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学本课堂教学反思

学本课堂教学反思(合集5篇)。

写教案一定要严谨吗?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如今编写教案对于教师而言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一篇教案最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本课堂教学反思”或许能够拓展您的思考,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学本课堂教学反思 篇1

“五步式”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 教学反思 一年级 罗娟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推出了“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实践和探索,反思自己和教研组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我们不可盲目跟风,看着别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风和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课堂肯定是一句空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五步式”课堂教学改革,我从语文低段 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二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五步式”课堂教学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我抱过怀疑的态度,但是在观摩、听课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在“五步式”课堂教学中要尽快转变观念转换角色,逐步摸索,大胆尝试,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课堂。

二、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2、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小组讨论,全班展示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点拨”这一环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一句话:爱心+耐心+细心,才能使课堂高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本课堂教学反思 篇2

生本课堂教学反思

生本,曾经使我担心:课堂乱哄哄能出质量?但今天,我认为生本是“好东西”,生本使我们教师教师解放,生本使课堂简单,生本激活了课堂。

一 生本教学模式在语文课上各环节的运用

1、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各年级中识字是学习重点,但每课的生字及生词学习,老师逐一检查费时又费力、又耽误其它内容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可放手让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先是让四人互读、互查、再由读得最正确的同学当老师教会出错的同学,此举省时又省力!又可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2、读课文时采取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相互监督效果显著!朗读是学习语文素养综合能力体现之一,是听说读写的重要基础!在读中能解决好多好多问题;也是心理素质好地体现,要想学生生动、活泼,抓朗读没错!所以,读好课文至关重要,但要想人人都读好,老师一一指导并纠正,时间不允许,也不可能做到,所以每四人小组中就选出一个读得比较好的组长,有组长指导检查,效果会大大提高!

3、口语交际中少不了小组合作交流

口语交际中组内互说、互学、互相指导必不可少!先在小组内进行口语交流,选出说得好的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展示,给大家做示范,非常重要。这样既给小组内的学生一个很好的提示、启发作用,又给

无话可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的学生一个模子,所以小组合作在口语交际中作用无法比拟!

4、作文课上的小组互评,合作学习会把作文课推向更高一个层次。“作文不厌百回改”。改是作文课的新层次。老师的改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才是作文的最终目的。在实施这一环节时,小组互评、互改、互相学习尤为重要!可以先教给学生这次作文修改的几个环节及修改方法,再让学生进行实践,修改同学的作文,在互改互评中,汲取营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作用不言而喻。

此外,在课文中出现特殊问题,也可临时决定采取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 生本课堂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说。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又能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行了着重培养。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教学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赞语感染他们。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回答时,我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这时学生们笑得非常甜,师生情感浓浓,学生学得非常开心。认真倾听——这个好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堂上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竞争,轮流当小老师,并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对负责任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当小老师的同学由于有一种荣誉感,讲得非常认真,下面听的同学有一种新鲜感、好奇感,也听得非常认真,因为他们都想当小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倾听的习惯也在不经意间养成了。

3.实行奖励机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我觉得这可能是由于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大家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并且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品,首先是小星星,得十颗小星星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红花,累计五个小红花就奖一面红旗,一个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样不同层次的奖励,可以激励他无限制地努力而换取更高层次的奖

品。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喜欢你,不给你画漂亮的小星星,更严重的我觉得有必要严肃批评,或者与其父母沟通一起教育。这样,学生的好习惯在老师的激励和严格要求中得到了培养。

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好习惯、一种良好素质的表现,他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

学本课堂教学反思 篇3

纵所周知,要习得一种语言,语言环境很为重要。而,比较而言,“浸润式”的语言学习是最有成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深刻体验,当孩子呱呱坠地,到哑哑学语直至能够比较流利地把语言当作交际的工具使用之时,反思这样的过程,我们谁也没有刻意去为孩子的语言学习设计比较完美的学习方案,好象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这就是语言的学习,原生态的语言学习,润物细无声。

当孩子能够用母语表述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要求之时,孩子又接触到了另一种语言,英语,俗称外语。母语的学习环境是在生活中,而外语的学习环境是在课堂中。生活中的语言更多为了运用,为了交流,为了表情达意,为了阐述观点,是学习者立足生活之自身的需要;课堂中的语言学习,说地实在一点,或者客观一点,更多是为了对付考试,获取所谓的学习成绩,而,这种学习在我看来犹如纸上谈兵,孩子的学习学到更多的就如“招式”,没有实际意义。或者说,只有应对考试,不能应付生活。这样的观点也许太武断,可,这样的课堂确实存在,而且,占据着英语课堂教学的“统治”地位。如何遵循外语习得规律,如何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构建适合小学生外语学习的英语课堂,在这几次的教学研讨中,通过相互交流与碰撞,产生一些个人的想法。

1、 乐园

快乐是学生兴趣产生之源,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之内心动力。任何活动,如果没有了快乐的情绪,那人心中的自信、主动、创新等心理表象或行为做法都不可能产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这样的氛围进行授课确实相当重要。在于我听过的这五堂课堂教学中,我多多少少能够体验到教师这样的教学理念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英语课堂中,老师们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学生一起游戏活动,孩子的年龄越小,这样的要求就越高。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孩子快乐的心情,使其至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整个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这样的意境,设计了许多游戏类的活动,有歌曲有儿歌有比赛,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个娱乐的过程,学生感觉非常得快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激发出发,整个课堂就是快乐的天堂。

2 、家园

在课堂中,学生就是一个大家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如朋友,如亲人,大家可以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理解,那是一种多么理想化的状态。融洽、和谐的关系占课堂之主导,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不再是胆怯或者对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再是淡漠或者缺乏爱心、责任心。一种乐观、主动、积极、奋发的班级风气蔚然成风,如果达到这样的意境,教育则成功了一半,那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当理想与现实距离就那么一步之遥之时,我们还是要努力一下,向前挺进一步,争取达成教育之理想。而,我们聆听到了顾雪芳老师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南京一位小学老师的英语课堂,我几乎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味道,我也自己努力争取,实现我的教育理想,从而,真正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

学本课堂教学反思 篇4

参与式课堂教学个案调查分析

参与式教学是近几年倡导的一种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的实运用情况逐步成为评价课堂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参与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一个新型的基本理念,经过多年的推广使用,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比较浓的民族地区,困难更大。因此,进一步了解参与式在教学中运用的实际情况,为克服推广与使用中的困难,找出新的途径和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州东乡自治县汪集小学为个案,试图寻找出具有代表性和共同性的问题,加以剖析,追溯产生的主要原因,最终旨在将参与式教学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案例为中介,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本调查的主要内容指向教师在参与式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教学组织行为”部分。我们把它具体细化。为六个观察要素:教学的计划性、课堂氛围、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以及课堂序)的维持。

我们在该学校选取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三个班级的两名语文教师和一名数学教师在三节课中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并进行了随机个案调查,试图以教师随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为考察对象,利用现场观察法、教师访谈法、录像分析法等方法,从上述六个要素上加以考察、分析。

细节分析

一、教学的计划性

本次调查的三个班级,有两个班级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五年级数学课教师出示两道例题后,让同学们以“开火车”的方式说:“我要参与学习”,并以此分组,分组时间用去六分钟,然后讨论题目中的实际问题,再进行分组汇报,又用去时间八分钟,最终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前并没有很好地设计时间,因此,使教学任务没能按时完成。课后教师对此的看法是“课前设计教案时,通常也设计时问,但不是很严格⋯‘参与式教学就是这样,没法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来说,备课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备课是体现教学预设性、保证教学生成性的重要性和手段,参与式教学不是不要设计教学时间安排,而是强调教师不能死搬硬套教案,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灵活处理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和新的课程资源,形成合理的课堂结构。

二、课堂教学氛围

在参与式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气氛的“应然”应该是师生积极地相互配合,双向互动,保持课堂中活泼、自由、思维活跃的状态。创设这种气氛的“原动力”在于教师对学生应该具有积极的期望、平等的态度;在教学“技术”上应该使用生动投入的语言和行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教具;同时,教师在课堂内外应及时、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性评价给予合乎时宜的反馈性评价(即鼓励行为)。

我们可以分析一个二年级语文课的教学片段。教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甲:七个

教师:是七个吗?看来你没有好 好读课文,还有谁知道? 学生乙:六个 教师:对,大家鼓掌!上面的片段可以启示我们思考:

1.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建立。教师用很单调的语言提问,用生硬的话语批评学生“没有好好读课文”,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教师不信任学生,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因此,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就很难了。

2.课堂中的教师试图用集体鼓掌的形式对学生乙的回答进行鼓励,但是这种形势下,鼓掌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情不由衷,甚至是无奈的应付。这种流于形式的鼓励根本不能鼓 励学生,更加不能以此来建立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

3.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启发。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更是思与思的碰撞。而当学生甲回答不对时,教师就急于表态,把学生看作“待填的鸭”,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尊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少、旧的问题。我们发现,教师言语指导、板书、卡片、问答仍是主要手段,而缺乏更多的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5.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虽然用了参与式,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这种教学形式使用的条件分析、过程有效指导和对结果的适当评价反馈,造成形式重于内容的情况,没有在课堂教学 中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6.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情绪的控制,而很少甚至忽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投入情况,很少去调动这些因素。

三、学生主体性的激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包括: 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动机。注意力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前提,学习兴趣与动机则是维持和调节注意力投入程度的关键。三者关系密切,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延续和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靠教师外在的纯技术手段,从形式和表面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我们所观察到的课堂中,教师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分组讨论等方法,旨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自我进取心没有被真正调动,甚至没

有得到关注,故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动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没有学生的主体,只有教师的独自而没有学生的对话,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形成只有一种声音的单调而枯燥的课堂。

四、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看以下两个课堂场景: 场景1(二年级语文课)全班有38名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九到十人,小组讨论两次,但大多

数学生没有参与,只是呆呆的坐着。

场景2(五年级数学课)8:1o_-8:38集体教学,关于工作量与时间效率的关系。8:38—8:42分小组 8:42—8:50分小组讨论,8:5o_-8:55回答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教师采用参与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行式,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身没有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合作目标乃至激励措施,仅是提出了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合作学习动机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有的问题并没有启发性或者超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范畴,如:五年级数学中关于工作量与时间效率的关系问题,教师给出的问题很泛,学生很难讨论起来,使参与式教学 流于形式。

为什么一种在其他地方经过检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所学校却流于形式呢?我们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主要是一些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偏颇,在技术上

也缺乏必要的准备,进而对纯讲授式教学形式恋恋不舍。所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

主要以教师的教学要求为转移依据,很少有学生自主的合作学习、个体学习活动。从上述两个教学实录片断和教师访谈片断都同时能反应上述观点。

由上述三种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关注课堂活动形式甚于对实际教学作用的关注。事实上,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活跃,还无法保证学生获 得全面的发展。

五、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

我们这里所关注的课堂纪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则和活动的秩序。

课堂实录片断

1.教师是课堂纪律的制定者和主要维持者,学生很少获得参与制定和维持的“特权”。

(1)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工程问题。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彩的马戏,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用大

白纸出示几个问题)。

(3)师:是七个吗?看来你没有好好读课文,还有谁知道? 点评(1)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教师来定。(2)语文学习的环节完全由教师 包办,即先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3)遇到不能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主动提出换个学生—— 提出开展教学活动的补充规则。

从上述三个实录片断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教师是主动者,主动提出和维持课堂教学活动规则,学生是执行者,很少乃至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管理规则的制定,更没有维持和评判规则执行情况的“权力”,课堂纪律(课堂

活动规则、秩序)成为教师开展认知性学习目标达成活动的“红绿灯”,并没有成为学生自己操纵“学习之舟”的“方向舵”。

2.课堂纪律的维持行为常发生在教师发现学生听课注意力、兴趣和学习动机水平低下的时候。

课堂实录片断

(1)师:(刚开始上课时)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三年级《揠苗助长》)(2)师:他看到庄稼不长,心情怎样?他想了什么办法?(停顿一下)(提醒学生)心里想,轻一点。(同上)(这节课没用参与式教学)点评

(1)刚上课时,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来创设良好的上课秩序。(2)此时由于学生读句子声音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故教师提出要求读得轻一点甚至不出声“心里想”,以维持学生思考的行为。除上述情况之外,教师通过教学行为的课前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体态语言(如眼神、巡回行为、敲击桌面)等行为暗示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

结论与反思

从实际调查和分析来看,“平等参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参与式教学先进理念尚未在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主动、自然地体现。教师能说出一些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但是没有在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同步体现出来。教学理念和课堂实践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这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还处于传统的教学状态: 以课本内容为中心、以认知目标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即以课本为中心、以认知性知识学习为目标、以教师预设教案的完成为依据。很少联系学生周围鲜活的社会生活,很少关心学生认知、情感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很少关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使用、教具的使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控制和课堂纪律的管理等方面。但是如何使得这些课堂教学技能体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价值观还有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

本调查的启示

1.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只依靠先进观念的灌输和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教师进行把先进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中介技术的研究与培训。2.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要把真正发展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作为培训的唯一标准。

3.优化基层学校教师的教学环境,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参考200519/25

学本课堂教学反思 篇5

生本课堂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落实1/3模式生命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于近阶段组织了任课教师的录象课,在观察录象中,我觉得自己离1/3模式生命化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做总结反思如下:

我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

在这节课中,教学的基本程序符合1/3模式的特点,知识不是通过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而得到,而是学生在教师提供和创设的一定情境下通过导学提纲,阅读课本,开展个人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本小组的最佳答案,最后,全班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出现了很多的不足:

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生本教育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可能是不自信吧,讨论时教师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时就是不发言。

二、在课堂教学中,我有些课堂语言的随意性比较大,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要讲,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有些话比较罗嗦,而且,教学中,认为是比较重点的知识,在教学中,学生在叙述完后,我再重复一遍,没有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讲解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速比较快。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的评价没有讲究策略,没有对学生提出的与之不同或与之相近的答案给予肯定,接受那些意料之外但却言之有理的答案。而在教学中,我直接否定了学生的错误的观点,没有让学生说明其中的理由。有的时候也没有问一些补充性的问题:你为什么那么想,等等。

四、小组合作虽然比以前有了一定的实效性,但是,还有一定的差距,小组的1号同学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小组的4号同学,甚至是3号同学,仍然是被动的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比较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在小组学习中,有的小组为了获得发言的机会,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当主持人再举出反例,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学习问题没有更深入的发展。

六、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有些急于呈现自己的观点,没有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在什么情况下介入没有把握的好,没有给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上就是《学本课堂教学反思(合集5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学本课堂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614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