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的繁荣之下掩盖着深重的危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导致了政治危机。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后历任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jaB88.cOm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133

延伸阅读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2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2”,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和表现,知道二战后美国重要的经济政策和重要历史人物,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的过程,认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机制的新特点。
认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主要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实际上是对新政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认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深刻认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和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本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以及自己收集的有关材料,通过阅读(阅读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字材料)获取信息,知道二战使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分析国家的调节和干预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主要原因,理清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新特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加深对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政策变化调整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材料的同时,应注意探究式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概念和美国这一时期重要的经济政策。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战后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战后不同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的了解、探究和认识,知道美国是战后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实际上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和策略的变化。
认识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认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
深刻认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周期性循环的规律,进一步认识美国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社会两极分化不断加剧,以此来认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
◆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讲述二战及二战后各个历史时期美国对新政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长期稳定持续高速发展。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世界占绝对优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此后各个历史时期针对经济发展的时代和情况的变化,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和变化,实际上是对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和策略的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和策略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并分析了二战期间美国统管经济及战后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促使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使美国于50年代初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继续实行凯恩斯主义,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没有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困境;80年代实行反凯恩斯主义的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连续增长;90年代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
◆教材以“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美国的‘新经济’”三目,讲述了二战后美国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过程。
[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目主要分四个层次讲述以下四个问题:
1.第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巩固新政成果的基础上,急剧扩张自己的经济实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巨大发展,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占绝对优势。第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土地和人口占世界6%,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工业生产总量1948年占53.4%(1938年34%),黄金储备1948年达243.99亿美元,占74.5%(1937年是127.9亿美元),冰箱洗衣机占85%,玉米占70%,等等。世界各国欠美国债务500多亿美元,美国大危机以来的长期萧条局面完全改观。正如英国外交大臣所说,美国“今天正处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全世界财富的约30%,而今天,美国则掌握大约50%。”(托马斯佩特森:《美苏对抗》,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1页)第三,美国确立了战后世界经济的领导权。其标志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领导地位,美国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2.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统管经济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巩固。二战期间,新政的体制和政策保留下来,为应付战争,联邦政府统管经济,建立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对主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全面的调节和管理,推动了战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兴建大批企业,保证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第二,巨额的国家资本的投资和采购,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增长。1941—1945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苏等国供应了490亿美元的军用物资和粮食,大大刺激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庞大的“曼哈顿计划”,不仅投资20亿美元之巨,更集中了19.9万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使美国拥有了空前的智力优势。二战期间美国经济高速增长,1940—1945年工业增长速度年均16.9%,1945年相比1939年工业生产能力扩大了约40%,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水平大大提高。
3.美国政府全面加强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的表现。
第一,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依靠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政府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②鼓励出口,以大量出口刺激生产和消费,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第二,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远远高于西欧各国。美国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国有化,而是依靠政府开支,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提高有效需求,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以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第三,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成为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总“资本家”,国家干预是以坚持私有制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4.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一,“黄金时期”是指50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增长的时期,到1969年结束;第二,“黄金时期”的表现:①1955—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4%,4%是高度繁荣的增长,1945年、1961年、1971年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350亿美元、5233亿美元、10634亿美元;②1965—1970年工业生产速度年均增长达18%;③1970年拥有的世界经济的各项指标(见教材)。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本目主要讲述了二战后四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贯穿一条主线,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是对美国新政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和策略的变化。
1.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政府施行“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
第一,凯恩斯主义主张“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历届政府都继承新政传统,推行凯恩斯经济政策:①战后到50年代:杜鲁门政府通过《1946年就业法》,推动充分就业,实行廉价民用住宅计划,扩大保险范围,促进生产和消费,推动经济繁荣;艾森豪威尔政府沿袭和发展杜鲁门的社会经济政策,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救济金额,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投资教育,支持农业价格政策,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60年代:肯尼迪政府通过“新边疆政策”,对内实行经济改革,进—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约翰逊政府继续肯尼迪政府的事业,实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实行大规模财政赤字,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③二战后几次经济危机期间,政府干预调控经济体现得更加充分,危机发生,政府实行反危机的经济政策,以减轻危机的破坏,控制失业率,稳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第三,这一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①促使美国经济高速繁荣发展,出现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②这种经济政策的问题,巨额财政赤字,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对70年代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问题,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运用产生的问题。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联邦政府继续运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
第一,经济“滞胀”。①原因: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②表现:经济低速发展,通货膨胀,失业增加,加剧经济恶化。第二,70年代历届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福特政府继承尼克松的经济政策,卡特政府实行反经济“滞胀”政策。虽最终都收效甚微,却提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宝贵经验。第三,70年代联邦政府面对经济“滞胀”调节的失败,只说明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的环境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家干预经济的策略、经济政策的运用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3.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经济理论
第一,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供给学派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应扩大供应而不是需求,只要供应充足,需求就会跟上,经济就会稳定增长;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是货币量而不是需求,主张是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财政赤字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这两个学派为解决滞胀危机提供了新思路。第二,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措施是:里根政府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医治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布什政府继承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成效:1982年,经济开始复苏,逐渐走出经济“滞胀”困境,并出现了1983—1989年连续6年的经济增长。第三,80年代末美国经济再次衰退。其原因是里根政府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特别是“星球大战计划”的巨大投入,造成高赤字、高国债,严重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第四,结论:说明面对国家的经济滞胀困境,联邦政府运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有效的,这实际上是对新政经济政策的发展。
4.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取得卓越成效
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主张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克林顿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精简政府机构缩减开支,增加税收,鼓励消费,解决财政赤字;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资教育科技、社会保险,大力投资环境保护来解决就业问题;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克林顿对经济的调整,使美国出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长时间的经济繁荣。
[美国的“新经济”]
本目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一轮经济持续扩张和繁荣
第一,美国新一轮经济持续扩张和繁荣的原因。克林顿政府消灭长期的巨大财政赤字,实现了预算平衡,改变了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促使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良性互动;信息技术的推动。第二,新一轮经济持续扩张和繁荣时期。1991—2000年,长达10年持续扩张和繁荣。是继二战以后50—70年代初的“黄金时期”、80年代连续6年经济增长之后的第三个新的经济增长期,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第三,美国出现新一轮经济持续扩张和繁荣的表现。①持续保持经济发展的高增长率;②通货膨胀问题被解决;③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了50年代以来首次巨大的财政盈余;④失业率降到30年来的最低;⑤美国企业利润大增,市场繁荣,出口猛增,股市繁荣。
2.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出现新特点
第一,“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第二,“新”在冲破了凯恩斯主义“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不会同时出现”的理论,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第三,“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用技术创新,用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伴随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动的关系。
3.美国“新经济”的本质
第一,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在国家中占支配地位,国家政权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第二,美国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第三,美国“新经济”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2001年又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及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难点:
1.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等经济理论
2.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三)问题解答
[学习质疑]
1.如何理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案提示:略。(见前述有关内容)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哪些新特点?
答案提示:新特点有:①“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②“新”在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③“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动的关系。
[想一想]上面表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材料略)
答案提示:①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开始了经济复苏,摆脱了70年代以来的经济滞胀困境;②1982年以后美国经济连续增长;③说明里根政府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张,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是有效的。
[议一议]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哪些不同?
答案提示: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以不同的经济政策、经济措施实现国家干预经济。其主要的不同是:
第一,奉行的经济理论不同。①里根政府实行振兴经济改革,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②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第二,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不同。
(1)里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①以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医治通货膨胀;②以大规模减税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③以加大国防开支(1985年正式推出战略防御计划)来促进高科技、社会经济和国防力量,医治生产停滞。
(2)克林顿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①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②通过精简政府机构缩减开支,增加税收,鼓励消费解决财政赤字;③通过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资教育科技、社会保险、大力投资环境保护来解决就业问题;④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自我测评]
1.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三个经济学派经济主张主要不同是:
①凯恩斯主义经济主张是“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②货币学派的经济主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是货币供应量。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以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③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是“供应决定论”。在供给和需求关系上,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创造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社会经济就会出现稳定增长,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发展。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①克林顿政府实施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国家调节经济的机制更为灵活;②科技革命掀起新高潮,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③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动的关系,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企业区域结构调整,给美国带来区域优势和国际竞争的优势;⑤二战结束以来为经济长期稳定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⑥国际和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
[材料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美国的财富总是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答案提示:教师可利用“历史问题注释”中提供的统计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
1.美国的财富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的原因:第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国家政权为垄断资本服务。第二,有推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因素的原因:①以信息技术和因特网为驱动力的“新经济”,由于原本贫富的差别,决定了受教育程度的差别,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②飙升的股市,繁荣的股票市场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原本个人拥有的资本量和知识技能的差别决定了进入股市所获取的信息及股票收益能力的巨大不同;③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生产要素的国际化,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拉大了原有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
2.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是:垄断资本家。
3.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美国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中给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参与收集材料、学生间合作讨论的情况,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独到的观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
[评价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测验法等,并:把学生的学习成果记录于学习档案。
[评价过程]
第一步: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家庭或图书馆的资源,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收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第二步:导入新课。教师和学生互动,简要回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讨论二战中美国的地位及其对美国产生的影响。第三步: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二战后初期开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20世纪50——60年代联邦政府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干预经济,推动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高速发展,70年代继续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却没能使美国经济摆脱“滞胀”困境;80年代里根政府运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干预经济实现了经济连续增长;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使美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把握各个历史时期运用不同的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情况。第四步:开展教学活动。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事实,就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讨论或写小论文。第五步: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美国在二战后继承和发展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成功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
[评价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参与讨论、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也注意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情况,进行激励性的、总结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能升华认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了美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喂,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并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五)历史问题注释
[曼哈顿计划]
1942年美国罗斯福总统批准启动的核研究的庞大工程。计划取名为“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后来根据工程管区的名称“曼哈顿”取名为“曼哈顿计划”。“曼哈顿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赶在战争结束以前造出原子弹。为了使原子弹研制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军事当局建立了闻名于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被任命为实验室主任(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开始时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1945年时,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科学家、科技人员有15万人之巨。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颗原子弹“胖子”试验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曼哈顿计划”不仅造出了原子弹,也留下了14亿美元的财产和数量巨大的世界—流的科学家。1946年,美国通过了《1946年原子能法令》,它标志着美国战时核计划的结束和新的过渡时期的开始,也成为和平时期整个美国原子能发展的指导纲领。
[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月20日至1961年1月20日),生于得克萨斯州丹尼森城一个贫苦家庭。他出世时,双亲除日常穿的衣服和简单的日用必需品外,一无所有。艰苦的环境和严格的要求,使艾森豪威尔从小就养成了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和健壮的体魄。
1911年艾森豪威尔21岁时靠自己的努力进入著名的西点军校。1930年、1939年先后在美国参谋总长麦克阿瑟和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领导下工作。1942年负责拟定欧洲盟军联合作战计划,主张“先欧后亚”战略,尽快开辟西欧第二战场,进攻德国。1943年晋升当时美国最高的军衔五星上将。1943年指挥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迫使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宣战,轴心国解体。1944年被任命为欧洲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指挥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53年当选总统,1956年连任。
[肯尼迪和新边疆政策]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1963),美国第35任总统(1961年1月20日至1963年11月22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就读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29岁即当选为议员。1960年参加总统竞选,以“新边疆”口号,击败尼克松。1961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天主教徒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道:“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任职开始就遇到了美国入侵古巴惨败的事实,1962年处理了古巴导弹危机,干涉刚果事务,出兵越南,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侵越战争。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
“新边疆”是肯尼迪在总统竞选中提出的口号,并组织了一个由一流专家和政界元老组成的庞大研究小组,1961年就任总统时,准备了约277项立法要求,形成了他的“新边疆施政纲领”。对外争夺世界霸权,对内实行社会经济改革。取得了多项立法成就,制定了发展空间技术计划,实施大规模阿波罗工程。经济方面,推行凯恩斯主义,大量减税,实行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并在以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和用工资一物价指标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进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再度加强,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1963年遇刺身亡后,继任总统约翰逊继续推动“新边疆”事业。
[约翰逊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08一1973),美国第36任总统(1963年11月22日至1969年1月20日),生于得克萨斯州。1960年作为民主党候选人被选举为副总统。1963年肯尼迪遇刺后,接替了总统职位。继任后,约翰逊提出了建立“伟大社会”的政策,并以“向贫穷开战”作为该政策的主要纲领,但不幸的是美国已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1964年约翰逊竞选连任成功,扩大了印支战争,受到美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65年,派兵侵入多米尼加共和国。随着投入越南战争的兵力越来越多,预算赤字像滚雪球一样增加,国内通胀率高居不下。任期届满之后,约翰逊不再竞选总统。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字。
约翰逊在1965年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伟大社会”纲领,他要求国会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广泛的行动,并在立法上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功,成为罗斯福新政以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的新的里程碑。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纲领和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都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它把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核心是推行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在一个时期内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导致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持续的通货膨胀,而且“伟大社会”纲领和“新边疆政策”都是在对外不断扩大侵越战争的条件下推行的,巨额的军费开支大大加剧了通货膨胀,使约翰逊政府面临重重危机。这也是“伟大社会”纲领衰落的原因,同时也给美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尼克松]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13—1994),美国第37任总统(1969—1974)。1952年后同艾森豪威尔参加竞选,任两届副总统,1968年以共和党身份参加竞选,最终获胜入主白宫。
尼克松上台后,面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经济滞胀等困扰美国经济的问题,他采用削减开支、抑制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对付通货膨胀,并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实行新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维持美元地位。当美元地位无法维持时他面对现实,作出符合实际的选择,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实行贬值。在对外关系方面,尼克松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实行战略收缩和缓和外交为特点的尼克松主义。最终结束越南战争,访问莫斯科,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1972年2月访问中国,为中美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1972年竞选连任成功,但因竞选班子成员潜入华盛顿水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的“水门事件”,被迫于1974年8月8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迫辞职的总统。
[福特]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1913一),美国第38任总统(1974年8月9日一1977年1月20日),1935年毕业于密执安大学。1941年获耶鲁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后又获密歇根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等院校的法学博士学位。1949年任国会众议员,1973年10月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副总统。
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福特于同年8月9日继任总统,是美国惟一一位未经选举的总统。同年9月8日下令赦免尼克松。就职后,面对通货膨胀,恢复经济,解决能源短缺等问题,把政府干预作为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他想缓和因“水门事件”而引起的矛盾,自己曾两次遭遇暗杀。1976年谋求连任,败在卡特手下。1972年、1975年、1981年福特曾三次访问中国。
[卡特]
吉米卡特(1924一),美国第39任总统(1977年1月20日至1981年1月20日),1924年10月1日生于美国佐治亚州,1970年任佐治亚州州长,以办事富有实效、积极消除种族歧视赢得声誉。
1977年,竞选击败福特出任总统。在国内,欲意实行行政和经济改革,但遭国会强烈反对。在国际上,在当政时期,把巴拿马运河的管理权交还给了巴拿马;实现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中东实现和谈;在埃及与以色列和谈并在签署戴维营协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他争取连任败给里根。
卸任后创办卡特中心,致力于调解国际冲突,20世纪80年代解决海地危机,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声望。1995年获联合国和平奖,1997年获印度英甘地奖,获1998年度联合国人权奖。
[里根]
罗纳德里根(1911—2004),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1月20日至1989年1月20日),1932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州尤里卡学院,1937年踏入漫长的电影演员生涯,共参加过50部左右的影片演出。1966年、1970年两届当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在1980年总统竞选中提出保守的政纲,以乐观亲和的态度鼓吹美国的传统价值观,获51%的选票任总统,1984年以59%的选票竞选连任。
里根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主张大规模削减开支、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以在大幅增加军事经费、锐减非国防性开支的同时降低税收来治理经济滞胀,刺激经济快速增长。1982年经济开始复苏,此后出现持续稳定增长。1983年开始整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和平时期军备,提议建造一套美国战略防卫系统,即“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笼,是美苏核军备竞赛加剧的结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处于均势,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也为了通过旷日持久的、耗资巨大的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制定《总统战略防御倡议》。1985年1月,美国正式公布了这一计划,拟建的战略防御系统将不仅使用常规弹头,而且将使用激光、粒子束、电磁轨炮和截击弹等高新技术武器。常规弹头和高新技术武器将被部署在外空、空中和地面,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天衣无缝”的防御盾牌。
这项计划出笼后,几年内美国国会先后拨出数百亿美元用于研制各种高新技术武器,总共动用了1万多名科学家来参与这项计划的研究、设计和武器制造工作。整个计划全部耗费预计为1万亿美元。原打算1994年实施防御计划,20世纪末建成整个防御系统。苏联解体后,随着美俄核力量对比的变化,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宣布不再继续执行“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战略防御计划,它除了加强国防作用以外,同40年代的“曼哈顿计划”、60年代的“阿波罗计划”一样,具有强大的经济科技职能,企图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带动一大批高技术群的发展,以保持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上的领先地位。它是一项全面的国家总体战略。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微软公司是为个人计算机和商业计算机提供软件、服务和Internet技术的世界范围内的领导者。截至2000年6月的上个财政年度,微软公司收入达229.6亿美元,在60个国家的雇员总数超过了44000人。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儿在西雅图长大,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1973年考进了哈佛大学,大三的时候,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盖茨十分重视慈善事业,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知识学习领域的慈善事业。
[布什]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24年6月1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密尔顿,美国第41任总统(1989年1月一1993年1月)。布什家教很严,年轻时受到良好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海军当飞行员。
1970年被任命为常驻联合国代表,1974年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处主任。1980年、1984年连任副总统。1988年大选获胜,就任美国第41任总统。布什执政后,内政政绩平平,但外交活跃。在布什任期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布什提出“新大西洋主义”,调整与盟国关系。1989年2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1991年,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进攻得胜,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1992年,布什谋求连任失败。
[克林顿]
比尔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1993—2001)。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法学博土学位。1979年,他就任阿肯色州第40任州长,年仅32岁,被新闻界称为“孩子州长”。1992年,他在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击败布什,当选美国第42任总统。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冲破了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不会同时出现”的理论,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1951年以来美国五等份分组家庭贫富差距变化统计资料]
美国五等份分组家庭的贫富差距变化统计表(单位:%)
年份最低的20%第二个20%第三个20%第四个20%最高的20%
195l5.011.917.023.143.0
19614.711.917.523.842.2
19715.512.017.623.841.0
19815.111.317.424.441.8
19864.610.816.824.043.7
19894.610.616.523.744.6
19904.610.816.623.744.3
19924.310.516.524.044.7
19944.210.015.723.346.9
19953.79.115.223.348.7
19993.68.915.023.249.4
20003.68.714.923.249.7
——孙辉著:《当代美国社会的两极化发展评析》,载《国际论坛》2003年第3期。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3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道路;比较英、法、德、日的经济运作模式,培养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以及平时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对比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运作模式,从而深化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精心设计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考虑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变化,深入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进—步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的差异,认识到当今世界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各国可以相互借鉴。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介绍了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的经济概况,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之路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使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教材先后介绍了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采用了相似的体例,按照以下顺序编排。①当前经济运行模式的形成,②经济运行模式的主要内容,③经济运行模式的特征,④经济成就及地位。条理清晰,便于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形成完整的印象。
[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本目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1.经济模式的形成: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此后到1979年,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各为17年。两党在经济政策上都信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成为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特点是国家干预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2.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改革政策的内容):(1)国有企业私有化。撒切尔政府把16家国有化企业和国家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让市场重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2)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政府实行减税、紧缩银根,压缩政府开支来抑制通货膨胀,对付经济衰退。(3)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这项改革涉及普通百姓的利益,因此比较谨慎。
3.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4.经济成就及地位:撒切尔政府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效果明显:通货膨胀率由1979年的13.3%,降到1988年的4%;1986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高于同期的美、法、联邦德国和日本;1987年起,财政赤字由亏转盈。由于经济政策的成功,撒切尔夫人连任三届首相。
[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本目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1.经济模式的形成:(1)确定发展方针。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1946年10月,法国第四共和国正式成立,共产党、社会党和人民共和党组成联合政府,开始联合执政。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2)混合经济模式形成。次年,共产党退出联合政府,第四共和国依然执行既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并逐渐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人企业共存的混合经济模式。
2.经济模式特征: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3.经济模式主要内容:第一,扩大国有经济成分。(1)大规模的国有化。战后,政府通过推广国有化运动,将大量企业国有化,使国有经济在法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法国国有企业涉及面广,而且占据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不仅在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以及银行和保险等部门占有统治地位,而且还广泛分布于制造工业部门,以及电子、航空、信息处理等新兴工业部门,这是其他西方国家所没有的。到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讯、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90%;钢铁、造船等行业国有化率达到80%以上。许多国有企业规模庞大,实力雄厚,集中化程度高。1984年法国营业额最大的10家公司中,国营企业占了9家。在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世界100家最大的工业排名中法国有9家,其中国有企业占了5家。大规模的国有化使法国经济发展具有浓厚的国家主导的色彩。(2)国有化企业的缺点:竞争力差,缺乏效率,难于参与国际合作。(3)国企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私有化运动,改组国有企业,将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第二,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发展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1)表现:从1946年到1992年,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2)计划的特点:指导性计划,其中规定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而且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第三,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4.经济成就及地位: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不仅使法国成为西方国家中惟一实行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重要的是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1951—1981年法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8%,超过美国和英国。1990年法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8022美元,仅次于美、日、德。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本目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1.经济模式的形成:(1)经济改革的背景:联邦德国成立时,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政治上还不是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复兴经济。(2)经济改革:与西欧其他国家不同,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推行的经济改革主要是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经济模式的特征: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又以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来保障市场。将市场的自由竞争与社会的公平相结合,主张个性自由、讲究效率和社会公正。
3.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第一,保护竞争秩序。(1)目的:政府为竞争创造条件和环境,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2)措施:①政府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反对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②制定了价格限制、利润限制、成本限制、确定产品质量和支付条件等一系列规定,防止滥用垄断地位,保护中小企业,使竞争能在公开的市场和价格的自由协定中有序进行。(3)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完全自由竞争产生的消极作用。第二,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①目标:联邦德国政府致力于货币的稳定,用货币政策稳定经济,而不是用它来刺激经济。②措施:政府通过增减货币量来防止通货膨胀,使货币系统起到保证整个经济系统稳定的作用。为了货币的稳定,联邦德国在经济恢复初期宁可忍受大量失业的压力。(2)财政政策:①措施: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政府不采用财政赤字的手段来解决就业问题,②成效:一直保持财政收支大体平衡。第三,政府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1)政府颁布《企业法》、《公司法》、《共同决定法》等立法,让劳资双方自主决定收入分配,雇员参与企业的决策,以调动雇员积极性,减少劳资矛盾;(2)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巨大,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4.经济成就及地位: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7%和9.5%,超过了美、英、法、意,仅次于日本。1951—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保持5.2%的速度持续发展。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70年代初,联邦德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59年增长了近7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位居第三,贸易位居第二,黄金外汇储备位居第一,马克成为西方最坚挺的货币之一。70年代的欧美国家遭遇石油危机打击,经济发展受阻,联邦德国却顺利渡过了这场经济危机。1974年国民生产总值在历史上第—次超万亿马克大关,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本目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1.经济模式的形成:(1)“统制经济体制”:战后初期,为了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2)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5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保持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经济模式的特征: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政治权利成了最大的经济资源,拥有权力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经济利益,是一种变了形的市场经济。
3.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一,实施产业政策(又称产业合理化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对萧条的和衰退的产业进行调整和援助,并且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表现:(1)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提出了以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标的产业合理化政策。(2)50年代后期,制定了以培养出口产品和经济起飞为目标的产业振兴政策。(3)在高速增长期,提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4)石油危机后,政府大力鼓励发展节能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推动资本密集型产业。(5)1982年以后,由于日元升值和贸易摩擦加剧,政府采取结构调整措施,实行扩大内需战略。第二,制定经济计划以利益诱导企业决策和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政府为使整个经济有序发展,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其中有中长期经济计划、年度经济计划和国土开发、地区开发计划等等。政府经济计划的制定是通过由下而上的官民协商形式完成,对企业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第三,政府控制财政资金、财政投资信贷、民间信贷和货币供应,随时可以动用财政和金融政策实现政府调控经济。(1)财政政策:①政府对钢铁、汽车、造船也实行特别折旧;②给电力、海运、铁路以财政信贷;③对特定产业实行减免税;④对新兴产业、创汇企业进口设备给以补贴;⑤各种鼓励积累、抑制消费政策。(2)金融政策:出台提高企业还贷能力的政策,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等。
4.经济成就及地位:1950—1973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5%,远远超过其他工业国家。195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为英国或法国的1/3强,到70年代后期,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已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和。这种速度,就连西欧发展火车头的联邦德国也望尘莫及。198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12%,约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相当于西德、英、法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超过了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90年代,尽管日本由于经济政策失误,出现“泡沫经济”,经济发展速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日本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模式的特征
难点:英国的“撒切尔主义”经济改革。
(三)问题解答
[想一想]
1.撒切尔政府的政策与工党的政策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1)工党的政策,主要内容是实行企业国有化和福利国家制度。经济政策上信奉凯恩斯主义。(2)撒切尔政府的政策为:①国有企业私有化,②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来治理经济问题。
2.社会市场经济是理想的发展模式吗?
答案提示:第一,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是: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又以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来保障市场。该模式将市场的自由竞争与社会的公平相结合,主张个性自由、讲究效率和社会公正。第二,主要内容是:保护竞争秩序,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完全自由竞争产生的消极作用;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邦德国一直保持财政收支大体平衡;政府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在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联邦德国取得辉煌成就: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联邦德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当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出了—定的局限,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的体制改革是必要的,但从总的来说,社会市场经济是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议一议]
1.法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2.日本经济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答案提示:第一,实施产业政策(又称产业合理化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对萧条的和衰退的产业进行调整和援助,并且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第二,制定经济计划以利益诱导企业决策和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经营环境。政府为使整个经济有序发展,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其中有中长期经济计划、年度经济计划和国土开发、地区开发计划等等。政府经济计划的制定是通过由下而上的官民协商形式完成,对企业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第三,政府控制财政资金、财政投资信贷、民间信贷和货币供应,随时可以动用财政和金融政策实现政府调控经济。
[自我测评]
1.比较英、法、德、日的经济运行模式。
答案提示:英、法、德、日的经济运行模式各具特色: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法国的混合经济、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四国都根据自身的国情制定经济政策,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提示:第一,实施产业政策(又称产业合理化政策)。第二,制定经济计划以利益诱导企业决策和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经营环境。第三,政府控制财政资金、财政投资信贷、民间信贷和货币供应,随时可以动用财政和金融政策实现政府调控经济。
[材料阅读与思考]
1.两张表格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
答案提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但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与联邦德国的增长速度最快,70年代开始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滞胀”时期。
2.对比两张表格,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提示:大多数国家工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说明工业化国家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明显。英国工业增长率较高,但经济增长率较低,说明战后英国的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因而工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学习经济史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评价方法]观察法、测验法。
[评价过程]
由教师和学生回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历程,设问: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激学导思,引入新课。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各国经济模式的形成,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经济模式的特点及经济成就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战后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最后用对比归纳的形式来深入理解四国经济模式。
[评价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随时观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历史问题注释
[英国工党]
工党成立于1900年,现有党员约600余万,90%以上为各工会的集体党员,职工大会系统是该党重要支柱,集体成员包括独立工党、费边社、社会民主联盟和一些行业工会。1906—1914年,工党在议会中依附于自由党,反对保守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入自由党联合内阁,支持英政府的战争政策。20世纪初起,工党力量不断壮大并逐步取代自由党而成为英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之一。1924年,工党首次执政,麦克唐纳出任首相兼外交大臣。1929年,工党第二次执政,仍由麦克唐纳组阁。此后,工党于1945—1957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多次执政,分别由艾德礼、威尔逊、卡拉汉任首相。1979年大选,工党惨败,90年代重新上台执政,现任领袖为托尼布莱尔。
工党信奉费边社会主义,政治上主张改革国家机器,废除贵族院,建立“民主国家”;经济上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扩大国家企业局,通过增加公共开支和对国有企业投资,减少税收和控制进口等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对外主张缓和与裁军,注意加强同中国的关系。
在连续四次大选失败后,工党决定摒弃错误,坚决变革,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新政策纲领,主要观点有:强调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再分配原则;下放中央政府权力,维护公民的权益,促进欧洲政策与经济一体化;改革工党与工会的关系,实行广泛的民主原则。
[英国保守党]
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形成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1912年,国家统一党并入保守党,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现有党员约150万。1783—1830年,托利党是重要执政党,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1868年起同自由党轮流执政,逐步演变为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大地主和贵族利益的保守主义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一直到1922年,此后,同工党轮流执政,先后由波那一劳、鲍尔温、张伯伦、丘吉尔任首相。1945—1951年在野。1951—1964年再度执政,并由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道格拉斯一霍姆先后任首相。1964—1970年处于在野地位。1970年赢得大选,由希思出任首相,重新执政。1974年后在野。1979年5月,以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为领袖的保守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议席,再度执政,撒切尔夫人也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
保守党组织由领袖、保守党总部、全国联盟、保守党议会党团等部分组成。领袖由党的下院议员投票决定,掌握党的最高领导权,党的年会和各种机构通过的决议只供领袖参考。保守党总部直接由党领袖控制,成员包括议会党团成员,全国联盟执行委员会代表共和党的正副主席,是进行组织工作和政策研究的机构。全国联盟是全国保守主义与统一主义协会联盟的简称,是党从事议会外宣传和组织工作的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对党的政策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保守党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保守党议员组成,通过组织内阁来实施保守党的各项政策。此外,保守党还拥有卡尔登俱乐部、保守主义俱乐部联合会等外围组织以及负责筹集党的活动经费的中央筹划委员会。保守党对内主张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强调市场调节作用,企业自由竞争,紧缩银根,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限制工会权利等。对外主张加强防务,确保英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加强同欧共体的合作并保持与美国传统的“伙伴”关系,注重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
[英国的国有化政策]
英国先后出现了两次国有化高潮。第一次从1945年7月到1951年10月,第二次从1975年3月到1979年5月。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工党政府推行的国有化,将采煤、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报与电话、水路、钢铁等收归国有,特别是在1946年对英格兰银行实行了国有化,掌握了干预经济的最有力工具。英国实行国有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高价赎买或每年付给原企业主补偿金和利息,原企业主可以参与企业管理。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后,1979年国有企业的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1%,固定资产占国内固定资产总额的20%。1981年,英国最大的10家公司按营业额排序,国有企业有3家,按资本排序,有3家;按职工人数排序,有6家。
国有化使当时的私营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对煤炭部门的国有化,使国家承担了技术改造和更新的费用,而且政府提供的廉价燃料和原料,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法。国有企业对政府来说,是有力的调控工具。(1)国有企业为社会提供一定的经济优惠或福利。例如英国铁路客运服务价,只相当于它的运作成本,亏损由政府补贴。(2)国有企业可以扩大就业。(3)国有企业还是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工具。政府限制、冻结工资和物价的政策首先就是从国有企业开始的。但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英国的福利国家政策]
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福利措施一方面是阶级调和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劳动人民自己争得的权利。英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可以追溯到1601年的《济贫法》和工人自己举办的自助机构。《济贫法》只是为社会上某一部分人提供了生活保证,但是,在萧条的时候会为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财政增加压力。1905年英国提出了实行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建议,1929年,在经济大危机时英国政府撤消了救济机构,实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自己举办自助机构,是由工人自愿建立,为其成员提供保险津贴的一种组织。
社会保障在实践中发展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取得了突破。霍布森和庇古相继提出了福利经济理论,同时又产生了福利国家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的真正实施是1911年《社会保险法》的强制推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强制推行的失业保险法。1941年6月,丘吉尔任命牛津大学的教授贝弗里奇研究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出台。该报告认为:(1)应该保障人人有免于贫困、疾病、愚昧、污染和失业的自由权利;(2)所有家庭应按统一标准上缴捐款和领取津贴而不受收入的限制;(3)社会保障应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4)社会保障有三种办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1945年,英国工党逐步推行贝弗里奇计划,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工伤福利法》、《医疗保险法》等。1948年艾礼德宣称英国已经是福利国家,后来,保守党也将社会福利当做“竞选礼物”取悦民心。社会保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1970—1971年度统计,在英国的财政支出中,住宅、环境服务、科技、保健、个人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共占59.93%。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公平和效率,成为政府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但是,社会福利制度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社会福利开支加重了所得税赋和财政负担,削弱了劳动力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一方面引起失业增加,一方面使资本和专业人才外流,最终拖累经济的发展。另外,福利国家的运转造成了臃肿的机构和管理不善,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浪费和效率低下。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Thatcher,MargaretHilda),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肯特郡的格兰瑟姆,英国保守党政治家,首相(1979—1991年在任)。毕业于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女子学院,先后获牛津大学理学士、文科硕士学位,并任该校保守党协会主席。1954年获税务律师资格。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61—1964年任麦克米伦政府年金和国民保险部议会秘书。1965—1969年先后担任保守党住房与土地事务发言人、运输事务发言人、教育事务发言人、燃料与动力事务发言人等。1970年保守党上台,在希思内阁中任教育和科学大臣。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1983年6月,1987年6月两次连任。她既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内任职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在职期间,撒切尔夫人对内推行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的的货币主义政策,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外巩固和发展英美特殊关系,重视西欧防务体系的加强,她的各项政策被称为撒切尔主义。1990年11月,因坚持反对欧洲一体化与阁员产生分歧,失去内阁支持。1991年4月正式去职,由梅杰接任。后以男爵身份进入议会上院。
撒切尔夫人重视和中国发展关系,曾于1977年、1982年、1984年和1991年访华。1984年12月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她主张放弃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扩大政府开支、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她根据货币主义理论,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借此医治“英国病”,重振英国经济。为此,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这位英国女首相便对英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改革”。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冠以“撒切尔主义”。她的经济改革政策主要包括:货币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国有化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限制工会权力等。
根据货币供应量主宰着社会生活的货币主义理论,撒切尔政府把控制货币供应量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1983年3月,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两项措施:其一,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从1980年的7%一11%,下降到1984年的4%一8%;其二,是把政府的公共开支在4年间降低4%,严格控制财政赤字。
撒切尔主义者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自1979年以来,英国政府已陆续把电信、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了。价值50亿英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出卖了。私有化形式,包括发行股票、合同承包、公私联营以及把企业卖给其经理及职工等。
由于英国经济实力日趋削弱,从70年代开始,英国感到入不敷出,难以把“福利国家”维持下去。从战后到80年代中,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已增长了4倍,每年达400亿英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战后初年仅占4.7%)。撒切尔主义者认为,现行的福利制度包得过多、过全,效率低、消费大。主张削减一部分社会福利开支。甚至主张社会福利也“私有化”,交给私人组织去承担。但对这个公众比较敏感的问题,撒切尔政府还比较慎重。
[法国的经济]
法国是工农业都很发达的国家。目前,根据各国综合经济实力的统计比较,公认的有7个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法国在这7个国家中位居第四,在美、日、德之后,在意、英、加之前。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等综合指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40多年中,法国先后制定了10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战后初期,以恢复重建为指导思想,借助于“马歇尔计划”提供的资金装备,通过计划手段重点发展煤炭、电力、钢铁、水泥、农机和运输等部门。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逐步减少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着重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控制和指导。从60年代末开始,法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加强法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对外收支的平衡。80年代末期以来,法国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大力鼓励企业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并采取减少企业所得税措施鼓励投资,鼓励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进行兼并,结成混合经济实体,努力控制通货膨胀和降低失业率,强化对外贸易,减少逆差,为1993年进入欧洲统一大市场做准备。但进入90年代后,整个西方世界经济不景气,加上海湾战争的影响,法国经济活动放慢,投资增长率下降,消费减少。1991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只有1.2%,工业生产率下降1%,由于政府及时联合德国采取保护法郎的措施,才控制住通货膨胀,法郎地位相对比较稳定。但社会失业问题严重,突破占就业人口10%和300万人的两大关,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外贸逆差也始终未见好转,法国经济处于困难重重的境地。1993年下半年起,经济形势开始好转,1995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4%。
[德国的经济]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其经济总能力占世界第四位,在世界贸易中甚至占第二位。自1975年以来,联邦德国即属于西方七大工业国集团。从1960年至1991年间,联邦德国的实际社会总产值增长了2.5倍多。如果按1985年价格计算,从1960年为8.6亿马克,1991年则已达到22.07亿马克。1994年原联邦德国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万多美元。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尽快改善民生状况和重建国家,新生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即“社会市场经济”。该经济制度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路德维希艾哈德。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市场经济”呢?艾哈德认为,新的“社会市场经济”既不是国家完全不加以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是中央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所谓“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新的“社会市场经济”也被看做是一个综合体,它一方面通过法制使国家保障经济自由,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福利使国家保障社会公平和安全。按照艾哈德的设想,“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他同时还认为,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竞争,才能活跃市场,防止经济停滞,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生产者受益。总之,竞争是经济发展的保证,是通往繁荣的必由之路。凡是没有竞争的地方,也就没有进步。为了鼓励市场经济,艾哈德竭力反对垄断。因为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为社会经济所不容。为此,他提出了三种反对垄断组织的办法:一是政府应尽可能保持各企业之间的竞争,防止垄断的产生;二是在垄断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已不完全时,防止垄断势力滥用职权;三是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督。这些就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由于德国政府信奉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总的说是相当明确的和一贯的,同时也是政府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原则和依据,因此德国的经济在战后能比较快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50至60年代出现了“经济奇迹”。
德国的《基本法》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保障自由发挥个人积极性,但也要求使这些权利服从于社会义务。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在“国家尽可能只给予必要干预”的口号下,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负有调节的义务。国家规定市场活动的总条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从中得到多少,这些问题主要由市场决定。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国家几乎完全放弃对价格和工资的直接干预。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比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安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公民享受一整套社会保障。这种社会保障不只是医疗和失业以及养老金保险,它的内容较广泛,如儿童补贴、房租补贴、社会救济金、事故保险、休假待遇等等。这一切并不是国家的恩赐,而是每个就业人员出钱的结果。凡是参加工作的人,都要向社会保险部门缴纳保险费。
[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日本投降时,国家经济陷于破产,据1949年日本官方统计,日本在战争中物质财富损失率达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国飞机炸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生产极度萎缩,物价暴涨,大批人员失业,粮食严重短缺。美国占领军在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1)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实行非军事化。(2)实行以所谓的“五大改革”为内容的政治改革,即赋予妇女参政权,保障工人组织工会权,教育制度自由化,废除专制政治,促进经济民主化。(3)制定新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惟一立法机关,由国民选举产生,内阁对国会负责,日本从此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4)进行经济民主化改革。解散封建色彩极其浓厚的财阀,禁止垄断;实行农村土地改革,地主只能保有1町步(约合14.8市亩)±地,其余土地被征购卖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进一步扫除了日本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本作为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堡垒的作用加强,美国开始积极扶植日本。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为日本最终摆脱经济困难,走上经济振兴道路提供大好时机。美国向日本订购了数十亿美元的为侵朝美军服务的“特需定货”,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生产的发展。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日本企业界通过为美国侵朝战争提供服务获得的巨额利润,不仅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大生产。日本政府利用有利的形式,不失时机地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并大量出口,当时,日本生产的纤维和黑白电视机出口美国超过美国该产品进口数的1/10,从而引起美日贸易摩擦。同时,鼓励居民高储蓄,增加国内居民的投资。特别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经有23.6%。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如此种种因素,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1960—1970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当时世界排名前30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
进一步阅读建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复旦大学出版杜2000年版。
刘绪贻主编:《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2001年版。
黄安年主编:《美国社会经济史论》,山西教育出版杜1993年版。
黄安年主编:《二十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段炳麟主编:《世界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C.E.布莱克,E.C.赫尔姆赖克:《二十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通史概要: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的繁荣之下掩盖着深重的危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导致了政治危机。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后历任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80年代里根上台后采取了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和连续增长。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消灭了财政赤字,加上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战后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推行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并获得成功,英国经济模式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成为西方国家中惟一实行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联邦德国建立起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其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在5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重建与迅速起飞。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掌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第二,美国总统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危机措施收效甚微,最终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杯水车薪”两目是教学重点。
一、具体讲述本节内容之前,首先采用师生谈话法,通过双边互动,简要回顾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指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凶险。由此导入新课。
二、第一目“世界经济大危机”主要讲述五个的问题,即是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表现、特点和影响。教学中要求从根本、直接、具体等几方面分析危机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从教科书中提炼危机表现的知识要点,并从这一过程中分析、归纳危机的特点:①来势特别猛。②范围特别广。③持续时间特别长。④破坏性特别大。⑤影响特别深远。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三方面分析危机的影响,加深理解。要向学生交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于社会购买力来说是过剩了。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使学生加深资本主义制度腐朽性的认识。
三、第二目“杯水车薪”,具体讲述美国总统胡佛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一是胡佛政府上台对危机即将到来没有清醒的认识,作出错误的判断。二是政府在危机岁月前后期作出的反危机措施,由于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不知变通,结果收效甚微,使美国掉入了“沟底”,他本人也名声扫地,最终被人民抛弃。本目中胡佛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掌握其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具体内容不要求死记硬背。对于什么叫“自由放任政策”,要求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对比分析,进行理解。
四、第三目“病入膏肓的经济”,具体讲述大危机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影响。一是经济方面,美国面临金融、工业、农业各行业的全面危机。教学中,要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二是政治方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稳;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五、通过对本节的讲授与总结,得出推论: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已行不通,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应运而生,从而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授课题目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知识

目标

大危机:原因(根本原因、现实原因和直接原因)、概况、新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背景、概况、主要内容、新特点、实质和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综合:大危机中美、德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

技能

目标

学习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提高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

目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大危机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教材分析

大危机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转折点,前所未有,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教学重点

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及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实质、新特点、影响)

教学方法

导入法

学法指导

归纳法

教具学具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或教学步骤)

复习巩固与新课导入

(回顾“柯立芝繁荣”、1825年和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原因

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其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上属于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⑵供需矛盾尖锐化,为现实原因。主要表现为生产盲目扩大与劳动人民实际购买力相对下降之间的矛盾加深。政府推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柯立芝繁荣”局面下潜伏的主要:

①工业发展超前。农业发展滞后;②旧工业部门开工不足;③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④股票投机猖狂等。

⑶股票投机使金融市场风险大大增加,是为直接原因。

2.概况

1929年10月下旬“黑色星期四”,首发于美国,之后波及到德、英、法、日、意、比等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时间,其影响、破坏力前所未有。

股市→→→银行业→→→工商业→→→农业。

3.新特点

⑴范围广;⑵破坏大;⑶持续时间长;⑷影响深远。

整个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对外贸易下降2/3。其中各国工业生产下降分别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4.影响

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法西斯国家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20世纪30、4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③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大危机中美、德、日分别走上不同道路,二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打击;②罗斯福竞选总统成功。

2.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突破口)

整顿银行,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进口。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中心措施)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和持续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政策

颁布《农业调整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3.新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4.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最大程度避免国有化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做的局部性调整。

5.影响

①直接影响:较大程度地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虽未能也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现实影响:使社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和自由企业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扩大;

③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凯恩斯理论在国家政策上得到成功实践;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从美国进一步被推广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课内练习课外练习

单项选择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间的矛盾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的矛盾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特点是

A.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通过扩张来缓和经济危机

C.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收回输出资本,稳定国内经济秩序

思考题:大危机中美德走上不同道路的主要原因及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影响。

课后札记

学生相关政治理论严重欠缺,学科交叉、知识迁移能力与意识薄弱。

注:各组可依据本学科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本学期进行了课堂比赛的教师及汇报课的教师填写后,一式两份送交王明和老师处,以备存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403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