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7课时 扇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扇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难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情景导入】

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新知探究】

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jAb88.COM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得:

1、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2、 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

3、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

教师在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

【随堂练习】

1、找出上图中的扇形。

2、下列哪个图形是圆心角?为什么?

3、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小编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1课时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9页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发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

圆纸片 直尺 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情景导入:上面系着一段绳子的小球,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3、学生拿出圆的学具: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出示目标)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三、合作探究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精讲点拨

(一)认识直径和半径及关系

(1)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 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2)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归纳结论:在同一个圆里,d=2r r= 2 d

练一练:P58做一做的第1、2题。

(二)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定半径;

(2)定圆心;

(3)旋转一周.

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3、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归纳: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六、达标检测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

9.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10.圆的半径都相等。 ( )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七、课后作业

教材60页1、2题。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4)直径是3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

3、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分类,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

1.独立计算,回顾旧知。

(1)教师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3)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设计意图:在“倒数的认识”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时,分子与分母之间的约分凸显了乘积为1的分数乘法的特殊性,为倒数的认识提供了感知基础。)

2.算式分类,关注算式特点。

师: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有多种,在汇报交流时突出以乘积是否为1来分类。

3.观察发现,交流算式特点。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倒数,为学生准确、顺利地导出倒数的定义作好铺垫。)

(二)逐层深入,认识倒数

1.了解概念。

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给出倒数的范例: 3/8 和 8/3 互为倒数,3/8 的倒数是8/3 。8/3 的倒数是3/8

让学生说说上面算式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当学生说“5和15 互为倒数”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的分子是几?分母是几?概括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2.理解概念。 ‘

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除了两个数的积为1外,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如果一个数大于1,另一个数一定小于1。

3.练习巩固。

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1题;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辨析,深入理解倒数的意义。有了第一环节对倒数的初步感

知,学生很容易“定义”倒数,但是未必能准确理解倒数中的关键要素,因此本环节通过分析

定义中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概念。)

(三)交流探讨,会求倒数

1.探讨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3/5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5/3 3/5 × 5/3

6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1/6 6 ×1/6

2.思考特例。

小组讨论:l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3.运用方法。

师:用刚才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1)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29页第3题。

4.概括方法。

通过对下列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概括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2)如何求整数的倒数?O有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多少?

(3)如何求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不难,关键是“完整地概括”和“严谨地思考”。因此,此环节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充分说“如何找倒数”,再交流找到的“特别的倒数”以及更多关于倒数的发现。以“发现--质疑一-交流--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思考更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四)练习深化

1.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2题,判断这些说法对不对,并说说为什么。

2.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9页第4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3.出示教科书第29页第5题。

师:小红和小亮谁说的对?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倒数概念的辨析,深入理解概念,对比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

的计算,为后面分数除法计算学习做准备。)

(五)回顾总结

教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扇形统计图”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统计》。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预设: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生齐: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黄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了解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

生2:我了解到喜欢足球的占20%;喜欢跳绳的占15%;喜欢踢毽子的占12.5%;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占22.5%。

生3:我知道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0%;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只占12.5%。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就是占40人的30%,40×30%=12(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预设:

生1: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

生2: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生4: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算式解决它,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列式解决的?

预设:

生1: 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生2: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

生3: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12.5%=5(人);

生4: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40×22.5%=9(人)。

二、巩固、拓展.

1.P107页做一做。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预设:

生1:牛奶里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成分。

生2:我知道每100牛奶里水分占87%、蛋白质占3.3%、脂肪占4%、乳糖占5%、其他营养成分占0.7%。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根据颜色找到的。图右边的说明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扇形所表示的营养成分。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

(1生板书。 水分:250×87%=217.5(g)

蛋白质:250×3.3%=8.25(g)

脂肪:250×4%=10(g)

乳糖:250×5%=12.5(g)

其他:250×0.7%=1.75(g))

师:谁来说一说,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生:能补充水分217.5克、蛋白质8.25克、脂肪10克、乳糖、12.5克、其他1.75克。

2.P108页第2题。

师:下面让咱们来关注关注陈东家每月的生活费支出计划。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清楚地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还购房贷款、教育、服装、水电、其他各占支出计划的30%、30%、15%、10%、5%、10%。

生2:我能知道陈东家每月支出的水电费占支出计划的百分数最少。

生3:我还能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和还购房贷款一样多,服装和其他支出一样多。

师:同学们得到的信息可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我们可以求陈东家每月的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

师:问题提得很好,那下面咱们就动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1生板书。 食品:1000×30%=300元

还购房贷款:1000×30%=300元

教育:1000×15%=150元

服装:1000×10%=100元

水电:1000×5%=50元

其他:用1000×10%=100元。)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作者:湖北省荆州市实验小学 程 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7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7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6-2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教授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7。

下面的几个分数中,那两个数的乘积是1?

3/8 5/4 3/5 7/10 4/5 2/3 10/7 8/3

(2)学生回答。

(3)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3/8 和8/3互为倒数。可以说3/8 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

(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小组讨论:

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学生回答,并说原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3、完成“练一练”。

学生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做分母,分子是1。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

3、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20、21题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

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 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思考: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练一练。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

2.练习二第1题。

结合图形指出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二第1题。

“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圆柱和圆锥

观察—比较—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第4单元 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

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探究】

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

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5、练一练:P55练习十二题1、2、3题。

6、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

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4、8题

2、练习十二的第7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

第4单元 比

第1课时 比 的 意 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 导学过程】:

【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 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 )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比( )。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 )除以( )所得的商是( ),它可以是( ),也可以是( ),还可以是( )。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

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3∶5= 90∶2 =

2.完成教材的做一做。

3.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0.375∶0.875= 0.25∶ 0.75 = 2.6∶3.9=

4、完成 教材练习十一的1-3题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67-6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面积,探索并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大胆猜想、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主题情景图:

①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②提问:“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占地面积”指什么?谁能上来指一指?

2、认识圆的面积: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如一根圆柱形钢材的横截面面积、圆形体育场的占地面积等都是指的圆的面积。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指一指哪是这个圆的面积?

3、说一说:什么叫圆的面积?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旧知回顾:

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件配合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转化过程。)

指出: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新知识的一种很好而且很有用的思想和方法。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将没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2、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3、操作探究:

(1)探究转化的方法。

①提出实验要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请同学读读实验要求。

a.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并剪开。

b.想办法拼成学过的图形。

②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③分组汇报,展示成果(分层展示学生研究成果)。

第一层次:展示不同的转化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肯定同学们爱动脑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转化方法。

第二层次:展示不同的等份数拼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感受极限的思想。

观察不同等份数拼成的不同图形,发现规律(课件配合演示,从将圆4等份、8等份……直到128等份,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到几乎拼成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随着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也就越接近于长方形)。

(2)推导圆面积公式。

①比较转化后的图形与圆,你发现了什么?

既然图形面积没变,那能否根据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呢?

②提出要求,合作探究。

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c2 ×r

=Лr×r

=Лr

4、小结: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是 S =Лr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例1:读一读题中提供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1)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 你认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圆面积-小圆面积或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3)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4) 汇报解答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

(5) 出示算法二:这种解答方法行不行?与前一种比较,哪一种简单?

4、比较上面两道题,要求圆面积,可以通过哪些什么条件去求?通常都回到哪个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5、完成68页“做一做”;练习十五的1-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62-6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周长

1.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

转化: 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三)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自学提示:

3、初步认识圆周率

①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②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四)认识圆周率,总结公式。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课件)

3、理解误差: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4、总结公式:如果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提问: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板书:C=2πr

5、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学习例1: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共同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64页做一做1、2题

2.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3)π=3.14 ( )

3.李伯伯菜园里有一个半径为3.5米的圆形水池。绕这个水池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数的认识复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

课件、黑板条。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1.观察生活中的数(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师: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生1:有整数、小数。

生2:有负数。

生3:有分数、还有百分数。

2.理解数的含义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数在信息中的含义吗?

生1:1722表示词典的页数,是一个整数。

生2:8848.13m表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一个两位小数。

师:对!珠穆朗玛峰可是世界第一高峰!接着说说吧!

生3:-25℃表示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很低,是一个负数。

师:南极洲处在地球高纬度区,那里常年冰雪,所以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生4:3/5表示把我市全年的天数看作5份,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其中的3份。

师:嗯,你分析的很不错!

生5:40%表示羊毛含量占围巾成分的40%,60%表示化纤含量占围巾成分的60%,他们都是百分数。

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衣物上面会注明成分含量,一般都会用百分数表示。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生1:还学过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

生2:还学过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评析】:首先让学生对所学旧知进行一个整体回顾,从而能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由于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让学生在一组生活信息中寻找熟悉的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含义。

二、复习整理

师:那这些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与数有关的基础知识。(揭示课题)

1.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我们学过的数分类整理一下,想一想怎样整理能既完整又清楚。(同学们在小组内分类整理)

师:哪位同学把你整理的结果给大伙介绍介绍。(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用黑板条进行分类整理。)

2.补充(学生相互辨析、评价,共同构建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对于她的整理,你还有什么想法要补充的吗?(师补充板书)

生1:我知道正数> 0,负数

生2:我知道0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生3:我知道真分数

3.沟通

师:那对于前面所学过的有关数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们列举出来。

·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整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小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讨论。

师:都有想法了吧?谁来说说!

生1:自然数的单位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生2: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生3:小数和分数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位小数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的分数,两位小数可以写成百分之几的分数…。

师:根据小数和分数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小数就是特殊的分数形式,因此我们学过的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老师调整板书)

师:那百分数和分数之间又有什么的联系和区别呢?

生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百分数也叫百分率。

生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比值。

师: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表示百分率,也常用来表示商品的折扣。我们来看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姚明本赛季投篮命中率为49%

·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了原价的()%。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元。

师:请问什么是命中率?

生:命中率就是指命中的球占所有投球总数的百分比。

师:便宜了30元,这30元是怎么得来的?

生:商品打七折销售,证明便宜了原价的30%,100元的30%就是30元,因此这件商品便宜了30元。

【评析】: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学生是分段陆续学完的,还比较零散,不够系统,通过整理、比较能沟通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灵活运用。

4.介绍

同学们,数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数起源于数(sh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有关数的产生的文字介绍。

【评析】: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的人文背景,了解一些数学文化,知道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三、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对整数、分数、小数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些练习。

1.做一做。

师:我们先翻开数学书第77页,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一页上面的做一做好吗?

( ) ( )

( )是正数, ( )是负数,

( )是自然数,( )是整数。

生1:1、2、3、4 )是正数,(-1、-2、-3、-4 )是负数,0、1、2、3、4)是自然数,0、1、2、3、4、-1、-2、-3、-4 )是整数。

师: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我们再来看这两个点分别是、表示什么数呢?再看数轴。

生2:左边的是(-1.5), 右边是(1.5)

师:那么它们又属于什么数呢?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同样,任意一个数也都可以在直线上找到它对应的位置,那你们能在数轴上标出这些数的位置吗?

2.练习

师:下面这些数里都有数字2,你们能说说各数中的“2”所表示的含义吗?

23 0.52 2/3 203.7

3.数学日记

师:我这里还带来了一篇小明的数学日记。

师:这是一篇不完整的日记,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在下面找到合适的数填到括号里。

师:谁来把完整的日记读给大家听一听?瞧,一篇日记里都包含了不少我们认识的数!

4.判断

师:下面小精灵聪聪有一道题要挑战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1)一头野牛重1/4吨,可以写成25%吨。 ( )

(2)小雨说大于2而小于6的数只有3、4、5。 ( )

5.讨论

师:最后还有一道讨论题想请同学们来试一试。

当a为哪些整数时,可以得到下面的答案?

(1)在a/3中,当a为()时,a/3可以表示自然数的单位。

(2)在a/3中,当a为()时,a/3可以表示真分数。

(3)在a/3中,当a为()时,a/3可以表示假分数。

【评析】:对书上的练习进行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地拓展与延伸。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数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让你用一个数来表示你今天学习的感受,你想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评析】:把课堂评价融合在所学知识中,让学生既学会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又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含义。(作者: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吕英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科所 万祥荣)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全面的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

2、在观察判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判断预测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仔细观察、进行质疑的习惯。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的描述扇形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信息,能发现统计图中提供数据不清的问题。

教学难点:针对发现扇形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全面的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保证所得结论的全面性和判断的正确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学生尺等常用文具和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某彩电商场经理想了解3月各种品牌彩电的市场占有率,要求统计人员小李绘制一个统计图,如果你帮小李设计,你打算绘制哪种统计图?

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让学生理解清什么是占有率,视机复习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为新授创设情境,同时复习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2、课题引入:出示小李设计的扇形统计图后,师指出:这样的结果商场经理很不满意,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将要继续研究的内容:扇形统计图(入题板书:扇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

1、分析A牌彩电是否最畅销

(1)初步分析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方法: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如果生成了与A牌销售量有关的问题,就利用学生生成推进教学。

(2)抛出核心问题: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3)初步判断: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出初步判断。

「学生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就越有成就感,就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帮助人满足这种追求,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体验最大的快乐。星空自主度就是学生个体根据学习任务,结合自身情况,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4)构建学生间的认知冲突:通过学生的回答,产生不同的意见,从而构成认知冲突。(教师视机板书:A牌20% )

(5)小组内讨论: A牌彩电是否最畅销?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 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

(6)全班交流: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视机让学生分析“其他”部分的含义,(视机板书:其他47%及其他中存在的各种情况)使学生明白其他部分中有可能有比A牌占有率更高的品牌。

(7)得出结论:A牌彩电不一定最畅销。(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A牌彩电的销售量。板书:不一定)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学生间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小组内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和经验共享,分析其它部分存在的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从统计图中客观准确地描述事件。树立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进行质疑的习惯。

2、分析统计图不能得出准确信息的原因

方法:教师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无法判断A牌彩电是否最畅销呢?学生思考汇报后,师生小结: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模糊、不全面,所以无法确定A牌彩电是否最畅销。(板书:不全面)同时释疑:经理为什么不满意小李的设计,并解决学生课前生成的问题。

3、分析A牌的销售量至少排第几。方法: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4、小结: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在绘制统计图提供数据时要注意什么?在分析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不轻易下结论;在绘制统计图时要把数据收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

方法:教师从两个方面引导,师生共同小结。

5、提出修改建议并修改统计图

(1)提出修改建议:学生谈自己的修改建议,达成共识后,形成修改方法。如果学生找不到优化的方案就讨论。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认识,在尊重与关注下达成共识,建构知识与方法系统,星空卓越课堂不仅是老师关注自己教得怎样,更要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里的思想动态如何不仅关注讲授的内容、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和课堂生成等方面。」

(2)修改统计图。

方法:根据要看出哪种品牌最畅销这一要求,让学生谈修改建议,教师用课件演示统计图的修改,并引导学生明白,统计图细化到一定的程度能反映出需要的信息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统计图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修改的统计图进一步验证A牌彩电不一定是最畅销这一结论。]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P69练习十一中第1题(由于学生已学此内容,更换为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情况统计图)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做出判断;

(2)全班交流:着重分析图中“其他”部分包含体育运动的可能性,从而得出不能判断出喜欢哪种体育运动的人数最多;

(3)提出修改建议

2、提升练习

热火队某场比赛中各队员得分情况统计图

处理方法:通过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设某队员的得分排名,进一步让学生根据数据做出判断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3、拓展练习

恩格尔系数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先出示一个家庭恩格尔系数统计图,让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并判断教育支出是不是最少的;

(2)从食品支出占有率入手,让学生分析这个家庭是贫穷还是富裕;

(3)师生共同理解食品支出率高生活比较贫穷

(4)提出恩格尔系数定义,介绍恩格尔系数,并指出家庭恩格尔系数低的比较富裕;(适时进行品德教育)

[设计意图:利用统计图判断在教育上支出是不是最少的,来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对恩格尔系数的介绍,让学生体会数学不但与生活密切相关,还与家庭经济有关,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与教学的有效性紧密相联,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简单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在一节课学习后是否有具体进步与发展。通过此环节的训练从而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的目标是否得以达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在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判断时要注意什么?在绘制统计图提供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附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两种>20%(E 、F…)…

不是最畅销一种>20%(E… )…

A牌20% 其他47%

最畅销每种<20% (E …)…

不一定不全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分数(二)》《分数乘分数(三)》《小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三)》《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位置》《位置的练习课》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倒数的认识》《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混合运算》《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四)》《整理和复习》《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整理复习(一)》《整理复习(二)》《圆的认识》《利用圆设计图案》《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练习课》《圆的面积》《圆面积的应用》《圆的面积练习》《扇形的认识》《圆的整理与复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确定起跑线》《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四)》《百分数的复习》《扇形统计图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节约用水》《数学广角--数与形》《数与形》《求等比数列之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练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练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小明家新置了一个圆桌,妈妈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这把小明难住了,这圆桌面有多大呢?我要配的玻璃桌面又该多大呢?(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吗?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a.要求圆桌面的大小就是要求桌面的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b.所要配的玻璃面的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c.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一定的条件:如半径、直径、或圆的周长等。

3、师:如果这些条件妈妈都没有告诉小明,小明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吗?你们能帮助他吗?

学生讨论,统一认识: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圆形桌面的面积。

4、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前面学习的圆的面积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圆的面积练习课)

二、 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单位:厘米)

2.综合练习

练习十五第10题:

想一想:这个组合图形周长是哪里?怎样求?面积怎样求?

练习十五第12题

(1)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2) 明确房屋的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圆环面积。

3.提高性练习

练习十五第16题

(1) 猜一猜:围成什么图形面积最大?

(2) 验证: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

(3) 结论:周长一定,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判断

1.圆的半径越长,圆的面积越大。(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

3.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

4.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5.将一个圆形铁丝圈拉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圆的周长相等。( )

(二)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11、13、14、15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为什么蒙古包的底面和绝大多数的根茎的横截面都是圆形的?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12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