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10篇。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人类的模范,教案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一篇教案怎么样写才算得上高质量?想要更好地掌握这个话题不妨阅读一下“末尾除法教学反思”,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鈥?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鈥澋牡览恚缓笤僭擞盟屑扑悖⒄莆丈讨屑浠蚰┪灿?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梅3=0,进一步发现鈥?除以任何数都得0鈥潱诖位∩衔矣殖隽艘桓?梅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3)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4)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6)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三、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巩固商末尾有0的练习,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3是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对比练习,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3、提高练习让学生试编式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提高练习没来得及处理,显得课堂结构不够完整。

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7)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平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8)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平。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9)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末尾除法教学反思(篇10)

今天执教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以下两点:

一、通过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例题教学时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学会竖式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列竖式计算很简便,产生要学好这种方法的需要。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二、通过“做一做”中的四道题,探索不够商1,0占位的道理。

先引导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然后将从前面“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够商1,0占位”来解决商中间带0的另一种情况。解答后组织学生课堂交流。在列竖式时,一部分学生还是用原有写法,但大部分从上面的例题中得到启发,用简便写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简便写法,让学生对两种写法进行比较,体会出简便写法的有点,从而掌握了这种方法,搞清了商0的算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

反思今天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以上就是《末尾除法教学反思10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末尾除法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731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