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之三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之三》,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编辑推荐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所编,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24小蝌蚪找妈妈


24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
完成板书: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甩着()。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交流板书:鲤鱼乌龟妈妈
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给词语找朋友。
4.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教学效果反馈

2020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分角色演示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图片、活动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

2.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白鹅妈妈、青蛙妈妈头饰。

3.录音机、音乐磁带《好妈妈》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播放歌曲《好妈妈》幼儿随教师搭火车进入教室进行韵律活动。

二、谈话引题

提问

1.小鸟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他们幸福不幸福啊?

2.有妈妈的疼爱好不好?

3.那么,你们的妈妈都是什么样的呢?平时都给你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每一个妈妈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小宝宝的,但是妈妈很辛 苦每天下班以后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宝宝。 所以小朋友们要帮助自己的妈妈, 帮妈妈做一些自 己能做的事,好吗?) 教师:我们小朋友都幸福快乐的在妈妈身边成长,可是呀,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确找不到 妈妈了,你们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 教师:让我们一起帮她去寻找妈妈好不好?

三、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知道小蝌蚪的成长历程

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一遍故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了谁?

3.小蝌蚪找到的妈妈们长的一样吗?

四、教师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

提问

1.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呢?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小蝌 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后就去找自己的妈妈, 它找到的第二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怎么 说的?

2.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乌龟妈妈是怎么说的?

3.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白鹅妈妈是怎么说的? 最后,小蝌蚪又看见了谁?它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五、情景表演

1.幼儿分组学说角色对话。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活 动,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

养蝌蚪

活动后在自然角和幼儿一起养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分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要求: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

1.看插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授课后的反思所编,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我用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我想低年级孩子掌握的字有限,要他们学懂课文内容很难,于是,先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再学习课文也许要容易些。识字是关键,学文是重点。

我重点讲讲我是怎样指导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开学时我就布置了学生养几只小蝌蚪,注意观察它们地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这为学习本课做了铺垫。

在学习本课时,我具体用了如下方法:

1.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让孩子们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再结合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的样子。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注意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事实,我在引导孩子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后,引导他们小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中,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3.上课前,我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我在课堂上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为了加深印象,我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他们排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变化顺序。

4.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我课前准备了几种动物的头像,我让孩子们戴上头像来表演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5.学文填空,加深印象

由于我的教学水平有限在课堂上留下了很多遗憾,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3小蝌蚪找妈妈


1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各段连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3.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弄懂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小图片。

2.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⑤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⑥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是先读再想这两步来理解内容,最后说出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

边读、边想。

(2)看投影,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语气地读第3自然段。

(7)这段主要讲什么?

(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以乌龟为妈妈,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妈妈长得什么样。)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做书后练习题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贴青蛙图。

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这三个动词用的非常恰当,生动、具体写出了青蛙具有跳跃的本领。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青蛙一天捉70个害虫,一个月捉2100个,一年捉15000个害虫,所以人们都称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四)朗读全文。

朗读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今后我们做事,一定要像小蝌蚪那样:遇到困难,不灰心,直到取得成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二)结合语句,理解词义。

(三)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清塘、迎、龟、裳、鼓的字形。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部首。

、羊、扌、辶、石、支。

2.熟字。

火、柳、电、党、王、白、豆。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1)出示学法: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②根据汉字的特点分析字形。

③看看生字在课文什么词中?想想词的意思。

④组词。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3组看拼音读生字。

(2)指3组不看拼音读生字。

(3)指名打乱次序读。

(4)分析字形,老师重点指导。

塘:共13笔,第8笔的横右边要出头,第10笔的竖要上下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里边的不要多写一撇。与柳字的右半边不同。

龟:共7笔,下半部不要写成电。

裳:共14笔,下部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要写成攵。

(5)说词义。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捕食:捉取食物。

碧绿:青绿色。

(三)巩固生字。

1.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变成本课生字。

糖()伙()堂()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欢迎(y0ngy6ng)衣裳(sh1ngshang)

捕捉(b(p()一群(qu6nq*n)

(四)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写生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巩固。

(二)指导做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做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2.青蛙长得什么样?

(二)抽读词语卡片,订正出现错的地方。

池塘羊群脑袋尾巴捕食

乌龟衣裳碧绿迎上去鼓着

(三)指导做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语。

抖()灰()用()

蚪()友()甩()

电()塘()科()

龟()糖()蝌()

3.填写量词。

一()腿一()眼睛

一()鲤鱼一()青蛙

一()尾巴一()蝌蚪

一()嘴巴一()乌龟

一()衣裳一()荷花

4.布置作业。

写课堂练习。

抄写词语。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所编,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师及时予以指导。

3.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习,巩固: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所编,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妈妈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妈妈的心情;鲤鱼妈妈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板书:

教案点评: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教案设计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版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生:想

师:恩,我们看看谁最聪明,听好了:大脑袋,长尾巴,黑灰身子水中滑。

生:小蝌蚪

师:有同学说是小蝌蚪,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指向图片相应位置)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在水里游来游去,是不是小蝌蚪呀?!

生:是

师:那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

生:青蛙

师:(课件出示青蛙图片)看一看,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又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学生跟老师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

师:先来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认读的几个生字,看一看这些字藏在新的词语里,我们还认不认识。

(课件逐一出示词语灰色欢迎追赶披着打鼓阿姨山顶。)

生:(认读字词)

2、交流识字的方法

师:打开课本151页,看34课,《小蝌蚪找妈妈》,昨天我们自己预习了这篇没有注音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谁能把自己的好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根据图片和上下文的意思猜字音;请教其他人;查课后生字表)

3、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鉴,下面我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还没解决的生字,可以做上记号,等老师读的时候再认识它。

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要注意喽!

(教师配乐范读)

三、朗读感悟

1、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谁有信心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来给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点名读第一自然段,2至3名同学试读,教师就语气、感情和流利程度做适机点评指导)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如果同学们感悟不够充分,可以换另种方式提问,比如: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呢?)

生:(个别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师:(结合同学的描述,用课件逐一出示图片及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尾巴等重点词句)

2、结合游戏表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帮助小蝌蚪的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自然段。

(点名读第二自然段,可选2至3名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作出点评,如谁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形象,谁把鲤鱼阿姨的关切表现出来了)

师: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

生:(表演)

师:(情景表演结束,教师点评。)

师:小蝌蚪又遇到了谁?

生:乌龟

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范读)

师:小蝌蚪这次遇到了谁?

生:青蛙妈妈

师:(出示青蛙图片)谁能说一说,青蛙有什么特征?

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随着学生的介绍,用屏幕逐一出示重点词句)

4、自主学习五、六自然段

师:我们自己来读一读五、六两个自然段,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记下来一会我们集体来解答。

生:(学生自读五、六两段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生:(学生互问互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谁知道一只青蛙每天大约能捕捉多少只害虫呢?

生:(议论)

师:老师提供三个数字,你们来判断一下,哪个数字更准确:7,70,700,正确的数字应该是多少呢?

生:(选择)

师:一只青蛙大约每天能捕捉700只害虫,多不多呀?!青蛙可是田里捕捉害虫的能手,那以后我们要怎样对待它呢?

生:保护青蛙、不伤害它们

5、分角色朗读,巩固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教师从旁指导。

四、拓展活动

1、思考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想不想听一听?

生:想

(教师播放FLISH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又欣赏了歌曲,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

(课件逐一出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不见了的图片。分别观察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

生:完成练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没过多久,(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青蛙)

2、激发学生情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师:我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生:个别发言,陈述喜欢的理由

师:相机点评指导

(蝌蚪:不畏艰险,面对挫折不气馁,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找到了妈妈;青蛙:捕捉害虫,是田里的卫士;乌龟、鲤鱼: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五、布置实践活动作业写给小蝌蚪的一封信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很喜欢故事里的小蝌蚪,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跟小蝌说呀?

生:有

师:那么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跟小蝌蚪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当邮递员,帮你们把写给小蝌蚪的信寄给它们好不好?

生:好

(学生兴致勃勃地给小蝌蚪写信,教学活动结束)

小蝌蚪找妈妈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设计教学时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始质疑和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人人参与阅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的参与率达到80%。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要点,一部分学生更能运用想像力,提出独创性见解。拓展延伸的文学欣赏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效果很好。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其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关注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由于教师想全面体现新课标新理念,一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方式多,而学生积极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时间很紧张。教师在以后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片断赏析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片断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谁能提问题考考大家。

学生一:小蝌蚪遇到了谁?怎么想的?

学生二: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学生三:小蝌蚪遇到了鲤鱼妈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学生四:鲤鱼怎么回答的,从它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和老师想到一块了,(出示整理好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学习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教师:哪一个组愿意汇报,先找一个代表说,说不好小组其他成员补充,然后别的小组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老师领着回答问题)

教师:剩下的段和这一段形式一样,相信你们能自学好,是不是?(看黑板上的问题,小组自学)

教师:同学们自学的很好,下面哪一组愿意汇报,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完了,别的小组再提出不同的见解,听懂了吗?

(师指一名同学按顺序回答完所有问提,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其余组提出不同的看法.)

评:

《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原本是二年级的课文,课文长,知识点较多。过去对于相同段落的学习,都是由扶到放,但是说真的,感觉老师们在检查自学时还是一问一答,领学时较碎,所以这一课我就避免自学后的一问一答,让学生把所有的问题全说完后再让其与小组成员补充,一方面锻炼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听时动脑的习惯,也培养了小组合作的好习惯,体现了团体精神。但是这一课也存在许多不足,问题全给学生是否妥当,学生是否答的出来,但是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是很有潜力的,能表达清楚一大段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确定的教学难点是: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结合了学情)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随机认识甩、脑袋。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生:我就画了只小蝌蚪,先画一个大大的脑袋,涂上青灰色,再画一条长长的尾巴,在甩来甩去。

生:我画了很多小蝌蚪在快乐地游。

生:我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生注意到了体形的变化,但是没有注意到颜色的变化。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之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幼儿园小蝌蚪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802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