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态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态
教学目标: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认识心理健康的意义,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的身体健康吗?你们真的健康吗?
二、新授
㈠给你的健康评评分
完成P89-90项目测试,看看你能得几分?健康状态如何?
归归类,测试项目中有哪些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密切相关?
与身体健康相关:第2、5、7、9、13、14、16、21、23
与心理健康有关:第1、3、4、6、7、17、18、20、24、25
与社会适应相关:1、3、8、10、11、12、15、19、22
讨论:如何保持健康?
总结: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想一想:你觉得自己的健康有什么问题?如果有,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应当寻求家长、老师或师生的帮助?
㈡保持愉快的心情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心情愉快
积极的健康状态—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
讨论: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转移目标
调节情绪的方法宣泄法
酸葡萄精神
讨论:宣泄法中应该注意什么?
(应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阅读:P93心理咨询师
三、练习
1.与同学交流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相互学习借鉴。
2.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作业
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
板书: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身体转移目标
健康心理保持情绪方法宣泄法
社会适应酸葡萄精神

扩展阅读

八年级生物评价自己的健康状态集体备课


第十四周集体备课

一、授课时间:5月22日至__5月_27日第15周

二、课时内容:(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备注

第二课时

第三章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课时

第三章复习

三、分析:

教材分析本章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章,体现了“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希望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能在最后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方面。本章共由两节组成,其内容与前两章密切联系,显示了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过程,从防治传染病的流行,到关注心理—社会健康问题;从改善卫生环境,到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

体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观念的变化。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参与。通过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理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在个人的整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是情绪问题,情绪健康是判断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人因为缺乏调节情绪的技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书中介绍了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会这方面的技能,缓解压力,主动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死亡率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关键指标,教材第二节资料分析中的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又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在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中,我们以饮酒为例,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以此来说明酒精对身体的危害。这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教师给与恰当的指导。

学情分析:

由于本章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所以教学中尽量要求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不管哪类学生,都应该掌握好这类知识。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二、教学策略

本节以健康测试这个活动入手,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组织好教学。教师在组织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个人单独完成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不要与其他同学商量,应独立完成。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评价。教师应提醒学生,这个测试不是考试,只是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不如实评分,其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

3.最后的总分仅供参考,并不是绝对的,请学生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

4.如果学生不希望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教师可以允许这些学生保密,并让其他同学尊重别人的隐私。

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后,教师应留一些时间,允许学生相互交换意见或分组讨论,看看有哪些问题是分别评价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的?然后再提问或让每组的报告员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讨论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并不一定要统一答案。有些题目确实不能严格区分,例如,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我的食欲很好”是评价身体健康的,而有的同学则认为这道题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因为人情绪不好时也会食欲不佳。这样就很好,说明学生开始关注心理状态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评价心理健康的题目和评价社会适应的题目有时不容易区分,这两个词有时可以通过“心理—社会”这个合成词来表达“心理”这层意思。但一般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社会性的表现。教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健康三方面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内容,独立或者讨论出答案,教师知识作点拨。

第二课时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策略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一定的基础。这就是必须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确立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本节的教材内容正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本节的资料分析中所列举的各种疾病与青少年所患疾病相距甚远,教材中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因为这些疾病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必须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另一方面,这些疾病的形成除了遗传和生活环境的原因外,还与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方式有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注意,将来成年后就可能会患这些疾病。同时,关注这些疾病还可以影响青少年的父母和家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通过分析要使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础。

课前多收集(也可以同时让学生收集)一些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资料,如这些疾病的图片、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等,为课堂教学和讨论做准备。在课堂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这些疾病的形成原因及危害上,如恶性肿瘤中的肺癌主要是因为吸烟等原因造成的;膳食中的营养不平衡,过多地吃一些脂肪含量高或热价高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肥胖,到一定年龄时可能会引起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等等。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形成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从而自觉地注意饮食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处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可以让四个同学为一组,共同讨论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并在全班交流。在交流时,教师应把拒绝毒品作为一个讨论的重点,如果条件具备,教师应该放映一段拒绝毒品的宣传片,强调毒品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危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如果学生有兴趣和能力,可以建议学生根据本节探究实验的结论和讨论的结果,出一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黑板报进行宣传,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这样的教育意义更大。

三、教学方法:

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内容,独立或者讨论出答案,教师知识作点拨。

第三课时复习

复习目标

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怎样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教材分析:从健康测试活动入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怎样促进自己的健康。

学情分析:学生对健康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究竟什么是健康,怎样才能促进自己的健康却不甚清楚。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尝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表述交流----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给自己的健康打分

健康: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健康不仅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人际关系等。

2、保持愉悦的心情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看书测评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看书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创设情景:有人说:“肌肉发达,就是健康”;“没病没灾,就是健康”,这话对吗?导入新课。

质疑:什么是健康,怎样才能促进自己的健康?

组织学生自我进行健康测评

点拨指导

质疑:怎样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呢?

组织学生看书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进一步探究

布置作业

课后记:

本节课没有什么知识讲授,实际上是一节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调节不良情绪

第一节压强


第一节压强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
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讲、思考

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
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
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
二、压强的计算
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
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

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增大S,当S一定时减小F。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小结本节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

理论和实际结合

增加兴趣,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作业:课本P26页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P=F/S
N/m2=1Pa表示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教学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003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