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景
看上面的图片,你们能说一说,图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哪些是将物体缩小?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
生活中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直角思考: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
是不是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
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让学生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
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图形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独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2.总结
问题: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二、巩固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缩小后有关边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三、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 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 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 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 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师: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 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索
1.情境探索:
课件呈现情境图(教材第32页)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请同学们观察 上图,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想一 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师: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做法 。
生1: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生1: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
2.师: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转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摆一摆, 最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
生1:先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0。
生2:先绕直角顶点 逆时针旋转900 ,再左平移9格。
三、课堂练习
1.请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 90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
2.如下图,图1是一幅由四张卡片组成的图,图2中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你能通过卡片的平移和旋转将图2“还原”为图1吗?
3.观察方格纸中图形的变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最初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运动的问题,在学 习中你认为哪些是有困难的?哪些 是学得比较好的?你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 转90°。
2、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线段旋转。首先回忆一下,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交流
1、师: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清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画法,在动手画一画。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并说说哦你们的画法。
同学们很有想法,老师是这样画的,先把旗杆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在画 出旗子。
师:利用刚才画小旗的方法,来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和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师:通过刚才三角形ABC的旋转,请同学们想一想旋转后三 角形有什么 变化?
师:对,旋转后的三角形 ,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这就是旋转的一个性质。
3、师:在想一下,画旋转 图形时,要注意什么?
师:旋转时要注意旋转的角度和距离。可以先找一条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 1)三角形 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角形B。
(2)三角形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 角形B。
(3)三角形A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的三角形B。
2、画出图中长方形①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再画出长方形②绕 点N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想一想,图①中的三角形绕中心点每次 旋转多少度能得到这个图案?图②中的正方形呢?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本节内容是继平移、轴对称和简单认识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基本变换,学生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薄弱。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学生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乐于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喜欢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钟表等生活实例的观察,理解顺旋转的要素和特征,并会画线段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表达、绘制图性等活动的学习过程,增强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旋转的三要素和旋转的特征。
难点:在方格纸上把线段旋转900。
五、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几年我们市的钱排、合水、贵子等地方都建起了风力发电厂,你们想去看吗?好,下面请大家欣赏风力发电的美丽风景。(播放课件视频)
问:刚才你看到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呢?(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一))
二、探究新知
(一)1、旋转的现象有很多,钟面上指针的运动就是旋转(播放课件:钟面),请观察钟面,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旋转的呢?
2、让学生观察,然后汇报发现,根据学生回答统一认识:
①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
②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3、让学生用手比划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齐读“智慧老人”的话。
(二)1、(放横杆升起课件)师:收费站里横杆的升降也是一种旋转运动。(点放课件横杆升起)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①横杆绕着哪个点转动?
②横杆沿着什么方向转动?转动了多少度?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分小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横杆是绕着固定点逆时针旋转900,再让学生看屏幕齐读一遍。
2、(课件演示横杆下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研究:
①横杆绕着什么地方转动?
②横杆沿着什么方向转动?转动了多少度?
讨论后让学生个人回答,老师统一认识:横杆绕固定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0。
3、小结旋转三大要素,板书:
旋转三大要素:
1、绕哪个点
2、向什么方向
3、旋转多少度
(三)画一画
1、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0后的线段。
①老师提问题:画线段AB旋转后的线段,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一是绕点B;二是顺时针旋转;三是旋转900。
②组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纠错。
③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2、画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0后的线段。
放手让学生自己画,实物投影学生画的线段,出现问题,师生共同订正。
3、归纳总结:旋转时,要先弄明白“线着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4题。
1、第1题,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小组交流答案,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课件统一认识。
3、第3题,让学生动手在书上画一画,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统一认识,归纳画旋转图形注意的问题。
4、第4题,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借助实物(小棒)帮助理解,教师注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实物投影,共同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吗?课后找出生活中有趣的旋转运动。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小国旗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直观感受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重要性。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课前已经自学了相关内容,对图形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有初步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思考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交流活动中来,增强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
五、(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出示一面小国旗,看不清楚,放大就能看清楚的图片;接着以图片形式呈现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一环节以创设情景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物体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既引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共同探究新知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择把自己想要放大的图形放大,从而引出例4中的正方形。先让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对按2:1放大图形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使学生知道: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并边说边用课件展示放大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出长方形、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两个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3。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接着教学例3,(1)、自学课本,(2)尝试(3)交流讲评
(三)理解应用
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八第8-10题,在画一画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画完后再及时让学生说根据什么来画,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这样学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让学生形成技能,养成勤于思考、关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评价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图形放大和缩小的例子,再整理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相关知识
在学生有了实际画的经验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93页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
(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
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测量单位及进率
(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
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
课前收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填空题。
1.有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分形的长是6.28厘米,宽是3.14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3.18个相同的铁圆锥,可以熔铸成()个和它们等底等高的圆柱体。
4.一个圆环的外直径是16厘米,内直径是10厘米,圆环的面积是()。
5.将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6.棱长是3米的正方体木箱放在地上,占地面积(),占空间()。
7.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50升的水正好盛满,把一个正方形铁块放入桶中,就要流出30升的水,这个正方形铁块的体积是()。
8.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这个圆柱高是底面直径的()倍。
9.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模型,它的表面积是()。
10.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木盒(从里面量),可存放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积木()个。
11.如右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板,两条直角边AB与BC的比是1:2,AB长6厘米。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那么,所形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都可以用公式V=sh求体积。()
3.容积是100升的油箱体积就等于100立方分米。()
4.一个圆柱削去6立方分米,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
(三)选择题。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2B、4C、8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正方体的棱长4厘米,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A、4B、12.56C、163.压路机滚筒在地上滚动一周所压的路面积正好是压路机滚筒的()。
A、底面积B、侧面积C、表面积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周长为2512分米的正方形,那么求这个圆柱底面积的正确列式是()
A、(25123.142)3.14B、(25123.14)3.14C、(251243.142)3.145.小明家6月份的用水量是12()。
A、立方米B、立方分米C立方厘米D升6.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A、三角形B、长方形C、扇形D、圆形7.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A、1:2B、1:C、2:教学反思:
复习在活动中进行:在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和多边形面积间的关系时,通过摸、描、涂、量、折、剪、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意义,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把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突出图表和板书结构图在知识整理中的作用,运用图表来对比分析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从这些图表中理解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 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设计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 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以花瓣图案为例,来说说花瓣图案是如何通过图形A得到的?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教师演示)
生:将图形A绕点O顺时 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再绕点O旋转
5、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作出图形A沿虚线的轴对称图形B,再
6、教师小结:
现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 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 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课堂练习。
1、下面的图案分别有哪个图 案旋转而成的?
2、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3、利用平移或旋转,对称制作出漂亮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十二册只有两个单元的新授知识,及时整理与复习已学的知识,应该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在此安排整理与复习,主要是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整理已学的内容。一方面是将这两个单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另一方面是根据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也是为后面的小学毕业总复习做好铺垫,是后继学习中需要经常反思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的要求
1、 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这两个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2、 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与圆锥、正比例与反比例两个单元,而且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整理与复习的方法,知道从那些方面对知识进行整理,即:梳理学过的知识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系统的学完了整本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对几个重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 整理知识 形成网络
请同学们看书回忆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
(1) 学生独自看书回忆、思考、整理。
(2) 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 小组合作形成知识网络。
(4) 全班展示各小组的成果,师生进行评价,整理形成完整知识网络。
(5) 完善本小组的整理内容同时对所学知识要点进行理解记忆。
(6) 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7) 把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三)、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1) 判断
1. 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
2. 圆锥体没有表面积。 ( )
3.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 ( )
4. 一堆煤的总量不变,每天烧去的数量与烧的天数成正比例。 ( )
5. 在同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越大实际距离就越大。( )
6. 六⑴班今天的出勤率为98%,来的人数和没来的人数成反比例 ( )
7.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它的侧面积不变。 ( )
8.圆柱的表面积可以用公式S=2πr×(r+h)来计算。( )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压路机前轮直径10分米,宽2.5米,前轮转一周,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分前进50米,这台压路机每时压路多少平方米?
2、一根6米长的圆柱形木料锯成相等的 3段,表面积增加了16平方厘米,每一小段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将两个体积是12立方米的圆柱体钢锭熔铸成一个底面积是36平方米的圆锥形钢锭,这个圆锥形钢锭的高是多少米?
4、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7.2m,每立方米沙重1.5吨,如果用一辆载重6吨的汽车来运,几次可以运完?
5、某小学四周建筑如图所示:
(1)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____厘米,已知实际距离是800米,此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
(2)学校到小东家的图上距离是_____厘米,实际距离是______米,如果小东1分钟走60米,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______分钟。
(3)小红放学后从学校出来先把书包拿回家,再去小东家玩,实际走了多少米?
(4)书店在小东家东偏南45度方向,距小东家的实际距离为600米,请你在图中标出书店的所在地。
(3) 拓展思维
1、一个装满稻谷的粮囤,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形,量得圆柱底面的周长是62.8米,高是2米,圆锥的高是1.2米。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50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吨?
2、一个圆柱体,已知高度每增加1厘米,它的侧面积就增加31.4平方厘米,如果高是16厘米,则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伴听听。
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
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9页: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重点难点: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形成知识网络。
2、用网络图表示出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来当裁判:图形王国要举行国王选举大会,各图形都争着要当王国,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大家选举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为平面图形的首领;把长方体选为立体图形王国的首领,你们觉的这样的选举结果有道理吗?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回顾一下: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你们能用自己学过的整理方法,把学过的这些图形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吗?
2、生各自整理。
3、展示交流: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网进行评价
4、完善自己的知识网。
结合知识网,进一步让学生找各部分知识间的包含关系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仔细观察,连一连。
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连线,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面围成体
2、完成书上的第2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师生总结
3、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都运用了图形的哪些特征?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完成检测题。
(1)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自主评价
2、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内容涵盖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从学生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己进行整理复习的能力,因此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网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形,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出示)
(通过演示,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什么图形?一个梯形呢?半圆呢?直角三角形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 找一找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
师:圆柱、 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有几条高?用直尺量一量圆柱的高,你发现什么?
3. 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 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对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 )的圆形,圆锥 的底面是 一个( )形。
(2)圆柱有( )个面是弯曲的,圆 锥的侧面是一个( )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 ),一个圆柱有( )条高。
(4)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2.判一判。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周长相等。 ( )
(2)圆柱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 )
(3)从正面 或侧面看圆锥,看到的都是等腰三角形。( )
(4)圆柱上、下底面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就是圆柱的高。( )
3.找一找。
4.拓展提升。
将 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围绕一边快速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圆柱。你能画出来吗?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3∶8=15∶40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同学们,进行“物物交换”活动,看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写出你的想法。
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写出一个 比例吗?这个比例中x是多少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 )自己动脑写出想法。
(2)小组交流。
2、师:哪个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想法。
板书:4:10=14:x
解:4x=140
x=35
答: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35本小人书。
3、总结:
师: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项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对,先写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数的值。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三、课堂练习
1、解比例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6和8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比例的两个内项是0.4和0.3,两个外项是6和x。
(3)比例的第一项是4,第二项是8,第三项是x,第四项是10。
四、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 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出示圆锥体)
问:圆锥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师:借鉴这种方法,为我们 研究圆锥体体积提供了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比比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问:你发现到什么?
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
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
师: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你估计一下这两个的体积有什么样关系?
师:用沙子、圆柱体、圆锥 体做实验。
3.谁来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师: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板书)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动手我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 锥有这样一个倍数关系。我们再来一起回一下实验过程。
大家一起把实验报告表填一下。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s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高。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板书:)
4.出示另外一组 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师: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举例)
(三)课堂练习
1.求下面 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3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2.用数学
(1)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m,高为1.5m。小麦堆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米?
(2)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近似圆锥形的 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90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