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今日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几点心得: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好,长期使用学生都会产生单调厌倦之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就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是让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任务型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然后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一定会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借鉴的。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数学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案系列]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方法与过程:
通过游戏的方法,对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并获得取胜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和重要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重点】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游戏,也许大家可能在游戏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呢?
(二)游戏一“堆一堆”
1、赛前准备
(1)分组:可以分为几个大组进行比赛。
(2)比赛用品的分发:每组准备相同的几何体。
(3)赛前要检查物品数量与形状。
师:请大家数一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具中都有哪些好朋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几个?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开展比赛,并计时
(1)游戏活动时间5分钟。
(2)教师发出指令,开始游戏。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进行第三轮游戏,时间可限制在4分钟内。
4、决出胜者。
5、还可以进行全班赛。
6、全班总结交流。
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三)游戏二 “玩一玩”
1.游戏前准备
认牌识点数:
(1)抽出其中的几张牌,请学生说出牌面的点数。
(2)尤其是对A的认识,知道A代表1。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因为规则比较复杂,教师结合扑克牌做必要提示。
3、教师根据主题进行讲解。
(1)引导学生对游戏中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进行判断。
例如:每人的点数已知,现在淘气的点数是8,笑笑的点数是9,淘气不继续摸牌肯定赢不了,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淘气摸到几才能获胜?
(2)提醒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计算、思考、判断。
4、小组开展比赛。
(1)分组:可以分为4人小组进行比赛。在明确游戏规则和小组成员后,开始游戏。
(2)教师在各组间巡视,进行帮助指导。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根据时间,可以进行第三轮游戏。
(四)全班总结交流。
全班交流,畅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游戏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或是游戏中要想取胜的“秘诀”等。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这些游戏好玩吗?
回家后可以把这些好玩的游戏介绍给院子里的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一玩,好吗?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88教案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支教小学优秀趣味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练习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层次的练习,理解并会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在本节课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体会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具备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本节练习课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直观感知仍占很大部分。许多同学能说出商不变性质的内容,但实际应用却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预设:
1)能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预设1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请你们看两张动物的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这是猎豹。这个是谁?这是羚羊。我这有一个数学问题,听一听好吗?凶猛的猎豹2小时奔跑160千米,美丽的羚羊4小时奔跑320千米,谁的速度快?
说说你的列式:
生:160÷2=80千米/小时
320÷4=80千米/小时
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它们的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算式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
生:(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蕴含着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
师: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再请其他人来说一说。
2、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板书课题:练习(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师:要想准确快速的做题,首先你必须理解商不变的性
质,对吗?那么你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性质呢,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好吗?
1、慧眼识真假:先判断对错,再说说为什么?
①100÷20=(100÷10)÷(20×10)
②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意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③150÷50=(150+3)÷(50+3)
师插问:那这要是减号呢?
④480÷20=(480×0)÷(20×0)
⑤60×50=(60÷3) × (50÷3)
⑥两个数的商是15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商仍是150.
师:通过这几道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商不变性质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谁来说说?
(强调: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生:我来补充,还应该强调是在除法中,乘法就不行了。
2、快乐选择ABC
①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8,那么商是( )
A、 160 B 、 20 C、16 D、200
② 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
A、 缩小5倍 B 、乘5 C、增加5 D、减少5
③ a÷c=( )
A、 ( a÷b ) ÷(c÷d)
B 、( a×b ) ÷(c÷b)
C、 ( a×b ) ÷(c×b)(b≠0)
④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9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几,余数是几? ( )
A、 45,50 B 、9,10 C、45,10 D、9,50
⑤ 18÷3=6,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⑥ 18÷3=6 ,如果除数乘2,被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师:哪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选哪几题,你们选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
3、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1) 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我发现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很好,那理解是理解了,我们学的这个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啊?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做什么呢?(口算、竖式、简算)
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的?
举例:如320÷40,320和40同时除以10,划去320和40末尾各一个0,变成32÷4,等于8
6600÷600,6600和600同时除以100,划去6600和600末尾各两个0,变成66÷6等于11
师:10÷3=3……1
100÷30
1000÷300
你能根据第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后面两题的答案呢?
(强调商不变,但余数中的0不能去掉。)
3)课本P95页第6题。说一说这两题各出错在什么地方?
师: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有两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有一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没有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三、综合练习:
1、趣味比赛
师:我们学知识应该活学活用,对吗?那么下面啊,老师这有个趣味比赛,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比一比,看谁写的连等式多?老师给了一个例子,谁能解释一下我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我写这个是不是连等式?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你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写的?
(2400÷300=240÷30=24÷3=8÷1=4800÷600=9600÷1200=960÷120=96÷12=……
师: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写出无数个连等式,商不变的性质是多么神奇啊!
2、能力拓展
1)甲乙两数相除,商是42,如果把甲、乙两数都扩大2倍,商是( )
2)甲乙两数相除,商是30,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是( )
3)甲乙两数相除,商是87,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是( )。
4)一个数除以5,如果除数变成1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0,如果这两个数都除以4,商是( )。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6,如果补除数乘以2,除数不变,商是(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就变成了18。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四、学习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更加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知道了商不变的性质能应用在口算中,竖式计算中。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商不变的性质,还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应用。
五、课后延伸: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制成数学小报。(小组评比)
活动目标:使学生在购物中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星期天三(2)班学生去爬山,途中有4位学生每人买了一瓶汽水(还有其他同学也买了汽水),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这4位学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二、主动探究,小组交流
请你们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喝到汽水,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和听课老师一起研究完成。(下面开始研究)
汇报:(请一生)你是愿意上来写呢?还是把你的想法说出来?但有一个原则要让其他同学和听课老师明白你的思路。
第一次换:4个空瓶÷3=1瓶汽水……1个空瓶
是5瓶吗?你们同意吗?还有没有更多的?当第一次换后,喝光以后还有几个空瓶?(2个)这2个空瓶有没有办法再换?
第二次换:(2个空瓶+借来1个空瓶)÷3=1瓶汽水
然后再还给别人1个空瓶。
4+1+1=6(瓶)
2.如果途中有10位学生每人买了一瓶汽水,?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这10位学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第一次换:10个空瓶÷3=3瓶汽水……1个空瓶
第二次换:4个空瓶÷3=1瓶汽水……1个空瓶
第三次换:(2个空瓶+借来的1个空瓶)÷3=1(瓶汽水)
10+3+1+1=15(瓶)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这个规律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
今天来了多少位同学?(30位)
3.如果30位同学每人买一瓶,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几瓶?
4.如果5位同学每人买一瓶,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几瓶?7位同学每人买1瓶,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几瓶?
四、小结
活动后记:
本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较好。
节约能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和用电的情况,掌握水费和电费的计算方法。
2、通过查找资料、计算和数据的比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课外了解和课堂教学,渗透节约能源的思想,重点是节约水能源和电能源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准备
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电、阳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都是能源,你还知道哪些能源?(天然气、风能、核能、水、电……)
2、在刚才列举的能源中,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的有哪些?(水和电)
3、简要说说水和电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交流,制作统计图表
1、课前,每个同学都已经调查了自己家里的用水用电情况,现在请把你所完成的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展示出来,大家互相交流调查结果,并说说你是怎样调查的。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表加以展示并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将本组同学每家一年的用水量、用电量和水费电费进行统计整理。(一组用电脑演示,其他在下面完成)
三、根据统计图进行相关的计算,说感受
1、为了看得更直观,我们来看看有关水的统计图。
说明:蓝色的数据是一年的用水量,红色的是一年的水费。
问:你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自由说)
2、那么你们能计算出这几个同学家年平均用水量吗?(学生用计算器算)
我们以它为平均值,算算全校1000户家庭一年用多少水?
那么全市有多少家庭你知道吗?一年要用多少水?
板书:水:户平均年用水量……
全校平均年用水量……
全市平均年用水量……
3、我市的用水量这么大,而目前水能源的现状你了解吗?
媒体展示:宁波市各主要水库图片和它们的年蓄水量统计图,与刚才所计算的年平均用水量进行对比,并计算目前我市的缺水量。这还仅仅是我们宁波市,如果是浙江省乃至全中国,又会怎么样呢?(媒体展示缺水地区严重的水危机等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4、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和数据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从相关的图片与数字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们现在用水量非常之大,简直是入不敷出,水资源严重短缺,形势非常严峻!强调:如果我们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用水的情况是这样,用电的情况又将是怎样的呢?其实我们现在的用电量也是很大的,请各小组同学课外去算一算。生成课题:我们要节约能源)
四、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节约能源(水电)的方法
1、师:目前,水能源、电能源已严重短缺,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依然有许多浪费水能源和电能源的现象。现在请你们把课前搜集到的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向大家进行披露。(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
2、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通过计算,认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师:你们了解这一滴水的重要性吗?让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一滴水的资料,请算出一天、一个月、一年可以节约多少水?
节约的这些水有什么作用呢?
(对家庭来说就是节约了钱,算算共节约了多少钱;对国家来说节约的水可供x人生活x天。)
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能源?你们有什么节约用水用电的金点子吗?(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反馈。)
5、对于电来说,要求我们合理地使用电,不要做不必要的浪费。
五、课堂总结,写倡议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水能源和电能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感受到了节约水电的紧迫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水电从我做起吧。
2、写倡议书。
小组合作,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能源?的倡议。
活动后记:
本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活动效果好。
与众不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4、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切成长方体的萝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简单的一件事、一个事物都可以联想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比如:教师伸出右手的食指,让学生观察。
提问:?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同学的回答,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的想法都与别人不一样。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多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统一取名为?与众不同?。(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
二、渗透学法,开发联想:
教师出示:
1、2、4、5、11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师:?谁与众不同?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并说说你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的?请各组的同学想想后,再讨论。看看哪组同学想得最多??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道题时所用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种学习方法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的应用可广呢!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应用
出示多媒体课件:有两盘一样重的苹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人吃一盘,哥哥吃了-,妹妹吃了-千克。哥哥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妹妹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两人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动手做。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有选择地板演。
师:我们刚才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它还可以用来解决立体图形的分割问题。
出示: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组织谈感受。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 1 )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 3 )二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师: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在做挑战任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来十加几的算式难不倒小朋友,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智慧比拼。
你能马上算出每幅图中三个数的和吗?看谁能答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复习十加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更能想出凑十法。】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真棒,你提的问题与猴妈妈一样,猴妈妈说,如果小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你们能不能帮它。该怎么算呢?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 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 9+1+4= 9+1+8=
9+2= 9+5= 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
想一想:1、( )里能填哪些数?
2、( )里最大能填几?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88教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对比趣味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
[评析: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的利用会场上听课教师的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而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 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还是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评析:千以内数的数值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不同的豆子数以及数豆子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引出旧知,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 一千二千 三千 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数豆子活动中感受到对于比一千大的数还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通过数豆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万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学生已有对千以内数的拓展认识。]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万以内数)
【评析: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评析:学生能否对于数进行正确的组成与分解,是数概念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采用问答式的抽象提问,而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拿豆子活动中进行检验,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无疑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评析: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评析:结合实际事物采用估测与比对的方法,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而又适时渗透合理估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直尺、折纸
教师:各种对称的图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喜欢)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非常漂亮的图案让你们欣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漂亮吗?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都讲得很好,形状、颜色都一样。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演示图形完全重合开启完全重合)
引出课题:你看到了什么?(多了一条直线在中间)(直线两边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特征:两边一样
老师这里有些图形,不知道是不是对称图形,你可以帮帮我的忙吗?
出示所剪教具让学生判断,问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2、书68页做一做找出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判断一下哪些是对称图形吗?是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个勾。
对答案时小组内互相评价交流,多人错的拿出来讲。
3、动手剪一剪
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刚学会的知识马上就能运用了。
这么美的图案你们想自己剪出来吗?(边说边板贴自己剪的对称图形)
指着心形问你知道心形是怎样剪出来的?(把会剪的同学请上来边说边示范剪)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折画剪展(如有学生说不出画,老师可以提醒:先画出图可以使剪出来的图案更美丽)
请你用刚才说的方法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看行不行。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并评出最美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三、认识对称轴
1、我们在剪对称图形的时候,开始都要将这张纸对折,你们发现了吗?对折后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
你们取的名字都很好,书上也给这条线取了一个名字,请翻开书68页,看看书上取的名字叫什么?
板书:对称轴(对折的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因此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1)请你观察书上的对称轴画在图形的什么位置,是用什么线表示的?
(2)画对称轴其实就是画在图形的折痕上。折痕就是对称轴。(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示范画对称轴)
(3)你们能在自己剪的图案上画出对称轴吗?画完后请四人小组互相检查。
学生在自己所剪的图形或学具上画对称轴,互相检查,评价。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这表示多少?(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珠.问:你发现了什么?(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习填空: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是( )10个千万是( )
3.师: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 3080000 40500000
470000 读作:四十七万
4050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读出下面各题:34和340000 348和3480000 3004和30040000(强调: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课件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出示2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将个级写成4600,请学生完整试读24600.
②先出示640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试读6407000,问:这个数中的4个0都在什么位置?怎么读的?(数中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③让学生读出30040,再试读10030040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问:10030040共有5个0,前4个0共读出几个?(师指出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④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569200 40080500 28000075
569200 读作:五十六万九千二百
40080500 读作:四千零八万零五百(师问:40080500所读的零是指哪几个0?)
28000075 读作:二千八百万零七十五(师问:为什么4个0只读1个?)
⑤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略.看书P3并体会一亿有多大.
三、课堂练习
1.读出下面每组数:
25和25┆0000 250和┆2500000 20xx┆和20005┆0000 20xx和20xx┆0000
2.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3┆2680 164┆5800 520┆5000 47┆0050 307┆0800
3060┆0900 10┆4070 120┆0605 1┆0000┆0000
3.教师说明:改革2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投影)
(1)1993年,我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1997年增加到12840000吨.
(2)1994年,我国煤炭开采12350000吨,到1996年,煤炭开采21500000吨.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
(4)1994年,我国生产照像机42900000架.
四、师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
(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永全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①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发散思维、摆火柴棍(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思想,我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始终在我设计的具体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验上下空间位置关系。
引入课题
通过摸一摸自己身体的上下器官,让学生充分体会自身的上下,以便揭示课题。
新授课
我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数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动物们为大树爷爷过生日,让学生说出:从上到下的顺序。以培养学生的按顺序观察的习惯。当学生说到谁在上面,谁在下面时,我给与纠正:在表达位置与顺序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说谁在上,谁在下,应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紧接着通过抓住孩子的个性,也在掌握上下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帮小动物找家这一活动,特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学习劲正浓时,让孩子愿意且乐于动手摆的环节,“我说你摆”这一环节。能勾起孩子的思维,也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以便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随之以游戏的形式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我说 “上”,学生在下面拍,我说“下”,学生在上面拍。这一环扣一环的情节,让学生在玩中体会“上下”的位置顺序,在具体情境中获得感性信息,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由于以上环节扣得比较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为了不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更好的对上下有所掌握,让学生欣赏南京长江大桥,先让小组之间互相说说大桥上下物体的位置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对上下的掌握。以上几个环节我认为条理比较清晰,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有声有色的教学中,抓住学生平时爱画画的特点,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拿出笔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的环节。这幅画且能表示上下位置关系,然后拿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说说自己的构思。整节课接近尾声时,给孩子布置作业:下课后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哪些东西也可以用上下位置关系表示。这一环节更好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我认为还比较成功,但是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以创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导语】小学生旧指在国子监童科和民间蒙馆、私塾读书的学生,今指在小学读书的学生。以下是教案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幼儿园大班《我当小学生》教案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则。
2、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如何做一名小学生,了解小学学习的规划和要求。
难点: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入学准备。
活动准备
1、有关小学生(升国旗、上课、课间活动)的照片用PPT幻灯片播放
2、挂图《学做小学生》
3、幼儿自备文具盒等文具、书包、书本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和幼儿园说再见了,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学校那就是小学,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吗?
幼:不知道。
二、基本部分
1、播放ppt幻灯片(一、升国旗)引导幼儿观察进行讨论。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张小学环境的图片,请你们观察照片上小学环境是什么样的。图上的小学生都在做什么?
幼儿进行讨论回答
师:图上的小学生都在干什么呀?
幼:升国旗、
师:那小朋友知道他们胸前戴的是什么吗?
幼:红领巾
师:对了。红领巾代表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尊敬和热爱。
教师小结;小学生不光要升国旗还要唱国歌,行注目礼。
2、播放ppt幻灯片(二、上课)
3、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二副图片图上的小学生都在做什么?
幼:他们在上课。
师:那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呀?
幼:坐得很端正,听课很认真······(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小学生的上课时间和我们幼儿园的上课时间是不同的,他们每节课要上45分钟,我们上课时间只有25-30分钟,所以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4、播放ppt幻灯片(三、课间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进行讨论。
师:请小朋友观察小学生在课间活动中都做了什么,什么时间进教室
幼:跳绳,跳皮筋……等
师:当他们听见上课铃声响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回到教室,知道要上课了
教师小结:小学的课间活动也是和我们不同的,他们是自由活动的我们是集体活动的。
5、师:通过观看小学的环境和他们的作息时间,你觉的做个小学生应该怎样去做呢?
(幼儿自由发言):学做小学生上课要专心,眼睛要顶住黑板看,耳朵听着老师讲,嘴里跟着念,这样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6、出示挂图《学做小学生》
师:对照图上内容请幼儿说说小学生入学,上课,课间活动,在家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具体情况,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幼儿自由讨论用回答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创设上、下课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书包及用品讨论正确的整理方法。让幼儿练习摆放,学习整理书包
2、欣赏歌曲《像个小学生》引导幼儿大胆进行表演并大胆歌唱
四、延伸活动
参观附近小学,观察小学环境及地点,观察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我班幼儿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天都要争当做一名优秀的小朋友,而且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了美好的向往,在生活上也有了很大的独立能力,对自身要求更有了进一步的改变。
【篇二】幼儿园大班《我当小学生》教案
活动目标:1、理解小学生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2、留恋幼儿园生活,珍惜在园时光。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小学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收集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哥哥姐姐在小学活动的照片。
2、年历一本。
活动过程:
1、出示哥哥姐姐在小学活动的照片。
提问:认识他们吗?这是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年历让幼儿数一数,看一看。
讨论:
(1)我们还有几天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对幼儿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3)剩下几天,我们可以做哪些事给幼儿园留下美好的纪念?
3、激发体会做小学生的愿望。
(1)年历上用红笔圈出的日子代表什么意思?(9月1日)
(2)继续观察哥哥姐姐小学活动的照片。
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的情况。
4、组织讨论,体会做一名小学生的心情。
提供讨论的内容,然后请幼儿进行选择回答。
(1)体会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2)说说你准备上哪一个小学?
(3)你准备怎样做一名小学生?
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了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他们也许在现实中还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许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但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尽可能地让幼儿积累有关小学生活的经验,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做好入学的准备。
在孩子的心中,小学生活是全新的,的确如此,通过他们的总结和发现,他们的确发现了很多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最为明显的也是对他们触动的就是小学生上课的内容、坐姿、学习习惯,不过,看来参观活动对幼儿充分的了解小学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确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动中,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很多,一种成长的快乐和一种对幼儿园的留恋同时交织在孩子的心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发幼儿对幼儿园依恋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在生活中的成长意识。
【篇三】幼儿园大班《我当小学生》教案
活动目标:1、知道上课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2、积极表达自己对小学的印象、想法。
3、愿意当小学生,感受当小学生的光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当小学生》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挂图,观看小学生上课的过程,自由表达自己对小学生上课的印象。
1、教师:你们观察了小学生上课时的情景,看见了他们的哪些好行为?有什么感想?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小学生上课时的要求。
1、教师:你们仔细看一看图上哪些行为是上课时的好行为,请将五角星涂上颜色。
2、幼儿看幼儿用书,分辨上课时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并给相应的五角星涂上颜色。
3、教师小结:专心听讲、举手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等都是好的行为。
三、模仿游戏“我当小学生”。
1、教师和幼儿共同模仿小学生上课时的具体情境。
2、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和幼儿模仿小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课前准备、游戏等。
4、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问题及正确的言行。
四、教师和幼儿讨论、总结。
1、教师:你认为小学生在学校中进行的哪些活动很重要?为什么?
2、教师:你们还想学习小学生进行哪些活动?
3、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当小学生很光荣,从现在开始应学习照顾自己、管理自己。
效果检查:
通过讲解让幼儿知道上课时应该做什麽事情能踊跃积极的表达自己对小学生的印象及想法,愿意当小学生,感受当小学生的光荣。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联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举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发明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发明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88教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范文”,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3.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的找出解答第二问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投影片出示(最好使用复合覆盖式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用PowerPoint演示] [演示课件应用题]
(1)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2.导入语: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步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新授
1.讲解例5
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一、教学内容:
练习八书P48到50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P48先出示(1),练习后说说分析过程
板书: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
2、改变上题,学生自己写关系式,再列式计算,反馈
3、P48练3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式: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滨海小学三年级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少年宫有合唱队员60人,舞蹈队员42人。合唱队员比舞蹈队员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将“合唱队员60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综合练习
1、P48练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解答。
2、P49练8指名说说。
(二)
●基本练习
1、P49练10(1)出示后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写出基本数量关系式:第二小组平均每人-第一小组平均每人=?
2、P49练10(2)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说说基本数量关系式
●综合练习
1、P50练11、12、13先练习,后反馈比较基本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
2、P50练14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3、P50练15,先补充,再计算。反馈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课后反思总结
在教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要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应的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永全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①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发散思维、摆火柴棍(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学数学的教案应该怎么制作?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 42-20 79-6
85-40 67-31 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 99-8= 70-40=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导语】《你好!新年》全诗共有5节,分作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了新年的新气象。第二部分(4~5节)用激励性、鼓动性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新的一年里新的打算、新的起步。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语文《你好!新年》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诗歌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谈话引入:
1、欣赏视频《新年好》。
2、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3、简介徐鲁。
4、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一读。
②、齐读。
③、口头给生字组词。
④、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
4、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齐读、个别读。
②、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①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
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②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③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的同学示范一下。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⑤教师范读。
⑥指导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2、学习第四小节。
①出示第四小节,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③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④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
⑤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⑥汇报。
3、学习最后一节。
①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②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③?“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④“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⑤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⑥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歌德
⑦写一写新年祝福。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⑧学生汇报。
4、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课文小结:
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五、配乐朗诵,拓展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1、2小节。
3、写一写自己新年的打算。
【篇二】小学语文《你好!新年》教案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诗节。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再次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新年到底新在哪里?新年我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诗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注意“淙”、“垛”的读音。
2.开火车读诗句,老师适时点拨容易读错的字和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1、2、3节。
(1)新年新在哪里呢?小声自由读这几节。思考并勾画有关词句。
(2)交流,板书。
(3)对这些新鲜事物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春的气息,感受一切都是新的,是多么富有生气。
(4)感情朗读这一节,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2.学习第4节。
(1)新年,一切都是新的,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该如何把握这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光呢?齐读第4节,并思考。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所得和感受。
(3)这一节中,你认为你还读不明白的诗句是什么?
(4)理解“飞驰的列车,将载着我们奔向远方”这句话。
(5)有计划、有信心、有理想,我们的新年就是我们去实践、去奋斗的起点,“有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让我们如同诗中所说的那样去做(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节诗)。
3.结合课后2题、3题学习第5节。
(1)“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叶叶青翠”就是指(每天的日子都是那般美好而富有生气)。该如何珍惜这珍贵的日子呢?默读最后一节。
(2)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朗诵,拓展感悟
1.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篇三】小学语文《你好!新年》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珍贵”、“诚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新年钟声片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孩子,课堂上最美妙的是书声琅琅,请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出的生词写在卡片上。)
3、现在请孩子们读读这些生词。(淙淙、流淌、草垛、雪橇、滑翔等)
4、孩子,书是读出来的。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朗读的美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悦耳,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1、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3、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4、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的同学示范一下。
5、有他的示范,我们都可以把课文读好。朗读接力赛,女士优先。(女生读)
6、男孩子,不甘示弱。(男生读)
7、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也来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吧(师范读)。
8、孩子,境界的朗读是能与作者心心相通。这些文字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现是把对文章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
9、学生齐读第一、二、三小节。
10、这么美的一段话,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二)学习第四小节。
1、朗读第四小节。
2、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3、孩子,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多媒体出示: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片段。)
4、孩子,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停半分钟)
5、孩子,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6、汇报。
(三)学习最后一节。
1、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2、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3、“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4、“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5、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6、孩子,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我的座右铭是:第一是诚实,第二是勤勉,第三是专心工作。
——卡耐基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
——歌德
诚实,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教育学家赵苹
7、孩子,你一定也能像老师一样,写上一两句。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8、学生汇报。
四、小结
孩子,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 │ │绝大多数达到 ││绝大多数达到 │
│表内除法│ 6%│ │ 4%以内 │ │
│ │ │每分钟做8题 ││每分钟做10题│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认读时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所以这节课要多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数学的时间了。今天,老师把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青请到了课堂上。走,一起去微课视频里和它见见面吧。
(播放微课视频。)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老师想问问你们的老朋友时钟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设计意图: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师:聪聪也是一位会记录时间的孩子,上个星期天,聪聪过得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他们什么时刻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
师:你们很会描述图片中的时刻和活动,那你能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时刻的先后顺序。
二、新授。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如果老师想知道聪聪玩碰碰车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那“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聪聪玩碰碰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到底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一,自学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尝试根据提示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数法:从开始时刻往后数时间,一直数到结束时刻,分针走过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经过15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9时45分-9时30分=15分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相同才能相减。
师:求出来的15分也是时刻吗?师生共同探讨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时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时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
2、师: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聪聪玩碰碰车用了15分。如果老师还想知道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找出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试试数数法吧。
先让学生尝试数出分针走了几大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师: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出来,没关系,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先找出一个中间时刻,把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数,再相加。我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不想试一试?请学生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二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一数:从开始时间9:10数到中间时刻10:00,经过50分,在从10:00数到结束时刻10:30,经过30分,一共经过80分。
还可以从9:10数到10:10,经过60分,再从10:10数到10:30,经过20分,一共经过80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0时30分-9时10分=1时20分师:为什么数数法和计算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是算错了吗?引导学生推导出80分=1时20分。
3、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聪聪和爸爸因为堵车9:50才进入公园,还是10:30离开,你能用计算法求出来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10时30分-9时50分=40分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小结:我们通过自学探讨了计算法的两种情况,当结束时刻里的分够减,直接相减;
当结束时刻里的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3、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你们肯定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聪聪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吗?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
1、生自主完成练习单上习题1。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师:请你们当时间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吧。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
四、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货?你有什么想对时间说的吗?生自由回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18/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开门见山地讲授知识。]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还记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顶点,边,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师:之前我们去了小精灵的操场认识了角,现在老师又从小精灵的操场上请来了一些朋友,你看看,这些图形里有角吗?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学当中的新朋友了,我们叫这种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角为直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并且会画一个直角。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师: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断。
师:那我们先排除几个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师:这两个角很明显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断。
师:那剩下的两个角我们如何判断他是不是直角呢?给你一个小提示,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帮助我们呢?
师:老师把第二个角带到了黑板上,请同学想想如何用三角板进行判断。
师:先将顶点对齐,再对齐其中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对齐。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这两个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现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断一下你的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
成果展示。
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师:你有没有验证一下,你折的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
5、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灯片,欣赏直角。
6、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
生: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从顶点出发的边。
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指名学生回顾判断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关。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关。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学生独立完成。
4、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直角?
小组讨论
四、回顾小结
说一说,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给大家什么知识,怎样介绍你自己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导语】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鸟小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小鸟,小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6/8拍,短小的乐句使歌曲很有生气,它以小鸟为题,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较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是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东西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主要有创设情境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视听结合法等。我使用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他们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好的交流。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我会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去感知,去演唱,去表现,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得知识。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大自然”这一情景,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可联想的环境,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场景布置,将能代表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如树、小草、小花等等贴在教室四周的墙面上,地面上,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这种气氛所吸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也使这个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上课开始时,我会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今天啊,老师要带你们去野外走走,你们看,草地多漂亮啊,朵朵鲜花也在竞相开放,还有小树,这一切是多么美啊,但是,老师总觉得好象少了点什么,一下子又想不出来,请同学们帮帮我好吗?”学生互相讨论,提出大自然中该有的一些东西,然后我会说:“恩,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终于知道了少了点什么了,没有小鸟的大自然,是不是好象少了点生气呢?大家快看,他们唱着歌来了。”这样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学习的积极性肯定就更高了,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自然的过度到下一个教唱环节了。
(二)新课讲授
用多媒体播放《小鸟,小鸟》的课件,课件中的景色是根据歌词来制作的,里面包括美丽的大自然以及自由飞翔的小鸟,以动画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并在旁边配上歌词,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使歌曲内容更加直观并且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时我会说,“同学们,小鸟邀请大家跟它们一起唱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愉快的歌曲吧。”
根据大纲要求,5年级学生要求识谱,所以我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谱,在学唱前帮助学生在谱子上标上换气记号,在唱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换气记号来换气,中间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唱第一、三句的时候将乐句唱的支离破碎,丧失美感了,同时也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乐谱后,接着代入歌词,要注意的是最后的“啦”字很多,很密,学生唱歌谱时,因为每个相邻的音符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出先不清楚的情况,而这时就不一样了,我会先带领学生跟着琴把速度放慢了唱,等唱清楚后,再回到原来的速度。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便让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分几个乐段,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感觉去唱,学生会说,分两个乐段,我们该用轻快地,活泼地,愉快的,等等,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歌曲的感觉,然后我在中间加以引导和提示,如“前面小鸟在草地上欢快的跳跃,所以我们唱的时候声音也要富有弹性,后面的“啦”抒发了愉快的心情,所以要优美舒畅”等,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出歌曲的感觉,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接着我会说:“同学们,让我们和小鸟一起歌唱吧。”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巩固歌曲,并在重复中不觉得枯燥。接着,以一句话过度到下一个环节:“同学们,小鸟今天太高兴了,他们不但想跟大家一起唱歌,还想邀请大家一起跳舞呢。”
(三)音乐活动
请同学们几个人一组来创编动作,然后伴着《小鸟,小鸟》的音乐向全班同学展示,再由同学们来说说,哪组编好,为什么好,也可以向别人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演能力,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会问:“同学们,我想请大家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我再加以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还想再补充一点,小花,小草,大树,小鸟,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的,大自然给了我们这么美的享受,这么愉快的心情,我们能给他们的,也就只有好好保护他们了,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维护我们美好的大自然吧。请大家回去都想想,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下节课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回忆了今天多学的内容,还强调了德育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准中学学科整和的特点,也将内容延伸到了下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篇二】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雨蒙蒙地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授课时间正安排在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词简洁优美、曲调抒情形象的童声合唱。使人由衷赞美春雨,热爱春天,对春天充满希望。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由衷的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是正确且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春天。教学难点是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个体间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会注意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东西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主要有:情景设置法——设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讨论法——通过自制乐器、处理歌曲、讨论表演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多媒体展示法——通过音乐展示,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学法有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模仿法——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创造意境;创造法——自己制作乐器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团结协作。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引入:春天来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雨吧。话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让学生自由律动,我边讲解在下春雨时尽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声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态。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中我会先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思考相关简单的问题。然后伴奏,让学生用lu来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律,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边实践体验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我来总结整首歌曲的处理如以下几点:
1、整首歌曲应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2、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4、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这样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这之后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和向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乐活动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比如装沙的袋子、揉搓纸张等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响曲”。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希望首尾呼应,结束本节课,学生唱着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态来结束本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篇三】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X午好!(鞠躬)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保卫黄河》,我将从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理解。《保卫黄河》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它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为2/4拍,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铿锵有力的节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形象地刻画了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它以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高唱着民族的赞歌,也描绘了抗日英雄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要有所了解,还应该对本学段的学生情况有一定的把握,接下来我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一阶段时期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这一时期有的学生已经进入变声期,在教唱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学唱《保卫黄河》,感受歌曲描绘的黄河风貌及抗日斗争场景,学习中华儿女们的顽强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加强对轮唱的认识,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轮唱及其特点,能够背唱歌曲,并能完成二声部轮唱,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背唱歌曲。难点是了解轮唱及其特点,完成二声部轮唱。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表现法、合作法,以达到较好的学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本环节我采用了音频导入的方式。通过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并提问:在这首歌曲中都听到了中国的哪些地方?学生进行自由抢答。最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总结: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而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跟其中一个地方有关。从而引出新课《保卫黄河》。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为初步感知环节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并提问学生听完是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初听,学生大致可以说出音乐的力度坚定有力,节奏短促跳动。随后复听歌曲并提出问题:歌词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总结:刚开始描绘了黄河两地的面貌,随着歌曲高潮的逐步迈进,描绘了抗日英雄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场面雄伟、激昂、热烈。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学生对于曲作者也会想有一定的了解,我再趁热打铁,介绍一下冼星海:他是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弦乐曲,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国,其中《黄河大合唱》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而《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通过初听、复听及提问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音乐的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学唱歌曲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环节,我将以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背唱以及学习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展开我的教学,变枯燥为生动,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打开嗓子。
其次,我会范唱歌曲,学生小声跟唱,体会我所演唱的歌曲力度。接下来,我弹奏钢琴,学生视唱乐谱,并自主找出节奏比较难唱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会发现乐谱中有很多切分音和附点节奏需要把握,我会带领学生单独练习这些地方,并提问学生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总结:是为了凝聚巨大的力量,有层层推进的感觉,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学生熟悉了乐谱,就带着歌词完整演唱,并尝试着背唱歌曲。
最后,我会带领大家学习二声部轮唱。先通过听的方式以及我的一个总结了解轮唱及特点。接着,通过一个口号游戏的方式体验一下轮唱的演唱方式。学生了解并练习了以后再融入到歌曲中试着轮唱第一句,并注意每个声部的力度处理。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轮唱的结尾两声部一定要同时结束,我会单独请学生练习结束句,先唱的声部到“保卫华北”的地方可将这几个字重复唱一遍。之后,就是学生完整进行轮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表现歌曲,更全面的掌握新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的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识,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我会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黄河大合唱》的其他几个乐章,然后进行总结: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以及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如诗朗诵、混声合唱等。最后,我会请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编创小活动。每个小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将《保卫黄河》演出来,可以用诗朗诵、可以用其他演唱形式,可以用舞蹈等。之后,小组上台表演,进行组组互评及教师点评。
这样做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带领每一位同学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一个好的结尾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环节,我会进行情感的升华,与学生共同总结:《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过去人们不怕牺牲,保卫着我们的祖国,才有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为建设美好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然后请同学们课下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小学入学教育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人学常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各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人学常规教育。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上来上学,是自已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引导: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3、教师: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情感。
1、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问:“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呢?平时见到老师应怎么说呢?放学了又应怎样和老师、同学道别呢?
2、学生结合自已成为小学生以来的经历谈上学的感受。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搜课件: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模板”,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蜗牛与黄鹂鸟》mp3、flash形式的MTV、曲谱、电子琴。
教学重、难点: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从而达到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学关键:蜗牛与黄鹂鸟角色特点及品质的分析与演唱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随《蜗牛与黄鹂鸟》进入教室座好,随老师做动作,用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一、熟悉旋律
1、“老师给你带来了两个小动物,一个是蜗牛,一个是黄鹂鸟。请你听一听老师弹得是哪一个?请用你的动作告诉老师,如果是蜗牛就请你学蜗牛爬,如果是黄鹂鸟就请你学小鸟飞。”
师用铜管在低音区慢速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随着旋律学着蜗牛缓慢的爬行。
师用木琴在高音区快速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随着旋律学着黄鹂鸟灵活的飞舞。
2、“同学们听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师不断地变换高低音区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不断地变换角色表演。
二、初听歌曲
1、“请同学听完、看完后告诉老师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蜗牛与黄鹂鸟》flash形式的MTV。(将歌词挡住,让生只通过听歌曲、看画面来回答问题。)
2、“下面让我们看着歌词听两遍歌曲。”在听的过程中师用教鞭指着歌词,提示学生歌曲的反复路线,防止溜号现象。
三、学唱歌曲
“我们来试唱一下”师慢速弹琴,生跟唱。个别唱不好的地方采用听唱法学习。如:第二段开头或是结尾处的换气……,根据学唱情况而定。个别处纠正完之后,再完整复唱一遍。
四、处理歌曲
1、蜗牛:
a、“蜗牛从大树刚刚发嫩芽的时候就开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你知道蜗牛从什么季节爬到什么季节么?”生答。
b、“蜗牛从春天一直爬到秋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黄鹂鸟的嘲笑它都没有动摇一直坚持不懈的爬着,你能谈一谈对蜗牛的看法么?”启发学生要学习蜗牛“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c、“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呢?比如有的同学学习钢琴,刚开始既枯燥又难听太累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来,还是算了吧。”生答。“如果有请你想一想蜗牛你就不会放弃了,如果没有请你引以为戒,当以后你遇到困难或是问题想要放弃时请你唱唱这首歌想一想蜗牛你就有信心和动力了!”
d、“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曲,你认为哪一句最能体现蜗牛坚忍不拔的精神。”生带着问题唱后回答。“蜗牛虽然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缓慢的爬着,但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目标,老师看谁能把蜗牛的这种坚定的感觉唱出来。”生唱。“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表现”生边唱边做。
2、大树:
“我们来唱一下第一段,看看除了蜗牛以外还唱了谁”生唱回答。“请你们一边唱一边用你的身体表现刚发嫩芽的大树,注意我们的大树长的是不一样的,而且还会随着音乐动一动。”第一段声情并茂的边唱边做。
3、黄鹂鸟:
a、“我们来唱唱第二段,看看第二段都唱得谁?”生唱回答。
b、“黄鹂鸟对蜗牛的这一做法是什么态度呢?”
启发学生说出黄鹂鸟嘲笑、蔑视、骄傲、瞧不起……。
“黄鹂鸟拿自己的长处和蜗牛的短处去比较,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从现在就开始爬,所以讥笑蜗牛。那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象黄鹂鸟那样用自己的长处去取笑别人的短处呢?”生答。
“你也有短处,如果别人用他的长处来嘲笑你的短处,那你的心里一定不舒服。以后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检讨自己的短处,就不会犯黄鹂鸟的错误了。”
下面我们把嘲笑、蔑视、骄傲、瞧不起人的黄鹂鸟再唱一遍,这次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来表现傲气的黄鹂鸟。
4、蜗牛:
“蜗牛在黄鹂鸟的嘲笑下不仅没有退缩,还告诉黄鹂鸟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启发学生说出笨鸟先飞的道理)
我们用坚定的语气把结尾唱出来。
5、声情并茂地完整演唱全曲,并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巩固歌曲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角色进行表演。”
放三遍歌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请1~2组上前表演,全体为他们演唱,师钢琴伴奏。
对于表演出色的给与掌声鼓励。
六、拓展
“蜗牛最后吃没吃到葡萄呢?”生答。
“这时当他再次遇到黄鹂鸟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编一首秋天的《蜗牛与黄鹂鸟》。”
随《蜗牛与黄鹂鸟》边唱边做动作走出教室。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小学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三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导语】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是教案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设计篇一:说说身边的“牛皮癣”
活动目的:1.能够认识这些“牛皮癣”的危害性,擦亮眼睛,不受其害。2.通过活动,自觉抵制城市牛皮癣,并养成自觉清除自己居住小区等的城市牛皮癣,培养自觉维护文明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PPT及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主题导入:
1.牛皮癣:学名,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
2.城市“牛皮癣”:是人们形容城市里,车站、街道、厕所、小区等公共场合非法张贴或涂写小广告的现象。多数情况下,这些广告是不合法的,涉及办假证、非法行医等违法经营行为,而且数量大、清除困难,对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师生讨论、交流。
(一)你见过的牛皮癣有哪些?
1.学生交流.
2.教师补充。
(二)你认为牛皮癣有什么危害?
1.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
无害的服务类信息,如疏通下水道,开锁,房屋出租,影响市容市貌,与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不协调。引导进入正规宣传平台,适当收取费用。
有害的欺诈类信息,涉及欺诈行为,引诱他人上当受骗或犯罪等。如刻(假)章,贷(高利)款,办(假)证,(假)发票。高薪急招、*等。禁止堵截。
(三)牛皮癣屡禁不绝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
A客观需求。便民信息张贴栏尚无法满足需要,市民遇到租房、维修、疏通管道等情况时,仍只能拨打“牛皮癣”上的电话。同时,由于就业、升学等需要,群众办假证的需求仍然较大。
B取证困难。张贴、印刷广告用时短、隐蔽性好,难以获得现场违法证据。张贴、发放小广告的多为临时招募的社会“三无”人员,非当事人本身,即使查处,治标不治本。非法小广告上往往只有一个移动通信号码,难以确认当事人信息,若对该号码采取停机、呼叫转移等措施,不但技术上难以实现,法律也不允许;若以消费者名义联系对方,则涉嫌“钓鱼执法”,不符合依法执政。
C职责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整治违法小广告,涉及到工商、街道、公安、卫生、城管、电信等众多部门,但目前真正在管的却只有城管,而城管部门无强制手段,依据市容条例处罚罚款额度又比较低,难以形成威慑力。
3.重温广告法第三十二条。
(四)献策献言,怎样消除小镇的“牛皮癣”?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过主动清除“牛皮癣”或者见过他人见过牛皮癣的经历吗?
2.德国是怎样治理牛皮癣的?
3.你对治理城市牛皮癣有什么好的主意?
三、教师总结。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设计篇二:同伴 同行
一、活动目的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有健康的主流思想,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团结、和谐、温馨的集体氛围的班集体,展现富有个性的班级特色,使学生的德育素质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中得以内化与升华。
二、活动对象
四(2)班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30日
四、活动
1、活动一 《认识你真好》
a.情景(一)陌生人(不熟悉的人)
师来到教室,问:同学们,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认识孙老师的吗?2022年9月,孙老师来到了我们双凤小学。那时候,我们还是“陌生人”。
b.情景(二)朋友
师:三年级整个学期,你们有点了解我了吗?说说看。那我们是不是成了“朋友”呢?
c.情景(三)同伴
师:现在,孙老师成了你们班主任,你觉得孙老师有什么变化吗?对我有什么希望?大家都希望我是个善解人意,和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老师,我觉得在这种意义上,我不再只是你们的老师,而是大家的同伴了。(板书:同伴)
2、活动二 《我的小伙伴》
师:我们班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从陌生人到朋友,到同伴,其中一定经历了很多故事,有开心的,当然也有烦恼的,特别还会出现一些跟你不是很合得来的同伴,现在请你拿起手里的白纸,写下一个你最要好的小伙伴,一个你最想跟他解决一些问题的小伙伴名字。(给学生几分钟思考时间)
3、活动三 《我想对你说》游戏:击鼓传花
游戏故事讲完了,你有哪些体会?(理解、关心、尊重、帮助)
4、活动四 《快乐小游戏》
游戏:5人一组,四人蒙脸,分两组,手中各拿一装水的杯子,用胸顶住一个气球,1个负责指挥,绕过障碍物,回到终点,与第二组交换气球和水杯,最后安全达到终点者获胜。采访游戏者心情。你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什么?(快乐、合作、团结、默契)
5、活动六 《友情传声筒》 视频欣赏《同伴同行》
送大家一首歌,传话筒表达自己的感受。(友情、爱)
6、活动七 《温暖小卡片》
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如果通过这堂课你也有所感悟,请拿起笔来,在你的友情小卡片上写下想对同伴说的话吧。
五、总结:
同学们,我们是懂事的大孩子了,以后我们还要进入更高年级的学校去读书,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你一个人无法解决的时候,请你想起我们这堂课,请你记得你身边还有一群同伴,我们互相(理解、关心、尊重、帮助、快乐、合作、团结、默契、友情、爱)让我们携手----同行。(读课题)(板书:同行)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设计篇三:做有责任的人
【活动目的】1、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开展"对自己负责"的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改正,增强责任感,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做有责任感的人"的内涵。让"做有责任感的人"这信念永植心中。
2、通过阐述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关系, 举例说明身边热爱集体的事例, 向同学们阐明关心、热爱集体的重要性,从而使每个人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从行动上做集体的主人。
3、通过本节班会使我校校训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全体学生的言行准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明确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准备】
1、小品
2、爱国主义故事
.3、收集歌曲
4、收集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收集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事例;
6、动员全体同学围绕主题做好发言准备。
【活动内容】
活动分三大篇章:
1、对自己负责;
2、对集体负责;
3、对社会、国家负责。
【活动程序】
引出主题:主持人(女)责任心是金。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主持人(男)责任心是美。当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却忘掉了心灵美,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主持人(女)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
主持人(男)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动。
主持人(合)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世界才更精彩、更迷人!
高一(1)班“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内容:
第一篇章:对自己负责
1、没有责任感的两个方面:日常惯用语风格;归因方式。具体分析这两方面的表现。
2、有责任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有很多学生由于懒惰心理很强,所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所以怎么样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链接到网页“怎么样克服懒惰”,使学生有所收益。
第二篇章:对集体负责
1、引用雷锋:一个人只有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他把自己比作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使自己永远不远离集体之外,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发光发热,雷锋的话和他一生的行动,都深刻地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而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登陆“雷锋主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雷锋是怎么样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看小品,讨论”通过小品让学生明白,对于他们来说班级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每个成员都要为集体付出努力。
小品(一)小明在教室扫地时,对旁边的同学说:“我上厕所!”但当其他同学都扫完地了,小明都还没有出现,这时,一个在学校搭午餐的同学走进教室对他们说:“刚才我看见小明从后门走了!”
主持人(男)看了小品,你们觉得小明负责任吗?你会给他提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主持人(男)做事不负责任会对他人、集体带来不好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从小明的行为中吸取教训。下面我们再来看小品《小组长》。
小品(二)(在学校)语文老师因少收3本作业,批评了语文课代表小芳,张东知道后,主动找老师承认自己没把小组长工作做好。
主持人(女)你觉得张东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归纳(女)负责任不仅表现在认真完成任务,而且表现在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出了毛病,勇于承担责任,不把过错推给别人。
3、学生“各抒己见”作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为这个集体做出你的一份贡献呢?
第三篇章:对社会、国家负责
1、听诗歌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全班分成四大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讲有关爱国的故事。第一组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第二组讲抗“非典”中可歌可泣的故事;第三组讲邓世昌抗战的故事;第四组讲抗日战争的故事。
3、全体同学宣誓“为学日益,以正兴邦,做一个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中学生”, 让学生明白,对于他们来说目前努力学习是他们的爱国方式。
主持人(女)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在做着各自的事情,有国家和社会交给的事,有的是集体的事,有的是他人委托的事,做好这些事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主持人(男)是呀!下面请同学为我们讲《成长与责任》的故事,请大家鼓掌欢迎!
故事大意: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在1922年美国国庆日前夕,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搞到了一些禁用的烟火爆竹,其中包括一种威力巨大的鞭炮,叫做“鱼雷”。一天下午,他走到一座桥边,朝桥边的砖墙放了一个“鱼雷”大鞭炮。一声巨响,让男孩神采飞扬,可就在这时,警察来了,把男孩带走,去了警察局。
警察尽管认识这个男孩以及他的父亲,但他依然严肃地执行对烟火的禁令,判定男孩交14.5美元的罚金,当时14.5美元可以买145只母鸡,这可算是一大笔钱。这个男孩自然交不起,只好由父亲代交。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给我。”从此,小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他做了许多零工活才还清他欠爸爸的那笔罚金。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这件事让里根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那就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
同学们。要是你希望自己成功,就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活动结束:
班主任总结,全班共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1、实力永远意味着责任和危险。——美国总统 罗斯福
2、说话随便的人,便是没有责任心。——哈代
3、有责任心的人,最有智慧,不负责任的人,最没出息。
《小学知识点数学教案模板》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869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