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14、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3、课堂即时评价P41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简答题
1、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P14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P15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P29
答:(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优点是叙写方便。
(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P5
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P55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与合作。第二,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不考虑合作的时机,信手拈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P1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P29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3、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答: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4)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合作学习: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简答题7)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第三是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4、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P50—54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5、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五、教学设计题
1、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P10
答题要点: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2、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P22
答题要点: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重实践、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
基本流程:(1)谈话导入,明确目标;(2)围绕目标,收集资料;(3)学生分组,交流资料(相关奥运的知识、图片等);(3)确定主题,分组准备(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选用的内容,分工完成设计、图片处理、文字编辑等工作);(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5)全班展示,畅谈感想。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P25
答题要点: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日常生活和语言积累为素材,将课文的学习和学生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读写结合的形式:续写(《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后,会发生什么?)、仿写(《四季》、《春雨的色彩》)、扩写(《燕子专列》:“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炎车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发言人,你会怎样呼吁大家?)、改写(古诗比较多,《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补写(《纸船和风筝》: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在等待和好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事?)等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
1、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
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
(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答题要点:(1)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2)珍视学生的独特感爱,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
2、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这两种设计都重视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不同的是设计一:教师先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学生自己准备造句,然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参与面大大减少,学习方式较单一,只有极少数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设计二: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主动发展,注意将大化小,把大班化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教学面向全体。课堂教学中,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同学独立完成需要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交流;对同学发言和学习结果进行评议、质疑、讨论、补正,对每个同学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信息汇总和整理,向老师反馈。这样全体学生语言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3、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题要点:
传统作文:(1)命题或半命题,内容脱离生活实际。(2)作文要求过高,过于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学生受到过多的束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案例:(1)作文内容帖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2)重视写作前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空间。(3)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评析: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启示: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温馨提醒:
1.全卷共五大题,23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座位号并在密封区内填写县(市、区)、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
3.本卷答案必须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水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卷面书写(共3分)
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评卷者将根据卷面书写给你记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春日的秧苗yn(1)育着农人的希望。收获的季节,丰收的人家踏实地享受着秋日的ku(2)赠,闲聊着春夏那些辛勤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间透着一种惬意。而倦懒耕耘的人们则n(3)然神伤地敲打着生锈的犁耙,面对歉收,懊悔那些huānɡ(4)废的岁月。看来,在拥有希望的同时,还要努力地付出汗水。
2.古诗文默写。(7分)
(1)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2)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5)▲,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6)现已74岁高龄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今年,当甲型H1N1流感来袭时,他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古诗句来赞颂他。
3.名著阅读。(3分)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1分)
(2)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2分)
4.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为迎接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2009年6月13日,班级开展了走近丽水古建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播放专题短片
【解说词(节选)】我市古建筑遗产丰富,有布局合理、工艺精细、造型各异的缙云河阳古民居、松阳石仓村落古宅、庆元大济明清古民居,还有历史悠久的处州府古城墙、大猷街但城乡改建、风雨侵蚀、火灾所殃、疯狂偷盗等原因使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坏。如历史上颇雄伟的处州府古城墙,现在能看到的仅几十米。
活动二展评人物事迹
武巧莲,普通市民,她风雨无阻地在老街巡查,满腔热忱地投入文物保护工作。当听说一老屋的木雕窗户被盗走时,她迅速赶到现场,追回文物交到了丽水市博物馆;当得知一个已列入保护的抱鼓石被人抬走时,她带病寻找了3天才找回。人们说她是这个城市的良心,她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就是想为这个城市留下一点记忆。
毛传书,古稀老人,多年来不辞劳苦,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他最先奔走呼吁保护处州府古老城墙,曾联名提案,挽救了被埋没的部分古城墙遗址;在丽阳门古城墙遭遇漠视,即将被拆除时,他多次直言力谏并发表《爱惜无价之宝》等文章,促成了保留古城墙的决议尘埃落定。他说,做这件事是出于一种责任,古城墙毁掉容易,后悔时就无法挽回了。
活动三步入市民中间
活动小组步入市民中间,宣传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时,听到一位中年市民这么说:旧街旧巷、古民居古城墙破旧落伍,与现在的洋房高楼不协调,影响现代文明形象,应该拆除。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专题短片解说词的内容。(2分)
(2)今年,毛传书老人将参加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请你仿照示例的句式为他写一则推荐语。(2分)
[示例]
武巧莲,老街文物的巡查者,她满腔热忱、风雨无阻,抒写了保护建筑文物的动人诗篇。
(3)活动三中,当听到这位市民的话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5~14小题。
(一)(14分)
外婆的小河
谢志强
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
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
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先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
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出来。
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晨,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
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
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
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们眼前,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
⑩外婆乐了,说:是哦!我疑惑了: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11我惊愕了,原来真有这样的一条小河。而我,曾一直那么自信。
(选自《精美微型小说读本》,有改动)
5.第①节中,外婆为什么肯定地说前边有一条小河?请联系下文回答。(2分)
6.对于外婆说的那条小河,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7.从第⑤、⑩节画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3分)
(1)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2)是哦!
8.第⑨节对楼群尽头那条小河的描写,有什么用意?(3分)
9.这篇小说具有象征意味。根据对小河的理解,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
(二)(13分)
鸟儿为什么歌唱
从玉华
①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1924年,BBC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多年过去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
②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音乐。让我们进入奇妙的探索之旅。
③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④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性。
⑤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理论上,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一个堡垒。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
⑥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
⑦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结局不难想象: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
⑧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切片。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
⑨全世界有近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2000只鸟儿。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
⑩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0.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3分)
11.第①节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2.第③节中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2分)
13.第④、⑨节中的数据,有什么作用?(3分)
14.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如果是你,会用牺牲还是杀死来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5~22小题。
(一)(4分)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5.诗中(1)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2)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
16.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
(二)(9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连月不开
(2)忧谗畏讥
(3)沙鸥翔集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19.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3分)
(三)(7分)
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终不扬其过也。
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
五、写作(共50分)
23.题目:谢谢你,为我助跑
要求:
(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
(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浙江省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丽水市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它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它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与评卷教师共勉
一、卷面书写(共3分)
由专人评分: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给3分;卷面整洁,书写规范给2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给1分;卷面杂乱给0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孕馈黯荒(4分,每空1分,写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2.(1)家书抵万金(2)自缘身在最高层(3)将军白发征夫泪(4)温故而知新(5)一鼓作气(6)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东汉末年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末年曹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7分,每空1分,写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3.(1)格列佛游记(1分,写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2)格列佛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
了敌国(不来夫斯古帝国)。(2分)
4.(1)我市古建筑遗产丰富,但因各种原因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坏。(2分,要求写出两方
面意思)(2)示例:毛传书,古老城墙的保护者,他不辞劳苦、直言力谏,(1分)奏响
了挽救文化遗产的激昂乐章。(1分)(2分,句式结构与例句保持一致,字数基本相当)(3)
示例:古建筑与现代文明形象并不冲突。古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是一个地方的记忆,
是进行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它们不但延续了历史文脉,还能提升地方文化品味,
毁掉容易,后悔时就无法挽回了。(2分,要表达观点并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14分)
5.外婆早晨时发现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因而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前边有一条小河。(2分,意对即可)
6.从确信没有小河,到小河出现后的疑惑、惊愕。(3分)
7.示例1:选(1),对外婆的坚持,我在口头上作了妥协,其实内心并不认为小河真的存在。示例2:选(2),外婆的言外之意是我说的没错吧,你还不信,体现了外婆看到小河后的快乐和得意。(3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8.(1)印证了外婆的判断,小河确实存在;(2)交代了小河因树丛草丛的遮挡,不易被发现。(3分,第1点2分,第2点1分)
9.小河象征生活中美好而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中,人们很容易变得麻木、自私,只有像外婆一样有一颗认真、好奇、敏感的心,才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3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二)(13分)
10.求爱说、保卫说(波盖斯提假说)、快乐说、诗歌说、促进蛋白合成说。(3分,写出三种,意对即可)
11.(1)引出鸟儿为什么歌唱的问题;(2)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每点1分)
12.琴鸟唱歌前要搭建舞台,园丁雄鸟要造窝并用蓝色物品来装饰爱巢。(2分,若抄录原文给1分)
13.更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为研究鸟儿为什么歌唱所杀的鸟的数量之多。(3分,写出更准确得1分,结合原句分析得2分)
14.示例1:我会用杀死来描述。因为鸟儿同我们人类一样是地球的生灵,科学家为了研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鸟儿为什么歌唱的问题,而肆意剥夺鸟儿的生命,是一种残忍的行为。示例2:我会用牺牲来描述。因为科学家研究鸟儿为什么歌唱是为了探索科学奥秘,鸟儿为科学事业献出生命,它的死是有意义的。(3分,能结合选文内容和个人认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4分)
15.(1)斜阳(2)半日(2分,每空1分)
16.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2分,意对即可)
(二)(9分)
17.(1)放晴(2)说别人坏话(说坏话)(3)鸟停息在树上(栖息)(4)朝廷(4分,每词1分)
18.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
19.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3分,要求从旷达胸怀和崇高抱负两方面回答,只写一方面得2分)
(三)(7分)
20.(1)先前,原先(刚才)(2)暗中(3)交换(3分,每词1分)
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2分,意对即可)
22.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五、写作(共50分)
23.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50~45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
二类卷(44~40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39~30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感情真挚,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500字左右。
四类卷(29~2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在500以下。
五类卷(19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层次杂乱无章,通篇不知所云,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字数不足300。
说明:
(1)建议采用三人独立评分,取其平均分的方法,当有两人评分差距在5分以上,应交阅卷组相关负责人审核。
(2)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19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3)情感虚假,有套题现象酌情降等评分。
(4)缺少题目扣2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扣完3分为止。若字数不足,因已在分类评分中有所体现,不作单独扣分。
浙江省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丽水市卷)
座位号
语文答题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一)(二)
得分
一、卷面书写(共3分)
得分评卷人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4分)(1)(2)(3)(4)
2.(7分)(1)
(2)
(3)
(4)
(5)
(6)
3.(3分)(1)
(2)
4.(6分)(1)
(2)
(3)
得分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14分)
5.(2分)
6.(3分)
7.(3分)选()
8.(3分)
9.(3分)
得分评卷人
(二)(13分)
10.(3分)
11.(2分)
12.(2分)
13.(3分)
14.(3分)
得分评卷人
四、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4分)
15.(2分)(1)(2)
16.(2分)
(二)(9分)
17.(4分)(1)(2)
(3)(4)
18.(2分)
19.(3分)
(三)(7分)
20.(3分)(1)(2)
(3)
21.(2分)
22.(2分)
得分评卷人
五、写作(共50分)
23.题目:谢谢你,为我助跑
(以下作文格,16开2页排满。在300格、500格、600格处分别标示)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信未来同步测试题及答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相信未来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相信未来
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凄婉寂寥嬉戏座标B.潮讽瞳孔吝啬浑浊
C.明澈峥嵘扉页翱翔D.散漫金璧辉煌旷野旷野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十六七岁的青年朋友们,应该青春,敞开心扉,感受多彩生命,人生梦想,实现精神成长。
(2)《致青年公民》这首诗,恰似那的露珠,着时代的光辉,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
A.珍惜编织明亮折射B.珍惜编写晶莹反射
C.珍爱编写明亮反射D.珍爱编织晶莹折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六月,我们看海去》向我们展示的绝不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的企盼与渴望。
B.人生,有播种的春,有耕耘的夏,有收获的秋,也有在回顾四季的冬。四季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四季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c.《沁园春.长沙》中,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趾高气扬的“同学少年”与被词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而“万类”的自由与被压迫人民的不自由则是暗比。
D.用诗歌唤起失落,用诗歌展望明天,用诗歌吟唱希望。诗歌是苦难人生的润滑剂,是照亮生活希望和美好未来的启明星。诗人郭小川的诗作《致青年公民》充满深情地表现了激越的时代特征,以极大的号召力,勉励青年人积极投身到水深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创造自己最富有的人生。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B.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不仅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楚辞,而且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C.民歌的具体内容由于时代、民族、地区等的不同而各异,但都表现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
D.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杂。但与一般散文相比,语言更注意凝炼,内容的跳跃性更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文学体裁分类中人们常常采用“四分法”,即将文学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类。
B.词,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它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中国古代的豪放词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词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C.意境是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作家笔下的外部世界。二者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就形成了诗词中的“意境”。
D.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神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热烈的情感。《致青年公民》与《相信未来》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新诗。
6.本诗的一、二节用哪些意象来表现现实的?
7.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诗人为什么要用“美丽的雪花”“凝露的枯藤”“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9.上面三个小节都以“相信未来”四字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
相信未来:
1.C。A中座――坐;B中潮――嘲;D中璧――碧。
2、.D。“珍爱”比“珍惜”的内涵更丰富,多了“挚爱”之意;“梦想”只能与“编织”搭配;“露珠”“晶莹”;“折射”“光辉”更精当。
3.A。B中指各个事物之间毫无关系。应该改为“各不相同”;C中为贬义词,应为“意气风发”;D中“水深火热”比喻痛苦的生活。应为“热火朝天”。
4.A。引号中的逗号应移到后引号的后面。
5.《致青年公民》与《相信未来》两首诗都是立足现实的作品,风格与手法都不大符合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更谈不上典型了。
6.蜘蛛网查封了炉台、灰烬冒着余烟叹息着贫困悲哀、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在别人的怀中。
7、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有对生活的痛苦悲伤,有对现实的失望甚至绝望,有对未来的惆怅迷惘和困惑,也有面对不公正待遇的无助、无奈等等。
8.雪花纯洁美丽,象征了诗人对未来虔诚执著的希望,也可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枯藤凝露,似乎象征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信念的执著追求;孩子的笔体最为稚嫩、真诚,最富于幻想。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企盼和渴望。
9.从结构上说,回环往复,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体现了诗的韵律之美;从内容上看,表达出诗人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强化并升华了诗歌主题。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小编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一语文秋天的怀念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一、读拼音,写词语。
záshíyāngshàn
()碎()养()求仿()
二、辨字组词。
侍()踩()诀()悴()矫()
待()睬()绝()碎()骄()
碗()锤()狠()槐()谣()
豌()捶()恨()愧()摇()
三、按课文内容,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白色的花(),紫红色的花()而(),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四、将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1.喜出()外:
2.翻来()去:
3.恍然大():
4.名()其实:
5.深情厚():
五、选词填空。
神情神态神色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显得十分沮丧。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
参考答案
一、砸、侍、央、膳、诀别
二、侍养、对待;踩着、理睬;诀别、绝对;憔悴、粉碎;矫健、骄傲;饭碗、豌豆;千锤百炼、捶打;狠毒、怀恨在心;槐树、愧疚;谣言、摇动
三、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四、1.望:希望,盼望2.覆:底朝上翻过来3.悟:明白,了解4.副:符合5.谊:友谊,情谊
五、神气、神态、神色、神情
六、1.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2.柔弱的小树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了。
3.他很累,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再别康桥同步测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再别康桥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再别康桥》课外练习
一.课前一首诗
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赏析】本诗借杏花言志。前两句写花开,一水相护,得天独厚,花事繁盛。后两句写花落。如果说前两句写花之形,则后两句写花之神,宁肯飘零天涯,也不甘受屈辱遭践踏。该诗是作者一生的写照。前两句象征作者早年知遇于神宗,仕途春风得意。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自请解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识记
畔(pàn):1.(江、湖、道路等)旁边;附近。如:湖畔。本文取此义。2.田地的边界。
荇(xìng):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葫果椭圆形。
笙(shēng):管乐器,常见的有大小数种,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
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2、词语识记
漫溯:随意地在水中溯流。斑斓:(书)灿烂多彩。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3、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为什么要写《再别康桥》?
2.康桥是一座桥吗?
3.诗的首尾有何特点?
三、课堂跟讲
1、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那河畔的,是夕阳中的;波光里的,在我的心头。软泥上的,油油的在水底,在康河的里,我甘心做一条!那榆阴下的,不是,是天上的,揉碎在间,着彩虹似的梦。
2、整体把握
(一)
(二)段落层次
1.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
2.第2~6节:对美丽的康河的以及自己内心的。
3.第7节:开头,展露其别时的情绪。
(三)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中心表达:诗歌用柔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惘、落寞的情怀,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
结构完整:整首诗诗行长短错落、舒缓有致,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头用“轻轻”,最后用“悄悄”,使得诗歌语言既无重复之感,又严谨完整。
写作借鉴:语言优美洗练,生动婉丽,如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把晚上划舟倘徉说成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同学们要学习借鉴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如何理解“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该诗句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流露。在诗人眼里,柳阴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似的绚丽迷人的梦,可是梦能寻吗?不能!对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受到挫折,而又不愿让人知道。诗人悲伤、忧愁、苦闷,只好在沉默中听几声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
四、当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2.如果当年徐志摩在康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那么他的诗作的感情该是怎样的呢?
3、读《再别康桥》中的三节,完成1~2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操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2.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参考答案:
1.B(“永远记在心上”不对,应是作者对此感到激动陶醉)
2.D(“短暂虚幻”从诗中看不出来)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初一语文《我的信念》达标测试题及答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信念达标题
A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róu()躏cù()然chún()粹mèi()力
闲xiá()shē()望结jiǎn()天fù()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2)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
(3)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
二、课内阅读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1.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2.“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3.“梦想家”有什么特点?
4.“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5.第三节所表达的思想与哪一句相同()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从选文看,你认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应该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B
(一)填空题
1.玛现?居里,通常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国家)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荣获________奖,其中一次是因为发现了化学元素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少女时期我在巴黎上学,________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________地,像________一般,________地坐在_______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3、根据拼音写汉字。
róu()躏cù()然chún()粹mèi()力
闲xiá()shē()望结jiǎn()天fù()
(二)选择题
1.标点全对的一句是[]
A.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B.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C.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D.我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2.选出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B.许多像我这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
C.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D.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出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3.根据课文内容,并非居里夫人成功的直接要素的是[]
A.坚忍不拔B.自信而专心
C.固执而勤奋D.逆来顺受
(三)学习实践活动
积累居里夫人的名言警句,学做摘录卡。
C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组词写字。
(1)执zhuó()鞭cè()报chóu()
(2)闲xiá()shē()望ào()恼
2.品味语言,将下列词语填入合适的空缺处。
梦幻埋头集中纯碎
(1)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________在一个目标上。
(2)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________中一般。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反我们的________研究观念。
(4)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________工作的主要原因。
3.填写下边词语中缺少的字,并解释它的意思。
(1)坚________不拔()
(2)专心________志()
(3)获益________浅()
(4)________然长逝()
(5)问心无________()
4.下列表述不是居里夫人工作条件的是[]
A.除了做实验外,她还得煮饭、烧菜、洗衣、照顾小孩,并照料年迈的公公。所以她的手像工人一般粗糙。
B.少女时期她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C.夏天,炎热的仓库内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居里夫人身上的工作服被灰尘和汗水染得脏兮兮,眼睛、喉咙也被烟熏呛得刺痛,可是她仍坚持不懈地用大锅提炼矿石。
D.寒冬时,窗户也必须随时洞开,免得气体无法排出去而导致中毒,因此她往往冻得连握笔做记录都成问题。
5.用“鞭策”“水晶”“梦幻”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A
一、基础知识
1.蹂躏猝然纯粹魅力闲暇奢望结茧天赋
2(1)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之中。(2)督促、激励。(3)把工作当作职业,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
二、课内阅读
1.抓住“我”与蚕的相似点回答即可。如“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科学需要这样的精神”。
2.对真理的探索
3.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把工作当作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完全不考虑物质利益的得失。
4.恰当。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潜心于科学研究,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这种美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人兴趣盎然,觉得有无限的快乐,就像在梦境中一样。
5.B
6.执着追求,坚忍不拔,有信心,勤奋努力。
B【习题答案提示】
(一)略
(二)1.C2.B3.D(三)略
C
一、1.(1)著策酬(2)暇奢懊2.集中梦幻纯粹埋头3.韧柔软而结实致尽,极匪非,不猝突然愧愧疚4.B(因为B项是说求学)5.(略)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练习题,以下所介绍的初二语文家庭作业:生于忧患测试题及答案主要是针对相关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畎亩(quǎn)胶鬲(hé)B.傅说(shuō)拂乱(fú)
C.曾益(zēng)拂士(bì)D.忧患(yoū)后喻(yǜ)
解析:A项“鬲”应读“gé”;B项“说”应读“yuè”;D项“忧”应写作“yōu”。
答案:C
2.给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舜发于畎亩之中()
A.发展,开展B.发生,生成C.发现,显现D.起,被任用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A.事故B.原因C.故意D.所以,因此
(1)解析:发:起,被任用。
答案:D
(2)解析:故:所以,因此。
答案:D
3.下列对“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释正确的一项()
A.因为上天将要降下大的任务给这样的人。
B.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C.由于上天将要把大任务给这个人。
D.这是上天将要降重大的任务给这样的人的缘故。
解析:抓住关键词“故”应解释为“所以”。
答案:B
4.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解析:抓住关键词“生”“死”,这两个词是使动用法。
答案:D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这两段的大意是()
A.论证人才难得的道理。
B.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
C.举例说明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出身贫苦的人。
D.举例说明只有历尽苦难的人才有资格担负重任的道理。
解析:把两段联系起来,第二段是从第一段举例中得出的结论。
答案:B
6.这六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畎亩”“版筑”“鱼盐”等关键词。
答案:经过艰苦磨炼,由卑微到承担大任(或管理国家的重任)。
7.试分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解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承接上文,启示下文的句子。“是”:指示代词,这样,它指代的是前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人”是指文段中的六位名人,又指那些承担重任或能够承担重任的人。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士”是指读书人。
B.文中的“苦”“劳”“饿”“空乏”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都有“使……”的意思。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为判断词。
D.“行拂乱其所为”与“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是同音字。
解析:A项,“士”,狱官;C项,“是”,这样;D项,“行拂乱其所为”中“拂”读“fú”,“入则无法家拂士”中“拂”读“bì”。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学弈
《孟子•告子》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非然也()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解析:注意这些词古今用法的区别。
参考答案:(1)教诲,教导(2)这样(3)引,拉
(4)不如,不及
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译文:下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的技术。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虽然与他一起学习,但却都不如弈秋。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家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解析:C项正确的翻译应是: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人。
答案:C
11.下列句式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甚矣,汝之不惠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而D项是倒装句。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2.(2010东营中考模拟二,4)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要求:①句式基本相同;②修辞手法基本相同;③语意通顺。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理解是什么,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要求形神兼似,这就要先分析例句的结构,力求形似,例句句式是两个排比;然后分析例句的句意关系,力求达到内容上的一致,本题例句两个排比之间是并列,句子里有顺承的关系。
参考答案:(理解是)成功的日子里绽放的鲜花,沁人的芬芳为你填充胜利的喜悦(理解是)失败日子里的一股清泉,悄悄地为你浇灌沮丧的心田
我创新•我超越
13.孟子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人们认为是千古的至理名言。但是现在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安乐之中,不愁吃不愁穿。那么在这种环境中的人就不能成才吗?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共同成长
合作共赢
在班级组织一次辩论会。
正方观点:逆境出人才反方观点:顺境更易出人才
要求:(1)在班中组织若干支参赛队,每队设教练一人,辩手四人。
(2)另设主席一人,评判团若干人。
方法与步骤:
(1)主席开场,介绍对垒人物。
(2)正方第一位队员先发言,接着由反方第一位队员发言,然后是正方的第二位和第三位队员轮流发言,发言时间各3分钟。
(3)自由辨论,每队各有4分钟,队员的发言顺序、时间和次数不受限制,但整队的发言时间为不早不超过4分钟。
(4)正方第四位队员总结陈词,反方第四位队员总结陈词。双方各有4分钟。
(5)主席宣布评判团评决。
(6)主席宣布最佳辩手和优胜队。
读书做人
长在岩石间的树,总是物别苍劲;沙漠里的种子,遇到一点儿水分就能快速萌发;极地的苔藓,可以经历长期的干燥寒讼依然存活。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沉醉于安乐享受之中,国家的灭亡也随之来临。一个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超越这个环境。譬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道路时,唯一的办法是打走精神,克服困难,把这段路走过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生活在优越安乐中的你,怎样才能把自己高楼大厦成锋芒的宝剑呢?
圆明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中面积34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皇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土匪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帝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2分)
山泉作jiāo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zh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ch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yng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2、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2)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为斩楼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
(6)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7)也不愿意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10)蒹葭凄凄,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语文郑板桥阅读训练答案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答: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选文文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答: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是因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概括文中写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第二件: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选文用“△”把文章分成了四段。请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二语文家庭作业试题: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然不动
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B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D尔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6)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huángquánchíyíliàoxīshuìcī
2、略
3.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4、(1)玉环、环绕(2)清凉、凄清(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5、C
6、B
7、
1.略2.C3、略4、略
5、游览的先后顺序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略
10、D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初二语文家庭作业试题: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内容预览:
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狡黠()味同嚼蜡()脊梁()
根深蒂固()zh碍()吹毛求cī()
kuāng骗()j取()
2、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脑消金兽。
(3)《醉花阴》一词中表达作者因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在课内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按以下提示各写出两条并注明出处:
A、珍惜时间:
B、珍重友谊:
3、某中学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3分)
《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名著推荐卡点击进入初中学习小组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几则义务献血的宣传标语,你最欣赏哪一条?说说你的理由。(1分)
(1)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
(2)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
(3)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
(4)我们爱心的一小部分却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2分)
上联:译著尚未成荫,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阅读(40分)
(一)读书三境界(12分)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
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6、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晶的具体含义是:(3分)
吞:啃:品:7、作者认为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
答:
8、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B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
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
D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
9、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答:
(二)光的污染(13分)
每每谈到环境污染。人们首先会想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等,却很少察觉身边潜在的威胁――光污染。在大城市中,耀眼的路灯、建筑照明、灯箱广告等造成的光污染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又一环境杀手。有时人们借用噪音的叫法,把那些对人体有害的光叫噪光.。光污染也被称为噪光污染。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不少高档商店和建筑物用大块镜面式铝合金装饰的外墙、玻璃幕墙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夜间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红灯、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直刺天空。使夜间如同白日,这属于人工白昼;现代舞厅、歌厅安装的黑色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色光污染。
光污染被称作是视力杀手。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近60%,居世界第二位。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并非单纯用眼习惯所致,而是视觉环境受到噪光污染。其中不仅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白亮、彩光等,甚至室内光源、墙面瓷砖以及书写使用的书薄纸张都是视觉环境的噪光污染。
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率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率为82%-88%,特别光滑的白粉墙和洁白的书薄纸张的光反射率为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光辐射适应范围。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感光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视力急剧下降。
光污染干扰着生态。数百万年来,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自然光的作用下生长繁殖的,现在的照明对自然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干预。科学家发现,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长此下去,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因为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说鸟类和蝙蝠,就是以昆虫为主要食物的。许多植物是靠昆虫传授花粉的。如果没有了昆虫,必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人工灯光的光点有时可以传到数十公里之外。不少动物虽然远离光源,却也受到光的作用。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使它们迷失方向。有时候鸟类还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平均有400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选自《百科知识》2003年第10期,有删改)
10、引起高中生近视的噪光污染源有哪些?(3分)
11、鸟类为什么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3分)
12、文章第4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你能提出一个减少光污染危害的方法吗?请简要介绍说明。(4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起钱就是生活品质。
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了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了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继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
有些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心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些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法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了的从大贪官到小流氓,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于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14、文中生活品质的含义是指:(不超过20字)(3分)
15、文中的三个如果说是从三方面来假设生活品质的,它的内涵分别是什么?(4分)
16、文中以工匠、农夫、穷人、家庭主妇为例,意在说明什么?(4分)
17、文章说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忧虑什么?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三、写作(40分)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xijiojǐd滞疵诓汲
2、(1)日高人渴漫思茶
(2)薄雾浓云愁永昼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背灼炎天光
(5)虫声新透绿窗纱
(6)零落成泥碾作尘
(7)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如:时间就是生命。--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8题各1分,9题2分)
3、答案略。推荐理由可从名著内容、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着笔(不少于两点)。
4、示例:我最欣赏第一句,它把民族大义与献血光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5、呐喊
二、阅读(40分)
6、吞:泛读或博读(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啃:精读(咀嚼消化,强行吸收)品:体悟(焚香沐浴,如饮醍醐)
(可从文中找答案,也可自己概括。)
7、层递(层进、递进)关系;
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乔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意思相符即可)
8、A
9、开放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0、白亮、彩光;室内光源、墙面磁砖、书簿纸张都是引起高中生近视的噪光污染源。
11、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却常常使它们迷失方向。
1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镜面玻璃、特别光滑的白粉墙和洁白的书薄纸张的光反射率高,会对人眼睛造成伤害。
13、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表述要清楚)
14、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或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15、①生活品质与物质条件无关;②生活品质与受教育程度无关;③生活品质与所处地区无关。
16、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17、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联系实际(略)。
三、写作(40分)
略
【解读提要】
王愿竖的《草》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地处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原经这里。文章因食草中毒而起,又在战士谈论食草的意义、在领悟真理中结束全文。文章结构紧凑,脉络分明,发人深省。
在学习本文时,同学们在了解以上的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要从以下几点来深入理解课文。
一、结构内容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文共44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5)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616)是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1736)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第四部分(3744)是故事的结局。
二、中心思想
这篇小说描述红军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认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三、写作特点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课文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方法,特别是周副主席亲口尝毒草的细节描写,动作性强,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和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表现了广大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以及他们从周副主席身上感受到的巨大力量,突出表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领袖风范。
2.紧扣线索安排情节。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篇首以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打开帷幕,接着以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以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结束全文。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3.语言生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例如,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爬着,爬着,不知什么时候昏过去了。其中的冲进跑走爬昏过去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二班长杨光救人心切、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类似的语句文中很多,这些都值得我们细心学习。
【积累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⑴焦灼()⑵踉跄()⑶愠怒()
⑷皇惑()⑸掀开()⑹酸涩()
2.解释下列词语。
⑴打量:⑵恳求:⑶默不作声:
⑷湿漉漉:
⑸花天酒地:
二、读下面的句子,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三、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你这个同志,有话不会小点声说?你知道吗?这是他压低了声音,说出了那个全军都敬爱的人的名字,然后解释地说道:他病得很厉害哪;昨天开了一夜的会,刚才又发起高烧,人都昏迷了。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他也曾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可是,现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1.此语段出自课文,作者是,体裁是,和《七根火柴》一样都是以为背景来塑造红军战士的形象。
2.医生愠怒的原因是什么?
3.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句写出来。
4.请简练概括杨光亲眼看见的周副主席的事迹。(不超过15个字)
5.分析竟然的表达作用和惶惑的原因。
⑴竟然的表达作用:
⑵惶惑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⑴zhu⑵ling⑶yn⑷hung⑸xiān⑹s
2.
⑴仔细反复地看。
⑵十分真诚恳切地要求(他人)。
⑶默默地不发出一点儿声音。
⑷十分潮湿的样子。
⑸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二、示例:(1)祸兮,福之所倚;(2)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3)吃苦不一定是坏事;(4)吃苦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
三、1.《草》王愿坚短篇小说红军长征过草地
2.杨光声音太大,怕周副主席听见了,会影响休息和心情;杨光不了解事情的真相,瞎嚷嚷。
3.惊住、惶惑、不知如何是好。
4.做战斗动员、跟战士交谈。
5.(1)说明周副主席病倒完全出乎杨光的意料,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怜惜之情。(2)自己非常敬爱的首长病倒了,赶去卫生部救治,而自己却拦住了他的担架,他为自己不近人情、不可理喻的举动,感到很不安。
《为了忘却的纪念过关训练试题及答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古诗及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573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