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地理教案:《流域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流域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点: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整治重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重点与难点】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整治重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点梳理与拓展】

考点一: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1、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2、主要自然资源: 、 、 、 、 。

3、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长江流域三大经济区:以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以 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 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

(2)长江流域城市化水平 ,除 流域城镇较少外, 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4、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自然方面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上中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

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

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充足

社会经济方面

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上、下游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相适应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拥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经典例题1】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考点二: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考点三:整治重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长江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整治

开发重点

原因

整治重点

原因

整治措施

上游

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

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建设

平原面积广,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有色金属丰富,水能丰富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下游

发展集约化商品化农业,发展耗能少、原材料消耗少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工农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口增长过快,粗放经营,资源供需失调

2、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意义: 、 、 、 、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以及 、 等,其中首要功能是 。

效益

作用过程

主要受益区

防洪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

中下游

发电

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华中、华东地区

航运

三峡水库可以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物资交流

上游

供水养殖

三峡工程的兴建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和旅游

中下游地区、库区等

(1) 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

(2)资料2所反映的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原因是:

① ,② ,

③ ,该问题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是

【课堂训练】

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读图3、图4回答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经济区

B.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

C.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轻工业发达

D.以昆明为中心的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在全国最高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图5),回答2~5题。

2.造成流域内I、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3.关于I、Ⅱ两区河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I区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作用

B.Ⅱ区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沉积作用

C.I区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V”字型

D.Ⅱ区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沉积、右岸侵蚀

4.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

A.开发I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I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5.有关该河流的假设能够成立的是( )

A.若该河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一定是内陆河

B.若该河位于东北地区,则该河可能有两次汛期

C.若该河位于华北地区,I区河流易发生凌汛

D.若该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则该河流量一定大于北方任何河流

2007年11月26日位于红水河的龙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它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读下图,回答6~7题。

6.龙滩水电站位于( )

A.四川盆地,其输电的主要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

B. 四川盆地,其输电的主要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其输电的主要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

D.广西境内,其输电的主要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

7.建设龙滩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由横断山区到四川盆地,落差大②由云贵高原到两广丘陵,落差大③人口密度小,移民难度小④多峡谷,适 合梯级开发⑤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 水量大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 ①③⑤

二、综合题

8.读黄河某河段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田纳西

河水资源之所以能够这样开发的原是 。

(2)田纳西河流域为美国的_____________农业区,分析其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 。甲处山区有丰富的 资源,干流密西西比河流域总的地势特点是 。

(3)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中,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具体表现为:资源方面:_ _________;生态环境方面:_ __________;灾害方面:_ __________。

(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9.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8中甲图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乙图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丙图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5)若要对该流域进行综合开发,请提出你的建议。

10.(2010年江苏卷)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人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 ?? 倍(取整数)。

必修三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1】(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经典例题2】(1)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泥沙沉积湖中和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 (2)①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②长江上游段草场退化严重,导致水土大量流失③中游段对森林资源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课堂练习】(1)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加上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此外还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或答: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等自然条件是该流域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

(2)相似之处:①都通过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

【课后巩固】

1、A 2、A 3、C 4、D 5、B 6、D 7、C

8、(1)实行梯级开发 流域面积大,降水丰富,落差大

(2)混合农业 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势较为平坦 煤炭 北高南低

(3)森林资源的破坏 水土流失 水旱灾害频繁

(4)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强管理,实行自然资源统一开发管理,有利于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经营上采取良性运行机制。

9、(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5)成立该流域的管理机构,以河流干支流修建水坝,在防护、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统一开发和管理。

10、(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

相关推荐

高二地理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A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课时
{自学导引}:阅读完成内容。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多种多样,、、、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2)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向递减
(3)水量: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
2、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资源: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2)资源:矿种,矿产储量
(3)资源: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②水量。
(4)资源: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和三大林区,
其中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
(5)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
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工农业,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4、主要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成渝工业基地(成都、重庆)、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鄂西工业基地(襄樊)、湘中工业基地(长沙)、武汉工业基地(武汉)、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
5、主要农业基地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开发的重点
_______________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长江三峡工程
①坝址:位于省市境内的西陵峡
②三峡工程建设的效益
正面效益:具有、、以及和等综合效益。
负面影响:问题、问题、问题
(3)上游地区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
①问题:主要是问题,包括崩塌、、泥石流、
②措施:
a.加强和的建设;
b.实行封山、、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阅读知识窗,了解三江源地区,归纳:
“三江源”地区是指、、的发源地
2、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及开发重点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基地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长江中游最大的问题是,防治,整治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
a.地势,水流,泥沙淤积,排水;
b.降水多集中在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C.大部分为湿润区,流域广,支流,干流汛期,水量
②人为原因
a.过度,,地表植被,水土流失;
b.围造,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调节洪峰的功能。
治理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还,湖泊,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为中心,营造,综合和山区;
d.修建,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3、下游地区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
气候;广阔;密集;肥沃,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丰富;广阔,开发历史,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①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技术,协作条件
②不利条件: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3)下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及整治:
①问题: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和的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②治理措施
a.调整并优化,促进技术与,逐步淘汰或改造,大力发展产业以及产业
b.加强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等途径,对
加以控制
{练习}1:长江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
A.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江淮平原D.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2: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
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
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3:长江上游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
A.地形复杂、坡度大B.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C.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植被D.寒潮、台风影响大
4: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B.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石油资源丰富,水源充足D.能源短缺,劳动力价格低廉
{反馈}:请把不清楚、不明白得写在这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B
探究导学:人类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怎么对它进行开发呢?
1:水资源、水能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

2: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读图4-1-14长江荆江段,荆江段是防洪的重点河段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措施?

5: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有何影响

课堂小结:
长江上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长江中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长江下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学习自评:
1.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西藏B.青海、甘肃C.青海、四川D.四川、云南
2.我国每年春末夏初出现“梅雨”的地区是()
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江淮流域D.珠江流域
3.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2.8℃,7月平均气温29℃,年平均降水量为1260mm。则该城市可能是()
A.北京B.武汉C.哈尔滨D.广州
4.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反映前者应合理利用土地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A.塔里木盆地与云贵高原B.三江平原与江汉平原
C.东南丘陵与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
5.分别位于长江干流上、中、下游,且至少有两条铁路交会的重要港口是()
A.宜昌、武汉、上海B.重庆、九江、上海
C.宜昌、九江、南京D.重庆、武汉、上海
6.长江中游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有色金属
7.长江下游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水体和大气污染
8.关于长江已南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矿物性能源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9.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读20世纪50年代一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22%
(1957年)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10%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洞庭湖
2600平方千米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商品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基地分别有哪些?
(2)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3)190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
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
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C
读下列表格回答1—8题。
1.甲乙丙三个地区依次是()
A.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部沿海B.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部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D.南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2.根据表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河主要雨水补给,5月份降雨量相对减少B.丙河至少存在三种河水补给形式
C.乙河的5月份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河床大量渗漏造成的
D.乙河和丙河3-4月份径流较多,其原因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现象
3.当乙河处干枯水期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开普敦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B.中南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C.密西西比河水量丰沛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4.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共同特征为()
A.含沙量大B.流量大C.水能资源丰富D.有结冰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生活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材料回答9--12题。
5.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A.澜沧江B.怒江C.红水河D.雅鲁藏布江
6.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共穿越国家()A.8个B.7个C.6个D.5个
7.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A.生态恶化B.资金短缺C.利益主权D.边界问题
8.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9.读长江干流剖面和长江流量复合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自源头到宜宾这一河段落差大,从地势阶梯上看是位于__________。(2)长江干流流量在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增长很快,是因为_______
(3)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水灾,该图显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武汉至入海口航运量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地理教案:《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吃饭、穿衣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而为人们提供粮、棉、油、肉、禽、蛋、奶等基本生活资料的农业,历来也是重要的基础部门。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地区不同,其生产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也不尽相同。教材以东北地区为例,探讨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选择讲述东北地区,主要是考虑东北地区是比较完整的地域单元,该地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并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本节教材不是全面分析东北地区在自然、经济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特征,而是注重抓住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来加以分析论述,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思想,目的是为了讲述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

1. 通过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2. 掌握东北地区的土地类型及粮棉油糖基地的分布。

3.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图文结合,学会从活动、知识窗等栏目中将知识加以概括。

4.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自己的环抱意识;认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互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及其利用保护 东北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农业区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对农业了解较少,教师要对给学生直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阅读教材88页导言,并对比图4-2-1和4-2-2,思考问题。

通过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与太湖平原张某家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明显差异:

单位 地区 人口 耕地面积 机械(具) 年产量 商品粮

国营农场 黑龙江 2304人 14667

公顷 拖拉机131台

收获机60台 4.2万吨 3.6万吨

张某家 太湖平原 6人 0.5公顷 6家合买牛一头

水泵一台,脱粒一台 3.8吨 1.3吨

由上表可得出课本问题的答案:

单位 地区 人均耕地 单产 商品率

国营农场 黑龙江 6.366公顷 2.86吨/公顷 85%

张某家 太湖平原 0.083公顷 7.6吨/公顷 34.2%

其间差异的原因有:东北地区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虽单产较低但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水平高,故人均粮食产量很大,供给较多的商品粮,粮食的商品率高。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粮食作物一年一熟;而太湖平原纬度较低,水热充足,作物一年两熟,单产偏高。

一、自然环境

读图4-2-3,明确以下内容:

1、位置、范围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位置上,其北端就是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主航道中心线。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并与日本、韩国隔海遥遥相望。

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这个范围和我们平常所说的“东北”范围不同。平常所说的东北,指的是行政区的“东北”,只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2、地形、地貌

仔细读图,在图中明确下列地理事物的位置。

外侧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中间山脉、丘陵: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

内侧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总结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呈半环状分布。

3、植被、土壤

植被和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尤其在冬季,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其植被、土壤也深受气温的影响。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土壤为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并广泛分布着冻土和沼泽。

知识窗:冻土

二、农业生产条件

(一)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1)热量

东北地区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相北跨暖温、中温、寒温带,热量南北差异大,具体内容见下表:

地区 积温 温度带 作物

辽南 3600℃ 暖温带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 2400℃ 中温带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 1000℃ 寒温带 春小麦、马铃薯、大豆

(2)水分

①降水: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②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

2、土地资源

(1)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和黑钙土等土壤,这些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厚度高,有着很高的生产能力,使东北地区成为世界三大肥沃的黑土地区之一。世界上另外两大黑土分布区是亚欧大陆北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境内的黑土带和北美洲美国中部黑土带。

读图4-2-4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说出东北地区黑土和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地区。

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地区。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这些黑土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含量比重高,是我国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而且肥沃的耕地集中分布,使东北区成为我国最好的一熟制作物种植区和商品粮基地。

承转: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最具优势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这不仅表现在质量上,还表现在数量上。

(2)土地资源丰富

①耕地面积广大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占了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耕地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的两倍。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②宜农荒地多

东北地区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可供开荒的荒地面积超过600万公顷,这些可开垦的荒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也存有少量的荒地。

读图4-2-5,说出荒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这些地区荒地的优势。

据图可发现:荒地的主要分布区主要有两大块,一是三江平原,这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二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北部及以西地区。

这里的荒地有两个优势:一是土壤的自然肥力高,二是集中连片分布,荒地地势平坦,便于开垦。

承转:东部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基地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3)土地的开发

①宜农荒地的开垦

对比图4-2-6和4-2-7

从50年代起,东北区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并相继建设了一批国营农场,新垦大量荒地,耕地面积增加,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得到扩大。三江平原是我国农业的新开发区,1949年以来,三江平原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开垦了大量荒地,目前耕地面积是建国初期的九倍还多,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的“北大仓”。

②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既是蓄水池、水源地,也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护东北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黑龙江农垦总局做出决定,北大荒将不再开垦荒地,并对已开垦的荒地要求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如在湿地区种植芦苇、莲藕等湿生植物,发展旅游业、草编业等。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使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东北林木的总蓄积量很大,现有林地37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为30%左右,高出全国16.55%的平均水平,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木材产量大,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也很发达。森林采伐业主要集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另外,本区还是“三北”防护林系的重要建设地区。

读图4-2-15,东北林区林地的分布,明确下列问题: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针叶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北部山区,另外小兴安岭南部,长白山地也有零星分布。

②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的南部及长白山地、辽东丘陵东部。

③经济林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中南部和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带。

④防护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东侧。

4、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

东北地区现有草原面积近3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3%,多为森林草甸草原。草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其中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是保护较好的优良草原之一。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饲料充足,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海洋渔业资源

东北地区南临黄海、渤海,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滩涂面积广大,水产资源丰富,拥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东北地区内部还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水库(呼伦湖、松花湖、镜泊湖、兴凯湖等),可提供淡水养殖的水面达80多万公顷,共有淡水养殖种类100多种,淡水渔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二)社会经济条件——发达的农业机械工业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历史比较悠久,部门比较齐全,已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学、石油、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如:农业机械、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制糖、造纸、建材和纺织工业都比较发达。而农业机械工业是发展较快的部门。目前,东北地区已初步形成耕作、排水、灌溉机具的制造和修配网络,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不仅有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还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业布局

1、农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前,东北地区以旱作杂粮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作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近几年,由于市场的需要,东北地区的作物结构和农业布局又有所变化:

(1)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农田面积扩大,西部草原缩小;

(2)农作物布局的变化: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

(3)城市周边地区副食品基地的出现: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肉、禽、蛋、奶、蔬菜、花卉等需求增加,因此,在大中小城市周围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副食品基地。

农业布局的变化,已使东北平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农业景观。农业生产呈现地区专业化。

2、农业布局的地域性

“寒暖农分异,湿干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形象描述了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北地区自东向西可分为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地带、农耕地带、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自南向北可区分为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交错地带。

在这些农业地带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地区 地形 地形区 生产对象及分布规律

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玉米:分布普遍,松辽平原为“玉米带”。

小麦: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

甜菜: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全国最大生产基地

大豆:沈阳以北经长春、哈尔滨的铁路沿线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 山地

丘陵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辽东丘陵 大、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红松等珍贵树种

长白山区: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

辽东丘陵:暖温带水果

畜牧业区 高原区

部分平原山地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马、三河牛

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生产基地

四、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该区域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带土壤肥力下降。

黑土分布地区土壤肥沃,盛产粮食,但经过多年的开发,黑土层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具体原因如下:

治理措施如下:一方面注意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另一方面要注意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加强对沟壑和坡面的治理。

2、草地和林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由于过度放牧、毁草开荒、草原鼠害等原因,导致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也大幅下降。而在林区由于超采严重、采育脱节、滥砍乱伐、森林火灾、毁林开荒等原因,导致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由70%降到35.55%,森林边缘平均后退了150千米,森林质量也大幅下降。一些林区,如小兴安岭,现在已经到了近乎后继无林可采的程度,森林资源日趋枯竭。

由于草场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珍稀动植物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发展对策如下:

① 坚持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② 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的原则;

③ 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尤其是红松的更新;

④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重点是大兴安岭自然生态环境,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的原生与次生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知识窗:东北地区的湿地

(1)概念:湿地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洋地带的滩涂。

(2)功能:

生态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被称为“地球之肾”。

经济功能:它还能向人类提供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其他功能:所特有的鹤类等大型水禽和湖泊海洋风光所具有的美学源泉。

(3)分布: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兴凯湖等,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

东北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的开发过程中,许多湿地被开发利用,使湿地面积逐年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被破坏,生态系统被改变。建国初期,嫩江下游与松花江汇合处分布着大面积的湿地,约2万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减少了70%左右,仅存0.65万平方公里。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对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保护湿地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②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耕地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的农业优势之一,但由于耕作粗放,土地的生产率较低。区域内的低产田占多数,并且对不宜耕作的土地也进行了开垦。例如将宜林地、草场、沙丘开垦为耕地。这些耕地粮食产量不高,却因不适宜的开垦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治理措施:改变粗放的耕作方式,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单产,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对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

5、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东北地区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比较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低,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

发展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改变农业内部结构,增大林业和牧业的比重。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发展种植业,建设好商品粮基地,推进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开发和保护好森林资源,发展山区特色农业,使森林资源做到可持续利用。

设计活动:

特色农业

东北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有名的有“东北三宝”,它指产于东北地区的三种名贵特产,最初的“三宝”指人参、貂皮、乌拉草,后来“三宝”变成了人参、貂皮、鹿茸。它们以其神奇的攻效、名贵的地位名闻天下。近几年又有“东北新三宝”之说,即指:红景天、林蛙、不老草,它们同样是人们喜欢的珍贵物产。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开始在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地域名、特、优农产品为主的,用现代农业带动传统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吉林安图县开始养殖林蛙,开发林蛙油保健品;栽培优良食用菌(包括黑木耳和香菇)、开发和培育名优中草药以及人工栽培山野菜(如刺龙菜等),对生晒参、大力参、糖参、红参等人参进行粗加工、和深加工以及精加工,发展人参制品、人参保健品、人参药品等,建立了四大基地:林蛙养殖基地、天然红松果林基地、药材和山野菜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科技创高效”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问题:

1特色农业开展有什么意义?

2你还能举出其他的特色农业吗?

3讨论东北的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应怎样开展?

1、东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东北地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的物质基础;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的结果。

2、发展特色农业的意义:

(1)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物种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可减轻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3、我国地域辽阔,特色农业有很多,如:云南的药材生产、沂蒙山区的花生生产、金乡的大蒜、寿光蔬菜、莱阳梨、烟台苹果等。

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显著,发展特色农业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并且要不断了解市场动向,切忌搞“一窝蜂”式的特色农业。

拓展导思

黄淮海区农业状况

黄淮海区位于长城以南、淮海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包括北京市大部、天津市、河北省大部、河南省大部、山东省、安徽与江苏的淮北地区。本区平原广阔,总耕地多达2100多万会顷,是各大农区中耕地最多的一个区,也是全国最主要的粮、棉商品生产区。本区地势平旷,土层深厚,有利于大范围机械化耕作业;全区属暖温带气候,可以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都可以种植;广大平原上普遍有发展水利灌溉的条件。

对本区农业影响最大的不利自然条件是旱、涝、碱灾害。本区降水和地表径流年际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春季易早,加上蒸发强烈,表土极易泛盐。夏季多暴雨,常带来河水暴涨,平地沥涝成灾。广大冲积平原中部多浅平洼地,排水困难,更加重了沥涝威胁。春旱、夏涝常在年内交替出现,而土壤盐碱化则广泛出现于许多低洼平地。总体上,西部山麓地

部,北部干旱与盐碱重于南部。然而,经过近10多年的大规模综合治理,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受灾面积、频率和程度都有较大下降。

本区属我国古文化中心,农耕历史悠久,平原地区垦殖指数高达60%以上,山东丘陵地区也达40%左右。本区是我国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等的主要产地,特别是经近10多年的大规模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很快,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商品粮棉产区;本区温带水果中的苹果、梨、柿产量也居全国首位。由于粮食的大幅度增产和桔杆的开发利用,畜牧业较以前有较大增长,肉牛生产已居全国之首;林业生产较为薄弱,森林覆盖率约8%左右。

为发掘本区的增产潜力,宜重点解决以下问题:继续大力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植树造林,综合治理旱、涝、碱灾害,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冀鲁豫低洼平原和黄淮平原为重点,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集中连片建设国家级商品粮棉基地;发展胶东、

鲁中南及苏皖北部的花生基地与山东半岛的苹果基地;要坚持用养结合,培养地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多样化畜牧业,要利用沿海滩涂,进一步建设海水养殖基地,养捕结合,努力增加水产品总产。

板书设计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基础知识(略)

方法指引: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及范围

2.地理条件分析

⑴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⑵地形、土壤条件——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⑶社会、经济条件

三、农业布局特点

1、内部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分布

主要粮(树、畜)种

特殊分布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及突出特点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原因)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 主要分布区

水稻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米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发展方向:

⑴原则:

⑵目标: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课后反思】

学习东北商品农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探究农业区域学习的方法,依据这样的方法,可引导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在学习规律性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江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下游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强.引起了严重的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因此.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增加绿地面积.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另一方面严格限制企业“三废’’的排放,健全污水处理设备.加强环境保护.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此外,还应更新观念.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以使本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为北方学生,对长江情况了解较少,教师要详细讲解长江流域情况给学生较多的感性知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学生活动]:教材“三峡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讨论: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
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纺织。
3、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地气候。
6、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负面影响:1、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2、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
3、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4、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5、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6、对水生生物和珍惜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7水库蓄水可能引起文冲孽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82页,思考:
1、长江上游地区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解决?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措施
坍塌、滑坡、
泥石流
地形复杂、坡度大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预计,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学生阅读]:知识窗“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阅读要求]: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产生原因
[教师总结承转]: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因此必须保护好它的生态环境。那么中游地区的开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板书]:中游地区
[自学活动]:自学教材,阅读分析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略
[承转]:长江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其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长江洪灾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预计,排水不畅,而且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2.人为因素:过渡砍伐林木,陡坡开荒
治理措施:
1.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承转]:长江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工农业发展水平非常高,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下游地区
1.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
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历史悠久,利于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市场广阔
2.环境问题、原因及措施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措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板书设计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关系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感受联系紧密,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体现新课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处理比较成功,一是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读图、识图和板图的热情,可谓是一举多得二是通过知识点的迁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当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在研讨长江流域气候和地形主要自然背景时,应该让学生发挥充分自己的思维,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和资料充分去讨论、去辩解,因为在讨论和辩解时,更加深了问题的理解,可是由于时间关系和对学生的不放心和不放手,没有完全放开,使得问题的处理和理解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我想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吧。现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

高二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汇总鲁教版


高二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汇总鲁教版

一、知识结构
(一)自然环境
1、地形
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均有分布。
2、气候
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量
水文:流量最大,河道最长,河湖纵多。
4、流域
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居全国首位。
(二)自然资源
1、水资源丰富:
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矿产资源丰富:
矿种丰富,矿产储量大
3、水能资源丰富:
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流经我国地市的三大阶梯,落差大。②水量丰富,为全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4、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大林区,其中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江西、福建、台湾
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西部有冰川、雪峰,沿河而下有峡谷、急流、险滩,以及众多文人墨客向往的香溪、兵书宝剑峡、巫山神女峰,中下游的湖泊及众多的阁楼,历史古都等自然人文景观,也是游人向往的天堂。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经济特征
(1)经济发达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不平衡
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沿长江分布。
②场将提供了便利的水运和充足的水源。
③长江流域资源丰富。
④以沪宁杭工业基地为依托。
⑤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2、主要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
成渝工业基地(成都、重庆)
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
鄂西工业基地(襄樊)湘中工业基地(长沙)
武汉工业基地(武汉)
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
3、主要农业基地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4、主要城市
攀枝花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湖口南京上海
昆明成都贵阳襄樊长沙南昌合肥苏锡常宁等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一)上游地区
1、优势:丰富的水源
首要任务: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旅游。
遇到的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1)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2)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2、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2千米的河段。
1)三峡的交通位置:扼守长江上游河道,是西南地区联系华中和华东的重要通道。
2)长江三峡的成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三峡工程建设的效应和效益
(二)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
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商品农业基地(商品粮、棉、油、肉类、水产品)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制造业基地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威胁:洪水灾害
(1)造成洪灾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②人为原因
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剧,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泥沙淤积河床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削弱。
(2)治理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
d.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裁弯取直,修建水利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疏浚河道)
(二)下游地区
优势: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与国内外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
1、工农业发展的条件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2、环境问题、原因及措施
1)问题与原因
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2)措施
1)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3)加强环
境保护,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09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