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下语文24口技导学案(语文版含课件)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七下语文24口技导学案(语文版含课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4*口技
【课前寄语】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艺术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学习的林嗣环的《口技》,就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口技》,去领略这美妙的艺术。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4.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故事。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与作品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
《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字铁崖,代表作品《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
2.字词积累
少顷(qǐng)齁声(hōu)犬吠(fèi)
中间(jiàn)曳屋(yè)许许声(hǔ)
3.词语解释
(1)理解词义
①少顷:一会儿,片刻。②惊觉:因惊吓而醒。
③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④一时:同一时候。
⑤默叹:默默地赞叹。⑥俄而:不久,一会儿。
⑦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
⑧凡所应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
⑨战战:哆嗦的样子。
(2)词类活用
①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妇抚儿乳:喂奶,名词活用为动词。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看,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名词活用为动词。
(3)一词多义
①绝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②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③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④坐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名词,座位。
⑤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4)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读懂文意
a.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凭借工具书,注释自读课文,通过师生、同学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b.互动交流,积累文言词语。
2.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善;赞叹口技者高超的技艺。
3.简要概括口技表演描摹的三个场面。
【交流点拨】梦中惊醒、醒而复睡、火起群惊。
步骤三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课文中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
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
作用: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侧面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总结课文
1.文中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文中运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既而”;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发生的“俄而”“少顷”“未几”等。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从而很好地突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2.总结写法
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文章重点记叙口技艺人的表演。依次写了由两个声响场景组成的一次深夜火警。这前后两个场景,先由静到动,再由静到大动。声响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分而合、由缓慢到急速、由细微到强烈,安排得严谨有序而又错综复杂,高潮迭起,把口技表演者技艺之“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拓展延伸
1.由口技之精,我们可以联想到各行各业的技艺之善,如果想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你认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交流点拨】可就“德”和“才”、“苦练”和“顿悟”等角度展开,有恒心,争取做到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2.表演者技艺为什么这样出神入化?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交流点拨】勤学苦练的结果,凡事都要下苦功,做到精益求精。
板书设计
口技表演前:突出道具简单暗示技艺高超
表演中表演者(正面)宾客(侧面)
深夜惊醒以为妙绝
再次入睡少舒正坐
失火救火变色欲走
表演后:突出道具简单强调技艺高超善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相关知识

岳飞(语文版七下)


岳飞
教学目标:
1、自读自译,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难点:领会岳飞精神的内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关于岳飞的各类文学作品很多,在讲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岳飞的一些情况。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二、全班齐读课文,正音。
毕沅yúan
吴玠jìe
名姝shū
宵旰gàn
掳lǔ掠
束刍chú
颁犒kào
蹙cù额
三、讲解课文
1、解词(课下注解除外):
事,侍奉。
姝,这里指美女。
却,推脱,推却。
宁……乎,难道……吗?
舍,停留、休息。
掳,抢取。
颁,颁发。
犒,犒劳,犒赏。
众,多。
尽,都,全。
召,召集。
所向,达到的地方。
克捷,获胜。
缺,缺。
竭,尽。
辞官,辞谢升官。
何功之有,有什么功劳。
2、分层次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3、全班朗诵。
四、布置作业
1、查找有关岳飞事迹的资料,或者岳飞创作的诗词,明天上课讨论交流。
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岳飞品格
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人物
二.教学设想: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岳飞品格,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对人物的性格品质进行补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昨天让同学们回去之后把《岳飞》这篇课文串译一遍,然后总结出岳飞的三大品格,现在我请几个同学讲一讲。
(1)至孝至忠(2)治军有方(3)爱民如子
2.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
(1)写岳飞至亲至孝,只写了一句话,“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岳飞幼年丧父,所以“亲”偏指母亲,“家无姬侍”说明岳飞亲自伺候母亲;写他至忠,共写了两件事,一写吴玠送美女给岳飞,岳飞辞而不受,并对吴玠说:“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二是写友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时,岳飞的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两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岳飞爱国尽职的崇高品质。
(2)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在表现岳飞的“治军有方”上,文中还引用了一句话从侧面概括了他的这一品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用岳飞的话讲,那就是“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说明?
仁——表现在三个方面:“卒有疾,亲自为调药”,写他爱兵如子;“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更写了他“仁”的程度之深。
信——“有颁犒,均给军吏”,皇上的犒赏,不贪不占,一律发给军中将士,为官诚信清廉。
智——“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猝遇敌不动”,不但表现在他指挥的智慧,还表现在他善于集中全体军官的集体智慧,所以能够“所向克捷”。
勇——“善以少击众”。
严——一是对将士作战训练严格要求,“课讲师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二是对将士军民关系要求严格,“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而且有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3)岳飞的爱民如子表现在他“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说明他关心百姓和将士疾苦。
课文正是从这三方面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3.岳飞这个名字太响亮了,我们总是能够通过各种路径听到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也布置大家去搜集了,根据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你们还知道岳飞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小组交流补充一下,各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小组交流、讨论)
如:他国尔忘身,爱民如母;力挽狂澜,无私奉献;沥血衔冤,忠贞不渝;他为抗金大业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志酬乾坤。(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切,铸就他成为万世楷模。岳飞的出现,不仅中国人民引以自豪,也为世界人民所敬仰。
4.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那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岳飞这个人物,是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颂扬?
如:我们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仁,信,智,勇,严”的品格,当然他的一些“愚忠”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5.课文最后还谈到岳飞还是个“好礼贤下士,雅歌投壶”的“恂恂儒生”,他还创作了很多诗词,你们知道的最多的恐怕要数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了,下课之前我们全班同学一齐朗诵一遍。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四.板书设计

至孝至忠

治军有方
爱民如子

强项令(语文版七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强项令(语文版七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强项令

教学目标:

1、学习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和品质。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任务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秉公执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强项令——董宣。请同学根据你的预习,复述这个故事。

二、列出生字

晔yè

圉yǔ

匿nì

骖乘cānshèng

叩kòu

叱chì

箠chuí

楹yíntg

敕chí

枹fú

臧cáng

串讲课文

第一节:写董宣执法的故事。

1、董宣,字少平……吏不能得。

解词:特,特例。

征,征召。

苍头,家奴。

因,因为。

匿,藏匿。

简析: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矛盾冲突就此展开。

指名朗读,翻译。

2、及主出行……因格杀之。

解词:

及,等到。

以奴骖乘,以,用。

乃,于是,就。

以刀画地,以,用。

叱,呵斥。

数,数落,列举。

因,于是,就。

格杀,打死。之,指代家奴。

简析:写事件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指名朗读,翻译。

3、主即还宫诉帝……流血被面。

解词:

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乞,乞求。

纵,纵容。

何以,以何,凭什么。

须,等待。

被,覆盖。

简析:写事件高潮。

指名朗读,翻译。

4、帝令小黄门持之……宣以班诸吏。

解词:

持,托扶。

使,命令。

谢,认错。

从,顺从。

顿,叩头。

之,凑足音节,无实意。

据,撑,按。

俯,低头。臧,藏,。

行,施行,施加。

敕,下令。

悉,全,全部。

班,分发。

以,把。

简析:写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和故事的结局。

指名朗读,翻译。

5、由是搏击豪强……第一节完

解词:

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

简析:写董宣令豪强震栗,写他在百姓中的威望。

6、总结第一节:本段写董宣秉公执法的一个故事,突出他的不畏权贵、执法必严的精神。文章叙事具体、层次清楚,只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作业

1.熟读第一段,串译在笔记本上。

2.继续预习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串讲第二段

这一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1、在县五年……敝车一乘。

解词:卒,死亡。

遣,派遣

唯,只。

妻子,妻子和儿子。

敝,破旧。

简析:写董宣死后家中的景况,表现他的清贫、廉洁。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2、帝伤之……葬以大夫礼。

解词:伤,悲伤,感到悲痛。

乃,才。

以,因为。

葬以大夫礼,以大夫礼葬,以,用

简析:写皇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了他。

二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引导学生归纳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后明确:第一节写董宣严格执法的故事。表现他不畏权贵的精神。事件的起因是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是公主回宫告状,董宣痛陈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是皇帝明白了个中道理,重赏董宣。第二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和皇帝对他的评价和待遇,表现他为官清廉。

2、引导学生体会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第一节是正面描写董宣,第二节是侧面写董宣,正面和侧面相互呼应。第一节是课文的详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是课文的略写部分,是课文的次要内容,文章详略得当,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3、引导学生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

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为官清廉,奉公克己。

三延伸讨论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古代封建社会和现在文明社会“法”与“执法”的不同,他们根据自己了解的程度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四板书设计

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读并背诵五首古诗词。

2、理解诗词大意,把握意境,体会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对比联想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串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背诵诗词,理解大意,把握诗词描绘的形象、意境,体会感情。

难点描绘意境。突破方法

对古诗词的教学,就是在基本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多诵读、多感悟,通过诗

词描写的形象、意境,来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投影片。

◆学生准备

熟悉五首古诗词及补充资料。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情境导1.朗读,体味

2.重点提2.把握情感

3.拓展巩固3.对比朗读

一、《迢迢牵牛星》(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境导人。投影古诗。秋夕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2.牛郎织女的故事,尽人皆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借助这个神话传说,抒发情感的。(板书题目)介绍:《古诗十九首》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在艺术上,都属于比较成熟的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

3.“诗”是抒情色彩较浓的一种文体,要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当时的意境,就必须反复朗读,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谈谈本诗

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4.请同学们将这种情感通过吟咏来表达。(师要做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5.请同学们将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1.看投影,朗读古诗,进入情景。

2.结合注释①了解《古诗十九首》:收

录在萧统编的《文选》,题目都是用

诗的首句为题。

3.自由朗读、同桌互读结合注释,理解

内容,积累词语。

谈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全诗抒发了

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

情)

4.至少找五位同学来表演,可选好、

中、差同学轮流表演。

5.改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内

容要充实、丰富;语言要优美,能将

人带入意境之中。

小组评议,将最佳作品在全班朗读,

朗读仍要做到有声有色。

二.《渡荆门送别》(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每个星期天的下午返校的时候,母

亲送你上车,你总会觉得有些许留

恋,这时,看看路旁的树,都会觉得

它们似乎在向你招手,谈谈当时的

感受。

2.板书《渡荆门送别》,提问“送别”到底

是谁送,送谁?

3.请反复朗读本首诗,并结合注释,理

解诗意。请同学们把自己体会到的

意境,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4.朗读表演。(本诗充满激情,最好请

几位男同学来表演)

1.各抒己见,谈出真情实感。

2.整体感知,找到理解本诗的突破口:从首尾两联看,是故乡水……长江送诗人离家远游。

3.把握诗歌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本文是作者顺流而下,但他却说江水跟从自己游览,可见诗人的大气魄;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莽莽无际的辽阔草原,依然滔滔不绝,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晚上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乘船的诗人仍旧喜爱那不远万里伴随着他的家乡水,诗人虽是远行,却少了几分忧愁多了几分激情)

4.朗读。

三、拓展阅读(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李白的诗句很多都与长江有联系,

大家就曾学过他的《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开

阔,激情荡漾。

(投影):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请同学们朗读、比较,这首诗与《渡

荆门送别》在意境上有何相似之处。

1.朗读、比较。

这也是李白青年时期初次出四川

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

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

眉山尖的半圆的秋月,山月的影子

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

流,好似也依恋着这个初次离家的

游子,与《渡荆门送别》有异曲同工

之妙。

2.两位同学将两首诗做对比朗读表

演。

四、复习导入《春望》(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杜甫的《望岳》。,那是作者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可是诗人在中年却经历了安史之乱,长安被占,诗人被俘,在长安城时,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板书题目、作者)

背诵《望岳》,朗读《春望》,了解背景。

二、重点提示(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放录音,范读。

2.简介律诗各联的名称,并提问。

(1)首联写什么景象?你怎样理解

“草木深”?

(2)颔联中的“花”、“鸟”怎会使作者

“溅泪”、“惊心”呢?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

(3)“家书抵万金”是否太夸张了?

3.国难家愁使诗人变成了怎样的形

象?

1.听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自由朗读,排除字词障碍。

2.记录、记忆。

(1)它表面是描写城市的破败、人烟

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含着人作者无限的感慨。

(2)由于感伤国家破败,看到美丽的

花、听到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增加了

自己的感伤。

(3)并非夸张,这是作者对亲人思念

之切所致。

3.描述诗人的形象。

三、辐射对比(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诗人的爱国情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体会,让我们以读来进一步体

会诗歌内涵。

2.下学期我们将学习杜甫晚年的代表

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通过

这三首诗会对这位诗史的一生有所

了解。(投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小组轮读课文,互评。朗读表演。

学习自学、讨论,整体感知即可。不

做过多要求。

2.看投影,预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成印象。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前两首诗歌,一首低回婉转,一首意境宏大,都是中国诗歌中的

精品。请同学反复吟咏,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搜集一两首与这两首诗在内容、写法上

有相似之处的诗歌做做比较。读了《春望》一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

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

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

些插不住了簪子了。

五、板书设计参考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皎皎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荆门

2.填写诗句

①迢迢牵牛星,________。

②________,札札弄机杼。

③盈盈一水间,________。

④________,江人大荒流。

⑤月下飞天镜,。

⑥,恨别鸟惊心。

⑦烽火连三月,。

◆个性练习设计

1.请写出至少三句有关写长江的诗句。

2.阅读《相见欢》,回答下列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________。这首词中的

“愁”与“春望”中的“愁”有什么不同。

3.古人描绘凄惨环境时,常用一些动物形象的描写。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1.回顾旧知

2.指导朗读2.感知理解

3.诱思导学3.思考表达

4.引导辐射4.拓展丰富

一、情境导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李白曾有一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虽是

一首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

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朗读记忆,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岑参是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释题(“歌”是指歌

行)

二、指导朗读(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初读课文

2.听读、正音、范读。

3.请大家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巡视,个别辅导)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读

课文。

2.请2至3名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

帮助正音。听读,把握感情基调。

3.自由诵读,熟悉课文内容。

三、诱思导学(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诗的前四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疾风

暴雪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这一比喻句的本体、

喻体分别是什么,你认为这个比

喻句用得好吗?为什么?

2.哪几句是写酷寒中的军营生

活。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顺

序是什么?

3.(投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中哪一句

与李白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

妙。请找出来并默读。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1.默读思考(从视觉角度):

作者把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比喻

成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十分新

奇、贴切。,作者不畏奇寒、昂扬向上的精

神得以表现。

2.分析发言:

次六句写酷寒的军营生活。运用反衬的手

法,先着意写“珠帘”、“罗幕”,以见主人地位之尊贵,取暖设施之优越;但是穿“狐裘”、盖

“锦衾”仍觉寒冷异常,乃至都护也手脚僵

直,拉不开弓,穿不上甲。“瀚海”二句从帐

内写到帐外,仍紧扣“寒”来写。

3.默读雪地送别的四句。勾划诗句“山回

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畅谈感受。

边地虽酷寒,但不觉其苦;主客虽难舍,

但不觉缠绵。本诗气势磅礴,精神昂扬。

读后令人精神振奋。

四、引导辐射(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赏读《沁园春·雪》,思考:这两首诗中的景物都是以“雪”为主,但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

(此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学生回答,要联系词句:两首诗都对雪景做了描写,都表达的是不畏严寒,积极向上的精神。岑参的诗主要突出边地的奇寒,毛泽东的词,描写北国雪景,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两首诗各有千秋,都是传世名篇。

五、导入《西江月》(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放朗读带。

2.请同学谈听了这首诗后的初步感受。

1.静听、欣赏。

2.谈感受(仿佛来到了乡村夏夜,明亮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

二、朗读理解(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名解说作者、题目。

2.指导朗读。

1.依课下注释解说:西江月,词牌名。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词人。

2.个人朗读、齐读。

六、诱思导学(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出思考题。

(1)在上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

物,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同学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2)上片,夜色清幽,气氛恬静,那么

下片则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提出问题。

(1)你如何理解“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

(2)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

忽见。”这句中看出:本来很熟悉茅

店的位置,一时竞找不到了。这是

为什么呢?

3.鼓励个人背诵,看谁背得快。

(提出齐背要求:声音洪亮、注意语速)

1.理解词意。

(1)词人选取了风、月、蝉、鹊这些寻常景物,经过巧妙组合,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实写静,以动衬静,真神来之笔。

(2)由近而远,着力描写远处的“星”、“雨”、“茅店”、“路”、“溪桥”,与上片清幽、恬静的氛围相映成趣。

2,分组讨论,明确:

(1)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

(2)词人因醉心丰收景象而竟忘了自己的位置,反映了词人当时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

3.踊跃背诵。集体背诵。

七、辐射比较(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写农村风光的诗

句?与本诗描写的意境有何异同?

交流,思考。(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

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诗一词。在作者的笔下,一幅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或令

人感慨,或使人陶醉,在思想、情感上都给予了陶冶,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召开一次讨论会,围绕对古诗文的不同看法展开讨论。观点一:“古诗文那么难

学,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有什么必要学呢?”观点二:“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学习古诗文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语文

整体水平。”你怎样看待上述两种观点?你还有其他观点吗?将你的观点说出来,并

说说理由,大家讨论。

教学探讨与反思

古诗文教学,一要重视“读”,特别是朗读;二要重视“想”,联想诗人创作时的意境;三要重视“情”,品味作者所抒之情。做到了这三点,就差不多了。另外,应利用早自习,多积累名家诗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66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