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负数的认识》教学思考篇二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负数的认识》教学思考篇二》,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在教学负数时,紧紧联系实际生活。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整堂课以“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比如:课始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初步认识负数后,通过创设情境来认识数轴,利用数轴小组讨论如何比较负数的.大小,在汇报时,孟慧敏同学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让我很欣慰。让我 感到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了课堂效果。

相关推荐

《认识角》数学教学思考篇二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角》数学教学思考篇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本节课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将数学教学变成活动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操作、讨论、发言,都跃跃欲试。

2、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角,体验角的特征,学生用圆形纸折角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角,如:因教学时间关系,这里我没有多用些时间。反思起来,如果当时我能抓住时机,及时展示学生不同的作品,但并不做出评价,到学生体验角的特征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判断自己折的是否是角。这样,在凸现学生个性思维、个体差异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

3、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动手操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化为直观的感知,因此,本节课设计的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理解透彻,加深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负数认识教学反思(系列6篇)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那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你不妨看看负数认识教学反思(系列6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负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因此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又和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了让学生熟悉而又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们乐学、善学。

1、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本节课我力求处理好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负数后,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人们规定零上16摄氏度记做+16℃,零下16摄氏度记做—16℃”,用讲授法教学正负数的读写。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温度计入手,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本节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许多具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加强对负数的认识,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负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2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生分别举例,畅所欲言…….)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负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3

负数的教学是结合正数而言的,它们是相反意义的量。在教学时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负”的含义,然后在开始认识负数的教学,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加深学生触类旁通的意识。

一、借助字典查字义教学。

课前我布置了预习,在检查预习情况环节,我让学生查字典,先从字面意义让学生了解负的含义,学生汇报说: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这样学生对负数就有了最初的认识,知道了负数小于零,和正数是意义相反的量。

二、生活实例教学,强化新知。

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负数,练习中呈现大量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如:气温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的表示方法;海拔高度,体温,存折上的存入和支出的写法。

三、在尽经历中体验新知。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一开始就抛出思维价值高的问题:叙述生活中常见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动手记录数据,让学生实践,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在比较正负数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观点交锋,最终得出“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最具有趣味性,最简洁,最科学。”深刻体会负数的优越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掌握理解了负数的意义,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生成长的很快。

负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4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负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5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学习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学第一节课认识负数时,因为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很快知道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而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时,是先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知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

对于正数的比较,因为是旧知识,所以不在话下。而对于负数的大小比较,能凭借着数轴进行比较,脱离数轴时,尤其是像—1/3与—1/4这样的分数比较大小,很容易出错。因此先让学生凭借数轴来比较负数的大小,然后找出规律,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负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6

《负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负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到了高一年级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在有就是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练。

教你写课件: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范本一篇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你写课件: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范本一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1—3 练习一 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2)小小气象记录员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2、练一练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水中的鱼 烧好的鱼

「课件模板」《圆的认识》教学思考其二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模板」《圆的认识》教学思考其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教圆的画法时我不是直接讲解示范画圆,而是放手让学生动手试着画圆后再进行交流不同的画圆方法。我在此基础上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放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学之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学生亲自操作,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探索圆的特征,由于是学生的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合理的引导,学生知识的生成度较高。让学生自己去“走”,在学生“行走”的过程中强健“肌肉”,坚硬“骨骼”。学生的数学能力在细微处得到发展和提高。这节课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探究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对于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圆的特征时这一环节交流的还不够充分,生生、师生互动不够,有效预习不到位,使学生无话可交流。

[教案必备] 藏北草原的教学思考(篇二)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案必备] 藏北草原的教学思考(篇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每人一课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自己讲的课,有很多不足之处,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导入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张花蝴蝶的图片,目的在于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蝴蝶的美丽,与毛毛虫的丑陋形成对比,但由于课文读的不深刻,个别学生没有感受到这层意思。

其次,在导入蝴蝶与毛毛虫的对话时,方法有些不恰当,我是采用让学生填空的形式来引出的,然后在反复的练习朗读,如果先让学生整体的感知一下课文,如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出蝴蝶与毛毛虫的对话,也许效果会更好。

认识除法的教学思考wps文本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认识除法的教学思考wps文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过程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当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我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反复说说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即除法算式中 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整堂课下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列出除法算式,还能理解其含义。

2、在练习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和找出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接着,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本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

3、要充分了解和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比如,除法算式的读,看似很简单,但对一部分学习困难生来说肯定会出现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这一细小的环节,除了齐读,还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这期间我刻意安排一些学习困难生,让他们反馈学习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就让大家一起帮助纠正,这样,有利于加深大家的印象,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到位。

语文考试教学思考(篇二)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考试教学思考(篇二) ”,感谢您的参阅。

紧张的期末考试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成绩好的同学更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而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同学更应该做出对这次考试的反思,下面我们来听听末考状元面对全班同学讲解了她的学习的方法,从学习的态度到学习的目标,从学习的勤奋到学习的恒心。

1、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这样一句话:“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蝶”。学习也是这样,当你把学习当作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当你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时,学习就是一种痛苦。所以说,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末,并善于在学习的过程末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体验取得成功的快乐。

2、目标。目标是前进的灯塔。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攀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最终的总体目标,是由一个个切近的具体目标逐步递进而实现的。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和适当的近期目标,在不断的超越末成长自我,成就自我。

3、勤奋。勤奋是成长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要学习真本领没有勤奋的耕耘不行。不勤奋,理想永远是梦想。但勤奋并非只是简单的忙忙碌碌,更需要思考和反思。有的同学终日劳累,却没有明显的进步,原因何在?我想,也许是因为缺少思考和反思,还未认识到自己学习末的“短处”,课前不预习,抓不住关键的课堂学习环节,重作业轻复习,忽视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琢磨,学习在高耗和低效末进行。所以,我劝同学们忙末偷闲,时时反思自己的“短处”,力求一份耕耘两份收获!

4、恒心。恒心是人生的加油站。学习犹如长跑,谁懈怠了,就会落后;谁不坚持,就不会到达终点。同学们的智力相差无几,但学习成绩却差距悬殊,原因就在于有的同学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碰到点困难就退却了,时间一长就懈怠了。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道路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你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却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已。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末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末走出来,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卧薪尝胆,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作准备。最后借用文学大师冰心的一段话与同学们共勉:“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同学们,预祝你们在期末考试末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课件模板」 倍的认识教学思考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模板」 倍的认识教学思考”,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5 6×5=30(根)

B类

9×3=27(只)

教材习题

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

1. (1)2 (2)3 2. 3

3. (1)18÷6=3 (2)(答案不唯一)兔子的只数是天鹅的几倍?24÷8=3

4. (1)16÷2=8 (2)略

5. 7×3=21(只) 6. 20 24 15 42

7. (1)18÷3=6 (2)3×2=6(个) (3)略

8. (1)6×6=36(岁) (2)(36-1)÷(6-1)=7

9. (1)8×6=48(颗) 减少54-48=6(颗) (2)54÷6=9(颗) 增加9-8=1(颗)

10*. 1分钟后1×2=2(个) 2分钟后2×2=4(个) 3分钟后4×2=8(个) 8÷1=8

11*. (5+3)×2+3=19(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8×4=32(元)

答:象棋的价钱是32元。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的含义,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还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以旧知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学得比较扎实。

成长的教学思考篇一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成长的教学思考篇一,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育路上,我迷迷糊糊的一路走来,曾有过鲜花的拥抱,也曾有过掌声的包围,但,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总有一种心虚,一种胆怯,总觉得自己还缺少一种“值得获得”的份量,总觉得自己在“凭着经验教学”,总是无法突破自己的“成长上限”。经过这次培训,通过听倪文尖、王荣生教授的解说与分析,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让我抓到了架构课堂的支撑点,也指导了我今后的教学关注点。通过王荣生教授的指导,让我明白了“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的道理。通过周彬博士的幽默风趣的讲解,让我明白,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才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语文课堂教学。

其次,学习要以探究思索为核心。探究思索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课堂教学不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课本也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载体。这次培训本身的形式就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潜力,知识是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教给学生一个定论。语文课堂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探究机会,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思考能力,获取知识。

第三、语文课堂应具有开放性。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讨论,应加强语文人文性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洗去了昨日的陈旧,换上了今天的新装,更新的理念让我变得更自信。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既可以简单做到,并且能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百分数。

一、把生活中的新鲜题材引入课堂

课前引入是通过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作为情境,《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三个孩子们都喜欢的节目,通过提问“你觉得哪个节目更受欢迎?”来引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初步理解。通过初步理解后,并用上手势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常识与认知,书写和认读百分数,黑板上展示着学生书写的成果,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上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非常感谢黄志红老师在这一环节的点评指导,黄老师在点评中讲到:学生有些知识“想说却说不出来”,的确,这也是我课堂上常常疑惑的一个问题,例如这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到绝对量和相对量的问题,课前放慢一些,学生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把问题抛给学生,发现不同的思维,也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更多的生活案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但本设计中“增加120%”这一具有“增加”和“120%”两难点混合在一起,由于我在讲解本知识前并没有做更好的铺垫,学生对理解这一概念存在困难,或者明白但是表述不清。黄志红老师的评课中让我明白到问题的深浅应该要有一个过程。

三、渗透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我第一次设计课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图去理解百分数,而是我做了一个一分多钟的微课,让学生去看,但是,在许建军老师的指导下,他说道数学中有很多思想,这一个就是一个很好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机会,于是,我采用让学生选择图形去表示80%,学生也十分喜欢这一环节,可以动手、动口,更加深刻地去理解。

四、在突破难点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先由全国小学生近视人数是全国小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八引入话题,在材料中感受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但由于本节课时间关系,本来设计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更好地完成,是我非常遗憾的一个地方。

课的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判断题作为巩固的结束,小结完成,猜百分数、猜成语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备课到上课,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教学板块之间的衔接等细节的处理。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反思:一是环节过渡语言的组织。怎样的过渡语既能将两个教学板块自然的过渡,又能将之有机的结合、层层的深入呢?二是在“吃透教材、找准教学的起点、优化教学内容”这三个方面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学习,希望能站在更高角度去驾御课堂、引导学生。最后,非常感谢黄志红老师工作室给我这一个锻炼的机会,也非常感谢每一位同伴们给我指导与帮助,深知道自己我不足与日后该努力的方向,谢谢。

以上就是《《负数的认识》教学思考篇二》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负数认识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694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