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编辑为您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将为您带来启示,希望这些模板有助于你更快的完成任务。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测定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

教具学具:标杆、小红旗、测绳、卷尺

课前准备:

1、课前分好小组,选定组长

2、准备好测量工具,选好测量场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

1、说说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测量距离?

2、师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标杆、卷尺、测绳(先在实物图上认识)

二、在地面上测量相距较近的两点间距离

1、放两块砖(约距二、三十米),让学生测出它们间的距离。

提问;怎样测量它们间的距离?

师说明:测量相距较近的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测量。

2、实际测量

⑴、用卷尺量⑵、用测绳量

三、测量相距较远的两点间距离

1、师述:测量相距较远的距离,如果还用卷尺或测绳量,能否一下测量出?为什么?所以只能分段测量,但这样容易出现曲折,测量的精确度会受影响。所以要测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先要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这条直线测两点间的距离。

2、教师示范(A、B两点距50米以上)

⑴、测定A、B两点的直线

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拿一根标杆站在A、B两点,让第三个学生把标杆插在A、B之间的C点上,使A、B、C在同一直线上。以同样方法确定D点。

⑵、测出A、B间距离。

3、分组练习,师巡视指导

4、最后各组互相检验,看测定的直线直不直,两点间的距离是否较精确。

四、巩固

1、师在校园里先确定两个点,插上标杆。

问: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首先要做什么?怎样测定直线.(让3个学生用卷尺或测绳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完成89页第一题

五、作业

89页(2、3)

板书设计:

在地面上测量距离

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数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数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解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出示题目:

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①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

12=1/2

73=7/3

二、自主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

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③师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

④生说一说关系式的意思:

⑤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为什么?

⑥小组讨论:

⑦学生汇报:

⑧练一练:第36页第一题:

三、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①增加几道整数与带分数互化的题:

小组讨论方法:

学生汇报方法:

②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题: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分组讨论方法:

学生汇报方法:

四、拓展练习:

第37页第1、2、3、4、题

五、总结: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

成长的脚印的教学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

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2、出示挂图

(1)板书: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小格是1cm2)

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约是46cm2

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校

通过情境,联系自己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

3、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

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布置练习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校

学生将课前准

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

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使学生明确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让学生借助方格子这一载体来进行估计与计算。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的生长速度回放慢。

板书设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1)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方格是1cm2)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3)现在11岁,用自己的脚印估计约是多少?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4)

J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J教学重点: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J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u教学流程:

u引入: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独立完成练习,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一、基本练习

观察P25 ,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

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独立练习 P25 9 学生独立解答

四、挑战题 P26 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u合作讨论:

u当堂作业:

u全课总结:谈感受。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5)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

2. 认识并掌握测量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单位;

3. 能够辨别和应用分数的概念;

4. 理解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5. 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6. 掌握图形的构造和计量;

7.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1. 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整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

3.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第二单元:测量长度

1. 长度和长度的测量

2. 比较和运算长度

第三单元:测量质量

1. 质量和质量的测量

2. 比较和运算质量

第四单元:测量容量

1. 容量和容量的测量

2. 比较和运算容量

第五单元:分数的认识与计算

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第六单元:乘法和除法

1. 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基本乘法口诀和计算

3. 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4. 乘除法运算的综合应用

第七单元:图形的认知和计量

1. 主要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2. 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认知

3. 直角和平行线的性质

4. 图形的计量

三、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逐步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 合作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演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解析,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游戏教学方法:运用趣味教具和游戏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目标:了解整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整数。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引发学生对整数的兴趣与思考。

2. 导入整数概念:教师清楚地给学生讲解正负号的含义,并用具体实例展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3. 整数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整数的表示方法,如整数坐标轴等。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学生出示数轴上的一些点,引导学生用整数表达这些点的位置。

5. 小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整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

目标:能够正确比较整数的大小关系。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示,引发学生思考整数的大小关系。

2. 整数的比较:教师向学生解释整数之间的比较规则,并用具体例子进行示范。

3. 练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些比较整数大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比较的理解和掌握。

4. 整数的大小关系:教师给学生呈现一些整数并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 小结:教师总结整数的大小关系,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目标:能够正确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运用元素游戏,引发学生思考整数的相加和相减。

2. 整数加法:教师向学生讲解整数加法的规则,并用具体例子进行示范。

3. 练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些整数加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整数减法:教师向学生讲解整数减法的规则,并用具体例子进行示范。

5. 练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些整数减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6. 小结:教师总结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和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运用小测验和综合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所述为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的主题范文,其中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要求

进一步深化对有关概念、法则、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

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基础训练

口算练习。教材第143-147页口算练习第(一)、(二)、(三)、(四)。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综合练习(板书)

2.指导练习。

教材第142页练习三十四。

第26题(用不同的思路解应用题)。

第26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先求出原来做1800套制服的布有多少米,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二是现在做1800套可节省多少布,省下的布现在还能做多少套,再加上1800套就是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板书)解法一:3.81800(3.8-0.2)=1900(套)

解法二:0.21800(3.8一0.2)十1800=1900(套)

第27题。

第27题思路如下:实际提前5天完成,原计划这5天要修的可以看成平均分到以前(20-5)天中去修,所以45(20一5)就是原计划5天要修的米数,45(20-5)5=135米就是原计划每天要修的米数。也可用方程解: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20X一(20一5)(X十45)

20X=15X十675(工作总量相等)

5X=675

X=135

答:原计划每天修135米。

三、练习

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4~26题。

作业辅导

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0~23题,第27~29题。

疑难辅导

教材第142页练习三十四。

第28题先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它的宽

3平方分米300=900平方分米

注意统一单位: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94.5=2(米)

最后一段可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按顺向思考列方程:4.5X=9再求解。

思考题:

第(l)题,与第63页思考题的思路一致,所不同的是要先求出队伍的长:(3462-1)0.5=86(米),再求从排头的人上桥到排尾两人离桥共需的时间是:(889+86)65=15分。

第(2)题让学生实际操作,摆一摆,答案是,这样组成的能被2整除的有6个:12、32、42、14、24、34。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7)

主题:如何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基本数学符号和运算法则,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了解数与数之间、数与形之间、数与图之间等数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通过授课,让学生学会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并培养其数学创新意识,开拓数学思维的广度。

二、教学准备

1.讲解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音响设备。

2.教学素材:全科五年级数学教材、以往做题出现的错误例子。

3.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宽松、舒适,整齐明亮,有数学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在数学教学前,先让学生明确,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课程中,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让学生明确数学的重要性,并为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接下来,可以用一些并不复杂、却轻松而有趣的例子来为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解题经验和方法。例如,有八个等分的空杯子,利用水平仪、量杯、香蕉等工具来解决一些有关数学问题。

2.解题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一些常见的数学题进行演示,逐步分析问题的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一个面积问题时,进行尝试变换、逆向推理、归纳及其他有助于理解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解题思维方法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加灵活、了解地处理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教学总结

在教学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其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好地为下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有关数学问题的解题思维能力。同时,无论是解决常见、基础的问题,还是处理复杂、更为抽象的问题,学生都能够自信、迅速和准确地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8)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逐步制定统一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创建数对的过程,掌握数对的书写形式,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观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线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异同理解。

4、教学过程

4.1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探讨描述位置两要素

师:今天,谢老师的好朋友带来一份神奇的礼物。有请X先生

第一关:找地鼠

师:请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师:还能怎么说?

生:从右往左数第2个。

师: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从上往下数第3个,从下往上数第2个。

师:看来,描述一条线上的位置,我们只需要一个数。

师:(平面上的一个地鼠)现在还能用一个数字来描述位置吗?不能。为什么?

师:我们全班来玩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台背对屏幕,其他同学描述地鼠的位置帮助他猜?

师:你来说,谁有不同的说法,还有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描述平面上某个位置需要两个数,这个发现很重要。

师:(面向猜的同学)听了这么多说法,能猜到位置吗?

师:你是怎样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为什么会猜错?(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样)怎样让你的描述更加准确些。(说清楚方向:从左往右数第2排,从下往上数第3个)(板书说法)

师:经过不断完善,终于能消除误解,并赢取第一块拼图。听(X先生录音)

二、从列和行引出数对确定位置

师:在第一关,我们发现由于每人所定规则不同,导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会出错。这时,我们就需要统一规定。

师:(我们进入第二关,确定你的位置)从游戏回到教室里,像同学们的座位有的竖着排,有的横着排,数学中统一规定,像这样的竖排,我们称作列(板书: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请第一列同学起立。你是怎样数的?有道理。这位同学,我看出了你的犹豫,有什么想说的?

师: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两个第一列!这个时候又需要规定,列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教室里的观察者就是(老师),那你们就是被观察者。站在我的角度从左往右请第一列同学起来,第二列,第三列,原来你们是第6列。请记住自己是第几列了。

师:竖排是列。像这样的横排,我们称作行(板书: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手势从前向后点),第一行同学在哪?第二行,第三行……同样,记住自己是第几行。

师:列和行的观察方向已经确定了,请用列和行表示自己的位置。写在草稿纸上。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都很准确。

师:回到大屏幕,当教室中的座位画在图上就成了这样。面对这幅图,谁是观察者?站在我们的角度,从左往右数第一列在哪里?第二列,接着……

师:教室中行是从前往后数,到了这幅图上就变成了从下往上数了。第一行在哪?第二行……张亮的位置是?还可以怎么说。

师:发现张亮的位置在从左往右第2列,从下往上数第3行的交点处。图上,还有两位同学的位置,谁来说。同意吗?看来,大家用列和行描述位置的已经比较熟练了。

师:把座位图变化一下,用图形代替了桌子,还能描述张亮的位置吗?(能)来个小考验把,能快速记下包括张亮在内的四个位置吗?拿出草稿纸,准备。怎么了?(太快了)想想有没有快速记录的方法,再来一次?准备。这次好些了。以张亮的位置为例,谁来说说你的好方法。(2 3)什么意思?(2表示第2列,3表示第3行)还可以怎么说(3 2)。这个想法很好,更加简洁了。

师:这些都是张亮位置的描述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1、列和行的方法,很具体但数学应该追求简洁明了,2、两个数字的方法,很简洁但容易误解。)都有道理,但是数学家还是选了其中的一种方法来描述位置。你觉得是那种?(手势上下移动)这种。

师:数学家也发现了漏洞,怎么办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规定:以后凡是用两个数表示位置时,都先说列(板书),再说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把他们括起来,最后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数对,而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师:所以张亮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指板书对的)读作数对(2,3)。

师:剩下的三个位置也用数对表示吧。写在草稿纸上。

师:四个数对中有两个比较特别,谁来说?

师:归纳的真准确,(3,4)不能表示赵雪的位置(4,3)也不能能表示王艳的位置。我们说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也就是说数对和位置一一对应。以后,一看到这样表示的形式,就知道是数对,是用来确定位置的。这也是数学符号的独特性。

师:回到同学中间(指向同学)请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和张亮同一个位置的是谁?(课件强调张亮)。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师:其实,从图上到教室里,观察者角度转变了,同学们还能灵活的用数对来确定位置,非常棒。听。(X先生评价)

三、点子图中的位置表示

师:祝贺大家,回到大屏幕,座位图再次发生变化,变成了(用点)来表示位置,再把这些点用线连起来,形成了一个方格图,规范的方格图会多出这样一列和一行(课件强调),我们把它们叫做起始列和起始行,他们的交点我们用0来表示,称作起始点。从起始点开始,我们可以数出列数和行数。在这里你还能确定张亮的位置吗?数对(2,3)。

师:X先生又有话说:(第三关找场馆。)这是动物园的平面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门的位置是(数对(3,0))什么意思?

师:图上的四个场馆,能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吗?第二题呢?翻开书第20页,直接写在图上。

师:老师也有感兴趣的场馆,先给个提示(,4)能确定是哪个场馆吗?为什么?)能确定的只是(在第4行上)。换个提示,这个场馆在(1,)上,可能是哪些场馆。老师感兴趣的场馆其实就是(大象馆)。也就是第4行和第1列的交点处。

师:再次请出X先生:第四关摆放花盆(课件出示第四关)确定花盆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确定行列)

师:随意指两个位置提问。(单击课件)这四盆草围成一个长方形,能找出这四盆小草的位置吗?X表示几,Y表示几。请拿出练习纸,用圆圈表示4盆小草的位置。

师:根据已知数对可以很快确定三个点的位置,根据长方形的特性找到第四个点的位置。同学们都做对了吗?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对的日常运用

师:数对的运用的确广泛。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会用到数对呢?像同学们说到的电影票、围棋棋盘等等。

国际象棋棋盘上也有行和列,这是白王,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g,2)

这是南昌的经纬图,南昌位置可以用数对(116,25)来表示,在这里116表示的是?29表示的是?(经度和纬度)

师:学到这里我不禁想问:这么简单准确的数对又是谁发明的呢?数对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百度:笛卡尔和蜘蛛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还差一块拼图了,听听X先生带来了什么问题:第五关:确定位置,需要几个数?)

生:需要两个数。

师:什么情况下用两个数?(平面上的位置)(课件出图)一个数不行吗?(课件出示打地鼠图片)行。

师:什么情况下我们用一个数就能确定位置?(直线上的)。

师:直线上的点用一个数字确定位置,平面上的点用数对确定位置,那有没有用三个数确定位置的可能?(出现省略号)这个就留到以后学习了。

师:听听X先生对大家的最终评价吧。

师:其实,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神奇的礼物就是一句话?齐读。学好数学将会是一个让你终生受益的财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9)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几何形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能够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形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b. 能够根据几何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c. 能够准确绘制给定几何形状;

d. 能够描述几何形状的性质,如边长、周长等。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观察、感知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

b. 培养学生分类的思维和观察几何形状的能力;

c. 小组合作,经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对话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b. 强调观察、思考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c. 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美感和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形状。

2. 能够根据几何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准确绘制给定的几何形状。

2. 能够描述几何形状的性质,如边长、周长等。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PPT;

2. 角形、直角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形状的卡片;

3. 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

教师利用PPT呈现一系列几何形状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与同桌合作,尝试给这些形状分类。

Step 2:引入新课(10分钟)

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和定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形状,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形状的特征和区别。

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

1. 教师将角形、直角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形状的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类并整理。

2. 学生分小组比较各自的分类结果,合作讨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要点。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形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分类结果。

Step 4:知识展示(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展示绘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绘图纸上绘制给定形状。

2. 学生在绘制完成后,互相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并互相评价。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巩固练习的纸张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批改答案。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几何形状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要概念和技能。

七、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一些特定的几何形状,并在作业本上画出来。

以上为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的一个主题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728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