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语文教案

2024-09-13 小学语文教案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点内容被忽略,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88教案网决定分享一篇非常有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给大家,我们会不断更新和改进还请您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口语交际

一、提出本课要求。

同学们喜爱听广播、看电视。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节目。大家回忆一下,在你听过看过的节目中,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口语交际深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节目介绍给大家。发言时可以先说节目名称,再说节目的主要内容,最后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也可以调整顺序,但要说得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

二、分组交流。

每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也可以就某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节目,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三、全班交流、评价。

1.学生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

2.教师对勇于发表见解、表达意思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人。

1.同学们一定读过有关科技发明和科学幻想的文章,并收听或收看过有关这方面的节目,你有没有产生过自己也发明点什么的想法?如果有,能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吗?

2.指名读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拓展思路。

1.说说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2.师生评议,哪些发明既想象大胆神奇,又能联系实际。

3.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再说说自己有哪些新的想法,鼓励学生不重复说别人要写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和表达的顺序。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讲)

一、自读自改。

二、《小组评认。》

1.组内轮读习作,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2.评出本组最佳作文,准备到班上交流。

三、全在交流、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评价:

1.是否写清楚了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外形及用途;顺序是否清楚,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

2.个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誊写。

积累·运用六(第十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课件

二课时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答: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答: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

答: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

答: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

(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记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

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

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

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

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

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

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

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

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

得。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

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写什么,学到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2)合作演一演。

(3)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 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13打电话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

——明知故说。

(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没话找话。

(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

——东拉西扯。

……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

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

(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

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

(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

(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2)自由地说说。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

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附2:运动员代表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在这百花争艳的春天,在这充满团结、奋进、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我校首次体育盛会——长风小学首届趣味运动会。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发展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对学校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年,是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新校向强校转变,稳步持续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刚刚闭幕的区运会上,我校取得了乙组总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此外,还夺得了多项竞赛的冠亚军。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体育工作,并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辛勤奉献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届趣味运动会是创造性体育盛会;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盛会。在本届运动会中,我谨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在比赛中坚韧顽强、拼搏进取、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

最后,祝我校首届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答: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答: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

答: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

答: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观察) (推测) (天气的变化)

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总—分—总] [现象]

条理清楚 高、轻、薄 层次分明 形态 分类)

分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低、密、厚 (先总后分)

(分类) 光彩:晕、华、虹、霞 [本质]

总说: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 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 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 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 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塘报落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秋天,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横撇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

教学难点: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

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

(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出示自学要求。

4、学生默读课文

5、交流。

(1)开火车读词

(2)填词

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

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

(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

(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出示句子。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二)学第2节。

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灰尘很小

(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② 读句。

③出示句子。

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④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

(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

(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

3、过渡:

那么对人类来说,灰尘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引导学生齐背)。诗人为何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停顿) “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 ——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了解李白(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略)

三、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老师: 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

学生2: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

老师: 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2:描写的景物空阔辽远,“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

老师:你能给大家作个示范吗?(此生读诗)。

老师(面向大家):读得如何?———全班掌声响起。

老师: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对你表示赞许。———下面咱们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开始。

老师:看来大家感受比较深刻,读得很好。大家是怎样理解诗人情感的?(停顿)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语言运用精练的例子?

学生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3: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

学生4:“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与“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说门是僧人自己关的,表现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则说明还有其他人但是却能产生以声衬静的效果。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

学生5:老师我能举一个非诗歌的例子吗?

老师:当然可以。

学生5:《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中的“紧”字,写出了风的`紧雪的急,还烘托出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

老师(微笑):看来你是一个细心而善于思考的人啊!(面向大家)其实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词语?下面咱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请再读一遍这首诗,找一下诗中都有哪类词语。

学生6: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

学生7:还有数词和量词。

老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7: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斑马”、“游子”,数词和量词有“一”、“万”和“里”。

老师:其他的呢?

学生8:动词有“横”、“绕”、“征”、“挥手”。

老师:这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钟)

学生9: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斑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与游子相照应,但是我却不明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写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

老师:大家说呢?(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麽,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客观物象

意象语言

寄予情感

情感语言 如:其他诗歌中的“愁”、

点拨与展示 :思想情感 “悲”、“独”等。

动词,如:这里的“绕”、“横”。

特定词语 数量词,如:“一”、“万里”。

形容词,如:萧萧

老师:那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能否体会出来?

学生7:用了较多的意象,应是借景抒情吧。

老师:对,那么谁能够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上对这首诗总结一下呢?

学生2: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老师(点拔):借什么景呢?也应具体说出来。比如借“孤蓬”、“浮云”、“落日”、“斑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丽给人以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品味语言入手去鉴赏下面一首送别诗———《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以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为重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识字,写字。

2. 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每个小朋友都有许多,今天,咱们却要去认识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特别在哪里呢?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读课文。注意不容易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通。

2. 认读生字

1) 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当小老师?(明确:“质”是翘舌音,“册”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

2) 开火车认读生字

3) 同桌互相抽读“我会认”中去拼音的生字,纠正读音

4) 抢读生字

5) 对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6) 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正确。

7) 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书”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2、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再读一读课文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二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1)(读学习小伙伴的话)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小黑板去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读

地质 勘探 岩石 一册 厚厚的 脚印 波痕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3. 抢读

二、写字指导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分小组学习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小组派代表交流识记得最好的生字。

3、自己观察书写生字时哪些笔画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错。

4、全班交流观察结果。

5、师重点指导。

厚:上下都无点

底:上下都有点

宝:下边是“玉”不是“王”。

印: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

埋:左边是土字旁,与“理”区分。

6、学生自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7、选容易的字先描红,临写一个。

8、向老师请教难写的字。

9、自己练写1个。

10、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

11、师相机指导。

三、积累运用

1、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自主填好后,开展组词游戏。如:

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2、词语积累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刨根问底

1)本课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比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如:问句: 哪里有书啊?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感叹句:它们都是字呀!

太好了,太好了!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四、实践活动

课文中的学习小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小学语文教案 篇11

一、 说教材: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学程预设: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

(一):激趣质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

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设计的。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

小学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在学习中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的巨大。通过观看“从太空看地球”照片进一步欣赏地球美丽的形象,从而对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发生好奇心和喜爱之情。

2、收集并了解人类探索宇宙所付出的努力,激发同学探索和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探索地球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准备(教师)“从太空看地球”照片 (同学)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球的形象

1、设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照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吗?请同学们畅谈假如给地球照相该怎么照?

2、考虑与分析:请同学们收集地球的照片时,分析这些照片上怎样拍摄而成的?可以结合教材92页同学们的问题,针对大家初看“从太空看地球”照片感到新奇与疑惑的地方,组织同学们交流讨论。

3、认识:利用教材93 页所提供 地球大小的相关信息,引导同学们体会地球体积巨大以和给地球照相的艰难,也可以将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图与扬利伟拍摄的地球局部照片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导同学总结对地球的大小和地球外貌的基本认识。

4、创作:根据自身的理解,同学可以用彩色笔等文具,画地球并设计解说词。

活动二 收集与考虑

收集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只有趣的故事,如:教材加加林的话,神州5号、6号升空的故事等。旨在让同学知道人类对地球的总体认识

以上就是《最新小学语文教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小学语文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980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