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教学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1、本节知识结构:
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本节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3、本节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
点拨:动物的行为得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例1人工包头的野马从不懂得去水坑饮水到会去水坑饮水,说明野马具备了什么能力?
例2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②大山雀偷饮牛奶。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思考的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建立的过程,以及动物的某些学习行为会消失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㈤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
教材分析: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第二章的一节课,承上节课《动物的运动》,进一步详细介绍动物通过运动所呈现的多种多样的行为特点与类型,而且也对动物的行为有初步的探究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动物行为的本质以及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并且已经了解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通过各种媒体资源也能够了解动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是对于行为的实质是什么还是不明确的。在能力上,学生的分析与实践能力都已经有所提高,可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自身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站来探究,并且得出一定的结论。
教学内容: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
阐明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培养学生观察、独立研究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知识的衔接引入动物身上并存的两种行为的现象,在生动的情境下分析初步认识动物的两种行为。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深入理解学习行为发生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重要作用,以使学生理解学习结果获得的不易。在资料分析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分析能力与辨析能力,并且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识到学习过程中个人因素、发育关键期等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生存的不同意义;
认同学习行为关键期的重要性,树立抓紧时间、积极学习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与区别;
能够对动物的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归纳。
教学难点:
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与区别;
能够对动物的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归纳;
认同学习行为关键期的重要性,树立抓紧时间、积极学习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关于行为的描述。
学生:动物所进行的一切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后代的各种活动称为行为。
教师:举例,行为的多样性。
播放Flash短片《查水表记》,提醒学生注意鹦鹉在故事中的行为。
学生:观看短片。
鹦鹉通过发出声音和不断的学习、往复模仿学会了一句英语和“查水表的”。
教师:在故事中,鹦鹉会发出一些声音,不仅限于着一只鹦鹉,任何鹦鹉都会。而说这样一句鹦鹉和“查水表的”却只是它会。这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前者是鹦鹉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后者是后来学习才会的能力。
教师:更具行为获得途径不同,我们将行为分为两类,即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通过自行阅读找到关于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描述。
学生:阅读教材。
说出概念。
教师:强调先天性行为概念中生来就有的、遗传物质。
强调学习行为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等重要描述。
学生:尝试举例说明两种行为。
婴儿饥饿就会啼哭,蜘蛛生来会织网等属于先天性行为。
我们的学习就属于学习行为。
教师:两种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每一种行为又可以根据获得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先天性行为分为趋性,即趋向有利一侧。
学生:七年级教材中关于草履虫趋向牛肉汁一侧。
教师:还有反射。
学生:就像人类的简单反射,如眨眼反射。
教师:本能也是其中一种,例如某一鸟类品种分布广泛,但是他们的筑巢技巧是基本相同的,这也是因为遗传物质的相同。
学习行为中首先是印随,如很多鸟类的雏鸟刚刚孵化出来的时候看见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的目标,它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及时是一辆车。如在《小龙人》中,从故宫群龙雕塑中诞生的小龙人就认为自己第一眼看见的小女孩是自己的妈妈。
学生:这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师:模仿也是学习行为的一种,这是最经常见到的学习行为。此外还有联想,例如驯兽师经常利用食物使动物联想到做好动作或者表演后就有美食而十分听话。
学生:家里养小狗,训练它的一举一动时就会用到联想。
教师:还有的一种就是判断与推理,主要是在一次次失败或错误之后能够找到或得出正确的结果。
学生:科学家就是在不断的判断与推理中取得成果的。
教师:学习行为的种类多样,在我们身上的表现也是很多的,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环节来体验一下学习行为。首先,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动作。
做一些动作。
学生:猜动作表示的含义。
教师,这些是根据什么猜出结果的?
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经验。
教师:下面进行竞赛感受。请把名同学分为两组,共同组织表示方式猜出老师给出的数字。
学生:分组猜数。
第一组5/12.
第二组14—3/7
第三组(根号6/15)2
教师:在体验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示有一些错误,这说明大家在一起总结共有的表示方式中存在理解不同的地方,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体验的过程也告诉我们,学习行为结果的获得中环境因素很重要,而且过程中是曲折的,遇到失败后我们不能放弃,最终才能获得成果。
不过,动物的行为中往往是两种行为交织在一起的,例如迁徙行为等,既要有向天性行为的飞行,也有排列队形的学习行为。不过,我们今天主要针对资料中的突出现象进行分。
学生:第一、三则资料属于先天性行为。
第二、四、五则资料属于学习行为。
教师:你是通过什么进行判断的?
学生:描述中的“本能”、“模仿”、“经验”等就指出了资料中行为的特点。
教师:小袋鼠的先天性行为有什么意义?
学生:保证了最基本的生存。
教师:那么蚯蚓的学习行为又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保证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否则就要被电击死。
教师:蚯蚓要经过200多次才能够学会,老鼠药经过10多次,而人类只要一两次的辨认就可以了,这说明什么?
学生:人类的智商最高,越是高等的动物,学习的能力就越强。
教师:那同种生物之间也有差异吗?
学生:也有,比如说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但是取得的成绩却是不同的。
教师:这也说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遗传、环境等因素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就是主观因素。当你的思想上认为学习很重要,能够努力刻苦学习时,你的行为就会积极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现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种行为的特点。
学生:描述行为的突出特点。
拓展练习:
教师:接下来我们将要通过课后基础练习熟悉两种行为的本质与区别。
学生:解答习题。
教师:在最后这则资料中描述了狼孩现象,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学习某种技能都是有一个特殊时期的,狼孩错过了这样的时期造成了后来的学习效果也不好。
也说明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教师:大家总结得很好,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多多学习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不要浪费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期,为将来的成长壮大夯实基础。也希望各位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学有所得,学习快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55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