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华。

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案是高效教学的重要保障。谢谢你的支持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创作方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6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2.投影出示例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写出算式。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共同点。

(3)教师归纳后向学生说明:

①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②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就是汽车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4)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2.巩固练习:

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写一写,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九”第5题。

(1)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

(2)指名说一说,教师指正。

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点名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3.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先指名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议一议: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JP3〗使学生明确: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解答。

120÷2=60(千米/时)

讨论: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行驶的时间呢?

引导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入手,贴近生活,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速度的概念,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授新知时,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形成画角技能,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作图习惯。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发散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和小组合作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地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画角技能。

教具学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同桌结合说一说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那么这些角又是怎样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

二、揭示目标:(教师口述)

三、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4

2、自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自学时间:8分钟

4、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第42页例4中的画角步骤

(2)试着按例4中的画角步骤画一个65的角。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画角的?

四、质疑探究:

1、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画角的具体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线点一个点(找点);

③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连线)

4、用量角器画出以下度数的角。

654011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教学进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第9~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

2.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

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关于图形的知识。

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中第3、5单元的内容,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3)各小组汇报各自整理的知识要点。

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并选派代表汇报。

(4)评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1)直线、射线、线段。

(2)角。

记作:∠1

(3)垂直与平行。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练习指导

1.把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5° 38° 91° 89° 178° 63°

115° 138° 19° 179° 128° 75°

2.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

3.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度数的角。你会画吗?

15° 75° 105° 150°

4.教材第110页第3题。

小组中议一议,在适当的空格内填上“√”,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题。

180°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360°角怎样画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练习,再交换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检查所画角是否正确。

2.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先说一说四种图形各自的特点,再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学习图形与几何,要善于观察、动手操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以下是四年级数学教案-3.1加法法北京版,(一)人民教育版四年级加法法教案,范文编辑收藏。 com。欢迎参考。

加法运算的教学目标法学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使用加法原理进行简单计算,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运用加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多媒体练习册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问(1)介绍说话者:学生,你喜欢旅行 ?你想走哪条路? 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热爱旅行的李叔叔。旅途中,李叔还给大家带来了两道数学题。他想测试每个人。你敢接受他的挑战吗? 3. 展示课件 4. 指定阅读问题 5. 获取信息。

问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

(3)解决问题。

师:列式计算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回答。)

2. 自我探索,寻找规律(1)教学实例1(1)解决实例1中的问题。

根据学生黑板答案:

40+56=96(公里)

56+40=96(公里)

(2) 交换律教学加法法则 a.观察者:观察这两个方程,你发现了什么? ??????40+56○56+40(两个相同的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保持不变)

即:40+56=56+40 b.示例验证器:这两个等式中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并且它们的和不变。任意两个数相加有这样的规则吗?谁能举个例子? (一个学生的例子,其他学生验证是否正确)

老师:这两个数字相加符合这个规则。其余的数字是否也遵循此规则?请先在练习册中引用它们。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在群里交流,好吗?小组交流和报告。老师黑板。

c.法师启蒙: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发现无论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它们的总和就不变。我们称这个定律为加法交换律。

d.学会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

老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这个重要的加法定律。你能用你最喜欢的字母或符号来表达加法交换律吗?学生报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A+B=B+A + = + a+b=b+a 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通常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字母可以代表任意两个数字。

(2)

教学实例2 老师:同学们很棒,他们成功解决了李叔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那么,我们来看看李叔提出的问题李大叔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1)

课件提供样题解决问题。

老师:说清楚题意,列式计算 学生:

88+104+96=288(公里)

老师:做什么您认为?学生:计算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距离之和,加上第三天的距离。

师:有不同的算法吗?同学们:可以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距离,再加上第一天的距离。

板书:88+(104+96)=288(公里)

老师:观察这两个公式,想想这两个公式的异同点。

(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老师: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表达式的结果相同吗?同学们:(88+104)+96=88+(104+96)

(2)

总结课件展示:三个数相加,先加( )加,再加( ),或先加( ),再加( ),它们的( )不变。这称为加法结合律。

按名字回答。

(3)

抽象概括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的结合律?按名字回答。

板书:(a+b)+c=a+(b+c) 3. 课堂练习(展示课件)

4. 总结,问学生讨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以及如何用字母表示它。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数学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板书设计:

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教育版四年级第二卷加法运算法则同步练习

2019-2020学年小学学校数学教育版四年级第2卷加法同步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编码,北京版,(二)

四年级数学教案,重叠题,北京版,(二)

四年级数学教案-8,条形图,北京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第3课时田忌赛马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对对策论的应用能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

指名学生讲或教师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赢了齐王?同学们想知道吗?

其实呀,这其中也蕴藏着很深奥的数学问题,那么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能反败为胜。

二、自主探究

1.讨论: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

田忌取胜的策略:

2.提问设疑。

(1)田忌所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取胜的办法呢?

(2)田忌到底有多少种可以采用的应对策略呢?结果是怎样的呢?讨论、交流、汇报。

田忌共有6种应对策略:

3.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众说纷纭,会提到各类比赛)

那么请你们来安排一下,如果有这样的比赛,你们会怎样安排他们的出场顺序?看来呀,一场比赛,我们光水平高还是不够的,我们要知己知彼,凡事懂得讲究策略,才会取得胜利。

4.总结规律。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你们有没有发现对待这样的策略问题,我们有我们的解决技巧呀?(学生试说)

最后总结:最低级的对最高级的,其他的对略低一筹的,这样就会保证胜利。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106页“做一做”。

数学游戏,先弄清游戏规则,再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并思考:如果一人拿9、7、5三张,一人拿8、6、3三张,拿8、6、3这三张的人有可能获胜吗?该按怎样的顺序出牌才能获胜?同桌两人试试。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同学们早已熟悉的故事入手,发现数学知识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借助合作、探讨,找到规律。在兴趣意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射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为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认识角和角的度量做铺垫,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认识,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利用多媒体出示以前学过的线段图,并回忆以前接触到的线段的知识。

(二)认识直线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观看从线段的两端无线延伸得到直线,并引出直线的概念。并学习直线的特点以及直线的表示方式。

(三)认识射线

1、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观看从线段的一端无线延伸得到射线,并引出射线的概念。并学习射线的特点以及直线的表示方式。

2、举例生活中的射线,打开手电筒,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这线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张开你想象的翅膀。

3、师生合作,将教室窗帘拉上,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把线段一段无限延伸,得到一条射线,从而让学生理解射线与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四)观看有趣动画视频,认识加深

观看动画加深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率理解已经从概念上理解如何正确命名。

(五)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这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将结果填入学习表中。

(六)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通过从易到难的四道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现有人数为40人,大多数学生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三、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_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臵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 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9】

成功之处: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并且了解上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20元钱,购买练习本。”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不足之处: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改进措施: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0】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三者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说购物时会有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下面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引出?例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单价

买了多少→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5.巩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组内分别举例说明,组长和其他的组员进行评判。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1)小组内说一说。

(2)选代表汇报。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九”第3题。

提出一个己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华》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540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