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系列。

老师乃起航之帆,学生乃驾驭舵手,极富艺术性的教案需要具备恰当的节奏和旋律,写教案的格式是什么呢?这份“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是我精益求精的结果期待得到您的赞赏,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的:

1、 1、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 2、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 3、              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 4、              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 1、              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 2、              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 3、              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 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8+6        8+8        5+8      ……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 1、              8+6=14怎么来?

8+6=14                    看见8就减2

2、 2、              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 3、              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1、 1、              P103  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  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 2、              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 3、              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

7+       6+        5+

课后评析: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篇2】

一年级数学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可以参考下述建议:

1. 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始教授“树”的概念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理解树的概念、能够计数树的数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树的数量等。

2.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图形、图片、模型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树的概念,例如通过展示实物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数树的数量,例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一个森林中,然后问他们有多少树,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探索。

4. 练习和巩固:在教学之后,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让学生用数字表示树的数量,或者让他们自己画一画树的数量。

5.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例如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树的数量,或者让他们通过其他方式来验证他们的想法。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篇3】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树林中有两排小树,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他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8+    6=14           8      +6=14            9+6=15

2    4         4     4                    8+6=14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篇4】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靠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篇5】

一年级数学有几棵树的教学反思如下: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的概念,能够用数量关系来描述事物。通过让学生观察树木的数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树木的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概念。

2. 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以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树木的数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树木的数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一起得出答案。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解题步骤,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概念。

3.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作业评价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计算树木的数量。课堂表现评价可以观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速度、准确度等。

4.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篇6】

反思一:

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靠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反思二: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虽然课堂学生很活跃,但我觉得有点乱,怎样才能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反思三:

《有几棵树》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我以春夏秋冬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在小组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设计摘果子的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后面有老师听课,学生们却没有胆怯,仍很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孩子对8加几进位加法在课前基本都掌握如何计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计算的方法,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而我仍偏向让孩子们优化计算方法,于是我用数学儿歌体现优化计算,让孩子们在算法多样化中找到简单的方法做题目。

不足之处:

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衔接语不到位,备课时缺少详细斟酌。

2、在突破难点的时候时间掌握不到位,应该增加2到3分钟。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有自身学习水平的偏见,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能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4、课件展示没有和课衔接好,没有让课件发挥他的优越性。

在全乡的考核听课中,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

反思四:

在全乡的考核听课中,我教学的是数学《有几棵树》,即8+几的加法。教学结束后,感觉有得有失,现反思如下。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突出凑十法,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先展示有几棵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从而学会8+6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

但这节课也有缺憾之处:我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没让孩子完全放开手脚,还是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课前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再有就是关注学生不够,我感觉还是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其实孩子们一开始就把我期望的2种方法一下就说出来了,可我没利用,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种一种解决的。感觉灵活性不够。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篇7】

《有几棵树》的内容是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已经有了9加几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

我设计了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植树造林有什么好处吗?学生没有反应,后来我改变了问法小朋友,你们知道种植树木有什么好处吗?这才有个别学生回答:美化环境。反思:数学教学中的问法也是一门学问,教学前要分析学情,此外学生对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太少,由此也看出了学生知识面的狭隘,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同时,教师还需要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生活教育和环保教育。

在探索新知环节,学生提出问题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一共有几棵树?8+6=?我设计先通过算式得出结果,然后再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解释计算的道理。学生用小棒代替小树,摆一摆,数一数,有几棵树。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反思: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其基本出发点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提倡算法多样化,无论是拆大数还是拆小数,都给予肯定,只要是学生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动手圈一圈,算一算,巩固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过程。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8加几的计算。无论是拆大数还是拆小数,都给予肯定,适当做优化处理,使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增进对进位加法和凑十策略的理解。

对学生好一点。这句话意味深长。这周我有一份收获想与大家分享,那便是在为学生讲解题目时要平和静气。学校本是孩子们犯错误的地方,教师要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胸襟,理解对待学生做题上的错误,若是我们悉心指导,耐心讲解,学生一定会乐意接受,那么便是皆大欢喜。事实胜于雄辩,在这段时间里,我在给学生讲解题目的时候平和静气,学生改题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有的学生还微笑着对我说,谢谢老师!虽然有些惊讶于孩子的举动,但依然是满心欢喜,真心想把这份收获与大家分享。

《有几棵树一年级教学反思系列》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几棵一年级教学反思”专题。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052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