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重建之阁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重建之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建之阁,坐落于城区之西的沿江大道中段,叠山路口,赣江与抚故道汇合之处。为建新阁,结合水利防洪工程,填江面积达4.3公顷。新阁高峙在这块原是河床的人造洲陆之上。此处距东侧唐代阁址仅百余米,离南端清代阁址约三百米。高阁面城临江,滨临南浦,面对西山,西南水天相接处,南昌大桥依稀可见,其西北与倣一大桥遥遥相望,与南昌港紧相毗连。新阁位置之佳,颇能体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意境。

重建的滕王阁,无论从平面、立面、高度、体量以及结构,都远远地超过了前代。它南北长140米,东西宽80米,中央主楼净高57.5米(上下九层),整个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若与黄鹤楼相比,其高度超出6.5米,体量是其三倍。这座四重檐、歇山式大屋顶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偏南16°)。南北对称,耸立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十字型;从立面上看,东西各异,南北相同;其南北两翼为两层高台所簇拥,第一层高台上在南北两端各建一重檐方亭,南曰“压江”,北曰“挹翠”,均有游廊与主体相连,高下曲折有致,对主体起烘托作用,高台按式设计成城墙式样,墙体收分10%,东面设广场,有大踏步拾级而上至一层高台,高台下部有水池穿越大踏步拱洞而南北贯流。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由此再拾级而上至二层高台,然后登阁,有超然出尘之感。

滕王阁主体建筑,其立面造型严格遵循宋代楼阁之制将其分为四段。第一段是下部台座,为须弥座栏杆;第二段为底层抱厦、回廊及南、北面盝顶高低廊侧门;第三段为中部两层平坐及回廊;第四段为顶部重檐。

屋面的构成富于变化,极为丰富。以该阁核心正方形殿堂之歇山重檐(宋称“九脊顶”)与西部龟首之歇山重檐屋面相接而组成主屋面。南北挟屋之单檐歇山屋面由两侧入二层大檐,出檐深远,檐角按宋式生出,檐椽及飞子在檐口斜出。瓦件、脊兽全部采用宜兴特产碧色琉璃,因唐宋多用此色。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篆字,而滴水为“落霞与孤鹜”图案。

重建之阁,檐椽、斗拱为水泥预制,梁枋立柱为钢筋混凝土现浇,均依宋法仿木质。上部重檐疛拱用六铺作重拱出单抄双下昂。下部单檐疛拱用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柱间及祉间疛拱按宋制设置。外柱柱头有卷杀,内柱直通,梁枋均仿木卷杀。上下檐口造型古雅典丽,出檐深远(角梁伸出最远者达5.8米),施工极精致。檐部是中国建筑精华所在,古阁依宋法,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滕王阁采用宋式彩绘,以“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斗拱用“解绿结华装”突出大红基调,拱眼壁亦然,仅底色用乳黄色。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及特殊梁枋则用“五彩遍装”。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大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椽子、望板均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雕花窗棂门扇为红木家具色,室外回廊平坐栏杆均油古铜色。

阁内顶层大厅中央,用288组小斗拱构成十二层(每层24组)螺旋形内敛的藻井,彩绘用“碾玉装”并沥粉贴金,极辉煌壮观。因此层为第九层,特题匾为“九重天”。

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檐彩绘仿古大牌坊。牌坊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东为集苏轼墨迹“滕阁秋风”,西为文徵明手书“胜友如云”。穿过牌坊,正门上方悬挂贴金巨匾“雄州雾列”,其背面则有篆书横匾“地接衡庐”。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碧瓦丹柱仿古街建筑,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

进入园区,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徵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金匾两方,朝南为行书“棨戟遥临“,朝北为隶书”美尽东南”。此为南门入口中。牌坊北侧,立有铜奔马,即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干道的北端乃是园中园“畅园”。

凭登杰阁,先上高台。循南北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百柱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双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而立的“山”字。从正面看,南北双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而立的“山”字。如从高空鸟瞰,滕王阁侧宛似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的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高1米,长约10米,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精工装裱的巨卷。此碑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巨卷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工程纪名》碑,右侧为青石《重建滕王阁创建纪年》碑及《奠基纪念石》。一级高台的百柱长廊中,陈列有数百盆千姿百态的山水盆景和树桩盆景,意趣盎然。

由一级高台拴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古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89级台阶,合89年落成之数。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峡江县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式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后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质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面两侧则由盝顶式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宝鼎而造。此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副4.5米长的不锈钢巨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1964年9月17日为儿媳邵华而书。

走进前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件作品是根据明代文学家冯梦龙《醒世桓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狂浪掀天,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盛会的英姿。其背景显得幽远而迷离,隐约中可以看见楼阁、歌舞、水神相送、重九盛会、挥毫作序等情节画面。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平面中,以线刻与浮雕的手法,通过朦胧的灯光处理,把观众带入神奇迷人的意境中。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的厅堂,厅内两梁枋正中挂有“西江第一楼”金匾,红柱上悬挂许多楹联,原设计为古仪厅,拟按唐代衙署摆设进行陈列,现陈列铜制滕王阁模型。该模型按1:25的比例制作,基座采用白矾石打凿。此“阁中阁”,工艺精湛,堪称一宝。厅之南北西三面,是高大的雕花落地门窗。推开门窗,回廊四绕。凭栏西眺,烟波浩渺,长洲草碧,更远处便是横翠的西山。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入内时有静谧庄严之感。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多米。整个画面气势恢宏,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末,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色彩鲜明,有传统壁画之遗风。这些人物,时代不同,地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各自的服饰也不同,却全部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中。这些“俊彩星驰”的群像,宛如一条金鳞闪烁的巨龙,展现了江西的人文风采,显示了伟大的华厦的雄风。

正厅两侧的耳室,为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进入西厅的门楣上,横挂“俊彩星驰”金匾,与《人杰图》浑然一体。西厅,为名人厅,陈列了自新阁落成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滕王阁的照片。

第三层是类似第一层的明层,回廊四绕,此层充分体现当年重阳盛会的场景。东厅两侧,陈列有“鸾驾”礼器,取材于“棨戟”、“襜帷”等古仪仗。南北耳厅,陈列以“物华天宝”著称的江西工艺展品。

中厅屏壁有丙烯壁画《临川梦》,高2.8米,长5.5米,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而创作。《牡丹厅》剧本写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次年汤显祖首次在阁中排演了这出戏,开创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滕王阁从此由一座歇舞楼台逐渐演变成戏曲舞台。

西大厅为“古宴厅”。西边梁枋上悬挂着“高朋满座”的金匾。东墙上有青铜浮雕《唐伎乐图》,画高1.35米,长2.65米。画面着力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三名舞伎周围,分别雕刻有马术、摔跤、斗牛、横吹等一系列民间游艺竞技场面,其上方还有星象图。左右侧边,塑有操持各种乐器镺乐的人,抽象而夸张。整个画面体现了国富民强,盛世升平的景象。厅内陈列有古雅的红木家具,以及春秋时代青铜哭的复制品,如虎牛祭案、牛头鼎,四足人面鼎、罇、鎛等。两边有麿漆脱胎大花瓶,陈列古其高人过人,上绘有江西省省花红杜鹃,黑认错衬托,分外艳丽。

第四层与第二层相类,也是一个暗层。此层主要是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地灵图》,与二层的《人杰图》相对应。此画展现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的精华,自右向左依次为大庚岭梅关、圭峰、三清山、龙虎山、井岗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画面严谨,莽莽苍苍,将钟灵毓秀的山川景色表现得淋漓酣畅之极。正厅两侧有贵宾休息室、工艺古玩展室。

进西厅的门楣上方,悬挂着“雄峙”横匾,此匾黑底青字,与《地灵图》颇和谐协调。西厅为书画陈列室,展品均出自名家手笔。

第五层与第三层相似,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最高明层,是纵览山川之胜。披襟抒怀、以文会友的最佳处。

东大厅中央,原设想安放《水神送才人》圆雕,现暂时陈列了《滕王阁规划全景》模型。东厅两侧,为“翰墨”、“丹青”二厅。厅中有古色古香的根雕家具,有供书画家们挥毫泼墨的书画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极佳环境。西墙门洞两侧嵌有对称的大型陶瓷壁画,高2.6米,宽2米,原画为国画大师黄秋园先生所作。左边是《吹箫引凤图》,取材于东汉刘向《神仙传》,为工笔界画。右边是临摹五代画家关仝的《西山待渡图》,因关仝原作已模糊不清,黄先生精心揣摩,出手不凡,得其神韵。东墙则悬挂有今人的巨幅墨迹。

中厅正中屏壁上,镶嵌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滕王阁诗序》碑,高2.45米,宽5.2米,乃苏东坡手书(见《晚香堂法贴》),原为小行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

西厅为“雅集”之厅,其东壁悬挂大型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高2米,宽5.4米。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据传滕王擅丹青,喜画蛱蝶,自成一家,画界称为“滕派蝶画”。盛世建阁,瑰伟空前,选蝶花为题作画,以显示国运昌隆、文艺繁荣之象。此画工艺制作精妙,有东方油画之誉。厅内有仿古红木家具,可供雅集之用。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浏览层,是处于重檐大屋顶间的暗层,由于设计者将中厅南北二角的重檐间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

大厅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正对一圆拱形藻井。彩绘贴金的藻井中,高悬子母宫灯。这灯由六盏小灯与一盏大灯组成。那笼罩宫灯的穹窿,由288朵斗拱螺旋式勾斗而成。这些精巧的斗拱,共分十二层,每层二十四朵,它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斗拱层层收缩,址到顶部。仰而视之,给人以宇宙无穷、运动不息之感。“九重天”的金匾,高悬在底层斗拱上,诚如一位学者所云:“不登九重天,枉作滕阁游。”这是滕王阁的极顶,也是内装修的精华所在。

西厅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戏台上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其中有编钟、编磬、建鼓、双凤虎座鼓、二十五弦瑟等,还有其它小件古乐器及乐俑。这些仿古乐器,既是陈列品,又可以用来进行小型的乐舞演奏。

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南壁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题,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左有《剑器舞》,右有《胡腾舞》,中后部是身披狮皮表演的《五方狮子舞》,衬以伴奏的乐伎。北壁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题。画面以唐代著名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为主体,左边有踩莲对舞的《柘枝舞》,右边是在圆形地毯上轻盈旋转的《胡旋舞》。后部是伴奏乐伎。整个舞场设置在荷莲、仙鹤衬托的水榭之上,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

新阁金壁辉煌,陈设丰富多彩。凭登斯阁,纵览则江山如画,尽收眼底;回首则人文荟萃,美不胜收。滕王阁,是一座名实相符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自1989年10月8日主阁竣工开放后,直到1996年年底,七年间,完成了阁西临江广场、阁东过街立体交叉广场的建筑,完成了周边东仿古街、南仿古街经及北园的建设。

滕王阁仿古街凶手东街与南街,位于东园与南园之边缘。总建筑面积为6780平方米,长378米,由一至三层高低错落的25栋屋宇店铺组成,大小160间房间,外加东大门一座宋式彩绘牌坊。东街长270米,是东园的护围,其外为临马路的门面,经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古玩、字画、特色小百货、食品、集邮等项目,与市区的商业街相融合;其内为长廊,下部为盆景廊,上部为观景廊,与东园自然衔接。东街中部为园区东大门,另有部分管理用房。南街长108米,是南园的护围。主要开设茶楼酒肆、风味小吃等服务项目,由于南街正处市区与新洲相连的通道上,临近抚河故道与赣江汇合之口,故颇有古昔渡头街市之状。

滕王阁北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较为幽静的休憩区,堪称“园中园”。东部,临沿江大道,有长长的百柱碑廊,游客在此可以欣赏碑文及书法艺术。南部,有一片不规则的水域,一条曲折间断的石礅小径穿越水面,水影天光,颇有情趣。西部临江,有仿古晴雨两用戏台和古宴厅,是欣赏歌舞、饱览山川的好处所,是品味饮食文化的好地方。北边为一列与园区配套的管理用房。中部,假山叠石,曲径通幽,且与水潭相连,宛若天成。整个北园的建筑,与仿古街相类,碧瓦丹柱,飞檐斗拱,与主阁和谐统一。北园,诚然是游人娱乐休闲的理想之地。

扩展阅读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之闻名


1、王勃一序传千秋

王勃登阁作序的传说故事,梗慨如下:

王勃被逐王府,父亲王福受到牵累,贬迁南海炎热之乡的交趾为官。上元二年(675),王勃从山西动身,万里迢迢去看父亲。坐船逆长江而上,来到江西与安徽地界。在彭泽县东北,东流县西南,有一座马当山,形势险峻。唐朝诗人陆鲁望有《马当山铭》为证:“山之险莫过于太行,水之险莫过于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王勃的船到马当,突遇风浪。船不能开。王勃问:“船已到什么地方?”艄公说:“已到马当山下。”于是,避风马当山庙下,船上人都登岸纵览风光去了。

王勃也到庙里观瞻了一番,又赏玩江景多时,正想回船去,突然见一位老者坐巨石块上,须眉皓白,貌若神仙,王勃整衣向前,与老人作揖,老人遥指,问:“来的是王勃吗?”

王勃大惊,说:“正是,不知长者何以得知?”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若往赴宴会,作为文章,足垂不朽。”

王勃笑,答;“老丈有所不知,此地距洪都六七百里,一个晚上那里到得了呢?”

老者也笑道:“你只管上船,我当助清风一帆,使你明日早达洪都。”

王勃肃然起敬,问:“拜问老丈,你是神还是仙?“

老者笑而远遁。隐隐听见“吾即中源水君“。只觉祥云缥缈,瑞气盘旋,脚底下船箭一般朝鄱阳湖方向而去。果然是: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第二天一早,正是九月九日,洪都府阎都督果然开宴,遍请江右名儒。席上有澧州牧学士宇文钧,还有进士刘祥道、张禹锡等。阎公再三起身,对诸儒道:“帝子旧阁,洪都绝景,在座诸公,欲求大才,作此《滕王阁记》,刻石为碑,以记后来。“原来,阎公女婿吴子章早隔宿草就序文,故在座诸公假装不敢轻受,只一心要推让给吴子章,好让阎公翁婿名利双收。愉好轮到王勃面前,王勃便不推迟,慨然受之,满座俱惊。阎公哂笑,暂退更衣。喊:“敬酒。”王勃欣然持觚,对客长饮,酒酣,索笔求纸,文不加点,满座又惊。小吏跑步报所写诗文,当报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道:“此乃老生常谈,谁人不会!”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道“此故事也。”吏三报“襟长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不语。吏又报到“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喜,说:“此子视我为知音。”吏再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听罢,以手拍几,说:“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满座尽皆失色,阎公更衣复出,携王勃之手,盛酒满觚,王勃酣醉。阎公大喜,说:“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赏千金。”席散,公府官吏余兴未消,问王勃下人:“请问你家王博士,常酒醉写文章吗?”

下人笑答:“博士凡写文章前,不堪精思,先磨墨数升,一饮而尽,然后蒙被大睡,称为腹稿。然后,一跃而起,写成文章,不改一字。王博士今日只饮酒,假若饮墨,其文章更好。”

众人听完,面面相觑,将王勃誉为神人。

传说,王勃大笔挥毫作了《滕王阁序》不待辞别,携了下人,便匆匆离席下楼,直奔江边而去。

众人正告退之际,阎都督又喝一声:“慢,请诸位回来。怎么结尾一诗,末一句空一字未写?”

众人近前,果见诗空一字。

阎公说:“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诗人,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众文人面面相觑。

便有人说:“槛外长江自流”,所空的字就是“独”字,也有的说是“船”字。问到吴子章,他冥思苦想了良久,也只是说“水”字。

阎公露不喜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众人直琢磨到天亮,竟没有猜出付佳句来。

阎公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

衙卫答:“最快到了丰城。”

阎都督命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衙卫说明来意,王勃但笑,久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便索了一支笔,并不蘸墨,就在衙卫手心里画了一阵,令其握拳,拜别。

只说衙卫回府,就阎都督面前伸开手巴掌,竟空无一字。阎公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千金难买一字啊!”猛然一惊,莫非是一“空”字。

“妙哉!好一个‘空’字!”众文人齐声附和称赞。

阎都督拍案称绝:“‘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个‘空’字用得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

滕王阁千载盛誉不衰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本文开首所引清代诗人尚《忆滕王阁》五言古诗的诗句作了极好的回答。原因就在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秋日登洪俯滕王阁饯别序》。据传,神童子安即席挥毫,“年十有四,时誉斯归”(杨炯语)。此文有如石破天惊,顿令滕王阁名噪天下。

。。“王勃一序,脍炙千古。”(王夫之语)后世文人为滕王阁所写作的诗文连篇累赎,难以胜计,但“言必称王序”,亦无一篇能与之相媲美。清顺治年间,巡抚蔡士英重建滕王阁,并大量征集诗文,他曾说:“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此话有理,子安一序,滕阁千秋。这座迭废迭兴的江南名楼,乃是一部“文以阁名,阁以文传”的历史佳话。

序以阁名,阁以序传。滕王阁之所以名扬天下,历千载而盛誉不衰,全赖王勃的不足千字的序诗。其实,岂只滕王阁如此,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也未尝不是这样!黄鹤楼赖崔灏的诗,岳阳楼赖范仲淹的记,鹳雀楼赖王之涣的五绝,无文人之笔,何论楼阁之名!立功立德者也得靠“立言”者为其立传,方可千古留芳。

2、王勃其人

中国封建社会步入其黄金时代——唐代,正是一个需要巨人和诞生巨人的时代。王勃,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的文学巨子。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治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学者,大教育家,曾任蜀都司户书佐、蜀王侍读。父亲王福畤,在唐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六合、交阯二县令,以及齐州、泽州二长史等。

王勃与两位哥哥皆有“神童”之誉。《旧唐书》说:“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撰《指瑕》十卷,指摘颜氏失误。十岁时,在较短的时间内,精通了六经。此后又从长安名医曹元学习《周易章句》及《黄帝素问》、《难经》,将近两年的时间。

传说王勃十岁那年,重阳节,父亲带他郊游赏菊。见秋光正浓,黄花正盛,不免诗兴大发。

父亲吟得上联:“重阳游郊,郊野黄花如金钉,钉满野郊。”

王勃不假思索地题了下联:“中秋赏月,月浸白蘋如玉盏,盏尽浸月。”听罢,父亲暗吃一惊,心里高兴口里却不露。

王勃在十四岁时,已知名于世。与王勃同时代并齐名的杨炯,在其所撰写的《王子安集序》中述道:“年十四,时誉斯归。太常刘公,巡行风俗,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他十六岁上呈《乾元殿颂》,十七岁献《宸游东岳颂》,并被沛王贤看重,擢为王府修撰。十八岁时,为《黄帝八十一难经》作注并序。十九岁时,献《九成宫颂》、《拜南郊颂》。这几年,是王勃短暂的人生中最春风得意的几年。

嗣后,王勃便步入了多舛多艰的命途。二十岁时,因当时诸王以斗鸡为戏,勃为文,戏檄英王鸡。高宗李治看了此文,大怒,下令将勃赶出沛王府。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由长安入蜀,客居剑南,“文章憎命达”,患难中的王勃吟咏之作自然不少,自编《入蜀纪行诗十三首》(序存诗佚)。咸亨元年(670),举办时选,朝中显要先后征召王勃,勃因病辞谢了。这年,与卢照邻、邵大震等诗人登游唱和,有《蜀中九日》、《圣泉宴》等诗。在入蜀的三年中,先后到许多州县,诗文很多,影响很大,“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序)。咸亨三年(672),王勃二十三岁,由蜀还长安。后至虢州(今属河南)任参军,因匿杀官奴曹达的问题,应判死罪,碰巧遇大赦,仅除名,一年后又复旧职,但勃已“弃官沉迹”。其父因受牵累而由雍州司功参军而迁谪到海南任交阯令。

上元二年(675),是王勃短暂人生的最后一年。弃官为民的年轻诗人,这年春天便开始了赴交省父的行程,他由山西龙门南下,到桑泉,继而渡河至潼、崤抵荆门。又由荆门东下,八月至楚州,九月抵达江宁,有学者认为此间王勃来滕王阁参加盛会并作序文。王勃于十一月初七到南海(县名,今广州),后渡海赴交阯,不幸溺水受惊而亡。卒年二十六岁。

关于《滕王阁序》究竟是何时所作,历来颇有争议,大致有两种说法:一为王勃十三、十四岁省其父至江西而路经南昌所作;另一为王勃赴交阯省父而路经南昌所作。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读序


远走南昌,我是一定要看看滕王阁的,那里是王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骈体文名篇《滕王阁序》孕育、产生的地方,《滕王阁序》的整个篇什和它的意深境远、凝炼非凡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精彩佳句,莫不为世人由衷称颂。我想在那里领略江南古代文化的一重气息,沉淀一番对这份瑰丽文化遗产的粗浅感知。

原以为滕王阁是唐代的原貌建筑,亲临观瞻,才知是当地政府于1988年重新修建。史料记载,滕王阁自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创建,迄今1300余年,缘于自然旧败和水火兵燹,迭废迭兴达28次之多。从1926年反动军阀肆意火焚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第29次重建,也已时隔62年。现今的滕王阁,址在赣江与抚河交汇处的新洲尾,背依两河茫茫水域,面向南昌繁华街市,是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参照宋代腾王阁彩画,重新设计建造的大型仿宋式建筑。赣江之滨,阁体巍然耸峙于象征古城的高台上,在四重叠楼和飞檐之间,朱丹廊柱与琉璃碧顶鲜明辉映,雕梁画栋同飞檐翘脊凌空呼应,昂然当空傲立,气势颇为壮观。

步上基台前的回折台阶,我首先从阁内的电梯直达顶层东眺:洋洋水域,连天接地,洲渚横波,芳草萋萋,江面舟帆艇舸争流,彼岸楼树山田如漂,云天空远,沙鸥翱翔,好一派辽阔的壮美!这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地方啊,这就是王勃状摹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的境界啊。凭栏俯视,水国风物尽收眼底,回望楼阁,画檐彩廊倚空巍峙,这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胸阔意远!体味顶层门联依然极浦遥山想念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遥想当年王勃在此汲取诗情画意,凝结美句华章,我不禁兴怀感慨,神思联翩。

滕王阁以滕王冠名,标示的不过是建阁的最初因由,与当年的滕王其实并没有多少关联。作为一座非凡的历史性建筑,它的意义不仅是临观山河的一处胜景,而且是古代灿烂文化的一座载体。而王勃的名序则是这座文化载体中的轴心之作。

滕王阁以王序传名,滕王阁的文化蕴存大体上都与王序相关。韩愈称自己作《新修滕王阁记》词列王序之后,苏东坡、董其昌恭写王序全文,甚至康熙帝临摹董其昌笔意,御写王序,遂有御书亭石刻;诸多历史名人如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汤显祖、辛弃疾等,都写过滕王阁的诗词赋联,其中的许多佳句词涉王序。现今的滕王阁,占地47000平方米,高拔57.5米,构建规模当居历史之首,而各楼的内容布设,自然以王勃的名序贯穿--一楼有依据冯梦龙《醒世恒言》中马当清风夜送王勃赴滕王阁作序传奇故事创作的大型壁画,二楼有描画王序人杰一语的江西历代80位各类名人的巨幅长卷,三楼有绘制汤显祖在滕王阁演出《牡丹亭》盛事的《临川梦》,四楼有演绎王序地灵一词寓意江西胜山名湖风光的《地灵图》,而五楼的整壁书法则是苏东坡书写王序全文的秀美镌刻。诚如滕王阁一幅名联所谓:高楼人文之最,雄奇壮丽,唐代文章巨子除王郎韩愈更谁侧显其间;杰阁得公论之先,瑰伟特绝,江南著名景观数黄鹤岳阳而此独为第一。滕王阁与王勃序襟袂相谐,融而难分。

王勃作序,佳话动人--洪都闫都督拟求大才为滕王阁撰序,筵座皆江左名儒,惟王勃最幼。众皆怯辞,而王勃欣然受纸,分毫不让。闫公原本借滕王阁重修竣工的盛宴,让女婿吴子章显才,光耀门庭。不料王勃胸有成竹,勇当此任,闫公只好诺命,令吏人在王勃下笔时,逐句禀报。开始数句,闫公傲然小视;接下几联,稍有心动;当落霞、秋水句落纸,竟不禁拍案赞叹:此子运笔如有神助,真乃天才,当垂不朽啊!便更衣出庭,邀王勃上座。王勃才名,从此远播,王勃序作,天下传诵。这段佳话,无不激发后世学人。滕王阁也因此更富有文化蕴含。?

史载:王勃自幼聪明过人,6岁能作文章,9岁即有《指暇》,10岁精通六经,14岁应举及弟。他才思敏捷,下笔则成,人生仅28岁,就有文集30卷;所撰《周易发挥》、《大唐千岁历》及《宸游东岳岭颂》、《乾元殿颂》等,史有记载。王勃的祖父王通曾是隋朝官员,弃官后专事著书讲学,有纪元书《元经》、类似孔子家语的书《中说》,为当时所称。王勃受祖父启蒙、教导,当在理中。王勃怎样治学,尚无史录,但他博览融会,志专精学,绝然不可或缺。

《滕王阁序》赋事意谐境切,用典推陈出新,历史地理底蕴深厚,人情风物境况通晓。这一切,融而成文,又谋篇老到,用辞精凝,极为到位。仅此一序,便可识王勃学养。我因此认为,名序名阁相互辉映传世,自有其深湛之道。

(郝贵平)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典故


滕王阁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是公元653年,唐高祖李渊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六月李元婴受封为滕王,后迁洪洲(南昌)任都督,据说唯一的建树就是在公元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28次之多,世所罕见。现在的阁楼建于1985年,高达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仿宋风格,临江而立。

滕王阁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名扬四海,序因阁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风流。

继王勃之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之誉。

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按】:先写藤王阁得天独厚的地势,接着叙述参加宴会的宾主,最后写自己碰巧有幸得以参加这次宴会。“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连用两个与当地有关的典故,分别出自《晋书·张华传》、《后汉书·徐稚传》。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按】:这段先描写了藤王阁的美丽风光,山川、舟楫、市井、楼阁与落霞、孤鹜、渔歌、雁声交融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接着写宴会之极尽欢愉。最后则兴尽悲来写到对命运的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按】:这段属思古伤今之笔,表达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志向。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按】:这段表明了写此文并非仅为应酬,还希望在这样的盛会中遇到知己。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按】:收笔完成,属于套话。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按】:篇末附上这首诗,是对序的内容的概括。

【相关典故】: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风雅滕王阁


过去只知道,南昌是因为“八一”南昌起义而蜚声中外的。而当我穿过夏天的雨帘,从起义纪念馆的前南昌大饭店走向赣江边,兴致勃勃登上滕王阁时,才发现,此楼非彼楼,蕴藏其中的,不只是一段故事一篇骈文一幢建筑,分明陶冶过一座城一个时代的魂魄,寄托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风雅。

上过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见过长江边的黄鹤楼,当滕王阁巍巍然耸立在我面前时,心中陡然生出一种肃穆感:壮哉!伟哉!滕王阁自古以来就被推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西通志》载:唐高宗显庆年间,李元婴任洪州都督,筑此阁于章江、广润门之间,专用于迎送宴请宾客用。落成日恰李被诏封滕王,故而得名。主人介绍,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次楼为三层27米。后屡毁屡建达20多次。现建造的滕王阁高九层57.5米。依然比“黄鹤”、“岳阳”高大。当然,这还不是滕王阁身价与日俱增的全部理由,它的出名,主要得益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那篇《滕王阁序》。比之黄鹤楼诗句及《岳阳楼记》,王文毫不逊色,别有韵味。

走进滕王阁,整个身心皆被笼罩在王氏那千古美文的浓烈氛围中,仿佛历史上是先有了《序》尔后才有了“阁”。一楼大厅里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构思不俗,维妙维俏地将王勃登临阁楼挥笔撰文的情景与《序》中意境合二为一,传统美术的绘景和浪漫风格的写意相得益彰。而三四楼的大型壁画《人杰图》、《地灵图》展示的江西历代名人及秀丽山河,简直让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第五层大厅中最引人注目的,首推苏东坡手书的《滕王阁序》,其飘逸豪放,磅礴大气,足以使你屏息难舍。出门凭栏,极目远眺,赣水东流,云天苍茫,市井喧嚣,人气正旺。只可惜,没了“渔舟唱晚”、“雁阵惊寒”,难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站在滕王阁上,想象着当年王勃是怎样在短暂的时光中让思想插上了飞腾的翅膀;猜测着究竟是什么使这位26岁的风流才子在瞬间竟能挥洒出毕生才情。那天,本是省亲过路的王接到上滕王阁的邀请时一定感慨万千,因才华出众屡受打击的他泼墨抒怀时一定豪情盈胸,扬眉吐气。于是,触景生才,望江兴叹,笔走龙蛇,文载古今。潇潇洒洒道出满腹经伦,浩浩荡荡写就传世篇章。《序》文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彩,不乏处世做人为官行文之真缔。他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唤起人们对江山社稷的热爱。他以“胜友如云”、“高朋满座”传达人事秘诀。他从“宇宙之无穷”识出“盈虚之有数”。他诤言人生应“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告诫落第者“东隅已失,桑榆非晚。”他淡漠名利声称“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我惊诫,曾经读过若干遍的《滕王阁序》中竟有如此多的内容。我断定,如果没有了这些,那阁楼就没了灵魂没了味道。

一声汽笛,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俯瞰浑浊赣江中那来来往往的船只,远眺苍茫天穹间那隐隐约约的山岚,突然想到,距我站立处一南一北两三百公里,屹立着两座闻名遐迩的大山,一曰匡庐,一曰井冈。它们后来在中国历史中的名声,的确比滕王阁要响亮得多。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自《滕王阁序》一举出名后上过山或在那山中有过抱负有过显赫有过壮烈有过恩怨有过失落的人,无论其身份朝代信仰如何,大多数应该知道滕王阁其楼其事,甚至也曾登斯楼品斯味,也曾从王勃的激扬文字中明事悟理。楼之形,文之神,在这里编织成独特的经纬。阁楼千秋,文贯古今,大地才盎然着蓬勃的生命。离开时,又见在滕王阁前一巨大石碑上,镌刻着杜甫褒扬“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绝句》。其中的经典名句为:“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不禁随之共鸣:文如此,人如此,历史如此。

董保延(云南日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93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