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汇总十五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要内容不被遗忘,从哪些角度去准备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栏目小编为您特意收集整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中有所体会!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1

1.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xy+2=1 B. C. x2=0 D.

2. 白云航空公司有若干个飞机场,每两个飞机场之间都开辟一条航线,一共开辟了10条航线,则这个航空公司共有飞机场( )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3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 B、k≥ 且k≠0 C、k≥ D、k> 且k≠0

4.某班同学毕业时都将自己的照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表示留念,全班共送1035张照片,如果全班有x名同学,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 )

A.x(x+1)=1035 B.x(x-1)=1035×2 C.x(x-1)=1035 D.2x(x+1)=1035

6、工厂技术革新,计划两年内使成本下降51%,则平均每年下降百分率为( )

A.30% B.26.5% C.24.5% D.32%

7、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5,两条对角线交于O点,且AO、BO的长分别是关于 的方程 的根,则 的值为 ( )

9、(山西省)请你写出一个有一根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

10、一元二次方程3x2-23=-10x的二次项系数为: ,一次项系数为: ____ ,常数项为: ___

11、(20本溪)11.由于甲型H1N1流感(起初叫猪流感)的影响,在一个月内猪肉价格两次大幅下降.由原来每斤16元下调到每斤9元,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是多少?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 ,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12、已知方程 的两根平方和是5,则 =

13、已知x2+3x+5的值为11,则代数式3x2+9x+12的值为 .

14、已知m是方程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 的值等于 .

15、设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且 ,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6、若方程x2+px+q=0的两个根是-2和3,则p= q=

17、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b=a2-b2,根据这个规则,

18、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是方程x2-6x+8=0的两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2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为0,求k的值和方程的另外一个根。

23、 在某次数字变换游戏中,我们把整数0,1,2,…,200称为“旧数”,游戏的变换规则是:将旧数先平方,再除以100,所得到的数称为“新数”。

(1)请把旧数60按照上述规则变成新数;

(2)是否存在这样的旧数,经过上述规则变换后,新数比旧数大75,如果存在,请求出这个旧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2009年鄂州)关于x的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0?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5、 已知a、b、c为三角形三边长,且方程b (x2-1)-2ax+c (x2+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试判断此三角形形状,说明理由.

2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的平方小9,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得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小27,求原来的这个两位数

27、某商店将进货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每天可销售200件,现在采用提高商品售价减少销售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如果这种商品按每件的销售价每提高0.5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问应将每件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利润为640元?

28、有一面积为150m2的长方形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18 m),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为35 m,求鸡场的长与宽各为多少?

29、(2009年宁波市)2009年4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某市政府决定2009年投入6000万元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比增加了1250万元.投入资金的服务对象包括“需方”(患者等)和“供方”(医疗卫生机构等),预计2009年投入“需方”的资金将比20提高30%,投入“供方”的资金将比年提高20%.

(1)该市政府2008年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是多少万元?

(2)该市政府2009年投入“需方”和“供方”的资金各多少万元?

(3)该市政府预计20将有7260万元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若从2009~年每年的资金投入按相同的增长率递增,求2009~2011年的年增长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2

教学目标(考试祝福网 692p.COM)

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情况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之间关系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问题1.任意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问题2.猜想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可能会有几个交点?可以借助什么来研究?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观察

在直角坐标系中任意取三点A、B、C,测出它们的纵坐标,分别记作a、b、c,以a、b、c为系数绘制二次函数y=axb、c值后,观察交点数量变化情况。

活动二观察与探索

如图1,观察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回答问题:

(1)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A(,),B(,)

(2)当x=时,函数值y=0。

(3)求方程x2-x-6=0的解。

(4)方程x2-x-6=0的解和交点坐标有何关系?

活动三猜想和归纳

(1)你能说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其它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2+bx+c=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

这样我们可以把二次函数y=ax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和根的判别式三者联系起来。

三、例题分析

例1.不画图象,判断下列函数与x轴交点情况。

(1)y=x2-10x+25

(2)y=3x2-4x+2

(3)y=-2x2+3x-1

例2.已知二次函数y=mx2+x-1

(1)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2)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

(3)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无交点?

四、拓展练习

B。

(1)请写出方程ax2+bx+c=0的根

(2)列举一个二次函数,使其图象与x轴交于(1,0)和(4,0),且适合这个图象。

2.列举一个二次函数,使其图象开口向上,且与x轴交于(-2,0)和(1,0)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求证:二次函数y=x2+ax+a-2的图象与x轴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3

上面的三个方程这两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

(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方程。在学生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例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

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方程的右边为0;二是左边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此外要使学生意识到: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

(1) 当k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 当k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同学先讨论,同桌交流再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实质。

1、课本第32页1、

2、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尽可能多的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意图】开放题可以使学生开阔思维,进一步巩固概念。

引导学生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学习过程中用了哪些数学方法?(3)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主要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4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

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x2-x-6=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x2-2x=1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3)x2-2x+2=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根据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m+2)+2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方程的根。

(1)读题分析:

A、二次项系数是什么?                     a=_______

B、一次项系数是什么?                     b=_______

C、常数项是什么?                            c=_______

例2:说明不论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x-2)=m2,不论m取代的值都有几个不相等的实根。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m+1)x+m=0的根的判别式是9,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

(五)小结:把_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把例1、例2整理在作业本上。

2、有余力的同学把练习题整理在作业本。

四、教学后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实际问题入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知识技能: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数学思考: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的“项”及“系数”.

【问题1】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依题意列方程为:x(x+10)=900;

【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至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依题列方程为:5(1+x)2=7.2;

【问题2】学校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共4×7=28场,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它 (x-1)队各赛1场,全场比赛共场,依题意列方程得:;

(设计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可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1)上面三个方程左右两边是含未知数的 整式 (填 “整式”“分式”等);

(2)方程整理后含有 一 个未知数;

(3)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 二 次。

等号两边都是 整式 ,只含有 一 个求知数(一元),并且求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强调】方程ax2+bx+c=0只有当a≠0时才叫一元二次方程,如果a=0,b≠0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所以在一般形式中,必须包含a≠0这个条件。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整式、分式、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所以从未知数的个数及最高次数提问,引导学生归纳共同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归纳是活动有效的保证,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探究和交流。同时,在概念教学中类比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

【对应练习】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x3-2x2+5=0; (2)x2=1;

(3)5x2-2x-=x2-2x+; (4)2(x+1)2=3(x+1);

(设计意图:此问题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让学生知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对其整理成一般形式,然后根据定义判断。)

【例1】 已知方程(a-3)x|a-1|-2x+5=0,当 a=-1 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2或3 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学习,一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注意其最基本的条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二次项系数不为0;二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在填第一个空时要让学生注意a值的取舍,填第二个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设计意图:通过例2的学习,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注意强调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二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方程的变形过程。)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a≠0是ax2+bx+c=0成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条件,否则,方程ax2+bx+c=0变为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2、找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①④⑤ 。

①3x2+x=20, ②2x2-3xy+4=0, ③, ④ x2=0, ⑤

2、某学校准备修建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矩形花圃,它的长比宽多10米,设花圃的宽为x米,则可列方程为x(x+10)=200,化为一般形式为x2+10x-200=0。

3、方程(m-2)x|m|+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2 。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2x2+2x-4=0 ,其中二次项是 2x2 ,二次项系数是 2 ,一次项是 2x ,一次项系数是 2 ,常数项是 -4 。

(设计意图:随堂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反馈和调整后续教学内容与教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了,在开始讲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第二十二章的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铜雕塑,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谁吗?

生:老师,这是雷锋叔叔。

师:对,这是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奉献了自己方便了他人,所以即使他去世了,也活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才给他做一个雕塑纪念他,同学们是不是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啊?

生:是的老师。

师:可是原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建造这座雕像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图片下面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想。

师:同学们也都很乐于助人,好那我们看一看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来看到这个题目,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全高?同学们用AC来表示上部,BC来表示下部先简单列一下这个比例关系,待会老师下去看看同学们的式子。

(下去巡视)

(三)小结作业

师:今天大家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同学们回去还要加强巩固,做练习题的1、2(2)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7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

1. 知识结构:

2.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比较重要的,用它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利用它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内容,所以,它是本节课的重点.

(2)本节的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的推导.教科书首先将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变形为 .因为,所以方程右边的符号就由来确定,而方程左边的不可能是一个负数,因此,把分三种情况来讨论方程根的情况.推导过程中利用了分类的思想方法,对于分类讨论学生感觉到较难,老师应该讲明分类的基本思想。

3. 教法建议:

(1)引入要自然、合理

新课引入前,作一个铺垫:前面我们讲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我们掌握了开平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后,就可以解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有解,我们可以通过把解求出来,来解方程,也可以通过判定方程无解,来解方程,这样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方程有解?什么时候方程无解?我们不解方程能不能判定根的情况?那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首先感觉到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不突然,也显露了本节课的重点.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本节是根的判别式结论的推导,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使用所提供的动画,有助于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本节在推导根的判别式的结论时,利用了分类的思想,对于学生这是一个难点,一定给学生讲清楚分类的依据,分类的基本思想,使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 通过根的判别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根的情况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的推导.

3.解决办法:(1)求判别式时,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确定a、b、c。(2)利用判别式可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存在性情况(共四种);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

(2)解下列方程:① ;② ;③ 。

问题(1)为本节课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问题(2)通过自己亲身感受的根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2.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因此对于被开方数 来说,只需研究 为如下几种情况的方程的根。

(1)当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 。

(3)当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教师通过引导之后,提问:究竟谁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答: 。

3.①定义:把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 ”表示。

②一元二次方程 。

当 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时,没有实数根。

反之亦然。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这一重要条件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上式开平方,随后有下面三种情况。正确得出三种情况的结论,需对平方根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理解,所以,在课前进行了铺垫。在这里应向学生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2)当 ,说“方程 没有实数根”比较好。有时,也说“方程无解”。这里的前提是“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也就是方程无实数根的意思。

4.例题讲解

例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 ;(2) ;(3) 。

解:(1)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原方程可变形为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原方程可变形为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步骤,(1)化方程为一般形式,确定a、b、c的(2)计算 的值;(3)判别根的情况。

强调两点:(1)只要能判别 值的符号就行,具体数值不必计算出。(2)判别根据的情况,不必求出方程的根。

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情况:

(1) ;(2) ;

(3) ;(4) ;

(5) ;(6)

学生板演、笔答、评价。

(4)题可去括号,化一般式进行判别,也可设 ,判别方程 根的情况,由此判别原方程根的情况。

例2  不解方程,判别方程 的根的情况。

解: 。

又  ∵  不论k取何实数, ,

∴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回答。此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 的取值。

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 ;

(2) ;

(3) 。

学生板演、笔答、评价。教师渗透、点拨。

(3)解:

          

∵  不论m取何值, ,即 。

∴  方程无实数解。

由数字系数,过渡到字母系数,使学生体会到由具体到抽象,并且注意字母的取值。

(二)总结、扩展

1.判别式的意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定义:把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 ”表示。

(2)一元二次方程 。

当 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时,没有实数根。反之亦然。

2.通过根的情况的研究过程,深刻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及分类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7A1~4。

5.不解方程,判断下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

(1)

(2)

五、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8

第1教时

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创设问题情景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探 究 新 知 1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5x-2)=x(x+1)+4x2;(2)7x2+6=2x(3x+1);(3) (4)6x2=x;(5)2x2=5y;(6)-x2=0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5.例1  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讨论后回答     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   独立完成            加深理解   学生试解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反馈训练应用提高练习1:教材P.5中1,2.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b2+1)x2-bx+b=2;(5)2tx(x-5)=7-4tx.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小结提高(四)总结、扩展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布置作业 1.教材P.6 练习2.2.思考题: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9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阅读教材P39页的有关内容,虽然新课程标准没有要,教材上也作为阅读教材,但由于其内容太重要了,因而必须把它作为一堂课来上。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尽快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配方后得到的(x+       )2 =     2                          的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当                                                     2

b2-4ac≥ 0    时,才能直接开平方,进一步讨论分析得出根的判别式,从而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根的判别式作为删去内容,虽然其内容重要,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能要求作了解性深入,练习尽可能简捷明确。

4、教学目标 :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上了解掌握根的判别式。在能力上在求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

(2)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学的变化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1=0           (2)x2  -2x =-1

(3)(x+1)2- 4=0    (4)x2  +2x+2=0

1、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x2+    x =-

x2+    x+(       )2=(       )2 ―

2

2

2、观察(x+      ) 2=           2     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3、学生分组讨论。

4、猜测?

5、发现了什么?

6、总结:2(先由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补充完整),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只有当 b2-4ac≥ 0时,                 才能直接开平方,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都是b2-4ac≥ 0时,才有实数根。(注意有根和有实数根的区别)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结:

(1)比较分析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

(2)由学生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补充完整。

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

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x2-x-6=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x2-2x=1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3)x2-2x+2=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根据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m+2)+2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方程的根。

(1)读题分析:

A、二次项系数是什么?                     a=_______

B、一次项系数是什么?                     b=_______

C、常数项是什么?                            c=_______

例2:说明不论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x-2)=m2,不论m取代的值都有几个不相等的实根。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m+1)x+m=0的根的判别式是9,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

(五)小结:把_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把例1、例2整理在作业 本上。

2、有余力的.同学把练习题整理在作业 本。

四、教学后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10

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问题.

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几种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来引入新课,解决新课中的问题.

1.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与关键: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

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现在,我们根据刚才所复习的面积公式来建立一些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分析: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m,则上口宽为x+2,渠底为x+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

∴上口宽为2.8m,渠底为1.2m.

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深各是2.8m和1.2m;需要25天才能挖完渠道.

例2.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老师点评: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11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活动4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面积问题。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找寻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正中央矩形与封面长宽比例相同”题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中央矩形长宽比为9:7,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比也为9:7,为学生设未知数提供帮助。之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讲解中注重简便设法及解法的指导与评价。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放手给学生处理,以学生合作完成为主。突出利用平移变换为主的解决方式。多由学生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动4课堂回眸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12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阅读教材P39页的有关内容,虽然新课程标准没有要,教材上也作为阅读教材,但由于其内容太重要了,因而必须把它作为一堂课来上。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尽快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配方后得到的(x+       )2 =     2                          的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当                                                     2

b2-4ac≥ 0    时,才能直接开平方,进一步讨论分析得出根的判别式,从而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根的判别式作为删去内容,虽然其内容重要,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能要求作了解性深入,练习尽可能简捷明确。

4、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上了解掌握根的判别式。在能力上在求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

(2)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学的变化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1=0           (2)x2  -2x = -1

(3)(x+1)2- 4=0    (4)x2  +2x+2=0

1、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x2+    x = -

x2+    x+(       )2=(       )2 ―

2

2

2、观察(x+      ) 2=           2     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3、学生分组讨论。

4、猜测?

5、发现了什么?

6、总结:2(先由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补充完整),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只有当 b2-4ac≥ 0时,                 才能直接开平方,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都是b2-4ac≥ 0时,才有实数根。(注意有根和有实数根的区别)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结:

(1)比较分析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

(2)由学生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补充完整。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13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14

本班有学生53人,数学课还比较喜欢,学习热情也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还是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的探究方式来学习此课。但有极少部分学生较懒,学习习惯差,不愿思考问题。总体来说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1.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 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1. 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2.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境创设(大屏幕投影教材24页):要设计一座2米高的人体雕塑,使雕塑的上部(腰上部)与下部(腰下部)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塑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

X2=2(2-x)整理得X2+2x-4=0,这是什么方程,与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一元二次方程

1.问题1(多媒体课件)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如果假设切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盒底的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得: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单循环比赛是指就表示每个队要和其他所有的队都赛到了,如果有4个队总共赛_______场,5个队呢?8个队呢?n个队呢?

同学们用基本线段法和定点发射法总结规律:

场数=(队数-1)+(队数-2)+(队数-3)+。。。。。。+1

列方程得x(x-1)÷2=28 整理得X2-x=56解方程可以得出参赛队数。

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1)为什么a≠0?b和c能等于0吗?(2)特殊式:ax2+bx=0,ax2+c=0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

①3x2+7=0  ②ax2+bx+c=0  ③(x-2)(x+5)=x2-1   ④3x2- =0

2.方程2x2=3(x-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

A.2,3,-6    B.2,-3,18    C.2,-3,6     D.2,3,6

3.px2-3x+p2-q=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p=1     B.p>0     C.p≠0     D.p为任意实数

4.关于x的方程(m2-4)x2+mx-m=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

1.方程3x2-3=2x+1的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_.

2.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3.关于x的方程(m+1)xm-1+mx-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_

《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程序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老师给组长副组长打分3.组长给组员打分4.学生交流疑难杂症5.学生总结易错点和方法6.老师作最后强调。

本节课要掌握: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4)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 篇1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第1课时。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生现实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从宏观上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分式方程等知识,感受了方程模型的作用和价值,积累了一些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从微观而言,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作为第3节第一课时承上启下,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借助有一定挑战性和思考性的现实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应用认识。

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是我们老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不容忽视的重难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根据新课标对方程的具体要求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够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知道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关键所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刻画客观世界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堂中,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思辨建构起新的的认知结构。

一)课堂结构:

1)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cm2,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4cm2,两条直角边的差是2cm,求两条直角边长。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由此我选了这样的建模较为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串:

2)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

3)怎样解方程?方程的解是否都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先审清题意,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再设未知数和列方程,有利于理清思路,降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度,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这一问题源于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但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所以对题意的理解尤为重要。请学生独立审题,并设计问题:人数会超过30人吗?实际人均费用为多少?实际人均费用,人数与总费用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串下帮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突破难点,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方程:[800—10(x—30)]x=28000,解方程,并引导到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人数多于30人且不超过40人”与“人均旅游费用不得低于500元”。经历审、设、列、解、验、答六环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严谨客观的良好思维品质。

变式:该公司有组织第二批员工到龙湾风景区旅游,并支付给旅社29250元,求该公司第二批参加旅游的员工人数。

初三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变式练习,类比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收获与交流感悟,帮助形成知识体系。

以上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案汇总十五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4113.html

更多
上一篇:债务协议书 下一篇:护士辞职报告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