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教案九篇。
这篇“北师大四年级教案”是作者用心创作的希望您会喜欢,我相信这些建议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沟通和协作。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在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活动中学会质疑,体现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在新课的设计中,主要通过转一转、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总结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概括出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在新知的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发现并获取知识。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表现,积极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活动角、小棒、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而且其中有不少还和数学有关。今天,老师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老师设计的人物图案,这些图案是由许多数学密码组成的,这些数学密码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看出来吗?
(学生指出这些图案主要是由角组成的)
师:刚才我们从图案中发现了角,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出示时钟模型),在时针和分针不停地旋转过程中,它们也组成了不同的角,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获取新知
1.感知旋转成角的过程。
(1)指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和图钉,照着书上的样子,自己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引导学生借助自己做好的活动角,说一说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组织学生旋转这个活动角,并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在变化,发现开口越大,角就越大)
2.转一转,回顾锐角、直角和钝角。
指名将操作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角的名称。
(学生展示角的变化过程: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3.认识平角。
(1)在操作中发现问题。
教师旋转活动角的两条边,使其在一条直线上时,提出质疑:当旋转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还是角吗?想一想,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能不能说服其他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1:不是角,因为角的两条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了,没有角度了。
生2:是角,因为这个图形也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符合角的基本特征。
(3)命名。
师:旋转到此状态时,所形成的图形也是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角,你觉得这个角叫什么名字合适?
(学生自由为“平角”命名)
(4)摆一摆,感知平角与直角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摆好的角。
②明确平角与直角之间的关系。
(1个平角=2个直角)
(5)试一试,画出平角。
①教师板演画平角,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半圆形的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并标出旋转的方向。
②学生试着画平角。
(学生练习画平角,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画法)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教学例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时间是怎样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探究第3个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比,并要求学生求出比值。)
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板书关系式)。
3.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出示例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速度(千米/时) 40 60 80 100 120 ……
时间(时) 30 20 15 12 10 ……
1.出示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变化,时间也随着变化;例2 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的乘积一定,可以表示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板书关系式)。
3.在发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正比例的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引出反比例概念(板书“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1.将例1、例2教学时探究发现的内容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涵本质。
2.探究活动。
(1)让学生仿照例1完成教材第62页“试一试” (题略),仿照例2完成教材第65页“试一试”(题略)。
(2)引导学生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进行对比探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引导学生尝试用字母表达式对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进行抽象概括。
启发学生思考:①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②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正比例y/x=k (一定)”,“反比例x×y=k(一定)”。
3.组织对比性练习。
(1)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对比练习。笔记本的单价、购买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本 20 30 40 50 60 ……
总价/元 30 45 60 75 90 ……
单价/元 1.5 2 4 5 6 ……
数量/本 40 30 15 12 10 ……
在表1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数量和总价成 关系。 !
在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单价和数量 成关系。
(2)成比例与不成比例的对比练习。
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①圆的直径和周长。②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③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3)从生活中寻找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实例,进行对比练习。
[举例练习是概念巩固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让学生独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实例, 可能有一定难度, 我们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此练习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3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3、欣赏油画,学习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欣赏油画,学习观察和想象并练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明确目标。
1、金秋十月,瓜果遍地,正是收获的季节,这节课我们学习“收获”单元的《拾穗》,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与前面的课文不同,这是一篇介绍名画的说明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欣赏这幅名画。观察时要有一定顺序,可以按从近到远,也可以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2、你看到了什么?按照你观察的顺序说说。
3、教师小结:看着这幅图你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进油画,走进课文去品味。
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引入:昨天晚上,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同桌分段轮读读课文。纠正读音。能正确、流利地读下来的在同桌的书上插一面小红旗。
3、检测识字情况:
(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搜寻 欣赏 传统 弥散 逼真
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晨雾中,( )在田野上。
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 )。
拾穗的穷人都遵循古老的( ),只在白天拾穗,天黑了决不会来。
《拾穗》这幅画画得十分( ),充满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认真地( )画面,会使我们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落(lao la luo)下毛病 落(lao la luo)叶
丢三落(lao la luo)四
小结:没有老师的帮助,同学们自己就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并且能学会生字,真了不起。
4、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幅画的?画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交流)
三、赏析油画,学习写法。
1、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妇女的呢?
2、出示导学提示:
(1)用心默读2-4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画中人物的句子,用“~~”画出作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后填写表格:
人物
描写
推想
中间的妇女
右边的妇女
左边的妇女
(3)每个小组选一个人物进行讨论,准备展示。
3、展示交流预设:一个组代表说,其他学生都可以补充。可以有评价的方法。
(1)中间的妇女
描写: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戴着套袖的手臂。
她正深深地弯着腰,左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
她埋头苦干。
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做做“攥”的动作,这个动作还能用什么词表示?“攥”能换成别的词吗?
推想: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
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
你还能联想到她平时是怎样生活的吗?
融入你的理解,把这段话读出来。教师读描写的句子,学生读推想的句子。
(2)右边的妇女
描写: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
抓住“累了”、“欠起了身”、“腰疼”、“直不起身”、“攥着”、“搜寻”体会她的辛劳。
推想:也许是中年妇女的婆婆。一辈子的辛劳,腰已经落下了毛病。
可是,这是她能为家里增添一点食物的宝贵机会。因此,家里人不让她来,她还是坚持来了。
打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家里人是怎样劝她的?她是怎样难过回答的?
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一二大组读描写的句子,三四大组读推想的句子。
(3)左边的妇女
描写:左边穿深色衣服戴蓝色帽子的妇女很年轻。她手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瞧,她平平地趴下身子,右臂伸向前方,拿着麦穗的左手弯在背后。
抓住“手脚麻利”、“趴下”、“伸向前方”、“弯”体会她的勤劳能干。
推想:可能是中年妇女的女儿吧。
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生活的道路还很长……
一个省略号意味深长,你能想象她会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吗?
同桌接读。
4、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一派丰收的景象,那么这几个辛苦的农妇捡拾麦穗能算是收获吗?回到家她们能不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呢?等待她们的是什么?
5、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读读这几段话吧。
6、小结: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离不开作者仔细地观察和透过画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
四、回顾画面,体会感情。
1、我们跟着作者欣赏了这幅《拾穗》,我们该怎样评价这幅画呢?(读最后一段话。)
2、为什么这幅画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生结合倒数第二自然段及课后资料卡谈。
看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观刈麦》,出示,教师朗读。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唐 白居易)《观刈麦》
虽然年代不同,国度有别,但是所表达的感情却是一样的。只有了解农民,才能表现农民,热爱农民。
3、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你对有些词句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丁丁和冬冬为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呢,请你现在补充完善自己的摘录笔记。
五、学以致用,指导练笔。
画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不朽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每一个人。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欣赏两幅收获图,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幅,把它写下来。
[《拾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师恩难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师生》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记叙了田老师以巧妙的讲故事方式传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时正逢教师节临近,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好文章。
二、说学情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对师恩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结合语境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品位师恩的含义。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品位师恩的内涵。
四、说教法学法
语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平等对话,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
①自读自悟法
②课堂交流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遇到过几位比较喜欢的老师吧,他们也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那么谁来回忆一下,他们为什么让你们难忘了呢?通过学生畅谈后,揭示课题【板书:师恩难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词句读准读通顺,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做标注。
2.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
3.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分段。
【板书:师、生】
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读后订正,订正后再读,并按照阅读的层次性使学生初步理清文章思路。
(三)细读深究,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部分(1-3),让学生想一想:田老师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通过交流讨论后板书【口才好、文笔好】
2.学习第二部分(4-9),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田老师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师生课堂上交流讨论成果。
板书:编故事,娓娓动听,之后,我激趣学生你们想不想听一回田老师上的课呢?然后请同学自告奋勇的有感情的朗读该部分。
3.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我们刚才听了田老师的课,你们想想作者喜不喜欢田老师上的课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体味语言,揣摩其含义
4.【板书:入了迷,身临其境】。
5.学习最后一部分(10-11),在学生朗读这部分课文后,教师回顾课堂并提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田老师的对作者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同学们,你们能找出作者对田老师难忘的语句吗?学生通过交流后感受到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四)升华感情,总结课文
带着饱满的感情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对插柳之恩的理解(板书)。了解到作者将老师的栽培比喻为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田老师无心插柳的行为却给作者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田老师的人格魅力也如春雨滋润
(板书)一般给作者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作者用师恩难忘来反映对田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理解运用列数据、做比较写的好处。
3.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如果就造句。
4.积累词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做成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对子。多读两遍。
问题:(可以讨论,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告诉老师。)
(1)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太阳有哪些特点?
(2)课文在说明太阳与地球,与人类关系时,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
(4)对本课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用曲线画出来。
二、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1、分小组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读懂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读的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2、归纳所学知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
(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太阳很大,很热。第二段:太阳与地球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3、引导学生认清段落间的内在联系。
(课文分两段,先讲太阳的特点,离我们很远,很大,很热。再讲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这两段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实际上联系很密切。太阳和我们的关系为什么这样密切呢?这是由于太阳的特点决定的。第一段是原因,第二段是结果。因此,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点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运用列数据、做比较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列数据、做比较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认真读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1、传说中的后羿真的能把太阳射下来吗?为什么不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实一词。
(通过以上训练,同学们很容易就明白了,其实一词就是实际上、事实上的意思。这时教师可围绕《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进行教育,所谓传说就是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人或物的记叙和评论,这种记叙和评论因为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所以不免有虚构和夸张的因素。这个神话传说是远古时代的人民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而幻想出来的。现在科学进步了,我们对太阳已经有了许多了解,后羿射日是不可能的事。)
2、谁能运用课文中介绍的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事?
(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日夜不停地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也要用二十几年。箭是射不到的,这是第一;太阳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后羿站在地球上怎么能有这样的力量把它射下来呢?这是第二;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钢铁都会变成汽,这箭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这是第三。)
3、认真读课文第一段,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投影(1)太阳离我们有()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问题: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很多好不好,为什么?
(第一个空填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第二个空填三千五百年,第三个空填二十几年。在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把填上去的数字换成很很多不好,为什么不好。课文运用数字来说明太阳离我们远,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了,通过这几个具体的数字,使同学们能够很形象地理解太阳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而要换成很很多是很抽象的,读了之后只知道远,但到底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
投影(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问题:这里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这个空填一百三十万个地球。这里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采用比较的方法和数字相结合的方法。地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者又与数字结合起来叙述,使同学们不难看出太阳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到底有多大,在读者的头脑中也是比较具体形象了。)
投影(3):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问题: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
(本题第一个空填六千度,第二个空填三千倍。这里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呢?大家都知道,钢铁是比较坚硬的,到一千一百度才能熔化,钢铁碰到太阳,就要变成汽。这样比较和用数字说明,不但具体,通俗,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读课文,进行小结。
1.课文第一段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第一段讲了太阳的3个特点,即远、大、热。)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将太阳离地球远,太阳大,太阳很热这三个特点说具体的?
3.根据板书,口述太阳的特点。
(这一练习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巩固、理解。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自由说,小组互相说,指名说。)
三、理解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1、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开头一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密切。)
2、进一步读第二段,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地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第4自然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5自然段,太阳和云、雨、雪的关系;
第6自然段,太阳和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可以利用太阳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8自然段,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课文从五个方面讲述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进而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进行词语训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运用有了才及如果没有就这两个句式,结合这段的内容练习说话。
(运用这两个句式练习说话,从正反两个方面叙述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如: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有了太阳,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这是从正面介绍。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这是从反面介绍。在学习太阳和气候,太阳和疾病的关系时,还可以用这两个句式叙述。如:有了太阳,人类才能利用它的杀菌能力预防治疗疾病。如果没有太阳,连人类也不会有,就更谈不上利用杀菌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了。)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改变句式练习说话,目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表达的能力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继续利用以上两个句式,让学生自由练习说话。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运用课外知识内容进行说话练习。)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3.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作业:制作有关太阳的资料卡片。
板书设计:
远:一亿五千万公里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表面温度六千度
中心温度1800万度
与动物的关系(人的吃、穿、烧)
形成云
形成雨
与气候的关系
形成雪
形成风
有杀菌作用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预防作用
治疗疾病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3、理解个体太阳花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4、观察学习生字、积累新词。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花个体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
教学难点:
理解太阳花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寓意。
教具准备:
教师:小黑板、录音机、磁带、太阳花的图片。学生:读通课文,做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平时,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能说出花的特点吗?
2、同学们说了很多花,它们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太阳花(出示太阳花图片)。看到这个花名,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的确,太阳花是因为特别喜欢阳光而得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李天芳笔下的太阳花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学生跟着板书课题、齐读)
[点评: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感到教材非常亲切,易于进入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问:作家李天芳笔下的太阳花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句句响亮、字字清楚。
2、学生上前板书不理解的词语。
3、谁在预习中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同学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点评:四年级学生自学生字、词能力强,让学生质疑、交流自学成果,对他们来说受益不浅。让学生板书不理解的词语,关注学情,调动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太阳花开得灿烂多姿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来年还种太阳花
5、默读课文,根据板书的线索,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
[点评:通过自读、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携领全文,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
三、细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
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我们选择种太阳花呢?
1、快速度浏览第一部分(1――3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其一:对色彩的渴望。其二:太阳花比较好“服侍”。)
2、 通过刚才的朗读,太阳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太阳花怎么样?(板书“美”)
3、请同学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大声朗读5――8自然段,画出描写太阳花美的句子。
4、请同桌交流一下画出的句子。指名学生读画出的句子,配上音乐,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太阳花开的情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相机进行总结并板书:(1)色彩美(主要是5―7自然段)
(2)经久不衰(顽强的美):第8自然段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采用自己与文本对话,尊重个体在读文中的独特体验的学习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展示太阳花图片,直观感受。
6、太阳花如此美丽,却又经久不衰,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读读8、9自然段,找一找原因吧。(单独的一朵花生命特点:朝开夕谢,朵朵精神充沛,不遗余力。从整体上看,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点评:适时追问,体现对教材重点的把握,水到渠成。]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太阳花经久不衰?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不写单独的一朵太阳花行吗?
让我们带着赞颂、欣赏的语气来读读第9自然段。(齐读、指名配乐读)
7、看着这样的太阳花,你有何感想呢?它的生命那么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你从中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段落,找找答案吧!同桌交流读书感想。
[点评:多次细读课文,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人文内涵的理解。]
8、为什么来年还要种太阳花?在你的生活中有和太阳花一样的人吗?小组讨论交流。
[点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在此放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体会做人道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拓展
1、小结:是的,太阳花就像那些珍惜时间的人;像那些顽强拼搏的人;像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虽然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经久不衰,流芳百世。美丽的太阳花有着美好的品格,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不是吗?
[点评:顺着学生的情绪小结课文,其实是学生思想的升华。反问的语气,留给学生去思考,“借花喻人“的寓旨不必教师想尽各种办法来启发了。]
2、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进这篇课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五、作业
1、课后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太阳花》。
2、课外阅读推荐:《白杨》
板书设计:
种一片太阳花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色彩美
太阳花开得灿烂多姿 美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经久不衰
来年还种太阳花
借花 --------------------->喻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体会感情,个性化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互评,从评价中体会怎样读书更能表达感情。
3、再读,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
二、学习生字
1、小黑板示字:躁 斓 圃 侍 乍 缤 偃 蕉 慵 炽 蕾 婪 沛 旺 昌
2、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写自己最拿手的生字。
4、集体交流是怎样写好的。
5、选学生认为难写的字,集体交流怎样写好,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斓 偃 蕉 慵”的结构;“沛”不要把字形写错。)
6、学生写字。
7、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小小书法家”,交流经验。
三、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有许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你认真找一找。
2、学生活动、交流
斑斓多姿鲜艳夺目郁郁葱葱银粒儿短促花蕾
慵倦无力缤纷五彩偃旗息鼓美人蕉空暇贪婪
莫衷一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经久不衰 炽热
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充沛乍开 服侍
3、你能选其中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4、设计摘录卡,积累词语。
四、作业
1、查找有关花的词语,摘录在摘录卡上。
2、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词语。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4、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5、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6、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三、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
①、情景导入
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
③、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④、指导书写生字。
⑤、作业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录音《植树歌》,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这是一首有关植树的歌曲,名叫《植树歌》。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1、初读课文。
2、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朗读、或轻读、或默读)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出示小黑板,读一读词语
(3)读好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四节的第二句,第五节的第一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参”的读音。
4、报名或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组织互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引导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小节写植树的好处?其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引导交流汇报
6、小结:
(1)、1-2节讲少先队员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荒滩、沟渠等处栽下了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2)、3-5节讲植树的好处
(3)6节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4)、总结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段意
第2课时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1节。(课件出示第1小节的内容)
2、合作探究,联系理解
(1)诗歌写的什么季节的事?如何体现的?
相机理解“和煦”
(2)人物的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
(3)探究三、四句
出示句子:“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一读体会语气(招呼出发)
二读体会心情(兴奋、愉快、朝气蓬勃)
三读联系课题
这一句跟题目有什么关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明题意,开启下文)
〈二〉、学习第二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出示第二小节内容)
2、合作讨论
(1)红领巾指什么?
(2)他们在哪些地方植树?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4)少先队员植树时的心情怎样?
(5)“金色童年”是什么意思?“一棵棵青翠的小树”是哪儿来的?这两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3、师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段(3-5节)
1、默读3-5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2、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三个小节所写的植树的好处
回答后板书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3、讨论“绿色工厂”
(1)为什么把树林比成绿色工厂?
(2)出示课件关于树叶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同时将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成养料,供树木吸收生长的小知识。
(3)树木为什么能给人健康幸福(净化空气,减少污染)
4、讨论“增添新绿”
(1)“染绿”怎么解释?
(2)“版图”指什么?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
5、讨论“绿色希望”
(1)说说绿色希望指什么?
(2)这“希望”里包含了什么内容?
(3)“叫”和“让”体现了什么?
6、指导感情朗读3-5节
自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六节
1、齐声朗读第六节,把握诗意
2、讨论:“绿色宝库”指什么?
3、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4、联系实际说说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什么作用?
5、这一节与第一节有什么联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七、教学结束:
总结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根据提纲背诵,使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重点难点:
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五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活动二: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直角钝角锐角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活动三: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北师大四年级教案九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北师大四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2118.html
更多猜你喜欢
更多-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12-08
- 北师大版四年级《谁说没有规则》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谁说没有规则》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无论遇到再大的诱惑,也应该遵守规则...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11-05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装》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装》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2.通过解决生活中...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 09-28
最新更新
更多-
2024采购申请报告汇总 随着社会文化的创新与进步,申请书也成了职场中最常用的文体之一。写申请书要做到实事求是。88教案网编辑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关于“采购申请报告”的文章建议一读,如果你想让身边的人获得这个信息就请把它分享给他们!...
- 中班滚动教案十三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88教案网为您准备了一篇“中班滚动教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促进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协调和互动的重要手段。欢迎品读本文并参考!... 中班滚动教案 05-17
- 匆匆教案六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支点,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关于“匆匆教案”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些许信息,希望本文可以对你产生启示希望你喜欢!... 匆匆教案 05-17
- 健美操课心得体会(汇编十篇) 你知道一篇心得体会怎么写吗?从书中我们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感悟,就可以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 记录自己的每一次收获,让自己感受成长,编辑为您准备了“健美操课心得体会”,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谱写属于我们的辉煌!... 健美操心得体会 05-17
- 中班儿绘画教案汇集7篇 希望这篇“中班儿绘画教案”能够完美地满足您的需求。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你的决策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和支持!... 中班绘画教案 05-17
- 帆心情作文 作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成长,写作文只要确定了骨架,你的写作文方向就对了,你知道怎么具体去写好一篇作文吗?全方位为您介绍“帆心情作文”请继续阅读,愿通过本文您能够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 心情作文 05-17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表格式教案 这份特别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表格式教案”一定能够激起您的兴趣,愿本文为您提供有用的参考。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制定教案是教师规律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01-19
- 最新虎和兔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最新虎和兔教案,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教材分析: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是嫦娥姐姐与“神舟号”飞船的... 龟兔赛跑教案 05-17
- 劳模工作总结汇总十四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劳模工作总结汇总十四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作为劳模协会的负责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 劳模工作总结 05-17
- 班级之乐作文精品9篇 灵活运用语法和词汇可以让作文更加准确和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写作的关键在于清晰地表达想要传达的思想。一篇优秀的作文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给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班级之乐作文”文章,总会有对你有帮助的内容!... 班级作文 05-17
- 四年级读书格言合集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必要的,但这么可爱的东西,为什么要替孩子拒绝呢?”经过反复斟酌栏目小编整理出了一篇关于四年级读书格言的综述。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在社团举办活动总离不开要写名人格言,精心挑选的名人格言正如明灯照亮我们迷茫的心灵。我希望这些句子能够回答你们的一些困惑!... 四年级读书格言 05-01
热门推荐
-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解决问题》教案
-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2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珍珠鸟》教案(二)
- 一年级数学上册《你学会了吗?》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小运动会》第二课时教案
- 5 小公鸡和小鸭子导学案设计
-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木笛》教学设计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课时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
- 《观书有感》教材理解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下册《云雀的心愿》公开课教案
- 菩萨兵说课稿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平平搭积木》的教学反思
-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