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掌握“下雨、小白兔、身子、捉虫子、水面、消息、加快、大雨”等词语。认识“翅、膀、珠、忙、连、搬、雷”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能预示下雨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教具:生字词卡片,录有“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的音像带或课件。

实践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下雨前会有哪些自然现象。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边在文中勾出生字,读准字音,自己认为不容易读的生字多拼读两遍。注意“得、呀”应读轻声,“往”应读三声。教学中可采用认读生字卡片、小老师教读、开火车、找朋友等多种形式大面积抽生认读生字词,对读得不正确的音进行纠正,可采用自己纠正、同桌纠正、集体纠正等形式。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可让学生自找规律、介绍巧办法认记字形。

“直、真”两个生字,可用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识记。应注意里边是三横。

“弯”可用歌诀“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字在下边”帮助识记。

“兔”要进行笔顺指导:兔兔免兔。兔,最后一点不要丢掉。

2.写字教学

“兔”的“免”写在田字格上半部分,扁口最后一横压在横中线上,最后一小点对准扁口的右下角起笔;“弯”是“”形,第二笔“一”要长些,上半部分稍扁宽,下面“弓”略瘦长些;“直”是“”形,最后一笔长,中间三短横间距要匀称,右端不能抵住边框;“息”上面“自”要写得扁短些,下面“心”要写得宽些,“得、低、往、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左右要靠拢。

(三)词句教学

教学第三段、第六段、第七段这几个重点段时,可采取整段朗读逐句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朗读的方式进行。如教学第三段,先引导学生整体读一读燕子说的三句话,然后逐句以问引读,相机理解重点词语。如“潮湿”两个字都有“氵”旁,说明空气里水分很多。鸟的翅膀上有羽毛,连着身体,翅膀一扇,飞得很高。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小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那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知道燕子低飞是为了捉虫子。

学习小鱼说的三句话时,重点理解“闷”:看,一颗心老关在屋里,出不了门,多透不过气来啊!课文指的是水里闷得很,小鱼在水里透不过气来。

第七段里“消息”一词可这样结合课文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这样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就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消息”这个词。

(四)朗读指导

本课对话较多,因此朗读指导的重点是读好对话,特别是读好带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指导方法。

一是根据提示语及标点符号来指导朗读。如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二是结合词句理解来对比朗读。如第四段开头:“是要下雨了吗?”与大蚂蚁说的“是要下雨了……”对比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后半信半疑,正在思索,要轻轻地读出疑问的语气。大蚂蚁确认小白兔告诉他的消息,要突出“是”,表达肯定的语气。又如燕子、小鱼说的“要下雨了”,和小兔往家跑时喊的“要下雨了”,是两种不同的语气,前句是回答问话,陈述的语气,后句是获得知识后的兴奋,要表现出小兔的心情。

三是通过表演指导朗读。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联系书上有关词语,想象文中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及说话腔调,再让同学们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组成句子写下来,主要是练习连词成句的能力。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个句子,如第一题,组成“小鱼正在跟小白兔说话”或“小白兔正在跟小鱼说话”都可以。

第四题,读句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怎样把话说具体。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比较三个句子的不同来体会。

(六)扩展活动

课后去查找、搜集一些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开个交流会。

(七)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引导学生用“破题质疑”的方法学习课文。

1.读课题明意。

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么区别。

2.读课题质疑。

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出中心问题:谁知道要下雨了,它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再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学习:读课文,找出小白兔与燕子、小鱼、蚂蚁的三次对话,弄清“谁知道要下雨了”的问题;再读课文,弄清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3.读课文,总结全文: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4.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前观察,说说:你知道下雨前还有什么现象?

例(二)

由于本课浅显易懂,三次对话层次分明,结构大体一致,可以采用两级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一级自学包括: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生字词,标出段的序号。结合问题“说说小白兔怎样知道要下雨了?”采取自学——同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了解小白兔逐步认识下雨前的自然现象的过程。

二级自学包括:①观察插图中的动物与平时有什么不同。②理解“下雨前动物为什么有反应”。③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参考资料

下雨前的自然现象还有: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蛇过道等。

小编推荐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二



详细介绍: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并做记录。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⒈可先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勾画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⒉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⒊本课教材合体字居多,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同时可用熟字带出生字。如,池——潮、湿、消,都与水有关;吃——喊、哗,都与嘴有关;坪——坡,与土地有关;刚——割,与刀有关;闷,感——与心有关;传——伸,与人的动作有关;摇——搬,与手有关。

⒋“虫”字在本课既是要认的字,又是要写的字,可在指导写字中认字。还可结合本组已学过的虫字旁的字来帮助识写。

⒌指导写字应与帮助学生识记字形联系起来。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本课6个字中,“吗、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特点和规律,然后指导书写;“往、得、很”三个字可以作为指导的重点。第三课已经出现过双立人(行),这里要结合“行”字,对双立人的写法作细致的指导:(1)撇应该写得平直;(2)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最好示范);(3)竖为垂露。

(二)朗读感悟

⒈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听完后说说图意。

⒉分段朗读。朗读第一段,体会“天气很闷”;朗读第二、三段,体会“我正忙着捉虫子呢”,结合“读读说说”,先读后说,让学生多说,在读与中说感悟“……正……呢”的意思;朗读第四、五、六、七段,想一想,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可用“连忙”造句;朗读第八、九段,注意体会“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与“大雨下起来了”的不同。

⒊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

⒋分角色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每一角色的语气,特别要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

⒌背诵课文。可先看图背诵,再不看图背诵。

(三)实践活动

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来预报下雨;有条件的还可以观察能预报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预报后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课题,想问题。

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要下雨了呢?

(二)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学生字,小组合作学习。

⒈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⒉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⒊小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⒋教师全班抽查。

(四)朗读感悟

⒈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听完后说说图意。

⒉分段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字义。

⒊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

⒋分角色朗读。

5.背诵课文。

(五)读读说说

读:体会“……正……呢!”的意思。

说:比一比,谁说得多,说得好。

(六)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⒈偏旁归类指导。

口:吗、吧;双人旁:往、得、很;“虫”字与前面所学的“蜻蜓”中的虫字旁比较。

⒉指导写字应与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联系起来。

⒊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004-04-10]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二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三



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1.《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全文共9个自然段,4幅标图,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的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表给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行为变化来预测天气的方法。这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的好教材;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1、抓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天气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2、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3、抓朗读训练,语言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识字教学。

本课9个生字,要注意读好“往”wǎng字的读音。本课轻声有3个:“呢、得、呀”注意要读成轻声。这3个字一般在句末,表示说话时的语气。

在9个生字中,其中“兔、得”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忆;“直、往、呀、捉、呢”可以用加偏帝、去偏帝的方法帮助记忆字形结构。其中“高”可以用顺口溜帮助记忆:一点一横长,口字顶房梁,大口张善战此,小口往里藏。“弯”字记忆方法: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在下边。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指导“兔、直、弯”3个字。“兔”字的“”写在田字格上半格,扁口最后一笔写在横中线上。“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竖弯钩”的竖压在竖中线上,最后小点不能去掉。“直”字注意最后一笔稍长些,中间是三横,三横挨左不挨右,三短横间距要匀称。

3.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写小白兔在山坡上弯着腰割草,感到天气很闷。“天气闷”是说下雨前因为气压低人感到不舒服,这是下雨前的一种现象。因为感到闷,小白兔才直起身子。

第二自然段是写小白兔直起身子看到小燕子从头上飞过,因为离得远,所以他必须喊着说话。“飞得这么低”是说小燕子飞得离地面很近。

第三自然段是写燕子回答小白兔的话,说出“低”飞的原因:空气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燕子利用这个机会捉虫子吃。

第四自然段是写小白兔发现池子里的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都”在这句中表示“所有的”。小鱼经常游到水面上来,但是这条鱼游上来,那条鱼游下去,与文中说的“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是不一样的。

第五自然段是写小白兔问小鱼怎么有空出来。这是因为小兔不知道这也是下雨前的一种现象。

第六自然段是写小鱼回答小白兔的问题时说的两句话。小鱼说水里闷,要到水面上来透气,并且嘱咐小白兔快回家,别让雨水淋病。

第七自然段写小白兔在回去的路上看见一大群蚂蚁,他连忙把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蚂蚁知道要下雨的,他们正在搬东西。

第八自然段告诉我们,小白兔从燕子、鱼和蚂蚁那里一次又一次地知道天要下雨了,所以他往家里跑去。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小白兔用小篮子挡着已经落下的雨点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跑。

第九自然段写小白兔到家了,大雨起来了。

学习这篇课文要结合看图,逐渐读懂“燕子低飞,小鱼浮水、蚂蚁搬家”都是要下雨的现象。

4.指导朗读

讲读课文不仅加强词句训练,还要注重朗读的训练。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课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如:“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和“小鱼为什么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要读出问话的语气,是小白兔对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读“要下雨了呀?”却要读出疑问怀疑。“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家”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蚂蚁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诉的,而是蚂蚁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中的“真的”要加强语气来读,证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话没有错。朗读之后让学生明白了小白兔的思想变化,从怀疑到有些想念再到完全相信的过程。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带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法建议

一、揭示课题

通过“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比较,让学生知道“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下雨了”是雨已经下了。

二、启发激趣。

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愿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和会认字。

四、理解课文内容采取“教、扶、议”的方法,展开教学。

五、总结扩展

六、分角色戴头饰朗读课文。

七、识字写字教学。

解词导向

闷:因气压低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

潮湿:本课指空气中的水分大。

水珠:小水滴。

连忙:赶快、急忙的意思。

消息:本课指音信的意思。

透透气:指小鱼到水面上呼吸新鲜空气。

近反义词

近义词潮湿——湿润消息——信息

反义词湿——干低——高弯——直忙——闲

课文理解

段落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写正在山上割草的小白兔感到天气很闷热。

第二段(2、3自然段):写飞得很低的燕子告诉小白免天要下雨了。

第三段(4~6自然段):写游上水面的小鱼也告诉小白免要下雨了。

第四段(7自然段):写正忙着搬家的蚂蚁也说要下雨了。

第五段(8、9自然段);写小白兔回家告诉妈妈要下雨的消息时,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中心思想

本文采用童话形式,生动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是夏天下雨的先兆这一自然知识,激发我们发现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释句导读

“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这是课文的结尾。课文依次写了小白兔感到天气很闷,低飞的燕子告诉他要下雨了,游到水面上的小鱼告诉他天要下雨了,蚂蚁也因要下雨而搬家。结尾时.雨果然来了,“响起一阵雷声”说明雷声来得很急:“哗,哗,哗”,表明雨下得十分大。朗读时要读出雨急、雨大的语气。

◆[2004-04-10]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三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所见》综合资料之一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二、教材说明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插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所”字,声母是平舌音s,不是翘舌音sh。六个生字都可以采取部件分析方法识记字形。下面字的偏旁要看仔细,记清楚。

所:左边是“”,右边是“斤”。

牧:左边是“牜”,不要记成“扌”。右边是“攵”。

振:右边是“辰”字,上边是三横不是两横。

2写字教学。

所:这个字撇画较多,左边第一笔不要写成横,第二笔不要写成竖,“”不要写成“口”。右边的“斤”第二笔要写长些。

牧:左边“牜”,第三笔是竖,收笔不能向左出钩。

振:右边“辰”略宽些,注意“辰”上边不要少一横,下边不要再写撇。欲:左边略宽些。“谷”做偏旁,第四笔写成点。

鸣:左边“口字旁”略高。“鸟”字末笔是横不是提。

学完课文后书写生字。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生字,分析记忆字形,互相交流记忆方法,然后教师示范指导书写,直接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三)词句教学

诗中有些词语得让学生了解意思,才能知道每句话的大意。

所见:所看见的事物。

牧童: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

林樾:林中树木成阴的地方。樾:树阴。

意欲:心想。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在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句子、诗意。这首诗大致的意思是: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首古诗情景交融,适合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意境。朗读前两行时,要想象牧童中午放牛归来骑在黄牛背上,大声地唱着歌儿的样子,读出悠然愉快的情调。读后两行时,要想象牧童走着走着,听见树上鸣叫的知了,想去捉它,马上停止唱歌,静静地站在树下盯住那只知了的神态,读出动作神态的突然变化,表现牧童的灵活机敏。诗句的节奏可以这样处理: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五)练习提示

第1、2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第三题的设计意图,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发散想象,训练口语表达,培养创新意识。做此题,应先引导学生接着后两行诗的意思,想象事情的结果。然后,看图根据诗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编一个故事,可先自己试编同桌互讲,再指名讲给全班同学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看图、理解题意。

1板书课题,提示“所”字读音及字形。

2齐读课题,出示插图。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看到的图上的景象。

(二)初读,读正确、读通顺。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情况,指导把诗读流利。

(三)细读,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提出不懂的词句,先同学互相解答,再教师点拨。2小组内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四)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2指导朗读,前两行读出悠然愉快的语气,后两行读出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多种形式练习,达到人人会背。

(五)展开想象,看图编故事。

1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2联系课文内容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讲述、评议)

(六)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浪花》综合资料之一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浪花》综合资料之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浪花、一会儿、雪白”等词语,认识“耍、痒、丫、泪、壳、篮、娃”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通过“我”感到的、看到的,把浪花当作人,讲浪花涌来退去的样子、声音和它给“我”带来的欢乐。有一幅插图,以夸张的手法,画出了“我”坐在沙滩上,脚丫伸进海水里,与浪花嬉戏的欢快的神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彩色挂图或海边风光录像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浪”“篮”的声母是边音,“次”的声母是平舌音,“耍”“唱”的声母是翘舌音;“玩”“篮”的韵母是前鼻音,“浪”“唱”“痒”的韵母是后鼻音;“笑”是三拼音,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i。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步子”“篮子”中的“子”以及“了、的、地、着、啦”都要读轻声。

要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生字。

浪:右边是“良”,不能少一点,写成“艮”。

“跑”“次”,可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独体字识记,“跑”是足字旁加上“包”,“次”是把“吹”的口字旁换成“冫”。“贝”和“见”字形相近,要注意“贝”的第四笔是点,“见”的第四笔是竖弯钩。

2.写字教学

“浪、玩、跑、次”4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笑”上下结构,下面是“夭”,不是“天”,第七笔是平撇。

唱:口字旁位置偏上,但不能高于右上部的“曰”。右面两个“曰”相叠,上窄下宽。各横画间距离相当,各竖画两两相向。

(三)词句教学

本课运用拟人化的写法。文中“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笑着跑回家”,“唱着笑着跑来”,“捧来”等词语,把浪花人格化了,而且感情色彩鲜明,浪花像一个又可爱又淘气的娃娃,和“我”嬉戏,逗“我”快乐。教学时可以采用指导学生看图、比较句子和指导朗读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迈着步子”与“迈着轻轻的步子”比较,体会到“轻轻”是说浪花卷上沙滩的响声很小。“搔痒了小脚丫”与“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比较,体会“悄悄地搔痒”是说浪花轻轻地溅到“我”的脚上,给“我”一种痒痒的感觉,表达了“我”把浪花看成淘气的娃娃,对浪花特别喜爱的感情。“浪花跑来了”与“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比较,体会“唱着笑着”,既说浪花卷上来发出的声音,又表达出“我”欢快的心情。此外,还可以比较“卷来”与“捧来”,“贝壳、小虾”与“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像一群娃娃”与“像一群淘气的娃娃”等在意思上与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四)朗读指导

本课是一首散文诗,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全文共有7句话,其中6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要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时自始至终要用欢快的语调。读“轻轻的”“悄悄的”等词语时,声音要轻一些,给人一种孩子般的神秘感。“哗哗哗”是象声词,要读得轻快,不能读成“哗、哗、哗”。“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的”要读轻声,“小篮子”要读得稍快些,“装不下啦”,语调上扬,表达出一种兴奋的心情。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可填“雪白的”“青青的”“淘气的”“美丽的”“凶猛的”。学生如果填其他的,只要与后面的词搭配得恰当,也可以。

第四题读的几个句子,都是比喻句。不要对学生讲“比喻句”这一名词术语,要让学生多读读,体会到这类句子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仿照着用“……像……”说一句话。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指导看图,理解词语

启发学生围绕重点,仔细观察图画,先看清“我”在哪里,干什么,表情怎样。理解“沙滩”一词,再让学生观察浪花什么样,想象浪花冲击沙滩时,不断卷上来互相碰撞时发出什么声音。再看看沙滩上还有什么,篮子里装的是什么,理解“浪花”“贝壳”“篮子”等词。

(二)初读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三)指导朗读,读懂课文

1.指导朗读第一段,让学生体会到浪花像个顽皮、淘气的孩子,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有感情地朗读“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2.指导朗读第二段,让学生体会到把浪花发出的声音说成是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

3.指导朗读第三段,让学生体会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复习巩固生字词

(五)分析识记生字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和第四题

五、参考资料

沙滩:沙子堆积成的海边陆地。

贝壳:贝类的硬壳,有白的也有带彩色花纹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赶海》综合资料之一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刚刚了解了一些海底世界的知识,一定对大海充满了好奇,想去看看大海吗?想让海水亲吻你的脚吗?想闻闻充满咸味的海水味吗?想脱掉鞋袜踩一踩松软的沙子吗?那就让我们去赶海吧?什么叫赶海?赶海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有趣吗?

课文叙述“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是歌曲《大海啊,故乡》中反复咏唱的歌词,表达了对大海的一片深情。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其中第3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记叙了“我”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捉蟹、捉虾-满载而归,其中“捉虾”、“抓蟹”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先总写沙滩上很多,然后写一个山伙伴抓蟹。接着写“我”捉虾。最后写“我”满载而归。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告诉我们童年时赶海的事印在“我”的心中。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断点评

先总写沙滩上人很多

然后分写两件事

1)小伙伴抓蟹

2)“我”捉虾、

以画线一句过渡。

[欣赏]

这一段具体写了小伙伴抓蟹和“我”捉虾这两件事写得充满童趣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理。并且作出反击,用大螯夹住了那位小伙伴的手,还真难对付。倒是那只虾,看起来神气,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一捏,就成了我的俘虏“轻轻伸过手去”、“捏”写捉虾的动作,具体生动,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再现了一个孩子的机敏、能干。“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则是一个“胜利者”喜悦之情的真实流露。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在《雪儿》那篇课文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顺叙”,就是按照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来叙述事情。“顺着来”。那有没有“倒着来”呢?有。所谓“倒着来”就是先叙过后发生的事情,再叙述先发生的事情,这叫作“倒叙”。

像《赶海》这篇课文采用的就是倒叙。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赶海”这件事发生在“唱歌”之前,但当“我”唱起这支歌时,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由现在写到以前,是不是倒着来?

同学们可以翻开这学期的《补充阅读》,其中有一篇《小木船》,文章的结构和《赶海》完全相同。“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会想起陈明来。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是由一只小木船想起以前的事。上小学一年级在前,看见小船在后。这两篇课文都是由一个事物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一位同学读了《小木船》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习作《集邮册》:“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木船》这篇课文。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这位同学也准确地采用了倒叙手法。相信你也一定学会了。

另外,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赶海》和《小木船》的结尾,它们都再次从“从前”回到“现在”,“那天以后,直到现在我俩也没有见过面”,或者呼应开头“我一边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这样子,整个文章的结构才完整、稳定。

益智园

1、本课作者饶有兴味地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谁没有金色的童年,谁的童年没有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正处在快乐的童年。那么开心的事令你最难忘?请你采用倒叙的方法把它们写下来。

2、这篇课文写得最精彩的就是第3自然段了,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画杨桃》综合资料之一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画杨桃》综合资料之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设法准备几个杨桃或蜡制、塑料制杨桃标本,图片等资料。也可发动学生准备。

2、创设情境,把杨桃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进行写生。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3、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试画出重点词句。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这段话始终是紧扣画杨桃这件具体事情叙述的,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交流。

4、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讨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最后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地观察后才说出道理?”通过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反复读,从中懂得了什么,联系实际谈体会,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教师要参与讨论,带头以生动的例子谈感受。)从而深刻理解图画老师从“画杨桃”中引出的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5、朗读课文,可以自由读,分角色读,读出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引导学生练习读老师神态变化及与学生的对话。然后,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比比谁在短时间内背下来,无错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6、“思考?练习”3“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在课文学完以后再进行,不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就做说话练习,以免打乱理解课文的思路。练习说话前先读读句子,体会一下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像……而像……”和“不要……要……”都是从两种事物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前者是从两种样子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后者是从两种做法或态度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7?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应注意:生字中,“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应注意读准。“肃”字笔顺容易写错,要进行指导。“审视、想当然、半晌、教诲、受用、和颜悦色”等词语,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莫泊桑拜师》综合资料之一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莫泊桑拜师》综合资料之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这是我们许多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有许多作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曾对如何才能写出好作品有过深深的困惑,莫泊桑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便去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向他求教,福楼拜给了他怎样的教益呢?课文《莫泊桑拜师》将给我们讲述其中的奥秘——

文章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给予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循循善诱、关心后辈的名师风范。

文章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莫泊桑为了使作品具有特色,拜福楼拜为师。

第二部分是第2~9自然段,写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悉心指导,莫泊桑铭记在心,勤于观察。

第三部分是第10自然段,写莫泊桑经过努力,终于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名著。

文章的第二部分值得玩味,两个人的个性特点在这部分内容里有着鲜明的体现。内容本身层次很清楚,说理也较透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从中获得关于学习、写作的方法。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段落欣赏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欣赏】

这是莫泊桑第三次来到福楼拜家,和前面两次相比,这次他从老师那儿领悟到些什么呢?当他把老师第二次指导以后完成的作品给老师看时,福楼拜很认真地看了几篇,可见福楼拜是很严谨地对待的,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为什么会发笑呢?原来他从这些作品中发现莫泊桑有了长进,莫泊桑终于从当初茫然而焦急中向前进了一大步。在这种时候,作为老师的福楼拜及时地肯定了学生的进步,但他也语重心长地告诫道:“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句话说得多好啊,把持之以恒的训练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揭示出来,富有哲理。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有许多事看似艰难,但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也往往可以做到。莫泊桑仔细地观察和勤奋的写作使他比以前进步了。那么如何才能在这种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提高呢?老师福楼拜提出了新的原则——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独特。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容易理解,福楼拜还举了描写篝火和绿树的例子,更形象的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使莫泊桑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道理。从中,我们再次为福楼拜悉心指导学生的风范而慨叹!

发现了事物的特点之后,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与众不同呢?靠什么方法才能实现作品的富有特色呢?这些问题是莫泊桑当初就想知道的,而现在在他已经基本学会了认真观察之后,福楼拜则可以向他揭示出实现的最后途径了。就是要把观察到的特点写出来。福楼拜依然用例子深入浅出地说明该如何做,通过对从哪些方面去写一个工厂的守门人的指导让莫泊桑理解写作的训练方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福楼拜的语言展开,间以莫泊桑的反应,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生动的教学场景,使读者从中既认识了文中人物的特点,也对福楼拜的话有不少的感触。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有条理的说明道理

读了课文《莫泊桑拜师》,你一定对福楼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他所说的话。他的话说得很清楚明白,极有条理,而且言之有据——许多事例为他的观点作了极好的支撑。我们同学应当学习这种表达的方法。

第一要学他说话的直白与简洁。当莫泊桑出次登门求教时,他很干脆的指出:你的功夫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精辟而有针对性。

第二要学他说话的条理性。比如莫泊桑第三次去福楼拜那里,福楼拜在第二次教导莫泊桑学会仔细观察的基础上,

又向前推进一步:要写作有特色,就要抓住特点写。这样,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他的话很有条理和层次。

第三要学他说话有理有据。福楼拜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并不是只讲原则性的标准,而没有实在的例子的。他在说道理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的事例,从而使他说的话令人信服,而且可以照着做,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比如莫泊桑第二次去他家拜访倾诉观察马车没有结果时,福楼拜便列举不同场景下的马车,启发莫泊桑。而这样鲜活的事例在莫泊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终于使他有所收获。这正是福楼拜精于表达的作用啊!

由此,我们同学要从中学到说话的技巧。它可以为我们的交流带来很大的方便。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拜在教导莫泊桑注意仔细观察时,举例说“不同场景下的马车”是不一样的。我们同学见到过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表现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写一段文字,让我们领略到你的细致观察力吗?试试看—

2、从老师福楼拜那里,莫泊桑学会了细致的观察,这些在他的文章里有所体现吗?请找一本他的著作或一篇文章,从中找出一段描写细致而且很有特色的话。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练习3答案提示

1、(略)

2、皓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凭栏——靠着栏杆。

3、(1)渐渐(2)居然(3)常常

(4)格外(5)更加(6)果然

4、主要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语气。

5、6、7、8(略)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王二小》综合资料之一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王二小》综合资料之一”,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儿童、常常、一边、八路军、山口、样子、前面、四面八方、下来”等词语。认识“帮、助、迷、英、冲”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先介绍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是怎么帮助八路军放哨的;再具体叙述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赞颂了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配有三幅插图,图文紧密结合。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崇敬抗日英雄王二小。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彩色挂图或投影片,生字词卡片。《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录音带。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视片,如《鸡毛信》《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读准下面几类字的音:韵母是后鼻音的“王、常、样、帮、英”;翘舌音“助”;读音相近的“从、冲”。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员:下半部分是“贝”不是“见”。

常:笔画较多,上面是“”,不是“”。

军:上下结构,上面是“冖”,不是“宀”;下面的笔顺是车车车车。

2.写字教学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第二横最短。笔顺是王王王。

“常、路”的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路”左半部“”(足字旁),“口”下的右竖顶连“口”底部,右横极短,左竖略向右斜,提起笔偏左,收笔不过短横。右半部上面是“”(折文)不是“攵”(反文旁),“”中横要短,撇向左半边的提。下面的“口”略大于左部的“口”。

(三)词句教学

第一段中“常常”,让学生知道王二小多次帮助八路军放哨。“一边……一边……”是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放牛、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以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第三段中的“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要让学生懂得,王二小不是真的顺从,而是假装的,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使敌人深信不疑。说明王二小机智勇敢。

第四段中“四面八方”,让学生知道指周围各个方面,说明敌人陷入了八路军的火力包围之中。

(四)朗读指导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读全文,要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读第一段时要强调“儿童团员”“常常”“帮助”“放哨”,读出赞扬的语气。读第二段时要结合插图2,想象敌人威逼王二小带路时凶狠的样子。读第三段时要提示学生读得平稳、和缓,表现出王二小“装着顺从”“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时沉着、机智的情景。读第四段要先急、快,后低沉,读出既沉痛又惋惜的心情。读第五段时,句子要连接紧些,读出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选词填空,是练习区分“长长”与“常常”。这两个词字音相同,而字形和字义完全不同,容易混淆。在指导学生区分字形和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选词填空。还可以用这两个词说句子。如:“妈妈的头发长长的。”“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老师常常表扬我。”“夏天常常下大雨。”

如果学生不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可请音乐老师教唱。

(六)扩展活动

请学生注意收集小英雄的故事,安排时间举办一次小英雄故事会。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联系《小八路》导入本课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说说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相机出示生字。“儿童团员”“常常”“八路军”等。

3.提出自己还想知道或不理解的地方。

(二)逐段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复述课文。

(四)听《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分析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七)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

五、参考资料

儿童团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放哨站岗或巡逻。本课指王二小留心察看有没有敌人来,帮助八路军了解周围的动静。

扫荡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派兵到他们认为有八路军的地方去打八路军。他们杀害老百姓,残酷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狼和鹿》综合资料之一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狼和鹿》综合资料之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了一百多年前,凯世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课文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了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破坏,鹿群在毁灭,生态平衡给人们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人们没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生物总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作者是按照“平衡--失衡--明理”的思路来结构全篇的。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断点评

意想不到

狼是“功臣”?

加引号,以引起注意和思考

鹿是“大坏蛋”?

[欣赏]

鹿群失去天敌,自由自在,不受制约。可以毫无限制地大量繁殖。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却不知,这“自由王国”也成了鹿的葬身之地。狼之所以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一是制约鹿群过量繁殖,防止饥荒发生;二是吃掉病鹿,防止疾病蔓延。“活泼而美丽的鹿”终于成了“大坏蛋”,正是这一意义上发展过来。鹿的过量繁殖,使凯巴伯森林不堪重负,导致闹起饥荒,破坏森林,也导致鹿病传染、毁灭自身。狼与鹿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失去控制,超越限度,往往会发生性质变化。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我们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

一、狼与鹿的对比。

狼凶残,鹿温和,狼令人们痛恨,鹿被人们喜爱。对比很明显。然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与鹿换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消灭病鹿的“功臣”。鹿呢,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虽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但总的来说,凯巴伯森林充满了活力。但一当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绿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生态失衡造成的恶果。”

三、鹿群变化的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十五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益智园

1、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此尖的故事,你能查查有关资料,然后在班上与伙伴们交流。

2、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列举几件我们可以做到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事情。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寻隐者不遇》综合资料之一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寻隐者不遇》综合资料之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简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

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并做记录。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⒈可先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勾画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⒉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⒊本课教材合体字居多,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同时可用熟字带出生字。如,池——潮、湿、消,都与水有关;吃——喊、哗,都与嘴有关;坪——坡,与土地有关;刚——割,与刀有关;闷,感——与心有关;传——伸,与人的动作有关;摇——搬,与手有关。

⒋“虫”字在本课既是要认的字,又是要写的字,可在指导写字中认字。还可结合本组已学过的虫字旁的字来帮助识写。

⒌指导写字应与帮助学生识记字形联系起来。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本课6个字中,“吗、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特点和规律,然后指导书写;“往、得、很”三个字可以作为指导的重点。第三课已经出现过双立人(行),这里要结合“行”字,对双立人的写法作细致的指导:(1)撇应该写得平直;(2)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最好示范);(3)竖为垂露。

(二)朗读感悟

⒈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听完后说说图意。

⒉分段朗读。朗读第一段,体会“天气很闷”;朗读第二、三段,体会“我正忙着捉虫子呢”,结合“读读说说”,先读后说,让学生多说,在读与中说感悟“……正……呢”的意思;朗读第四、五、六、七段,想一想,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可用“连忙”造句;朗读第八、九段,注意体会“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与“大雨下起来了”的不同。

⒊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

⒋分角色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每一角色的语气,特别要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着急的心情。

⒌背诵课文。可先看图背诵,再不看图背诵。

(三)实践活动

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察燕子、小鱼和小蚂蚁来预报下雨;有条件的还可以观察能预报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预报后做好记录,并评出最佳气象员。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课题,想问题。

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要下雨了呢?

(二)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学生字,小组合作学习。

⒈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⒉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⒊小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⒋教师全班抽查。

(四)朗读感悟

⒈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看图,听完后说说图意。

⒉分段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字义。

⒊学生自由读,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

⒋分角色朗读。

5.背诵课文。

(五)读读说说

读:体会“……正……呢!”的意思。

说:比一比,谁说得多,说得好。

(六)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⒈偏旁归类指导。

口:吗、吧;双人旁:往、得、很;“虫”字与前面所学的“蜻蜓”中的虫字旁比较。

⒉指导写字应与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联系起来。

⒊指导写字时,注意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综合资料之一


【解词造句】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将相和]将:武将。相: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文官。将相和,就是武将和文官和睦团结。这是本课的标题,指将和相由闹矛盾、不团结到和好团结。

[和氏壁]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因此叫和氏壁。

[召集]召:召唤。召集,指通知人们聚集起来。例:小李是这次会议的召集者,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她。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

[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例:我向你推荐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

[理屈]理由已被驳倒。例:他们在国际上早已理屈词穷,现在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动兵]出动军队打仗。

[进宫]宫:宫殿,指帝王居住的房屋。进宫指进入王宫。

[随声祝贺]祝贺:庆贺。随声祝贺,指跟着别人的声音也表示庆贺。

[诚意]诚:真诚。诚意指真实的心意。例:只要双方都有团结的诚意,隔阂就容易消除。

[绝口]①因回避而不开口。②住口。例:他绝口不提这件事,因为他被它深深地伤害了。

[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很有气势。

[强逼]本课指施加压力,给人以威胁,逼使服从。

[好商量]指好说、好办的意思。

[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例: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

[隆重]盛大、庄重。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北京隆重地举行了开国大典。

[宾馆]宾:宾客。宾馆是国家招待来宾的地方。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例:为人做事,很要紧的一点就是不失信。

[手下人]他管辖下的人员。

[抄小路]走近便的小路。

[大大方方]行动非常自然,一点不受拘束。

[信用]说话算数,不欺骗,取得别人的信任。例:不讲信用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客客气气]非常和气而且礼貌。

[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本课指和氏璧。赵:战国时期的赵国。“完璧归赵”这个典故在现代口语中时常使用,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原主。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miàn)池县西。

[胆怯]怯:害怕。胆怯指心里非常害怕。例:听了这一番话,他开始感到心虚和胆怯了。

[抵御]抵:抵挡。御:防御。抵御指抗击外来的侵略。例: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风林。

[鼓瑟]瑟:古代的一种乐器,有25根弦。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推脱不干。例:对他们的盛情邀请,她婉言推辞了。

[缶]①古代的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②一种小口大腹的瓦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善于打仗。

[战无不胜]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

[能耐]指本领、技能。[诸位]各位。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时任上卿。

[削弱]本课指国家力量由强变弱。例:二战以后,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了。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作打人的刑具。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

[同心协力]协:合。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近义词】

商议(商量)诚意(诚心)胆怯(怯懦)

抵御(抵抗)记录(记载)推荐(推举)

能耐(本领)

【反义词】

胆怯进攻热情

拒绝危险削弱

【难句讲解】

1.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提出交和氏璧必须举行隆重的典礼是合情合理的,使秦王无法拒绝;实际上是,蔺相如为了赢得时间完璧归赵,而采取的对付秦王的办法。

2.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赵王为什么封蔺相如为上卿,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这句话引出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句话在课文中起过渡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佳句赏析】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地位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起先为个人名利而闹,有居功自傲的缺点。但他后来知错了竟毅然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这种诚恳、坦率、直爽的性格,作为古代一位堂堂的大将军,确实不可多得。蔺相如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也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

【句式变化】

一、扩句:

秦王没占到便宜。

在渑池会上,秦王没占到便宜。

二、将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怕他呢!

他们对蔺相如说:“您怕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怕他呢”?

三、将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10节):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意思。

第二段(第11—14节):讲的是渑池会的故事。

第三段(第15—18节):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知识扩展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赤壁之战》综合资料之一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赤壁之战》综合资料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记叙了战役的经过。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

本课编写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文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可让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自学生字新词,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课上可让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学生能对三国时代、课文来历、课文中的一些人物、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有所了解,为阅读课文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3.可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和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结合起来进行。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但不要死套起因、经过、结果各成一段的模式。要引导学生做具体的分析。比如,文章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交待了战争起因后,并没有立即叙述战争过程,而是写了战前的准备,因此要单独成一部分。从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开始,已经是在描写周瑜一方对敌军展开进攻的第一步行动了。全文最后一段交待赤壁之战的结局是曹操带着残兵剩将从华容道逃回北方。

战争的结局与过程,作者并没有明显分开来写,所以经过和结果可合为一部分。这样,可按照“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的经过及结果”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进行理清课文顺序的训练,还要抓住火攻全过程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火攻是分哪几步实施的,每一步主要做了什么。在学生认真理解思考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按顺序说一说,使学生明确,无论是全文,还是各部分,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言之有序,是写好文章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双方取胜失败的原因。可设计以下一些问题,如:黄盖认识到了敌我双方的哪些优势和劣势?为什么要建议用火攻?曹操为什么会连续两次上了黄盖的当而没有起疑心?赤壁之战中双方胜败的原因各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仅作点拨及小结即可。

“思考.练习”2和“思考.练习”3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火攻可分为四步:①黄盖写信,向曹操假投降;②选择刮东南风的一天,船上装上引火的材料,驶向曹营;③船接近曹营时,黄盖命人点火,火船冲进曹营,曹营火光冲天;④周瑜带兵追杀曹军,曹操从华容道逃跑。第3题要求学生找出写东南风的句子,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也是实施火攻的关键条件。说明东吴的将领善于利用天时和地利等自然条件。如果没有这一关键条件,火攻就不可能实施。如果东南风不急,船行便不快,火攻也有可能因对方有了防备而失败。所以,火攻计策之所以能取胜,归根结底是东吴的将领知己知彼又懂得利用天时之利的结果。

4.课后拓展。可让学生课外搜集和阅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评出讲得好的同学。也可以办一个展览,把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资料等展出,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四、参考资料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亲率号称八十万人的水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及孙权,统一中国。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吴蜀联军根据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以及他们的战船相连行动不便等不利因素,巧设诈降火攻之计,大破曹军。曹操军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仓皇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此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刘备趁机夺取了益州、荆州,与魏、吴两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赤壁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的地方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的赤壁山。其山高五十多米,岩石皆呈赭红色,是约一亿年前因砾石、砂子与铁质、钙质等物沉积胶结氧化而成,又因地质断层而露出地面,这种特殊的地貌被后人传说为火烧赤壁时烧成红色的,因而更增添了赤壁之战的神奇色彩。此外湖北黄岗县西北的江滨有一赤鼻矶,也是悬崖峭壁赭红如火烧一般,兀立临江,因与“赤壁”同音,相传为赤壁古战场。宋朝苏轼贬官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曾经游历此地,追怀古事,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文章,其实此处并非真正的赤壁古战场。

曹操(155—220)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史称魏武帝。曹操祖籍安徽亳县,小名阿瞒,字孟德。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又于建安元年(196年)把汉献帝迎至许昌,遂“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战被刘备孙权击败后回北方重整势力。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继位后追封其父为武帝。曹操精通兵法,又长于诗歌,以诗抒发报负,今存诗20余首。其诗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成为英雄老当益壮,志气冲天的代言,堪称千古绝唱。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庐江舒县(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辅佐孙策、孙权建孙吴政权,又与孙权为连襟。在建安13年曹操大军压境时与鲁肃等人力主迎战,并亲率大军破曹操于赤壁,赢得了千古英雄美名,后因病去世。

黄盖字公覆,吴国宿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人。赤壁之战中,他率领数10艘装满芦苇、火硝和硫磺等引火之物的小船诈降,趁机点火以火攻之计破了曹军船阵和兵营。

华容道华容是县名,设于西汉,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因曹操赤壁之战后取道华容县北归,故称华容道。

火硝又称土硝或硝石,白色或灰色,含有一种叫硝酸钾的化学物,受热分解后可释放大量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助燃,因而常用于制火药、火柴等。又因其中含有氮和钾,且易溶于水,故又可作化肥使用。

硫磺硫的统称,为浅黄色结晶体,可用来制造硫酸、火药、焰火等,可作杀虫剂,又可用于治疗皮肤病。许多温泉水或地热井中抽出的热水中就含有硫的成份,因而可以治疗皮肤病。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一》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165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