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练习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知识要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仍然果然造句;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自己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双基同步训练】
一、抄写课后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匣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部,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应查()画。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各段段意。
第一段(1-3)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填表。
时间
主要人物(科利亚)
事情
年龄
数数
步子
差不多四年以后
五岁
步子小
战争开始的时候
能数到一百多
量五步挖匣子
五、从第二自然段所写的科利亚将装有小玩意的木匣埋起来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爱_____、会_______、热爱生活的孩子。
六、通过科利亚挖木匣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起初 原来 仍旧 照样 早先 开始
当初( )( )仍然()()原先()()
八、找出下面句子里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彩实。
( )
2.场上的小观众都仰着头,跳着,笑着,暴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 )
3.我们观看了好多项精采表演,都有趣极了。
( )
九、下面每组的五个词,有四个是同类的,找出不是同类的一个。
1.桌子椅子家具茶几沙发()
2.苹果鸭梨葡萄水果西瓜()
3.文具铅笔本子小刀格尺()
4.夹克衫衬衣裙子裤子服装()
十、续完句子,并加标点符号。
1.老师在灯光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想起阿姨送给我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电子娃娃个儿很大活像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能力训练】
一、选择关联词填在()里。
无论也
不是而是
不光还
如果就
1.老师说,()明天不下雨,秋游()改期。
2.()条件多么艰苦,我们()应干下去。
3.他()学习好,()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
4.我们()皇帝,()四化建设的接班人。
二、读一读,然后按要求填空。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科利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三、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科利亚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子呢?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
因为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所以他找不到木匣子。
1.科利亚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妈妈和科利亚为什么要回故乡呢?因为德国法西斯被赶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能力训练】
一、作文:
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
要求: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真实、具体。
人教版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主要讲解的内容是在德国,科利亚因法西斯而到喀山城躲避,埋木匣时走十步,挖木匣时走五步,得到启示。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⑵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⑵指名读生字词。
⑶正音。
⑷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á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à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ǔ”和“shù”,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ǔ”,第二个数读“shù”。
⑸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4、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①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5、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⑴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⑶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⑷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⑶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⑷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⑸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⑴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①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③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5岁步小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9岁步大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矛和盾的集合》,引发思考:
相同的课文结构:通过一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通过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那么这一课,又是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个道理又是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的呢?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三、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
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这是场正义的战争。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学生读1~2自然段。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
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科利亚当时有几岁?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
(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五、学习第二段:
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到的?(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
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
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
“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
教师问:“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读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教师:科利亚想明白为什么挖不到木匣了吗?(想明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突然,他笑了起来)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科利亚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让我们有语气地来读一读科利亚的话。科利亚找到了自己的木匣子了没有?他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教师: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学生读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读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读最后一段,理解他的这番话。(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
教师总结:事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勤思考。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看板书总结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量十步(步小)
事例量十步没挖到
动思
挖木匣:四年后脑考
量五步挖到了(步大)
启示: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反问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陈述句)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6科利亚的木匣练习题二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知识要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仍然果然造句;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自己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双基同步训练】
一、抄写课后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匣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部,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应查()画。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各段段意。
第一段(1-3)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填表。
时间主要人物(科利亚)
事情
年龄数数步子差不多四年以后五岁步子小战争开始的时候能数到一百多量五步挖匣子
五、从第二自然段所写的科利亚将装有小玩意的木匣埋起来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爱_____、会_______、热爱生活的孩子。
六、通过科利亚挖木匣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起初原来仍旧照样早先开始
当初()()仍然()()原先()()
八、找出下面句子里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彩实。
()
2.场上的小观众都仰着头,跳着,笑着,暴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
3.我们观看了好多项精采表演,都有趣极了。
()
九、下面每组的五个词,有四个是同类的,找出不是同类的一个。
1.桌子椅子家具茶几沙发()
2.苹果鸭梨葡萄水果西瓜()
3.文具铅笔本子小刀格尺()
4.夹克衫衬衣裙子裤子服装()
十、续完句子,并加标点符号。
1.老师在灯光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想起阿姨送给我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电子娃娃个儿很大活像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能力训练】
一、选择关联词填在()里。
无论也不是而是不光还如果就
1.老师说,()明天不下雨,秋游()改期。
2.()条件多么艰苦,我们()应干下去。
3.他()学习好,()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
4.我们()皇帝,()四化建设的接班人。
二、读一读,然后按要求填空。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科利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三、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科利亚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子呢?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
因为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所以他找不到木匣子。
1.科利亚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妈妈和科利亚为什么要回故乡呢?因为德国法西斯被赶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能力训练】
一、作文:
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
要求: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真实、具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6科利亚的木匣练习题二,科利亚的木匣,希望对你有帮助!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亚匣避挖
2、组词:
锯()避()倍()
据()僻()陪()
剧()辟()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6、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默读第三段思考:科利亚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的?他和妈妈是怎样挖的?结果呢?
(2)讨论思考题
(3)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
板书:
五岁十步埋步子小
九岁五步挖步子大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7、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8、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9、小结: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附:板书设计
18.
四年前五岁埋步子小十步
四年后十岁挖步子大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分页标题#e#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分页标题#e#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分页标题#e#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这是因为()。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分页标题#e#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
(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4)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分页标题#e#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⑵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⑵指名读生字词。
⑶正音。
⑷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á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à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ǔ”和“shù”,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ǔ”,第二个数读“shù”。
⑸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4、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①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5、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⑴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⑶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⑷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⑶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⑷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⑸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⑴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①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③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5岁步小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9岁步大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文章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8 科利亚的木匣”,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8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亚匣避挖
2、组词:
锯()避()倍()
据()僻()陪()
剧()辟()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6、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默读第三段思考:科利亚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的?他和妈妈是怎样挖的?结果呢?
(2)讨论思考题
(3)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
板书:
五岁十步埋步子小
九岁五步挖步子大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7、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8、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9、小结: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附:板书设计
习题精选
一、读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二、辨析字形并组词
科()霜()坑()倍()
抖()箱()炕()陪()
料()想()抗()培()
蚪()相()吭()剖()
匣()锯()模()彩()
匠()据()摸()睬()
匹()剧()寞()踩()
三、填空
1、()是我()埋的,那时候我(),()也小。我现在()啦,步子比那时候(),所以应该走的不是(),而是()。
2、科利亚高兴地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还懂得了()一天天(),我们一天天(),步子也在渐渐()。()的一切,不是都在()么?
四、从课文中找到含有仍然、果然的句子,读一读。再分别造句。
1、仍然
2、果然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举个例子说一说
答案:
一、
二、
科学、抖动、材料、蝌蚪;霜冻、箱子、思想、相信;
挖坑、火炕、反抗、吭声;倍数、陪同、培养、剖析;
匣子、工匠、马匹;电锯、根据、剧本;
模仿、抚摸、寂寞;彩色、理睬、踩踏
三、1、木匣四年前还小步子九岁大了一倍十步五步
2、伙伴匣子时间长大变大周围起变化
四、1、仍然爷爷仍然保持着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作风。
2、果然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雪,下午果然下雪了。
五、略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课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他从家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起,走了三十步,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院了差不多四个年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来回到了帮乡。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妈妈说:不用难过,我们还有一些东西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写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有位同学给我们准备了一个故事,看他给我们带来什么?
2.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板题读题)课文里的小朋友科利亚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有没有想办法解决呢?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
1.自由读文,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4.汇报。
(三)精读
1.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妈妈和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2.各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本部分内容。
3.汇报(表演,讲故事等形式均可)
根据汇报板书:科利亚
(四年前)埋
妈妈:30步
4.小结
第二课时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战争开始时,科利亚和妈妈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跟着妈妈回来了,他们将要挖出他们的木匣了。关于“挖木匣”这部分,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带疑学文
1.学生质疑,抓住重点问题板书,如:科利亚是怎么挖的,挖出来了吗?有没有遇到困难?怎么解决?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2.小组读书讨论解决
(主要)
3.汇报,主要围绕重点问题进行理解。
⑴抓含“仍然”的句子分析,指导朗读。
⑵柯利亚找不到箱子,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请学生边板书边说明
板书:四年后挖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指导朗读,抓含“果然”的句子
⑶科利亚遇到的这种情况妈妈遇到了吗?
板书:30步
⑷引疑:从板书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讨论:为什么妈妈步子不变能挖出箱子,而科利亚不能?
⑸从妈妈和自己身上,柯利亚懂得了什么?
(学生读最后一段)
板书: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三)深化拓展
1.科利亚遇到问题能认真思考,所以他能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给《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想想办法,找到那把丢失的剑。
2.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你身边也有,你能举例说说吗?
引导说话:随着时间的……(引发学生多方面思考,如身体变化、家乡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国际形势的演变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个启示,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探寻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妈妈
(四年前)埋30
(四年后)挖30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启示的经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结合全文,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课文内容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先在小组内互读生字词,交流预习情况,再指名读生字词。教师相机指出易错字:亚匣避挖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词读音。
3、组词练习:
锯()避()倍()
据()僻()陪()
剧()辟()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齐读课文
四、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你对课文哪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回答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
二、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小组思考:(以投影片出示)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汇报学习成果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指导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挖木匣
(1)学生默读,思考:科利亚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的?他和妈妈是怎样挖的?结果呢?
(2)讨论思考题
(3)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四、学习第三部分
1、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2、从科利亚挖木匣的事情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3、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要求不要照着课文的句子复述)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五、练习:思考练习第三题(要求先在小组里说话练习,再在全班交流)
六、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附:板书设计
18、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五岁埋步子小十岁
四年后:十岁挖步子大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里,去认识一个也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科利亚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他有一个小木匣,可喜欢了,板书:木匣指导写法、读音。
你认为木匣什么样?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2、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三个内容连在一起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先埋木匣,再挖木匣,并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的故事。
【设计意图: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对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1、埋木匣
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科利亚的世界吧,请同学们认真读1-3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1)指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请你用“”标上。
监控:放、盖、踩、撒
【设计意图:边读边画,不仅能培养孩子自主读书、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而且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来良好基础。】
(2)再读,注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同学们再读读,边读边想想。你可以选其中的一个动作来说一说。(数十步:因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为了以后能挖木匣;用脚踩实是为了让土平整,就像没有挖过一样,这样敌人就不容易发现;撒上一层细沙是为了:不让敌人发现。)
追问:你从他的这个动作感受到科利亚做事怎么样?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监控:多么聪明,做事多么细心,考虑很周到。
(3)让我们把我们感受到的送到句子中吧。(齐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运用角色转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到文本的情感中,产生共鸣,逐步升华为自己的情感。】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又一次感受到科利亚的聪明、认真。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
(4)学习第三节,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①、自由读第三段思考: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呢?
监控:敌人打到他们的村子来了了;
他们一家人要到外地去躲避东西带不走;
他看到妈妈把大箱子埋在了离家门口三十步的地方。
②再仔细读读这几句话,想一想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前一句和后一句之间的联系吗?
③、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
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读埋木匣的句子)
【设计意图: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来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木匣对科利亚的重要和科利亚埋木匣时的认真,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2、挖木匣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
⑴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①出示:(第一次挖的句子)
A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B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监控:焦急的心情
C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练习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过渡:师创情景领读此句。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②科利亚在想什么?
A疏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课件演示)
B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创设情境,老师采访科利亚。
科利亚,你的木匣被法西斯挖走了吧?
科利亚,算术不管用了吧?
科利亚,你到屋子后边挖吧?
【设计意图:学习挖木匣,对比两次挖的不同,学生易于理解。采访小科利亚,通过读书让学生理解科利亚的话,并转述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采访中相机对学生进行指导。】
过渡: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C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课件出示示意图
【设计理念: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借用课件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3、明白道理
过渡:教师引读第12自然段。
①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指名读13段。
②通过挖木匣这一件小事,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③想想,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变化?
④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上完这节课,你有变化吗?
(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小故事,却懂得了一个大道理。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用发展变化的头脑去思考!
同学们,科利亚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变,可是,有一个大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园地七中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想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五)、板书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一切都在变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故事脉络,理解他思想变化的过程,从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练习题(第一学期)》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49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