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2023-04-14 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9篇。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案在教师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写教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教案?推荐你看看以下的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1

“9加几”是第一册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

在教学中,我首先以复习10加几的口算为铺垫,再充分利用课件展示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和情境,带着学生走入运动会场,生活也就走进了数学课堂。接着以给运动员准备的饮料这一部分为例,饮料已经喝过一些,还有多少盒呢?让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讨论,想出了数数、接数、凑十等方法,得出还有十三盒。我都给予了肯定。又提出了:这题应该怎么列式?怎样计算?学生在列出算式是9+4后,再采取边提问边操作的方式指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为巩固要点,我又让学生摆弄学具小棒,再次体会“凑十”的过程,请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最后要求学生自主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整个教学新课过程从挖掘可提供问题的素材,到组合问题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都放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问题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为下一个环节"尝试设计"做了充分的准备。依据现实生活的情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学习问题,是现在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运动会情景图,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个环节的设计,前后呼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反馈练习中,我用生动的课件创设了游戏情境,并通过小蚂蚁的团结力量,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本课教学的主体培养目标在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的作业设计: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设计简单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第三,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创新意识。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2

《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我在新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3个闯关题目,与主题图连接起来,闯关成功即可看运动会。闯关题目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起到铺垫的作用。我设置了:9+1=?,4的分成,9+1+2……在新授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之后让学生把焦点放在“数牛奶”的图上。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拿出小棒代替牛奶进行摆放,想一想“为什么是13盒?”。同桌交流自己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提出的“凑十法”重点讲解。让学生演示凑十的过程,并说出拿出来的1根小棒是从哪里来的。带领学生重复凑十的过程,加深印象。让学生结合板书完整的说出过程。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道题,一个是“圈一圈、填一填”,一个是“碰碰车”。“圈一圈、填一填”是课本上做一做的题。主要让学生圈出10个,再现凑十的过程。第二题我利用碰碰车前面的数字相撞,让学生看到两辆碰碰车相撞时发出“砰!”的声音,之后将这两个数相加,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回顾计算中凑十的方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我将本节课用到的算式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算式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的个位总是比第二个加数小1。

本节课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凑十过程讲解完毕后,应该让学生闭上双眼去感受凑十法。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9加几的算法多样化。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其他孩子思想所左右,说出来的都是凑十法。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更好的导语使学生能够开放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

3、教学语言不够丰富,应该时刻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难免会很紧张,教学时的面部表情也有些不自然,这都是锻炼太少的表现。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3

12月3日,在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时,我上了一节公开课《9加几》,这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通过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上课开始,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用了聪明的“小猴”交朋友来引课。小猴子带来的10加几的口算,极大的引起了孩子的兴趣,随后我就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说出:从9接着数4个的方法,有的学生说以前学过“凑十法”(知识超前的孩子),那么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道题是怎样用凑十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它有什么好处呢?在与我的争辩中,一个学生说出:从盒子外面的4盒酸奶中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盒,再加另外的三盒,一共13盒。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于是我就顺势而为,让学生在黑板上摆出9+4的过程。经过讨论和摆9加4的过程,学生们更清楚了的知道“凑十法”计算的过程了。

但是用凑十法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体会“凑十法”的好处:计算的又快又好。算法多样化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凑十法”是“拆大数凑小数”还是“拆小数凑大数”呢?通过小猴来回搬砖的故事,学生们都明白了,还是拆小数凑大数,小猴子比较省力气。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们又说出了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的道理,这样计算比较方便,简单一些。

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我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九加几计算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其中我们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九加几的题,那么怎样更快的计算九加几的题目呢?它有什么规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探讨。”这样总结,没有太多的给学生概念性的东西,没有限制学生的算法,又很快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那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我感觉就是学生在收放学具小棒时做的不够好,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弄小棒,在收放小棒时不及时,这是有待加强的地方。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4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作为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1.探索新知。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左边9个,右边6个的彩色小圆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意是想利用直观的物体,通过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凑十的过程,但是课堂上我竟然把这环节漏了。

2.巩固新知,寻找规律。我出示了“9+□=1□”,让学生说一说□里可以填哪些数。这里应该可以让学生说的更多一些,说出每种可能性,同时是对9加几的练习,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而课堂上,我却只让学生随便说了几种可能性,就直接将答案用课件显示了出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其中一道练习题我设计了套圈游戏,在介绍游戏规则时,我假定了每种动物只能套一次,这其实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很不利。本身套圈游戏就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不能想到同种东西可以套两次,而我却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定住了。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一节课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备课,第二次和参考资料对比后修改,第三次修改则是在课上完之后,发现课堂中的不足后再次修改教案。如果每节课能做到这样,那新教师一定能进步的非常快。我想我会不断努力,勤思考、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 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怎样培养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养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7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们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盒接着数:10盒、11盒、12盒、13盒;还有的同学更聪明,在箱子外拿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最喜欢数的方法。

生:我最喜欢把9个再加上1个变成十的方法。……

(6)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回到比赛的现场(出示画面)这时运动场的比赛更加激烈了,现在老师想根据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听:踢毽子和跳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谁知道怎样列算式?

生:9+7=(7)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生:踢毽的和跑步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9+6=159+3=12……)

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板书课题:9加几。

2.探究算法,教学例2的9+3。(

1)师: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正在进行摆小棒比赛。你们看,小男孩有9根小棒,小女孩有3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生:9+3=

2)师:怎样计算9+3得几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

生:汇报9+3得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9 + 3=12 1 210

3.加深理解,教学例2的9+7。

(1)师: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摆小棒的

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生:能!

(2)师:请你们运用手中的黄花和红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共有多少朵花?生:学生自己操作,让一名学生在投影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重在明理。只有在明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减少错误。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重点是理解凑十法。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课标》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小花,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此种设计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使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有效地渗透了凑十法的规律:凑大数、分小数。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8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在复习铺垫时用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或几和1,出了几道10加几让学生抢答后说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因为刚刚学完,学生说的很好。接着又出了几道9加1再加一个数学生回答的也很好,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是通过教学发现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已经被老师束缚了。直接用了凑十法。

课的开始我运用创设一个帮买橘子的老奶奶看看还有多少橘子为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9+4的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又让学生上黑板上来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个圆片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以后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篇9

九加几是二十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春教学反思5篇。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九加几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九加几的例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的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通过多种练习的巩固,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对于“凑十法”这种术语学生很陌生。但是已经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尝试算出九加几等于几。争对本班学生原由的认知基础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1、口算9+( )=10

生1:9+1=10

生齐:9+1=10

2、9+1+2=9+1+6= 9+1+3=9+1+5= 9+1+7=9+1+8=

生1:9+1=10 10+2=12

师:非常不错!你把计算过程也说出来了。(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如此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这两道口算层层相扣,由易到难,互相递进。开门见山到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体现学生多种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点着数、接着数、凑十法等。着重讲解凑十法。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尝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结合九加几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包括新课到如中从现实问题因如计算问题:通过学生提出有几盒饮料?进行解决。把解决问题与计算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有后面应用部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跳绳的与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9+3=12)

2、跳绳与跑步的一共有几人?(9+6=15)

3、跳绳的与跳远的一共有几人?(9+7=16)

4、跳绳与数饮料的一共有几人?(9+8=17)

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许多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十几减8、7、6 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并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奖励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别的喜欢),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习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还是同样的一副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物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二、在教学中时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简单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了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了9人和6人两组,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5篇》。这时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试着辩论(辩论是我上个月开始的一个新尝试,意在试着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互相说服,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在讨论中学生明白:8个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组的。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调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检测中的《小兔拔萝卜》、《漂亮的花》等题都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反应也非常好,解答正确率较高。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力求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解答,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习更应该是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触。作为老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学习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归纳总结更为重要。

五、最大的遗憾:

1、课堂缺乏深度。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做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许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不足,如果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该有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的利用机会。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在世纪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充满遗憾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以上就是《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9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加几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098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