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9篇)。

对于新手老师来说,写教案是上课的基础。在教学方案的编写并不应当仅仅停留于课前准备上,更多的在课后也要随时记录教学效果,我们如何去编写优秀的教案呢?编辑认真阅读多篇文章后选出了“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为精品,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一、复习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课文《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诗中描述的“李白”“汪伦”“桃花潭水”“踏歌声”“将欲行”“送我情”等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件和小组合作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喜爱中国古典文化,促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1.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李白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理解句子“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及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我们学校已开展多年了,你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本学期你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诗文念给同学们听。

师(评点、引入):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寄放心灵的处所。下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赠汪伦》,也许有的同学已经能背出来了,但你们知道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学习。

【设计意图】教学从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古诗《赠汪伦》,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并尝试将古诗读正确、顺畅)

师:能够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同学,请站起来读一遍。(抽举手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学生评点)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作点评时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他。

1.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师(出示关键字词):“赠”“忽闻”“踏歌声”“不及”分别是什么意思?

2.介绍“汪伦”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师:唐代诗人李白一生既喜欢作诗,也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曾做过县令,他对李白的才学十分钦佩。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便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是又担心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托人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造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的李白方知“上当受骗”,但是他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兴趣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

3.分组讨论,解读古诗。

(课件演示:诗人李白将要乘船离开时,好友汪伦在岸边踏步和乐送别的情景)

师:分组讨论你是如何理解“忽闻”“踏歌声”等词语的意思?这两个词该怎样读更能传达词的意蕴呢?

【设计意图】教学通过对诗歌写作背景的介绍和课件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初步读懂和读好古诗。

4.理解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及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整句话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虽然桃花潭的水很深,但是潭水远远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诗歌把这种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古诗的亲切感。

师(引导):李白的诗歌常运用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诗歌中的夸张常与新奇的比喻连用,尽管超越现实,却又合乎情理。因此,他的诗歌成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典范。

5.体会情感,情景模拟。

师:谁能用上“即使……也……”这一关联词把李白和汪伦之间的真切情感表达出来?

师:让我们来齐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

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河岸边就要分别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来演一演。(出示背景图,播放音乐,生想象情景与同桌练习,师指名演)

1.师配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赠汪伦》,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诗中的情景。

2.师相机出示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体会李白与孟浩然两位大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设计意图】教师相机插入相关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教学的内涵得以深化拓展,教学的容量得以合理的扩充。

1.师出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让学生自由诵读。

2.归纳一般古代送别诗的特点:一是出行原因大体有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二是诗人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之情;三是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这些诗文中大多都寄托诗人期望重逢、回忆从前的美好以及给送行人以祝福的情感。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经历过离别。当你就要离开自己的至亲、挚友,想到可能很久才能再次相聚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或从课外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名句送给他们。

师:李白的诗常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奇特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连用。请你从他的诗里找出这样的句子来。

【设计意图】拓展诵读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文本资源开拓到课外的无限阅读中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有效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较难理解古诗文的意境以及诗中蕴涵的感情,感到古诗文学起来也枯燥而乏味。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过多,就会瓦解了一篇篇充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扼杀古诗文的整体美感,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教学中,笔者先从学校近年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紧紧围绕“离别”这条线索,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领悟诗句蕴涵的意境美。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说、悟,使思维得到扩张、认知得到深化,让每个学生眼中有画,心中有景,他们的情感也会不断地升华。结合《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笔者还推荐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让学生欣赏阅读,并让学生对这类诗文的共性进行归纳。最后,笔者布置学生从送别诗中摘录自己最喜欢的名句,或者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亲戚或友人,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古诗词诵读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上我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自学:《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易水送别》(骆宾王)、《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送别》(王维)、《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如果再出示以下练习可能就更好了。

设计练习:

1、填空练习: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含蓄的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行为有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而高适在《董大别》中用“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寄语远方朋友,表达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历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 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古诗或名句送给你的老师、同学、亲戚、好友 ,也可以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场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旧知

1、课前小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吧?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诗歌竞赛。老师说上句,看哪个孩子能对出下句来,好吗?

夜来风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

牧童骑黄牛,()。儿童散学归来早,()。

一年好景君须记,()。远上寒山石径斜,()。

2、孩子们表现真棒,古诗一点都难不倒你们。那写这些诗的大诗人你们又知道多少个呢?(生自由说)

3、是呀,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我们最熟悉的了。(课件1:李白肖像,附李白简介)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设计思路: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导入新课,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解题

1、跟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3、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4、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2: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3、师:好,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课件3: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4、(课件4:去拼音的生字词)开火车读

5、(课件5:全诗附带注释。将:马上。欲:就。忽闻:忽然听见。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千尺:很深。不及:比不上。情:情谊。)

6、指名读全诗,及时表扬鼓励(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8、全班带着节奏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6:李白送汪伦情景动画图)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迷你句子网 JZd365.coM]

2、(再出示课件5)师生合作深情吟诵全诗。

3、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课件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理解深千尺:虚指,夸张的写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8:三首诗中的三个夸张写法的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生答:李白和汪伦的情意像桃花潭水一样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再次出示课件7)个别动情朗读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4、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情景对话)“李白,李白,你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变换成李白的角色)

5、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答:不舍或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6、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7、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8、(课件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9、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们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请一生演李白,一生演汪伦,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五、创设情境,配乐三读。(再次出示课件5)

1、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2、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3、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六、扩展延伸,读背感悟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课件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

2、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男女生合作读)

3、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课件11:《送友人》)师范读、请生个别读

4、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再次诵读《送友人》)

5、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12: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场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1、课前小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吧?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诗歌竞赛。老师说上句,看哪个孩子能对出下句来,好吗?

夜来风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

牧童骑黄牛,()。儿童散学归来早,()。

一年好景君须记,()。远上寒山石径斜,()。

2、孩子们表现真棒,古诗一点都难不倒你们。那写这些诗的大诗人你们又知道多少个呢?(生自由说)

3、是呀,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我们最熟悉的了。(课件1:李白肖像,附李白简介)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设计思路: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导入新课,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3、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4、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自学提示:(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3、师:好,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课件3: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5、(课件5:全诗附带注释。将:马上。欲:就。忽闻:忽然听见。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千尺:很深。不及:比不上。情:情谊。)

6、指名读全诗,及时表扬鼓励(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8、全班带着节奏齐读全诗。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6:李白送汪伦情景动画图)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

2、(再出示课件5)师生合作深情吟诵全诗。

3、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8:三首诗中的三个夸张写法的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生答:李白和汪伦的情意像桃花潭水一样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再次出示课件7)个别动情朗读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4、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情景对话)“李白,李白,你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变换成李白的角色)

5、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答:不舍或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6、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7、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8、(课件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9、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们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请一生演李白,一生演汪伦,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1、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2、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3、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课件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

2、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男女生合作读)

3、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课件11:《送友人》)师范读、请生个别读

4、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再次诵读《送友人》)

5、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5)(生齐读)

7、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生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一首送别诗,可以延伸学习积累一组送别诗,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1、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或文章去读一读,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名句或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们。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的。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不好把握,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对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我运用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我设计了“课外积累,个性飞扬”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老师不能平复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绪激动的不是那些学生。我不是学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学生究竟有了怎样的情感。是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了情感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朗读效果。那学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动了?看看学生的表情,听听学生的话语。历史遥远而又不远,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学生应该能够被打动。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具(课件)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

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出示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②白发三千丈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故事导入新课

1、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2、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

李白和汪伦是好朋友,他们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三、学习古诗出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4.配乐背诵出示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之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体诗。课后我们可以查找资料或询问家长,进行收集,看谁找的多。

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请大家一起来背《赠汪伦》吧。

板书设计: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意汪伦

踏歌声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从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开始。

首先,学习语文不应局限于教材提供的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探索教材文本以外的“语文”。把语文的学习提前到课前,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真正学会学语文。

其次,课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感悟,创设情境让学生共享资源、合作探究,体会集体智慧之大,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三,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课前有关资料的搜集,除了书籍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丰富的学习资源。课内恰当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情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我觉得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关键还要在学习的方法上做文章。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谁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

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

师:汪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那他是怎么见到李白呢?你们知道吗?(指名生讲述,或自己讲)

读诗基本意思懂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要在李白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猜想一下,有哪几种可能呢?(指导读出惊喜的语气)

汪伦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们的情谊深厚?谈谈你们的理解。

(你们知道千尺深到底有多深呢?1米=3尺,千尺相当于333.3米,如果一层楼高4米的话,比83层楼还高。)

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是啊,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想想看,李白此时的心情如何?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乡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李白此时的心情呢?能不能通过改句式或是加上关联词来翻译一下呢? ( 生:用“哪怕……也”、“即使……也”、 “就算……也”, “纵使……也”用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来翻译。)

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师: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除了写下这首诗,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其他同学在旁边提意见。

师:哪位“李白”和“汪伦”愿意上台表演?请大家认真看他们表演,等下说说他们表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表演得不好,为什么?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几首,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这首诗是谁送别谁?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一个好朋友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临别前,高适是如何劝慰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名句就是用来形容朋友间的友情。知道它的意思吗?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首诗中王维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

师: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向西走出阳关之后,你再也见不到你的朋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么感人的。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

(2)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同学们,同窗共读已六载,转眼已是分别时,临别之时,你是否也想赋诗一首赠给你的母校、恩师或学友呢?心里想好一句话,再将文字缩一缩,变成七言的古诗。

遥闻校园读书声。

友情好比千尺水,

难忘同窗离别情。

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1、课前小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吧?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诗歌竞赛。老师说上句,看哪个孩子能对出下句来,好吗?

夜来风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

牧童骑黄牛,()。儿童散学归来早,()。

一年好景君须记,()。远上寒山石径斜,()。

2、孩子们表现真棒,古诗一点都难不倒你们。那写这些诗的大诗人你们又知道多少个呢?(生自由说)

3、是呀,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我们最熟悉的了。(课件1:李白肖像,附李白简介)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设计思路: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导入新课,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3、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4、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自学提示:(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3、师:好,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课件3: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5、(课件5:全诗附带注释。将:马上。欲:就。忽闻:忽然听见。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千尺:很深。不及:比不上。情:情谊。)

6、指名读全诗,及时表扬鼓励(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8、全班带着节奏齐读全诗。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6:李白送汪伦情景动画图)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

2、(再出示课件5)师生合作深情吟诵全诗。

3、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8:三首诗中的三个夸张写法的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生答:李白和汪伦的情意像桃花潭水一样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再次出示课件7)个别动情朗读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4、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情景对话)“李白,李白,你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变换成李白的角色)

5、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答:不舍或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6、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7、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8、(课件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9、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们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请一生演李白,一生演汪伦,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1、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2、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3、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课件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

2、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男女生合作读)

3、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课件11:《送友人》)师范读、请生个别读

4、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再次诵读《送友人》)

5、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5)(生齐读)

7、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生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一首送别诗,可以延伸学习积累一组送别诗,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1、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或文章去读一读,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名句或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们。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生字赠。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谈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

一、 交流课前收集的李白资料: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让你们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播放幻灯片1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师总结:(播放幻灯片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 故事导入:

师:有同学想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现在老师讲给你们听。

2、 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

3、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四、 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2、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欲都是将要、想要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古诗时,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试着把意思带到诗中理解。

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前两句古诗连起来理解意思。

5、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思考归纳总结。

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

(2)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和前面的两句连起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感情带入文字融入诗句。

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4)诵读整首古诗。(男女分别读,闭上眼睛读,站起来读,摇头晃脑读. )

五、创设情境,让诗句走进生活。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诗中的哪两句最能表达你对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换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课外延伸,一首离别诗引出一组离别诗。(播放幻灯片6---8)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古诗中,还有那些事离别名句。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希望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灿然开放。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感情吧!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以上就是《赠汪伦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9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赠汪伦教学设计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778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