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物理教案

2024-06-14 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锦集11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制定教案,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探索“物理教案”的精髓和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我所提供的以下信息是我经验得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物理教案【篇1】

第 13 章“内能”复习课程计划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分子运动学,解释一些热现象;

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等概念的认识,认识内能变化的两种方式和性质。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够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4.能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过程:

自主自学与合作学习:

分子动力学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做____运动,这种随机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强度与分子热运动越高有关。 _____________称为扩散,扩散现象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所以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3.分子之间既有 也有 相互作用。内能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能量与分子的总和称为物体的 。影响物体内能的主要因素有:

5.改变内能的方法:

(1)传热:发生条件: ,传递方向: 。

(2)做功: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而做功的物体,物体的内能会减少。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3)温度、热量和内能之差:

比热容:

6.比热容是指各种物质吸热放热的热容差。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7.比热容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水的比热容 c 水 = ;物理意义:.

8.热量计算公式:Q吸力:=_____________,Q放量=_________。强化教学:

制作40g,0℃ 冰的温度降到-10℃可以放出多少热量?如果用这种热量来加热水,那么有多少质量 5°C 的水可以加热 10°C?

展示比赛:

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有更多的能量 B. 物体内的能量增加,而温度必须升高

C.物体内部的能量增加,必须从外部吸收热量 D.物体的温度增加,其热量必须增加

2.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小,下列说法正确(

) A.物体的比热容与吸收和吸收有关物体的吸收 放出的热量与

B.一块铜的质量减半,其比热容不变

C.相同质量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的热量相同,铜块的温度升高得更多。

D.相同质量和初始温度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的热量相等,相互接触,传热方向是从铜到铝

3.用下列物理术语指出“热”的含义:

传热中的“热”是指:________;

热现象“热”在:________;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________;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________。

4.当质量相同的物质和水降低到相同温度时,放热比为11:50,则物质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当其质量减半时,剩余材料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__.5。下表列出了通过实验确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耳/(kg?℃)]

阅读上面的表格,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请填写其中任意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右图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和发热特性”的实验装置。 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搅拌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由_____________反映(可选填“温度计指示”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本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字母填写) A.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如酒精灯的火焰大小, 到烧杯底部的距离等) B. 分别向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C. 使用相同的烧杯

7.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将一块质量为100g的铜块从沸水中(标准大气压下)取出,迅速放入待测液体中质量为 100 g,温度为 10 °C。混合后的常用温度为 25 °C。如果不计算热损失,这三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铜的

c=×10J/(kg?℃)]?

总结和改进:

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检测固体科学:

见全能学习计划P11----P12。

物理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能源革命这节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教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进入21世纪,我们对能量转化技术的掌握是日趋成熟完善,对能源的利用也日趋合理,到底21世纪我们的能源发展是怎么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下可持续发展,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 教师: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学们看下图16.5-1,了解一下一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

(学生看书,老师板书)

学生看完后,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有关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叫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

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求是取之求尽、用之求竭。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 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采掘殆尽。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因此同学们以后不仅自己节约能源,看到浪费能源的行为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制止。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图16.5-2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未来的理想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四、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

2.在你生活的地区是否适宜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什么?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温室效应的关系,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小论文.

2、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物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

2、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天体的密度、天体的重力加速度、天体运行的速度等;

3、通过应用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解决天体问题的图景: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两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能力目标

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能熟练的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情感目标

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天体运动。

教学建议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主要解决的是:天体的质量、天体的密度、天体的重力加速度、天体运行的速度天文学的初步知识等。教师在备课时应了解下列问题:

1、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由天体的质量和半径决定的.

2、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和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关系:物体随地球的自转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的,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才是通常所说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相关内容可以参考扩展资料)

物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同学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儿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4)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

二、猜想假想

(1)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及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有效。

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三、制定方案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

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2)拉力和推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四、实施探究

(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咱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

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

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五、展示交流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认为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

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六、拓展创新

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课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它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物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生:不能.

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引言: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讨论与交流]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

师: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

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生:我们开始上课的“时间”:8:00就是指的时刻;下课的“时间”:8:45也是指的时刻.这样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那一瞬间就是指时刻.

生:我们上一堂课需要45分钟,做眼保健操需要5分钟,这些都是指时间间隔,每一个活动所经历的一段时间都是指时间间隔.

师:根据以上讨论与交流,能否说出时刻与时间的概念.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师: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实例,并让他们讨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展示问题)根据下列“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T15站名T16

18:19北京西14:58

00:35 00:41郑州08:42 08:36

05:49 05:57武昌03:28 03:20

09:15 09:21长沙23:59 23:5l

16:25广州16:52

参考答案:6小时59分、15小时50分、22小时零6分.

(教师总结)

师: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生:不是,实际上这里的时间就是指的时刻.

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

教师课件投放教材图1.2-1所显示的问题,将其做成F1ash动画.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

生:时刻: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来表示时刻.时间: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师: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是人为的.单位秒(s).

师:下图1-2-1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n秒的意义.

答: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答案:A

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内有60个时刻

答案:BC

解析:紧扣时间和时刻的定义及位置、位移与时刻、时间的关系,可知B、C正确,A错.一段时间内有无数个时刻,因而D错.

以下提供几个课堂讨论与交流的例子,仅供参考.

[讨论与交流]: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

二、路程和位移

(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

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

师:(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思考: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生: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汽车,也可以乘火车或飞机,还可以中途改变交通工具.选择的路线不同,运动轨迹不同,但就位置变动而言,都是从北京来到了重庆.

师: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生: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米(m).

路程: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板)

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位移,从初始位置A向末位置B画有向线段,展示教材图1.2-3.

物理教案【篇6】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那么,要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要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在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向学生介绍光具座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指出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不同组桌面上的凸透镜的焦距不同,你们想通过什么办法得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测量,也可查说明书)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步骤。让其中一组把实验步骤向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可行,给予肯定;如果不可行,应予以纠正。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同学们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实验做得最快、最好,要注意分工合作。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用自己的话把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达出来。

6)交流与合作请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实验研究的结果,看看得出的规律是否一致。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放大镜的有关知识:

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使用放大镜时要想让物体的像变大些,应怎么办?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或做过实验后,回答上述问题。思考:若两个凸透镜大小相同时,透镜的厚度对放大倍数有影响吗?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观察图3-50: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及用其观察到的像。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进行归纳,特别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2、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本节教学安排及设计还是比较充分的,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进行到结论的得出,学生做得既全面又准确,效果较好。

物理教案【篇7】

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日本民歌《樱花》以及了解日本的民俗风情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难点:总结音乐特征。

教学方法:视听与语言介绍及歌唱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师:就世界范围来讲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 生:亚洲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一同来了解我们亚洲的民俗风情及其亚洲的音乐特点,首先让我们到日本来看看吧。(放映有关日本民俗风情的幻灯片) 师:介绍《樱花》,从花名,名花,日本国花,介绍日本赏樱的民俗(樱花节)以及讲述樱花节的由来,展示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师:欣赏一次歌曲,分析歌曲写作的特点(一字一音为主)

二、学唱《樱花》欣赏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

师:播放歌曲,并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活动。 师:学生小声哼唱,注意句未长音的长度。 师: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

师:采用集体演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日本民歌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生:好的,它的主要特征是:

1、运用了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

2、歌词与乐音的关系大多为一字一音。

1 师:现在有个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就是将“

3、

4、

6、

7、i”这个都节调式的五声音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来现场创作音乐。 生:好的,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创作灵感,对他的精彩表现给予掌声鼓励。

师:下面让同学们欣赏一首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它是一首尺八与筝的二重奏,该曲作家是日本民间音乐名家。尺八是中国传入日本的竖吹乐器,是日本重要的传统吹奏乐器。筝也是日本重要的传统乐器。

师:欣赏完这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之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

师:日本传统音乐包括:日本的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都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

三、欣赏朝鲜民歌音乐《阿里郎》、介绍朝鲜的民族乐器---伽倻琴 师: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到美丽的朝鲜半岛来了解他们的音乐盛况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有关《阿里郎》故事传说。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的音乐视频之后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 生:是三拍子结构,旋律优美动听,律动感强。

师:接下来让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朝鲜特有的民族乐器---伽倻琴请看图片。 师:欣赏伽倻琴演奏的片段视频。

三、观看印度影视作品,从中感受印度音乐。

师:欣赏完美丽动听的朝鲜音乐之后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同进入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来了解一下它们的音乐状况。

师:下边老师将以印度电影音乐为一个侧面来让同学们来揭开印度音乐的神秘面纱,请同学们欣赏印度电影音乐片段,并欣赏其中的歌舞表演,从中感受印度音乐特点。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印度电影音乐的特点。

2 生:载歌载舞,叙事、情节性强

师:下面有一个谁来比划谁来猜游戏请同学们来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各国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这与他们的风土人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风格的音乐,与他们的宗教活动,信仰也有很大关系,我们欣赏一个国家的音乐,应该也同时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去欣赏。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由于与地理课堂的整合,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分析歌曲风格特点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联系。同时,对于影片和演唱会等视频节目的欣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欣赏国家风土人情以及该国家的音乐。

环球之旅(1) 亚洲之声(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学校:泉州外国语中学 教师:吴超平

4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案设计模板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教案【篇8】

1、电场线

2、或门电路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简谐运动,弹簧振子

5、焦耳定律

6、电势差与电势能的关系

7、盖—吕萨克定律。

8、点电荷的电场(为什么用F比Q来定义电场强度,以点电荷为圆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电场强度相等的,对不对?

9、平均速度

10、离心运动

11、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形成的物理学史、牛顿的微积分证明两个球体之间的球心距)

12、磁通量

1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14、毛细现象、表面张力(选修3-3)

15、第一宇宙速度(材料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推导,环绕周期的推导,提问:还有哪种方法可以推出第一宇宙速度,G的数值,G的单位推导)

16、机械能守恒定律

17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8库仑定律(扭秤实验) 19平均速度

20饱和气体和压力的关系

21、向心力(提问: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W、T、f

22、单摆回复力

23、电容器电容

24、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区别) 25磁感线 26动能定理

27、电阻定理(学科问:那节思考与讨论)

【试讲题】

1、讲课内容:给出质谱仪的图片及介绍(仅大致文字介绍,不给出相关计算公式),要求对质谱仪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导出核质比关系 面试题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资料:人教版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相互作用力”部分(应该是)

2、课题: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提供了线速度的定义公式,要讲清线速度方向,提供了磨砂轮的火星飞出和下雨天转动雨伞雨滴飞出方向的图片等。总之内容提供的比较全,但量少,要自己添加一些设计撑满10分钟还是挺费劲的。{建议平时对每一节课,要认真构思}

3、摩擦力。

4、力的分解合成。

5、磁通量。

6、电流计改装成电压表。【给了原理,电路图和一道例题,电流计和电压表有什么区别?】

7、功。

8、功率与FV的关系。

9、万有引力。

10、三相电{转子和定子的区别}。

11、力的分解合成。【力的分解方法: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评委问题:为何要分解力?草图画的不美观】

12、惯性。{为什么m越大,惯性越大?}

13、原子结构发现史讲解。

14、线速度。

15、并联电路的特点。【给出了实验电路图,图中并联了很多电阻,用了省略号省去了要连的电阻,应该上成一节实验课的】

16、等势面。【纸张内容:等势面定义;用等高线来对比;用重力做功来比喻电场力做功】

17、多用电表。

18、手摇发电机【交流电。要求:举生活中应用实例,板书】

19、牛顿第二定律。【纸上有:内容,公式 F=ma,国际单位制推出K为什么等于1?】 20、滑动摩擦力

21、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物理面试教案模板(共20篇)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生物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共14篇)

物理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物理教案【篇10】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试题及答案

(40分钟 5 0分)

一、选择题(本 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关于感应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动势就是感应电动势

B.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C.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没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没有感应电动势

D.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

2.(2013揭阳高二检测)从同一位置将一磁铁缓慢地或迅速地插到闭合线圈中同样位置处,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有( )

A.磁通量的变化率 B.感应电流的大小

C.消耗的机械能 D.磁通量的变化量

3.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大值的时间是( )

A.0~2 s B.2~4 s C.4~6 s D.6~10 s

4.(2013白城高二检测)一接有电压表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向右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中有感应电流,有感应电动势

B.线圈中无感应电流,也无感应电动势

C.线圈中无感应电流,有感应电动势

D.线圈中无感应电流,但电压表有示数

5.如图甲所示,圆形线圈M的匝数为50匝,它的两个端点a、b与理想电压表相连,线圈中磁场方向如图,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ab两点的电势高低与电压表读数为( )

A.φa>φb,20V B.φa>φb,10V

C.φ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

6.(10分)如图所示,用质量为m、电阻为R的均匀导线做成边长为l的单匝正方形线框MNPQ,线框每一边的电阻都相等。将线框置 于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在线框的右侧存在竖直方向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边界间的距离为2l,磁感应强度为B。在垂直MN边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线框以垂直磁场边界的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在运动过程中线框平面水平,且MN边与磁场的边界平行。求:

(1)线框MN边刚进入磁场时, 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大小;

(2)线框MN边刚进入磁场时,M、N两点间的电压;

(3)在线框从MN边刚进入磁场到PQ边刚穿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7.(10分)(能力挑战题)如图所示,矩形线圈在0.01s内由原始位置Ⅰ转落至位置Ⅱ。已知ad=5×10-2m,ab=20×10-2m,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T,R1=R3=

1Ω,R2=R4=3Ω。求:

(1)平均感应电动势;

(2)转落时,通过各电阻的平均电流。(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电源电动势的来源很多,不一定是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所以选项A错误;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如果没有感应电流,也可以有感应电动势,C错误;电路中的电流可能是由化学电池或其他电池作为电源提供的,所以有电流不一定有感应电动势,D错误;在有感应电流的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故B正确。

2. 【解析】选D。磁铁以两 种速度插入线圈的初末位置相同,则初位置的磁通量和末位置的磁通量也相同,因此磁通量的变化量相同,选项D正确;由于插入的快慢不同,则时间不同,因此磁通量的变化率不同,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和转化的电能也不同,消耗的机械能也不同,所以选项A、B、C错误。

3.【解析】选C。在Φ-t图像中,其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磁通量的变化率,斜率越大,感应电动势也越大,在图像中,4~6 s图线的斜率最大,即该段时间的感应电动势最大,故C项正确。

4.【解析】选C。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向右匀速运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无感应电流产生,故选项A、D错误;因导体边框ad和bc均切割磁感线,因此ad和bc边框中均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所以电压表无示数,故B错误,C正确。

5.【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线圈M的磁场的磁通量随时间均匀增加,则E=n =50× V=10 V;由 楞次定律可知,此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由右手螺旋定则可以看出,此时a点的电势较高。

【变式备选】将一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的正方形线框置于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其边界与正方形线框的边平行。现使线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沿四个不同方向平移出磁场,如 图所示,则在移出过程中 线框的.一边ab两点间电势差绝对值最大的是( )

【解析】选B。四个选项中,切割磁感线的边所产生的电动势大小均相等(E),回路电阻均为4r(每边电阻为r),则电路中 的电流亦相等,即I= ,只有B图中,ab边为电源,故Uab=I3r= E。其他情况下,Uab=Ir= E,故B选项正确。

6.【解题指南】首先要明确其等效电路,MN两端的电压为闭合回路的外电压;求出感应电动势,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可求出回路上的电流和MN两端的电压;确定有电流的时间,根据焦耳定律求热量。

【解析】(1)线框MN边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动势E=Blv,

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 。

(2)M、N两点间的电压UMN=IR外=I R= Blv。

(3)线框运动过程中有感应电流的时间t= ,

此过程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I2Rt= 。

答案:(1) (2) Blv(3)

7.【解析】线圈由位置Ⅰ转落至位置Ⅱ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即产生感应电动势 ,视这一线圈为一等效电源,线圈内部为内电路,线圈外部为外电路,然后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

(1)设线圈在位置Ⅰ时,穿过它的磁通量为Φ1,线圈在位置Ⅱ时,穿过它的磁通量为Φ2,有

Φ1=BScos60°=1×10-2Wb,Φ2=BS=2×10-2Wb,

所以ΔΦ=Φ2-Φ1=1×10-2Wb。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可得E= = V=1 V。

(2)将具有感应电动势的线圈等效为电源,其外电路的总电阻

R= =2Ω。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总电流

I= = A=0.5 A。

通过各电阻的 电流I′= =0.25A。

答案:(1)1V(2)0.2 5 A

【总结提升】三种求感应电动势的方法

(1)应用公式E=n 。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面积不变,这时公式为E=nS ;另一种是磁感应强度B不变,这时公式为E=nB 。

(2)公式E=Blvsinθ。该公式一般用来计算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瞬时感应电动势,式中B表示磁感应强度,l表示导体棒的有效长度,v表示瞬时速度,θ表示v与B之间的夹角。

(3)公式E= Bl2ω。主要适用于导体棒绕一个端点垂直于磁感线并匀速转动切割磁感线的情形。

物理教案【篇1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

2、理解保险丝的作用及其安装方法。

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4、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用实物制成的如课本图卡口灯座、闸刀开关、三孔插头插座各一个,测电笔二只,灯座挂图二幅,自制的如课本图图图10-5投影幻灯片三张,保险丝,铜丝,铁丝,火柴,写有例题的小黑板。学生用器材:每张课桌发一只测电笔,学生自带的灯座,保险盒等。

(三)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

问:我们教室里各盏灯是怎样连接的?教师依次通断教室里各盏灯,使学生知道是并联。

问:那么我们家里的灯又是怎样连接的?家里的插座和台灯又是怎样连接的?我们家里的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家庭电路。

2、进行新课

(1)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

出示如课本图10-1的的示教板。让学生逐个观察每一部分,并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器材的名称。当学生说到灯座时,教师出示卡口和螺丝口灯座实物和挂图。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灯座并旋开,对照两只灯座的挂图听教师讲解,了解灯座的结构,知道灯泡是怎样装到灯座上而连入电路的。

教师给示教板通电,并闭合、断开开关,让学生观察到灯和开关是串联,灯与灯之间是并联。同时将一收录机的插头插到插座上,打开收录机,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知道,插座和灯也是并联。

最后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逐一回答:

①家庭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答:(按照接线顺序)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盒、插座、灯座、开关。

②开关与电灯是怎样连接的?(答略)

③插座是怎样接到家庭电路上的?插座和灯是怎样连接的?(答略)

(2)家庭电路的几个主要部分

①火线和零线

问:家庭电路的电源是什么?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各叫什么?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二自然段和图10-2后回答:家庭电路由外面的低压供电线路供电,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零线,另一根叫火线。

②电能表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看书后回答:

电能表接在电路的什么地方?它有什么作用?如何读数?电能表上标着一个电压值和一个电流值是什么意思?电能表允许安装的家用电器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讨论回答完上述问题,教师出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和学生共同分析计算。例题:某电能表上标着“

③保险丝

问:电路中的电线和其它设备都是按照一定的工作电流设计的,若超过这个电流将发生什么?引导学生用Q=I2Rt来分析可能会发生的事故。

问: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学生答:在电路里安装保险装置——保险盒,里面有保险丝。

问:保险丝的作用是什么?

演示:给示教板通电,并闭合开关使灯亮,用一火线与零线相碰即已短路的插头插入插座中。

学生观察到:保险盒火花一闪,灯熄。再拔出保险盒盖给学生看,保险丝已熔断。(拔出短路的插头)

指出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电流增大而超过线路设计的允许值前,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保险)的`作用。

问:保险丝为什么能在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呢?选什么材料做保险丝呢?

指出:选做保险丝的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电阻率大,这样电流通过保险丝时发热多。温度能迅速上升。B、熔点低。演示用点燃的火柴可烧断保险丝,而不能烧断铜丝、铁丝。

问:保险丝安装在什么地方?

指出:保险丝应串联在电路里,在插入式保险盒中保险丝装在盒盖上,有些闸刀开关的下方也装有保险丝。

教师教给学生怎样给保险盒、闸刀开关安装保险丝。把刚才保险盒盖上烧断的保险丝去掉,重新装上新的,插到示教板上,看到灯亮。可再请一同学上讲台给一保险盒盖安装保险丝,学生安装好后,把这个保险盒盖插到示教板上检查他是否接对,当学生看到灯亮了,自己接对了,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溢于言表。

问:怎样选择保险丝?

指出:保险丝越粗,使它熔断的电流越大。使用保险丝时,必须用规格合适的保险丝,指出用较粗的,用铁丝、铜丝代替合格保险丝的危险性。

④插座接地

A、出示三孔插座、三脚插头,演示把三脚插头怎样插到插座上。

B、用幻灯打出课本图图10-4,讲解三孔插座和插头及作用。作用是: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

c、用幻灯打出课本图10-5,讲解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

D、最后让学生记住三孔插座的三孔分别表示:l—接地,2—接火线,3—接零线。

⑤测电笔

指出:辨别火线和零线要用测电笔。

让学生拿起桌上的测电笔,打开,对照课本图10—6,弄清测电笔的构造。再请一同学起来说出它的构造。

教师讲解、示范如何使用测电笔:手一定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请同学握住测电笔,教师检查,当众纠正错误的握法。再分别请两个同学用测电笔辨别教室墙上的插座,哪一个孔里是火线,哪一个孔里是零线。

3、讨论:

2。

2、3点。

(四)说明

插座、保险盒、闸刀,课堂上可边听讲解,边观察手边的实物,边练习安装。也可把几个班同学带来的收集到一起用。

挂图、幻灯准备好。若缺乏实验器材,没有幻灯的学校,可引导学生多观察课本上的图。

以上就是《物理教案(锦集11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物理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483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