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之四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只有写好课堂教案课件,能让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那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之四,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力我认为主要是要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节课中主要承载着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引领同时也是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个途径。在翟主任、陈校长、班老师还有全年级组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这项任务。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目标定位给一节课带来巨大的变化。

刚开始备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放在解决“红萝卜地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上“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检验与总结”仅仅局限在一道题的解答上,后来经过大家的指导做了调整,把课前研究改成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就是给出一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就是出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哪些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很明显的体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阅读信息联想问题”和“聚焦问题,寻找相关信息”使得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局限解答问题上,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感悟和总结分析。从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老师与学生要用亲和力。

试讲的过程中不断的涌现出我上课中的种种问题,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语言生硬”和“眼神往上看”讲课中与学生距离很远。陈校长说的非常正确我之所以出现这种就是因为平常上课与学生的交往。近几年我都在半路接班,接班的滋味很难受,每次都得费很大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原有的坏习惯和行为又算改变,接班时随着对学生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的坏毛病也就随之而来,想一想我都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在我的眼里更多的是学生坏毛病,很少能够看到哪个学生方方面面都好,所以每次上课或遇到事情都会很严肃的跟他们交流,说话也就生硬。这样的说话习惯在公开课上就显得那么不协调,尤其是用其他班的学生上课,师生之间什么都是陌生的,我的课堂语言显得好乏味。经过这次讲课我想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己,不仅仅做一个严肃的教师,更好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学习上不应因为知识不懂或不会而给予批评,如果态度不好必须严厉批评,对待学生要针对事情区别对待,该严厉时严,上课讲解题目时要温和一些,走进学生能够进行眼神的交流。

三、备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你有多少花哨的教学环节,而是在于你能否抓住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因势利导。这节课我采取的是课前研究课上汇报交流的形式,要想讲好这样的课,必须对学生了如指掌,既了解学生的研究报告写成什么样,更要知道学生能否讲出来,讲的怎么样?如果知道应该指导到什么程度,指导过了就假了,如果任其自然课上就很可能完不成任务,很难拿捏。我试讲了3遍,用了三个班,每个班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到了四班时,学生优秀表达能力又强,这节课最后上完感觉有些太简单,又一次没能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所以即使是同一节课在不同的班级中上,应该处理的方式,及达成的目标都应该有所不同。所以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备课时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不应该仅仅放在教学设计上。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磨练,这次活动展示了自己的优点更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这次能够激励我,慢慢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能为,不断的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其他人在看

[课件参考] 7的乘法口诀教案 之四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课件参考] 7的乘法口诀教案 之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插图制成挂图或幻灯片,一张月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齐背5和6的乘法口诀。

2. 回答:6×5是多少?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被乘数是几?表示什么?乘数是几?表示什么?

二、新课

1. 做教科书第64页的准备题。

教师出示方格图 ,同时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上面的准备题。请1名学生读题后,让大家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学生填完以后,教师边提问,边在黑板上填写。

“第2个格里填几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第3个格里呢?……”

2. 教学例1。

(1)出示1条小鱼图,并提问。

“这一条小鱼是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1个7是几?”

“1个7是7的乘法算式怎样写?你能编写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鱼圈的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出示2条小鱼图,并仿照上面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提问:“7乘2等于多少?可以编成哪句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陆续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小鱼图,同时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注意巡视。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填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7×3=21 三七二十一

7×4=28 四七二十八

7×5=35 五七三十五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教师: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4)齐读7的乘法口诀。

(5)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提问: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2个数呢?”

3. 做教科书第65页上面“做一做”的习题。

(1)出示一页月历(或看教科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提问:

“一个星期有几天?两个星期呢?3个星期呢?……”

(2)做第2题。指定1名学生读出第1小题,再提问:

“7乘3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再指定1名学生做第2小题,也要求先读题,再回答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让全班学生把其余的题做在自己的书上,做完以后再集体订正。

(3)做第3题。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学生读题说得数,再分别回答:

“7乘2再加7,就是7乘几?”

“7乘4再加7,就是7乘几?”

4. 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写乘法算式:7×4

(让学生读出得数,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教师板书得数和口诀。)

教师:7×4=28,4×7你会算吗?板书在7×4=28的下面

学生算出后,教师提问:4×7=28和7×4=28用的口诀相同吗?为什么?因为4×7和7×4都表示7个4或4个7相加,所以它们的得数相同,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

“可以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在“7×4=28”和 “4×7=28”的后面板书:“四七二十八”。

5. 做教科书第65页例2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1)做第1题,先做第1组,指定1名学生回答:

“7乘5等于多少?5乘7等于多少?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 教师指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同时让全班学生齐读。读后完,教师将乘法口诀中的得数擦去,再指题让全班学生齐说得数,先按顺序指,后打乱顺序指。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将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全部擦去,指定2名学生背出7的乘法口诀。

2. 做练习十九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模板


88教案网精选专题推荐:“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练习一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作为教师准备一份优质的教案是很有必要的。教案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好的教案一定要老师独立书写吗?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2.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仔细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后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情,将学习引向深入。】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并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以熊大熊二寻找食物为主线展开教学,并借助“长方形”“圆形”和“正方形”折纸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本堂课我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通过让学生帮助熊大熊二分苹果,先从4个苹果平均分,然后是2个,这些都能用整数平均分,渗透平均分。然后1个苹果进行平均分,“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通过平均分大饼、蛋糕,明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练习环节命名为熊大熊二闯关智慧森林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做中学,提高学习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分蛋糕时由学生拿正方形折纸折一折、分一分、同时说一说四分之一。另外练习环节设计了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说一说,优生带动差生活动,帮助其理解分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3、分层练习,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分别设计了折一折(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说一说(看图说分数)、找一找(寻找身边生活中的分数)。特别是看到法国国旗、巧克力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1、课堂纪律性不够。

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折纸活动之后学生仍然拿折纸玩耍,将学具变成了玩具,课堂控制力还有待加强。导致课堂有些阶段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带动好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以免部分学生玩耍错过重点知识的学习。

2、小组活动不充分。

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会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后的决

定,这样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折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并介绍自己创造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含义。交流时间比较仓促,达不到全面交流。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3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分数概念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是笔者在这次去希望小学上的内容。新课开始,我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8个苹果和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装几个?把8个苹果、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我出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个盘子里可以装多少个?”学生就回答半个苹果,老师就问:半个苹果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一份就是半个苹果,那这半个苹果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在学生猜测不定的过程中,我就告诉他们用一个新朋友来表示“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出示课题。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四分之一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我巡视一周,发现大多数同学会平均分成四份,但不能把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接着我就指导学生操作,又把几个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自己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操作练习,学生能更加理解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类型正确折法,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操作练习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吗?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接着我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拆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八分之一,让学生看着四张长方形纸上的阴影部分来说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学生很容易说出1/2>1/3>1/4>1/8,同时再帮助学生理解,我就说同样大小的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小红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小明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小刚吃其中的一份,还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小英吃其中的一份,小红吃得最多,因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吃到的一份就多,反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吃到的一份就少。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明白分数的含义并在明白分数含义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的过程上来看还不是很灵动,按步就搬的比较多,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是我经常犯的问题,因此以后还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上我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吸收。

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数能够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向都在接触,因此都很熟悉。“建构注意者”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此导入就从整数的平均分导入,从4个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样写,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在教师书写半个能够这样写,再让学生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一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分数的特点也就是分数的三大组成,分数线,分母和分子。我觉导入和初步认识分数这一部分教学还是能够的。

但在教学分数的含义时,我似乎操之过急,没让学生去发现而自己说了出来,当然是事倍而功半了。我就应课件演示的动态构成,让学生发现它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说说。如果还是有困难,还能够课件准备一个将一个饼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决定是不是。这样我想学生肯定能说出一二了。而我却在无形中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真的很不就应。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我设计的是折长方形的几分之几,透过图上不一样的颜色,再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我本想将抽象的分数,建立在形象的纸的上,对抽象的分数比较有一个依托和支撑。但我没有思考到才刚认识了分数就让孩子来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因此后经思考,还不如换成比较圆的几分之几好,比较既明确又清楚,容易掌握。现成的教具也有,只怪我没去看。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我想能够作为拓展题来思考,还是很不错的。

到目前为止想到的就这些,还期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意见。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5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好处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感知会有必须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并明白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人认为在本节课中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能够:

一、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学生熟悉的“分苹果”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2个苹果、1个苹果,到两个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的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此刻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重要性,不仅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透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透过折一折、找一找、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亲身感受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能够用分数表示,为继续探究分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加强实践,主动建构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用心的促进作用。发奋构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用心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长方形折1/2、1/4的实践活动中,透过对不一样折法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好处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第一、在教学中本人在如何激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言语平淡、缺乏热情;第二、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方面缺乏有效性,虽然能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但当学生对认知出现分歧的时候,如何给予正确匡正、引导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期望各位同仁能够给予传经送宝,本人在这边先谢谢了!让我能在教学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分数教学反思900字合集


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分数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趣的教案可以增加课堂的活力。教案是一个把科学知识因素,情意心理因素等的一些可控因素都统一起来的复合体。是不是很苦恼怎么编写出满意的教案呢?以下由栏目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分数教学反思”,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教学反思 篇1

活动与问题:1、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涂上颜色;再把这张纸的1/□看作单位1,表示出它的1/□,也就是1/□的1/□,把折出的1/□涂上然后把这张长方形展开看一看,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把刚才折纸的操作活动用算式表示出来吗?3、猜想与验证:涂两种颜色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打开折纸并验证。4、把学生的算式和结果尽可能多的都写在白板上。5、小组讨论并发现规律。

【反思三】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践中设计本课时,有以下三个想法:

1、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1/□,可千万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它给学生的很大的空间和权利。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就是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更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3、在亲身活动中感受数学。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案例三的设计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折纸这一直观动作进行反映,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计算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力求凸显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使短短的一节课,时时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学生课堂生命活动得以充分展现的关键。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数学课的操作毕竟是学习意义上的操作,是一种特殊的动手活动,在组织操作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切忌为了操作而操作,使活动本身流于形式。二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学具操作要注意适时、适量和适度。适时就是要注意最佳时机,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适量是指要控制使用的次数,活动的时间,并不是搞得越多越好。适度是指当学生的感性认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掌握火候,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分数教学反思 篇2

《分数乘分数》一课上完后,我无比的激动,因为我的尝试得到了成功。

当然也有好多不足之处。这节课上下来,自己感到在以下三方面要加以反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即为什么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实际上是数出来的)。的确,我对单位1的考虑略有欠缺,这一难点未能以重视,因此学生即使会计算了也不清楚为什么折纸就可以找到原因了。

其次教师的指令不够清楚。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分数单位相乘时,试图体现教学的层次(在学生做的前测中可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已经会算此内容了),想对层次好的学生放得开些,就把原来的设计由教师发出清晰的指令改为让需要帮助的学生看提示,也不加指导。问题就出在这里:学生不来看你的提示,不按你的要求来折,效果大折扣。

第三,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一些好的课师生配合很和谐,而有些课上得很差是因为学生不来理你,这其实就是教师的功力深浅所在。好的老师会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说什么;也会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在说什么,会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回答。而我往往不是诚心诚意地听学生的说话,不知道应该怎样使学生奇怪的回答与自己的轨道结合起来。比如:学生提出半个苹果的一半可以列式为1自己就未加以肯定,这是非常遗憾的。因为他的回答非常好,可以帮助理解单位1。可以追问:第一个 和第二个 意思是不是一样的?多可惜。

又比如:学生已经说出 的算式,自己虽然也肯定了他,但为什么不肯把这个算式写到黑板上呢?再追问一句:你们认为他是怎么想的?你能折出来吗?不是很好吗?错失了良机。

最遗憾的是:有个学生上来演示,他是先计算再折纸的,而我却没有发现。教师应该有快速地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必须磨练的基本功。

分数教学反思 篇3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等。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机会有限的缺陷,还可以培养了学生听,说,交往和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是这样处理《分数除以分数》这一课的,我把书本的例2计算5/14÷10/21改为一块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8/25平方米,宽是2/5米, 长是多少米?接着就问:“怎样列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8/25÷2/5”接着又问:“会计算吗?”学生们又说:“会。”接下来先请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汇报结果时,①有的小组说我们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8/25÷2/5=0.32÷0.4=0.8(平方米)

②有的小组说因为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都是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我们认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也等于乘以这个数倒数。所以 8/25÷2/5=8/25×5/2=4/5(平方米)

③有的小组说我们把除数是分数的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进行计算,8/25÷2/5=(8/25× 5/2) ÷(2/5×5/2)=4/5÷1=4/5(平方米)

④有的小组说,我们利用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是这样想的,几和2相乘等于8,几和5相乘等于25,可以推断出这个数是 4/5,所以8/25÷2/5=4/5(平方米)

⑤有的小组说,分数乘以分数可以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那么这一题计算方法也可以用分子4/5(平方米)相除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除乘的积作为分母,所以 8/25÷2/5=(8÷2)/(25÷5) =4/5(平方米)

当学生们说出这五种方法以后,我让他们再小组讨论这五种方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分数。再汇报结果,得出①④⑤对于特殊的分数可以使用。②③相比②简便,③麻烦。最后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除以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和前面学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联系起来,得出统一适用的分数除法的法则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乘以乙数的倒数。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新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享有发言权,可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同学们,同时也可以倾听其他同学们的意见。通过两次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所学的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数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涂画、比较、归纳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直观导入

在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算理,一开始我就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通过对长方形纸的涂色,很好的揭示这一道理。将抽象的算理与直观的示意图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解决算理时,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从而启发计算思维。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二、关注算理的推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新知教学时我出示“1/2×1/3”猜一猜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我提示学生想一想分数与整数的意义看一看适合分数与分数相乘吗?最后学生得出,“1/2×1/3”表示二分之一的三分之一是多少。这时,我告诉学生这道算式也可以表示三分之一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我想肯定有同学能够很好掌握,可是肯定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于是我接着要求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这个算式的意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也加深学生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法则的理解。

当学生画出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时,我问学生,从图中你能看出“1/2×1/3”的结果吗?学生一下子就说了结果1/6,然后我又出了几个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式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说出得数这样经过几次动手操作,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学法的渗透

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画图、折纸、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现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特殊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这样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教学反思 篇5

上了此次课,感想很多,感受最深的则是教学设计问题。

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对这些人生经历不多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教材的理解,学情的把握,教学模拟式的创新~~~~~~~

对于教学,我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可以原谅自己设计问题没有坡度和不够有针对性——虽然这种情况不大出现。但我决不能原谅自己,居然会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并试图逼迫学生步入困境而想完成教学任务,严重违背了教学相长的规律,破坏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则。难道我不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吗?难道我能将学习的责任单一的怪罪到学生身上而不改变自己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吗?难道我能视学生的困难而不顾却一味地逼迫他们实现所谓的目标吗?

这是一次教训,有它的偶然性,但一定有我教学观念上的偏差。我不希望自己真的是老了,老得觉得自己不再需要思进取求完善了,那我也该离开三尺讲台,回家了;不过那时女儿也会鄙视我的!

分数教学反思 篇6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通过学习教材理论的材料,我认识到,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即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中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主动探究、主动合作。

2、教学安排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估计的过高,造成教学过程进行的不是很顺利。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完整解题过程的训练的不够,很多知识点渗透的不到位。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更有住于思考,更容易发言。这节课中由于我的引导过多,使得学生一直在按照我的思路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造成课堂气愤很沉闷。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4、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5、要有充分的课堂准备。

6、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在讲到这节课的关键部分也就是三道应用题的比较,让学生找出联系和区别时应该给学生充分自主深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可能会比自已干想效果会更好,同时交流也能互相促进。

最后,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弛聘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之目的。

分数教学反思 篇7

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学习这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试着去解决课本上的几个问题:

课上让学生交流探索的结果,教学反思《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在前一问的基础上可以类推出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有的学生采用了折纸的方法,一步步的给大家讲解,效果也不错。

学生讲解的头头是道,说实话,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安排学生的探究、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研究中提出猜想,最后在举例中检验猜想后达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的探究花了大量时间,最后只是对法则进行了总结,从时间的分配上来说,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很少,学生对分数乘分数到底掌握到什么情况心中没数。这让我想到,我们在课堂上无论事先设计的多么完善,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跟着学生的思路走,而不能死套教案,一定要灵活处理。

遗憾的地方:能讲解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孩子是听会的,个别学生对算理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对后续学习会有一定影响,对这部分学生要多帮助、多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分数教学反思 篇8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课件必备] 《四季》教学反思之五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必备] 《四季》教学反思之五”,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既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积累了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创设、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课文一起走进春夏秋冬四季之美,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本课的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读为本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人为本,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读、仿读、想象读、男女生赛读、带动作度等方式,尽情地读了本文,学生在读中学会了字词句的教学,在读中背会了全文。

二、感受四季美,模仿说诗句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在教学《四季》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图片,结合课文的每一小节格式,训练学生仿说句子。由于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生活中许多景物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仿说出了很多精彩的语句——

“桃花红红,

它对蝴蝶说:

“我是春天。”

菜花黄黄,

它对蜜蜂说:

“我是春天。”

雪糕凉凉,

它对小朋友说:

“我是夏天。”

太阳炎炎,

它对大树说:

“我是夏天。”

雪花飘飘,

他调皮地说:

“我就是冬天。”

在学生表述时,我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正因为有了前面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学生才有了这些精彩的创新和运用。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怎么写


本节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生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具体的认识、深刻的理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而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的例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的基础与生活中对百分数的认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体验到现代生活中数学应用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体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教学。

2、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坚持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通过看、思、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创造百分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留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这节课主要通过创设初步感知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学习过程,留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应用,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理解。探究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获得新知识、学会学习是教师共同认同的。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充分地行研究、讨论和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同时使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仍然是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


88教案网内容专辑推荐:“分数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敬请浏览。

每当老师走进课堂,都会随身带一份教案。在课堂中,教案是不可缺少的。写教案是老师备课的一个过程,可以帮助老师熟悉上课的流程,写教案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我们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篇1)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整体上讲是成功,但成功的背后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只是从复习回顾导入,没有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问题的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素材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的实际意义,并以此得出可以借助分数单位来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借助表象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还是过于关注教材,灵活性欠缺,如在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随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要比老师出题或者直接完成书上的练习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其它:在验证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部分,设计得不够紧凑,有重复。在得出方法之后,对于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的参透的不深。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这一环节,学生讨论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应该请学生复述,并模仿练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达到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反馈交流外,还要注重生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碰撞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扩展。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能用“点睛之笔”来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一定保证相应的环节,要在个体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在应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扩展适度,突出梯度。

在多次的课程活动中,在领导和老师们无私的帮助下,感觉自己有了很多的收获,但仍然有太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从有秀教师身上汲取更多的营养。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篇2)

教学片段: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请比较3/4和4/5的大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学生尝试练习。

教师组织汇报:请同学们汇报比较的过程。

生1:4/5大,因为3/4=0.75而4/5=0.8.

师:还有别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生2:画图表示,画两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表示单位1,用阴影部分表示3/4与4/5.

生3:分母翻倍法,使分母相同,比较分子。

生4:还有分子翻倍法,使分子相同,比较分母。

师:还有吗?

生6:1-3/41-4/5,从同一个数里减去不同的数减去的数越大,剩下的数越小,减去的数越小,剩下的数就越大。

生7:我还有一种方法,同时去乘20,分别得到15和16,所以4/5大。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一个新内容时,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即要先复习一下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或者是解决新问题所必须的知识和方法。似乎没有教师的这一复习铺垫,学生就不能去探索、去实践,也就不能掌握新的知识了。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部分内容,按照一般的做法,教师肯定要将最小公倍数、同分母或同分子大小的比较复习再三。其结果是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就会潜意识的与前面所复习铺垫内容联系起来。致使思维受到限制,创新力得不到培养。

想起在平时的每一次考试以后,总能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说:这种类型的题目我明明讲过,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学生就不会了,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时,不能主动地将其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而学生之所以会这样,又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分注重复习铺垫不无关系。当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学生习惯了由教师去告诉他或暗示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从哪些方面入手。因此虽说我们的学生最不缺少解题,也最不怕解题,但他们最擅长的是解决熟悉的问题(其实这已经不能称之为问题了),而一旦遇到以前没遇到过新的问题时,往往就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了。所以,当前题海战术仍能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篇3)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在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大家具体、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几位学生还提出了与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不相同,却也十分科学的方法。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学生独立完成的一次,对子交流一次,小组合作的也是一次。在对子交流时,我发现班上对子的组建还要进一步强化,有的两个人完全没有交流,更谈不上互相帮助。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改进。在小组交流时,我也发现,平时说话不多的同学在小组交流时也不太爱发言,所以小组评价制度也要再细化。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篇4)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的大学比较方法。整体上讲是成功,但成功的背后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

1、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创设了孙悟空分果子的情景,请学生判断谁笑得聪明,设悬念入课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问题的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素材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的实际意义,并以此得出可以借助分数单位来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借助表象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还是过于关注教材,灵活性欠缺,如在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随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要比老师出题或者直接完成书上的练习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其它:在验证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部分,设计得不够紧凑,有重复。在得出方法之后,对于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的参透的不深。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这一环节,学生讨论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应该请学生复述,并模仿练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达到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篇5)

新课程教学目标十分强调“情景性”、“过程性”和“思考性”,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本节课基于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设计并实施教学,总的看来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发展和延续。

学生从一开始的情景题产生疑问引发兴趣,虽然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但许多学生的猜测是错误的,教师欲擒故纵,乘势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接着,学生自己创造分数,给分数分类,独立探究分数的大小,学习兴趣开始发展。再进入小组交流与合作探讨,懂的学生兴致勃勃介绍自己的“成果”,有疑问的学生流露的是迫切解惑的神情,小组互帮融在其中,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组织“说”、“画”、“议”、“看”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持中延伸。巩固练习也产用多种形式,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潮。最后回访“情景题”,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成就感”,用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和发展。

学生自行创造学习材料,并对自己所创造的学习材料进行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小组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中,具体训练学生交流、互帮、合作探究的能力。汇报讨论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看一看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辩、看、手”等多种学习能力。多种形式的巩固性练习,使学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双基真正落到实处。总结评价的过程,培养学生回顾、梳理知识的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的评价能力。

感到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学生对多个分数,尤其是其中既有同分母分数,又有同分子分数时的比较,思路上出现错误。在下节课里,应展开研讨。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模板(篇6)

最近这两天一直在学习分数,对于分数大小的比较刚开始我是这样讲的,先让学生用实物模型表示给定的分数,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二是通过面积模型,让学生借助面积模型进行比较,初步感受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过程,同时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单一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的比较学生们学的很快,基本上他们都可以很快的把大小比较出来,同时对于这一知识点中午我让孩子们进行了巩固练习,就是想着担心他们在后面的分母相同的情况时容易出错,因此在下一个指知识点分母相同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先涂颜色,再比较大小,或者给出图说出相对应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整节课下来,发现他们的接受程度还是很不错的,一个个说自己会了,简单,因此在中午的数学小练习中我把两种情况掺杂在一起,想看看他们的反映情况,结果真是太高估了这帮小学生,有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对分数大小比较的情况已经完全搞混了,不知道如何去比较大小。

后来反思自己还是对学情了解不准,太高估了他们,被动的被小孩牵着鼻子走,无形之中把这个知识点给提前搞混了。其实现在想想当时我应该讲完分子相同的情况后就让学生强化巩固,这样中间再加上一个几分之几的过度,消化分子相同情况的比较这一知识点那么在接下来的分母相同情况的比较时学生们就不容易出现两个知识点搞混的情况。应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专题强化,这样就可以摆脱前摄抑制的影响。

于是在今天的数学练习课上我又把两个知识点拿出来进行讲解,对比,归类,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几个分数大小比较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子相同是一类,分母相同又是一类,对于分子相同的情况如何从意义方面来比较大小让学生说一说,对于分母相同的情况如何从意义方面来比较大小也让他们说一说,并且最后帮助他们把分数的意义三句话归纳总结,分几取几,让学习稍微吃力的孩子按照这个模式说一说,希望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他们不会在出现像今天的迷茫情况。

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有需要一个接受消化的过程,对于数学更是如此,因此再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还得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学情,争取一个一个知识点把握清楚,打扎实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学生才会记得更加牢固更加清楚。

以上就是《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之四》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分数乘法教学设计北师大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659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