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必备」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精选。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都要撰写很多文档,范文正被大量地借鉴和参考。优秀的范文模板能带给我们很好的借鉴作用,那些值得借鉴的范文是什么样的呢?88教案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

二、按角分类:

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三、按边分类:

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

五、实践活动:

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

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2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是在基础上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1、三角形的特性

包括: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分类

包括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

3、三角形的内角和

4、图形拼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总体印象:

1、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

本单元的许多内容都是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释、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如:篮球架等为什么做成三角形?这里需要用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来解释、小明上学走哪条路最近?需要用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数学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探索数学知识,学得非常有兴趣!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这是本单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例如,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3、加强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本单元增加了图形的拼组,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思考

教学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渗透思想。

1、加强概念教学

第一学段对图形的认识停留在直观层面上,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更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对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居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围成的意思。

2、进行充分的实践、探索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体会图形特征、把握知识的本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应让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才能让他们有深刻体会。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也要让学生利用小木棒进行相应的操作。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索活动,用多种方法来证明。如:刚才所说的三角形内角和除了教材展示的两种验证方法:测量、拼摆,还可以通过折叠来证明。(见录像)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

对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不能停留在第一学段的直观层面上。如:用几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出哪些四边形?让学生更清楚三角形与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作出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教学时要有整体观念。又如: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用三角形创造美丽的图案等,教师都应重视,开展好这些活动。

4、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会更有动力、更有兴趣!如:在三角形稳定性的学习当中,让学生多举一些实际例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姚明一步能走3米远吗?等等。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5、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操作认识上有困难。如: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表面上看上去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但是实际上两边不可能完全连接,肯定是有空隙的,但学生不承认。教师课前可以先说明存在这种情况。

(2)关于作三角形的高。

习题中出现根据三角形指定的一条底作相对应的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学习。作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因为有延长线出现,参考书上说不作要求。我们觉得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尝试,不要求每个同学掌握。这个问题以后还是逃避不了的,可以在这里先作一下铺垫。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创设情境

1、故事导入

有一天,两个三角形吵了起来,大三角形说自己的个头大,所以内角比小三角形大。可小三角形说别看自己个头小,但角却不小。他们争得不可开交,始终争论不出结果。到底谁的内角大,谁的内角小,请大家帮忙想个办法,好吗?

生:可以用三角板量一量每个内角的度数,也就求出三角形内角的和,就知道谁大谁小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合作交流

量一量

(1)师:同学们,你们的书上有许多三角形,现在就请你们选择喜欢的三角形,到小组里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计算出三角形内角的和,并填好小组活动记录表。

(2)各小组汇报记录结果,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接近180度。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接近180度的是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的误差。

(3)除了用测量的方法能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外,还有许多好的方法呢!

撕一撕

引导学生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一下,拼一拼。

折一折

自己试着折一折,也会发现利用折一折,可以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量、撕、折的方法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现在你们可以告诉这两个三角形不要吵了,它们的内角是一样大的。

算一算

这两个三角形很感谢同学们,你们看,它们的好朋友也来了,它们只知道自己两个角的度数,你们能帮它们算出另外一个角的度数吗?

尝试:阅读与思考第1、2题

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小组活动开始

小组活动记录表第()组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教学难点:测量人字梁中哪条线段的长。

设计理念: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还原数学的真实。

教学准备:三角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

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

同桌交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等。

二、讲授新课

1、理解人字梁的高

2、测量人字梁的高

3、理解三角形的高

4、测量三角形的高

教学例题:

出示人字梁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中的人字梁有多高呢?会量吗?

指名在图上指出从哪儿量到哪儿

量人字梁的高实际就是量哪条线段的长?

它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量出这个人字梁的高

巡视测量方法适当指导

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示范画三角形的高,边画边介绍三角形高的生成定义。

结合黑板上的图,揭示高、底的有关知识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一条高,那么从另两个顶点也可以这样作高吗?

教学试一试:

巡视测量方法

指名口答共同校对

师指图1:它的高是从哪个顶点向对边作的高?

从另两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高吗?

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演示作出另两条高

对于图3钝角三角形的另两条高,可稍作介绍并演示。

如果有见过的,可以让其介绍。

讨论、交流:

互相在图中指出起点、终点

互相指所要量的线段(中间1条)。

与人字梁下面的横梁互相垂直。

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

交流测量方法以及人字梁的高。

观察作图过程。

交流:对三角形的高、底的理解。

独立阅读书中的一段话,加深理解高、底的知识。

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情况。

独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高并记录。

检查、订正。

同桌互相指,并说明谁是谁的高(或底),明确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

观察、交流:

也可以作高。

交流:有三条高。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想想做做第2题

想想做做第3题

你知道吗?

想想做做第1题

巡视学生作图情况适当提示:

指图3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谁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

除了这两条高,你还能画出它的另一条高吗?指名画图巡视检查

能随便剪的吗?

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你打算把高与哪根小棒的长度比较?

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比这根小棒短?

提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边提示边画示意图?

了解了三角形的什么特性?

出示做好的三角形,指名拉,说感受

独立完成,展示交流画图方法。

直角三角形。

互相指出两条直角边。

(以第一条直角边为底,高是第二条直角边;如果以第二条直角边为底,高就是第一条直角边)

独立作图,互相检查。

独立阅读弄清题意。

交流对题意的理解:

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看图、分析:

与两边的小棒比较有困难。

垂直线段最短。

独立阅读交流获得的知识

交流生活中的例子。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举例说明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交流感受,评价总结,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并能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内在的结构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鈥溔切文诮呛褪?80度鈥澱庖恢兜男纬煞⒄购陀τ玫娜獭?/p>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三角形若干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角的秘密,你知道三角形的角的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称为内角。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秘密.

(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师: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我们先来研究其中最常见的一类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

1、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1)让学生拿出两块三角尺,算出它们的内角和。

903060=180(度)904545=180(度)

师: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能过计算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内角和是180度。

(2)验证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那么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把这张长方形的纸沿着对角线剪开,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用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请同学们动手操作、验证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的度数。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算一算: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的一半.360除以2等于180

折一折:把两个锐角往直角方面折,两个锐角的角正好与直角重合。

(3)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探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我们肯定能猜到: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

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

师: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学生自主选择。有的选择锐角三角形,有的选择钝角三角形。分组验证。

学生可能运用的方法:

1)量一量.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算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

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同学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度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

(2)拼一拼。

第一种:折一折,拼一拼。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鼓励学生多试几次找到方法。

师:出示学生的折法,并用课件进行验证,动态演示折的过程.

师:没有折出的学生再动手试一试.还有其他方法吗?

第二种:撕一撕,拼一拼

学生操作完,课件验证.

得出结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3)算一算。

课件出示一个钝角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出屏幕上这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这个三角形既不能量,也不能折,更不能撕,你们有没有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

师:我们能不能像刚才推导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那样,通过计算来证明呢?

第一种:180-90=90(度)180-90=90(度)9090=180(度)

师: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拼成后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两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90度,再加起来.

师:为什么要减去90度?

第二种算法:1802-902=180(度)

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得出结论: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出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多层练习,开心闯关。

第一关:试一试,算出其中的一个角。

三角形中,1=75度2=39度=()度

指名1人板演。再让学生用量角器验证计算的结果。

小结:以后如果遇到求一个三角形内未知角的度数时,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简单又精确。

第二关:

想想做做第1题: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三小题让学生讨论在几种算法。

第一种:180-90-55=35(度)

第二种:90-55=35(度)

让学生在计算后的交流中体会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求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的度数,用90度减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比较简便。

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用发现的简便方法直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第三关:判断题:

(1)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2)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度。()

(3)一个三角形最少两个锐角。()

(4)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少有一个钝角。()

(四)、总结全课、延伸知识。

1、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同学们分享?

2、介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帕斯卡12岁发现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的事迹。

(五)、板书

三角形{直角三角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猜一猜

量一量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拼一拼

折一折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6

课前互动:同学们,你们接触过网络游戏吗?每当你选择了相应的角色,便会拥有相应的人物性格或技能。这节课,陆老师就想和同学们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当然,我的角色还是老师,你们的角色是学生,但是,我们可以互相设定对方的人物性格,比如你们对我的性格设定:是温柔还是粗暴,热情还是冷漠,开朗还是忧郁……

那我对你们的性格是这样设定的:积极发言(畅言),认真思考(善思),互帮互助(互助),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吗?

上课!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为了检验你们的角色扮演能力,老师特别准备了一个懒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我来扮演灰太狼,谁来扮演懒羊羊和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请,认真看图,了解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听明白了吗?那你们能眼睁睁的看着懒羊羊变成灰太狼(老师)的午餐,见死不救吗?

生:不能。

师:好,那就我们记住各自的人物性格,开启我们的闯关之旅,来拯救懒羊羊吧。要想拯救懒羊羊,需要同学们连闯两关。而且,只有闯关成功,才能获得解救羊养的法宝。准备好了吗?

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关都有哪些提示?谁能帮助老师读一下学习单上的提示?

1、第一关:摆一摆。

师:温馨提示:“(1)颜色相同的小棒,长度是相等的。(2)每人用3根红色的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黄色的小棒摆四边形。(3)观察你们组摆的所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有什么发现?

师: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示完成活动,并将你们的发现填在学习单上。开始!

(教师巡视,提问指导为什么所有三角形的形状都一定?四边形形状不同?

师:完成闯关的小组请坐正,好,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你来读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生:所有三角形的形状完全相同。想一想:__________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

四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想一想,__________改变了四边形的形状。

师:这是你们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感谢分享,好请坐!

师:你们组刚才也讨论的很激烈,谁来汇报一下?

师:难道全班同学摆的三角形都一样呢?你们不会骗我吧,我要检验一下!谁愿意把你摆好的三角形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师:那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一下了,为什么全班的三角形形状都相同?或者说是什么确定了这些三角形的形状?

小结:边长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就确定了。(边长是8、8、2 三角形就瘦瘦的)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恭喜你,角色创建成功!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法宝,谁再来重复一边?

师:寻宝活动还未结束,刚刚我们还发现四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自己与众不同的四边形呢?(形状确实不同)

思考: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那么多种?

生:角度发生了改变,四边形的形状会随之改变。

师: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二件法宝,谁再来说一说?

三角形:边长确定,形状就确定。

四边形:角度改变,形状就改变。

师:通过第一关,我们得到了解救羊羊的两件法宝。老师很期待,你们能不能在第二关,用这两件小法宝获取更大的法宝呢?来吧,欢迎来到第二关!

第二关:拉一拉。

师:请所有同学拿起你的三角形,现在听我指挥“拉”,有什么发现?

再拿起你的四边形,准备“拉”,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刚才我们拉的都是边长相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那其他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发现呢?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边长不一样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谁来帮我拉一拉,并将你的感受跟其他同学分享一下呢?

生:三角形拉不动,四边形拉得动。

师:提问指导“为什么三角形拉不动,四边形拉的动。”

预设:

边长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也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角度发生改变,所以四边形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师:如果从这两个法宝里,选择一个新知识作为这节课的标题,你会选择哪一个?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

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师:现在就让我们带上我们闯关获得的法宝,来解救危在旦夕的懒羊羊吧!

师:懒羊羊很疑惑,用来救命的四边形木台为什么会倒呢?

生:因为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师:其实刚刚羊羊也进行了闯关游戏,它从中得到启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你能解答灰太狼的疑惑吗?

为什么这样四边形就推不倒了吗?

2、经过村长和喜羊羊的帮助,它们把灰太狼痛打一顿赶跑了,可是我们都知道,每次灰太狼被打跑以后它都会喊一句话:我还会再回来的为了阻止灰太狼再次进入羊村,懒羊羊不仅想将木门恢复成原样(图甲),还想让门变得更加牢固,他该怎么做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节数学课好不好玩?数学知识有没有用?不仅有用,关键时候还能拯救羊羊的生命,保护羊羊的家园免受侵袭。

3、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法宝呢?

生:自行车、晾衣架、……

4、那四边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就没有用了吗?谁来列举一些?

师:数学知识有没有用?数学知识很有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5、同学们,这座桥美吗?我国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全长36。48公里,投资额近100亿,历时4年完工。就是这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跨海大桥,从大的框架,到小的构造都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这看似简单的数学知识,难道仅仅是黑板上冷冰冰的一句话吗?不是!它是一点一滴深入脊髓的智慧,它可以帮我们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满意吗?

对老师满意吗?

结束语: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今天的这节课吧?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3.3.32.2.6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8P130-13110、11、12、13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很高兴能认识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来自绿影小学的包老师。来之前,我就听说某某学校的小朋友,聪明伶俐,爱动脑筋,是不是这样啊?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的表现,老师还特地带来了一些小奖品,瞧,都贴黑板上了。(三张不同颜色的小笑脸)你们喜欢吗?

如果你能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让你上来任意选一个小奖品。你们想选哪一个?有几种选法?(三种)

如果某个小朋友回答问题特别棒,老师就让你任意选两个。有几种选法?(三种)

教师:真不错,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回答出老师的两个问题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

一、动手游戏,提出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1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先猜。

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围一围。

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

教师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

同时板贴: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小结:随意的给你三根小棒,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问题: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

教师:对,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探究这个问题呀?

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收拾好一号学具袋)

[设计意图:随意的给学生三根小棒,让学生先猜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通过动手围,发现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旧知,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跟什么有关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1.动手操作。

电脑出示:现有两根小棒,一根长3厘米,一根长6厘米,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说明操作要求:

(1)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两根小棒、作业纸和实践操作表格);

(2)在作业纸上有不同的线段,请你用两根小棒去围一围,看看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条不同的线段围一围);

(3)将数据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能围成的用表示,不能围成的用表示。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

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输入数据和结果。如下图:

[设计意图:既然已经知道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的边有关系,所以教师先给出学生两根6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当第三边是几厘米的时候能围成三角形,直观明了,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础。]

3.集体探究。

第一层次:发现不能围成的原因。

(1)教师: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1厘米的小棒不能围,确定吗?咱们再来验证一下。

课件演示:当三根小棒分别是1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时候,围不成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围不成?你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得出:1+36,所以围不成。

(2)教师:下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2厘米。课件演示。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得出:2+36,所以围不成。

(3)教师:3厘米也不能围成,是什么原因呢?课件演示。

提问:它为什么也围不成?你会用一个数学关系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3+3=6,所以不能围。

(4)提出:1厘米、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都围不成。大家观察这三道算式,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阿?

板书(补上小于等于号):两边之和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操作的初步体验,但是不能围成的原因是什么,却还没有发现。这里,通过课件直观、生动的演示和教师及时的启发、点拨,学生便会很快的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个层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边的性质。

教师:两边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呢?

学生猜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板贴:两边之和>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同时,教师在旁边画上?

初步验证猜想:

教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

教师指着4厘米,问:当第三根小棒是4厘米的时候,谁能来说一说?

同时课件进行演示,得出:4+36。课件演示。

教师指着5厘米,问:那5厘米?得出:5+36

教师点击:那么下面就依次类推了。课件依次出现算式:6+367+368+369+36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两边之和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个结论作基础,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就能围成三角形。这时教师及时说明,这只是猜想,要经过验证才能判断它是否正确。]

第三个层次:引发矛盾,突破难点。

教师指着表格,质疑: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啊?咱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得出9厘米不能围,可是9+36呀,这符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啊?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课件演示。

教师:9和3这组的两边之和是大于6,可是它能围成吗?(不能)(课件演示确实不能围成。)

教师:我们再换一组看看,3和6这组的两边之和第三边9比,什么关系?(相等)

教师:那还要看哪一组?(6和9的和与3比)

引导学生明确:只通过一组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全面吗?那应该怎么说?

引导学生得出任意两字。

[设计意图:9+36却围不成三角形,这一下就给学生制造出了矛盾冲突,学生就会立刻思索这三边到底还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发现只通过一组两边的和来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须要看三组,这样任意在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个层次:再次验证,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每个同学选一个你喜欢的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集体汇报。

教师:在同学们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两字,通过再次验证后,发现它就是一条正确的结论。(教师擦掉?)咱们来一起读一遍。

[设计意图:加上任意两字以后,结论是不是就正确了呢?这时,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验证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也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的学习过程。]

第五个层次:找出判断不能围成的简捷方法。

教师:在这些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中,它们也应该有几组算式?(3组)

那我们在判断它能不能围成的时候,是不是要把三组算式都找出来啊?

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找到一组不符合能围成的条件就可以了。

教师:谁能快速地说出10不能围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怎样最快的找到不能围成的原因,在这里也应该让学生明确。方法最优化应随时有效地渗透在教学环节中。]

第六个层次:再次验证任意,将结论从特殊扩大到一般;同时发现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简单方法。

(1)教师:刚刚咱们是给3厘米和6厘米寻找能围成三角形的第三边,得到这样的结论的。那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

教师演示课件,随意拖拉两次,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说出三边的关系。

[设计意图:一开始的研究,是从给定的3厘米和6厘米的两边着手的。在这里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将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让学生明白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性质。]

(2)提出:在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啊?

让学生先充分地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这要把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这一组进行判断,就可以代表三组了。还需要每组都判断吗?

[设计意图:我以为,在全体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基础上,肯定会有少数学生发现判断能围成三角形的诀窍。教师的设计应当顾及到这样的学生。所以,在这里可以及时地引导全体学生都掌握简单方法。]

三、深化认知,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轻松小游戏。

教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棒极了,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你做个小游戏,想不想啊?

出示: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请两个学生上来跨一步。

先让学生充分的交流。

教师: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课件演示:两腿和地面跨出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三角形。

教师:可是有个人说,我可以。你们知道是谁吗?

出示姚明图片,身高:226厘米;腿长13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地把本课的知识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熏陶学生逐步达到会学数学的境界,并再次向学生渗透看问题要全面的原则。]

2.判断:下面哪组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有图。)

(1)3、4、5(2)3、3、3(3)3、3、5(4)2、6、2

[设计意图:这道基础题的练习,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简单方法快速地进行判断。]

3.儿童乐园要建一个凉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现在已经准备了两根三米长的木料,假如你是设计师,第三根木料会准备多长?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从美观和讲究实用的角度出发,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全课小结,从考虑问题要全面,引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范围的建立的确是有一定困难的。再次呈现前面的研究表格,这些数据是具体的,教师提出:3.5厘米行吗?3.2呢?3.1呢?3.01呢?不断地向3逼近,学生自然会想到3.0001也是可以的,那该怎样表述呢?比3厘米长已呼之欲出;以此思考,学生不难得出又必须比9厘米短。这样层层递进的启发引导,发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机地渗透了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作者:安徽省芜湖市绿影小学包慧文)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一些特性,能正确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2.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能画出底边上的高。

3.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等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能画出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

三根小棒(其中两根长度相等),三角尺,两张长方形纸,剪刀;学生准备钉子板和橡皮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垂线。

(1)下面哪几组里两条直线垂直?为什么?

(2)过已知点画直线的垂线。(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

2.口答。

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和几个顶点?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等腰三角形。

(1)围三角形。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根小棒。比一比,其中有几根是长度相等的。

大家用这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同时指名学生上黑板摆)

提问:我们围成的这个三角形里,有几条边是相等的?

指出:这是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2)比较三条边的长度。

再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本第126页第二节下面的两个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比一比每个三角形里三条边的长,看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3)讨论后小结归纳。

大家想一想,刚才摆的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这里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又有什么特点,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三角形的相同的特点是什么?(板书:两条边相等)

概括:我们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板书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4)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126页第4节内容。

现在,老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请同学们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2.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跟老师一起来剪一个三角形。

按下列过程领学生剪三角形:

(对折)(画线)(剪下)(再对折)

①②⑧④⑤

剪成④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要求每个学生一边指一边分别说腰、底、顶角、底角。

再对折成⑤,让学生指一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提问:这两个底角的大小怎样?

(2)说一说下面哪几个是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是怎样的位置,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就是等的两条边就是它的腰。

面每个等腰三角形里哪两个角相等,为什么?

3.认识等边三角形。

(1)出示等边三角形。(投影仪投影)

现在我们先来量两条边,看看是不是相等。

提问:这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再量第三条边,看一看是多少厘米。

提问: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有什么特点?

指出: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请大家自己量一量第126页下面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看看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提问: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刚才量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等)

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什么三角形呢?请大家到书上找一找,告诉老师。(板书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追问:谁来说一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2)请同学们再拿一张纸,再跟老师一起来剪一个三角形。

按下列过程剪一个三角形:

你能看出这是什么三角形吗?

(3)请大家把自己剪出的一个等边三角形像第127页上面那样对折两次,你发现它的三个角有什么关系吗?(指名学生来说明。板书: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

如果不把这个三角形对折,你能看着黑板上这个等边三角形,用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知识,说明三个角相等的关系吗?

追问:等边三角形除了三条边相等,还有什么特征?

4.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答。

(2)练--练第2题。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等腰三角形。

提问:你围出的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3)练习二十四第7题。

请大家把刚才剪的等腰三角形对折成直角三角形,举起来给若师看一下。

提问:刚才对折出的折痕和等腰三角形的底垂直吗?为什么?

请大家把刚才剪的等边三角形对折成直角三角形。试一试,有几种折法。折好后举起来给老师看一看。

提问:每条折痕都和三角形的一条边有怎样的关系?

5.认识三角形的高。

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1)现在,从锐角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一条垂线。(画图)

说明:这个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在图上板书: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在图上板书:底)

请同学们看课本127页,说一说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底。

这个三角形还有几条高?可以怎样画出来。

指出:这个三角形有三条高。

(2)想一想,直角三角形的这个顶点(指一个锐角顶点)向对边作一条高,(手势指示)就是哪条线段?这条直角边就是这个三角

形的什么?(板书:高)底是哪条边?(板书:底)

如果从直角的顶点向对边画一条高,应该怎样画?(老师用三角尺摆一摆,再指示一下)

追问:三角形的高和底有怎样的关系?

6.巩固练习。

小黑板出示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在三角形图上写出哪条线段是高,哪条边是底。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三角形。(板书课题)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点?等边三角形呢?三角形的高和底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先让学生量一量,再口答说明。

2.练习二十四第9题。

让学生画在课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3.教学思考题。

小黑板出示。

(1)指导学生先数角。先以最下面一边作始边,数一数几个角;接着以第二条边作始边,数一数几个角;再以第三条边作始边,数一数几个角。

提问:一共几个角?怎样算出来的?怎样数比较方便?

(2)请你数一数一共几个三角形。

提问:你觉得怎样数比较方便?

五、家庭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6题。

课后感受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把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2、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与合作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整理与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要求: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一)观察图画,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出示图)

生1:我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了。

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

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没留下,而这是老师提醒我们该总结这么长时间学到了什么了!

生:我想我们走过之后都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脑子里也会留下一串知识的脚印。

(二)自主探究,回忆旧知

1.小小设计家。

师:我们在走路的时候,都会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那么我们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你们留下了什么脚印呢(说本单元的知识点)刚才同学们已经回忆了这么多知识,今天我们就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希望大家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出更清晰的整理思路图,好吗

生:好!

师:各小组赶快行动吧,我们的3位小记者还在等着采访你们呢!

(与此同时,3位小记者设计自己的采访策略与步骤,并且巡视,以便找好目标作采访。)

(学生开始动手翻阅记录、动口讨论交流,设计出大树形、统计表形、大括号形、花形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整理,真是五花八门。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设计好了吗

生:设计好了!

师:那就让我们在小小记者会上来比高低吧,看一看哪一组设计得漂亮、清晰、又实用,好吗

生:好!

2.小小记者会。

师:在小小记者会上,我们的小记者们有权利采访任何一个小组,一共有3次采访机会,每一轮只能采访1个组。

小记者1:我采访的是**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解读好吗?

大家请看这就是**组的设计(小记者1出示设计图),

生:我们是在设计的时候,

小记者1:看了他们的整理设计图,你们觉得有没有补充的?

生:为什么一个三角形里最多只能有1个直角或者1个钝角呢?能不能有2个直角或钝角?

这组学生解答,如果不能解答请其他同学补充。

小记者1:他说的好吗?掌声送给他。

小记者2:我采访的是**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想法好吗?

生:

小记者2:请问三角形的分类,你们是如何整理的

生:按角分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也可以分为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小记者2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

小记者2:看了他们的设计,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吗?

生: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按边的长短来分的,那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来,老师当成一名普通学生给台上同学提问,请给与解答。)

小记者2:谢谢你为我们解答疑难。看来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小记者2:他们这组整理的全面吗?

小记者2:掌声在哪里?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昨天复习的时候,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整理图,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

老师介绍归纳整理的方法:先看本单元有几个小节,再看每小节有哪些知识点,这样分类归纳,在自己的头脑里留下清楚的框架,以后我们再回忆起来就很清楚了。

(三)学习小结

1、请每组同学依次把自己的整理图张贴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每个同学都去互相学习,评价。

2、说说自己在整理复习中的收获,得失。

3、看来同学们学习完了这单元后,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串知识的脚印。希望以后同学们要像今天这样常常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足迹,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才能更好的前进。

《「必备」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040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