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二课时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整堂课教学下来,我个人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
1、能够带领孩子入情入境,
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在导入部分,我就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在教学中,我又运用孩童般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拓展与生成: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也许是太阳、白云、大山等,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课堂的尾声部分,我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
2、指导朗读较为深入,能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特别是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时,在突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时能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能够把这些词语放进具体语境中去朗读和感悟,并能讲究一定方法。如在理解很远很远时,我故意读成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去体会你觉得这两个词语放在课文中哪一个更好呢,自己读读试试看?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点单一。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对回答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大加赞赏,促使孩子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发言。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慢慢的改正。
2、学生对课文的表演不是很积极,很大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表演,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3、对学生的回答容易担心其他孩子没注意听,进而重复学生的答案,浪费了时间。
进步是有的,不足也存在,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教学经验,获得进步。
4、有些教学语言还需规范,在范写时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个字写得更为美观。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扬长避短,争取做得更好!
8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duonehuidabohaiyetuo
松多呢回答伯还爷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2.(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8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duonehuidabohaiyetuo
松多呢回答伯还爷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2.(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指导学生朗读和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地想象当时的情境。
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传神的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情境:指着一个孩子说:“喂,把你的语文书借给我用一下!”再让学生体会一下,老师这样的语气借东西,愿不愿意借,为什么?然后让孩子说一说你觉得小松树是怎样一棵松树?完成填空“的小松树”,再读小松树的话,体会小松树对大松树的傲慢无理。学生体会就自然了很多。
小松树骄傲自大,而大松树没有回答。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呢?他在想什么呢?我首先在黑板上简笔画板画三个人物表情图:第一幅图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大了,很生气!第二幅图咧开嘴笑了,一定很高兴。第三幅图嘴巴往下耷拉,表示很难受。这三幅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从中可以体会大松树的大度,谦虚,和小松树进行比较。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摸着头”一词表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爱护。教学中,引导孩子联系孩子的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你感觉怎样,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
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师:从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中,你能感觉到小松树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他是个不讲礼貌的孩子。
生:他是个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的孩子。
师:是啊,面对长辈,小松树如此无礼真是太不应该了!你还能感觉到小松树是用什么姿态来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插着腰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昂着头、居高临下地说这两句话的。
生:小松树是斜着眼睛说这两话的,说完这两句话,他扭过头去不再理会大松树,显出一副得意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谁愿意来当回小松树,给大伙表演表演?(学生抢着要上台表演)
师:这样吧,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一齐起立当“小松树”,另一半同学当大松树。(站着的小朋友齐读小松树的话)
师:小朋友,小松树虽然把头扭过去不再理会大松树,可他心里还在想什么呢?
生:他会想“你呢,又老又矮,和我比起来,差远了!”
生:他会想“你呢?长在山下,又矮又丑,什么美丽的景色都看不见,真是太没意思了!”
师:(低头问坐着的“大松树”)大松树啊大松树,小松树这般嘲笑你,你心里怎样啊?
生:我觉得很气愤,我明明比他高,他却这样瞧不起我,真是的。
生:(愤怒得声音提高了八度,脸都涨红了)我太生气了,我受不了了,我要好好跟他评评理。(学生笑)
师:(手指图上的大松树)我们来看图上的大松树,他不但不生气,还(生接“还笑眯眯的”)这是为什么啊?
生:他觉得小松树还小,还不懂事,所以不跟他计较。
师:你们瞧,大松树是多么宽容,他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啊。
【评析】
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利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松树的内心心理,想象小松树说话时的体态,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小松树无礼和无知,而大松树的反映又是出乎意料的,小松树的无礼和无知更衬托出大松树的宽容和大度。这为下文理解风伯伯的话,使学生最终明白“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应该大胆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大胆地向对方道歉”作好了铺垫。同时,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课堂气氛是相当和谐活跃的,学生处在一种难以自抑的状态中,这时进行整体性表演最能表达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点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
四、教学生字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1、放课文录音,听故事。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孩、低、听、伯、多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4自然段)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1)分角色朗读、表演
板书设计
张立云老师执教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既扎实又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是我区实施新课程以来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例。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张老师在转变观念、实践新课程理念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节课的实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表现出急欲读课文的样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张老师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之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还没等教师让读课文,有的学生就拿起书读起来。)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呵,看来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我们就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得也很仔细。下面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所以,张老师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读得多美啊!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学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待会儿要考考你哟!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张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①先自学而后教,以学定教;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③“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学生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师:刚才,生字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师: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一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齐读)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师: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生:太霸气了!
生: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没礼貌,我来读一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大家都像他这样读读。
(生读)
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生: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
生: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师: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生: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生: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生:老师,我不懂“惭愧”这个词。
师: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同学们摇头)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点头)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学生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师: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大松树哥哥,我错了。
生:大松树姐姐,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
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张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去实践这一现代阅读理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题
8、小松鼠和大松树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二、初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
四、教学生字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1、放课文录音,听故事。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孩、低、听、伯、多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4自然段)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1)分角色朗读、表演
板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第2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复习
1、抽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
三、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四、表演升华
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按笔顺写字。
孩呢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松树能看到()的地方,不是自己长得高,而是因为()把它给()的。
4、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用这个词也来说句话。
山下的松树你高多了。
5、读读想想。
得意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红红指着自己脚上的漂亮的红皮鞋得意洋洋地对小伙伴说:“瞧,多好看呀!你们有吗?”
6、语文综合性学习。
阅读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读后与你的好伙伴交流感想。
7、你能正确地读出下列绿色通道里的生字吗?和同桌合作,读一读,记一记。(对的标“√”,错的标“×”)
愧□低□喂□
惭□摸□棵□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松树和大松树第1课时”,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教“松”
(sōng)。领读。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看到“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ōngduōnehuídábóháiyétuō
松多呢回答伯还爷托
5、正音。
听: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
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
2、朗读课文。
3、补充。
(一)把下面字的音节补全。
__ōnɡd___thb__
松多托回伯
(二)仔细看,认真写。
松树孩子回答爷爷
托住放松多少伯伯
(三)写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然后用这个字组词。
子字旁口字框父字头夕字头
(四)组词,看谁组得多。
多回答托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408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