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000字集锦8篇

2022-12-03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000字集锦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是鲁教版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一则适合低年级段的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不同的生活状态:一只勤恳地练习本领;另一只自以为父母是森林中的大王,则每天懒洋洋地什么也不做。通过对懒狮子和勤狮子的学习,以及领悟狮子妈妈的话,告诉孩子:凡事不能依靠别人,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遵循低年级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把课堂学习转变为有趣的生活故事学习,培养孩子喜欢语文课的情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使他们主动地去接受与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两个生字。

2、理解“整天、懒洋洋|、刻苦、滚、扑、撕、咬”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

能准确流利地课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应该从小学会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整天、懒洋洋、滚、扑、撕、咬的意思。

2、读准1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理解整天、懒洋洋、滚、扑、撕、咬的意思。

2、体会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揭题,说话导入

1、小朋友观察图片,这是什么?(出示狮子的图片)说说你见过的狮子。(板书:狮子)

2、开火车喊喊它:狮子。注意轻声与翘舌音。引出课题:两只小狮子。

二、课文通读,生字学习

1、自主自读课文:如何读好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带拼音学习,去拼音巩固。

狮子、整天、练习、辛苦

将来、靠、应该

滚、扑、撕、咬(说明是四个动作词)

懒洋洋、慢吞吞

①小老师带读②齐读③开火车检查学生读生字情况

温故知新:我们以前还学过很多后边两个字一样的词。(出示:绿油油、胖乎乎、亮晶晶)

像这些前面不是第一声的词,我们要把后边的词变成第一声。

旧的知识不忘记,新的知识要牢记,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3、再次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读读你认为难读的段落。

①检查读书:开火车完成全文朗读

②给小狮子取名字: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课文中的两只小狮子有什么认识?

引出:勤勤、懒懒。(板书)

三、课文学习,词语体验

那我们就赶紧与勤勤和懒懒打打招呼吧,读读这段话,遇到刚刚的生字要注意读正确。

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出示第一、二自然段:生字带拼音)。

指名学生朗读。

学习认识勤奋的小狮子——勤勤:

1、学习“练习”:老师见到一个很眼熟的词:“练习”,你在哪见过“练习”?

反复地做一件事情就叫做练习,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本领不同,那么他要练习的本事也不同,那么勤勤他需要练习什么呢?(板书:滚、扑、撕、咬)

2、学习“滚、扑、撕、咬”:看动画理解动词。教师指导做动作,边读边做动作。(出示flash狮子练习过程)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来做动作。

朗读指导:勤勤在练习滚、扑、撕、咬的时候一定很带劲,所以我们也要读得很精神!

3、学习“整天”:勤勤劳会在什么时候练习呢?早上、中午、下午。

朗读加动作:(三位学生扮演勤勤劳朗读)

早上,勤勤在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中午,勤勤在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下午,勤勤在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像这样早到下午的练习,就叫作“整天”练习。它为什么整天练习?

引出:为了捕捉猎物,不饿肚子。

4、学会应用滚、扑、撕、咬:那勤勤他做到了吗?

勤勤看见草丛中有只小动物,它猛()上去,一口()住小动物,在地上打了个(),用他尖尖的爪子()开,美美地吃了起来。

勤勤刻苦地练习,终于成了一只有用的狮子。

而另一只小狮子呢?(板书:懒洋洋)

对比认识懒惰的小狮子——懒懒:

1、学习懒洋洋:(出示:慢慢地出来懒洋洋)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朗读指导:老师教你们一个读懒洋洋的秘诀:读得慢一点,轻一点!

想想看,懒懒什么都不干他会是怎么样的?什么事都不想做,很懒惰就叫做懒洋洋。

指名学生读。老师好像看到了在睡觉的懒懒;老师好像看到了在晒太阳的懒懒…

放到句子中读,教师范读,学生读。

2、初步进行对比,懂得道理:一只小狮子不怕辛苦,坚持练习,一只小狮子却什么也不干,区别太大了,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那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出感情来!看来你们把勤勤的精神都学过去了,那我们学习勤勤来练练字,老师看谁表现?

四、学会观察,指导写字

对比字:这个“练”字,仔细看,它右边的字像哪个字?突出“横折勾”,不是“竖勾”。

(出示:练习)

范写:练习。这两字需要注意什么?

1、“练”的右边不是“东”,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习字的“横折勾”末端需稍弯。

五、总结内容,启发道理。

这节我们认识了会滚、扑、撕、咬的勤勤,还有懒洋洋不肯练习本领的懒懒,小朋友想想自己需要学习的本领是什么,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讨论!

板书设计:

两只小狮子

勤勤:滚、扑、撕、咬

懒懒:懒洋洋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

2.通过自主识字、交流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扩展想象等加深对不同角色的理解,体会狮子妈妈的话。初步学会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内心喜欢阅读类似童话故事,愿意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喜欢文中的勤狮子,为懒狮子担忧,希望他能改正缺点,刻苦学习,渴望自己也是刻苦的“勤狮子”,长大成为“真正的狮子”。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就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刻苦、懒洋洋”等词的意思。弄清懒狮子的不练功的原因,读懂狮子妈妈的话。

教学难点:

有些生字音不容易读准,有些生字的字形易与熟字混淆。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知道“辛巴”是谁吗?(针对学生回答简要介绍一下狮子王中的辛巴勇敢、自信、独立、坚强的形象。)

2.说说你对狮子的了解?(学生畅所欲言)

3.那今天我们要学习27课《两只小狮子》,看看这又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

出示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朋友用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4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每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小组长领着小伙伴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类总结,教给孩子识字方法。)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检查自学:

a、屏幕出示生字:

自由大声读。

和同桌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然后讨论一下哪些字的读要注意。

开火车读。

出出金点子,帮助大家记住这些字。

b、这些生字藏在了词语中,你还会读吗?同桌同学一起读,看读得快又对。当个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谁能从这些词语中找出abb的词语?再举几个这样类型的词语。齐读。

同学们数清楚了吗?课文一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评议读得怎么样。(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三、创设情景,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图中两只小狮子的表现?

2.自由练读,读写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指导读第一句: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1)指名读。

(2)说说这小狮子整天都练些什么本领?谁能用动作来演一演“滚、扑、撕、咬”的.动作?

(3)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什么叫“整天练习”?小狮子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样去练习,而是整天在练习,真辛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

(5)为什么这小狮子要整天练这些呢?说出自己的理解,指导读第二句: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1)指名读。

(2)让学生演一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这个词贴到懒狮子的旁边。

(3)看着图,图中的小狮子眯着眼睛,翘着二郎腿,懒懒地躺在草地上,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3.指名学生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余小朋友配合着配上动作表演。

4.学到这儿,你想分别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些什么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用生字组词读。

2.游戏巩固生字。

(本课生字较多,用一课时解决,任务较重,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必须把识字任务分散快,每课都识字,每课都巩固,这样就容易扎实的掌握。)

3.指导书写“练、习”

学生先观察,说说注意点等。

教师范写,重点讲解“练”。“练”字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要少了横。“习”字中横折钩的折笔不能太向左斜。

学生描红,练写。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师生讲评。

五、作业

从本课中找到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

六、板书设计:

两只小狮子

刻苦的狮子、懒狮子

整天练习、滚、扑、撕、咬懒洋洋什么也不干

应该真正本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帮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且可以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掌握、理解.

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

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否有难点)

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生活

情境图

发掘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寻找解法典型的学生。并让其板演

-板演学生讲解解答思路,从而得到第一则归纳素材

-整体感知蕴含的规律,让学生再举例,丰富素材让学生尝试归纳结论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汇报、他生补充纠正,师揭示准确的结论、表述)呈现结论(出示小黑板)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分层练习)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四、梳理知识,解决质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生生互助)

3、你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首先来回顾一下教案的具体内容

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同学们要注意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要漏掉重要的内容哦!

课题名称

一、教学目标

[1-3年级]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____________,理解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__________过程中,初步学会__________,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________活动,初步体会________,培养学生________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4-6年级]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能熟练地___________。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__________过程,体会__________,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________活动,体验________,初步形成________能力和________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_______,能够熟练运用______。

【难点】

理解(推导)_______的过程,掌握运用_______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活动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出示情境(复习旧知)________。

提练数学问题,并提问学生:____________。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____________,并引出本课内容。

环节二:新授

(一)合作探究

1.教师多媒体出示PPT,提出问题并分组:

问题1:________。

问题2:________。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

小组1:________。

小组2:________。

4.教师针对小组展示,作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提升:_________。

(二)例题讲解

1.出示例题________,学生独立思考。

2.讲解例题,演示过程________。强调书写步骤。

环节三:巩固练习

PPT出示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作答,集体讲解订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点评,提升。

环节五:布置作业

作业1:课后练习1.2.(一二年级无书面作业)

作业2:搜集(上网查阅)生活中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下节课分享交流。

五、板书设计

课题

知识点一:______

知识点二:______

知识点三:______

总结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2谈话

(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 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自己轻声说,说后交流)〖HT

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人,后4个的是哪几人,谁排在第4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 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

(2)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 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了肯定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三、巩固深化

1摆一摆

(1)教师口述,学生摆放

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2)同桌互练

2涂一涂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同桌相互说一说: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

[评: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新知感悟的检验,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四、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2 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讲述: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3 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讨论: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也就是说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是说几室

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4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由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的动画情境的再感悟,最后是动手操作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总之,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5)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4、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

5、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A、3 B、4 C、5(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xx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2400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反思:关于这个案例我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2、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jAb88.cOm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教学的前面,其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复习并激活已经教学的面积知识,包括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二是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准备,为主动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能通过分一分、移一移、数一数、估一估等方法数出或算出一个规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技能目标:掌握面积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做好比较充分的知识和准备。

方法目标:1、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体会等积变形,感受转化的策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动的转化方法

难点: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池塘的平面图的面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小组内准备各种规则与不规则图形一份

3、剪刀、水彩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营造分类情景,感知图形特点

1、分类

学生桌上有许多图形,请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动手分一分。

预设分类方法一:分成简单图形和复杂图形两类。

方法二:按是否规则把图形分成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两类。

方法三:按图形中的格子特点把图形分成只有整格的复合图形和既有整格又有半格的复合图形。

2、

师:像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图形是简单图形,其他四个图形把它们成为复杂图形。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会从简单的入手。

二、新课展开,感受解决问题策略

1、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是多少?(第一组图形)

师:你们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预设方法一:计算的方法,先数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把长和宽相乘就得到了长方形的面积。

方法二: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师:不管是用以上的哪一种方法,当我们得出结果后还能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复杂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第二组图形)

(1)第二组中这些复杂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2)生:在小组里讨论确定解题策略,相互交流。

预设:左边的图形横着画两条线,把这个图形分成3个长方形;竖着画一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长方形……

预设:右边的图形竖着画2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部分;横着画两条线把图形分成3个部分;也可以横画和竖画相结合把图形分成几个部分。

(3)比较方法,虽然有的竖着分,有的横着分,这些分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图形)

(4)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复杂图形,用笔分一分。

要求:分的痕迹要清晰、分成的简单图形的各部分面积要看一眼就能知道。

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进行方法渗透。要知道复杂图形的面积,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把它分解成几个简单图形,然后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相加就得到了复杂图形的面积。

策略一:复杂转化成简单(分一分)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解决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一个复杂图形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这种操作是在保持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形状的变化。教学的转化意识是。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到:稍复杂的图形可以等积变形成较简单的图形,求积方法未知的图形可以变成求积方法已知的图形,这就是转化。等积变形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是探索新知识的途径。学生在体验转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策略。]

3、有半格的复杂图形的面积

(1)师:你能用分一分的方法把有半格的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成简单图形,并一下子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2)生:独立试一试并交流

预设一: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复杂图形,把三角形向右移动拼在后面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预设二:分成2个三角形和一个复杂图形,把三角形向左移动拼在后面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对活动过程进行。把一个复杂图形分成几个图形,进行移动,拼成一个规则图形。

师:在你们活动的过程中,分完了为什么还要移?这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使半格能凑成整格)

策略二:复杂转化成简单(移一移)

(3)师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4)师:不管是策略一分一分,还是策略二移一移,都是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难的化成容易的的来解决,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板书)

本环节在学生操作形成自己的策略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得到的就不单是转化的方法,而且体验了转化对解决问题和数学学习的意义。

4、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又该这样来解决呢?(多媒体出示池塘平面图)

(2)师生交流讨论: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有没有困难?

生:发现图上有不满格的

师:这时,我们把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来计算。那两个不满整格的就看成是一个整格。

生: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开来,然后再计算它的面积。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区分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

预设1:把不满整格的和整格的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涂上颜色。

预设2:把不满整格的和整格的做上不同的记号。

学生同桌合作算出图形面积。师收集学生的方法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现答案都不相同,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

要让学生理解:我们算出的面积只是一个近似值,因此都对。但是方法是科学的。

策略三:分类计数(数一数)

5、生活中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师:当我们在生活中想知道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但是又没有格子的时候,还能用到策略四:估一估。

(2)估一估自己的手掌心的大小

交流:你是怎么估的。

(写出你想估一估的物体的表面并估一估,在小组里交流)

三、交流本课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知道了哪些知识?

四、课外活动

用小方格测量树叶的大小。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7)

教学设想: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件出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课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小组合作完成填空。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细读童话,理解内容

(一)边读边思体会情感根据板书提出问题。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随机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二)想象说话: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独立说话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学习、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四、总结全文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已、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学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能力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已、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学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识字课件,动画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知道,鸭子很会游泳,老鹰能飞得很高很高。这样的本领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就能明白了。(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认“自、己、吧”三个生字,注意读准“自”。(提示:自是平舌音。)

3、质疑:“自已去吧”这话是谁说的?去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演示动画片《自己去吧》,学生观看动画片。

2、学生简要说说看了动画片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

4、读通句子,要把每一句话读正确,注意停顿,词句连续。

三、识字

1、检查生字读音。

游戏:考考你。(同桌相互指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拼读,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重点指导或提示:“深”的声母是翘舌音,“您、那”的声母都是鼻音,“吧、吗”都读轻声。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给这些字找朋友。

3、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

4、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四、读文(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伴听。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再读课文,巩固生字。(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6、名读,分组读,全班读。

7、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以备下节课解决。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自、己”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短撇、竖弯钩的位置。

2、学生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比较字形:自与目、己和巴。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走迷宫”,认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课文

1、出示投影片,播放乐曲。

今天天气真好,小鸭子和妈妈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散步。小鸭子看见哗哗流淌的小溪,它怎么对妈妈说的?

妈妈又是怎么回答它的?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2、学生自读。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

3、教师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吗?”让学生体会到小鸭子缺乏自信,想要妈妈陪伴它去游,但又不知道蚂妈是否愿意,因此用商量的口吻问妈妈。

4、同桌互读。

5、教师再启发想象: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学会游泳后心情怎么样?又是怎么说的?

6、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观察课文插图一,议一议以上几个问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角色朗读小鸭子与妈妈的对话,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表演。

7、各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角色读得。

汇报小组讨论的问题。

8、小组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第二自然段。)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要想像什么?(小鹰刚学飞时心里怎么想?学飞翔时遇到什么困难?学会了飞翔心情怎样,会怎么说?)

组长分配学习任务,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

9、自学汇报。

三、看图,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看文听老师朗诵。

3、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扩展活动

1、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2、分组在全班表演课本剧,尽量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创造、编制、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东、西”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东”字的第二笔和左右两点的位置及写法。

2、让学生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教师范写,并提醒学生写好左点:起笔轻快,向左方向行笔,收笔稍顿,并折向右上方,注意与右点呼应,左右两点对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自己去吧;

小鸭自己学游泳。

小鹰自己学飞翔。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2000字集锦8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303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