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经典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三维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

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二、补充题目。

1、1分=( )秒4时=( )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填一填说一说

一、教学内容:P67及相关练习

二、三维目标:

1、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制作作息时间表

1、师: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2、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5、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

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师:希望你们能从刚才的事件中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 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是时间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8、9、10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3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征吗?(板书:两步连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看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练习巩固,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就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1、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

2、课件出示。

师:小茄子告诉我们什么?大家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核对。

3、课件出示。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核对。

4、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2)让学生各自独立列式解答。

(3)教师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口述画出线段图:

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苹果树是桃树的6倍,掌握这题的两种解法。

5、对比练习。

(1)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一次可以运4吨,6辆汽车8次能运多少吨水果?

(2)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可以运4吨,第一次来了6辆汽车,第二次来了8辆汽车,两次次一共运进多少吨水果?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评议,辨析两道应用题的异同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第(2)题的两种解法:

方法一:6+8=14(辆);14×4=56(吨)。

方法二:4×6=24(吨);4×8=32(吨);32+24=56(吨)。

6、第6题。

(1)观察插图,你读懂了什么?

(2)要求8次一共运煤多少吨,一定要先知道什么?

(3)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7、第7题。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2)告诉我们“每人每天组装8台电脑”,现在要求几人几天?

(3)你打算怎么做?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这是连乘问题的又一种类型,也有两种不同的解答。

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步连乘应用题,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谈谈你的收获,好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绿茵茵的草坪多么可爱啊!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场所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校园中的一个个数学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新课讲授】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平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铺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13页、第1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注意有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鹅博士家做客,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7、3、9摆出所有的三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个。)他们三个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这三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呢?密码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

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一个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边摆数字边记数,有的一个人思考,有的则跟同桌合作,一个操作另一个记数,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刚才都在很认真的'思考,你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三位数,现在谁愿意说说你的探索结果?

汇报交流。

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交流

(1)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那么开锁的密码也就不能确定,小猴、小鸭、小鸡可急坏了!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7、3、9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一会到上面来展示。

(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你们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1:我们一共摆了6个三位数,我们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左边的数字7,然后将后面两个交换位置,在确定中间的数字3,然后交换两边的数字,最后确定右边的数字9,将前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分别记录下来。(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们也摆出了6个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73、937;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93、739;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97。我们画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这样更加清楚。(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棒!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们也摆出了6位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79;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39、793;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37、973。我们也制作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展示小组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讨论解觉这个关键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汇报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问题解决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师:(出示课件)这是其中部分同学的摆数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的的,保证了结果的不重复,不遗漏。(师随机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现在我们继续帮助小动物们找开锁密码吧!(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找出的六个数,现在你们知道开锁密码是什么了吗?

生: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是739。

师:你们真棒!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终于见到了企鹅博士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他们三位好朋友在企鹅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议说,在附近有个影视城,我们到那儿去游玩吧。在影视城他们不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还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同学们想看吗?(想)

2、课件出示场景1:

⑴请学生说说,图画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随即提出问题:"是啊,他们拍完了《西游记》打算拍照留念,像这样三个徒弟交换位置,共有几种交换方法呢?")

⑵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可以用符号代替人物在纸上比划。

⑶汇报交流。

生1:先确定最左边的人,然后右边两个人交换;

生2:先确定最右边的人,然后左边的两个人交换;

生3:我认为也可以先确定最中间的人,然后左右两个人交换。

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刚才用符号代替画下来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课件出示场景2

⑴教师介绍: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影视城玩游戏,尝试当小演员的滋味呢!可是他们好像闹矛盾了,要交换角色了,看看明明说什么?(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

⑵三人小组把自己当成小演员,也来做做这个游戏,要保证把所有情况都罗列出来。

①三人小组,开始讨论。

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拍照片和角色转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1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符号来代替,一方面是为了验证的方便,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知识面。提示学生:不但数字有排列问题,人物有排列问题,其实在变化万千的图形世界里也有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2的问题时,采用三人小组身临其境排列法,不但巩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检验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

(三)运用排列,制作奖品

1、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每个学生几朵特别的花儿。这些花儿都已经在你们手中。可是都没涂颜色,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样,涂出所有情况,看谁涂的方法好)

2、学生开始动手涂,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3、个别学生汇报展示,下面学生评价,教师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对老师发的奖品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上让他们来涂发给自己的奖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实所有方法罗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辣、不、怕三个字可以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话,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欲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在()里填上“>”“

48÷4()84÷4 720÷8()720÷9 24×3()24×2 26÷2()26×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9

一、 教学目标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渗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58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学习比较复杂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节课中的两个题目是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节课是因为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不够商1而商0,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6123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尝试探索

1、创设情景:本月轮到你当家庭主管,负责分配零用钱,零用钱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给家里3个人,每人该分配几元?

(1)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请你试试看。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3)汇报,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2、情况分析

(1)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

二、引导归纳,提炼方法

1、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的竖式该怎样写?(这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准确引导,方向明确)

2、提炼:用被除数十位的1除以3,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写0,1减0得1,再把个位的2写下来,12除以3商4。(教师在演示的时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介绍简便的写法。

三、独立尝试,巩固提高

1、尝试写竖式计算:5224在尝试解题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在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2、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逐个出示图形) 全体学生齐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1: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1:圆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数学书上有角。

生:黑板上有角。

生: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课件:剪刀)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 (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出示课件:钟面)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出示课件:红领巾)红领巾的角呢?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出示课件: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观察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2条直直的线。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边 { 板书:顶点 边(直直的线) } (尖)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经典11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全册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739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