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是统计表中最常用的图表之一,用于表示一组数据中不同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变化趋势。在四年级上册的条形统计图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含义、特点和绘制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特点调整条形图的大小和颜色等。M.JAB88.com

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条形图的条数、大小、颜色等,以及如何调整条形图以适应数据特点和表达数据信息。

3. 条形统计图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不同时间段内某项数据的变化情况、描述不同群体或不同类别的数据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加深他们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避免直接讲解具体的绘制方法,而是将知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技巧。

总结起来,通过本次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扩展阅读

四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四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导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集锦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教师上课之前最好准备一份优质的教案。教案是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所制作的,这样可以让教师提前设计好课程的安排,88教案网为您整理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1)

设计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数据。

1、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在探究新知时,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格表示2个数据”这一新知的前沿。

3、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探索、交流,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样早餐都是什么。

生:牛奶,豆浆,粥。

师:同学们喜欢这三样早餐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就将这三样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

设计意图: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4、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全班交流)

预设生1: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

生2: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7、思考: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

8、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设计意图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先遇到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又能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楷纸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玩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单手投得远)

2、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

(1)引导发问:①根据上面的表格能比较出结果吗?

(能,但是比较困难)

②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应该画统计图来比较)

③画什么统计图来比较更合适呢?(条形统计图)

(2)讨论: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两组数据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用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出第一活动小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

生2:在一个统计图里将这两种投球情况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展示。(情况一:制成两个统计图;情况二:制成一个统计图)

②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哪种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在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种投球情况,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4)明确将两组数据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里表示出来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图

(1)小组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

(2)讨论、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4、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①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②汇报探究结果。

(2)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课本121页至123页中的“课堂活动”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

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人或事物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种(或几种)人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五、生活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孩子们想一想当统计什么对象的时候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

师:总结:当统计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别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

(2)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

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3)师:请看这幅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一格代表5毫米。

生:在东部,7、8、9月份降水量最高。

生:在()部,()季度降水量最低。

1、纠错练习

(1)刚才我们一起看了这么多的统计图,请孩子们观察这幅统计图。

这是小明画的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师:

①五年级的男生比四年级的男生?)。

生:......

②()

生:......

③()

生:......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4)

【教材分析】:

例2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两个停车场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昨天我们又学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大家能否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完成例题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师展示学生的统计图。

引出课题、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甚至整个社会)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

4、比较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根据例2的这张统计表,可以画出两张统计图(出示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5、你觉得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让学生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降水,树木也就越茂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配套《数学作业本》的相应内容。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内容:

平均数P90——P92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后反馈: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

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汇报预测:

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方法二: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

(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平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教师追问: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6)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

①把52个矿泉水瓶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

2、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 (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 (18+20+19+19)÷4 =76÷4 =19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

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求平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几个数据的总和再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即为平均数。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

2常用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6)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3、4题。

“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完“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提供了“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

然后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以一当一”和“以一当二”,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统计图中“以一当二”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以一当五(多)”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发现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核心能力

通过独立探索和交流展示,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并发现更多的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用“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知道当数据比较大时,要用“一格表示2”,感受用“一格表示2”的必要性,知道单数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2、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学习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学习难点

1、体验“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一格表示几更合适。

2、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名师教学课件、坐标纸,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与练习任务

1、说一说绘制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预习课本96页例2的有关内容,并完成左边的表格。找一找左边的表格和右边的表格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喝什么?

师:种类还不少呢!我想知道咱们班喜欢喝牛奶、豆浆、粥的人各有多少?该怎么办呢,你们帮我出出注意吧。

师:哦,可以举手表决,然后数出人数并统计在统计表中。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的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

人数61224

师:如果把这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师:请你在我们准备的坐标纸中画一画吧。

展示学生作品(一格表示1),完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经历统计全班喜欢喝粥等早餐的人数,感受统计的价值。通过自主完成统计图,复习“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为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自主探索“一格表示2”

师:仔细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1:这个条形统计图画得很长,比较浪费纸。

预设2:假如喝粥的人数是34,那我们就要画34格,没有那么多格怎么办?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这个条形统计图纵轴太长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是的,如果一格表示2,纵轴只需要12格就够了。那为什么是12格呢?

师:对,喝粥的人数最多,是24人,一格表示2人,那么24人就需要24÷2=12格。

课件出示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

师:现在请你在坐标纸中再次画画吧。

(2)对比观察:“一格表示1”和“一格表示2”课件出示“一格表示1”和“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

对比:你觉得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思考:到底什么时候“一格表示1”,什么时候“一格表示2”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要结合统计表中最大的那个数据来决定。比如:最大的数据是8,一格表示——1就行,最大的数据是26,一格表示——2更合适。

(3)体会“半格”

课件出示:如果喜欢牛奶的人数是5人,该怎么表示呢?

师:是的,一整格是2人,那么半格就是1人。5格就是2格+半格,正好画在4和6的正中间。那如果是9人呢?怎么表示,请大家在自己的统计图中画一画。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有了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看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就是一个载体,一个承载着很多信息的载体,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双眼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感受它的局限性;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提出“以一当二”的解决办法。之后设置对比观察,再次感受“以一当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解决半格的问题,并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9人,有效地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难点。最后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巩固练习

1)下面是丽丽班同学喜欢看课外书的人数统计表。

种类科技书连环画故事书漫画童话

人数10816612

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每格代表()人。

②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人的最少。

③喜欢看连环画的比喜欢看童话的少()人。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课本97页做一做。

3、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我们知道了“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并通过观察获取了信息,还知道了怎样结合数据去选择“一格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

(三)课时作业

1、昨天上体育课时,大家进行了拍球比赛,还记得自己组的成绩吗?

(1)指名体育小组组长汇报数据,学生填写。

(2)下面,请你们自己根据这张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3)完成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4)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5)了解了咱们班同学拍球的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

答案:略

解析:【考察目标1,2】简单的重复不是好的学习方式,形式上的模仿就会导致学生的机械,而统计中重要的要义就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并形成统计观念,因此此题的设计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

2、答案:略

解析:【考察目标1,2】能结合数据的特点,选择“一个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能结合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去观察,获取信息。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先把教案写好。教案能够让学生逻辑思维清晰,符合认知规律,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读完后感触颇深,感谢您的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课件出示:

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

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

牛奶

豆浆

人数

6

12

24

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预设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4.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活动2观察对比,交流区别

1.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2.全班交流。

预设

生1:左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生2:右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3.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4.小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个单位。

5.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6.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边的条形统计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操作指导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一个绘制8月的,另一个绘制9月的。

2.巩固提升。

同桌之间合作研究下面的问题: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9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操作指导

通过9月和8月天气的对比,使学生从数据中发现北京的天气特点,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的价值。指导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细心、耐心,把条形统计图画得整齐漂亮。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101页3题。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2】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条形统计图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条形统计图”,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07年的苹果产量是2004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 认同率%

实验班(40人) 39 97.5%

对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于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数学课,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模式,认同率达到97.5%。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也希望数学课中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同率也有82.5%,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验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看到了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较好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通过课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西师版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07年的苹果产量是2004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认同率%
实验班(40人)3997.5%
对照班(40人)3382.5%
效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于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数学课,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模式,认同率达到97.5%。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也希望数学课中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同率也有82.5%,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验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看到了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较好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通过课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3)》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3)》数学教案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3)

【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3。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完成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能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1格代表5个单位,并能完成用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咱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学生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2.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课件播放2分钟),你们看,道路上有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呢?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开过的四种机动车的数量?(提示学生:车很多,开得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是能分工合作)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2.播放车辆来往情况(速度较慢),各小组记录汽车数量。(有用数数的方法,有用写正字的方法,有用做记号的方法……)

小组介绍统计的方法,得出哪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好。(正字统计法)

3.投影小组记录单(核对数据)。

4.刚才我们把各种车的数量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叫什么?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三、探索方法

1.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如果想形象地看出谁最多,谁最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画条形图)

2.制作条形统计图。

(1)电脑出示。

(2)学生试画统计图,产生矛盾。(1格代表1辆,格子太少,1格代表2辆,也不行……)

(3)小组讨论怎样画统计图。

(4)分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的制作方法)

形成矛盾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矛盾的策略。

(5)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8页)。

3.展示学生的统计图,进行订正和分析。

(1)评价、订正统计图。

(2)看图分析,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完成教材第98页第(1)~(3)题)

(3)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机动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4.学习小结。

由于数据比较大,用1格代表5辆的方法比用1格代表1辆或2辆更清楚,更适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果碰到更大的数据,还可以用1格代表10或20,甚至更大的数。

四、实践应用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内交流完成后面的问题。

2.教材“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

(2)小组交流完成第(1)~(3)题后,讨论第(4)题的三个问题,然后独立完成统计图。

3.教材“练习十九”第6、7题。

小组讨论交流,先确定1格代表多少,然后完成统计图,并交流完成后面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1)》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1)》数学教案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

(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出生月份的记录表,先统计各月份出生的人数,然后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再独立填写在教材上。

2.教材“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调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完成统计图,小组汇报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十)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十)”,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统 计

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王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南川区有多少人吗?老师告诉大家: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今年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世界总人口约为65亿,中国约有13.67亿人,我们南川区约有64万人,要了解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去收集和统计生活中的数据,这就是统计的知识。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那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生回答后,老师课件展示有关统计的知识。

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前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5)同学们其实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你们也能制作这样漂亮的统计图吗?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2.实践活动。

①调查班上学生喜欢吃的蔬菜,收集数据完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后汇报、展示、评价。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三)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条形统计图

主备人:张丽萍

一、教学内容: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 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教师巡视。

2.思考:

(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

(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

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

一个格表示2人,那么半个格则表示1人。

3.教学例3

(1)出示例3: 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

(2)出示条形统计图。在书上完成。并回答问题。

(3)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如(3)可以表示10个单位。

(三)巩固练习

1.P97 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订正

2.P99 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订正

教师指导: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2个单位

1格表示5个单位

1格表示多个单位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2)》数学教案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小组交流: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教材“练习十九”第4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向学生说明这个统计图是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统计图的项目,这样的统计图是横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先调查同学的上学方式,再完成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熊出没》的主题曲。

2.出示天气情况记录表,认识天气符号。

3.每种天气各有几天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单上表示出来。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分类对比,体会优点。

师:老师挑选了几位同学的作品,咱们一起来看看。

(1)观察用数表示天数的作品,体会到用数表示的方法很清楚。

(2)观察用圆圈的个数来表示天数的作品,体会到用图形表示的方法很直观。

2.结合优势,学习新知。

(1)结合优势,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②这幅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小结:一个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横轴、纵轴、直条、统计的名称、制图的日期。

(2)分析数据

(3)再次对比,凸显优势

同学们,这三种表示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联系生活,了解横式条形图

三、联系实际,感受价值

1.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基本练习

(1)完成数据收集,填写统计表。

(2)学生绘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2.蛋糕销售量中的统计。

师:观察这两个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哪种蛋糕最受欢迎?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呢?下次进货时你准备给光头强提什么建议呢?

四、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呢?

师:"小数据,大作用",让条形统计图成为我们的朋友,探究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清晰 直观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上册统计图教学反思”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051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