闪闪的”这两种不同的情景,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兴奋)
(3)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脱离实际、想入非非、自以为是)
再指名读。(突出感叹句、一定、数不尽、准会)
齐读。
☆另一颗种子落在湖泊里,他得意地说:“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1)“波光粼粼”是什么情景?
(2)想象一下,在这么美的环境里,这颗小种子想去干什么呢?
(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自由读。
指名读。
教师范读。
男生齐读。
3、指导分角色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可以自由编动作。
(2)指名学生带上动作读,学生评价。
(3)指名2组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蒲公英们,有的落在沙漠里,有的落在湖泊里,有的落在泥土里,结果呢?
{动画显示种子不同的命运(干死、淹死、茁壮成长的过程)}
1、你现在知道了太阳公公为什么不让它们去金光闪闪和银花点点的地方了吗?
2、书上是怎么写的?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
3、教师小结:是呀!大部分种子听从了长辈的正确指导,落到泥土里,茁壮而快乐地成长着,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多么美好呀!而两颗种子却为了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4、你就是那颗落在沙漠里的种子、就是那颗落在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会对其他种子说些什么呢?
5、从中我们要懂得: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要脚踏实地地去想问题、做事情才行。
(四)创设情景,练习复述
1、课文学完了,回到家,妈妈问你:今天语文课你学习了什么?愿意说给妈妈听吗?(复述课文)
2、妈妈问你,假如你是蒲公英的种子,你现在会选择到哪儿?对啦,要听长辈的话,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要脚踏实地地去想问题、做事情才行。
(五)延伸拓展,综合学习
1、课后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并介绍给同学们。
2、创编童话《蒲公英种子的新旅行》。
资料提供者:

《《蒲公英》两种对比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诗经两首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218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