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物质的构成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1分子的性质及应用2015选择题9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用分子性质解释相关现象2014选择题92结合教材实验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子的不断运动2013选择题11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2原子构成、性质及应用2013选择题2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原子数目的表示方法3核外电子排布、离子2015选择题40.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3个铁离子的表示方法2014选择题6(C)0.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查有关离子的分析推理选择题6(D)0.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本讲内容我省在考查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预计在2016年我省中考会继续以考查分子的性质与应用,原子、离子等知识为重点。分子和原子分子原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相同点①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②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____;③分子、原子之间都有____;④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____再分联系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是由____构成的原子的构成、性质及应用1.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但由于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________中不可以再分。2.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带负电)。(注意特例:一般的氢原子无________)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_______,电性________,因此整个原子________。3.在原子中:________数=________数=________数,但是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核很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这是因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质量几乎相等,而一个电子的质量只相当于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6.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________(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__________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如果用算式表示,可以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则发现: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数+________数。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1)通常用________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________层,最多的有________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________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2.原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____个原子易____电子非金属元素____个原子易____电子稀有气体元素____个(氦2个)不易得、失电子,稳定结论____________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离子1.带电的____________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________,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________。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温馨提示】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在离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和离子的关系粒子结构电性粒子名称符号结构示意图原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电中性氖原子_____离子阳离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带正电钠离子_____阴离子核电荷数_____核外电子数带负电氯离子_____原子与离子的联系相互转化:4.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都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论个数;③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且质量、体积都很小;④都在不停地运动,粒子间都有一定间隔;⑤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相异点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②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也可构成分子;③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④原子和离子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转化关系原子命题点1分子的性质及应用(2015·河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思路点拨:水结成冰,是分子间间隔改变,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本题考查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需要认识微粒的主要性质(以分子为例):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间有作用力。另外,要熟记一些微粒典型的宏观表现的例子,以便于区分它们。1.(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A.闻到气味B.气体混合C.刻出划痕D.品红溶解2.(2013·河北)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A.个数减少B.质量减少C.间隔变小D.体积减小3.(2015·石家庄一模)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液氧是淡蓝色的——氧气分子是淡蓝色的B.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构成物质的分子可以再分C.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在0℃以下将不再运动D.5mL水与5mL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命题点2原子的构成、性质及应用(2015·北京)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B.26C.30D.56思路点拨: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弄清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4.(2014·台州)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5.(2015·荆州)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6.(2015·杭州)考古学上常用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中子数不同,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________。命题点3核外电子排布、离子(2015·成都)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Na和Na+,其中相同的是()A.电子数B.质子数C.电子层数D.所带电荷数思路点拨: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进行解答,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7.(2015·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铜B.二氧化碳C.金刚石D.氯化钠8.(2014·菏泽)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微粒①易得到电子B.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种元素C.微粒③易形成+1价金属阳离子D.微粒④带两个单位正电荷9.(2015·菏泽)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如下:(1)D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D元素与上图中________(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2)A、B、C三种元素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3)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写化学式),其中B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第10讲物质的构成一、选择题1.(2015·襄阳)“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A.分子很小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2015·云南)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电子B.原子C.分子D.离子3.(2015·绵阳)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电子4.(2015·汕尾)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水B.铝C.金刚石D.氯化钠5.(2014·温州)最近某科研小组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其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和17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9B.117C.176D.2936.(2015·石家庄二模)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D.房间里喷洒香水后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7.(2015·荆州)下面所列各项中,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8.(2015·阜新)某离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9.(2014·广州)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实心球体B.原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0.(2015·石家庄市内四区毕业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D.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二、填空及简答题11.(2015·株洲)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x=______;A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_。(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_。(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填字母)。12.(2014·重庆A卷)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3.(2015·荆州)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1)n的最大值为________。(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14.(2015·绥化)把握微观世界,了解构成物质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1)反应物中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通过该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第10讲物质的构成考点解读考点1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很小运动间隔可以不能原子考点21.化学变化化学变化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质子中子3.核电荷质子核外电子不一定5.原子核质子中子6.碳原子原子的质量原子实际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质子中子考点31.(1)电子层(2)1782.(1)质子数电子层原子核该电子层的电子数(2)4失≥4得8最外层电子数考点41.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阴离子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个镁离子3.=NeNa+Cl各个击破例1A例2B例3B例4题组训练1.C2.C3.D4.D5.B6.7∶67.D8.B9.(1)硫BS-(2)>(3)H-1整合集训2.A3.C4.A5.B6.D7.D8.C9.D10.C(1)2S-(2)铝原子(3)AD(1)氯化钠(或NaCl)(2)失去(3)D(1)8(2)S-H(3)Na、Mg、Al(1)O24NH+3O2N2+6H置换(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或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氨气和氧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产氮气和水)
延伸阅读
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1物质的变化2015选择题102以常见的实验、生活、自然现象为对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2014选择题102以常见的生产、生活现象为对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2013选择题10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本讲内容在2015年我省中考中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在考查本单元知识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结合常见的生产、生活现象,生活常识对考点进行考查,占试卷分值为2分,预计2016年我省中考仍然会延续以前的形式,且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可能性比较大。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____的变化本质区别没有________生成有________生成微观变化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____________,变化的是粒子的______构成物质的粒子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的粒子宏观现象通常在______和______方面发生改变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及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举例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等木炭燃烧、钢铁生锈等联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过程中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______同时发生化学变化【温馨提示】爆炸、变色、发光、放热等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锅炉、气球等因压强过大而发生爆炸,清水中滴入红墨水,电灯泡发光、放热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发生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确定方法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利用化学变化来观察和测定性质内容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氧化性等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温馨提示】物质的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容易(难)”“具有”等词语。如铁生锈为化学变化,而铁容易生锈则为化学性质。描述物质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命题点1物质的变化(2015·河北)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水通电分解B.物体热胀冷缩C.手机电池充电D.植物光合作用思路点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手机电池充电过程中消耗了电能,将电能转化为蓄电池的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植物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以上变化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2015·邯郸一模)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熔化B.升华C.爆炸D.燃烧2.(2014·河北)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给轮胎打气B.粮食酿成酒C.铁水铸成锅D.过滤粗盐水3.(2015·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命题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2013·河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氦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思路点拨: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和氧气反应的性质;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性质;氦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氦气不活泼的性质;利用钨的熔点高这一性质制作白炽灯丝。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4.(2015·邯郸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5.(2015·石家庄裕华区毕业模拟)在我们身边化学无时无处不在,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无水酒精清洗手机屏幕B.含烧碱的洗涤剂去除油烟机上的油脂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白色汗渍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6.(2015·石家庄十八县重点中学联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用于去除油污B.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C.石墨的导电性比铜差,故可用作半导体D.钨丝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白炽灯的灯丝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1.(2015·张家口一模)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如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2015·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3.(2015·娄底)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能升华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4.(2015·石家庄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水作为暖气的传输介质C.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资料D.用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5.(2015·扬州)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表述错误的是()A.铝可用作导线B.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C.氢氧化钠可用作调味品D.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6.(2015·廊坊广阳区二模)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7.(2015·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摸底联考)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鸡蛋清凝固铝制品压制铝箔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燃放烟花C.铁水铸成锅灯丝熔断D.粉笔写字食醋除水垢8.(2015·佛山)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②石墨可作电极③氧气可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⑤KNO3属于复合化肥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9.(2015·佛山)2015年5月16日,山西省阳城县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二硫化碳(CS2)泄漏事故。二硫化碳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毒、难溶于水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硫化碳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它属于氧化物B.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反应C.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应该密封保存D.二硫化碳泄漏后,可用水稀释溶解除去10.(2015·烟台)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错误的是()物质用途性质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D洗洁精洗涤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二、填空及简答题11.(2015·天津)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盐酸③淀粉④熟石灰⑤金刚石⑥氯化钾,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作钾肥的是________;(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3)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5)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6)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12.(2015·济宁)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________;(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__________。第三单元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考点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其他物质其他物质没有发生变化间隔发生了变化其他物质状态形状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一定不一定考点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各个击破例1B例2B题组训练1.D2.B3.C4.B5.B6.C整合集训2.A3.C4.B5.C6.B7.D8.C9.C10.A(1)⑥(2)⑤(3)②(4)④(5)①(6)③(1)易升华(2)具有特殊的颜色和金属光泽(3)遇酸碱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4)具有吸水性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3.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
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
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
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
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
二、合作~研讨~点拨
活动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观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
[现象记录]①固体颗粒逐渐_____。②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结论]物质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构成
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
[观察实验]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
[现象记录]【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观察与思考]
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
再分别加入一颗大小相等的品红颗粒。
现象:
结论:微粒运动越快
[观察实验]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
[阅读]P64完成下列填空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二氧化碳、氧气、水等由构成,铜、铁等金属及金刚石、稀有气体由构成,食盐由构成。
三、总结~反思~提升
1.活动一、活动二。
2.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4题,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吗?
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解释“预习交流”中的第2、3题吗?
4.沙尘暴现象的存在能证明微粒具有运动的性质吗?海绵能够吸水的事实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吗?
5.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50ml酒精与50ml酒精呢?
6.学生观察“魔棒生烟”实验,结合“练习与实践”第5题,回答有关问题
7.从热水瓶中倒完开水,塞瓶塞时,瓶塞总是往上蹦,这是什么原因?
四、自检~反馈~巩固
【课堂反馈】1.为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小琴同学用高锰酸钾颗粒依次进行了下列三步实验操作。①研磨:从试剂瓶中取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研钵中研碎成粉末;②溶解:取少量粉末放在试管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③稀释:把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倒进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其中哪些操作步骤中高锰酸钾不再分?()
A.全部B.只有①C.只有②D.只有③
2.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物质由微粒构成的是()
A.碳素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全杯水都变黑
B.加热试管中的碘晶体,片刻后试管中充满紫色蒸气
C.一袋大米中有很多米粒D.少量蔗糖放入水中,搅拌后蔗糖不见了
3.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得到了氧气
D.两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前者比后者容易压缩
4.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如右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约10~15滴),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仪器的用途是_______。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可说明_______。
【课后作业】1、水结成冰,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由水的微粒变成冰的微粒B.微粒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C.水的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D.水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2、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又能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
C.固体碘受热变为蒸气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
3、为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气味,这种现象说明构成药水的微粒具有()
A.质量很小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停地运动D.微粒是被风吹进鼻孔
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
A.水的微粒大小变了B.水的微粒空隙变了C.水的化学性质变了D.水的微粒本身变了
5、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
A.微粒不断运动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很小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6、铁路上的铁轨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很小的“缝隙”,这些缝隙的作用是。这体现了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性质。
7、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构成酒精的微粒_____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白酒瓶一定要盖严瓶盖,否则酒的香味变淡,度数会降低,其原因__________。
9、用微粒观点解释:充满气体的橡皮球加压时体积明显缩小,而充满水的橡皮球加压时体积变化却不大
10、超市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解释】请用分子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阻止食物中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防止食物腐败。
【反思】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的发展史
2、掌握原子的构成
3、掌握原子内部的相关等式
4、能运用相对原子质量,并进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学习重难点】:知道原子的内部构成及等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实质是怎样的过程?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变成其他原子?
3.氯化钠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二、合作~研讨~点拨
活动一、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汤姆生发现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交流讨论:
1、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____________。
电子带负电,但原子不显电性,说明什么?
2、阅读课本P68“交流与讨论”,你能解释下列相关问题吗?
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
②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
③极少数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解释:①原子中有个坚硬质点,质点体积很小,质点外空间很大。
②
③
结论: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和构成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活动二、探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阅读课本P69“拓展视野”
交流讨论:1、原子核内有什么?
2、你能解释原子核带电的原因吗?
3、结合下表,你能总结出的规律
原子质子中子电子
氢101
氢111
氢121
碳666
碳676
氧888
氮777
钠111211
(1);
(2);
(3)。
活动三、探究离子的形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性质
3.离子的形成及分类
a钠离子的形成过程b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NaNa+ClCl-
上面第二个图和第四个图叫离子结构示意图
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构成了氯化钠(NaCl)。
离子(失去电子,带电的离子。如Na+、Ca2+、Al3+)
离子
离子(得到电子,带电的离子。如Cl-、S2-)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离子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物质。
由离子构成物质有: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
三、总结、反思、提升
1、反思: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中,其中钠离子带____电,氯离子带____电,那么氯化钠物质显电性吗?为什么?
2.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何关系?在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又有何关系?
原子中:,离子中:,
3.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那么离子能重新形成原子吗?
4.以下几个结构示意图
ABCDEFGH
属于原子的是,属于离子的是,属于阳离子的是,属于阴离子的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是,易失电子的是,易得电子的是
四、自检~反馈~巩固
【达标检测】
1、已知一种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中子数为37,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38B.37C.88D.126
2、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填空:
(1)不显电性的是
(2)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3)氢原子中不含有的是
(4)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构成。
(5)铁是由铁构成。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核内有个质子,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4、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5、下列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ABCD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原子失去电子后,会形成阳离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7、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B.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课后作业】
1、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A.一定得到电子B.一定失去电子
C.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D.不得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2.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含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离子的是………………………………………………()
4.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微粒属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1)当n=8时是_____,(2)当n=10时是______,(3)当n=11时是_____。
5、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最外层电子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电子,生成离子。
6.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2)构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4)带负电荷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显中性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质量最小的微粒_______________-。
7、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试画出这种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下列三种实验现象。试根据原子核的结构对(2)、(3)所述现象作出解释。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m.jab88.com/j/16320.html
更多猜你喜欢
更多-
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第1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第12讲物...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 09-28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的发展史2、掌握原子的构成3...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 11-02
- 物质构成的奥秘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质构成的奥秘”,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课型:复习课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目标与要求:回顾中考考点,巩... 小学健康的教案 12-03
最新更新
更多-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 化学来源于生活,在学习化学课之前,学生们已在生活中接触过大量的物质变化的事实,但他们对物质变化的本质缺少认识和思考,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微观概念不是很明白,所以学化学必须... - 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过程 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 简单的教案小学 09-18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诗经·采薇(节选) 师:(先板书:诗)谁能背一两句诗给我听听?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背的诗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把感情都投入进去了。还有谁来背?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 高中诗经两首教案 09-18
-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辅导资料(第五单元)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辅导资料(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方程式为; 铁和硫酸铜反应的现象方程式为。P91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反应后... 小学五年级教案 09-18
-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七单元)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P125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灭火的原理:1);2);3)。...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09-18
- 看云识天气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 天气幼儿园教案 09-18
-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小学健康的教案 09-18
- 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09-18
-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 劳山道士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此文很有教育意义,主题与本单元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似:要成大业,就要先吃苦,经历种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锻炼意志。利用两课的内容进行一次思想品德教育。老师的点拨,学生的积... 小学劳技教案 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