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这学期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部分所对应的部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的相关解析。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孩子们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其数感,如在数数量较多的物体时,能自觉地十个十个地数;会用“少一些”、“多一些”、“少得多”、“多得多”、“差不多”来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对大小关系,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出加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指导学生在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应引导其与上学期20以内数的加减法联系起来,从个位起一位一位地算,以提高其计算的正确性。能灵活地运用加减法算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相差量问题中,不仅会求相差量,还会求大数、小数;在剩余问题中,除了会求剩余量,还会求总量、减少量;在具体情境中会根据有效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把丰富的生活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算理相联系,抽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六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能将数与代数中的加减法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换钱、购物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厘米、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发展其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空间观念。

学生在学习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应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请孩子们亲身经历,形成感知,并应最大限度地展示孩子们的设计、操作成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其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空间观念。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本单元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设计必要的情境,使孩子们体会到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形象性,更应培养其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精选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明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进一步明确“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及“共有几人”这类问题及计算的方法。

3、在整堂课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师:老师把大家分成四个小组,哪个小组在做游戏时获得胜利,老师就给这个小组加一颗五星,游戏结束时,哪个小组的五星最多,哪个小组就是冠军队,老师为冠军队的每个人准备了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可一定要加油呀!哪个小朋友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老师还会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二、组织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1:对山歌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对山歌的游戏: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组成8。

师:我出5。生:我出3,3加5等于8。

师:我出2。生:我出6。6加2等于8……

(1组和2组、3组和4组各派一名代表对9的山歌,然后1组和3组、2组和4组派一名代表对10的山歌)

游戏2:小小邮递员

师:刚才4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很精彩,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名小小的邮递员,谁知道邮递员是做什么的?

生:送信的。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四个信箱,信箱上标有数字(3、6、7、9),请各组小组长发给每名同学一封“信”(口算卡片),先在“信”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信”上的题目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它投到标有这个数字的信箱里去。(学生在音乐声中依次上台,读出题目,说出得数,然后投到相应的信箱里。)

注意:可适当安排投不出去的“信”,对于没有送出去的信,先让学生在一边等候,等其他学生投完后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送不出去。

师:信都送完了,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是合格的邮递员呢?

(老师把四个信箱分发到四个小组里,由组长带领组员检查信箱里的“信”是否送对了,由组长向老师汇报结果,对于送错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错了)

游戏3:比多少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组男.女生的人数,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比谁多几,比谁少几的问题。

游戏4:接力赛跑

师:小朋友喜欢赛跑吗?我们来做一个接力赛跑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终点。(出示4块小黑板,每块黑板上写出相同的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并用纸蒙上,学生做题时撕去蒙住的纸,做完后拍下一个同学的手,然后下一个同学接着做。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检查正误。

游戏5:贴一贴,说一说

1、教师:草地上,左边贴4只小鸡,右边贴3只小鸡。学生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小鸡?(4+3=7)

(2)左边比右边多几只?(3+4=7)

(3)右边比左边少几只?(4-3=1)

2、教师:荷叶上,左边贴6只青蛙,右边贴2只青蛙。学生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青蛙?(6+2=8)

(2)左边比右边多几只?(2+6=8)

(3)右边比左边少几只?(6-2=4)

三、宣布比赛成绩,颁发小奖品。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其实今天我们做的游戏是应用了我们刚刚学过的1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了更多的知识,老师还领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知识梳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个以内的物体或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经历的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对10以内的数数应该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已有基础,以便确定数学教学起点。同时它也是后续认数学习的基石。

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个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有些教师感觉这样的课太简单,没什么意思,上的时候容易拔高要求或是简单的完成课本上的点图对应练习,作为开学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10以内数的已有知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材细读

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所以教材选择了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教学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让学生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3、组织学生数现实物体的练习

接下来的环节,可以安排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可以是小朋友身体上的,教室里的,还可以是校园里、马路上看到的。为了锻炼一年级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安排了根据老师的口令来寻找,尝试分层安排了“数身边的一个物体”、“数身边的一个很大很大的物体”、“数身边的一个很小很小的物体”、“数身边许多物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三、典型案例分析

我截取了开头和结尾两个亮点:

1、[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2、在数出了1—10各数后,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这一环节,先对本节课数数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将数数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具体安排了如下一些内容: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即准备课。准备课就是要为儿童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做一些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正式教学做好一定准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认数字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会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捆小棒”。会表示20以内的两位数,并理解位置原理,进一步发展数感。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

例如:让学生自己看数去发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教材每一个数都通过主题画让学生数各种实物,突出它们的数量都是某一数量;结合“快乐的家园”进一步认识“1”的丰富的意义,再迁移到对2、3……的认识,并初步体会数还有表示顺序的作用(序数);结合“小猫钓鱼”的情境,观察鱼的数量变化,发现“0”可以表示没有,同时也要知道0也可以表示起点和界限,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

另外,这几个单元还体现了儿童从“动作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反复循环的认识发展规律,并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体验。

例如:生活中的数,是让孩子们动手数数,看图说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是让他们先数出数目比大小,再看图自己比大小,然后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捆小棒”这一节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经历20以内数的具体操作及认识过程,初步体会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再例如第二单元的比较,教材的设计非常有条理:比一比:让同桌两位同学经历比较高矮的实践活动,体验比高矮的正确方法,并进行交流。说一说:你怎样判断蚂蚁爬行路线长短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称一称:比较1只苹果和1只梨的轻重,先掂一掂,再称一称,体验称是比较物体轻重的好方法。练一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或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学习倾听和质疑。

(二)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例如:有“几支铅笔”“摘果子”“乘车”“搭积木”等,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编排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例:“有几瓶牛奶”?用画呈现情境:两箱牛奶(每箱可装10瓶),其中一箱有9瓶牛奶,另一箱有5瓶:9+5=?

(1)直接去数图中的两箱牛奶。

(2)先手数出9根和5根小棒,放在一起数。

(3)观察图发现,先从5瓶箱里取出1瓶把另一箱装满,答案是14瓶。

(4)把有9瓶的箱当成满箱,这样共有15瓶,再减1瓶,得14瓶。

(5)9+5=9+1+4=10+4=14

(6)9+5=5+9=5+5+4=10+4=14

(7)9+5=5+9=5+10-1=15-1=14等等。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分两个单元进行。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看到的物体,体会这几个方向,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先认识体,再认识面。

(二)空间观念是自觉地把握空间,使用图形的意识和能力。

1.以图形为载体,以生活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为学习活动的主题。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3.会直观地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在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经历在现实中描述与交流物体间的位置与顺序,例如:“你相邻的同学是谁?”“教室里有什么?”“指一指”文具盒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等;让学生动手做,获得空间与形象思维的体验,例如:“我说你摆”动手搭你喜欢的东西等。

三、怎样把握“分类”与“统计”的教学要求

(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如:“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二)经历统计初步活动,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1.统计是一门数据处理的学问。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统计图表);数据的分析(作出推断)。

2.统计活动的每个环节怎样进行,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出注意,想办法,经历全过程。

3.统计图表是统计的必要手段,而非目的。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本套试题总的来说对本册书的知识覆盖还是比较全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占的比重较大,占82%;认识人民币占4%;认识图形占1%;找规律占1%;分类与整理占12%。感觉知识点分配合理。

本套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计算试题第一题有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由加想减和由减想加的运算,还有解决问题的题目,没有太拐的题目,列式计算中的两个图都是根据上学期学习的方法进行列式,也因此提醒孩子们学过的知识要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还有求一共有多少个?和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还有一题:写字课上,老师布置了15个生字数学的作业。小雨已经写了6个生字,还要再写几个?,很直接,直接用减法解决;还有学校图书室里共有56本绘本。上周同学们借出30本,本周又借出,现在图书室里还剩多少本绘本书?直接用连减的方法解答。

注重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最后一题是美术小组有18人,每5个人一小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个人?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可以画一画,圈一圈,也可以利用计算画箭头的方法解答,同时体现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样是探究35-7=的问题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一种是把被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十几的数,用十几减减数;另一种是把被减数分成10和两位数,再用10减去减数,不同的方法要求孩子们灵活的掌握,目的是为口算做铺垫。

注重提高孩子们的动脑思考能力:例如比较大小的题目28角○2元8角3远+1元4角○50角-9角,孩子们既要了解单位之间的转化进率又要知道相同单位的才能相加减。

体现联系生活实际:选一选中的买一块儿橡皮要多少钱?现在没有5分钱的东西,5元太贵了,只有是5角。丁丁今年7岁了,爷爷的岁数比他大的多,爷爷今年可能多大了?32、43虽然也比7大的多,但这相当于父母的年龄,根据实际60岁才有可能是爷爷的年龄;1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1元的,还可以换()张5元的。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用,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的存在。

全方位分析考虑问题:分类与整理的这部分内容,不但要按图案分类,还要从形状上分一分。

总之,本套试题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业水平,既能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体现孩子们的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存在。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分析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教案分析

[教材简解]: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利用小组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作准备。

[目标预设]:

1.在知识技能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制定如下目标: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在购物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购物。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取币、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时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年龄小、好奇、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在四十分钟的授课过程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在教学中设计了颜色鲜艳的课件,以小组学习为主,创设购物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真正做到乐得学,学得乐。

[设计思路]:

我把全课分成三大环节,第一大环节是情境激趣,教师先设问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什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出示课题。2.第二大环节新课教学中,首先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是什么样子的。师生相机补充完善。其次教学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1元=10角或1角=10分,第三环节巩固练习,通过逛超市、学做小买卖等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真正做到乐得学,学得乐。

(课前准备:4人一小组,每组一盒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每组一份购物商品:尺子、橡皮、笔、本子4种)。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课件出示第一幅情境图,谈话: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吗?三个小朋友准备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买东西要用钱,我国的钱又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人民币

1.相互介绍。

师:都见过人民币吧,每小组桌上的小盒子里就放着一些人民币,每人拿一张你所认识的人民币把它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2.重点认识。

师:(出示:一元纸币)老师这儿也有一张人民币,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1元)谁来做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你是从哪儿看出来这是1元的呢?

(学生可能介绍:A:这里有数字1,这儿有字,是“圆”。B:这里有两个字,“壹圆”。)

师:讲得真好!这里有数字“1”,这里有汉字“壹圆”,“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我们可以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师:小朋友桌上有1元吗?(有!)举起来!(生有的举纸币1元,有的举硬币1元)

师:啊,有的1元是这样的(举1元纸币的),是用纸做的,是____?(纸币!)她举的1元是___?(生:硬币)(课件出示:1元纸币和一元硬币)这两个也是1元,上面那张是新版的1元。

3.区分1元与1角。

师:小朋友睁大你的眼睛,看仔细喽!(课件出示1角纸币)老师这儿还有一张1元!(生:不是1元,是1角!)

师:(故作惊讶)啊?1角?不是明明有数字“1”嘛!(生:1后面的字是角!角!)

师:哦,看“壹”的后面有一个特殊的字,什么字?(角)对了,“角”(板书:角)它也是人民币的单位。刚才老师看错了,小朋友真厉害!

(课件出示:一元和一角纸币)1元和1角尽管都有“1”,可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喽!小朋友真厉害!

4.辨认其他人民币。

师:唉,咱们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谁做小老师?

(课件出示:2角、5角、1角、5角、1分、2分、5分)谁来说?(请一生边指边说)

最后三个硬币一齐说。

师:小朋友你们看,最后三枚硬币都是几分的。(板书:分)“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

(二)教学进率

1.教学1元=10角

(1)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带了多少钱吗?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小女孩带的钱,(课件)里面有____?(生:1张1元)再看看小男孩的?(课件)里面有_____?(生:1角)猜猜他一共有几张1角?来,大声数一数。(课件)1角!2角!3角……10角!哇!小男孩带了这么多张人民币呀!穿绿衣服的小孩对着小男孩叫起来,呀,你带的钱真多!小女孩有点不高兴了。

(生:它们的钱是一样的,10角就是1元。)哦,我知道了,它们的钱数是_______(生:一样的,10角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齐读一遍,再倒过来读一遍。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一下小女孩吧,_______?

(A:别不开心了,你们俩的一样多)

(B:你不开心,他虽然有10张,但都是1角的,一共是1元,和你一样多)

(2)穿绿衣服的小孩也得到了1元钱(出示信封)

师:想不想看?里面都是相同的纸币,抽一张瞧瞧,这是____?(生:5角)猜猜一共有几张?(生:2张。师:你是怎么想的?生:5角+5角=10角,也就是1元)看一下吧!

师:老师这也有1元钱。(出示信封)想看吗?里面也都是相同的纸币,抽一张看看,这是_________?(生:2角)一共有几张?

(学生可能回答:生:5张!师:你是怎么想的?生:2+2+2+2+2=10)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练习,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

1元=()角2元=()角(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元=10角,10角+10角=20角也就是2元)

10角=()元40角=()元】

2.教学1角=10分

师:我们知道1元等于10角,那么1角等于多少分?(生:10分)(板书:1角=10分),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1.师:有两个小朋友有了一点零花钱你们想知道他们有多少吗?

第67页的第2题。6角和1元8角

2.逛超市

师:(课件)有一个小朋友有了钱啊,就赶紧去超市买东西。他先看了这个。

1.棒棒糖(5角)的不同付法。

(师手中出示:棒棒糖)这是什么?买一个棒棒糖需要5角钱,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会怎么付这5角钱呢?先请小组合作,将所想到的方法在桌上摆一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付法,最后我们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方法多!方法多的那一组就会得到一朵大红花。

(1)摆一摆。(2)说一说。(出示4种摆法)

师:一起先来看这位小朋友摆的第一种方法,只有1张____?(5角)你有这种方法吗?有跟这种方法不一样的吗?

师:第二种,(展示)可以吗?谁有这种方法?还有谁的方法跟这不一样了?

师:第三种,(展示)行吗?还有跟前面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还有一种(展示)谁有这种方法?

哪些小组这几种方法都有?(出示:5角的4种付法)真棒!刚才小朋友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付5角这一个问题,真了不起!

2.文具小柜台(一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师:咱们再到文具柜台去看一看吧!(出示)文具柜台的商品可好了!咦,本子的标价怎么没有?(掉在地上,师捡起来)哦,在这儿,想不想猜一猜本子的价格是多少,听好了:本子的价格比铅笔贵,比尺子便宜,是几角呢?猜对了!(贴上:5角)

(师举1元钱)我有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贴出问题:1元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学生可能回答:

A:买橡皮!(只说一样的)B:铅笔和尺子。师:为什么?

B:4角加6角等于1元。老师:还可以买哪两件?

C:铅笔和本子。师:为什么?

C:4角加5角等于9角,不到1元。

师:我想用1元钱买3件物品,够不够?

D:够!

师:说说看买什么?D:笔、尺子、橡皮。

师:大家一起算算,4角加6角是1元,还要买橡皮,一共要几元?只有1元,够吗?】

师:现在我想买文具,可是没有营业员,谁愿意来当营业员?(请一位学生到台前做小小营业员)

师:营业员你好!我想买一把尺子。生:一把尺子6角钱。

师:喏,给你钱!(生跑去拿零钱)他干嘛呢?生:找钱。

师:他应该找给我多少钱?(4角)师举起营业员找的4角:她找的对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1元=10角,用了6角,10-6=4,还剩4角,所以找4角钱)

3.学做小买卖。

(1)活动要求

瞧,小营业员多能干!你们想不想买?(想!)要先坐好听清老师的要求等老师说开始购买你们才可以动:

①小组合作:组长做营业员,其余几人做顾客,商品和这里是一样的,每人先从组长那里领取1元钱。

②文明购物:顾客要文明、谦让,依次购买,如果你要购买的物品被其他人买走那就请你选择剩下的物品;营业员要主动问顾客要买什么,收钱、找钱一定要看仔细,千万不能搞错啊!

③互相交流:买完之后将你所买的物品和找的钱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买了什么物品?是怎么付钱的?

最后我们比一比哪一组的合作最好,动作最快!

(2)买卖活动

好!请小营业员把抽屉里的商品拿出来,大家开始尽情购买吧!(师巡视、指导、配音乐)

师:小朋友,活动到此结束。开心吗?(开心)先把手中的物品放在桌子上,嗯,这组最快!

(3)盘货对帐

师:谁愿意上来介绍自己的买卖?(请几位顾客到台上说说:你买了什么,你是怎么付钱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说了。在刚才的买卖活动中,小朋友合作得十分愉快,而且都能很好的使用人民币,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这样要爱护我们的人民币。

四、总结延伸

(动画:三只羊的故事)

师:有三只羊羊手里有了零花钱之后做了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课件)一只大吃大喝,把钱花光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做好吗?(不好,浪费钱)对了,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他学习,要节俭不能乱花钱。

你们看(课件),另外一只羊就把钱存进了储蓄罐,一直都舍不得用,存了好多钱;

(课件)第三只小羊攒了一笔钱,开了一家小店,生意红火,挣了好多钱,它用这些钱去帮助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小动物!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只羊?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单元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级数学下册《阅览室》学案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阅览室》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阅览室看书,好不好?

1.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这就是阅览室阿姨统计的一份表格,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A、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B、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C、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4、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提的问题中就有阅览室阿姨请你们帮着解决的

问题。好现在我们就一起算一算好吗?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出示第一个问题: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1)引导学生列算式

(2)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或者计数器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试试,看看能

不能算出来?(学生动手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a借助小棒。

b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

c10-7=3,20+3=23。

d竖式计算:教师结合计数器讲解竖式计算方法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借一,这就是借一当十。同学们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写竖式时,一定要把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这样才不容易忘记。

2、巩固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用咱们刚才计算的方法,试着帮阅览室阿姨

算一算:“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出示问题)

(1)学生先独立尝试,

(2)组织交流,让用小棒或计数器分别说明口算和笔算的道理。

3、同学们真棒!通过自己探索,不但帮阅览室阿姨解决了问题,还找到了计算方法,老师越来越佩服你们了!也替阅览室阿姨谢谢你们这些小机灵!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现在老师也想请你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a课件出示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1题

b从图中你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c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d学生试着完成,指名板演竖式计算。

2.出示课本第76页竖式,有两个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你们看看对吗?怎样改正?

a学生讨论后,改正,一名同学板演。

b指名说一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出示76页数线图,说说淘气是怎样计算35–8的?

四、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帮助阅览室阿姨统计了图书,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吧!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心情与大家分享一下吗?(我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我知道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我还要提醒大家,当十位被借走一个我们计算式不要忘了退位点。)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同伴讲解,全班交流的过程。

在与学生共同探究28+4算法这一环节,大胆地放手我觉得比较得体,这样学生就少了一些桎梏,让学生的思维力、合作力、创新力在快乐的翱翔中得以提高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研究出很多算法后,让他们比较这些算法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样做学生的求同思维得到了发展,但发散思维就忽略了一些。

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继续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互相评价,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

练习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练习有趣味度,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常规的口算练习变成了“摘小花儿”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自我感觉一般。平时很积极地孩子,今天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什么原因,变了很低调,都不敢举手发言了。经过课后反思及总结,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有些问题孩子回答不上来,可能是我语速太快,表达的不是很清楚,这样我反复强调,无形中浪费了不少时间。

2、虽然课堂上有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前面讨论的时间过长,后面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巩固竖式进位加法中的“满十进一”的法则。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二是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新旧教材对比今年的新青岛版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不同在于:首先,将这一单元内容调整到一年级下册学习。第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突出了简单的数据收集的过程。旧教材中只注重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过程,对数据的收集没有体现。而修改后的教材做到了两者兼顾,使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探究了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更好的体现了课标要求。

2、信息窗解读。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的是许多小朋友在小组内统计换牙的情境。本素材集现实性、童趣性、必要性于一身。

与旧教材相比,内容也进行了改变。旧教材中的三个信息分别是有3人换了4颗牙,有6人换了2颗牙,有5人换了3颗牙,直接体现的是数据收集的结果,然后由红点问题大家的换牙情况怎样呢,我们来整理一下直接进行了整理。

新教材中的三个信息变为我换了5颗牙,我换了4颗牙,我换了6颗牙,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换牙情况,再由红点问题大家的换牙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明确必须进行统计一下,从而展开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有红点下面中间的提示怎样记录?引导学生展开对数据收集方法的讨论探究,教材展示了问一问每位同学,然后记录下来,也可以举手数一数,还有用文字记录,用符号记录等方法,体现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记录的全过程。

数据整理环节,新教材中去掉了一个横式的象形统计图,统计表是一样的。教材注重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对数据的分析,除了我发现换()颗牙的人最多,新教材增加了一条我发现换4颗牙的人数比换5颗牙的,是对前面第四单元学习的比多比少问题的应用。

教材还提供了一个小知识,介绍换牙期间的生活常识和应注意的事项,旨在引导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将原来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进行了删除。

3、练习题解读。

第1题,增加了(1)数一数,把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第2题,增加了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巩固了对统计知识的应用。

第3题,将统计喜欢的小动物换成了统计喜欢的糖果,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并且增加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我学会了吗,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呈现的是对图形的统计,同样也加上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教材分析苏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教材分析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教材分析苏教版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9个生字和1个偏旁,绿线格里的字只回认不要求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并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高超的技艺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艰苦,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骑手的话“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骑牛比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为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神表演,给予人们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本文和前后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道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物体、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型理解字义。因此在课前我请学生搜集有关动物比赛知识。学生一个个兴趣怏然,告诉我有日常生活中的斗蟋蟀比赛、斗鸡比赛,还有香港的跑马、西班牙的斗牛比赛,等等。情境创设法通过图文比较感受公牛的疯狂撒野,骑手的高超技术,观众的兴高采烈,再分小组排练表演比赛实况。在这种近乎游戏的教学中让学生充满乐趣的学习,达到了于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规则”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骑牛比赛?南美洲景色优美,你们看----(放南美洲风光片,边看边适时介绍:瞧,他们在狂欢呢.狂欢的节目有很多,但人们最爱看的还是骑牛比赛.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边听边想,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理解:挤满兴致勃勃

(2)、用“兴致勃勃”练习说话。

(3)、看来骑牛比赛真的很吸引人啊!今天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去看看这场精彩的骑牛比赛吧!(看影片)

(4)、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理解:野性大发、疯狂地上下蹦跳

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生自由读。野性大发的公牛是怎样的?(到处乱跑、不停地蹦跳)

过渡:野性大发的公牛实在是可怕,小朋友,你们害怕么?今天呀,也有不少小公牛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呢!哪只小公牛先来和我们打招呼?(学生表演公牛“上下蹦跳”)

(5)、聪明的小朋友,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可是,你们看,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再读一读,这位骑手骑牛的本领很高?牢牢地骑在牛背上牛都是没有经过人驯化的野牛,它们见人就撞,更不能容忍人骑在它的背上了。它们一会儿抬前蹄,一会儿后,快速地转圈子真是危险;比赛真精彩,谁愿意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这位骑手技艺高超老师看到刚才你们看比赛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有的还在下面开心地笑,像你们这样劲头很足,趣很高,课文中有个成语就表示了这个样子,能找出来吗?当时赛场里的观众也一样看得兴致勃勃,难怪当比赛结束时全场响起了---(学生接答:热烈的掌声)2、学习第三自然段。比赛结束后,一个小姑娘跑上去,给这位骑手献上了一束鲜花,还向骑手提了一个

(生接读):你没从牛背上摔下来?是呀,这也是我们想问的问题呀,骑手回答说---同学们理解得真好,正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练习才练就了今天高超的骑牛技艺。此时的你情不自禁地想对骑手说什么?有一些骑手从牛背上摔下来,你们想对这些骑手说些什么呢?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 指导思想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编写宗旨.据此,编写这册课本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本册教材仍然把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为重点,继续围绕上述重点来安排基础知识的 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利于教师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熟读,精讲,多练,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落实到实处.从而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2. 注意体现时代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册教材所选课文不仅题材广泛,富有现代意识,而且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就有助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 注意充分吸收语文 的成功经验.

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十分注意吸取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吸取全国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4. 注意便教利学.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练习设计上,力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方便.在类型上只有"识字"和"课文"两种,课文的教学要求与作业形式进本相同;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各课生字;凡是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都展示了书写笔顺,目的是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降低难度,易于操作,既便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

二 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识字"和"课文"两种类型组成,全部注了音."识字"安排了2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单元,每单元3~5课,共26课.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1. 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83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98个,另外的185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

"识写分流"是本册安排生字的一个特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过少,会拖阅读,写作的后腿;太多,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就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字,从而缓解了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

"识字"课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借鉴传统识字教材呈现方式的古典内诗词的艺术手法编写而成,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可读性等特点.

(2)看图会意识字.主要安排了象形字和会意字.通过形象化的图书来揭示汉字规律.

(3)转转盘识字,先通过转转盘显示一组同声的形声字.再将这些字编入一段韵语,作为识字的语言环境.

2. 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6篇,分为6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风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才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以上安排,利于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篇目看,除了《古诗两首》,《司马光》和《乌鸦喝水》3篇课文外,其余22篇都是新编选的文章.从内容看,大多是和儿童的学习,生活贴得很紧,充满童心童趣的课文.同时,也有反映革命领袖品质的课文,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体现时代气息的课文,如《好学的爸爸》等.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寓言,童话,民间故事,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文语言规范,易读易背,易于进行复述和说话训练.插图精美,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课文后面的练习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本册仍然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强调朗读,背诵,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突出写字的笔画笔顺,以求小学生按照规范把字写得又对又好.对于一些人文性内涵较深的课文,设计了利于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和综合性学习的习题.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训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与各单元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都只要求"读读背背",以继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短小精悍,一般是二三十个字,或格言警句,或儿歌谚语,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注上拼音以帮助朗读,配有插图以帮助理解.这些阅读材料全是韵文,以弥补课文中韵文的不足.

写字方面,所有要写的生字生词,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写,所有练习中均不设计一个括号,一条横线,意在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写字训练中"写字"一项,分别渗透了七条书写的笔顺规则,意在让学生从练字中去体会,领悟.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言语交际和观察说话两个类型的练习.言语交际的三次练习,分别以"指路","做客"和"道歉"为内容,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练习说话.在练习观察说话时,或先听老师讲再自己说,或给以适当的提示再让学生自己说.另外安排了有关看书写字与用眼卫生的说话练习,意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保持正确姿势,养成良好习惯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 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2)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5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书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十1个十有()个一

2.一百有()十十一百有()个一

3.2个十是()5个十是()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

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张1角钱。

2.填空。

70分=()角3元=()角

8角=()分10角=()元

50角=()元20角=()元

五:小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1)l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2)1张l元可以换几张5角?

第二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

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

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尝试完成,讨论,交流,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学生回答结果,并说说换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五、作业

课本第55页第2、3、4题。

六、板书设计

1元=10角10角=1元

1角=10分10分=1角

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

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知道什么?说一说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8角是几角?

(5角+8角=13角)

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6第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1元=10角10-6=4(角)

为什么把1元换成10角?

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

(3)例6第三小题学生尝试完成,讨论,交流,汇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六、板书设计: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张1元和2个1角12个1角

1元2角=12角12角=(1)元(2)角

第四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购物活动,解决简单的够买物品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角

12角=()元()角

1元3角=()角

15角=()元()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观察,汇报。

“正好”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结果: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讨论,交流,汇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先随便选2本,试一试。

6元+8元=14元-------比13元大多了一点

6元+7元=13元-------正好是13元

小组讨论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讨论,交流,汇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16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四、作业

1.完成课本第59页第4题

2.完成课本第60页第6题

五、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例75元+8元=13(元)6元+7元=13(元)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识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的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识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三)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四)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五)广泛实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2)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的内容感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

一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学》教案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学》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学》教案分析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107页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挂图、5个信封、5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5幅情景图、5块黑板、5只粉笔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

2、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3、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客人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他写在纸条上。你们行吗?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学生分组活动。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老师真是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

5、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6、小组汇报。

7、结合其中一幅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小马图为例)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么计算?

(按颜色分,5+2或2+5;按大小分,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他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来解答,连小兔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多星。

三、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揭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22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