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西师版五下:《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导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西师版五下:《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充分了解其优点及绘制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二、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观察物体和折线统计图这两个单元的知识,你们感兴趣吗?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二)指导复习

1.复习观察物体。

(1)知识要点复习。

师:通过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回忆以下两个知识要点:

①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

观察 看到形状是不同的。

物体 ②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6 页第2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 3 )小题,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推算过程。

2.复习折线统计图

(1)知识要点复习。

师:关于折线统计图这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知识结构图:

①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折 线 ②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对图中反映统计图 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

③能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7 页第4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

① 要标明图例。

② 要根据具体的数量先描点,再分别依次连线。

分层练习学以 致用: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0~121 页练习二十八第17 、18 题及思考题。

1.基础练习。

(1)第17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看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发现:我国2000~2010 年学龄儿童人数和入学人数都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2)第18 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拓展练习。

(1)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解题过程。

(2)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21 页中生活中的数学,并组织交流自学收获。

(四)课堂小结

观察物体与统计

①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

②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①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

折 线 的作用。

统计图

②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对图中反映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

③能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精选阅读

西师版五下:《总复习-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五下:《总复习-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 .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与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

措施:重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二)指导复习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2)全班反馈。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意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

分数加、减法

意义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合分数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怎样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再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师: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能简便运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分层练习学以 致用:

(三)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9 、10 题。

第9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集体反馈。

学生在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班级,及时发现学生在分数加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反馈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第10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郁应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提问: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体会?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注意点。

西师版五下:《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

二、重难点: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板书课题)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二)指导复习

1. 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

(2)全班反馈。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记录的内容,教师适时做好补充)

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数

假分数 互化 带分数(整数)

分数

通分

基本性质 约分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反思交流。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

(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

(3)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4)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你能举例说明吗?

(5)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答疑解难。

师: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分层练习学以 致用: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 ~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5 ~8 题。

1.第5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2.第6 越: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在线段上描点,再组织反馈。通过反馈、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3.第7 题:先让学生填空,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4.第8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认为哪些知识最重要?哪些知识你感到理解起来最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总结。

《观察物体》导学案


卧龙寺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导学案

年级

四年级下册

课题

观察物体

备课

教师

刘天会

执教

备课

日期

2013.3

学习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3、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正确辨认照片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4、结合生活实际,探索如何判断观察物体的技巧,培养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能正确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树立好奇心和参与意识。

主要导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略与方法

备注

一、

导入新课

5分钟

一、自学导航

专题训练一:

由低到高观察物体。完成课本56页。

回答下面问题:

1、由低到高观察物体,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与大家交流。

专题训练二:

由远到近观察物体。

完成课本57页的说一说。回答下面问题:

1、由远到近观察物体,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预习课本P61—65页,完成学案活动一到活动六,教师下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各组学生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小组选择展示任务。

二、

探究新知:

20分钟

二、分组讨论、展示交流

专题训练三:

完成课本57页的试一试。

专题训练四:

完成课本58页的说一说你的方法。

专题训练五:

完成课本59页的第一题。

专题训练六:

完成课本60页的第二题。

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展示20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活动一到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质疑。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3分钟

《《资源与学案》》第47至48的内容。

四.

小结与评价

2分钟

学生代表发言: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与以评价和肯定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观察物体导学案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外孙女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跑去。

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笑笑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婆,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李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认真倾听,仔细思考

目标展示1、会正确观察物体的位置。

2、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倾听引导自学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学探究交流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猜一猜。

课件依次呈现一位老师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

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

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练习十二尚美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审定人教版数学五下:《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课题:观察物体
复习内容:
观察物体,课本第100页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独立思考”及“练习”中第105-106页第7-9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能正确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正方体个数不超过5个);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个数。
2、通过复习,学生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的平面图形,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练一练,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平。
复习重难点:
巩固图形的变换和观察物体方面的知识。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小正方体。(学生)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与内容
学习活动组织与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预设
时间
分配
补充与反思
一、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的变换和观察物体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变换和观察物体)
明确复习内容,做好复习准备
3
分钟
二、回顾知识分类整理
1.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知识,想一想,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
师小结: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如何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的形状,并画出看到的形状;还学习了通过不同的观察点、观察角度观察物体时,观察范围的变化情况等知识。
2.说一说,观察物体时,观察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的角度越大,观察的范围越大。
1.根据要求回顾,举手发言,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
2.学生自由发言,观察物体时,观察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
20
分钟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第105-106页第7-9题。
1.第7题。
巡视指导,组织交流。
2.第8题。
巡视指导,组织交流。
3.第9题
巡视指导,组织交流。
1、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画出从不同的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
全班反馈,展示交流。
2、读题,理解题意。
根据这三个平面图形想象搭成后的立体图形。
四人一小组用准备好的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想。
3.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说明理由。
第(2)题,学生独立画一画,过眼睛和二楼护栏的顶端画一条射线,再数一数前排的椅子数。(由于学生操作起来会有误差,因此只要学生画出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指出笑笑在什么位置时,淘气能看到她就可以。)
12
分钟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的变换和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对于今天所复习的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及存在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解决。
5
分钟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
观察的范围越小。
作业设计:
选做基础训练中的习题。

《总复习——找规律与统计》教学设计


《总复习——找规律与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第15题、第126第14题及127页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式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的复习,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能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熟练地分析统计图表,并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3、通过找规律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懂得大胆猜想,找出一般规律,并会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方格、表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规律。
(一)、开展游戏,激发兴趣。做心灵感应的游戏:小朋友们,你做过心灵感应的游戏吗?来!伸出手臂,掌心和老师相对!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感受对方的心理,看谁明白老师接着要说什么!
1、小兔子很可!
2、小姑娘扎了两条!
3、每个少先队员脖子上都佩戴着一条鲜艳的!
4、1、2、39、10。
5、1、3、5、15、17、19。
6、2、4、620。
(二)开放游戏,探索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互相感应对方的心理!分小组和老师摆方片,看看老师和哪些组的同学心有灵犀一点通,摆出的方片数是相同的,就赢!
师生个摆出1个方片:□
教师设问:现在老师和大家都需要仔细思考思考,预测对方最有可能摆出几个方片,小组内讨论讨论再摆出来!老师选择几个小组预测的情况板书出来:(1)□□□(2)□□□□
(3)□□□□□□
□□□□□
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说理由。
继续游戏,老师提示后:□□□
□□
继续游戏。□□□
□□□
□□□
(三)二人小组每人按规律写出几个数或者图形,让同桌接着写或者画下去。(练习本)

二、复习统计
(一)、我们学过关于统计的哪些知识?
(二)、复习统计
1、出示课本的第127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5种动物的体重)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独立说一说,再派请代表发言。
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随便发表意见)
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思考提问题,然后告诉同桌的同伴,之后请同学在班上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第122页的第15题。
(1)、课前让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记录好自己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
(2)出示统计表。问:表中记载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3)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4)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也可以用站起来的方法,还可以跑到讲台前面来,全班一起统计。
(5)完成统计表。
(6)分析统计表。先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中得出结论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和评价。

新人教版四下《观察物体(一)》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四下《观察物体(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吴建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习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预设:

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观察物体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物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

2、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正方体木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预习新课。(课件出示)

1、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图形。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问,从这三面看到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观察物体。

2、课堂预习。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13页,请你拿出自带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拼组,然后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学习。

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2、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一样吗?

3、请你把能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格子图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们分别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拼成的立体图形,对于你画出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二、自我检测。(课件出示)

1、填一填。

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 ),也可能( )。

2、连一连。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三、预估问题。

1、观察我们摆放的组合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图形?

2、同样都是用相同的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们从前面、上面、侧面画出的形状不同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怎么样?

四、预设解惑。

请同学们拿出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摆立体图形画出的格子图,我们共同交流。

1、同学们在实物图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

2、师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课件演示)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是如何画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1)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五、引导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13页做一做,练习四1至3题。

2、《配练》上的1至3题。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桌子的前、后、左、右各一个),每组准备一个玩具老虎。教室中间空出,全班学生分别坐在空地的前、后、左、右。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师出示两个纸盒(其中一个一面有几个孔,另一个没有),把两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背对学生。

师: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吗?(生:完全相同。)

师指一个学生围着看一圈。

师:你看到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吗?(生1:不同。)

师:(转动盒子,把两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面对学生)完全相同吗?(生:不完全相同。)

师:刚才同学们为什么说完全相同?

指生述说理由。

师:这就提示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

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游戏。

(师请一个有代表性特征的学生站在教室的中间。)

师: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前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后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左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右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仔细观察这个同学,你能看到她的什么?

分别请坐在她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内容。

师:从刚才这四个同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同学,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二)分组观察

1.请各小组把玩具老虎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从自己坐的位置观察,并汇报观察到的情况:谁从前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谁从后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谁从侧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调换位置继续观察,并向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老虎,现在你能说一说老虎是什么样子吗?

指生汇报。

(三)观察小结

师:刚才观察同学、观察玩具老虎时,你有什么体会?我们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的?

生回答,师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三、练习体会

(一)想一想

出示书上第67页例1图。

师:这三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观察的位置一样吗?

谁站在恐龙的前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谁站在恐龙的后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谁站在恐龙的侧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让学生回答,师连线。

(二)连一连

出示书上第67页“做一做”图。

师:这三个小朋友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观察一摞书,他们会看到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并连一连。

生分组讨论。

指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三)猜一猜

师出示照相图。

师:这四个同学在给小猫照相,你知道下面的照片是谁照的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

指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点击连线。

(四)指一指

师:(出示实物)这是一个同学的赛车,这里还有一些图片(展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图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

课件分别出示从上、下、左、右、前、后看到的图。

让生说意见,并在实物上指一指,把相应的位置展示给大家。

四、学习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新人教版四下《观察物体(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三、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模型、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

2.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预设:

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探索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出示图形:

2.活动建议:

(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强调: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

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

4.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预设:

第一组展示:

(1)师:他们组摆了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

生: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相同。

(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

预设:

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第二组展示:

(1)师:还有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

(3)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预设:

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5.同时出示三组图形

(1)师: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

(2)师: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怎样可以快速判断?

6.学生分组讨论

7.交流信息

预设:

生:看三个物体的长、宽、高,对应两个数据相等时,从对应角度观察才有可能相等。

8.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一看。

(展示其他方案,应用观察方法对比)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只有亲历其中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学生自主地研究,利用现实生成的素材,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发现更能够被普遍接受。

(三)巩固练习

P14做一做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结果:

预设:

生:这3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适当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模型。

(四)提炼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生:要全面观察

2.师:是呀,观察要全面!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3.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人生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是难免的。对不同的生活际遇,我们应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来看待。时候换个角度看,你会发现,人生原有另一番滋味,另一道风景。正如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面论。

【设计意图】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写到:数学家的造型与画家和诗人的造型一样,必须美;数学的美很难定义,但它却像任何形式的美一样真实。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全面观察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数学,而是将其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这是一种大数学观的体现。

3.5.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5.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小结全课

杏园东路小学梁秀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研室高思辉张爱玲

杏园东路小学赵凤霞房崇光

3.5.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西师版五下:《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导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12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