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长,共有12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等级:一
1.朗读指导具体到位
2.重点词语品味功夫较足
3.识字教学过于简单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咕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咕咚》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讲的是兔子听见"咕咚"声后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它边跑边叫,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才发现"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本课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把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进行猜读。本文四幅图对应故事的四个部分,借助连环画,不仅可以图文对应学习,梳理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图文对应,学习讲故事的技能。
1.识写生字。
课文中13个生字要求认读,7个生字要求书写。"吓、象"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咕、咚、吓、拦"4个形声字,借助右边的声旁读准字音,借助左边的形旁了解字义。例如"拦"字,形旁是"扌",声旁是"兰",合成"拦",意思是遮挡、阻止。"拦"的声母是边音l,要求学生读准。
认读"象、鹿、领、逃"4个生字,可以在学习课文时随文识字,看看"象、鹿"的图片和古文字,借助书中的插图,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认读"熟、掉、命、野"4个生字,用拼读的方式认读。
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吓、怕、跟、都",注意除了"都"是左宽右窄,其余是左窄右宽,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象、家"是上下结构的字,关注撇画的起笔位置及撇画之间等距离;"羊"字要关注横的写法。
2.朗读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命、领",翘舌音"熟"。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咕、咚、吓、拦、领"。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指导读好课文。文中的长句子结合插图,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本课重复的词句较多,要抓住重复的词语和句子、感叹号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比如:第2、第3、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句式重复,都是感叹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边跑一边叫""跟着"等体会小动物的害怕,指导读出慌张的心情。在指导读好野牛的说话时,还要关注"?",读出野牛的沉着冷静。
3.迁移运用。
积累课文中重复的表达方式,结合插图运用文中的"一边跑一边叫""跟着"拓展说话,感受重复词句的表达效果。运用重复的表达方式对课文中第2幅、第3幅图进行拓展说话。比如:仿照第5自然段中野牛和大象的对话,说说野牛和其他动物的对话,用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话。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借助图画、形声字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插图学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4.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从而懂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凡事不要盲从。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
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 不盲目跟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 认读字词,导入新课
1.借助形声字特点,猜识"咕咚、吓、拦"。
(1)学生听录音猜声音。(播放小雨、青蛙、流水、"咕咚"的声音,出示词卡:咕咚)看看"咕咚"的字形,你能猜一猜这个词怎么读吗?
提示:"咕咚"表示声音,表示声音的字大多带有"口字旁"。遮住"咕咚"左边的"口字旁",引导学生发现右边的"古""冬"表示字的读音。有时学习新的生字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部分的读音猜出整个字的读音。
(2)出示:"吓""拦",猜一猜这两个字怎么读?
提示:"拦"是形声字,形旁是"扌",声旁是"兰",合成"拦",意思是遮挡、阻止。"拦"的声母是边音l,要求学生读准。
"吓"也是形声字,左边"口",右边"下"表示读音。结合吓得张大了嘴巴,做做动作。
2.听见了"咕咚"声,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连环画故事,齐读课题。
板块二 图文对照,学习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双手捧好书,稍稍外斜,眼睛看字,耳朵听。
2.学生自读课文。
提示:一边读一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遇到有拼音的字多读几遍,看图猜读或者用其他方法猜读。
3.检查交流。
出示:熟了、掉进湖里、逃命、野牛、领着大家。
提示:注意"熟"的读音;"领""命"是后鼻音。
4.指导朗读。
(1)结合插图,师生问答,读顺长句子。
出示长句子:"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什么东西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一个木瓜从哪里掉进湖里?--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什么声音?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读好语气词和感叹句。
出示: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啦、哇、呀、啊"都是语气词,读轻声。结合书中插图,想想动物们边跑边叫的场景,试看读一读。
板块三 研读课文,领会道理
1.看图学习第1、第2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第2自然段,思考:兔子怎么做的?
(2)看插图一,了解"撒腿就跑"的意思。
提示:做做动作,了解意思。
(3)出示: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体会心情:兔子你为什么觉得可怕极了?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
指导朗读:"咕咚"这么恐怖啊,想想当时兔子会怎么边跑边叫出这句话?声音会大,拖长,甚至因为害怕兔子尖叫起来,指名读一读。
提示:引导学生抓住感叹号、提示语,体会兔子害怕的心理,读好兔子的心情。
2.看图学习第3至第5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至第5自然段,思考:其他动物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相关句子。
(2)出示: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呀,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①全班校对学生提取的信息。
②(出示词卡:小鹿、大象、山羊)认读"鹿""象""羊"。
提示:(出示鹿的图片及"鹿"的古文字)在"鹿"字中找到小鹿的大眼睛、腿。(出示大象的图片及"象"的古文字)在"象"字中,找到大象的长鼻子。(出示"羊"的图片及古文字)在"羊"字中找一找羊头上的角。
③(出示词卡:逃命)认读"逃"。
提示:逃命用脚,所以"逃"的偏旁是"走之"。
④指导学生读好小动物们说的话。
提示:关注提示语、感叹号读好人物语言。
⑤关注重复的词语、句子,学习讲故事的技巧。
提示:抓住"一边……一边……""跟着"。
3.(出示词卡:热闹)认读"热闹",指导读出第4自然段热闹的场面。
提示:看图,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有哪些动物?(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在干什么?(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边跑边叫)叫些什么?心情如何? (害怕、慌乱)
想象感受热闹的场景,读出画面感。
4.野牛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5自然段。
提示:做"拦"的动作,感受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
(1)野牛还会问谁?怎么问的?指导读好野牛的语气。
提示:关注标点"?",读出野牛疑问的语气。
(2)野牛问其他动物有没有看见(点红:看见),而所有的动物都只是听见。(点红:听见)
5.看图学习第6至第7自然段。
(1)看图理解"领"。
提示:走在最前面带领大家。
(2)结合故事思考: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6.揭示故事的道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板块四 书写生字,迁移拓展
1.指导书写。
(1)观察。
会写的7个生字中,"吓、怕、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象、家"是上下结构的字,"羊"是独体字。
(2)范写。
引导学生观察后范写讲解。"吓、怕、跟、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高低和笔画的穿插;"象、家"2个字中的撇画较多,要注意撇画的起笔,笔画之间距离相等;"羊"字笔画较少比较好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书写。
(3)练写。
要点:示范指导后多留出时间给学生写并及时反馈修改。
2.迁移拓展。
(1)仿照文中句式,练习说话。
出示: 一听,就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用上"一边……一边……""跟着",思考: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分别会怎么说?
(2)(出示插图三)仿照野牛和大象的对话,说说其他动物和野牛之间的对话。
(3)(出示四幅图)看图说故事,用上"一边……一边……""跟着"说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4幅插图。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东坡语文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幅图,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4”,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说明
《语文
程
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
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
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时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
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
件出示:
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
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
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
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
题,齐读
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
堂
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
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
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
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
文,圈出本
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
个字,我读
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
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
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
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
二关——“
文堡垒”!(
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
架飞机飞到
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
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
文,了解内容
1.
件出示
二关闯关要求:把
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
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
文,你读
段,我读
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
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
文,选择其中
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
文堡垒”被攻破了。(
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
起去下
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
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
文内容,为理解
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
件出示
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
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
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
扁口,
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
撇
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
还有
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
起来看
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
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
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
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
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
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
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起闯过“神奇果树林”“
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
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
,我们继续和小兔子
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
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
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
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
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二
时
、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
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
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
文又告诉我们
个什么道理呢?这节
我们继续探秘之旅。(
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
的生字、
词,以及
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
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
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
)阅读
文
、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
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
文
、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
跳、拔腿就跑、
边跑
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
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
文
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
文
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
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
些,调要拉得长
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
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件。)
5.指名汇报:这
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
边跑
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
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
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
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
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
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
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
个跟着
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
文
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
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
文
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
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
文
六自然段和
七自然段),师生齐读
文
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内与
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
加、减
减、换
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
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
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
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
的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使
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 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
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
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
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
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
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
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级语文下册《咕咚》
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
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
只小兔听见“咕咚”
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
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从。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
文的
2、3、4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再写小动物怎么说,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
1.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
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
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通过
文学习,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
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
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教学
时】2
时
【
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
件。
【教学过程】
时
、情境导入,揭示
题
1.(教师把
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
2.板书:咕咚
对,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
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初读
文 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
文,要求:
次读
文,能借助拼音把
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二次读
文,想想:
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
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
2个问题。
3.识记生字(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转、跟”是前鼻音
“咚、命、象、领”是后鼻音
“熟”是翘舌音
“着”是多音字,在
文里读轻声的“zhe”。
三、图文结合,品读
文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
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
)阅读
文
、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
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
文
、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
跳、拔腿就跑、
边跑
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
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
文
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
文
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
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
些,调要拉得长
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
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件。)
5.指名汇报:这
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
边跑
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
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
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
起跑。
8.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9.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
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
个跟着
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
文
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
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
文
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
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
文
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个跟着
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20《咕咚》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咕咚程
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
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
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时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
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
件出示:
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
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
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
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
题,齐读
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
堂
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
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
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
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
文,圈出本
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
个字,我读
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
(2)后鼻音:咚dōnɡ、命mnɡ、象xi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
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
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
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
二关
文堡垒!(
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
架飞机飞到
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
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
文,了解内容
1.
件出示
二关闯关要求:把
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
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
文,你读
段,我读
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
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
文,选择其中
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
文堡垒被攻破了。(
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
起去下
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
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
文内容,为理解
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
件出示
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
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
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
扁口,
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
撇
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
还有
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
起来看
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
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
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
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
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
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
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起闯过神奇果树林
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
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
,我们继续和小兔子
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
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
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
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
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二
时
、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
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
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
文又告诉我们
个什么道理呢?这节
我们继续探秘之旅。(
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
的生字、
词,以及
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
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
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
)阅读
文
、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
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
文
、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
跳、拔腿就跑、
边跑
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
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
文
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
文
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
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
些,调要拉得长
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
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件。)
5.指名汇报:这
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
边跑
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
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
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
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
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
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
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
个跟着
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
文
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
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
文
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
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
文
六自然段和
七自然段),师生齐读
文
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内与
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
加、减
减、换
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
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
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
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
的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使
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
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
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
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
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
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
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 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 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 "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年级语文下册《咕咚》
二
时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指导书写
1.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
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
扁口,
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
撇
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
还有
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
起来看
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
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
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
三、复述
文,发展语言
1.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们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
说吗?自己练
练。指名复述。
四、排演
本剧
五、
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
我们
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
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
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分享: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 咕咚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
程
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
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
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时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
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
件出示:
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
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
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
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
题,齐读
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
堂
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
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
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
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
文,圈出本
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
个字,我读
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
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
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
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
二关——“
文堡垒”!(
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
架飞机飞到
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
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
文,了解内容
1.
件出示
二关闯关要求:把
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
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
文,你读
段,我读
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
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
文,选择其中
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
文堡垒”被攻破了。(
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
起去下
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
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
文内容,为理解
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
件出示
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
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
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
扁口,
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
撇
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
还有
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
起来看
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
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
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
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
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
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
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起闯过“神奇果树林”“
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
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
,我们继续和小兔子
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
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
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
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
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二
时
、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
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
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
文又告诉我们
个什么道理呢?这节
我们继续探秘之旅。(
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
的生字、
词,以及
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
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
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
)阅读
文
、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
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
文
、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
跳、拔腿就跑、
边跑
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
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
文
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
文
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
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
些,调要拉得长
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
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件。)
5.指名汇报:这
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
边跑
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
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
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
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
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
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
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
个跟着
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
文
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
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
文
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
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
文
六自然段和
七自然段),师生齐读
文
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内与
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
加、减
减、换
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
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
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
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
的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使
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 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
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
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
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
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
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
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滑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滑梯》教学设计
【课题】滑梯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第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不同卡纸的对比,认识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学会简单仪器观察物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出同伴之间互动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简单仪器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物体的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光滑的卡纸、粗糙的卡纸、牙膏盒、纸杯、放大镜、剪刀、胶水、美工刀、透明胶带以及各种做物体的材料
教师准备:课件,放大镜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小玩偶,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会给你最喜欢的玩偶准备什么礼物呢?
生:…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贴心,你们都很善于关心别人!你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对玩偶,它们是丁丁和当当,它们想拥有一座游乐园,你们能帮助她实现梦想吗?
生:…
师:游乐园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比如滑梯、跷跷板、秋千等,今天我们就先做一部小滑梯吧?
生:…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滑梯,那就要能让丁丁和当当顺利地滑下才行,请大家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滑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滑滑梯的经历,想一想,如何建造滑梯才能保证它们能顺利地滑下来呢?
生:…
师:是啊!滑梯的滑道不仅要光滑,而且还要有一定倾斜度,同时还要保证滑梯整体比较稳固。
3.设计
师:在上一节课,老师已经让你们准备好小组要准备的材料,把两张不同材质的纸拿出来,给你们2分钟先用肉眼观察一下两张纸质的不同,请小组记录员记录下来。
生:…
师:老师这里有放大镜,请你们用放大镜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讲述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分钟的时间)
生:…
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少发现,现在请同伴之间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我先用肉眼观察了光滑的滑道和粗糙的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再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滑道,发现光滑的滑道……,粗糙的滑道……”。
(生相互交流)
师:选择好你需要的材料后就可以设计你的滑梯了,在设计之前可以参考奇奇的设计方案,并学着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滑梯设计图。
(生画滑梯设计图)
师:同学们都画的很认真,相信你的设计方案更加精彩。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是如何选材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
(教师做出评价)
4.参考别的小组的做法,修改自己小组的方案。
师:好的,时间过得真快,下节课我们就着重设计一部滑梯,这节课没有准备材料的同学,下节课带过来好吗?下课!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
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难点)
教学过程
、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
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
首好的童谣就是
首美妙的诗,
首好的儿歌就是
幅美丽的画。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
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
)学习童谣《摇摇船》。
1.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
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
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
2.读读题目,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3.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儿歌,看看能不能从儿歌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儿歌,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看谁还能提出
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儿歌。
三、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
件出示
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读
读或背
背自己喜欢的儿歌或童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童谣或儿歌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的同学也会这个儿歌或童谣,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
逛,选
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
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教学反思
要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教学中,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
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495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