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若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做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黄山奇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样的内容,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教学设想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举纲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从课题中的“奇”字切入,在解题中知“奇”,在初读中找“奇”,在品读中悟“奇”,在想象中赞“奇”,紧扣“奇”字,辐射全篇。
教学过程
一、在解题中知“奇”
1、板书“黄山”,问:“你知道黄山吗?”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黄山资料)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老师范读,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知道黄山的地理位置,理解“闻名中外、尤其、秀丽神奇”等词语的意思。
3、听了这么多介绍,你觉得黄山怎么样?(神奇,美丽,了不起,为它自豪。)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
4、补课题“奇石”,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怎么样的石头?
(奇形怪状的,少有的石头。)
5、指名读题,读出“奇”:
(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欣赏课前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同时,教师又巧妙地穿插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走近了黄山,特别是感受到了黄山四绝之一“怪石”的奇特,激发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在初读中找“奇”
1、黄山的石头到底奇在哪?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块奇石呢?请你开打课本自由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线划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打上“★”。
2、学生自由读书,并动笔圈圈画画。
(从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交流:
⑴认读生字词。
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奇石?指名说: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⑶就这些奇石吗?那怎么表示?读读这些奇石的名字,你觉得它们的名字取得怎么样?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了奇石,并在朗读中感受到了黄山奇石名字的有趣,奇石数量之多,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三、在品读中悟“奇”
学生认为哪块石头最奇特,就先欣赏哪块石头,依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教学的先后顺序。
此处以“猴子观海”为例:
1、出示:
⑴猴子观海图片:
请学生上台指出哪块石头是“猴子观海”。
⑵想象:
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看)
2、书上是怎么写这块石头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块石头奇在哪?(找)
3、交流:
说说你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到“猴子观海”的奇特了?(说)
⑴从动词“抱、蹲、望”体会到猴子形态的奇特。
⑵从“一动不动”体会到猴子专注的神情。谁来演一演“猴子观海”?(演)
⑶几千年来,这只神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是什么吸引了它?
⑷通过板画或看图理解“陡峭”。猴子为什么要爬到这么陡峭的山峰上?
4、指导学生把悟到的“奇”通过朗读展现出来。(读)
5、师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看、找、说、演、读”欣赏到了奇特的“猴子观海”,下面请你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其他几块奇石?等等我们一起来交流。
(将“看、找、说、演”与“读”密切结合,引导学生在对奇石“奇”的体验逐步加深的同时,不断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值得一提的是,运用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枯燥的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情趣,形象地感知黄山奇石的“奇和趣”。)
四、在想象中赞“奇”
1、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仿照课文的样子来赞美一下其中的一块奇石。
(提示学生可以先说名字,后说样子,也可以先说样子,后说石头的名字。)
3、启发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想象,给“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状的岩石”取名字。
(乘着品读所调动的学生高涨的兴致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赞一赞剩下的奇石。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又把课文中隐含的“奇”形象化了,激起了学生对黄山“奇石”的深切喜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悄悄得到了统一。同时省略号意义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学前后呼应,整体感强。)
相关链接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它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嵋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学会字词。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学生和老师收集一些黄山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黄山的美丽景色
1、由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黄山的图片。
2、欣赏课件:黄山风景。
3、导语:
黄山风景如此美丽,我们去看看课文是怎么样给我们介绍它的神奇魅力的?
4、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2、思考:
你知道黄山在哪吗?黄山奇石奇在哪儿呢?
3、交流问题,指名回答。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相机认读“区、尤、其”三个字。
启发学生自主识字。
2、展示“奇石”的图片,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块奇石?把它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3、集体交流:
⑴指名读,注意正音,朗读困难处,教师范读。
⑵小组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相互评价。
⑶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读。
⑷教师随意挑选段落,愿意朗读的同学起立朗读。
⑸引读:
就说“仙桃石”吧……
“猴子观海”又怎么样呢?……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4、组内介绍自己的黄山图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先自由朗读,不会的学生互相帮忙。
2、各种形式读,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边读字卡边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黄山石,形状奇,山峰巨,石盘立。金鸡啼,有名气,仙桃石,天下奇。小猴子,身脖子,胳膊举,看仔细。
二、齐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情,体会黄山的优美。
2、齐读课文,再次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3、趣味背诵:
出示某一块奇石图片,谁能背诵出该段落,图片就奖给谁。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与范写。
2、学生描红,临写。
四、想象说话和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选一块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区、滚、着、状的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切入举偶
1、
课件演示。(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2、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个人创意增减: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
2.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老师随图讲解。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三、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2.指读课文,听听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作业:抄写字词。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了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黄山石“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两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2~5段的内容,教学时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抓住特点,学习课文的表现方法。
教具准备
字词卡、课文录音、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神奇。谁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呢?
(提问回答。)
(放课件)这就是黄山,它位于安徽省南部,景色秀丽奇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林立的山石形状各异,又仿佛听到了阵阵松涛,那翻滚的云海好象在你的头顶,十分美丽。黄山向来以奇石、怪松、云海三大奇观闻名中外,吸引了无数游人,特别是那里的石头,他们千奇百怪,形状各异,更为奇特。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览黄山,看一看那里的石头到底奇在什么地方,领略一下美妙的黄山奇山。
板题:
黄山奇石
1、释“奇”之意:
奇特、特别。
2、游览要求:
希望大家一边听解说,一边看,回来时要说出自己看到或听到的奇石说出来。
(放课件、录音。)
3、提问、板书七种奇石的名称、简笔画。
二、分段详细学习课文
1、提问;
课文共分几段?
2、大家齐读第一段:
⑴释词:
闻名、秀丽、神奇、尤其。
⑵(放图仙桃石)这是我们看到的什么石头/请大家找出描写“仙桃石”的段落,它是什么样的?找出有关动作神态的词。
板书:
飞、落⑶飞体现了什么?能不能换词?
⑷在文中找出和仙桃石写法一样的段──“仙人指路”。
3、自学“仙人指路”一段,师声板画指路图:
板书:
伸、指4、这两块石头都非常奇特,我想下一块石头会更有趣。
5、指名读第三段,这段描写了什么石头?它的样子神态又是怎样呢?找出有关动作神态的词:
⑴释词:
陡峭、翻滚。
(放课件)
⑵学生集体做“猴子观海”的动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⑶这段有是怎样写的?总结教法,学生自讲第五段。(放课件)
⑷这美丽奇特的怪石已经把我们吸引住了,请继续欣赏。
6、(放课件)请同学们齐读第六段,提问:
为什么不具体写这三块石头呢?是它们不奇特吗?
7、根据前4种石头的写法,请同学们说出这三块石头的样子、神态来。
8、是不是黄山的奇石只有这七块呢?从那句话可以看出。
9、这些奇石形状各异,无比美妙,谁能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呢?
三、总结全文
请同学们用自豪、赞美、喜悦的语气齐读全文,反复朗读。
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
黄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山
奇狮子抢球简
石
天狗望月
仙女弹琴单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难点
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大家一起到黄山去旅游,欣赏了美丽的仙桃石。今天,我们继续去游览,观赏更多、更奇特的黄山奇石。
二、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3、4幅图,看一看,这些奇特的石头像什么?(指名说)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3、4、5节,看看课文里是怎样描写这些奇特的石头的?(读)
3、说说你喜欢哪一块石头?
⑴那你想不想把这块石头介绍给大家?(读第四节)
(书上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
⑵你能模仿这个“仙人”的样子吗?
⑶如果你是那位指路的仙人,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师:仙人指路,真是既神奇,又有趣呀!
⑷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第4节用的是什么方法?
(介绍──模仿──想象──读文)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继续感受另外两块石头的魅力。
5、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个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自由读3、5自然段,想这些石头有什么奇特地方?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⑵请把这些石头介绍给大家。(读第3节)
你能模仿它的样子吗?
书上有描写它动作的句子吗?请用笔画出来。
(它两只胳膊……望着翻滚的云海。)
“翻滚”是什么意思?
(一起一伏)
师:白云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让人感觉好像来到了仙境,这就是奇特的云海奇观。(指导读此句)
⑶你们想像一下猴子这时会怎么想?
⑷男女生比赛读第3节。
6、同座互相学第5节:
⑴请把这块石头介绍给大家。(读第5节)
⑵你能模仿这块石头的样子吗?(金鸡叫天都)
为什么叫金鸡?(金光闪闪)
谁能把书上描写“金鸡”的句子读一读。
⑶想像:
你能夸夸金鸡吗?
⑷谁愿意读?
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呢!你们还想继续游览吗?
7、自由地读第6节,看还有哪些奇石?这里有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8、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学着书上的段落,给我们介绍几块奇石吗?(指名说)
9、师:大自然真慷慨,它不仅造就了奇妙、美丽的石头,还留给了大家无穷想像的乐趣。
三、让我们大家再美美地把课文读一遍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山奇石,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找其它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来读,继续你的神游。
板书设计
仙桃石
仙人指路图奇美趣
猴子观海
金鸡叫天嘟
《黄山奇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黄山岩石的神奇秀丽。在教学时,我力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尝试用“调查──感悟──内化──训练”的教学方式。具体有四个步骤:一是交流课前搜集的各种资料,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事、背景。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集体交流,深化感悟。三是创设情境,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四是再次利用资料,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理念。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仔细阅读。
教学设计
一、搜集资料,交流成果
1、学生出示课前搜集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在搜集资料前,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所要搜寻的内容、范围,搜寻的方法、途径等。由于搜寻的方法、途径不同,每个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也肯定是不全面的。在课始安排全班范围内的交流,能使全体学生加深对自寻资料的印象,并了解其他学生找到的不同信息,从而对课文的背景认识更加全面。
2、揭题、读题。
二、自主学习,畅谈感悟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自学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⑶同桌接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并反馈。
2、精读课文,读中悟美:
⑴再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文字,为什么?
⑵交流:
①学生自由讲述理由。
②指导学生读好相关段落: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老师指名学生读。读后评议,强调朗读要读出自己的感悟。再指名学生朗读:谁能读得更好?或谁能读出不同的感悟?
③配乐齐读,音乐渲染。
自悟式的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为基础的,但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方式、社会经验等制约与影响,自我感悟的内容是各种各样且有深有浅的。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感悟,形成“百家齐鸣”的场面,同时学会倾听他人之言,以他人之悟补己之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课文文句、思想等方面的感悟,把自读自悟提高了一个层面,真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创设情境,内化语言
1、如此神奇、有趣的黄山奇石,你想不想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呢?假如你是黄山风景区的导游,你回如何向游客介绍这些奇石呢?
2、“导游”介绍:
⑴指名学生介绍,介绍后鼓励学生评价:假如你是游客,对他的介绍是否满意?
⑵再指名几名学生介绍。
3、利用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仿照课文的介绍方法,介绍两块奇石。自由练说,指名两个学生练说。
4、练笔:
写一段介绍奇石的话。
创设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成为导游或游客,就是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小空间”走向“生活大舞台”。学以致用,更激励了学生去自主读书。仿照课文的介绍方法,介绍其他岩石,并动手写下来,从模仿到创造,使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又让个性有了充分发展的空间。
四、再用资料,拓展训练
1、学生自由寻找两三名合作伙伴。
2、利用课前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给《黄山奇石》制作一集风光片,并配上合适的音乐与解说词。
作业应该是对教材的延伸和开放,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对于搜集到的资料,不能在课始交流过之后,就打入“冷宫”,让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应该对这些资料进行再次利用,利用他们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让资料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赏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老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解说,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后的感受,体会黄山石头奇妙与美丽。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
3、小组内展示朗读,评选朗读之星。
二、诵读
1、配乐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师生评议。
2、指导朗读:
⑴出示: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那个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①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抓住重点的词,如:
飞、落……读出仙桃石的那种奇妙。
⑵出示: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①用边读边想象的办法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奇妙。
②“……”要读出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的语气。
(师根据生展示的内容随机指导。)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同桌比赛看谁背的有感情。)
三、演读
1、自由练习表演朗读:
可以加上动作,可以想象发挥。
2、扮演小导游: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认识黄山,感受黄山的神奇壮美,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喜欢黄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录像导入,揭示“奇”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有许多名山大川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写下这么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的你能读懂它的含义吗?
板书: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奇石。
板书课题:
黄山奇石
4、释题:
说说你对“奇”的理解,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来解释。(奇形怪状)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黄山的石头是怎样的奇形怪状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及读书情况:
⑴词语:
风景区尤其仙桃石石盘山峰胳膊巨石脖子著名奇形怪状
⑵检查读书: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指名读,分组读。)
3、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再快速地浏览课文,用划出这些奇石的名字。
4、读后交流,师相机出示: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5、分组读奇石的名字,引导发现取名的奥妙。
6、齐读奇石的名字,作者在介绍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导发现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介绍具体,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
7、读第6小节,说说“……”藏着什么?师激发兴趣:
是啊,省略号里藏着很多很多奇石的名字,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试着把简单介绍的三块奇石写具体,还学着给没有名字的石头取名。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驻足奇石,品味“奇”
师引:
黄山石能吸引那么多的游客,肯定有它的魅力所在。它有多大的魅力,什么地方吸引我们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番。
1、神奇的仙桃石:
⑴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
点击出示: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⑵指名读,这块石头留给我们的怎样的印象呢?(神奇)
⑶再读读,看看哪些字词带给我们神奇的感觉、丰富的联想?
⑷多么神奇的仙桃石啊,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2、有趣的猴子观海:
⑴(点击出示:猴子观海图。)这是黄山石中的又一块石头,有人把它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你能想象出这只猴子在干什么?仔细看看猴子的动作、神态,它是怎么观海的?
⑵在作者的笔下,这块石头又是怎样的,课文又是怎样把这块石头写活的?
出示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①学生自由地把句子读通,指名读。
②课文是怎样把这块石头写活的?(抓住“抱、蹲、望”一系列动词感悟它的有趣。)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猜猜也许在想什么?
③指导朗读。
④有人就根据它的样子、动作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
板书:
猴子观海
(师生合作朗读。)
3、神秘的仙人指路:
⑴真是有趣的石头,有趣的名字,我们继续欣赏。(点击出示“仙人指路石”图和句子: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对着图,读读这句话,你能给这块石头也取个有趣的名字吗?
⑵取名,说说你的理由。
⑶师:真了不起,你能根据它的样子、动作来取名。一个“仙”字给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使人觉得它有趣极了。其实这块石头的背后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故事呢?师讲故事。
⑷听完故事,是不是觉得它更加神秘了。你能把它的神秘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4、美丽的金鸡叫天都:
⑴一个个有趣的名字能使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儿还有一块有趣的黄山石,它也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金鸡叫天都。
⑵解释“天都”,根据它的名字你能想象出这块奇石的样子,想象交流。
⑶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块奇石的,说不定有的地方还是我们同学说的好呢。
⑷齐读,交流。
5、写法点拨:
师:文中具体介绍了这四块奇石,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四块奇石,你会发现作者在写这四块奇石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就说“仙桃石”吧!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⑴生读、交流。
⑵齐读2~5小节。
二、观图联想,练写“奇”
1、黄山的奇石很多很多,多得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完。你们看这三块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作者都点到了,但没有详细地写出来,请大家拿出练习纸,请选其中你喜欢的一块,根据名字展开你们的想象,写写他的样子、动作、神态,看谁写的有趣神奇、形态逼真。
2、练写,交流。
三、总结
欣赏了黄山石的神奇、独特,让我们再读读徐霞客说的这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相信你会有一样的感受,你们要是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跟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番。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了《黄山奇石》,齐读课题。
2、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3、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还记得文中都写出了哪些奇石?
二、讲读课文2~5段
1、你喜欢哪块石头?等会儿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欢。
(自由准备指名读。)
2、朗读点评:
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听出他喜欢什么了吗?
⑴猴子观海:
理解:陡峭翻滚。
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板书:
抱蹲望
⑵仙桃石:
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
板书:
飞落
⑶仙人指路:
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板书词语:
站伸指
⑷金鸡叫天都:
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板书:
伸着对着啼叫
3、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
(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三、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
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1、出示: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
(自选自说,指名说。)
3、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四、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五、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经过仔细琢磨88教案网小编为您呈现了这篇精选的“黄山奇石教案及反思”。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赏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老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解说,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后的感受,体会黄山石头奇妙与美丽。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
3、小组内展示朗读,评选朗读之星。
二、诵读
1、配乐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师生评议。
2、指导朗读:
⑴出示: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那个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①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抓住重点的词,如:
飞、落……读出仙桃石的那种奇妙。
⑵出示: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①用边读边想象的办法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奇妙。
②“……”要读出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的语气。
(师根据生展示的内容随机指导。)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同桌比赛看谁背的有感情。)
三、演读
1、自由练习表演朗读:
可以加上动作,可以想象发挥。
2、扮演小导游: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趣、仙、尽、陡、峭、峰、昂、朝、抢”这9个生字。积累“风景、有趣、名字、仙人、尽管、山峰、高昂”7个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词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和记忆汉字“仙、尽、峰、昂”。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能借助图画,发挥想象,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1、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的意思。学习书写汉字“仙、尽、峰、昂”。
2、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
1、同学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什么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板书:黄山)旅游,去看一看那里奇形怪状的石:(板书:奇石)
3、指名读课题17.黄山奇石·
4、齐读课题。
1、观看录像:
思考:录像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
2、汇报、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
3、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石头起这样的名字呢?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小节序号、圈出生字。
2、小组学习生字。
1、小组读课文
hui蚯g6b6d6uqiao拒ngdngh6
2、出示生字:徽似胳膊陡峭峰昂呵
(1)小组开火车读
(2)变换生字次序读
(3)去掉生字拼音读
(4)齐读生字
3、出示词语:安徽省似乎胳膊陡峭山峰高昂笑呵呵
(1)指名读
(2)出示地图,指认“安徽省”“安徽省南部”
读句子: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
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3)学生指出“胳膊”的位置。
(4)画一画“陡峭的山峰”,理解“陡峭”的意思。
(5)学生动作演示“高昂着头”,理解“高昂”的意思。
(6)表情演示“笑呵呵”,换词
理解(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哈哈)
1、学生自由读2—4小节
要求:找一找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读有关的句子。
3、画一画其中的一种奇石。
4、齐读2—4/j、节。
5、概括2—4小节内容。
读句子:黄山的石头真奇啊!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金鸡。
1、引读:
除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外,黄山上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
2、课后“说一说”练习
小朋友,发挥你的想像,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向同伴介绍一下。
(1)学生自由准备。
(2)向同伴介绍。
(3)选1—2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3、说话练习:
黄山的石头。
板书:形状奇特形象逼真(大自然的杰作)
1、比较字形,读一读
徽(安徽省) 微(微笑) 似(好似) 以(不以为然)
胳(胳膊) 骆(骆驼) 呵(笑呵呵) 可(可惜)
峰(高峰) 蜂(蜂蜜) 陡(山高路陡) 走(走马观花)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上网、杂志、报刊、图片……)
《黄山奇石》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介绍了黄山的四绝之一——奇石。其中,对“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等奇石作了详细的描写,让孩子身临其境。本堂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孩子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奇,当学生熟读并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之后,让学生抓住石头形状的特点,大胆地展开想象,对课文中略写的奇石进行介绍,学生们写得还真不错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四、教学内容:
课本第7-10页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让我们乘着快乐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
2、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
3、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图黄山的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2)读后标出自然段。(3)让生字朋友回家去。
3、 谁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语。
3、这一课一共讲了几处景点?分段接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这里有个“尤其”谁能换个词?(特别、尤为注意)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先练习练习吧!(自读)谁能大声的、自信的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2、过渡:这么多景点,我们先游览哪里呢?(学生自己选择景点学习)板书:猴子观海“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不会的同学自己读一下第三自然段。看图从哪里看出“猴子观海”很神奇?(复述猴子观海的动作)这句话都用了一些什么词?(表示动作的词:抱、蹲、望)板书关键词语谁能抓住这几个词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指名读、生生比赛读,师生比赛读。
3、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书:仙人指路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游览这部分景点呢?(自读、小组读、表演读、同位接读)如果你是这位仙人你会对我们这些小游客说点什么呢?生1:欢迎你到黄山来。生2:前面还有个更美的景点呢!……
4、顺着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们去哪里呢?板书:金鸡叫天都让我们看看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自读)谁有问题?(什么叫天都?)多美呀!谁来读读?(指名读)换一种方式读读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5、还有哪里我们没有去看?板书:仙桃石自己读,体会仙桃石神奇在哪里,并说给同位听听。(指导朗读:好像、飞、大、落)那么大个的桃子从天上飞下来,正好落在石盘里多神奇!谁能读得更神奇一些?
6、 课文里还提到了这几块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学习?(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四、小组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第 二 课 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优美的朗读再次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2、背诵竞赛: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背诵相应段落。
二、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学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
3、学生描红,临写。
4、 组词练习,小组内开展组词竞赛,看谁组的词最多。
四、想想说说。
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画一画。
五、 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语。2、朗读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背诵。
六、 相关练习。
见《素质教育新学案》第6页的游乐园。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神奇 美丽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这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文字浅显易懂,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课文。
孩子们浮想联翩,也许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不尽人意的,但却是丰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有突破常规的创见,创造的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孩子们边想边表演,乐在其中。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更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教学设想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举纲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从课题中的“奇”字切入,在解题中知“奇”,在初读中找“奇”,在品读中悟“奇”,在想象中赞“奇”,紧扣“奇”字,辐射全篇。
教学过程
一、在解题中知“奇”
1、板书“黄山”,问:“你知道黄山吗?”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黄山资料)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老师范读,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知道黄山的地理位置,理解“闻名中外、尤其、秀丽神奇”等词语的意思。
3、听了这么多介绍,你觉得黄山怎么样?(神奇,美丽,了不起,为它自豪。)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
4、补课题“奇石”,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怎么样的石头?
(奇形怪状的,少有的石头。)
5、指名读题,读出“奇”:
(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欣赏课前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同时,教师又巧妙地穿插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走近了黄山,特别是感受到了黄山四绝之一“怪石”的奇特,激发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在初读中找“奇”
1、黄山的石头到底奇在哪?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块奇石呢?请你开打课本自由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线划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打上“★”。
2、学生自由读书,并动笔圈圈画画。
(从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交流:
⑴认读生字词。
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奇石?指名说: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⑶就这些奇石吗?那怎么表示?读读这些奇石的名字,你觉得它们的名字取得怎么样?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了奇石,并在朗读中感受到了黄山奇石名字的有趣,奇石数量之多,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三、在品读中悟“奇”
学生认为哪块石头最奇特,就先欣赏哪块石头,依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教学的先后顺序。
此处以“猴子观海”为例:
1、出示:
⑴猴子观海图片:
请学生上台指出哪块石头是“猴子观海”。
⑵想象:
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看)
2、书上是怎么写这块石头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块石头奇在哪?(找)
3、交流:
说说你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到“猴子观海”的奇特了?(说)
⑴从动词“抱、蹲、望”体会到猴子形态的奇特。
⑵从“一动不动”体会到猴子专注的神情。谁来演一演“猴子观海”?(演)
⑶几千年来,这只神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是什么吸引了它?
⑷通过板画或看图理解“陡峭”。猴子为什么要爬到这么陡峭的山峰上?
4、指导学生把悟到的“奇”通过朗读展现出来。(读)
5、师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看、找、说、演、读”欣赏到了奇特的“猴子观海”,下面请你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其他几块奇石?等等我们一起来交流。
(将“看、找、说、演”与“读”密切结合,引导学生在对奇石“奇”的体验逐步加深的同时,不断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值得一提的是,运用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枯燥的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情趣,形象地感知黄山奇石的“奇和趣”。)
四、在想象中赞“奇”
1、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仿照课文的样子来赞美一下其中的一块奇石。
(提示学生可以先说名字,后说样子,也可以先说样子,后说石头的名字。)
3、启发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想象,给“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状的岩石”取名字。
(乘着品读所调动的学生高涨的兴致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赞一赞剩下的奇石。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又把课文中隐含的“奇”形象化了,激起了学生对黄山“奇石”的深切喜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悄悄得到了统一。同时省略号意义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学前后呼应,整体感强。)
相关链接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它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嵋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习,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习。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习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习,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难点
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大家一起到黄山去旅游,欣赏了美丽的仙桃石。今天,我们继续去游览,观赏更多、更奇特的黄山奇石。
二、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3、4幅图,看一看,这些奇特的石头像什么?(指名说)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3、4、5节,看看课文里是怎样描写这些奇特的石头的?(读)
3、说说你喜欢哪一块石头?
⑴那你想不想把这块石头介绍给大家?(读第四节)
(书上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
⑵你能模仿这个“仙人”的样子吗?
⑶如果你是那位指路的仙人,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师:仙人指路,真是既神奇,又有趣呀!
⑷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第4节用的是什么方法?
(介绍──模仿──想象──读文)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继续感受另外两块石头的魅力。
5、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个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自由读3、5自然段,想这些石头有什么奇特地方?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⑵请把这些石头介绍给大家。(读第3节)
你能模仿它的样子吗?
书上有描写它动作的句子吗?请用笔画出来。
(它两只胳膊……望着翻滚的云海。)
“翻滚”是什么意思?
(一起一伏)
师:白云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让人感觉好像来到了仙境,这就是奇特的云海奇观。(指导读此句)
⑶你们想像一下猴子这时会怎么想?
⑷男女生比赛读第3节。
6、同座互相学第5节:
⑴请把这块石头介绍给大家。(读第5节)
⑵你能模仿这块石头的样子吗?(金鸡叫天都)
为什么叫金鸡?(金光闪闪)
谁能把书上描写“金鸡”的句子读一读。
⑶想像:
你能夸夸金鸡吗?
⑷谁愿意读?
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呢!你们还想继续游览吗?
7、自由地读第6节,看还有哪些奇石?这里有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8、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学着书上的段落,给我们介绍几块奇石吗?(指名说)
9、师:大自然真慷慨,它不仅造就了奇妙、美丽的石头,还留给了大家无穷想像的乐趣。
三、让我们大家再美美地把课文读一遍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山奇石,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找其它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来读,继续你的神游。
板书设计
仙桃石
仙人指路图奇美趣
猴子观海
金鸡叫天嘟
设计理念
人们说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集众多中国名山胜景于一身,尤其是这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视为“天下四绝”。“四绝”之首是黄山松,它们形状各异,多生于绝壁险峰之上。黄山有无数奇巧的怪石,它们与险峰、奇松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卷。这些奇石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一种东西。其中“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猴子望海”更是十分出色,它们不仅样子逼真,还都有动人的传说呢!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一百多处。其形态真是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云雾是黄山的神来之笔,每当云雾弥漫群峰,黄山便成了“云海”。
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常年流淌不息。温泉里的水对一些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
黄山真美,正如到黄山考察的联合国官员说的那样:“在我看过的山中,这是最特殊、最绝妙的了。”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朗读、观察与想象中认识黄山、了解黄山,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启发想象,重点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介绍,发挥想象,自编故事。
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黄山奇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种资料。
教学设想
本课图文并茂,一块块有趣的怪石,无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充满着对学生的吸引力。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因此学习本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对黄山奇石的热爱之情去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在诵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带上动作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还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一段,读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画出来。并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介绍给更多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其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为四绝。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导游去游览黄山四绝之一──奇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小叶子或小桃子认一认。
3、合作识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区尤其仙盘峰胳膊巨当脖著形状
⑴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遇到不会的字要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教师巡视,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⑵组员互当小老师,带领全组同学认读生字。
⑶组长检查组员学习情况,并进行抢答。
4、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
⑴齐读。
⑵同桌互读。
⑶开火车检查。
5、帮生字找朋友。
6、再读课文,在生字朋友的帮助下,听听自己是不是读的更熟了。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⑴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文中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⑵学生汇报,师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看看读读:
⑴课件演示: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⑵师:在这几种奇石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请你自由选择景点,练习朗读。
3、汇报交流、指导方法:
⑴指名交流,说说自己选择了哪块奇石,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能把石头的样子表演出来吗?
⑵以“仙桃石”为例,重点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怪石动作的几个字“飞、落”,板书在黑板上,并请学生用动作表演出来加深印象。还可以请学生为表演的同学配音,要读出同学动作的有趣,这样又进行了朗读的指导。
4、读读演演:
⑴用同样方法分组自学其他怪石。
⑵学完后,小组在全班交流中进行展示读。
(相机课件出示黄山奇石。)
5、读读背背:
⑴练读全文,愿意读哪个自然段就起立读哪个?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四、配乐朗读,美读感悟
1、看配乐风光片。
2、师:黄山石真是奇妙,无论是仙桃石,猴子观海,还是金鸡叫天都,处处都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到秀丽神奇的黄山,去领略黄山的美,让我们一起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课文吧──在音乐中齐读。
五、作业
1、画怪石。
2、把你想象中的“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全文。
2、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优秀绘画,展评表扬:
选出作业中的优秀绘画作品,展示,并进行点评。
二、“当当小导游”
1、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的美丽风光。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导游,领着大家去观赏美丽的风景:
⑴你最喜欢哪块奇石呢?你能像小导游一样,把你最喜欢的石头介绍给同学们吗?
⑵在小组内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同学,鼓励加上动作和生动的表情,使自己的介绍能够吸引游客。
2、发挥想象:
想象最后一段,想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⑴自己练说。
⑵同位互说,说要说清楚、听要听仔细。
⑶全班交流。
3、欣赏黄山的其它奇石:
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跟我走。
(课件演示黄山其他的石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吗?
(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介绍课本以外的黄山奇石。)
三、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风景区、尤其、神仙、盘山、山峰、胳膊、巨石、当时、脖子、著作、形状2、读一读:
出示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
尤其区巨它安块站(自由读、同桌检查、指名读。)
3、记一记: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4、写一写:
⑴仔细观察生字,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
⑶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
(飞落)奇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教学后记
因为学生没去过黄山,对黄山了解也不多,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感知,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有感情朗读。通过当小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奇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发挥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能力。本课生字较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加上老师的重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2、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读话,提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到哪些好地方?学生回忆旅游过的名胜古迹。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去旅游,一起去欣赏那里的奇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正确读字,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课文中生字很多,边读边画下来,对照下面的拼音把音读准,自由反复练读。
2、课文比较长,大家想办法把它读正确对待、读流利。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选择各种方式练读:
⑴自由读。
⑵伙伴(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⑶小组合作读。
(这里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读得正确、流利。)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来展示一下?指名读,帮助正音,重点是:
⑴前鼻音的字:神、盘、琴、弹、岩。
⑵后鼻音的字:省、峰、当、状。
⑶变轻声的字:“胳膊”的“膊(bo)”。
⑷多音字:“天都峰”的“都(du)”。
4、自己再大声地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还有不会读的地方,可请教老师。大声读,要求读正确、流畅。
5、课文中的生字大都能随课文读正确了,下面我们来想想办法记住它们:
(课件出示生字。)
⑴识字交流:
①自由识字。
②小组识字。
③汇报识字,选出代表,带领大家认读。
④交流识字方法。
⑤全班认读生字词语。
⑵归类:
胳膊脖
⑶比较:
区巨
……
三、生字书写,巩固识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尤其区巨
2、指名认读。
3、观察比较,说说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
4、范写:
“区”和“巨”的笔顺,最后一笔都一样。
5、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巩固识字
1、出示字谜:
⑴横山上面三根划。(当)
⑵山边站着一个人。(仙)
2、用卡片组织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二、创设情境,感情积累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块黄山奇石,请大家欣赏。
(课件展示与二、三、四、五段相配套的图片。)
2、图文对照,请你读读课文,找出这几块奇石的名字叫什么?
3、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请你找出有关的段落,读读课文,看看图片,看谁能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自由练读--个别展示--体会情感。
⑴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同位交换意见。)
⑵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
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
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
陡峭翻滚。
③朗读背诵小结:
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⑶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①仙桃石:
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
②仙人指路:
A、(动作演示)怎样指?
B、板书词语:
站伸指
C、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③金鸡叫天都:
A、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B、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
板书:
伸着对着啼叫
C、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了。
4、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老师给你们配上一段音乐,一起来读一读。全班有感情地配音齐读2~5段。
5、一块块奇石,真是有趣。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6、过渡:
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三、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同学们,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奇形怪状、姿态各异。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
⑴自由想像练说。
⑵小组交流。
⑶班级交流,每组选一位同学到班上介绍。
3、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到现在还没有取名,等同学们有机会去欣赏发现并给它们起名呀!
4、展示交流搜集材料。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有关黄山的资料,展示一下,让大家一起分享。
四、生字书写,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4个生字:
它安块站
2、指名认读。
3、想想怎么记?看看怎么写?
4、范写:“安”这个字很难摆稳,最后一横要长,练习书写。
5、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文的篇幅较长,第一次出现的字有28个,这给学生的朗读、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经历的限制,本课所描绘的黄山的美、怪石的神奇、作者的感情,对于一个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领会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4、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导出目标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2课(生接读:黄山奇石。)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您们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我知道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我知道黄山风景秀丽神奇;我知道黄山的怪石非常有趣;我知道黄山上有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怪石;……
2、师:记性不错!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您们还想知道有关黄山奇石的什么问题?
生:我很想知道奇石到底有多有趣;我想知道奇石到底有多少;我想知道怪石是怎么来的;我想知道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3、筛选制定学习目标:
师:老师把您们的问题归纳了一下,主要是想了解“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自主学习
1、播放课件,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吧。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优美的景观。
播放录像,师讲解:
瞧,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黄山,方圆五百里,奇峰林立,四季美如画。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早春,花儿飘香;盛夏,泉水清凉;金秋,枫叶红似火;严冬,松树披银装。瞧,迎客松正热情欢迎远方来的游客。这上下翻滚、泛着金光的云海多美丽呀!咦,那是什么?这又像什么?这些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怪石多有趣呀。看!拇指石正竖着大拇指夸黄山美景呢!
师:听着你们的声声赞叹,老师知道您们一定都被黄山美景迷住了。好,请说说你看到的优美景观。
生:我看到非常美丽的黄山日出;我看到枫叶像火一样红,美极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怪石,有趣极了……
2、过渡:
是啊,黄山太美了!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更是让我们目不睱接。课文中选择了几处有趣的怪石,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再读读课文。
3、出示学习提示,齐读:
自学提示:
⑴仔细看图,根据怪石的形状,展开想象说一说。
⑵读读课文,划下描写怪石样子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⑶齐读后师补充:
好,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根据怪石的形状大胆地展开想象,同桌对说。⑷学生同桌对说图意。
⑸全班交流,检查图意:
师:现在老师想来听听您们看图后展开了哪些想像。
生1:我要说的是第一幅图,这块石头我觉得它像一个恐龙蛋,所以我把它叫恐龙蛋石;
生2:我要说的是第二幅图。那石头多像一只可爱的企鹅呀!
生3:第三幅图的那块怪石像是一个正在观赏黄山美景的诗人。
⑹小结:
刚才同学们看图时都能抓住画面的特点,大胆展开想象,这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那么应该怎样描写这些怪石呢?我们进一步来学文。老师准备和您们共同来学习“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两个内容,其它由您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⑺生四人小组学文。
(投影出示学习提示。)
⑻全班交流,检查朗读:
师:在刚才的合作学习中,老师看到同学们有的很有兴趣地说着怪石的样子,有的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得都很认真。下面大家交流一下,课文中是怎么说它们的样子。
①投影课文内容,指名回答,老师画线。
②练习朗读。
(指名读──生评价再指名读──再评再读──齐读。)
③小结:
读得真棒,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⑼质疑、释疑: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吗?
生1:“猴子观海”中,猴子望着的是云,为什么不取名“猴子观云”更恰当呢?
师:问的真好!请同学们为xx同学的勤学好问鼓掌!好,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2:我觉得用“猴子观海”更恰当,因为这云不是我们平常从地面所看到的云,它是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上下翻滚的云海。
生3:对,我也赞成XX的看法,用“云”无法体现云海的壮观。
⑽小结过渡:
黄山奇石就课文介绍的这几处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从网上下载的怪石图片,请你们根据怪石的特点,也学着课文给它们起名字。
三、迁移练习创新想象
1、老师逐一展示怪石图片,学生起名字,如:
仙人踩高跷、天鹅孵蛋、童子背书、仙人晒靴……
2、过渡:
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再来做一个想象游戏,第六段中提到了三处怪石的名称,都没有详细说它的样子,请你们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怪石,展开想象先画一画,画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背景图上,再具体说给同桌听。
3、生画图练说,师巡视。
4、请三个有代表性的上台投影画,并说说怪石的样子。
5、小结:
刚才这三位同学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画得漂亮,说得也生动,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都非常喜欢黄山奇石。
四、摘抄优美词句
师:最后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把它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五、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同学们能够仔细看图,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说图意,又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欣赏怪石的样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得真好!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还有很多像黄山一样美丽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多走进大自然,去欣赏祖国的美好风光!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给画上色,把说一说的内容写下来。
88教案网内容专辑推荐:“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敬请浏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88教案网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一、赏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老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解说,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后的感受,体会黄山石头奇妙与美丽。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
3、小组内展示朗读,评选朗读之星。
二、诵读
1、配乐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师生评议。
2、指导朗读:
⑴出示: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那个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①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抓住重点的词,如:
飞、落……读出仙桃石的那种奇妙。
⑵出示: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①用边读边想象的办法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奇妙。
②“……”要读出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的语气。
(师根据生展示的内容随机指导。)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同桌比赛看谁背的有感情。)
三、演读
1、自由练习表演朗读:
可以加上动作,可以想象发挥。
2、扮演小导游: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区、滚、着、状的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切入举偶
1、
课件演示。(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2、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个人创意增减: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
2.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老师随图讲解。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三、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2.指读课文,听听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作业:抄写字词。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了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认识黄山,感受黄山的神奇壮美,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喜欢黄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录像导入,揭示“奇”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有许多名山大川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写下这么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的你能读懂它的含义吗?
板书: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奇石。
板书课题:
黄山奇石
4、释题:
说说你对“奇”的理解,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来解释。(奇形怪状)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黄山的石头是怎样的奇形怪状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及读书情况:
⑴词语:
风景区尤其仙桃石石盘山峰胳膊巨石脖子著名奇形怪状
⑵检查读书: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指名读,分组读。)
3、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再快速地浏览课文,用划出这些奇石的名字。
4、读后交流,师相机出示: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5、分组读奇石的名字,引导发现取名的奥妙。
6、齐读奇石的名字,作者在介绍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导发现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介绍具体,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
7、读第6小节,说说“……”藏着什么?师激发兴趣:
是啊,省略号里藏着很多很多奇石的名字,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试着把简单介绍的三块奇石写具体,还学着给没有名字的石头取名。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驻足奇石,品味“奇”
师引:
黄山石能吸引那么多的游客,肯定有它的魅力所在。它有多大的魅力,什么地方吸引我们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番。
1、神奇的仙桃石:
⑴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
点击出示: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⑵指名读,这块石头留给我们的怎样的印象呢?(神奇)
⑶再读读,看看哪些字词带给我们神奇的感觉、丰富的联想?
⑷多么神奇的仙桃石啊,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2、有趣的猴子观海:
⑴(点击出示:猴子观海图。)这是黄山石中的又一块石头,有人把它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你能想象出这只猴子在干什么?仔细看看猴子的动作、神态,它是怎么观海的?
⑵在作者的笔下,这块石头又是怎样的,课文又是怎样把这块石头写活的?
出示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①学生自由地把句子读通,指名读。
②课文是怎样把这块石头写活的?(抓住“抱、蹲、望”一系列动词感悟它的有趣。)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猜猜也许在想什么?
③指导朗读。
④有人就根据它的样子、动作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
板书:
猴子观海
(师生合作朗读。)
3、神秘的仙人指路:
⑴真是有趣的石头,有趣的名字,我们继续欣赏。(点击出示“仙人指路石”图和句子: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对着图,读读这句话,你能给这块石头也取个有趣的名字吗?
⑵取名,说说你的理由。
⑶师:真了不起,你能根据它的样子、动作来取名。一个“仙”字给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使人觉得它有趣极了。其实这块石头的背后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故事呢?师讲故事。
⑷听完故事,是不是觉得它更加神秘了。你能把它的神秘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4、美丽的金鸡叫天都:
⑴一个个有趣的名字能使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儿还有一块有趣的黄山石,它也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金鸡叫天都。
⑵解释“天都”,根据它的名字你能想象出这块奇石的样子,想象交流。
⑶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块奇石的,说不定有的地方还是我们同学说的好呢。
⑷齐读,交流。
5、写法点拨:
师:文中具体介绍了这四块奇石,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四块奇石,你会发现作者在写这四块奇石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就说“仙桃石”吧!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⑴生读、交流。
⑵齐读2~5小节。
二、观图联想,练写“奇”
1、黄山的奇石很多很多,多得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完。你们看这三块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作者都点到了,但没有详细地写出来,请大家拿出练习纸,请选其中你喜欢的一块,根据名字展开你们的想象,写写他的样子、动作、神态,看谁写的有趣神奇、形态逼真。
2、练写,交流。
三、总结
欣赏了黄山石的神奇、独特,让我们再读读徐霞客说的这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相信你会有一样的感受,你们要是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跟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番。
设计理念
人们说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黄山集众多中国名山胜景于一身,尤其是这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视为“天下四绝”。“四绝”之首是黄山松,它们形状各异,多生于绝壁险峰之上。黄山有无数奇巧的怪石,它们与险峰、奇松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卷。这些奇石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一种东西。其中“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猴子望海”更是十分出色,它们不仅样子逼真,还都有动人的传说呢!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一百多处。其形态真是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云雾是黄山的神来之笔,每当云雾弥漫群峰,黄山便成了“云海”。
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常年流淌不息。温泉里的水对一些疾病,尤其是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
黄山真美,正如到黄山考察的联合国官员说的那样:“在我看过的山中,这是最特殊、最绝妙的了。”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了《黄山奇石》,齐读课题。
2、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
3、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还记得文中都写出了哪些奇石?
二、讲读课文2~5段
1、你喜欢哪块石头?等会儿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欢。
(自由准备指名读。)
2、朗读点评:
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听出他喜欢什么了吗?
⑴猴子观海:
理解:陡峭翻滚。
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板书:
抱蹲望
⑵仙桃石:
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
板书:
飞落
⑶仙人指路:
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板书词语:
站伸指
⑷金鸡叫天都:
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板书:
伸着对着啼叫
3、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
(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三、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
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1、出示: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
(自选自说,指名说。)
3、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
四、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五、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4、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导出目标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2课(生接读:黄山奇石。)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您们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我知道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我知道黄山风景秀丽神奇;我知道黄山的怪石非常有趣;我知道黄山上有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怪石;……
2、师:记性不错!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您们还想知道有关黄山奇石的什么问题?
生:我很想知道奇石到底有多有趣;我想知道奇石到底有多少;我想知道怪石是怎么来的;我想知道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3、筛选制定学习目标:
师:老师把您们的问题归纳了一下,主要是想了解“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自主学习
1、播放课件,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吧。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优美的景观。
播放录像,师讲解:
瞧,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黄山,方圆五百里,奇峰林立,四季美如画。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早春,花儿飘香;盛夏,泉水清凉;金秋,枫叶红似火;严冬,松树披银装。瞧,迎客松正热情欢迎远方来的游客。这上下翻滚、泛着金光的云海多美丽呀!咦,那是什么?这又像什么?这些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怪石多有趣呀。看!拇指石正竖着大拇指夸黄山美景呢!
师:听着你们的声声赞叹,老师知道您们一定都被黄山美景迷住了。好,请说说你看到的优美景观。
生:我看到非常美丽的黄山日出;我看到枫叶像火一样红,美极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怪石,有趣极了……
2、过渡:
是啊,黄山太美了!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更是让我们目不睱接。课文中选择了几处有趣的怪石,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再读读课文。
3、出示学习提示,齐读:
自学提示:
⑴仔细看图,根据怪石的形状,展开想象说一说。
⑵读读课文,划下描写怪石样子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⑶齐读后师补充:
好,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根据怪石的形状大胆地展开想象,同桌对说。⑷学生同桌对说图意。
⑸全班交流,检查图意:
师:现在老师想来听听您们看图后展开了哪些想像。
生1:我要说的是第一幅图,这块石头我觉得它像一个恐龙蛋,所以我把它叫恐龙蛋石;
生2:我要说的是第二幅图。那石头多像一只可爱的企鹅呀!
生3:第三幅图的那块怪石像是一个正在观赏黄山美景的诗人。
⑹小结:
刚才同学们看图时都能抓住画面的特点,大胆展开想象,这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那么应该怎样描写这些怪石呢?我们进一步来学文。老师准备和您们共同来学习“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两个内容,其它由您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⑺生四人小组学文。
(投影出示学习提示。)
⑻全班交流,检查朗读:
师:在刚才的合作学习中,老师看到同学们有的很有兴趣地说着怪石的样子,有的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得都很认真。下面大家交流一下,课文中是怎么说它们的样子。
①投影课文内容,指名回答,老师画线。
②练习朗读。
(指名读──生评价再指名读──再评再读──齐读。)
③小结:
读得真棒,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⑼质疑、释疑: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吗?
生1:“猴子观海”中,猴子望着的是云,为什么不取名“猴子观云”更恰当呢?
师:问的真好!请同学们为xx同学的勤学好问鼓掌!好,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2:我觉得用“猴子观海”更恰当,因为这云不是我们平常从地面所看到的云,它是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上下翻滚的云海。
生3:对,我也赞成XX的看法,用“云”无法体现云海的壮观。
⑽小结过渡:
黄山奇石就课文介绍的这几处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从网上下载的怪石图片,请你们根据怪石的特点,也学着课文给它们起名字。
三、迁移练习创新想象
1、老师逐一展示怪石图片,学生起名字,如:
仙人踩高跷、天鹅孵蛋、童子背书、仙人晒靴……
2、过渡:
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再来做一个想象游戏,第六段中提到了三处怪石的名称,都没有详细说它的样子,请你们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怪石,展开想象先画一画,画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背景图上,再具体说给同桌听。
3、生画图练说,师巡视。
4、请三个有代表性的上台投影画,并说说怪石的样子。
5、小结:
刚才这三位同学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画得漂亮,说得也生动,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都非常喜欢黄山奇石。
四、摘抄优美词句
师:最后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把它抄在好词好句本上。
五、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同学们能够仔细看图,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说图意,又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欣赏怪石的样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得真好!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还有很多像黄山一样美丽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多走进大自然,去欣赏祖国的美好风光!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给画上色,把说一说的内容写下来。
设计思路
通过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运用电教手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用问题教学模式,实施综合性学习,加强朗读和想象,注重感悟和熏陶,并以自学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力求体现“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1、加强整合,实施综合性学习:
将奇石图像与相关课文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低段学生比较发达的形象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建议学生课后观看和阅读介绍黄山风光的资料,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凭借教材和图像,进行朗读、想象、感悟、口述、笔书、命名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在形式上实现综合性学习。
2、改进教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学习各部分内容时,基本上都是按照自我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先按学习要求(老师提示的或学生自悟的)自我探究,随时进行同座合作,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全班合作。
3、“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
导读第二自然段,扶读第四自然段,自读第三自然段,老师的引导由多到少,学生的自学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从学习的要求,到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样“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注重感悟和熏陶,突出课程人文性:
着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观察图像,感悟每块奇石的神奇,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介绍奇石的各自然段写法的同异,这既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突出了人文性。
5、注重想象和质疑,突出创新教育:
让学生想象略写的奇石,并口述自己想象的奇石,再选一个写下来,这是把想象与感悟美、学表达结合起来,是把培养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在课前、课中随时让学生质疑,意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为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教学要求
1、凭借课文,利用课件,通过朗读、观察、想象、听说等语文实践活动,理解、应用和积累语言,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软盘。
教学过程
一、激发阅读期待
1、在我们安徽省南部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山,它的名字叫作──黄山。
2、奇丽的黄山有“四绝”:
云海、奇峰、奇松和奇石。
3、齐读课题。
4、提出预习后想知道的和不懂的问题,讨论一些非重点而又较有价值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
1、初读感知:
投影引路:
⑴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挑选自己读得最拿手的部分读给同组同学听,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⑵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插图和投影展示的奇石图像,还要一边想,然后把自己对黄山奇石的感受说给同组同学听,能有争论最好。
2、全班合作学习:
⑴分自然段竞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读。
⑵小组代表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3、细读领悟:
导读第二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仔细观赏黄山奇石,思考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⑴投影引路:
“仙桃石”图像及第二自然段课文。
①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图像,想一想“仙桃石”怎样神奇?
②练一练朗读,最好能读出“仙桃石”的神奇;
③在学习过程中,同座之间要互相合作。
(口头提示:互相交流体会,讨论问题,评比朗读。)
⑵同桌合作学习。
⑶交流学习体会。
(说“仙桃石”的神奇。)
⑷指名朗读,评比朗读,指导朗读。
4、扶读第四自然段:
⑴投影提示:
“金鸡叫天都”图像和第四自然段课文。
①着重体会“金鸡叫天都”的神奇和练习朗读。
②同第二自然段比一比,两块奇石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⑵同桌合作学习。
⑶全班合作学习。
(交流体会,练习朗读。)
5、自读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
“猴子观海”与“仙人指路”图像,以及第三自然段课文。
⑵独立探究。
⑶小组合作学习。
⑷全班合作学习。
(谈两奇石的神奇,说两奇石的写法,读好第三自然段课文。)
三、综合实践
1、想象、描述:
⑴投影:
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
⑵这些奇石的样子,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选一个写下来。把自己写的读给全班同学听。
2、看图、命名:
投影若干奇石,启发学生给奇石命名。
四、略读第一自然段
朗读课文,再谈观赏奇石的感受。
五、再次质疑,释疑
六、教师总结
教学目标
1、借助网络浏览搜集信息,进一步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
2、通过观察、想象给怪石起名字,并模仿课文的写法,把一块石头写具体。
3、通过小组合作写一个并列或总分结构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搜集黄山奇石的资料
1、除了课文中提到的,黄山还有许多神奇而又有趣的石头,想去欣赏一下吗?那我们就按平时的方法上网去看一看。
2、你从网上了解到了黄山奇石的哪些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反馈信息,集体交流反馈。
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⑴网上已有名字的奇石,通过观察谈谈取名的原因。
⑵发挥想象,给已有名字的奇石取更好的名字,简要说明原由。
⑶给那些不知名的奇石取名字。
⑷摘录描写奇石的好词佳句及古诗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二、写作训练
1、大家刚才的意见都有道理,要想让别人心服口服,咱们就学着课文的写法来描述一下,用几句话把它写具体,行吗?
2、反馈评价,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⑴字词、标点。
(奇石名称用引号。)
⑵行文通顺,想象合理:
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令人佩服,那么如何将这些内容组合成段呢?(两个内容连成并列段)下面和你的伙伴合作,组成一个并列短式。
3、成果展示,集体评价:
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⑴连接句的使用。
⑵两个内容之间的协调,如用词、行文等。
4、看到那么多同学经过合作都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特别高兴。相信你们的爸爸妈妈更乐意欣赏你们的文章,课后大家把自己的文章带给家人去欣赏吧。
5、课后我们可以继续互相欣赏、交流文章,并把你的想法写在文章的后面,好吗?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黄山除了有著名的怪石,还有许多变化莫测的自然景观。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⑴关于“四绝”的话题……
⑵关于奇石成因的话题……
⑶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话题……
2、课后让我们继续在网上查找资料,更深入地去了解黄山。
设计这一教学过程,目的是围绕我们“小精灵”特色班的“乐学”特色,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不满足于单纯的课内知识,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掌握更多的有关黄山奇石的知识,知道黄山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课文中所提到的怪石与奇松、云海、温泉并称为“四绝”。通过网络的查找和课外的拓展延伸,同学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对祖国大好河山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更深的向往,学习的欲望自然也就大大加深了,从而从根本上挖掘了孩子们乐学的潜能。
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2、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读话,提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到哪些好地方?学生回忆旅游过的名胜古迹。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去旅游,一起去欣赏那里的奇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正确读字,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课文中生字很多,边读边画下来,对照下面的拼音把音读准,自由反复练读。
2、课文比较长,大家想办法把它读正确对待、读流利。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选择各种方式练读:
⑴自由读。
⑵伙伴(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⑶小组合作读。
(这里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读得正确、流利。)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来展示一下?指名读,帮助正音,重点是:
⑴前鼻音的字:神、盘、琴、弹、岩。
⑵后鼻音的字:省、峰、当、状。
⑶变轻声的字:“胳膊”的“膊(bo)”。
⑷多音字:“天都峰”的“都(du)”。
4、自己再大声地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还有不会读的地方,可请教老师。大声读,要求读正确、流畅。
5、课文中的生字大都能随课文读正确了,下面我们来想想办法记住它们:
(课件出示生字。)
⑴识字交流:
①自由识字。
②小组识字。
③汇报识字,选出代表,带领大家认读。
④交流识字方法。
⑤全班认读生字词语。
⑵归类:
胳膊脖
⑶比较:
区巨
……
三、生字书写,巩固识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尤其区巨
2、指名认读。
3、观察比较,说说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
4、范写:
“区”和“巨”的笔顺,最后一笔都一样。
5、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巩固识字
1、出示字谜:
⑴横山上面三根划。(当)
⑵山边站着一个人。(仙)
2、用卡片组织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二、创设情境,感情积累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块黄山奇石,请大家欣赏。
(课件展示与二、三、四、五段相配套的图片。)
2、图文对照,请你读读课文,找出这几块奇石的名字叫什么?
3、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请你找出有关的段落,读读课文,看看图片,看谁能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自由练读--个别展示--体会情感。
⑴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同位交换意见。)
⑵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过渡:
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①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
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②理解:
陡峭翻滚。
③朗读背诵小结:
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⑶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①仙桃石:
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
②仙人指路:
A、(动作演示)怎样指?
B、板书词语:
站伸指
C、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③金鸡叫天都:
A、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B、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
板书:
伸着对着啼叫
C、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了。
4、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老师给你们配上一段音乐,一起来读一读。全班有感情地配音齐读2~5段。
5、一块块奇石,真是有趣。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6、过渡:
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三、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同学们,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奇形怪状、姿态各异。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
⑴自由想像练说。
⑵小组交流。
⑶班级交流,每组选一位同学到班上介绍。
3、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到现在还没有取名,等同学们有机会去欣赏发现并给它们起名呀!
4、展示交流搜集材料。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有关黄山的资料,展示一下,让大家一起分享。
四、生字书写,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4个生字:
它安块站
2、指名认读。
3、想想怎么记?看看怎么写?
4、范写:“安”这个字很难摆稳,最后一横要长,练习书写。
5、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文的篇幅较长,第一次出现的字有28个,这给学生的朗读、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经历的限制,本课所描绘的黄山的美、怪石的神奇、作者的感情,对于一个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领会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对于教师来说,教案在授课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教案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并且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教案呢?为了您的方便我们编辑了这份专业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2、师小结承接:
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
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
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
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
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
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
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学生学得很快乐。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读着《黄山奇石》,惊叹于黄山的神奇,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我们似乎并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观景台上,美美的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的胡灵活现,呼之欲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悟、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黄山的风景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领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尤其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一个“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再如: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文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是略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仿照课文前几段具体说一说奇石的样子。学生兴趣昂然,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说:“山峰的顶端,有两只顽皮的小狮子,正在抢一个球。它们抢来抢去,直到今天,它们还没抢到呢!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狮子抢球’了。”有的说:“‘天狗望月’也很有趣。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蹲着一只‘天狗’。它全身黑得发亮,像一个很有身份的武士,威严、老练。每当夜幕降临,它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还找出几幅怪石的图片让学生给起名字,发挥学生想象。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后表演读,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搜集黄山奇石的资料,鼓励他们以后去黄山旅游,总之,抓住“奇”教学,既让学生体会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黄山奇石》这一课主要讲的是在文明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本篇课文总共有六个自然段,从黄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到介绍每一块奇石,分别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唯一不同的是,每段的写法各不相同。比如说,有的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却不一样,这样就避免的重复。黄山奇石不仅有趣,作者也写的很有趣,作者将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这篇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会更喜爱黄山奇石,也一定会更欣赏黄山奇石了。
在教授本篇课文时,我先用了几张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认识黄山风景区,并且揭示课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接着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之后观察书中的插图,看一看,这些插图都是文中所描写的那些猴子的景色,并适时的询问作者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在讲授课文之后,我会让孩子画出来自己认为好的优美词句,并且适时的给他们说一下那几个词语很好。学生们都很乐意去观察文中的石头,除此之外,结合和课后练习题,让孩子自己在扩充几个,看看还有那些你认为的石头呢?并且适时的让学生进行交流,在课文当中圈出奇石的名字,课文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并且让学生观察,这些奇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很简单,这些奇石的名字都很有趣,而且许多名字都跟动物有关,很多名字都跟“仙”有关。
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再次朗读,进行情感的升华,举行一个小型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这些奇石的名字,巩固学生对本篇课文的认识。在课文结束之后,进行田字格生字的生字的学习,有些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写,因此让学生多进行观察,之后在进行描红。学生们在回味无穷中结束了本课,我自己也有满满的成就感。继续努力。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 “奇石” 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习,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习。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习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习,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展开故事,作者以陈述事实的语气,满怀对周恩来的敬爱之情,通过人物的对话,带领我们真实而具体地走进了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中国少年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一个伟大人物从小就有不同凡响的心声。整篇课文教学,我主要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中华不振——中华要振——中华必振。在本课时我主要是围绕“中华不振”这部分组织学习。具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阅读规律,整体解读文本。
本篇课文从内容上看,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之一振的胸怀和报负。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这一切都是对“中华不振”的最好注解。研透“中华不振”又是学习“中华要振”的基础,研透了“中华不振”,学习“中华要振”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阅读的规律,以读为本,从整体感知入手。解题后,初读课文时,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在学生较充分的感知后,通过“课文中有一个词能说明,能找出来吗?”引导学生抓住了“中华不振”这个词,最后又让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划出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并说说从这些词句哪些方面看出“中华不振”。学生们的回答是精彩纷呈的,他们把课文中每一个能看出“中华不振”的句子都找出来了。特别是有一个学生说:“有的是为吃饭读书,有的是为做官而读书……看出不仅是巡警懦弱,连书生也没志气,难怪中华会不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走进文本,对“中华不振”有了较深刻的思考。这样的教学,从整体感知的初读到自读自悟的再读;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了不同读的方式,既关注了读的层次,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感知文本的读的时间,给深入悟读教学做了充分的铺垫和情感准备,又便于教师以学导教,顺学而导。
2、深入重点研读,进行语文实践。
对这么多的内容,我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而是引领学生进行聚焦,重点引导学生研读了伯父的话和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两部分内容。特别是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件事,是本文的重点,它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这样处理,点线面结合,既有线上的“序”,面上的“广”,也有点上的“深”。在这两个重点的研读处理上,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文本,多元解读
在导读“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就糟了,没处说理去!”这一句时,让学生通过读悟,体会伯父的复杂心情,引导学生读出了“无奈”,读出了“担心”,读出了“愤怒”,读出了“沉重”……这些感悟虽然不同,但都源于“中华不振”,这样的导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深入悟读
如上文研读伯父的话,通过导语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读出无奈、担心、愤怒、沉重……,另外在研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个重点时,更是运用导语创境的手段:“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这位妇女的亲人如果也是你的亲人——。”其次,还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如在读悟时,把“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这几个字加粗后,让学生再去读读,有什么不同。把读与语言形式、内容、情感的感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贴近文本、走进文本,达到情感共鸣。
(三)读写结合,内化感悟
体会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因此,首先,我通过多种方法反复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帝国主义和中国巡警的愤怒,再以“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并及时补充“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典型历史资料,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进一步让学生加深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中华不振”的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由说到写,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深化情感。
3、采用多种形式,关注落后学生。
本次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是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指导(注重朗读指导和课堂练习的反馈矫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一是特别注重学生的个别指导,尤其是在学生自读自己悟时,深入学生,及时帮助。二是尽可能多的为学困生提供锻炼、展示的机会,如在生字检查时,特意让学困生来读,读对了就让他当小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三是提供学困生进步的空间,如在朗读指导中,让学困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逐渐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不断进步,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下来,我满怀激情,学生情绪高涨,故而在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另外,感觉在朗读的指导上还不够到位,怎样才能读得入情入理还待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学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上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借助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画、表演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理解语言和口语交际能力,审美情趣和合作能力及创造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力求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并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说话。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导出目标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4课(生接读:黄山奇石)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我知道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我知道黄山风景秀丽神奇;我知道黄山的怪石非常有趣;我知道黄山上有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怪石。......
2、师:记性不错!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您们还想知道有关黄山奇石的什么问题?
生:我很想知道奇石到底有多有趣;我想知道奇石到底有多少;我想知道怪石是怎么来的;我想知道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3、筛选制定学习目标。
师:老师把您们的问题归纳了一下,主要是想了解“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出发点。)
二、播放课件,整体感知。
(1)师: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的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优美的景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前就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播放录像,师讲解:瞧,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这上下翻滚、泛着金光的云海多美丽呀!咦,那是什么?这又像什么?这些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怪石多有趣呀。看,拇指石正竖着大拇指夸黄山美景呢!
(2)师:听着你们的声声赞叹,老师知道您们一定都被黄山美景迷住了。好,请说说你看到的优美景观。
生:我看到非常美丽的黄山日出;我看到枫叶像火一样红,美极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怪石,有趣极了......
(利用多媒体音、形并茂的特点,、编辑的黄山美景图及主要的奇石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与背景音乐,让学生不仅感知了奇石的奇与趣,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过渡:是啊,黄山太美了!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更是让我们目不睱接。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游览一下。
三、图文结合,渗透学法
1、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师:我们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你们看看这怪石像什么?生:它像一个大桃子,所以叫它仙桃石。
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仙桃石的?
2、学文。
(1)谁喜欢仙桃石的,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可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结合神话传说,想象仙桃石的来历,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一讲;
(2)还有谁喜欢它的?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仙桃石”吗?你能带着你的喜欢读一读吗?
(3)你们说说从他的读你听出了什么?
(4)喜欢它的同学,都一起读一读吧!
3、引导小结:这一段先告诉我们奇石的名字,再告诉我们它的样子;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的?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图文结合—读中感悟—想象创新。
过渡:仙桃石太奇特了,我们再去看看一些更奇特、更有趣的黄山石吧!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由于低年级学生学习经验较少,自主学习能力较薄弱,教者在教学中渗透了学法;也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奇石的奇趣,并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创新。)
四、观察图画,大胆想象。
课件演示课文的其它插图。
1、我们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谁在那里?(猴子),它怎么敢站在那里?它看到了什么?
2、现在我们又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什么呢?是的,这怪石太像一位仙人了,它在干什么?你们猜猜它会说些什么?
3、我们来到了一座山峰上,前面有一座很美丽的山峰叫天都峰,这一怪石像什么?
(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强和看图学文的特点,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奇石的特点,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五、自主、合作,展现风采
过渡:课文的哪几自然段写这几处怪石?
按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伙伴讨论学习,并可自主选择学后表现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可以读出喜欢,说出奇特,还可以编个相关故事讲讲,以导游的身份夸一夸,或想象一下“猴子观海”样子,演演“仙人指路”会说什么?
1、出示自读提示:
自学提示:
(1)选择这几段中你喜欢的文段,结合看图,读一读。
(2)你最喜欢哪处奇石?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可说说、读读、演演、画画等。
(3)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讨论。
(4)想想你选择的文段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奇石的。
2、学生自学,教师随时随意加入任一小组内参加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1)说说你喜欢的奇石,你要怎样表现自己的喜欢呢?投影相应的课文内容,指名回答,老师画线。
(2)可结合表演理解课文:“猴子观海的样子”,“仙从指着前方说什么”等。
(3)练习朗读(指名读—生评价再指名读—再评价再齐读)。
4、引导小结:看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都是先介绍奇石的名字,而第三、五自然段是先介绍它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再介绍它的名字,都介绍得很详细、清楚。
(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描写这三块奇石中最喜欢的段落学习,并可自主选择学后表现自己的想象的方式,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等,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从图文中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此时师生、生生还可以互评、竞赛等,有助于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六、讲读最后一段
过渡:课文中只给我们介绍这些奇石吗?
1、读最后一段,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黄山上还有没有其它的奇石?
(认识省略号)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我是省略号,我……
(为避免枯燥解说,教者以省略号自述的方式,赋予“省略号”为一个可爱的动画形象,生动有趣地介绍出省略号的写法及作用,让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知道了黄山奇石多得说不完。)
七、释疑、解疑
1、听录音朗读全文。(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体性。)
2、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吗?
生:“猴子观海”中,猴子望着的是云,为什么不取名“猴子观云”更恰当呢?
师:问的真好!请同学们为××同学的勤学好问鼓掌!好,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
(尊重了学生个性、主动性。)
过渡:老师这里有一些从网上下载的黄山怪石的图片,请你们根据怪石的特点,也学着课文给它们起名字。
八、迁移练习创新想象
1、老师展示怪石图片,学生选择一幅喜欢的图片给奇石起名字。
如:天鹅孵蛋、仙人晒靴、蜗牛出壳......
2、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再来做一个想象游戏,第六段中提到了三处怪石的名称,都没有详细说它的样子,请你们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怪石,可说一说或写一写,可以学学课文的介绍方法说一说或写一写它的样子。
3、生说一说或写一写。
4、请几个有代表性的上台说说怪石的样子或把你写的读一读。
5、小结: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得优美,说得也生动,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都非常喜欢黄山奇石。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还有很多像黄山一样美丽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多走进大自然,并好好学习,将来把我国建设得更美好。
(这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进行说写的训练,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和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十、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摘抄优美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沛运用了图片,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协助同学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同学眼前。同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沛利用挂图,安排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同学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示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战略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同学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发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明性问题情境中,同学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示为同学独立地、发明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同学的“选择性”,激发同学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同学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同学的喜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进行学习,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汇报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中,同学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扮演等形式来表达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发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我在课上首先让同学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同学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和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同学,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同学,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同学,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同学“想读”的目的。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考虑、进行交流讨论以和表达自身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同学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和把自身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同学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同学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同学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同学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同学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同学,讲同学不懂的,教同学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小朋友!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考虑留给小朋友。假如我们给小朋友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所以在朗读教学时,我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或思考,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或疑问,再让学生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自由朗读,通过这个环节一是让学生熟悉生字,读通句子,一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黄山,了解黄山的奇石,接着,让学生看图读,借助图片的直观感受,读出对黄山石的赞美以及黄山石的奇。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块奇石,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但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学生没有充分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黄山奇石的美来。
在生字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生字卡片,自读、同伴互读、小组互读,让学生充分熟悉这些生字,接着,我出示这些学生已初步掌握的生字,让学生边读边识,边识边说如何认识的。最后,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在写字教学时,我抓重点,写好“区”、“巨”、“安”、“它”三个字,并在指导写字时,要学生注意这几个形近字相同的部分,以免混淆。
教学活动离不开想象,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教材背景。《黄山奇石》是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由四幅图和六个自然段组成,三幅图分别和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课文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奇石。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石,突出黄山奇石很多,很有趣。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直观的画面能有效激发其想像力,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感悟、体验、想像、对话中激发想像,发展语言,感受黄山石之奇;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备初步的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回顾尽十年来的语文教学事件,在广泛开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加强诵读”“加强语言积累”的基础上,我们也正当呼唤“体验”,加强“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则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其中一项。“体验”是一个过程,是通过诵读,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次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对于《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体验情感之外,应还有审美体验,让学生充分的与作者一起感受、体验到黄山石的神奇、有趣。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范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壹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文中的词句和图片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仿照课文的句子,对照图片,用“像”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并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难点:仿照课文的句子,对照图片,用“像”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并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第一组:中外闻名(指名学生说说该词的意思并介绍近义词:驰名中外)
第二组:秀丽神奇 奇形怪状(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两个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第三组:一个桃子 一只猴子 一位仙人 一只雄鸡(量词的积累)
二、精读课文,感受奇趣
教师过渡:上节课,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游览了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见到了许多怪石,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文中介绍了哪些怪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指名回答,教师板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仙桃石
1出示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石?(学生答仙桃石)
2老师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答因为它长得像一个大桃子)
3师:课文中是怎样描述“仙桃石”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请2-3位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大家一起读)
4这么大的石头究竟是不是从天上飞来的呢?(板贴“飞”字)当然不是,“好像”这个词语便告诉了我们答案,黄山的怪石是经过很多年的风化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这块石头的形状长得像桃子,不由得引发了作者的想象,所以作者用了“好像”这个词语(请3位学生读一读: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么大的一块石头稳稳地落在了石盘里,多么的有趣啊!(板贴“落”字)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仙桃石的神奇与有趣。
5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猴子观海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石?(学生答猴子观海)
2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一读,并对其朗读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词语“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陡峭的反义词:平坦、平缓
4理解有一只“猴子”中的猴子指的是长得像猴子的石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子,所以用双引号引起来。
5请学生找一找第3自然段中描写“猴子”样子的句子,用铅笔划下来,指名朗读
出示:它两条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请学生圈画出这句话中的表示动作的词。(板贴“抱”“蹲”“望”)引导学生再次看“猴子观海”图片,感受作者描写得细腻与传神,指名2-3位同学朗读这句话。
6齐读第3自然段,随后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出示提示)
7出示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作者在写“仙桃石”时是先写出它的名字,然后再写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在写“猴子观海”时是先写它所处的位置和样子,最后写它的名字;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看看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学生自由朗读后,请学生来交流:
第4自然段是先写名字,再写所处的位置和样子,第5自然段是先写所处的位置和样子,最后写它的名字。
仙人指路
1.出示图片仙人指路,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感受一下仙人指路的神奇与有趣。
2.读好感叹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更”字重读)
2.圈画出描写“仙人指路”石动作的词语(板贴:站、伸、指)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远方。
金鸡叫天都
1过渡:黄山奇石的奇,不仅体现在一块石头上,有时候把几块巨石放在一起看,更会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呢!瞧,教师出示“金鸡叫天都”的图片。(师讲解: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洒在这几块巨石上,它们就变成了一只“金鸡”)
2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只“金鸡”是怎样叫的?
出示: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齐读)
理解“不住地”通过换近义词的方式,“不住地”可理解为“不停地”,找出该句中的动词(板贴“伸”“啼叫”)
3齐读第5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练习表达
1教师出示四幅奇石图片,学生再次欣赏
2创设情境:请学生当黄山小导游,向参观奇石的游客们介绍这些奇石,请学生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自主练习,可以借助文中的句子介绍,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2位同学)
3.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知道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奇在石头的形状多样)
四、课堂练笔,描写奇石
1教师过渡:黄山除了以上这些奇石外,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图片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出示“仙女弹琴”,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奇石,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或者第3自然段描写奇石的方法,介绍它的名称和样子,用上“像……”的句式和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一写这些奇石吧(二选一)
出示提示: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 ),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
“仙女弹琴”也十分有趣,远远望去,那巨石像( ),美丽极了!
3指名朗读自己所写的小片段,师生共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黄山奇石形态万千,生动有趣,是大自然亿万年来创造出的杰作,相信有一天,小朋友们会真正走进黄山,亲眼目睹这些有趣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六、板书设计:
9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只要老师写的教案课件优秀,也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足。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精]黄山奇石教学反思集锦4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展开故事,作者以陈述事实的语气,满怀对周恩来的敬爱之情,通过人物的对话,带领我们真实而具体地走进了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中国少年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一个伟大人物从小就有不同凡响的心声。整篇课文教学,我主要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中华不振——中华要振——中华必振。在本课时我主要是围绕“中华不振”这部分组织学习。具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阅读规律,整体解读文本。
本篇课文从内容上看,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之一振的胸怀和报负。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这一切都是对“中华不振”的最好注解。研透“中华不振”又是学习“中华要振”的基础,研透了“中华不振”,学习“中华要振”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阅读的规律,以读为本,从整体感知入手。解题后,初读课文时,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在学生较充分的感知后,通过“课文中有一个词能说明,能找出来吗?”引导学生抓住了“中华不振”这个词,最后又让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划出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并说说从这些词句哪些方面看出“中华不振”。学生们的回答是精彩纷呈的,他们把课文中每一个能看出“中华不振”的句子都找出来了。特别是有一个学生说:“有的是为吃饭读书,有的是为做官而读书……看出不仅是巡警懦弱,连书生也没志气,难怪中华会不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走进文本,对“中华不振”有了较深刻的思考。这样的教学,从整体感知的初读到自读自悟的再读;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了不同读的方式,既关注了读的层次,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感知文本的读的时间,给深入悟读教学做了充分的铺垫和情感准备,又便于教师以学导教,顺学而导。
2、深入重点研读,进行语文实践。
对这么多的内容,我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而是引领学生进行聚焦,重点引导学生研读了伯父的话和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两部分内容。特别是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件事,是本文的重点,它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这样处理,点线面结合,既有线上的“序”,面上的“广”,也有点上的“深”。在这两个重点的研读处理上,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文本,多元解读
在导读“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就糟了,没处说理去!”这一句时,让学生通过读悟,体会伯父的复杂心情,引导学生读出了“无奈”,读出了“担心”,读出了“愤怒”,读出了“沉重”……这些感悟虽然不同,但都源于“中华不振”,这样的导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深入悟读
如上文研读伯父的话,通过导语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读出无奈、担心、愤怒、沉重……,另外在研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个重点时,更是运用导语创境的手段:“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这位妇女的亲人如果也是你的亲人——。”其次,还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如在读悟时,把“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这几个字加粗后,让学生再去读读,有什么不同。把读与语言形式、内容、情感的感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贴近文本、走进文本,达到情感共鸣。
(三)读写结合,内化感悟
体会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因此,首先,我通过多种方法反复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帝国主义和中国巡警的愤怒,再以“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并及时补充“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典型历史资料,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进一步让学生加深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中华不振”的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由说到写,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深化情感。
3、采用多种形式,关注落后学生。
本次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是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指导(注重朗读指导和课堂练习的反馈矫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一是特别注重学生的个别指导,尤其是在学生自读自己悟时,深入学生,及时帮助。二是尽可能多的为学困生提供锻炼、展示的机会,如在生字检查时,特意让学困生来读,读对了就让他当小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三是提供学困生进步的空间,如在朗读指导中,让学困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逐渐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不断进步,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下来,我满怀激情,学生情绪高涨,故而在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另外,感觉在朗读的指导上还不够到位,怎样才能读得入情入理还待研究。
温泉、奇松、怪石、云海是黄山的四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的一绝——怪石,它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四种奇石。学习课文时,我选择的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指名为大家讲一讲自己读到的,没有讲到的再由别的学生补充,由老师总结,最后在小组中当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那块奇石。当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热情高,所以为朗读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块块本是无生命的石头在学生的出色朗读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当我们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惊叹与折服时,便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我们似乎不是在欣赏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对课文有更强的探知欲,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特别是黄山的“四绝”,再把自己在黄山看到的秀丽风景讲给学生听,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产生了对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课文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了。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2、师小结承接:
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
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
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
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
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
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
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学生学得很快乐。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3
读着《黄山奇石》,惊叹于黄山的'神奇,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我们似乎并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观景台上,美美的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的胡灵活现,呼之欲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悟、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4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黄山的风景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领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尤其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一个“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再如: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文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是略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仿照课文前几段具体说一说奇石的样子。学生兴趣昂然,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说:“山峰的顶端,有两只顽皮的小狮子,正在抢一个球。它们抢来抢去,直到今天,它们还没抢到呢!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狮子抢球’了。”有的说:“‘天狗望月’也很有趣。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蹲着一只‘天狗’。它全身黑得发亮,像一个很有身份的武士,威严、老练。每当夜幕降临,它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还找出几幅怪石的图片让学生给起名字,发挥学生想象。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后表演读,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搜集黄山奇石的资料,鼓励他们以后去黄山旅游,总之,抓住“奇”教学,既让学生体会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二年级人教版《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
《黄山奇石》这一课主要讲的是在文明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本篇课文总共有六个自然段,从黄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到介绍每一块奇石,分别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唯一不同的是,每段的写法各不相同。比如说,有的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却不一样,这样就避免的重复。黄山奇石不仅有趣,作者也写的很有趣,作者将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这篇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会更喜爱黄山奇石,也一定会更欣赏黄山奇石了。
在教授本篇课文时,我先用了几张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认识黄山风景区,并且揭示课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接着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之后观察书中的插图,看一看,这些插图都是文中所描写的那些猴子的景色,并适时的询问作者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在讲授课文之后,我会让孩子画出来自己认为好的优美词句,并且适时的给他们说一下那几个词语很好。学生们都很乐意去观察文中的石头,除此之外,结合和课后练习题,让孩子自己在扩充几个,看看还有那些你认为的石头呢?并且适时的让学生进行交流,在课文当中圈出奇石的名字,课文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并且让学生观察,这些奇石都有什么特点呢?很简单,这些奇石的名字都很有趣,而且许多名字都跟动物有关,很多名字都跟“仙”有关。
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再次朗读,进行情感的升华,举行一个小型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这些奇石的名字,巩固学生对本篇课文的认识。在课文结束之后,进行田字格生字的生字的学习,有些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写,因此让学生多进行观察,之后在进行描红。学生们在回味无穷中结束了本课,我自己也有满满的成就感。继续努力。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
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中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一篇优秀的教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吗?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我知道了‘天狗望月’是怎么来的。)文中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我并暗暗惊叹,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
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四自然段,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处理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但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想象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
而且在教学中还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又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为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另外,我特别注意学生的诵读。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让学生“想读”的目的。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那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要相信、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总体来说,学生对《金子》这一课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好的,整个学习也在轻松的气氛中渡过,但是在理解金子的含义时出现了一点困难。
金子这一题目本身就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金子有两种含义,文中金子的含义,一是:财富。二是: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财富的这一方法。对于第一种意思学生读完课文都能较好的理解,但对于第二种含义学生一时不能较好地领悟。我是有彼得的真金在哪里引导孩子的,大部分孩子回答彼得的真金在鲜花里,因为彼得通过种花换来了金子,由学生回答的这个点,引导学生理解彼得和其他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学生基本能领悟到彼得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勤劳,坚持不懈的人,也能能领悟到真金是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财富的这一方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单一的,当问题需要通过第一层而想到第二层时,就会出现困难,因此教师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解决这种困难,在备课的时候也要多揣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教授课文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学会。此外,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我显得很稚嫩,遇到学生和自己设想不一致时,我就会慌,想赶快把学生拉回自己的设计中,在这一方面,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我来说,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和不断的教学实践来积累提高。事实上,师傅常常教导我,如果学生不能很好体会时,可以让他再多读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整节课中,前边部分,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尤其是让学生比对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的不同时,几乎都是我在告诉孩子,而不是孩子自己的发现。在后面的朗读中,我采用了太多齐读的方式,这是很不恰当的做法。
这节课在磕磕绊绊中总算是上了下来,但是留下了许多不足和遗憾,希望自己能扬长避短吧,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进步。
后记:感谢师傅在自己准备赛课之余指导我,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在此,祝师傅在市里赛课取得佳绩。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读课题后,有学生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这堂课的教学,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教案课件的质量,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应当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88教案网小编为您准备了一本“《黄山奇石》教学反思模板”供您参考,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学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上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借助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画、表演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理解语言和口语交际能力,审美情趣和合作能力及创造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力求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并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说话。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录音带。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4课(生接读:黄山奇石)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我知道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我知道黄山风景秀丽神奇;我知道黄山的怪石非常有趣;我知道黄山上有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怪石。......
2、师:记性不错!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您们还想知道有关黄山奇石的什么问题?
生:我很想知道奇石到底有多有趣;我想知道奇石到底有多少;我想知道怪石是怎么来的;我想知道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3、筛选制定学习目标。
师:老师把您们的问题归纳了一下,主要是想了解“奇石是什么样子的”。
二、播放课件,整体感知。
(1)师: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的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优美的景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前就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播放录像,师讲解:瞧,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这上下翻滚、泛着金光的云海多美丽呀!咦,那是什么?这又像什么?这些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怪石多有趣呀。看,拇指石正竖着大拇指夸黄山美景呢!
(2)师:听着你们的声声赞叹,老师知道您们一定都被黄山美景迷住了。好,请说说你看到的优美景观。
生:我看到非常美丽的黄山日出;我看到枫叶像火一样红,美极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怪石,有趣极了......
(利用多媒体音、形并茂的特点,、编辑的黄山美景图及主要的奇石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与背景音乐,让学生不仅感知了奇石的奇与趣,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过渡:是啊,黄山太美了!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更是让我们目不睱接。
1、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师:我们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你们看看这怪石像什么?生:它像一个大桃子,所以叫它仙桃石。
2、学文。
(1)谁喜欢仙桃石的,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可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结合神话传说,想象仙桃石的来历,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一讲;
(2)还有谁喜欢它的?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仙桃石”吗?你能带着你的喜欢读一读吗?
(3)你们说说从他的读你听出了什么?
(4)喜欢它的同学,都一起读一读吧!
过渡:仙桃石太奇特了,我们再去看看一些更奇特、更有趣的黄山石吧!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由于低年级学生学习经验较少,自主学习能力较薄弱,教者在教学中渗透了学法;也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奇石的奇趣,并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创新。)
四、观察图画,大胆想象。
课件演示课文的其它插图。
1、我们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谁在那里?(猴子),它怎么敢站在那里?它看到了什么?
2、现在我们又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什么呢?是的,这怪石太像一位仙人了,它在干什么?你们猜猜它会说些什么?
3、我们来到了一座山峰上,前面有一座很美丽的山峰叫天都峰,这一怪石像什么?
(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强和看图学文的特点,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奇石的特点,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按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伙伴讨论学习,并可自主选择学后表现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可以读出喜欢,说出奇特,还可以编个相关故事讲讲,以导游的身份夸一夸,或想象一下“猴子观海”样子,演演“仙人指路”会说什么?
(1)选择这几段中你喜欢的文段,结合看图,读一读。
(2)你最喜欢哪处奇石?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可说说、读读、演演、画画等。
(3)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讨论。
(4)想想你选择的文段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奇石的。
2、学生自学,教师随时随意加入任一小组内参加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1)说说你喜欢的奇石,你要怎样表现自己的喜欢呢?投影相应的课文内容,指名回答,老师画线。
(2)可结合表演理解课文:“猴子观海的样子”,“仙从指着前方说什么”等。
(3)练习朗读(指名读—生评价再指名读—再评价再齐读)。
4、引导小结:看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都是先介绍奇石的名字,而第三、五自然段是先介绍它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再介绍它的名字,都介绍得很详细、清楚。
(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描写这三块奇石中最喜欢的段落学习,并可自主选择学后表现自己的想象的方式,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等,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从图文中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此时师生、生生还可以互评、竞赛等,有助于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1、读最后一段,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黄山上还有没有其它的奇石?
(为避免枯燥解说,教者以省略号自述的方式,赋予“省略号”为一个可爱的动画形象,生动有趣地介绍出省略号的写法及作用,让学生记忆深刻,同时也知道了黄山奇石多得说不完。)
2、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吗?
生:“猴子观海”中,猴子望着的是云,为什么不取名“猴子观云”更恰当呢?
师:问的真好!请同学们为××同学的勤学好问鼓掌!好,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过渡:老师这里有一些从网上下载的黄山怪石的图片,请你们根据怪石的特点,也学着课文给它们起名字。
1、老师展示怪石图片,学生选择一幅喜欢的图片给奇石起名字。
2、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再来做一个想象游戏,第六段中提到了三处怪石的名称,都没有详细说它的样子,请你们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怪石,可说一说或写一写,可以学学课文的介绍方法说一说或写一写它的样子。
3、生说一说或写一写。
4、请几个有代表性的上台说说怪石的样子或把你写的读一读。
5、小结: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得优美,说得也生动,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都非常喜欢黄山奇石。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还有很多像黄山一样美丽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多走进大自然,并好好学习,将来把我国建设得更美好。
(这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进行说写的训练,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和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1、摘抄优美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2、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
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1、知“石”:
⑴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⑵ 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⑶ 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说“石”:
⑴ 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⑵ 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⑶ 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悟“石”:
⑴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⑵ 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⑶ 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2、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展开故事,作者以陈述事实的语气,满怀对周恩来的敬爱之情,通过人物的对话,带领我们真实而具体地走进了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中国少年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一个伟大人物从小就有不同凡响的心声。整篇课文教学,我主要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中华不振——中华要振——中华必振。在本课时我主要是围绕“中华不振”这部分组织学习。具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阅读规律,整体解读文本。
本篇课文从内容上看,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之一振的胸怀和报负。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这一切都是对“中华不振”的最好注解。研透“中华不振”又是学习“中华要振”的基础,研透了“中华不振”,学习“中华要振”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阅读的规律,以读为本,从整体感知入手。解题后,初读课文时,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在学生较充分的感知后,通过“课文中有一个词能说明,能找出来吗?”引导学生抓住了“中华不振”这个词,最后又让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划出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并说说从这些词句哪些方面看出“中华不振”。学生们的回答是精彩纷呈的,他们把课文中每一个能看出“中华不振”的句子都找出来了。特别是有一个学生说:“有的是为吃饭读书,有的是为做官而读书……看出不仅是巡警懦弱,连书生也没志气,难怪中华会不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走进文本,对“中华不振”有了较深刻的思考。这样的教学,从整体感知的初读到自读自悟的再读;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了不同读的方式,既关注了读的层次,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感知文本的读的时间,给深入悟读教学做了充分的铺垫和情感准备,又便于教师以学导教,顺学而导。
2、深入重点研读,进行语文实践。
对这么多的内容,我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而是引领学生进行聚焦,重点引导学生研读了伯父的话和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两部分内容。特别是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件事,是本文的重点,它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这样处理,点线面结合,既有线上的“序”,面上的“广”,也有点上的“深”。在这两个重点的研读处理上,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文本,多元解读
在导读“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就糟了,没处说理去!”这一句时,让学生通过读悟,体会伯父的复杂心情,引导学生读出了“无奈”,读出了“担心”,读出了“愤怒”,读出了“沉重”……这些感悟虽然不同,但都源于“中华不振”,这样的导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深入悟读
如上文研读伯父的话,通过导语创设情境引读,让学生读出无奈、担心、愤怒、沉重……,另外在研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个重点时,更是运用导语创境的手段:“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这位妇女的亲人如果也是你的亲人——。”其次,还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如在读悟时,把“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这几个字加粗后,让学生再去读读,有什么不同。把读与语言形式、内容、情感的感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贴近文本、走进文本,达到情感共鸣。
(三)读写结合,内化感悟
体会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因此,首先,我通过多种方法反复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帝国主义和中国巡警的愤怒,再以“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并及时补充“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典型历史资料,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进一步让学生加深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中华不振”的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由说到写,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深化情感。
3、采用多种形式,关注落后学生。
本次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是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指导(注重朗读指导和课堂练习的反馈矫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一是特别注重学生的个别指导,尤其是在学生自读自己悟时,深入学生,及时帮助。二是尽可能多的为学困生提供锻炼、展示的机会,如在生字检查时,特意让学困生来读,读对了就让他当小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三是提供学困生进步的空间,如在朗读指导中,让学困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逐渐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不断进步,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下来,我满怀激情,学生情绪高涨,故而在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另外,感觉在朗读的指导上还不够到位,怎样才能读得入情入理还待研究。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这篇文章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人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从而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
一、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学生们对黄山的喜爱。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使黄山风景更准确、更直观,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地抓住文章的关键字来理解。整堂课下来,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
二、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诵读。课上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2.展开想象,描写“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不足之处
1、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
2、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
3、描写“奇石”的训练环节,有的同学能仿照课文写好,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词汇,写得不够具体生动。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要加强探究性学习,在创造性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88教案网专题“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教案中得到体现,教案便于教师总结提升,一份优质的教案需要我们写作时做到什么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黄山风景区的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用亲切、自然、极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岩石的特点,再配以插图,生动的再现了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细心朗读,寻找著名的黄山奇石。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抓住重点,从优美的文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多媒体教学,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黄毅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黄毅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语文学习,最终是学以致用。在原先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想让琅琅的书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仔细一想琅琅书声给学生留下什么?40分钟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学习和两组不同奇石环节中,增加“看图联想,写‘奇’”这一环节,想不到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黄山的奇石多而有趣、神奇。电教手段的运用不仅解决了学生没有的生活经验,而且更进一步的学习到了祖国黄山的美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的运用是针对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学习,就象看电影一样,不知不觉地记住情节那样。这种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对信息的加工与学生脑中内部的信息加工的"里应外合" ,使课堂教学由量的递增达于质的飞跃,最后完成。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语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学以至用。在原先备课时,我把朗读指导放在第一位,想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并感悟。但在课堂实施时我又临时改变了策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并列段式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这一环节也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尝到了合作的快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我如果能在课堂上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融洽,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读课题后,有学生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这堂课的教学,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文章,通过学习黄山奇石,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策略:
1、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2、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3、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诊察作出的,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诠释家乡之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这一单元中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诠释策略,为孩子解读我们家乡的自然风景,感受家乡美!
一、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诠释策略教学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诠释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疑问的环节。
(二)教学思路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通过对黄山“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奇”的详细诠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黄山之美、祖国之美。
(三)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五个:
一是在导入环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对“奇”的理解。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奇”用这个字的字理结构通过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初步认识便是从字形上理解并记忆。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更深入地诠释“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在交代背景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主题,而是通过一段音乐视频伴随着老师对黄山的介绍,让孩子对黄山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慢慢地喜欢进而开始好奇,从而激发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三是在学习课文内容环节。准确地说,是在感受黄山之“奇”的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通过实物对比及联系生活等等方式诠释了黄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绍“猴子观海”时,通过猴子的图片与黄山中“猴子观海”的石头进行对比,让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黄山石头奇怪的样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在介绍“金鸡叫天都”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联系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明白“金鸡”的含义。
四是在课后拓展环节。黄山奇石不仅仅是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个,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环节,老师准备了一些别的黄山奇石的图片,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他们起名字。在这一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黄山奇石的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课外延伸环节。这一环节虽然老师并没有介绍更多的更深的知识,但是用图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黄山四绝”中的另外三绝,不光让大家了解了黄山风景区,更激发了学生对我们祖国的秀美风光的热爱。
二、课例点评
这节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以诠释策略为关键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家乡之美。
(一)教材处理
第四单元,是一组围绕“美丽的家乡”而编排的课文,本单元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们看到家乡的美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看到家乡的美景,积累有关家乡的知识,体会家乡的亲情。
(二)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也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运用诠释策略,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为学生解释“奇”之前,先让学生对“奇”这个汉字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知。随后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或者对比实物等方式,来为学生充分诠释“奇”的意义。学生在了解“奇”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知识,祖国的美好山河可以通过描写具体实物来进行展现。
(三)核心素养
综观这节课,老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目标,较为精准地把握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把诠释策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基本能力是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授课教师是一个挑战。
《黄山奇石》这课文趣味性很强,有旅游经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先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觉得比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来。
今天,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又做了细细的思考,安排了这样的第一课时: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
问学生:你觉得这个课题会重点写哪个字呢?学生很快就发现“奇”字。课题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画龙点睛,有提纲挈领,有蕴藏疑问。这个问题,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思索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继而问学生,读了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的问题各有层次,有些不成问题,但是有些问得很好。
有个学生问:“黄山奇石”是什么?
我点评: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让人不清楚你要问什么?
另一学生帮他做了补充:这篇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
我点评:对,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究。
又一个学生问:“黄山是黄色的吗?”
我点评:我觉得这是一个猜测性的问题,“黄山”的名字具体怎么得来的,我不清楚,请你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了再来告诉我好吗?
经这样一点播,学生问出来的问题就更有价值了。
有问:黄山在哪呢?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有问:黄山的石头究竟奇在哪儿呢?
……
质疑、提问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创设这样的平台,让学生有这样的场去思考,去思索,再经过引导,才能得以培养起来。
2.师小结承接:刚才很多小朋友对黄山非常感兴趣。那么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去看一看。课件上出示黄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绍黄山:
黄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被称为黄山“四绝”。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当学生对黄山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对“1.黄山在安徽省南部,2.黄山景色秀丽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我发现都没有提到“闻名中外”四个字,于是我提出“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说:“说明黄山那里的人很文明,不乱丢垃圾。”我笑了一下,说:“那是‘文明’(板书)的人做的事,但是‘闻名中外’不是这样意思。我们先来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闻就是听,名是名字,闻名听过他的名字;中是中国,外是外国。中国与外国都闻说过都知道他的名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出名。闻名中外,也可以说‘中外闻名’。”
如果仅是这样,我想学生对“闻名中外”还不是很清楚的。于是,我问:“我们育才塑胶操场上的樟树闻名中外,对吗?”学生哈哈大笑,说:“那只能说是闻名育才,不是闻名中外。”我再问他们:“我说杭州西湖闻名中外,对吗?”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那应该是对的吧?”把球重新踢还给我。我一笑,当然是对的。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闻名中外的。学生说了很多,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故宫、圆明园等闻名中外。
这样,从解意思到运用,一个词语学活了。
3.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生字。
学生学得很快乐。
综观这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自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自己读读画画思思。学生学得快乐,我教得幸福。
《黄山奇山》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板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板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课标理念的高度精心设计的,具体体现在:
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自学“仙桃石”,进行交流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形状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议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
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以上就是《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3571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