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5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推、迁移旧知,掌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出示例4及统计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以及根据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

2、在学生讨论中相机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1)探索列式。

师问:如果要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怎样列式?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是一样的

(2)探索计算。

师:你会计算出结果吗?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具体计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完成“试一试”。

师:要求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几?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通常直接用一个数去除以另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

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指名回答列式及结果,进一步明确方法。

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提醒学生:单位“1”是什么?这两题在列式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7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3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

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引

1、说出数量关系式。

红花比黄花多1/3。

( )× =( ) ( )÷( )=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①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②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③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3、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提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怎么思考?

二、探究

1、出示例6。

指名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师生共同画线段图。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1)单位“1”的量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谁和单位“1”的量进行比较?

(3)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能否转化成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4)有几种解法?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这道题。

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2、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3、和例6比较。

小结: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十五第10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11题。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了百分数读、写法,正确进行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解决这类问题,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与区别,发展数感;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继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1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材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帮助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接着要求学生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句话的含义,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试一试、和练习1-3题的安排,帮助学生加深对多(少)百分之几的理解,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知识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流程:

一、呈现例题,提出问题。

⑴呈现例1中的部分信息。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⑵画线段图。

要求学生用线段不是数量及数量间的关系。

⑶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提出关系百分之几的问题。

可能会出现: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⑷揭示课题。

说明学习的重点:解决问题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揭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二、解决问题,形成方法。

⑴小组讨论。

组织讨论: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

⑵自主解答。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板演。

可能有二种方法:20-16=4(公顷)416=0.25=25%;

2016=1.25=125%125%-100%=25%。

⑶形成方法。

班级交流: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思路。第一种方法,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先要计算实际造林和计划的差,再用实际造林和计划的差除以计划造林,也就是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再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⑷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求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教师小结解答步骤。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⑴完成试一试。

自主解决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交流解答方法,形成相应的思路。

⑵完成练一练。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的过程。

⑶完成练习一中的第一题。

口答,说说思考过程。

⑷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中的2-3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百分数的一类简单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例4教学比较一般的问题,先用条形图表示王红等3人一周中长跑的路程,使学生不仅了解到各人跑的千米数,还引起了对旧知识的回忆,直观感觉到图中的那些与几分之几有关的数量,为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提供经验;接着引导学生把“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与“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联系起来,使学生将已有的解题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最后,教材指导求百分之几的计算技巧,先写出小数形式的商,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让学生体会用小数表示除法计算结果的简便。例5教学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教材先帮助学生理解“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把求百分率解释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在计算田径队周一的出勤率后,又让学生自己选择两天的数据计算出勤率,巩固对出勤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练一练”再让学生求树苗的成活率、说生活中百分率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受到事物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了解百分率在具体生活问题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什么是百分数?

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0.6 7/10 3.5 5/8 1

3.出示例4统计图,仔细观察、获取信息。

(1)比较任意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应该怎样提问?

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

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几分之几?

……

(2)自由口答,适时提问: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

(3)归纳小结: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4. 这几题都是用分数表示两人所跑路程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也表示倍比关系,能否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改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呢”?

5.揭题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评析: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课始先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为顺利探究新知、过渡到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将复习题“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改为“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

2.尝试解答,发现问题:

谈话:你是否想自己试着算一算呢?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谈话: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呢?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考:

(1)探索如何列式

思考: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哪两个量在比,把哪个量看作单位“ 1”?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题以王红跑的路程作为单位“1”,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实际上与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2)探索如何计算

思考:你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先求出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再化成百分数。(板书:4÷5=4/5=80%)

先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再化成百分数。(板书:4÷5=0.8=80%)

小结:列出除法算式后,通常先用小数表示商,再改写成百分数。

(3)归纳小结:

思考:通过解答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这题和复习题比较,什么没有变?(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

什么变了?(表示两数倍数关系的形式从几分之几变为百分之几)

那么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没有变化?

小结: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 仍然是把王红跑的路程看作单位“1”,用李芳跑的路程除以王红跑的路程,算式是相同的,只是结果用百分数来表示。

4.“试一试”

怎样解答“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几”?

(1)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思考:在计算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交流:

当除不尽时该怎么办?(5÷7的商是无限小数,除不尽时,商要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5.反思归纳:(先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1)王红跑的路程为什么在例4中作除数,而在“试一试”中作被除数?

例4是李芳跑的路程和王红跑的路程比,把王红跑的路程看作单位“1”;“试一试”是王红跑的路程与林小刚跑的路程比,把林小刚跑的路程看作单位“1”,因此王红跑的千米数,在前一个算式里是除数,在后一个算式里是被除数。

(2)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时,通常应怎样思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上它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方法是一样的,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要注意比的标准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类题一定要找准单位“1”。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评析:这一层的教学,通过改变问题,引出例题,运用设问沟通复习题与例题的联系,运用迁移规律,突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突出当商是无限小数时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比较反思突出求百分之几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例5:求百分率问题

1、出示例5:学校田径队有40人,下表是田径队某周每天早晨参加训练的人数统计。(出示统计图)

2.引导分析:

(1)什么是出勤率? (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2)出勤率用什么数来表示?(百分数)

(3)那么怎样求出勤率呢?估计一下哪天的出勤率高?(用实际出勤人数直接除以应出勤人数)

3.算一算:

田径队周一的出勤率是多少?(板书:39÷40=0.975=97.5%)

从上表中再选择两天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出勤率。(学生自由选择解答)

4.反馈交流:

(1)哪天的出勤率最高?哪天的出勤率最低?

(2)周三、周四的实际出勤人数和应出勤人数相同,算式是40÷40=1,怎么改写成百分数形式?(指导学生把1改写成100%)

(3)为什么周一、周二、周五的出勤率不是100%?出勤率可能高于100%吗?

5.比较求各出勤率的共同点:

(1)意义:都是一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相比。

(2)题意:都把总数作为单位“1”。

(3)列式规律: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做分母或除数,××率提示的量做分子或被除数,也就是用与单位“1”相比的量除以单位“1”。

[评析:这一层教学先帮助学生理解出勤率的含义,再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两天的数据计算出勤率,巩固对出勤率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出勤率能否高于100%进行反思,使学生对出勤率的理解深入一步,成为理解其他百分率的基础。]

三.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说说“成活率”的含义,再独立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1)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百分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花生榨油——出油率 学生考试——优秀率

产品检验——合格率 制作盐水——含盐率

种子试验——发芽率 射击测试——命中率

(2)讨论:求这些百分率有什么好处呢?

指出:百分率能便于分析比较数据。(板书:便于分析比较)

(3)交流:选择喜欢的百分率,说出计算方法。

[评析:让学生述说生活中的百分率,体会并说出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旨在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有效拓宽知识领域,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全课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大致相同的,只不过要把结果转化成百分数。在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关键。

2.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较好地把握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始,运用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连结点,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的起点。课中,教师提供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后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尾,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了百分数读、写法,正确进行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解决这类问题,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与区别,发展数感;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继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1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材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帮助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接着要求学生理解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句话的含义,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试一试”、 和练习1-3题的安排,帮助学生加深对“多(少)百分之几”的理解,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知识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流程:

一、呈现例题,提出问题。

⑴呈现例1中的部分信息。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⑵画线段图。

要求学生用线段不是数量及数量间的关系。

⑶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提出关系“百分之几”的问题。

可能会出现: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⑷揭示课题。

说明学习的重点:解决问题“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揭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二、解决问题,形成方法。

⑴小组讨论。

组织讨论:“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

⑵自主解答。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板演。

可能有二种方法: 20-16=4(公顷) 4÷16=0.25=25%;

20÷16=1.25=125% 125%-100%=25%。

⑶形成方法。

班级交流: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思路。第一种方法,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先要计算 “实际造林和计划的差”,再用“实际造林和计划的差”除以计划造林,也就是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 再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⑷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求“实际造林是比计划多百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教师小结解答步骤。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⑴完成“试一试“。

自主解决“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交流解答方法,形成相应的思路。

⑵完成“练一练”。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的过程。

⑶完成练习一中的第一题。

口答,说说思考过程。

⑷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中的2-3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1.6.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主备人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72-73页例3,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4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根据刚才拍的,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并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

说什么?

(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1)△比○多几个?列式:7-5=2。(2)○比△少几个?列式:7-5=2。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下图,教师讲解:同学们,这是前四周小组得红花情况的记录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边听边板书每组得红花的数量。

2.小朋友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红花学具,摆出1组和2组所得的红花情况,好好看一看1组比2组多得了几朵。

(1)学生动手操作,摆出如下图形:

(2)班内交流:1组比2组多摆了3朵。从图上可以看出,1组得的红花左边部分与2组同样多,右边部分比2组多得3朵,所以说1组比2组多摆了3朵。

(3)列式解决问题。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列出式子,板书:11-8=3(朵)。

根据你自己摆的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谁会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板书:1组比2组少几朵?11-8=3(朵)。

(4)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看着这四个小组的红花图,现在我要请你当老师提出问题,你还可以找一名同学回答。学生提问、回答、活动。

3.比较关系。

(1)刚才的小老师当得好,学生做得也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板书,小组讨论:求1组比2组多几与求2组比1组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1组比2组多几,2组就比1组少几,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〇□=□

2.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〇□=□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〇□=□

3.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来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一组11朵二组8朵

一组比二组多几朵?

11-8=4(朵)

二组比一组少几朵?

12-8=4(朵)

作业设计:

基础:

1.★★★★★★★★★★★★

☆☆☆☆☆☆☆

★比☆多个。

☆比★少个。

2.

3.面包车和大客车各有多少辆?

综合:

4.按要求完成表格。

(1)跑步比跳绳的多16人。

(2)打球比跑步的少5人。

(3)踢球的比跳高的多7人。

求出跑步、打球、踢球的学生人数并填在表里。

拓展提升:

5.课间游戏。

上图是二年级学生课间活动图,你能试一试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吗?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借助直观并联系对分数的已有认识,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进一步拓展对分数的认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 使学生通过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用不同方法比较两个数量,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42页第8题的统计图。(改多云天数为3天,雨天天数为8天)

要求:从图中任意选择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并用一个数表示比较的结果。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特点,分别用“差数”或“倍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指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除了可以比较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以及其中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还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的结果。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比较方法。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本质上是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倍比的结果,它既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数学问题的自然拓展,又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有着一定关联。因此,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相关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再由此引导学生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方法,符合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 教学例4,初步学会用真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1. 出示下图。

提出要求: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根据图意,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的交流,提出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2. 启发:要求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应该把哪种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图中把红彩带平均分成几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几份?

3.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讨论完成教材中的填空,并小结: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先要确定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在此基础上,可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

4. 追问:你能把上面的示意图改一改,使黄彩带的长正好是红彩带的1/5吗?如果要使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1/10,上面的示意图又可怎样改动?

5. 指导完成例4后面的“试一试”。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讨论:

要求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应该把哪根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

从图上看,红彩带的长被平均分成了几份?蓝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几份?

(2) 追问:你能把这道题的示意图也改一改,使蓝彩带的长正好是红彩带的3/5吗?如果要使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3/10,这道题的示意图又可怎样改动?

[说明:教材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前,安排“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感性认识。上述教学过程,注意强调“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先要确定作为单位‘1’的数量”,而这样的思考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理解相关问题的数学本质,也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同样也要先确定作为比较标准的那个数量。这就为学生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此外,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比较结果(分数),调整表示相关数量的示意图,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在此过程中更为透彻地把握基本思考方法。]

三、 教学例5,初步学会用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1. 出示例题:已知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如下图)的5/4,你能画出表示绿彩带长度的示意图吗?

2. 讨论:根据题意,你认为是红彩带长一些,还是绿彩带长一些?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讨论后,要求学生各自画出表示绿彩带长度的示意图。

3. 引导反思:解决这个问题时,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红彩带的长被平均分成了几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几份?

4. 拓展:如果画出的绿彩带是这样的7份,那么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如果画出的绿彩带是这样的8份,那么绿彩带的长又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这样的比较结果还可以怎样表达?

学生讨论后,明确: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8/4,也可以说成是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2倍。

5. 指导完成例5后面的“试一试”。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讨论:

都是对两根彩带的长进行比较,为什么两次比较的结果却不相同?

(2) 启发:求花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需要把哪根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求红彩带的长是花彩带的几分之几,又需要把哪根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

(3) 强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关键要弄清应把哪个数确定为单位“1”,单位“1”不同,比较的结果也就不同。

[说明:用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假分数的实际意义及其应用价值。先让学生画图表示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从中体会用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结果的基本思考方法,这样能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相关数量关系的数学实质。通过改变绿彩带所占的份数,并让学生用不同的假分数或整数继续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既体现了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又突出了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和发展线索,有利于学生把新的数学内容主动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至于“试一试”中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方法,提高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四、 运用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各自完成填空,再通过交流并明确:解答这里的每一个问题时,分别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另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2. 出示课始的条形统计图,要求学生从图中任意选择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并用分数表示比较的结果。

适当提示:多云的天数是阴天的3/9,也可以说成多云的天数是阴天的1/3;阴天的天数是多云天数的3倍,也可以说成阴天的天数是多云天数的9/3或3/1。

3. 口答。

小红有9张画片,小明有13张画片。

(1) 小红画片的张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小明画片的张数是小红的几分之几?

(2) 如果小明送1张画片给小红,这时小红画片的张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小明画片的张数是小红的几分之几?

(3) 如果小明送2张画片给小红,这时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他俩画片张数的关系?还可以怎样理解这样的关系?

如果学生解答第(2)、(3)题感到困难,可提醒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回答。

4.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5~7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进一步突出正确确定单位“1”的数量对于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性。

五、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哪些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你认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关键是什么?

总说明

本节课试图以两个数量的比较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纵向来看,先让学生学习用“几分之一”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再让学生依次学习用“几分之几”(真分数和假分数)表示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最后让学生综合运用上述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自主探索并体会“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的联系和区别。这样的过程,凸显了分数意义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拓展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不断增强数感。横向来看,本节课也十分注意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本质上就是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倍比的结果,从而为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供了机会和保障。此外,本节课还注意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进程,适时、适度地提出一些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练习课


1.6.1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练习课

课型练习课学校使用教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的第5、10至15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这两个问题。

2.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

重点、难点:

1.会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2.能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口算练习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创设情境。

教室里左边站4名女同学,右边站6名男同学,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情形和上节数学课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名?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还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吗?

生: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名?

师:小朋友们说得太棒了,这就是我们最近学习的比多比少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2.回顾再现。

学生说计算过程及方法

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也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练习课。(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72-8=40+30=86-4=56-6=27+9=

34+6=35-20=60-3=95-9=42+30=

(2)填空。

50比40多(),36比20多()。

8比10少(),60比90少()。

2.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三的第5题。出示第5题的统计表。

①看到这个统计表,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从表中知道了鸭有30只,鹅有20只,鸡有45只。

②由学生独立解答下面两道题。

A、鹅比鸭少多少只?B、鸡比鸭多多少只?

③反馈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分析过程。

要求鹅比鸭少多少只,就要知道谁和谁比,谁多谁少。鹅和鸭比,鸭多鹅少。鸭的只数多,就可以把鸭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鹅的只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鹅的只数多的部分。从鸭的只数里面去掉和鹅同样多的20只,就可以求出比鹅的只数多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0-20。

板书:30-20=10(只)

要求鸡比鸭多多少只,就要知道谁和谁比,谁多谁少。鸡和鸭比,鸡多鸭少。鸡的只数多,就可以把鸡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鸭的只数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鸭的只数多的部分。从45只鸡里去掉和鸭同样多的30只,就可以求出鸡比鸭多多少只。列式是:45-30。

板书:45-30=15(只)

④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分小组进行讨论。

让学生说说自己提的问题,并独立解答。

鸭比鹅多多少只?30-20=10(只)鸭比鸡少多少只?45-30=15(只)

鹅比鸡少多少只?45-20=25(只)鸡比鹅多多少只?45-20=25(只)

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30+20=50(只)鸭和鸡一共有多少只?30+45=75(只)

鹅和鸡一共有多少只?20+45=65(只)鸡、鸭、鹅一共有多少只?30+20+45=95(只)

(2)练习十三第11题。

①投影出示第11题彩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得到信息。(有三只小猫在钓鱼。小黑猫钓到了15条鱼,小黄猫钓到了20条鱼,小花猫钓到了8条鱼。)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面问题并让学生独立解答。

A、小黄猫比小黑猫多钓多少条鱼?20-15=5(条)

B、小黑猫比小黄猫少钓多少条鱼?20-15=5(条)

C、小黑猫比小花猫多钓多少条鱼?15-8=7(条)

D、小花猫比小黑猫少钓多少条鱼?15-8=7(条)

E、小黄猫比小花猫多钓多少条鱼?20-8=12(条)

F、小花猫比小黄猫少钓多少条鱼?20-8=12(条)

G、小黑猫和小黄猫一共钓多少条鱼?15+20=35(条)

H、小黑猫和小花猫一共钓多少条鱼?15+8=23(条)

I、小黄猫和小花猫一共钓多少条鱼?20+8=28(条)

J、三只小猫一共钓多少条鱼?20+8+15=43(条)

3.提高练习。

练习十三的第14题。

先让学生从统计图上明确三种球的个数,再解答第(1)、(2)题,最后再提出其他的问题。提问题时注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比较,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同时也不必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问题都提出来。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练习十三的第13题)

(2)选择题

25盆,20盆

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请在所选的问题后打“○”,并说明理由。

算式:25-20=5(盆)

问题:一共有多少盆?()

比少多少盆?()

比多多少盆?()

(3)请你将下面的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

小青和小明正在跳绳,小青跳了11下,小明跳了6下,他俩一共跳了多少下?

2.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1.归纳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2.课外延伸:想一想:下面每个()里最大可以填什么数?

40+50>()60+()<65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练习课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

作业设计:

基础:

1.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72-8=40+30=86-4=56-6=27+9=

34+6=35-20=60-3=95-9=42+30=

(2)填空。

50比40多(),36比20多()。

8比10少(),60比90少()。

综合:

25盆,20盆

请提出3个不同问题并列式。

问题列式

拓展提升:

下面每个()里最大可以填什么数?

40+50>()60+()<65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的数量联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联系,正确列式解答所求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联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较简练的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游戏.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听,教师拍手,第一次拍了几下?第二次拍了几下?问: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老师拍两回①2下、6下.②2下、4个2下.)

2.看图填空.

(1)○○

□□□□□□□□

因为8里面有个2.

所以□的个数是○的倍.

(2)△△△

○○○○○○○○○○○○

12里面有个3.

○的个数是△的倍.

二、新授.

1.观察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饲养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①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题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边回答题里的条件,边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按学生说的贴出实物图.

②观察实物图,看图叙述题意.理解:这道题是谁和谁比,谁是1倍?谁是谁的几倍?

③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为什么?

给每个人思考时间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全班汇报,你们组是怎样想的?

教师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用写“倍”.

2.讨论尝试,加深认识.

动物园里有15只大猴,5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教师:自由读题,找找题中的条件,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自己动手列式计算,指名板书.

3.反馈练习,归纳总结.

乒乓球的个数是气球的几倍?

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并说出这两个数量间的倍数联系.

第一条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由学生口答出结果

③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种应用题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它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明确:这种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4.巩固练习.

(1)口答:12里面有()个6,12是6的()倍.

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2)学校有10个足球,2个排球,5个篮球.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

板书设计

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例6题目

实物图

题目解答

探究活动

商品价格

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商品价格,使学生熟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活动过程

1.前期调查

去自己家附近的商场或超市调查一些商品价格.

要求:(1)商品的价格要是整元数的;(2)商品的价格要在1——50元之间.

2.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一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高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低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是一号商品的多少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所求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较简练的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游戏.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听,教师拍手,第一次拍了几下?第二次拍了几下?问: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老师拍两回①2下、6下.②2下、4个2下.)

2.看图填空.

(1)○○

□□□□□□□□

因为8里面有个2.

所以□的个数是○的倍.

(2)△△△

○○○○○○○○○○○○

12里面有个3.

○的个数是△的倍.

二、新授.

1.观察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饲养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①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题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边回答题里的条件,边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按学生说的贴出实物图.

②观察实物图,看图叙述题意.理解:这道题是谁和谁比,谁是1倍?谁是谁的几倍?

③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为什么?

给每个人思考时间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全班汇报,你们组是怎样想的?

教师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后面不用写“倍”.

2.讨论尝试,加深认识.

动物园里有15只大猴,5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教师:自由读题,找找题中的条件,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自己动手列式计算,指名板书.

3.反馈练习,归纳总结.

乒乓球的个数是气球的几倍?

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并说出这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第一条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由学生口答出结果

③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这种应用题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它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系?(明确:这种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4.巩固练习.

(1)口答:12里面有()个6,12是6的()倍.

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2)学校有10个足球,2个排球,5个篮球.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

板书设计

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例6题目

实物图

题目解答

探究活动

商品价格

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商品价格,使学生熟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活动过程

1.前期调查

去自己家附近的商场或超市调查一些商品价格.

要求:(1)商品的价格要是整元数的;(2)商品的价格要在1——50元之间.

2.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一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高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元)

价钱低的商品

二号商品的价格是一号商品的多少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例4)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例4)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6.1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例4)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5、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掌握理解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的分析方法。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视频仪、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让学生拍手2下,然后老师拍手4下。

老师比同学们多拍手多少下?(老师比同学们多拍2下)还可以怎样说?引导说出(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

2.老师今年37岁,小明同学今年7岁。

老师比小明大多少岁?

(老师比小明大30岁)

老师比小明大30岁,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比老师小30岁)

3、动手摆一摆。

在桌上第一排摆5个圆片,第二排摆6个圆片。

第二排和第一排比,第二排比第一排怎么样?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第二排的圆片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互相说一说。

5.复习例3(出示作业评比表)

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析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程。

学生边说边摆!(先摆小磊得的8朵红花,再摆小雪得的12朵红花),师在黑板上画。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1)谁和谁比?

(2)谁多谁少?

(3)多的怎么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通过摆学具卡片,知道了小磊的红花朵数和小雪的红花朵数比,小雪的多,小磊的少。小雪的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磊同样多的部分,是8朵。(用小棒隔开)。另一部分是比小磊多的部分,是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也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磊多4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4朵。

师:图上哪部分表示“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互相指一指。

师:要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也就是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磊多4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4朵。

(4)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师:怎样列式解答?

学生说,教师板书:12-8=4(朵)

师:你是怎想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12—8表示从12朵里面去掉同样多的8朵,就求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也就是小磊比雪少几朵?

算式里1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让生回答。

(5)比较例3和例4。

例3和例4都是在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儿也是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两数的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投影出示彩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女孩有34本连环画,男孩有30本连环画,男孩比女孩少()本?)

学生独立解答。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34—30=4(本)

2.练习十三第1题(2)。

我们已经计算出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怎么求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求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也就是求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

用46—40=6,小芳比小清少跳6下)

3.练习十三第3题。

(1)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2)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求月季和菊花相差多少忿,就可以用44减去40)

44—40=4(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12-8=4(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儿也是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两数的差。

作业设计:

基础:

1.钢笔39枝,铅笔10枝。

钢笔比铅笔少()支?铅笔比钢笔多()支?

2.(1)33比8多多少?(2)30比84少多少?(3)70比50多多少?

3.练习十三第6题。

23+4十9=81—7—30=54十20十3=93—70+60=

综合:

4.看图列算式计算。

□□□□□□□□

☆☆☆☆☆☆☆☆☆☆

(1)☆比□多几个?(2)□比☆少几个?

□○□=□(个)□○□=□(个)

拓展练习:

5.说理题。

“□比☆多2个”,说明()多,()少。☆的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个数,另一部分是()比()多的个数。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教案作业练习题


1.6.1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例4)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5、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掌握理解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的分析方法。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视频仪、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让学生拍手2下,然后老师拍手4下。

老师比同学们多拍手多少下?(老师比同学们多拍2下)还可以怎样说?引导说出(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

2.老师今年37岁,小明同学今年7岁。

老师比小明大多少岁?

(老师比小明大30岁)

老师比小明大30岁,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比老师小30岁)

3、动手摆一摆。

在桌上第一排摆5个圆片,第二排摆6个圆片。

第二排和第一排比,第二排比第一排怎么样?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第二排的圆片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互相说一说。

5.复习例3(出示作业评比表)

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分析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程。

学生边说边摆!(先摆小磊得的8朵红花,再摆小雪得的12朵红花),师在黑板上画。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1)谁和谁比?

(2)谁多谁少?

(3)多的怎么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通过摆学具卡片,知道了小磊的红花朵数和小雪的红花朵数比,小雪的多,小磊的少。小雪的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磊同样多的部分,是8朵。(用小棒隔开)。另一部分是比小磊多的部分,是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也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磊多4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4朵。

师:图上哪部分表示“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互相指一指。

师:要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也就是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雪比小磊多4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4朵。

(4)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师:怎样列式解答?

学生说,教师板书:12-8=4(朵)

师:你是怎想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12—8表示从12朵里面去掉同样多的8朵,就求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也就是小磊比雪少几朵?

算式里1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让生回答。

(5)比较例3和例4。

例3和例4都是在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儿也是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两数的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投影出示彩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女孩有34本连环画,男孩有30本连环画,男孩比女孩少()本?)

学生独立解答。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34—30=4(本)

2.练习十三第1题(2)。

我们已经计算出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怎么求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求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也就是求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

用46—40=6,小芳比小清少跳6下)

3.练习十三第3题。

(1)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2)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求月季和菊花相差多少忿,就可以用44减去40)

44—40=4(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12-8=4(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儿也是用较大数减较小数求两数的差。

作业设计:

基础:

1.钢笔39枝,铅笔10枝。

钢笔比铅笔少()支?铅笔比钢笔多()支?

2.(1)33比8多多少?(2)30比84少多少?(3)70比50多多少?

3.练习十三第6题。

23+4十9=81—7—30=54十20十3=93—70+60=

综合:

4.看图列算式计算。

□□□□□□□□

☆☆☆☆☆☆☆☆☆☆

(1)☆比□多几个?(2)□比☆少几个?

□○□=□(个)□○□=□(个)

拓展练习:

5.说理题。

“□比☆多2个”,说明()多,()少。☆的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个数,另一部分是()比()多的个数。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凸现出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
教学准备:花、铅笔盒、铅笔、小棒12跟、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图数一数各是几个几。
(1)☆☆☆☆☆☆(3个2)
(2)○○○(1个3)
2.画三角形:请你画出3个4。
△△△△△△△△△△△△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花坛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又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多个学生说问题,并自己口答列式,要求其他小朋友思考对不对。)
告诉学生:除了比多比少之外,我们还可以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比较,还可以怎样比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1)出示蓝花和黄花图.
提问:蓝花有几朵?你能把黄花两朵两朵地圈一圈吗?
(2)学生圈一圈.
(3)提问:黄花有几朵?黄花里有几个2朵?
师:蓝花有1个2,黄花有这样的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学生跟着读一读)
2.再出示一行红花图(共有8朵红花)
提问:红花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能先圈一圈再填空吗?
学生动笔圈一圈。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并列式解答。
提问:为什么红花是黄花的4倍呢?
3.小结:红花的朵数有4个2朵,红花就是蓝花的4倍,也就是几里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
如果要列式计算,怎样列式?可以用除法列式。学生说,教师板演:
8÷2=4
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不用写上。
2、变化:蓝花添上一朵是一个几?(1个3)(摆出一个3朵花)
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摆的?(学生在桌子上摆一摆)
红花的朵数也要是蓝花朵数的2倍,想一想要怎么办呢?(学生在桌上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去掉2朵,再摆成3个2)
要使红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应该怎么样呢?(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添上1朵,再摆成3个3)
2、在复习题上补充
(1)在五角星上面添上1个3个正方形
提问:正方形有几个几?五角星有几个几?五角星的个数是正方形的几倍(2)在圆上面添上一个正方形
提问:圆的个数是正方形的几倍?你是怎样看的?
要使三角形的个数是正方形的3倍,在三角形的上面画几个正方形呢?(1个4个正方形)
3、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要看清楚:①谁和谁比。②第一行有1个几,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③谁就是谁的几倍。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填空后,连起来读一读,思考对不对。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皮球图。
提问:有几只白皮球,几只花皮球?
学生每2个连一连,看看10个花皮球里有几个2?
(2)提问:l0里面有几个2?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几倍?为什么说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5倍?
(3)出示箩卜图.
提问:有几个白萝卜,几个红萝卜?
学生按要求先分一分,再填写。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量一量,完成第一小题。
(2)思考第二小题。提示:应该把哪条线段的长度看作一份?要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就是求“第一条线段有这样的几份”,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算。
教学后记: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复习2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复习2”,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3)学生集体回答.5.复习题10.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三.作业布置.练习与测验复习(2)四.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一个苹果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26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