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在新授课程内容前,一般会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是不是不太清楚教案怎么写呢?88教案网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

活动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活动内容:

通过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家中装电话和购买电脑的台数,算出本班拥有电话、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家庭数的百分率,再通过算出的百分率推算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

活动目标:

1.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率的认识;

2.让学生经历网络环境中的整个统计过程,体会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再利用样本的统计资料分析整体状况的统计思想;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步骤:

一、小组自由实践活动

1.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活动内容,在小组内讨论应该设计。那些表格。

2.分工设计本组拥有电话、电脑家庭登记表以及本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登记表,在电脑上完成制表。

附:第()小组拥有电话、电脑家庭登记表

姓名

电话(有或者无)

电脑(有或者无)

第()小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总户数

电话户数

电脑户数

3.教师通过主机控制选择各组设计的表格,请小组长介绍表格设计意图及统计的方法,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评价选出优秀设计方案。

二、小组交流合作互动

1.讨论:怎样在小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小组之间交流设计统计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各小组在原有的小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的基础上改制全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3.教师通过监控,任意切换各组的屏幕,展示各组不同的设计,由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创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交互作用,对比比较,使效果更明显。

附:本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全班户数

电话用户

电脑用户

4.通过比较选择相对合理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同时,教师教给学生利用计算器的方法,使计算正确率更高。

5.让学生分别计算本班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率。

6.校对结果后,让学生说说计算结果的意义。即:本班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之几;本班拥有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之几。

7.讨论:这个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理解普及率的含义。

8.在统计表上添上普及率这一项。

附:本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全班户数

电话用户

电脑用户

普及率

9.分析统计表,比较:电话的普及率和电脑的普及率哪一个高?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0.追问:根据求得的班级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你能获得哪些相关的信息?

利用这一信息,分析本地区、本省以及全国的电话、电脑普及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本班家庭经济状况在我市所处的水平,认识到统计所得的本班家庭电话、电脑普及率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可以推算出本地区家庭电话、电脑的普及率。

教师提示相关信息: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完成了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评出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张家港市进入中国经济百强县(市)前十位。

*在1979年至今的23年中,江苏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全面小康时间表亮相,20xx年达到小康标准。

学生在分析梳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全国各地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了解国情,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爱国情感。

11.查找相关链接,明确我国在世界所处的经济地位,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决心。

教师提示相关信息:

华夏经纬网中科院首次评估:中国综合国力位列世界第七,经济力仅次于美、日。

三、课后实践课题多

在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方法和体会后,留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我们还能进行哪些有意义的调查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调查活动,把实践活动向课外延伸。

教师对学生拟定的调查内容进行适当筛选,使研究内容更有价值。

评析:

1.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科研课题,它具有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过程,课后的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是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深远的意义。

2.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有实验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计算机能看见、听见,还能动手操作,比单一的听讲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尝试研究一种网络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体验到网络环境交流的便利,使交流的空间更宽阔,接触零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践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课后的学习过程更具有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

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都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和生活

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教学重点】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际运用。

【教具准备】

蓝球

【学具准备】

表格。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复习旧知,解决问题

1、答话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知识?

2、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你能介绍一下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吗?

3、什么情况下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4、你能解决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吗?

出示P59的练习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集体订正。

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师:在生活中,你需要用到期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

出示P59实践活动课题。

说清要求,分组进行。

1、需要收集什么数据?

2、如何绘制?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评一评,哪一组的统计图做得最好。

通过复习旧知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理解,并能掌握其的实用性。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3】

第一课时(总13)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5日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P26-27例1、例2、例3,练一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运用进率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单位化聚。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面积单位呢?

2、一个长0.4米,宽2分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练习,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米作单位:0.40.20.1=0.008(立方米)

②用分米作单位:421=8(立方分米)

③用厘米作单位:4020xx=8000(立方厘米)

3、导入练话。

0.008立方米、8立方分米、800立方厘米都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它们使用的体积单位不同,结果是否相等?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能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积单位的进率和应用。(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体积单位的进率。

⑴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教具。

提问: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棱长是1分米,也就是多少厘米?

如果用棱长10厘米计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和1000立方厘米都指这个棱长为1分米正方体的体积,所以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应该有什么关系?

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⑵你能说明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⑶看书P26,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进率。

1010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100100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01000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教学例1

⑴学生自学。

⑵指名口报,说出是怎样想的。

⑶得出:和以往一样,把高级单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数要乘进率。

⑷回顾复习题,想0.008立方米、8立方分米、8000立方厘米是否相等呢?为什么?

4、教学例2。

⑴学生自学。

⑵指名汇报,说出是怎样想的。

⑶得出:和以前一样,把低级单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数要除以进率。

⑷练习。

5600立方分米=()立方米

7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60立方分米=()立方米

94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小结: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与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的名数改写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要注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6、教学例3。

⑴学生尝试。

⑵指名汇报,可以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1.81.50.01=0.027(立方米)

0.027立方米=27立方分米

解法二:1.8米=18分米

1.5米=15分米

0.01=0.1分米

18150.1=27(立方分米)

答:它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

⑶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五第1、2题。

3、1立方米3立方分米=()立方米

2.47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厘米?

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3、4题。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二课时(总14)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6日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P28例4,练一练练习五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难点:

容积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430立方分米=()立方米

2.5立方米=()立方分米

3.6平方分米=()平方米

0.3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2.5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二、导入。

1、一个有木板厚度的木箱,从外面量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从里面量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

⑴这个箱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⑵这个箱子里可装沙子多少立方厘米?

2、师:这个箱子里装的沙子的体积就是这个木箱的容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三、新授。

1、自学P28,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物体的容积?

⑵容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容积的数据从容器的那儿去度量?

⑶计量容积一般用什么单位?

⑷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什么单位?它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2、汇报自学结果。

3、学生质疑。

4、提问:

⑴木箱的容积就是木箱的体积,对吗?

⑵加上什么条件就对了?

⑶1毫升=1立方毫米。

5、小结:一般来说一个物体容积比它的体积小。

6、练习:练一练第1题。

补充:4.5升=()立方分米

600立方厘米=()毫升

7、教学例4。

⑴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⑵集体讲评,指出72立方分米=72升必须写出。

⑶练习:练一练第2题。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

2、判断。

⑴计算容积或体积都是从容器外面进行测量的。

⑵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⑶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⑷钢笔吸一次墨水大约能吸2升墨水。

五、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8、9题。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第三课时(总15)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9日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P30-31第10-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体积单位?容积单位?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容积单位呢?

2、0.54升=()毫升=()立方厘米

2430毫升=()升=()立方分米

4升30毫升=()升=()毫升

320毫升=()立方分米

2.4立方分米=()毫升

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一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一张课桌所占教室空间约350()。

一间教室面积约是50()。

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237()。

一棵大树高15()。

三、综合练习。

1、一个铁皮无盖正方体水箱,棱长2米8分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如果1立方米水重1吨,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吨?(厚度忽略不计)

2、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这个油箱的容积是多少?

3、挖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2米,这个游泳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占地多少?

4、把9升水倒入一个里面长是5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是多少?

5、学校要砌一堵长25米,厚20厘米,高4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6、一块正方体花岗石,棱长1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块重2.7千克,这块花岗石重多少千克?

7、某大厅的长方体木柱,底面的边长为3.6分米的正方形,柱高10米,如果表面涂上一层油漆,每平方分米用油漆44克,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四、思考题。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箱,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现在打包带按图上所示(接头不计)。这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厘米的打包带?合多少米?

2、第31页思考题。

提示:高增加2厘米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的只有4个侧面,不含上面。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4、15题。

第四课时(总16)

讨论时间:

第三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0日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摆、算、比、想等学习活动,促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可行方案,培养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内容。

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今天一起来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请同学们

做一次包装设计。

板书课题:包装设计

二、设计包装:

监控:1、测量获取数学信息。

监控:(1)同学们看看准备的学具是什么形体?(长方体)

(2)要为手中的一个长方体学具设计一个包装,你们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测量学具的长、宽、高)

(3)你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以便准备合适的包装纸。)

(4)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有什么特征?(面的大小不同)

(5)如果请你们为完全相同的六个纸盒做包装设计,(边沿、接口略去不记)

你们还想得到什么信息吗?

(包装成什么样)长方体

2、同学们合作设计包装。

监控:(1)提出合作、设计要求。

要求:①组长对组员要负责工作做合理分配。

②把你们设计的方案及时的记录,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3)开始操作

(4)汇报结果:

要求:说清重合了几个什么面,包装盒的长、宽、高是多少,包装材料的面积是多少。

(5)那种方案最省包装材料?(第1种)怎么摆的?

(6)研究为什么这一种最省材料?

尽量重叠比较大的面。

(7)得出结论:重叠部分面积越大,物体的表面积越小,越省包装材料。

三、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他们熟悉的物体是怎样包装的,自己有什么看法?

(厂商对商品的包装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这节课对你到挑选商品时有什么启示?

第五课时(总17)

讨论时间:

第三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1日

复习内容:

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的主要概念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完成P33复习中的15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容积单位的化聚、换算。

复习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联系与区别。

复习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理一理。

1、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面的个数、形状、对面之间的关系;棱:棱的条数、组数、每组棱之间的特点;顶点的概念)

2、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座互相交流、补充)

4、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集体交流)

板书:S长方体=(ab+ah+bh)2

或S长方体=2ab+2ah+2bh

S正方体=6a2

5、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V长方体=abh

V=sh

V正方体=a3

10001000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6、怎样计算长(正)方体容器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与体积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板书:1000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升毫升

二、填一填。

1、填空。

⑴计量一个长方体的棱长用()单位,计量它的表面积用()单位,计量它的体积用()单位。

⑵计量一个长方体烟囱的用料面积,就是求它的()面、()面、()面和()面。

⑶至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较大正方体。

⑷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合并一个新的大长方体,要使它的表面积最大,重合()的面,要使它的表面积最小,重合()的面。

2、填适当的数。

4.5平方米=()平方分米

4.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立方米=14立方分米=()升

205立方厘米=()毫升=()升

1立方米5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3、判断。

⑴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的扩大6倍。()

⑵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⑶正方体中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

⑷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含义不同。()

⑸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三、算一算。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我校少年宫要建造一个游泳池,长40米,宽25米,平均深度1.5米。

⑴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⑵共要挖多少立方米土?

⑶如果要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大?

⑷如果在游泳池的池口设计不锈钢管扶栏,请你算一算扶栏至少要多长?

2、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0.5米,宽0.3米,高0.4米,它前面和右面的玻璃被打碎了。要修好这个金鱼缸,需要配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3、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如果现在有汽油1120升,可以装满几个油箱?

4、筑路工人把4.8立方米的石子铺在一段宽4米的路上,如果平均铺0.3米厚,最多可以铺多长?

四、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哪些物体的设计和制造和我们学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有关?能不能联系实际,编相关的题目。

学习小组编一道题,全班交流。

五、课堂作业:P33,3。

第六课时(总18)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2日

复习内容: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计算方法。P34,69题,思考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题。(口答)

1、一个正方体棱长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文具盒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3厘米,它占多大的空间?

3、一个长方本仓库,从里面量长8米,宽6米,高5米,如果放长2米,宽2米,高2米的集装箱,最多可以放几个?

4、把一根长3米,宽和厚都是4分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如下图),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5、完成课本P34,第6题,先填在书上,后交流。

二、发展题。

1、把一块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25厘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钢材,锻造后的钢材长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2、一根长2米的方钢,横截面是边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一根方钢重多少千克?

3、一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2米,宽3米,高1.2米,里面装的煤高1米,做这样一节车厢至少要多少铁皮?如果用它运煤,最多可以盛放煤多少立方米?

4、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减少48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板箱,长、宽、高分别是80厘米、60厘米、30厘米,现在顺着长与宽打上十字包装带(接头不计),包装带至少要多长?

(题目逐条出示,先集体分析,小组合作说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解答结果,同桌互评。)

三、思考题。(课本P34)

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木块。其中:①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②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⑴小组合作讨论,也可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涂色面不同的小方块各在哪个位置?②各有几块?

⑵汇报:

①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8个顶点上:8个;

②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上212=24个;

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每个面的中间:46=24个

四、课堂作业:课本P34,8、9。

(可让学生先集体分析后,再独立完成。)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4】

郑:小学语文新大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强调指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如何落实新大纲的教育思想,林老师作了大胆的尝试。她充分挖掘教材中促进学生想象力、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诸多发展因素,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本剧表演形式,让学生学童话、演童话、编童话,在自主的活动中快乐着有所收获。

(布局:学生分四组就坐,讲台前留活动场地,中央放着一个凳子。)

主持人(学生):秋天,是动物王国最忙碌的季节,小动物们都在忙着四处寻找食物呢。你们瞧

(主持人站到场地偏左的地方,一生跑到旁边放好磁带,音乐响起。)大树(生①扮大树从座位上站起):我是大树,我的树枝上住着乌鸦一家,我的树洞里住着狐狸一家。(边说边退着走到中间凳子前。生②扮狐狸则悄悄蹲着跟在大树身后。)

解说(主持兼做解说):有一天,一只乌鸦飞出去为它的孩子找吃的。

(生③扮乌鸦从座位做飞的动作上场)

解说:它找到一块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

(乌鸦飞回座位,用嘴咬住准备好的巧克力,跑到大树上站好,脸上做出很高兴的表情。)

解说:这时候,狐狸也出来找吃的。

狐狸(从大树身后探出头,作狐狸状,跑出来,绕场地走了一圈做寻找食物的样子。突然,狐狸停住脚步,到处嗅了嗅,做出闻到一股香味的样子,大喊):好香啊!好香啊!

解说:他抬起头一看,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馋得他直流口水。

(狐狸做出很馋的样子)

解说: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

狐狸(眼珠子一转,走近大树,抬头对着乌鸦):你好,亲爱的乌鸦!

(乌鸦把头扭向另一边。)

解说:乌鸦不做声。狐狸又说

狐狸(做出很虔诚的样子跑到大树另一边):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瞟了狐狸一眼,把头又扭回去。)

解说: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

狐狸(此时做出非常生气的样子对观众):哼!他还是不理我!(说完,低头、背手走了一个来回,眼睛一亮,双手一拍)有了!(然后,转身走近大树,笑着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你唱几句吧!

解说: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看样子很想唱几句。

(乌鸦做出很得意的样子。)

狐狸(仰着头,看着乌鸦的脸,一个劲地说):您唱一个吧,您唱一个吧

乌鸦(做出美得不得了的样子,张开嘴唱歌):哇

狐狸(一把抓住乌鸦嘴里掉下来的巧克力,哈哈大笑):哈哈哈,你上当了!(说完躬着腰,钻回大树身后。)

解说: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

主持:刚才,我们的小演员为您表演的是根据语文第三册第12课《狐狸和乌鸦》编排的课本剧。为了演好这部剧,我们可费了大劲了:又是背台词,又是编动作。为了出效果,我们还特意请了老师为我们配音乐。

师:为了演好这个小节目,他们确实是动了一番脑筋。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里,能不能具体地说一下。

生:我觉得狐狸钻出洞的样子演得很好,表现出了狐狸的狡猾的样子了。

生:我觉得乌鸦得意极了的样子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大树的声音扮得很像,表现出了大树的苍老的感觉。

生:我觉得狐狸讨好乌鸦的语气很好。特别是那一句(模仿刚才演员的口气)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生:我发现大树的身子在随着狐狸的动作不停地动。

师:对,老师发现了,大树一直在随着狐狸的动作不停地调整自己的位置。

扮演大树的孩子站起来:老师,我觉得音响师表现得也很出色。我们一说话,音乐声音就小,不说话了,音乐声音就大。

师:说得不错,看来,他们在排练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细节,真是不容易。

师:那,他们表演得好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要

生齐:学习的地方。

郑:《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给了学生许多自悟自得的空间,非常适合于表演。林老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学生自愿结组、演练,课上表演、演后评价。虽然,这种表演是稚嫩的,评价是浅显的,但学生有感而发,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心领神会。

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学习的机会,请你们对照刚才几位小演员的表演,讨论一下你们组已经准备了一个周的《狐狸和乌鸦》的续编故事,想一想演员应该怎样演,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待会儿,我们要来一次课本剧大赛,好不好?

生齐:好!(生讨论5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主持人,请吧。

主持:老师,没有评委。

师:你看,由我和各组的组员一起来当评委,行吗?

主持:行。

师:不过,老师对评委们有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能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最专注的神情为演员们鼓劲,并在心里为他们打出公平的分数。

主持:评委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齐:能!

主持:现在,大家就可以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了。(生戴头饰)

主持: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哪个组先来?

各组争先恐后:我们组,我们组。

主持:二组先来吧,大家欢迎!(生齐鼓掌)

乌鸦(生①扮乌鸦上场,作飞得很吃力的样子):今天的风可真大呀!我都快飞不动了。这风比龙卷风还要厉害,我还要给孩子们找吃的。唉!累死我了,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作寻找状,见一凳子上的饼干,惊喜地)哇,这儿有这么大块儿的肉,够我吃好几顿的。

狐狸(生②扮狐狸手捂肚子上场,很痛苦地):好饿噢!好饿噢!好饿噢!(抬头一看,惊喜地):哇!

今天有这么大块的肉。(对着观众,很自信地)老天真是有眼,给我这么大块肉,够我美餐一顿。(转身向着乌鸦,讨好地)乌鸦先生,好久不见,你可帅多了,简直酷毙了!

(乌鸦学生美滋滋地甩着头发)

狐狸:你的羽毛是多么多么地亮啊!

(乌鸦得意地摸着自己的胳膊)

狐狸:你的身材比史泰龙还棒。

(乌鸦掐着腰,很得意,但就是不张嘴。)

狐狸(转身对着观众):看来他学精了,我得想个好办法。(眼珠子转了转)有了。(转身向乌鸦)哼!

刚才夸你几句,你就当真了,你长得既不漂亮,也不美,简直就是丑八怪!

(乌鸦瞪起双眼,作生气状。)

狐狸(挑衅的语气):瞧你那呆头呆脑的样子,叫起来比狗叫还难听。你以为上次我喜欢听你唱歌?笑话!

(乌鸦气得咬牙切齿。)

狐狸(转身向着观众,用手抹抹嘴):不过上次你的肉还是蛮香的。(狐狸用手抹抹嘴,做出吃肉后很满足的样子。)

乌鸦(作捶胸顿足状)你的头才呆呢!(这时,肉从嘴里掉了下来。)

狐狸(抓起肉,指着乌鸦大笑):哈哈哈哈,你又上当了!(转身跑下台。)

(乌鸦低下头做出惭愧的样子。)

(二人一起谢幕。)

主持:演得真好。(边带头鼓掌边说)哪个组再来?

生纷纷举手要求上场。

主持:三组来吧,大家欢迎!(生鼓掌)

三生上场,其中一生找老师:老师,我们需要两个凳子,一个放在中间偏左一点的地方,一个放在中间偏右一点的地方。

(师为他们准备。)

大树(生①扮大树站在凳子上很神秘地说):这次呀,可有好戏看啦!你们瞧(用手往左一指)

乌鸦(生②扮乌鸦嘴里咬着一块口香糖作飞的动作出场,站到另一个凳子上,拿下口香糖,高兴地对观众说):今天真高兴,我又找到了一块肉,唉!有点累了,我先休息一会儿。

狐狸(生③扮狐狸上场,走了几步停下来,用鼻子到处嗅嗅,然后闭上眼大喊):好香啊!(又走了几步,重复刚才的动作。然后抬头看了看,得意地指着乌鸦对着观众说)上次骗了一块肉,这次又送上门了。看我这次怎么骗这块肉。(转身走到乌鸦站的凳子旁,两手在胸前一抱)啊!亲爱的,多美呀!多美的脖子,多俏的眼睛,多么丰满的羽毛!(边说边摸着自己的脖子、指着自己的眼睛、做出抚摸羽毛的动作。然后仰着头双手又在胸前一抱)啊,你真美!

乌鸦(瞅了狐狸一眼,把头扭向另一边,作心中有气状):哼!

狐狸(眼珠子转了转,躬身走到凳子的另一侧,用赞美的语气):乌鸦、乌鸦真漂亮,一身羽毛像太阳!(然后故意瞟了乌鸦一眼,双手插腰,做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哼!就是没有孔雀美。

乌鸦(用手拿出嘴里的口香糖,夹在腋窝里,做出生气样子问):谁?

狐狸(做出惊讶的样子看了一眼乌鸦,转身走近观众):看来他学聪明了,居然把肉夹在翅膀里。我得想个好办法。(背着手,低着头走了一圈,突然停住脚步,惊喜地)有了!(脸露出无奈,仰头看着乌鸦,乞求地)亲爱的乌鸦,我的弟弟生病了,正需要一块肉补补身子。

(乌鸦瞅了它一眼,转过头,不理它。)

狐狸(小步跑到凳子的另一边,可怜巴巴地):救人如救火,你就帮帮他吧,我给你下跪了。(跪在地上,伸出手,哀求地)求求你了,救救他吧!

乌鸦(从腋窝下拿出口香糖,递给狐狸,同情地):唉!怎么还有比我还惨的人呢?拿去吧。

狐狸(接过肉,哈哈大笑):你这傻乌鸦,我哪有什么弟弟,我要钻进洞里吃肉去了。

(乌鸦脸上做出捉摸不透的表情。)

狐狸(兴奋地跑到大树的凳子前蹲下,做大口吃肉的动作,边吃边说):真香,真好吃!(突然,狐狸脸色一变,跳起来)辣死我了,辣死我了!

乌鸦(哈哈大笑):你这傻狐狸,我那肉里包着的全是辣椒粉,哈哈(乌鸦做展翅飞走的样子,从凳子上下来,向场外跑去。)

狐狸(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啊?原来你是骗我的呀!

(三人拉手向观众谢幕)

主持:演得真不错,是不是呀?

生齐:是!

主持:再哪个组来?

(其余各组争先恐后地举手。)

主持:四组来吧。大家欢迎!

三生上场,其中一人找到老师:老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和一个凳子,放在中间偏右一点的地方。

(师为他们准备)

(生①站到场地中间作旁白,生②扮狐狸站在场地右侧,生③扮乌鸦站在场地左侧。)

旁白:狐狸用计将乌鸦的肉骗走的事情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知道了,可是有一天突然传来了让人惊讶的消息原来呀,是乌鸦要请狐狸吃大餐!小动物们纷纷议论着,难道是乌鸦害怕狐狸吗?难道是乌鸦在讨好狐狸吗?(稍作停顿)你们看,此时此刻的狐狸呀正要去赴宴呢!

(狐狸做出高兴的样子,跳着,扭着跑到乌鸦一边。)

旁白:看看它那得意的样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乌鸦请狐狸吃饭的真正原因吗?

生齐:想!

旁白:下面就请看双簧剧《自食其果》吧!

旁白(声音清脆扮门铃):叮咚!

(狐狸做按门铃的动作)

旁白(声音放粗扮乌鸦):请进吧!狐狸小姐,看您今天打扮得多漂亮呀!快请坐吧!

(乌鸦把狐狸让进屋里)

旁白(声音放细扮狐狸):哼!算你长眼色!

(狐狸瞟了乌鸦一眼)

旁白(用声音扮乌鸦):狐狸小姐!我给你准备了你最爱吃的鸡肉丸子汤,你一定会喜欢的,等等我去端来给你吃吧!

(乌鸦做出热情招待的样子)

旁白(继续用声音扮乌鸦):同学们!您说我会怎样招待这位客人呢?我会让它更爽的!

(乌鸦面向观念做出很神秘的样子)

旁白(仍扮乌鸦声):狐狸小姐,闻闻看,香不香?多香呀!

(乌鸦拿着两个矿泉水瓶凑到狐狸的鼻子前)

旁白(声音又放细扮狐狸):是呀,简直是太香了,绝顶美味呀,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快来拿给我吃!

(狐狸用鼻子使劲吸了一口气,做出闻到一股香味的样子。然后一把抢过来一个瓶子,做出要喝汤的样子)

旁白(继续用声音扮狐狸,着急地):哎呀!我怎么吃不到呢?我的嘴怎么这么大呀,急死我了!快气死我了,馋死我了!要不我就吃你的吧!怎么也吃不到呀:怎么办呢?

(狐狸跺着脚,探头想喝瓶子里的汤却喝不着,一脸的着急)

旁白(用生气的语气,较粗的声音扮乌鸦):狐狸小姐!我看是不合你的胃口吧!要不然还是我把它喝了吧!

(乌鸦一把抢回瓶子,用尖嘴喝里面的汤,狐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旁白:哎!看看这只狐狸吧!多狼狈呀!它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吧!我们的小乌鸦终于让狐狸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狐狸懊恼地跪在地上,拍打着自己的头,乌鸦高兴地跳起来。)

(三人谢幕)

主持:演得太好了。(带头鼓掌,然后向一组招手)就剩一组了,来吧!

(一组有五人上场)

(此时老师正打算搬走刚用完的桌子。)

主持走过去:老师,我们也需要这张桌子,但不用这个凳子。

(师拿走凳子。)

(主持做组长、做剧前导入):狐狸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后,他们一家正想美美地吃上一顿,这时,又发生了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我们的表演吧!

解说(生①扮解说):狐狸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后,叼着肉钻进了洞里

(主持兼作狐狸嘴里含着一纸片做叼肉钻进洞的动作。)

解说:它把肉放在盘子里。

狐狸(得意地):孩子们,吃吧。

解说:几个小狐狸一齐走到了盘子边。

(此时,生②、生③、生④各扮一只小狐狸上场)

解说:它们你看我,我看看你,盯着那块肉,眼里露出惊喜的目光。

小狐狸(一齐躬身闻着肉香,陶醉地):好香啊!(然后跳起来大叫)太好了,太好了,有肉吃了!

解说:大家刚想伸手去抓肉

(老狐狸和三只小狐狸作伸手抓肉的样子)

解说:乌鸦在洞外叫骂了起来

乌鸦(生⑤扮乌鸦在场地另一侧指着狐狸一家边跺脚边大叫):死狐狸,快把肉还给我,快把肉还给我。

小狐狸(捂着耳朵做出烦躁的样子,一个劲地说):吵死了,吵死了!(然后,一齐拉着老狐狸撒娇地)

妈妈,你快想办法吧!

老狐狸(点点头,背手,低头,踱步,做思考的样子)

解说:老狐狸背着手,低着头,踱开了步子。一会儿,它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在家里找了一块石头,把石头涂成红一块、白一块的。狐狸探出头,把石头往远处一抛

老狐狸(在地上捡到其他小组掉在地上的一小截树枝,做出涂色的样子,然后把它扔出去,大声喊:

老乌鸦,我把肉抛在很远的地方了,你去找吧,我不要了!

(乌鸦在洞外作听的样子,然后作展翅飞走的动作向场地一角跑去。)

解说:乌鸦相信了狐狸的话,就去找那块石头了。

(老狐狸得意地走回桌旁)

小狐狸(一齐伸出大拇指):妈妈,你真棒!(然后作伸手抓肉的动作)妈妈,这下我们可以吃肉了吧?

老狐狸(用手一挡,严肃地):你们这些孩子都听着,这块肉可是来之不易,是我费了好多口舌,动脑想了好多办法,才把这块肉从乌鸦嘴里骗出来的。你们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认真动脑想办法,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小狐狸们(凑到老狐狸身边,晃着老狐狸的手):我们知道了,妈妈,您就放心吧。

老狐狸(点点头):好吧!

(四人一齐凑到桌子上作吃肉的动作。)

解说:狐狸一家高高兴兴地分起肉来了。

(六人一起谢幕,师带头为他们鼓掌)

(主持跑到老师面前,小声问):老师,你看我们组能不能得第一名?

师:现在我可不能告诉你。(转向全体学生)这样吧,咱们每位同学都把你对各组演出情况的评价写在自己的日记里,等老师看完了你们的日记,咱们再来公布结果,好不好?

生齐:好!

师: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儿。

郑:想象力的培养不是在学习知识技能之后,而应该与训练知识技能同步。由课文《狐狸和乌鸦》为蓝本,展开丰富的想象,发展延伸,续编成赋予一定哲理的新童话。学生得到的不只是学会了编一个故事,而是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的想象,自我表现的欲望、能力,得到的是素质上的提高,情操上的陶冶。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5】

教学内容:

第112页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统计和分析、处理数据等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解答下列各题。

全镇有学龄儿童1200人,全部入学,求入学率。

全镇有6000户人家,其中5994户有电视机,有电视机的占百分之几?

板书:普及率

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分组活动。先让每个小组收集全组按家庭算有几家装了电话,多少家庭买了电脑,记录下来(课余已完成)

2、组织整理、计算。

项目全班总家庭数装电话家庭数购电脑家庭数

数量

占总家庭数的?%-----------------

3、学生汇报结果。

4、分小组讨论。

5、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做的比较好。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P112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2、能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预设:

一、联系信息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组信息:

(1)改革开放以来,常州这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成为一座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常州市的自来水普及率达98%。

(2)到目前为止,城乡电话机普及率达22.3部/百人。

(3)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电视机普及率在80年代平均为11.9%,1990

年达到了59.1%,1997年达到了94.8%。

2、思考:

(1)从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句具体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2)由这些数据你联想到了什么?

3、教师提问:

(1)还能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呢?你能不能猜猜它们的普及率?

(2)你们的猜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呢?如何才有说服力?

(3)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到那些已学的知识?

二、设计方案:

1、调查研究活动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制定一份简要的研究计划,你认为计划中应涉及哪些方面?

2、小组制定计划(可参考课本P112)

3、交流计划,互相评价。

4、调整计划,修正方案。(既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三、执行计划:

四、整理调查资料:分析现状,估计发展趋势,并汇报。

五、全课总结:谈谈你上了这节课有些什么体会。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112页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统计和分析、处理数据等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解答下列各题。

(1)全镇有学龄儿童1200人,全部入学,求入学率。

(2)全镇有6000户人家,其中5994户有电视机,有电视机的占百分之几?

让学生解答,然后说明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可是说成学龄儿童入学普及率是100%。有电视机的人家占99.9%,可以说成电视机的普及率是99.9%。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计算普及率。

三、组织实践

1分组活动

先让每个小组收集全组按家庭算看有多少家装了电话,多少家购买了电脑,记录下来。

2组织整理、计算:

项目全班总家庭数装电话家庭数购电脑家庭数

数量

占家庭数的百分之几

组织小组汇报收集的数据,个人整理填好统计表。

学生汇报统计和计算百分率的结果。

说明:装电话家庭数占全班总家庭数的百分之几,就是我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普及率;购买电脑家庭数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就是我们班同学家庭的电脑普及率。

追问:我们班同学家庭电话普及率是多少?电脑的普及率呢?

3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第1、2个问题。要求每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能说出推算和估计的依据。

4组织交流

提问: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出我们班家庭的电话和电脑普及率的?

根据现在的统计和计算,我们还做出了哪些推算和估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体会?请在同学之间交流。

请同学们课后自己组织成小组,选择一项内容调查和计算。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8】

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2、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师板书:长:3︰1宽:3︰1

3、这两个长方形对应的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3︰1,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4、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各自验证后,交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5、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

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

正方形:3︰1三角形:2︰1圆:4︰1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引导学生猜测。

⑵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

⑶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⑷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拓展讨论: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

三、运用规律应用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057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