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桂林山水》教案篇一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那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桂林山水》教案篇一”,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静、清、绿的特点)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1)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

(2)西湖的水真( ),( )。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设计】

37、桂林山水

总起分述总结

水---静、清、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相关推荐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桂林山水教学反思。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风雨,在教学任务开始前,老师都会备好一份教案。一份优秀的教案体现着授课教师的智慧。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1

《桂林山水》是一篇语言优美流畅的课文。短短四个自然段,却让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跃然纸上。抓住山、水的特点无疑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当然,我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找出了作者眼中桂林山水的特点,但这还不够,怎样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悟到如何写作才是更重要的。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做了一项说话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想象,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桂林山水之美,领悟全文意境,在学完全文后,我还设计了让学生当导游向大家介绍桂林的环节。为了激励学生大胆介绍,我还创设了一个情景,把我当成说服的对象,通过自己的介绍要让我对桂林产生一个好的印象,有一种特别想去看一看的愿望。为了成功说服我,孩子们都积极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介绍起来。一些形象、生动的话语,看出孩子们对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已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一些书中词语的运用看出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熟悉,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有学生还拿出自己的社会书(其中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结合其中的内容介绍了一些书上没写的地方。抓住契机,我让所有学生都自己读读社会书上的内容,再将自己学《桂林山水》一课后的感受写在书上,也可以用吟一首诗来表达。巡视时发现每个孩子都写得非常认真。心中有了真切的感受,写出来才不困难吧。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2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学生从书中的插图当中已能初步感知桂林山水之美。这一课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难点是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紧扣作者思路,跟着作者一起游览的方法学习课文,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进行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画面,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再品读、评读、诵读……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读的非常投入,我认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应先让学生把这篇文章读的流利,读的透彻,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主要内容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然后进入分段研读,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描写句子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句、排比保句学生的找得非常准,因为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外,还仿照例句写话,如仿写“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尤其是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练习:如:我们的操场真大呀,大得……我们学校的花园真美呀,美得……学生兴致盎然,思维也格外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大胆举手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练习非常有趣。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中。

在第3自然段桂林的山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并出示了几道自学思考题:

1、作者拿桂林的山同什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桂林山的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举例说明。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也很愉快,他们很快就能够说出写山的时候,作者是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进行对比来写的。写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但这节课也有许多遗憾,如果能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短片等播放给学生看,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画画、吟诗、颂美文……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大自然的美。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3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秀丽多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热切的赞美,抒发了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感。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让学生深刻地感爱美呢?

一、导入诱发美

设计导语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我以教师带引,学生参议的方法进行本文导语。老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白浪滔天的万里大川,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你游览过或了解到我国有哪些美景吗?在同学们的回忆介绍下,祖国的秀丽风景一幅幅尽现眼前。大家感受到祖国辽阔广大,山河壮丽。老师接着说:尤其是我国南方有以山青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然后请到过桂林的两位同学谈观后感。经过师生感情描述的语言,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位同学谈听后感时说:它那样美,我真想去。老师紧拦接说:现在,让老师作导游带你们去游览桂林山水吧。由此来,推动着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二、朗读感染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种重要手段。因此我将自己读,身临其境的境界给学生范读,在分析课文当中加强带领、指导学生朗读,有接力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使不少学生从中感受美的语言、美的节奏、美的意境。例如:指点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感染到浩渺无边的大海有着动的、喧闹的动态美;再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水平如镜,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重读却、这样就转入到桂林的水和山,造成了浪高浪的感觉,给人以一景更比一景美的印象。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我特别运用了师生接力读法,师:漓江的水(山),生:真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节奏美,读起来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

三、图像深化美

美育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形象性。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时。总是有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学时,我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美。学生借用图像欣赏景美,深比美。首先,学课文前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接着是在讲解中根据文描述以勾勒画板书,充分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构成了幅栩栩如生的美丽图画;最后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显昧活动幻灯片,慢慢拉动桂林山水的美景逼真地呈现于眼前,由于图像是活动的,引人入情入景,同是画面,但一次比一次形象.既增加了课文的表现能力,又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四、想象创造美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两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师指点下,学生通过观察。理解课文,获得表象和情节的依据,便可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补充和丰富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学此文后我安排学生展开想象,并播放相应的曲子《让我们荡起双桨》渲染气氛,学生的想象在头脑中出现美的情境,如置身于漓江江面上,他们各抒情怀,绘声绘色地描绘,有的说那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说象鼻山犹如一只巨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说见到江中活泼的鱼儿;还有骆驼,岸边绿树红花。像进入了人间仙境般。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4

当我打开本册的语文书,再次读到《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仍然被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深深的吸引并自热而然地陶醉其中,如此优美的语言文字如果不让学生美美地读,尽情地读,就太可惜了。因此,我把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带领学生体悟文字的精美,领略桂林山水的迷人。学生也很自然地投入其中,一边读,一边想象漓江的水是那么的清,那么的绿,那么的静。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我班学生在读文表现“静”时,常常会把声音压得很低,虽然学生表达出了静之感,但是却让人觉得底气不足,声音传递不出来。我又教给他们朗读发声的技巧,学习用气息来控制自己的声音,不是用声音小来展示静。经过技巧练习,学生读得又动听一些。在一些朗读指导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技巧的指导,因为学生年龄小,朗读经验孱弱,虽然对文本内容有感悟和体会,但在朗读时也会出现处理错误的现象。

在对桂林的山学习时,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发现,两段的句式惊人的相似,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在各式的朗读,想象中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总体来说,学习效果良好,学生们也深深喜欢上了桂林的山山水水。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5

《桂林山川》是一篇经典之作。正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它就是一篇文字好好,头绪清楚明了的文章,所以致古借能背下来。作者松扣桂林山川的特点,叙道了桂林山川的娟秀多姿。文章谴词制句松散,诗化的语止耐人寻味,字里止间弥漫了作者对桂林山川的一片蜜意。那篇课文正在假期中就让孩子进止了背诵,再加上有预习导读单的引领,孩子们预习的也很是丰裕。果此,那节课,我旨正在颠末过程学死多种情势的读和感悟,让学死感受到桂林山川的好,体味年夜天然的斑斓和奇异。正在读和赏析中,让学死感受漓江水的静、浑、绿;山的奇、秀、险。我们置身于那样的好景中,心慌意乱,人与天然也是***共存的。

一、重视朗读。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得到审好体验的重要路子,应让学死正在积极思维和热情体验中,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好乐趣。”果此,正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情势的朗读。尾先是教师范读,让学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团体的把握,颠末过程教师的语止把他们领进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学死深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得到自身的体验;另外借有小组读,男女同砚读等等,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比如正在学死个人读中,让学死正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根蒂根基上,指导学死默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换各自知道了什么。正在交换中,有的学死道:“我知道了作者写的桂林山川的特点,奇、秀、险,他们奇峰列举,怪石嶙峋。”有的学死道:“我知道了作者写了水的特点,水静、浑、绿。”有的学死道:“我收现作者正在写那山和水的特点时,应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对桂林山川的认识。”学死粗彩的答复告诉我,他们曾初步体味到了文章写的重要内容。接着,我问:“你们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体味出来的?你能颠末过程朗读将你的体味表达出来吗?”学死正在初步感知的根蒂根基上,正在深进朗读课文。正在读的过程当中,我随机指导,从而使学死正在读中详细感受到桂林山川带给人们的好。

二、重视语止理论,我让学死闭上眼睛浏览“桂林山川”,然后睁开眼睛描写一下本人所看到的画里。学死把收死正在脑海里的画里能陈说出来,但不敷好;原果是平时我不重视他们道的才能。

三、重视学死想象才能的培育。如我让学死看着书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列举、外形万千……”让他们模拟道话,有益于进步学死的道话写作才能。颠末过程操演,我收现孩子们寓止相当缺乏。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6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是训练用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课文内容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一、梳理文章脉络,培养概括能力。

通过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于提高,所以打算本学期从课内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篇文章是训练用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教学时,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题目:

A、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B、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写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训练,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轻松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扶放结合,注重学法迁移。

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接着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静、清、绿,一是“静”,从感觉上来写;二是“清”,从视觉上来写;三是“绿”,运用比喻,从想像上来写。又让学生通过句子的比较具体感受漓江的水怎样静、清、绿,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后通过品读,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绿的特点。

漓江的山与桂林的水在写作方法上是相同的,根据这个相同点,在教学桂林的山时,总结学习漓江水方法:读——找——品——诵,并引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抓住关键词,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理解感受桂林的山怎样奇、秀、险,最后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对比学习,总结表达方法。

第二段是写漓江的水,由大海和西湖引出漓江,突出它与众不同的特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漓江的水的特点,这三个句子,都是表现漓江的静态特点,构成排比,整齐匀称,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段落的结尾一句,是写漓江的动态特点,将船的“前进”与岸的“后移”进行比较,并统一起来,富有韵味。

第三段是写桂林的山,也是先由泰山和香山引出桂林的山,然后从三方面具体描写桂林山的特点,而且,每一个特点之中都运用了比喻,增加了形象的美感,很有吸引力。

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发现二、三段的在表达方法方面上特点,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认识不足,提升自我。

1。少数学生还处于假期散漫的状态,思维能力有些慢。

2。如能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效果会好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认真思考,不断琢磨反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内容的重点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7

《桂林山川》是一篇经典之做。正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它即是一篇笔墨摩登,头绪明晰的文章,以是至今还能背下来。做者紧扣桂林山川的特点,论述了桂林山川的娟秀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说话耐人寻味,字里止间弥漫了做者对桂林山川的一片深情。这篇课文正在假期中便让孩子进止了背诵,再减上有预习导读单的激发,孩子们预习的也异常充分。因而,这节课,我旨正在经由过程教生多种情势的读和感悟,让教生感遭到桂林山川的好,发会大天然的好丽和神奇。正在读和赏析中,让教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浑、绿;山的奇、秀、险。我们置身于这样的好景中,方寸已乱,人取天然也是协调共存的。

一、重视朗读。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好体验的紧张路子,应让教生正在自动思想和豪情体验中,获得忖量启迪,享受审好乐趣。”因而,正在教教中,我采用了多种情势的朗读。尾先是教师范读,让教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集体的掌控,经由过程教师的说话把他们发入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教生深切文本,取文本对话,从而获得本身的体验;另外还有小组读,男女同教读等等,让他们取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比如正在教生个人读中,让教生正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根基上,辅导教生默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换各自知讲了甚么。正在交换中,有的教生说:“我知讲了做者写的桂林山川的特点,奇、秀、险,他们奇峰胪列,怪石嶙峋。”有的教生说:“我知讲了做者写了水的特点,水静、浑、绿。”有的教生说:“我发明做者正在写这山和水的特点时,应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天减深了我对桂林山川的熟习。”教生出色的回覆奉告我,他们曾初步发会到了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接着,我问:“你们是从文章的哪些中心发会出来的?你能经由过程朗读将你的发会表达出来吗?”教生正在初步感知的根基上,正在深切朗读课文。正在读的历程中,我随机辅导,从而使教生正在读中具体感遭到桂林山川带给人们的好。

两、重视说话真践,我让教生闭上眼睛赏识“桂林山川”,然后展开眼睛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教生把发生正在脑海里的画面能讲述出来,但不足好;本因是仄时我不重视他们说的能力。

3、重视教生念象能力的造就。如我让教生看着书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胪列、外形万千……”让他们仿照说话,有益于进步教生的说话写做能力。经由过程操演,我发明孩子们寓言相当缺少。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8

《桂林山水》是一片传统文章。它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

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随堂进行仿写练习,巩固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好的写作方法。

我选择这堂课来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是因为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的山、水时,运用的相似的修辞手法和句式,有规律可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教学时首先通过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其次感受作者是怎样把桂林山水的美,以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最后学习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总的来说,这次的仿写教学很成功!

一、发扬范例精髓、激发学生仿写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本次的仿写感兴趣,首先要将仿写的范例中的精华、精髓,充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领他们震撼,领他们折服,从内心愿意去参照范例进行仿写。这篇课文,它的文字精美、内容生动且不难理解,但是学生没有去过桂林,对文中景物不熟悉,所以我播放了介绍桂林风光的录像,学生欣赏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

二、充分研究范例、寻找规律性东西。

前面的教学都是为了激发学生仿写兴趣,接下来就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了。好在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的山、水,运用的相似的修辞手法和句式,有规律可循。所以结合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这个句式,得出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这个结论,引导学生体会运用排比句的好处。紧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见过哪些水?选择印象深刻的说说。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很多地方,见到的水都不一样,有的水细细的、缓缓地流淌;有的水流得很急,哗哗不停;甚至有的水一直在咆哮着,让人害怕不敢靠近,只能远远看几眼。”

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前几天去了咱们西安的丰庆公园游玩。看到那里的湖水真清啊!我可以看见水里游动的鲤鱼,有红色的、黄色的、可漂亮了!那里的水真绿啊!从我们排出来的照片上看,绿汪汪一片,真好看!那里的水真凉啊!当你把手伸进湖水里,炎热一下子就消散了!”

从我的学生们的答案来看,本次仿写训练是成功的。老师通过从范例中总结归纳出规律性内容,深入浅出讲解给学生,学生仿照范例练习仿写。在这样一教一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受益不少。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主要是个别学生思路打不开,局限性很大。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学生的见识有限、不肯用心体会。针对这一问题,老师需要在课后跟踪指导,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9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10

学生们没有去过广西桂林,更没有观赏过桂林山水,所以上课伊始,我就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片,给学生第一印象,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事实证明是比 成功的,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山水的特点,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

教学第二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漓江水的特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用圈划出来。当学生找出“静、清、绿”之后,我让学生用词把这三个字连起来说,学生说“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绿。”

达到了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进而我又让学生把这三个字重叠起来说,感叹句式说,进而初步体会作者对漓江水的喜欢之情。接着让学生体会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采用引读、遐想旅游、听音乐想画面等方式让学生具体感受,相信学生脑海中会留下许多美好画面。其次再让学生体会比喻句式的表达作用,我主要采用口述一个句式各文中句式作比较,再让学生朗读体会。最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既然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始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其目的是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教学第三自然段,课文中的生词比较多,教师主要是通过板画、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比较欠缺,不妨让学生自学后,在全班提出来,师生、生生共同交流,放手让学生解答,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桂林山水教案2500字通用


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桂林山水教案”相关内容。

详细的教案中要包括画图的设计和课后分析等教学资料。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写教案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写好教案要求教师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88教案网的编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桂林山水教案”,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桂林山水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桂林山水教案 篇2

课 时 : 2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励学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7.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8.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2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4.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1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桂林山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学会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桂林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品词析句,使学生入情临境地朗读、理解和品味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写景抒情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学期我们一起游览了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走进了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的壮美。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桂林看一看。(课件出示:桂林山水风景图片)欣赏了桂林山水的景色,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都觉得真美啊,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乘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一)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动手画一画你喜欢的或觉得写的美的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方法来写的?

3、用自己的话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4、指名读自学提示后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二)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及时正音。

无暇 攀登 骆驼 泰山 屏障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怪石嶙峋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读那句就读哪句,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及时鼓励学生。

3、指名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抽生说说段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总 分 总)

三、学习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后,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美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虽然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但毕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看看漓江的水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思考问题。

3、抽生说说漓江的水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静 清 绿)

指名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运用排比和形象的比喻等)

4、课件出示:比较句子,说说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好静啊!

漓江的水很静啊!

5、学生读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读好“真”字。

6、品读描写漓江水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到什么程度呢?课件出示带句子的图片。

学生看图读句子,教师引导:你觉得这一句把漓江的水写的怎么样?写出它的静和美,你能用自己的读来展现这种感受吗?抽生读这句话。(教师多鼓励:你读得真好、你读得真美……)

7、依次课件出示写“清”“绿”句子的图片进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与体会句子中理解“无暇的翡翠”的意思。

8、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当你看到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也这么“美”的漓江水时,你坐在木船上,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木桨,你想干点什么呢?

课件出示:练一练,选喜欢的说一说。

1、漓江的水真甜啊,甜的

2、教室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

4、花朵真香啊,

9、大家都知道这一段主要写漓江的水,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课件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图片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漓江的水和大海的水、西湖的水不一样,从而更加突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10、同学们再来把这一自然段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总结上段学习方法。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读文来游赏美丽的漓江水的?学生尝试总结,指名说说是怎样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教师再引导小结梳理。出示课件,指名读学习方法。

(1)读句子,抓特点。

(2)看美景,品句子。

(3)展联想,话美景。

2、按上述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要求: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桂林山的图片。你可以结合图片和课文中的描写,或独自思考或同桌或小组讨论。来学习和感受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美。

3汇报自学情况。

抽生说说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相机板书:奇 秀 险)

出示带句子的图片,学生感受特点并有感情地读美句。谁想读都行,强调读出相应的感受来就行,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的朗读。

面对这样的山,引导学生畅谈感受,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桂林的山。

(四)学习第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四段课文的图片,学生齐读。

2、 教师小结: 是啊,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美上加美啊,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真不愧是人们都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啊!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当代著名作家袁鹰也曾这样深情地赞美漓江的水──我们来一起深情地读读。(出示课件诗词《浓碧》)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学生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后齐读。说一说感受。

五、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总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让我们让再一次对桂林山水的美发出赞叹吧!(桂林山水甲天下。)

2、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会认 8 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对!桂林山水(板书)。那么,谁去过桂林欣赏过这一美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么?

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听你这么一说我真想快点去看看呢。)咱们没去过也不遗憾,来,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提炼: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我们可以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平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

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时,我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也看不到它在流动;仿佛看见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沙石都清晰可见;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绿……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

2.比较句子。

看看,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看配乐课件,教师旁白:这就是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美吗?那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吧(估计多数学生会读第二句)。老师也是一读这一段就喜欢上了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

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

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

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xx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x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山峰奇、秀、险的特点。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

本x文章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x指导xx的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

教法与学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x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桂树多)

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广西壮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地名,第二组为形容词,读后让学生两组词搭配起来学。)

大海波澜壮阔

西湖水平如镜

泰山峰峦雄伟

香山红叶似火

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理解词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

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边做动作边说:峦,就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这样就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xx边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过渡:作者在写这x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漓江的水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教师指xx好这句话)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发散思维: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预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回忆昆明湖的句子。谁能读出这种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师生对比读,读出山的突兀、姿态万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险)

(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4、指导集体背诵两段:抓关键词语,想像画面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xx: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笑”。

第二课时

一、回忆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二、三自然段。

二、欣赏诗词与传说。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

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搜集故事,也可以创编故事。这是游客喜欢的内容,也是培养我们想象力的好机会。

三、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过渡: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2、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xxx: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此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桂林市的市长。当时,有11个举子要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宴为这些举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诗,其中就有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说桂林的风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实也是希望这些举子进京考试能够考个——天下第一!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

(出示课件)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

阅读了这样的诗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想说什么?

(诗人也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设计意图:引用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诗句;引用唐、宋、清历代诗人的诗句。这些名句对已知者是唤醒,未知者是积淀。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来历,使学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写以外,还可以引用人们如阿盛赞来侧面烘托。

四、作业摘抄课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6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6篇,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桂林 甲天下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漓、谰、瑕、翡、桨、峦、筏”。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学法引导

1.预习:在学习新课之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独立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堂上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读去体会。

(二)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反复入境地朗读去体会美景;通过教师介绍,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读、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带。

2.“桂林山水”全景图及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观察画面,谈感受。

2.质疑问题,独立解决生字、新词。

3.思考、讨论,勾画重点词句。

4.再观察插图,发挥想像,进行表达练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像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资料提供者:丘艾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5

桂林山水

小朋友你们去过桂林吗?桂林的风景可美丽啦!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画卷。

桂林的山多的让你数都数不清,有老人山,斗鸡山,月亮山,象鼻山,骆驼山,笔架山,芙蓉山。。。。。。尤其是桂林顶顶有名的象鼻山,一座高大的山插在水里,一条又宽又粗又长的鼻子,好像一只大象正在水中喝水。这些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当太阳照到漓江的水面上时,清澈的漓江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金子,掉落在水面上闪闪发光。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比翡翠还要绿。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让人不忍心把它打碎。漓江的水上有一群渔夫,带着他们的捕鱼伙伴鸬鹚在水面上静静的捕着鱼儿。远处不时传来壮族姑娘欢快的歌声。

啊!美丽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荡漾、无瑕、峰峦、游览、骆驼、奇峰罗列、屏障。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本课我将分成三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第二、三段,理解作者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具体写作方法;真切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课文,仿照2、3自然段句式写景物。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多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先用课件演示《桂林山水》风光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欣赏风光图片。然后教师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先后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自己对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感受。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诱发学生对山、水的固有体验,体味课文的节奏韵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产生审美情感。

(二)、自学引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在文中勾画:

(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水?

(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山美?

(3)文中哪个自然段写水美?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归纳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2)“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漓江的水的特点。

(1)自由读,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3)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作者把比作,突出了。

(4)漓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相比,有什么不同?

(5)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

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

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桂林的山?

(3)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

(4)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比喻句,文中的“画卷”是怎样的?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四)、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也学习了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请同学们写一段话介绍一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让学生走向生活,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

五、说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总述: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述: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景物的特点,直观形象,条理清晰。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文档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不知如何动笔时,可以在多阅读相关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怎么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桂林山水”的报道,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得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讨论。

(1)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B、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作业。

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3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学习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那么的……那么的……

生:静、清、绿。(师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

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

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

生:甲天下!

师: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呢?请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生:初读,找出特点;

精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的那个特点,圈圈划划,写写体会;朗读表达。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师: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快速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开始交流。课文写了桂林山的那些特点呢?

生:奇、秀、险。(师板书)

师: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

生:危峰——兀立!(读得很到位)

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生读得入情入境。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

师:体会得非常全面!

生:我们平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很少见,很独特!

师: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词语)

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

师:课文中好像就写了三种形状呀?(作怀疑状)

生:不,还有好多好多!

师:好!那就请大家联系我们在课间看过的录象,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把形态说具体些!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示意学生一一说下去)

生:像苹果,像神笔,像羊角,像骏马,像竹笋,像猴子,像紫金冠,像“童子拜观音”……

师:许许多多的形状,数不尽,说不完,这就是——

生:形态万千!

师: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

生:奇峰罗列!

师:哪些同学对这“奇”感兴趣了?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句子,很投入)

生:我对“秀”特别感兴趣。因为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我都很喜欢。屏障本来就很美,翠绿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笋,说明那山尖尖的,很有趣!

生:我尤其喜欢那“新生的竹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很可爱!

师:在你眼里,这山都活了!(很动情地肯定)两位同学体会得那么好,能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即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师:还有不同的感悟吗?

师:学到这里,我们可以把余留的半个问号完全擦去了。(擦除剩下的半个问号)

三、导学第四自然段。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播放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镜头)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我们心中的问号早已荡然无存,此刻,取而代之的是——

生:感叹号!(异口同声地)

(师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加上重重的感叹号)

四、结升华,抒情表达。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欣赏桂林美景后创作了诗歌散文来赞颂它。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这样写道:“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时此刻,你也一定很想来赞一赞吧!

(学生在插图旁写话)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绿树红花山水间。云雾迷蒙围山顶,竹筏小舟荡漓江。(刘佳敏)

师:刘佳敏成小诗人啦!祝贺你!(带头鼓掌,其他学生也以掌声祝贺)

生:奇峰、秀山、险石,是桂林的山;如镜、如练、如玉,是漓江的水。山围水,水映山,怎能不叫人感叹!(王姬)

师:散文化的语言!如果把“感叹”换成“赞叹”,更合适。

生:碧水平如镜,翠山尖似笋。空中云雾飘,江上小舟荡。(黄科)

生:连绵不断桂林山,平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画不愿归。(王佳沁)

师:桂林的山连绵不断吗?还有,老师只听说过“如痴如醉”“如诗如画”。改改看,好吗?

生:拔地而起桂林山,平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醉不愿归。

生:山绕水,水映山,云雾迷蒙桂林的山。绿树红花山间缀,竹筏小舟江上飘。(曹一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风光无虚名。云雾迷蒙绕山头,绿树红花满山谷。桂林因其山水翠,成为千古之胜地。(徐敏诚)

师:想不到,我们班竟会有这么多的小诗人!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交流。那么,就请誊写在练笔本上,让老师好好欣赏。

五、解结构特点,迁移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正因为作者善于发现美,才让我们尽情地欣赏到了桂林山水的美。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发现美了吗?

生:我发现课文中的语言很美。在描写山水的特点时,句式都差不多的。

师:这种写法叫做排比。

生:我还发现在写特点时,都是先概括讲特点,再把特点写具体。

师:很会发现!(多媒体映示语句框架:真啊,。)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句话吗?下列话题供大家参考。

(多媒体映示:

家乡的银杏树真啊,。

大兴安岭的岭真啊,。

我们的校园真啊,。

今天的天气真啊,。)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我整天呆在空调里走不出去。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连小狗都伸着舌头直喘粗气。

生: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我穿了羽绒服还直打哆嗦。

生:我们的校园真静啊,静得能听到绣花针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师:哦,这么夸张?用来描写安静的教室比较妥当。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粗啊,三个人拉起手来,才能把它围住。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高啊,有四层楼那么高。

生:大兴安岭的岭真多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没看完。

师: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能熟练运用这样的句式了。大家不但能发现美,还能运用美。老师还发现另外的美呢?

看,课文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总起,然后分别写水和山的美,最后总写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之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总结。这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师边陈述边将板书用线条联结起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笔:写写感受或运用典型句式写几句话。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练习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桂林山水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欣赏过奇丽的五彩池,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桂林山水。(出示CAI

课件:桂林山水全景图)大家想去吗?(拿出写有桂林之旅字样的导游旗)

生:想!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也可以站起来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

生:桂林山水很美丽。

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生: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

师: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

生:第二段是写水的,第三段是写山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山水

师:现在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这美丽、整洁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一)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

师:老师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情况。这部分描写了漓江的哪些特点?

生:静。

生:清。

生:秀。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

师:这部分描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

生:奇。

生:秀。

生:险。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师: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二)

师:这美丽的桂林山水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也生活在这座桂林山水,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景色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好,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马上看谁能当小导游。(学生互相当导游练说)

师:(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挥动着导游旗)谁愿意给我们当导游?(学生纷纷举手)

师:好,你来。(生解说略)

生:(一学生刚说完,有位女生立即举手)老师,他导游得不错,但没我导游得好。因为我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导游。

师:那行!你给我们导游。(生解说略)

师:这位同学还真像一位专业导游员。你去旅游见过导游解说吧?

生:我爸爸就是导游,我去桂林导过游。

师:你真棒!这面导游旗就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小姐。(生笑,鼓掌)

(三)

师: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难忘呢?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屏显: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师:请各组汇报讨论情况。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是在船上来观察的。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课文中说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桂林的景物时都加上了表示形状的词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

生:因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师:对,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外形进行描写,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齐读一遍学法指导。(屏幕: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1.要确定观察点。2.要按一定顺序。3.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山水相映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桂林山水,现在我们再到山水中去看一看,去欣赏这山水相映的风光。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山水相映的这部分内容。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一句话。(生读书、勾画、交流)

师: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山水中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下面开始互相交流、评议。(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山。有象鼻山、有老人峰······真美啊。(出示CAI课件:山图)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水。清澈见底,秀美绝伦。(出示CAI课件:水图)

生:我拍的是山水相映。(出示CAI课件:山水相映图〕

师:同学们拍摄的桂林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山、水、山水相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桂林所特有的美丽。[点评]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拍照,也就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选择自己欣赏的语言文字品味,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诱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后四个自然段,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生自读课文)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若有可以提出来讨论。

生:老师,课文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理解,请帮帮忙。

生:甲的意思是第一。

生:课文中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什么意思?

生:小舟和人行走在画中。

师: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舟在哪里行走?

生:小舟行驶在碧绿的水波上,人好象是在画中游览。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游览了桂林山水,领略了这里的美丽风光,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还懂得了观察景物的一般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迷人的桂林山水(出示CAI课件:根据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制作的数幅美景图,动感显示,音乐伴奏。)

师:最后,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师:请同学们看今天的自选作业。(屏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描写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好,下课。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特点;3、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培养能力

1、课后练习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背诵课文比赛

课后反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课前和课上的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如果在课前没有预习,在课上的朗读就会出错,费时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课时就要让学生读熟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清楚段落。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漓、谰、瑕、翡、桨、峦、筏”。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学法引导

1.预习:在学习新课之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独立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堂上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读去体会。

(二)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反复入境地朗读去体会美景;通过教师介绍,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读、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带。

2.“桂林山水”全景图及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观察画面,谈感受。

2.质疑问题,独立解决生字、新词。

3.思考、讨论,勾画重点词句。

4.再观察插图,发挥想像,进行表达练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像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导入。

(板书课题)通过预习,谁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4.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5.检查自读效果。

(1)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澜

峰峦雄伟

翡翠

竹筏

(2)解决新词,引导学生体会。

竹筏——竹排,可当船用。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城北。古称东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

香山——在北京西郊。风景秀丽,以秋天的红叶著称。

6.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单幅图。

看图,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显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7.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画面。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漓江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漓江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8.出示“全景图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读了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2.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读下面的句子,先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视、幻灯、录像,欣赏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第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能够初步背诵课文第二节,并且尝试第伞街的背诵。

3、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瑕”、“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等词词语的意思;懂得“啊”字的变调。

4、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我国有许多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曾攀登过黄山,欣赏了那里的怪石;曾游览过长江,饱览了三峡迷人的景色;今天,让我们乘上竹筏去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林,感受桂林的山水的奇异风光。

2、电脑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3、齐读第一节。

4、看录像,你觉得桂林山水怎样?

5、理解:

“甲天下“的意思,齐读第一节。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课文哪一节写山,哪一节写水?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2、板书: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3、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澜”,整个字意思。

4、漓江的水有什么与重不同的特点呢?用笔圈出一个字。

5、出示电脑“水”画面,文字:

“静”、“清”、“绿”“不在流动”、“可见沙石”、“无瑕翡翠”。

6、师引读这三句话。

7、这三句句子中,有三个“啊”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音的变化。电脑出示:真静啊 (nga)、真清啊 (nga)、着绿啊 (wa)。

齐读。

8、你们喜欢哪一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

10、体会“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查“瑕”的意思。体会好处。

1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句字。

12、齐读第二节。

13、绮丽的漓江水和优美的文字都要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读读书,看看黑板和投影上的提示,小组合作背诵这一节,可以三人一起背,也可以分工,一人背一节。

14、请个别小组背。

15、隐去电脑文字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三节

1、我们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漓江水”这节的?

2、电脑出示:

⑴ 默读,圈出特点的词。

⑵ 理解欣赏语句。

⑶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桂林的山”。

4、小组学习。

5、写桂林的山,作者将它与什么作比呢?齐读第一句话。

6、板书: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7、交流桂林山的特点,出示电脑桂林山的画面和文字“奇”、“秀”、“险”。

8、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

电脑出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绿屏障”、“色彩明丽”、“倒影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9、注意“啊”字的读音。电脑出示:

真奇啊 (ya)、真秀啊 (wa)、真险啊 (na)在书上注音

10、交流喜欢的句子。理解“拔地而起”“拔”的意思,“危峰兀立”

11、体会两句比喻句,理解“拔地而起”“拔”的意思,“危峰兀立”“兀”的意思。

⑴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

⑵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3、自己喜欢哪一句,试着背一背、看电脑文字背诵。

五、总结课文

1、齐读二、三两节。

2、完成课堂练习第一题。

3、比较词语,电脑出示:

澜( ) 瑕( ) 峦( )

斓( ) 暇( ) 恋( )

拔( ) 兀( ) 嶙( )

拨( ) 元( ) 鳞( )

4、这篇课文,作文用丰富、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漪丽风光,这些语文文字课后我们要加以背诵和积累。

5、板书在电脑软件中。

[实用课件] 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篇二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实用课件] 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篇二》,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美

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写,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驰神往。

二、文章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前呼后应、整齐划一的结构美

这篇课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地把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3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作者面前。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因此,学习本文,应把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借助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美,同时感受祖国的语言美。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前呼后应的谋篇布局法和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总之,本文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得力佳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注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注意培养学生收集资源的习惯、能力及资料共享的意识。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观察图画、录象中漓江的水;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⑵ 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⑶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⑷ 这段的三个特点,排比得当。这个自然段之所以让人充分感受到漓江水之美,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绿”并列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自然段中,三个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⑴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⑵ 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⑶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⑷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⑸ 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⑹ 总结:

这一段作者同样用了一组包括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写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每个分句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使用了恰当的比喻,读起来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⑴ 引导学生质疑。

⑵ 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⑶ 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⑷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⑸ 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这段写了什么?

写的是作者观赏桂林山水后的总印象。“画圈”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两句诗来概括?与开头一句关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雾、绿树红花、竹伐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个长句子写出来,勾勒出一幅彩色桂林山水图。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画中,并把读者也领入那无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结尾诗句与开头诗句前呼后应。使文章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总结:本自然段写出桂林的山与水结合的美景。

录象的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带到优美山水的情境中,激发起阅读文章的热情。学生情绪激动起来,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一定会敏锐起来。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品味精美词句段,感悟语言表现力,不但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播放多媒体课件中桂林山水旅游介绍。边看边想到文中哪些句子。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

3、练习背诵。

4、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影片回忆、想象,然后读出或背出与课文有关的或是正好能描述这些图片的句子,实际上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来描述图象,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的美,又亲眼观看山水的美景,这就是学语文、用语文的最好体现。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小结本课的写作特点:

本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开头先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结合起来加以概括。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本文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以具体描写。想象丰富,比喻生动,作者又使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

2、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玩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欢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喜欢写作的同学,仿照二,三自然段写公园的花或校园的树等一个片段。

3、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题词”、“导游词”、“广告词”、“仿写”等多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感悟理解。

[最新]桂林山水教案教学反思集锦


举世敬师,憾道有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案是不可或缺的。教案能帮助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好的教案都包含哪些内容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桂林山水教案教学反思,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⑵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读题。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二、借助媒体、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配课文录音,学生畅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适时请A生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及时给与鼓励。

三、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轻声读课文二、三小节,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2、学习描写桂林水的句子,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3、学习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体会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学生质疑、解疑:

⑴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与关注,给与点拨,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⑵在伙伴的帮助下,让A生尝试朗读有关句子,体会句子之美。

四、创设情景、练习表达

1、教师创设游客游览桂林山水的情景,启发学生当导游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2、学生自由准备。

3、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对A生给与个别指导,能说出桂林水和桂林的山的各自特点。

五、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再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教师总结:

机动,如举手就请A生。

六、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摘录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背诵。

3、学当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4、小组合作,收集桂林山水的相关资料,自制旅游小报。

鼓励A生选1~2题作业独自完成,如有困难,可请伙伴进行帮助。

注:A生为随班就读学生沈某某。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简略说明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随班生基本情况介绍

沈某某同学(以下简称A生)是我班的随班就读生,A生出生于1995年3月,刚进学校时,各方面的接受能力明显低于同龄的孩子,上课反应较迟钝,做作业时动作很慢,字体也不够端正,但较听老师的话,平时能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加之家长也比较重视对孩子的学习,平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因此一、二年级时孩子的语文学习成绩基本上还能达到合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语文的学习的除了要识记一些字词句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思维的方法,尽管老师家长在学习上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A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落后,尤其表现在阅读和作文方面。在老师的一再动员下,四年级时,A生参加了金山医院组织的智商测试,大韦氏量表IQ为62。A生学习态度较端正,机械识记能力相对较好,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欠缺。本课时,依据A生个别化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总目标和单元目标,为她制定的课时目标为:字词的学习上,通过自学及教师的辅导,要求其掌握80%左右,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课文大概的意思,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在老师、伙伴的帮助下,对文章的结构及内容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在句子理解,语言表达方面则降低要求,能在读中感受句子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三、具体实施措施

在整体感知课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边放桂林山水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一边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感受。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A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努力创造机会让她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她敢于发言时,教师则请她回答,多加鼓励,让她感觉到成功的愉悦。

在学生学习重点段落时,要求学生能找到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课文,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A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在这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通过伙伴的帮助和教师的个别指导,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部分教学时,虽然老师没请她回答问题,但通过个别辅导,让她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另外,在创设情景,学当小导游,练习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伙伴仍继续关注她,帮助她,让她说几句简单的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她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再次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我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再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对桂林山水的意境之美、文本之美一定会有一个认知上的飞跃,此时,让学生谈感受一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针对A生的实际,则分层教学,放低要求,只要求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差异,始终考虑到随班就读生学习,努力体现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一理念。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反思【篇2】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设计思路

1、《桂林山水》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桂林山,漓江水的美丽景色,如诗如画。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2、《桂林山水》是写景的抒情散文,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第一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3、通过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风景录像片,把学生“带到”广西桂林,创设了“桂林山水”的真实情境。把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变成具体形象,多彩的画面,并配以和谐的音乐旋律,让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形象逼真地展示出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好的学习情境。

4、在讲读课文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引起学生了解我国大好河山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并进一步体会到像桂林一样具有独特之处的景点使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发展,进而提高环保意识,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想借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领悟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通过看图,学文,上网,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

⑵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情感目标:

⑴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领会作者从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对桂林山水赞美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⑵使学生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能力目标:

⑴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⑵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设计“海报”,培养学生收集,利用,加工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

通过学文,认识这两段的结构,并能仿照这两段的写法说一段话。

2、学生归纳、提炼、进行再造想象,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产生“林山水甲天下”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3、提高学生搜集、分析、筛选、整理,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道不完的悠久历史,数不尽的风景名胜。黄山,庐山座座令人流连忘返:西湖,五彩池处处让人心旷神怡。(课件展示)而享有美誉的桂林以它独特的风光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成为祖国山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桂林

2、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⑴指导上网:同学们去过桂林吗?对桂林了解吗?现在我们请电脑帮忙。请同学们上网点击“桂林简介”查查桂林的地理位置,它有哪些名胜,最著名的是什么

⑵学生交流,汇报。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作者为什么要去桂林游览呢游览后有什么感受呢?

2、请大家点击“畅游桂林”欣赏漓江水,桂林山的奇异美景。

三、品读美文

1、引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充满着对桂林山水的向往,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⑴作者游览后有什么感受,课文是怎么写的。

⑵过渡。

(揭示重点)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桂林的水”:

⑴初读,找特点。

⑵精读,品位美。

⑶同桌互读,体现美。

⑷上网,表现美。

师:同学们,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大家想去看看吗?现在我们上网观赏这些精美的图片,观赏后说说你最喜欢哪幅图,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漓江水的魅力。

3、学习“桂林的山”:

⑴学生自渎课文第三段质疑。

⑵提出自学要求。

4、感情朗读:

点击“漓江水”或“桂林山”录像,练习给录像配音。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挺拨秀丽,千姿百态的桂林山,清澈明净,绵延千里的漓江水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踏来,流连忘返。它为发展桂林的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课后去收集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分组,接受研究任务

1、你们要扮演一个角色,有文学家,历史学家,新闻记者,统计学家,艺术家等等,要从他们的角度来开展活动:

文学家:

⑴收集与桂林山水有关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评论一下这部作品好不好,好在哪里。

⑵文学创作创作有关桂林山水的导游解说词。将你自己的作品读给小组其他成员听听大家的评论。

新闻记者:了解桂林近期又开发了那些旅游项目,这些项目的有哪些特色。

历史学家:桂林山水的历史,包括山水由来,山水传说,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特产资源等。

地理学家:初步探索桂林仙境,揭开“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的奥秘。

统计学家:

⑴调查,统计从古至今桂林的哪些旅游线路最受青睐。

⑵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选题并自愿结成小组。

⑶小组合作完成一张主题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游客去桂林”的海报或同样主题的“导游解说词”。要求:把桂林的具体位置,大小,人口及其他的人文环境的各种特点介绍清楚,以生动活泼具体的海报形式出现,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学习过程

1、展示教师收集的桂林资料,指导使用网络课件,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2、查找,收集,分析并整理有关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情况,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人文风情,特产资源,名人评价等信息。

四、成果展示

把小组整理好的成果发表于“作业展示台”。

五、课文总结

同学们,一个个新颖独特的旅游标志,一份份图文并茂的海报设计,一篇篇优美生动的导游词,都倾注了你们对桂林山水的关注和热爱。相信以你们的设计为窗口,会有更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在朝雾夕辉,阴晴风雨中饱览桂林举世无双的佳景。也相信,在你们一个个饱含深情的爱心提示下,桂林山水会成为永远的“人间天堂”!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⑴能在文本与图片所形成的氛围中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品读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领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

①让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

②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

③让喜欢创造的同学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过程和方法:

⑴通过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⑵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形象的认识。

⑶在板书与课件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课文的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

2、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导语。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

3、欣赏了桂林山水的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4、介绍杜甫、范成大和贺敬之作品中对桂林山水的评价。

5、引入课题,解释“甲天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聊一聊”:

⑴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

⑵想一想:

作者欣赏了桂林的哪些景物?

⑶找一找:

作者游览桂林山水后的感受的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3、朗读第四节。

三、图文结合,感悟文本

1、出示“探究提示”:

⑴读一读:

自读课文的第二(或第三)小节。

⑵找一找:

漓江的水(或山)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划出来。

⑶品一品:

作者是如何来介绍美丽的漓江水(或桂林的山)特点的。

2、交流。

3、小结学习方法。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出示试一试:

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玩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小帮手:你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或借用本课中的语句进行表达)

2、交流。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阳朔大榕树、桂林的两江四湖的图片及资料。

2、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去寻找一些有关桂林的资料。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反思【篇4】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与课文情境一致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实践活动,唯此方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正是实现这种统一的中介和载体。

设计特色

模拟旅游,还原生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南通,问我们这里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

(爱国主义教育可从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

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

(板书:名山大川)

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过的也行。

你们听说过桂林吗?(指地图)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你们中有人去过吗?桂林山水比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

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二、描述,带入情境

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

2、出示图画(插图或放大插图)。

3、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三、范读课文

四、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

山水山水山水

总————→分———→总

五、讲读课文

讲读课文第二小节。

1、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启发想象:

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我们眯着眼,看着这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

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

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

(音乐、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

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

(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

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

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

2、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

3、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引导看图)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

4、老师、学生轮读这三句话,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5、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

(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结合教给知识)

齐读。

(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6、讲分号:

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

7、指点烘托的手法:

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

“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

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突出了哪一个字?

(“甲”)

指导读。

重点在哪儿?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提示层次:先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再说漓江的水怎么美,写出漓江水的特点。

8、齐读第一、二两小节。

9、板书:

桂林山水:甲(下加点)天下

水清得

绿

六、语言训练

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份)如:

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饰语)如:

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

七、学生自学第三小节

1、桂林的山怎么美呢?同学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

要求边读边做下列符号:表示疑问的?,分层次‖,重要词语……,好词佳句△。

(指名一学生在抄好这一段课文的黑板上做记号)

八、作业

布置学生找排比句。

第二课时

一、继续自学

1、提示疑问,释疑:

这一小节,生词语较多,需集中解决,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2、用简笔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教师边说边画。

⑴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图①略),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

⑵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图②略),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

⑶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图③略),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想做什么?

(以上三个图形逐一画出,组成一幅画)

⑷你们看这些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形象万千”)“万千”表示变化很多。

①观察图画。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怎么美?

②教学“观赏”:

刚才我们愉快地观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可以用什么词?(欣赏)还有呢?(观赏)“观赏”的“赏”就是“欣赏”。我们常常说“欣赏美景”、“欣赏音乐”,可以是“看”,也可以是不用眼睛看。而“观赏”一定要“看”,这个词中,哪个字包含了看的意思?(观)我们就不能说“观赏音乐”。

③自学。

④指导:

小朋友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⑤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例句:

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设计意图: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

漓江的水清清的。

漓江的水绿绿的。

设计意图: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

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例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通过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

设计意图: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补充说明都是用“得”。

⑥指名读,指导朗读: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

⑸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

(“罗”)

⑹一座座分开排列,又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各不相连)一座座的山高高的各不相连,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

⑺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取哪一种恰切?

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切的词义:

危: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

(随手画图,图④略)

⑻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图⑤),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

3、再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词语的意思懂了,再读课文,要求能用上一课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然后要你们自己讲书。

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⑵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学,准备讲书,也可同座商量。

4、学生讲书:

讲书要点:

⑴桂林的山用排比句写出,有三个特点:

奇、秀、险。

⑵先说桂林的山“奇”,课文中用一串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桂林山的奇特。

⑶再说桂林山的“秀”“险”,(指名上来指着图讲)分别说明“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丽”,“倒映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⑷最后,指出课文上用“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

指名讲后,启发其他学生纠正补充。

5、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6、欣赏最后一小节:

描述:

我们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课文最后一小节,写出了我们游览的感受,写得很美,让我们来欣赏阅读,说这一小节文字,哪儿写得好。

学生自学,学习鉴赏。讨论。

欣赏要点:

⑴从山──水;从水──山,相互映衬。

⑵从空中──山间──江上,写得很有层次。

⑶从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船,由静──动,而且写了色彩,更觉桂林山水的美。

⑷把桂林山水比成“连绵不断的画卷”,更觉桂林山水美不胜收。

⑸最后引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束全文,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并给读者留下了许多余味。

指名读,齐读。

7、朗读全文。

8、总结性训练:

(凭借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⑴桂林山水如此秀丽,当我们游览结束的时候,如果我们登上桂林市郊的叠彩山,那么桂林的山山水水就在我们的脚下,这时你想说什么?

⑵桂林的山水,就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你由此又想到什么?

⑶“山水”的同义词有哪些?(河山、山河、山川、江山)可以加上哪些词儿组成词组。(并引导多种组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大好──河山秀丽

锦绣山河──锦绣

江山──如画

秀丽──山川多娇

⑷你能从这些词组选出一组,用来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吗?为了强调也可用反问句。例句: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锦绣山河美如画。

江山如此多娇,叫我怎能不爱!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水

总静

∣水清得

分绿

∣奇

总山秀

空中──山间──江上

山水

静──动

评点

情境教育的理念在本案中被生动地演化为语文本体和人文情怀的有机整合。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是本案一大特色,更为可贵的是这些语文实践活动被完全溶化在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情境欣赏之中,达到了水乳交融、浑若天成之妙,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的情韵。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反思【篇5】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并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级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我曾多次教学。但那是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课文的重点、难点很好掌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却是一个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教学过程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然后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练习背诵。最后,让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并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设计归设计,真正教学过后,才发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足。

这一课内容简短,结构清晰,只有四个自然段,我想对于读通课文不会太难,所以,没有布置学生预习。但我却忽略了经过一个假期学生也许对读课文已经生疏了,再说是四年级的学生,朗读水平还不是太好,以至第一课时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学生错误百出,费时太多,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学习生字新词没有很扎实地完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只是粗略地让学生了解了一下。

在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自然段环节,我先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然后说说你从这一段话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己见,不用老师讲解,就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总结了出来。接下来,我要求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段话。这可难倒了学生,教室里一片寂静,好半天,才有一个学生举起小手,站起来说了一段不太完整的句子。课后,我反思这一环节,感觉自己有些操之过急,在学生刚刚接触,了解到排比句,就让他们来写,确实难度太大。我应该在学习完第三自然段后,在学生对这种句式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后,再来试着说一说,写一写。我想效果会好得多。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由于没有把时间合理地利用,以至在学生体会写法上过于繁琐,没有好好地让学生读书,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让学生背诵,让学生阅读阅读链接后进行再创造也成了一纸空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在时间安排、环节设计中都要认真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内容的重点出发,力使自己的教学简单有效。

桂林山水教案教学反思【篇6】

设计理念

在网络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体现学生在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浏览、比较、感悟、加工的同时进朗读、精思、吸纳、交流的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领悟桂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设计特色

情境生动,信息丰富,平等交流,自主探索,以读促写。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伴着音乐利用播放祖国风景名胜的图片,揭题后,让学生登录桂林网站,了解桂林的历史、特点。

设计意图: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中,学生初步感悟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了解到桂林山水历史悠久,闻名天下,为后面的学习、朗读、理解打下良好基础。

二、观看网络视频,整体感知课文

1、围绕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学生看网络视频,听课文朗读。然后学生再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确定符合自己学习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在看、听、读、想中,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欣赏了课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学习目标的交流与确定,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收获,学习更主动。

2、理清课文结构,找出中心句:

围绕中心句让学生上网搜集、浏览相关资料,再口头综述所看到的资料、景象。

设计意图:对语文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一个整体感悟的基础上,不能把课文内容弄得支离破碎。所以,学生抓住中心句,知道了学习的重点,也可以围绕中心句收集信息,浏览资料,准确理解课文。归纳、描述所浏览的资料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可进行创新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指导学习第二段

1、学生先看图、读书、质疑,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讨论:

在此基础上,找出并理解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再让学生用关联词把漓江水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最后让学生感情描述漓江水的特点,朗读课文中的感叹句和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是半扶半放,通过让学生自读、质疑、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描述,对桂林山水喜爱和赞美的感情被充分激发,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沟通和共鸣,从而使感情朗读课文做到投入而声情并茂。这里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感情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2、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自由发表对桂林水的看法,再在感情朗读中体会、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容量大的优势,让学生快速浏览,畅所欲言,加深对漓江水的感性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灵气与悟性。以感情朗读、平等交流作为主要手段,体现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

四、自主学习第三段

师生总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并按此方法自学第三段,不明白的地方可举手或发送电子邮件向老师、同学请教。学完,自主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五、以读促写,完成课堂小练笔

学生通过上网调阅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抓住特点,认真观察,恰当展开联想,并学习运用《桂林山水》一课中的写作方法,仿写一小段话。写完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阅、修改。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才能赋予学到的课本知识以生命力。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运用所学习过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使学生及时积累所学过的知识,并与伙伴享受成功的愉悦,激起了良好的学习心境。

六、自主总结,激励爱国之情

学生在网上交流天地学习感受:你最大的学习收获是什么?做的最好的是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又是哪些方面呢?交流完毕,教师激励同学奋发学习,把祖国江山妆点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教育最终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交流比较中,学生自我反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了清醒的认识,使今后的学习可以取长补短,有的放矢,有利于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热门课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热门课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会认 8 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对!桂林山水(板书)。那么,谁去过桂林欣赏过这一美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么?

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听你这么一说我真想快点去看看呢。)咱们没去过也不遗憾,来,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提炼: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我们可以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平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

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时,我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也看不到它在流动;仿佛看见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沙石都清晰可见;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绿……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

2.比较句子。

看看,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看配乐课件,教师旁白:这就是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美吗?那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吧(估计多数学生会读第二句)。老师也是一读这一段就喜欢上了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

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

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

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观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样的……(集体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游览桂林的山。

二、精读第三段,品味语言

1.过渡语:我们刚才通过读书,通过想象,通过品味与比较,充分领略了漓江水的美。那么,“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山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去发现吧!(学生自主读书。)

2.通过读书,你发现了些什么呢?(如“我发现这一段和上一段的结构一模一样。”“我发现这一段中的表达手法也是用了比喻和排比。”“我发现……”)同学们,你们数一数,这一段里面有多少打比方的句子呢?(5 个。)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正是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比方来描写事物,才使我们读起来格外亲切、好懂。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3.指导朗读。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通过画面理解一些重点词,如学生汇报期间,老师自然简笔勾勒“危峰兀立”,再如请大家看看“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怪石嶙峋”的画面。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解释词语。)

老师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背诵。

4.小结:谁能总结一下桂林山的特点呢???奇、秀、险。(板书)

5.仿照课文,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第四段,品味语言

过渡语:单看漓江的水,美;单看桂林的山,也美;可当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相依的图画时,那才是美不胜收啊!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课文。

1.联系全文想象一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有些什么景物?(有山、有水、有迷蒙的云雾、有绿树红花、有竹筏小舟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桂林的山和水本来就很美,加上了云雾会怎样?加上了绿树红花怎么样?加上了竹筏小舟呢?有了人会怎样?(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有了人就有了生气;有了人就使山水充满了情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山水美景也会因人的欣赏而生气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融合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谁来声情并茂地为这美景配上画外音?(配上图像、音乐。)

四、回应第一自然段

所以,我们一起思考??“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美景更因为有了人们去欣赏它,它才能得以闻名于中外啊!

五、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同学们,你们对这个板书满意吗?还应加点什么呢?(“甲天下”)对,同学们真聪明,这才是全文的“文眼”呀!

2.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回答(“总??分??总”),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想饱含深情地赞叹。谁能把课题扩充为一句表示赞叹的话?(“啊,美丽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爱桂林山水!”“我想看桂林山水!”等。)

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背诵课文。

2.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抄下来。

3.拓展阅读《浓碧》。

以上就是《《桂林山水》教案篇一》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2670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