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范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1】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换算。

学习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学习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环节

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激趣定标,激发探究欲;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1、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

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掂一掂”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2、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克相对学生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猜一猜1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再说说生活中大约1克的物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建立克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

第二步:认识千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还设计了让学生想办法找几千克的物品,然后轮流感受,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仅一次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更是对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程度、学生体验态度的一种信息反馈和检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设计了两袋糖的质量是多少,从中引出1千克=1000克,接着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课本上的练习题;课外的练习题。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2】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硬币,鸡蛋,盐,橘子,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五个环节:

(一)口算:略

(二)动画激趣,优化导入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喜羊羊和美羊羊在超市购物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再通过所购买物品的质量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准确认知

质量单位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能准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后认识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

1、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 2分硬币的量量。

②称一称。利用天平称硬币的重量.

③掂一掂硬币的重量。

④估一估一个鸡蛋的质量,再用天平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体验新知、运用新知,同时培养其估算能力。

2、在这一层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2个活动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①拎一拎。让学生分别用手拎500克、1000克盐的质量。同时提示到,当物体的质量达到1000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千克。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肌肉用力的意识帮助形成较牢固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从克过渡到千克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得出1千克=1000克( 并进行板书) 。

②找一找。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生活中大约1千克质量的物体。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几个质量,通过猜,称,掂,估,拎,找的过程将新课教学层层深入,课堂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亲身经历质量的过程,进而全面系统的经历认知,体验,掌握。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对质量的准确感知这一难点,更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过程。

(四)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在我看来,一堂有效课堂中好的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是既能巩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难点,更能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的练习,一星级为基础练习,二星级是提高练习,三星级是实践拓展,这一套练习,不但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落实,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与快乐。

(五)回忆交流,总结评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四、说板书设计

克与千克

1千克=1000克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教材安排先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概念,我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如:每个小组一个台秤、天平和一个体重计,还有许多盐、水果等物品。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开展各种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使学生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异质分组,为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了条件,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动手“做数学”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想法的习惯。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2、构建新知。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猜盒子、称物体、称体重等,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3、应用拓展。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为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班级现有学生42人,其中大部分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动脑,敢于向困难做斗争。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接触的事物及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个体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的'对策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教师自制两个相同的盒子,其中一个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满砝码,将每个盒子系上细绳。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盒子能将绳子拉断?(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将绳子向上拉,装砝码的绳子被拉断。)

师:同样的盒子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猜到一轻一重,之后让学生掂一掂这两个盒子,感受它们的轻重。)

(给孩子创造了猜测和判断的机会,让他们在判断中树立自信心。)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做“背一背”的游戏好吗?(教师选择三名学生,一位同学背另两位同学,并说一说背的感受。)

(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轻重,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

生1:用手去掂一掂。

生2:用秤去称一称。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见过哪些秤?(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图片展示给大家。教师也准备一些图片,如:玻璃体重计、婴儿秤等。)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师:今天我们要用台秤和天平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认识台秤吗?(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向大家进行简单介绍,教师补充。)

师: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对台秤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小组人数不宜太多,2~4人学习效果比较好,要求小组长监督每一位学生读出台秤上的数字。)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给予指导和帮助。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这两袋盐有多重啊?

生1:我们小组称的两袋盐是1千克。

生2:我们小组的盐差一点点到1千克。

师:也许是我们在调秤的时候有点误差,总之它是非常接近1千克对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千克。

师:在台秤上你们看到“千克”的字样了吗?

生:没有,我们看到了“kg”。

师:“kg”就是……

生:是千克的英文名字。

教师在千克的下面板书:kg。

(2)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教师边说边示范,然后学生开始活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同时搜集来自学生的信息。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很重。

生2:掂时间长了感到很累。

师:请记住这个感觉,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的感觉准不准。

(3)估苹果。

师:请你估计几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并把这几个苹果装在袋子里,轮流掂一掂,找一找掂盐的感觉。

学生选的数量各有不同。

师:每个小组都选好了苹果,在台秤上称一称吧,看你们估计得准不准。

通过实践,验证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有的小组估计的质量差很多,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秤里面添苹果。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再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

生1:老师,我发现我们小组选的苹果差不多大。

生2:我发现如果是小苹果数量就多,如果是大苹果数量就少。

师:你们说得都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生1:我觉得2瓶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生2:我认为4本书大约1千克。

生3:老师,你的包大约是1千克。

生4:10枝钢笔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估计的物体拿过来,实际称一称,看看它们到底多重。

称过之后,学生发现了自己估计的质量与1千克的差距,教师要求差得多的同学再掂一掂两袋盐,重新感受之后,再去估计。估计两瓶水的小组称过之后,结果是1千克多一点,当看到这个结果时,小组的成员都兴奋得跳了起来。

(4)称体重。

师:你们想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体重吗?你们认识体重计吗?(介绍体重计的用法)请在小组内选两名同学,先估计他们的体重,然后再称一称好吗?

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猜一猜,称一称。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猜一猜我手里的1角硬币有多重?(学生猜到1克、3克、10克各有不同)

师:我们来称一称。(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结果是_克,教师板书:克和g。

(2)掂一掂。

师:原来1枚1角钱的硬币大约有1克重,现在把这枚硬币放在你们的小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然后再把小组同学的硬币放在一起看是几克再掂一掂。

(3)找一找。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重?

生1:我的铅笔头。

生2:一片药。

教师将学生说的物体称一称来验证他们估计的结果。

有一名学生张朝宇说:“我的钮扣可能比1克多,因为它大。”另一生吴瀚反驳道:“那不一定,你的扣子要是木头做的呢?”张说:“木头做这么大也能超过1克。”吴又反驳道:“也许它还是空心的呢?”

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插话,一番争辩之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些?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铁重。小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同样重。

师:请你们做个手势1千克铁有多大、1千克的棉花有多大。

师:再想想刚才的钮扣问题,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大的物体并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4、自主探索千克和克的关系。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千克,还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千克和克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们能用桌子上的材料通过观察,再称一称、算一算找到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后小组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1千克和1000克相等,因为我们小组的大袋盐是1000克,放在秤上正好是1千克。

小组2:刚才我们称这两袋盐是1千克,我们又称了一袋盐是500克,所以我们小组也认为1千克=1000克。

小组3:我们小组不是称的,是看出来的,你看一袋盐上面写着500克呢!

有的小组没有得到这样的结论,教师让他们用其他小组的方法验证一下获取这个结论。

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回家要跟爸爸妈妈讲一讲,然后再称一称家里的物品。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以及设计背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通过垫一垫、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做单位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三、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和方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确定为:创设情境,主体参与,合作互动。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我们都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首先,我利用课件演示,请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哪边轻,哪边重?再次,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自己的桌上找出两样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设疑,导入新课。看来物体有轻有重,那么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用设疑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1、构建克的概念。

“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来认知克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物体的质量需要秤来称,在认识克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秤。课件出示天平秤,怎么使用,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的2分币,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通过小组合作,先估一估,掂一掂,老师给的物品有多重,之后再称一称。这样,使学生在多项操作活动中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并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2、构建千克的概念。

在生活中,以“千克”为质量单位的物品很多,为了深入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我设计如下教学步骤: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

通过小组合作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再掂一掂。学生在感知1千克的质量之后,为了进一步感受几千克的质量,可以称称体重:先猜一猜老师的体重,找同学帮忙称一称,再称称其他同学的体重。最后可以联系生活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通过称体重的游戏和联系生活实际,来认知千克是用来称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单位,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几千克的质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如果学生在认识克和千克时打好了基础,那么在填写单位名称,进行质量单位的辨析时就会轻而易举了。学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时,我们可以利用前面的教学直接揭示,即从两袋盐的质量中巧妙地揭示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接下来就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解决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管牙膏重100()。

一只鸡重2()。一位小朋友重23()。一个西瓜重3()。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使认识更加准确。)

2、1000克=()千克2000克=()千克

5千克=()克 3kg=()g

(通过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进步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3、判断对错。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2)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又提出新的要求。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

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

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

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

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

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

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

方法2:用秤称一称

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秤称一称。

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

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

(1)指导使用盘秤。

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第一:这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

第二: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千克。

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2时,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这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多质量。

称盐验证质量

(2)指导使用天平

这是天平,小朋友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左托盘中放被称量的物体,右托盘用镊子加减砝码;

第二:天平平衡,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我们根据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因为砝码的质量是1克,所以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称硬币验证质量

(3)对比感受1千克和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这是玲玲,她把盐和硬币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们猜猜,她有什么感觉?

小结:1千克质量的盐比较重,1克质量的硬币比较轻。

(二)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再次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1)玲玲又称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

(2)请小朋友们也像玲玲这样,把1克和1千克的物体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快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

感觉:1克质量的大米比较轻,1千克质量的大米比较重。

2.提出问题

千克与克都是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

3.检验关系

(1)怎样验证这个关系呢?

备选物体: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肠,200克鲮鱼,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个500克凑出1000克,放在盘秤上称,质量为1千克。

方法2:将两袋淀粉放在盘秤中,再将其放入电子秤中,找到相等关系;

方法3:不同的凑出1000克的方案;

通过检验,证实了:1千克=1000克(或写成)1kg=1000g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个(1)千克和1000个(1)克表示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呢?

两个式子可以合写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

(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体会1千克同种物体的质量与数量间的关系

菜站的货架上摆着三种大小不同的西红柿。

每个小动物买西红柿的个数是这样的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8】

设计思路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两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称,8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盘鸡蛋,一些黄豆,2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一架天平。

4、视频展示台,电脑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

(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

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

(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3、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4、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课件展示)

(1)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2)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3)识秤练习。

(4)小组学习如何使用桌面上的盘秤。

(5)小组比赛分别称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个文具盒的重量。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生活中较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单位的。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3、提问。

师: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

4、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5、让学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6、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比1千克还重的物品吗?

生:我们的体重。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

生:我们的桌子、凳子的重量。

师:很好。互相抬一抬吧。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桌面上的1袋苹果、1个苹果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

(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5、猜一猜1克的黄豆大概有几粒?猜后指名演示。

6、动手实践。

(1)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

(2)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猜得对不对?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到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哪些小组愿意当市场管理员?

(2)任选三个小组当市场管理处,每组都选出一名工作人员,其它同学是监督员。其它五个小组的同学拿着刚才所猜的物品任选一家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称后将结果填入实验卡(2)中。

(3)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

(4)请猜得最准的小组交流经验。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1克会是1千克呢?

生:1000个克是1千克。

师:满1000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来表示。

(板书:1千克=1000克)

六、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质疑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

七、思考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合适吗?如不合适那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我们以后再学。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9】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难点是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回形针,10克小食品,两袋500g盐,一袋2千克的绿豆,一袋2千克的人造丝绵,一袋洗衣粉,天平,盘秤,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小游戏:(让学生感知物体是有轻有重的)

1、请三名学生上讲台,指一名学生分别抱一抱另外的两名同学后,说说你的感受。

师:也就是说人的身体是有轻有重的。那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

2、请学生每人拿出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放在手上掂一掂。师问:你有什么感受?哪个重一些?

师小结:看来物体也有轻有重。我们把物体的重量叫做质量。(板书:质量)那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

师:以前我们学过物体的长度,它的单位有厘米和米。那物体的质量它也有单位,在我们生活当中常用到的就有“两、斤、公斤”,在世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就有“克和千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克千克(生齐读一遍)

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知道秤的用途。

师:刚才同学们说要想知道物体有多重可以用秤来称,你们见过哪些秤呢?在哪见过?(学生举例)

师:是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看看老师这里的秤,你都认识吗?并说一说秤的用途。(课件出示:常见的秤)

三、感知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1、问:老师这里有一枚2分钱的硬币,猜猜它有多重?

验证:(用天平秤称一下)约1克。

师:我们再称出一克重的回形针,正好是2枚。请同学们每人从盘子里拿出2枚回形针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轻轻的)

师:质量是1克的物品就是轻轻的,请同学们再掂一掂,用心去感受1克有多重,把这重量记在心里,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重1克的?(生举例)

师:各小组的盘子里也有一些大约1克重的物品,你能找到吗?

如生:一粒红腰豆大约重1克、一粒黄豆大约重1克、扑克牌一张大约重1克……

验证:通过用天平称,证实学生找到物品是否有1克的质量。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10】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教师简介

郝淑芳,女,现年33岁,大专学历,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现任陕西洛南县东街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课改实验教师。所代学生参加奥数竞赛多次获奖,20xx年集体荣获商洛市第二名,本人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xx年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曾三次为洛南县集镇小学教学联谊会作数学示范课。在新课程教学实验之初,为洛南县新教材教法联谊会作示范课。随后又承担七次县送教下乡活动,辐射效应好,深受基层领导和教师好评。撰写论文三十余篇,分别荣获国家、省、地、县一、二等奖。20xx年12月参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全国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荣获二等奖,获课程教材研究所颁发的荣誉证书。

陕西洛南县东街小学郝淑芳

4.6.1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课标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认识天平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3.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1000克。

学生2:1千克。

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5呢

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0

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

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指着30呢

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口答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一个西瓜重6()一个鸡蛋重50()

一只公鸡重2()一个汉堡重280()一桶油重5()

一支铅笔约重180()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3.一抓准

(1)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非常能干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比如全国劳模张秉贵,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够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

(2)明确要求:我们每组都有一篮橘子,一会儿请大家从这个塑料袋里往外抓橘子,不用秤,看看哪组同学取出的橘子最接近1千克。

四、回忆交流,总结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通过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以上就是《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范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小学千克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077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