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三)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开展教学,注重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的过程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种群;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在学生学习个体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通过本节的学习,对种群的概念及特征将具有明确的认识,为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针对教材的特点,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利用教材及补充的图片、资料等,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结合江西省本土资源,创设问题引领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倡导合作学习,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种群及种群密度的概念,说出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

2.能力目标

尝试应用样方法实地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通过模拟活动领悟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计算,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帝企鹅日记》影片的片段。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从分子水平看,体现生命现象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物质;从个体水平看,帝企鹅机体要维持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的;从帝企鹅群体水平看,帝企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行为与其他个体间有没有关系呢?任何生物在自然界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该影片就是以南极帝企鹅种群为视角展现它们的生命活动。

问题讨论:回忆种群的概念,并判断以下内容哪些是种群?

(1)鄱阳湖中的全部鲫鱼;

(2)鄱阳湖中的全部鱼;

(3)鄱阳湖和洞庭湖中的全部鲫鱼。邀请学生提炼出种群概念的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电影片段,激发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容易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2.种群的特征

问题引导: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吗?

设计意图: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种群的个体之间通过特定的关系组成一个整体,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从而将教学内容自然过渡到种群的特征。 3.种群密度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热映影片《阿凡达》的海报和为了呼吁保护热带雨林而制作的西双版纳之“阿凡达”――《望天树?雨林之魂?待觉醒》的海报创设情境,后者是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望

天树景区实景拍摄的,望天树是1975年由中国云南省林业考察队在西双版纳森林中发现的一个新种,是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树种之一,被生态学家视为热带雨林的标志树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此外,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采取保护、防治措施或估算产量的依据是这些生物的种群密度。

学生活动一:让学生扮演林业工作者的角色,分组讨论如何调查望天树的种群密度?分组讨论后,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学者发表在《植物生态学报》的文章――《西双版纳不同斑块望天树种群的密度、结构和生物量》,引导学生了解林业工作者调查望天树种群密度的科学研究方法――样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文献资料,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学生活动二:分组讨论和交流学校操场上蒲公英数量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2)样方的大小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4)比较各小组的调查结果是否相同,如何正确对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学生活动三:游戏活动,利用提供的黑白围棋子、烧杯、布袋等工具,发挥各自的创造能力,估算出白围棋子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对统计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做铺垫。

学生活动四:展示江西省婺源县荷包红鲤的图片,婺源荷包红鲤养殖历史已有800多年,因其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是食用、药用、观赏俱佳的国家级优良淡水鱼种,现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之一。结合图片中的池塘,要求学生估算荷包红鲤的种群密度。讨论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标志重捕法的操作原理,并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估算出旁栏“学科交叉”中种群的密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数学学科相渗透,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正确解答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满足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4.提升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时的主要内容,结合练习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进入较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倡“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线层层推进,把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本课涉及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可以通过学生课前的实地调查,亲历探究过程,主动获取和生成新知识。标志重捕法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地调查,本课利用游戏等活动进行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和丰富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用能力,通过正确解答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满足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4.提升和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时的主要内容,结合练习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进入较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倡“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线层层推进,把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本课涉及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可以通过学生课前的实地调查,亲历探究过程,主动获取和生成新知识。标志重捕法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地调查,本课利用游戏等活动进行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和丰富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关知识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三)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各特征间有怎样的影响和联系,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具体操作。本章节是必修三中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入门章节,在教材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 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

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2)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1) 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2、 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很刻苦很努力的,但由于教学条件和老师观念影响,对实验探究的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课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组织及完成教材要求完成的探究实验――<调查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进行科学实践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1、 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尝试诱思。

2、 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实验。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

(1) 完成预习及相关导学案,总结出疑难问题带问题去上课。 (2) 课代表完成合作小组的分划,并指定出合小组的负责人。

2、 教师准备:

(1) 备课及教案学案的准备。 (2) 小组的分划及实验场地的选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抽查学生预习学案中的有关设置的问题,及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及不解的问题,为上课做好准备工作。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重点强调高考说明要求。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种群的概念,那什么是种群呢,你能不能举例来说明呢? 那前面我们学习过有前人体的稳态,知道人体或一个生物体要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来维持人体或是生物体的稳态,做为种群或是生态系统是不是也象人体或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体一样有自己特有的基本特征呢?如果有,那它的各特征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它的中心特征是什么呢?以及我们怎样在实际中调查调查某一物种的这一中心特征呢?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呢?这一节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深入的学习? 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根据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什么是种群呢,你能举例来说明吗? 那做为种群它又有什么基本特征呢?根据大家预习的情况,请同学来回答这一问题。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思考完成: 1、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 ,它又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大小和密度 展示学案,接受老师的检查 回答 听讲 观看图板 根据学案完成情况 相互检查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 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 检查学生做的情况 2、种群的中心特征是什么?其它特征又是怎样影响这一中心特征的?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并向同学展示(5) 小组预先安排好的分组及分工情况按程序进行探究活动。

小组长回答学案

(三)内容(6)、(7) 并展示统计情况。 同学们,我们刚才知道了种群做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有它的各项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种群的中心特征是种群密度,其它特征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种群密度,我们在社会实践或是实际应用中就要面临到如何去调查某一种群密度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抽查提问课内探究学案

(二)1、2 (以上15分钟)

(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面同学们就根据自己本组的分组情况来具体施实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探究实验活动。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有怎样的区别。 向同学宣布开始 抽查提问学案

(三)2-5 下面同学们根据自己本组的分组及分工情况开始探究实验活动,并做出时间要求。(20分钟) 巡视学生的实验活动并做相应的指导 抽查两处小组的完成情况 同时通过实验过程和自己的分工任务,同时通过这样的协作探究过通过同学们的协作实验情况,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本组的实验活动, 程,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同学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集体回答 对,同学们说的很对,要很好地完成探究任务,除了要预习好,准备好,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协作意识和精神,在很好地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要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和其它同学共同协作才是完成任务的根本。 在下面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达标训练 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协作完成达标并代表回答 九、板书设计

由于本堂课是在课外完成,因此在准备好图板来完成本节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十、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课前预发导学案、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到迷惑不解的地方,带着问题上课,课前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案,以让学生将学案导学制充分地重视起来。

本节课与初中知识有很紧密的联系,这要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同时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之上重点要让学生学会有关种群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拉关系再就是本节课的探究实验,有关探究实验的设计即要紧扣课本及教材但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比如在课下调查有关双子叶植物及单子叶植物的区别,及找出与本地方条件相关的调查对象。考虑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及用具、根据分组情况来确定自己在本组内的职责。通过这些的训练、思考来提高学生的意识和体会科学研究所要求的谨慎态度和锻炼学生勇于进行科学实践的精神,这恰恰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学生所严重缺乏的。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 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是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4章第1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从宏观上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安排了本节内容。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列举种群的特征;能结合实际例子解释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种群特征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知识学习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种群密度,学会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会实施实验、收集数据、阐明观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合作、交流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种群特征的知识生成,体验知识的实践应用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种群数量特征的认识,引发学生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的国策,关注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保护措施。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主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2)教学难点:样方法的选择和具体操作过程,及其科学有效性的阐明。

3.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测量

第二课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及其空间特征

二 、教学策略

1. 教学方法

从生活现象引出问题,运用资料阅读、问题讨论、调查抽样、小组讨论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尝试着使用一般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 教具和多媒体应用

样方法模拟实验材料:厘米尺、铅笔等;

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的材料:每组一只简单生活漏斗和一支标记笔、黄豆400粒;

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学生导入

由一则笑话,引出本章本节要讲内容,引出种群的概念。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举例说明概念。

概念的要点:

①一定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

判断以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1.一片森林里的全部鸟。

2.某超市里卖的全部的同种苹果。

3.某班级中的全部学生。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

小组讨论比较个体与种群的异同。

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分析思考回答:

1不是一种

2不是自然区域

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

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1、确定研究对象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 而密度是度量种群数量的重要参数,所以如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草地蒲公英","田鼠"种群。

2、引出核心问题

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3、指导研究思路

数量较少时,数;

较多时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 根据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取某一自然区域内有代表性多个样方,分别记录数据,再求平均值。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思路引导课题一:调查蒲公英和"鼠群",获得各项数数据

创设教学情境1

讨论: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调查这块面积为100m2草原上蒲公英的数量?样方法1、阅读并完成模拟实验

阅读:P61"样方法"

完成模拟实验:请同学们看,在大家教材的第60页有一张模拟草地图片,假设这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红色圆点代表蒲公英,绿色三角代表其它植物。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思路。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接着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的科学调查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PPt展示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概念中总结操作步骤,PPt展示操作步骤及结果数据记录表。引出取样方法和计数方法。

计算该样方中个体数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测量个体数

问题:该样方中要测量的个体数目是多少?

指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和结果的能力。

为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种群密度作铺垫。

实验完成

汇报实验结果

1、 实验注意要点

①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②样方的数量

相对多一些较好,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③取样方法

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到随机取样。介绍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④如果在边缘处,计数时可以把左上相邻两边及夹角上及另一角上的计算在内,其余不计。

布置课后完成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把握正确的样方调查法。

创设教学情境2

讨论: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调查这块面积为100km2草原上田鼠的数量?

阅读:P62"标志重捕法"

完成模拟实验:

① 给每组学生分发黄豆若干粒(400粒);

② 指导学生把本组的30粒黄豆做上标记;

③ 将已做标记的30粒黄豆与本组其他黄豆混匀并装入漏斗中;

④ 使漏斗中随机漏出30粒左右黄豆,记录其中做了标记的黄豆与未作标记的黄豆的数目;

⑤ 学生根据这些数据如何计算总黄豆的数目?

指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学生操作、掌握标志重捕法

实验误差分析

讨论:利用标志重捕法实地调查鼠群数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减少误差?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整理归类

归纳:误差类型

抽样方法的误差

取样时的误差

小组讨论

发表看法课题二:对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创设教学情境3

思考: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哪些因素?

哪些因素会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小组进行短暂讨论

1、 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不同种群的出生率一样吗?

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主要和生物的繁殖能力有关,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

外界环境对生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没有影响呢?

教师举例点评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湿度、天敌、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2、迁入率和迁出率

展示图片或视频播放:

城市人口集中时的图片与偏远农村图片相对比,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种群的一个特征。

学生看课本、总结、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使学生了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特征。

3、年龄组成

首先引入年龄组成的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学生阅读教材P63图4-3,比较A,B,C三种类型年龄的结构种群,讨论各类型将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并分析三个图分别表示哪种类型?

让学生认识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4、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

① 雄性和雌性数量相当(人类);

② 雄性多于雌性(社会性昆虫);

③雌性多于雄性(家养动物)。

一般来讲,人工控制的种群,雌性多于雄性。想想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种群的雄性个体,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群的密度明显降低。

引导学生从幼年、成年、老年比例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学生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教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数量上的特征,种群除了数量上的特征以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种群的空间特征。

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片,和老师投影的几幅图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

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看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总结

最后,我们要总结出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也就是明确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关系。请以箭头和简要的关键词表示出种群各个特征与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今天学习了各个种群特征,更清楚如何调查种群特征这些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整理数据、最终得出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动手画图总结

培养学生看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课题三:总结规律实践测校园东草坪上蒲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操场东草坪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通过做课后练习题检测。让学生即时做课后题第1、3题 ,在课后独立完成第2题,小组讨论完成拓展题第2题。通过培养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的应用能力评价培养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的应用能力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二)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二)”,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

(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

意事项。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2、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三、课时安排:

预计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

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物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其中我们把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一、种群的概念

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 注明: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

A、赣江和长江里的鲫鱼 B、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C、池塘里所有的雄性蟾蜍 D、峨眉山上全部的藏猕猴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A、 B 、C不能描述为种群的原因,归纳总结种群概念的要点: 1、一定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构成 3、全部个体的总和

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使种群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设问: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

·1·

二、种群的特征(重点)

每一个种群都有大小之分,要描述两个种群数量时我们引入种群密度的概念。

1、种群的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2)计算方式: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3)特点:①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种群密度也是不同的。

(4)意义:种群的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在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提问:如何测量种群的密度呢?

如果要我们确定一个公园里大熊猫这一种群的密度,很容易,由于它们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个体较大,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来,

但是若要我们判断太湖水葫芦物种入侵情况,测量它的种群密度呢?像这种数量较大,难以逐个计数的种群,我们该如何测量它的密度呢?

现以问题探讨为例,请同学们动手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学生动手、动脑时刻) 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过程。 老师和同学共同分析和评价估算方法。 教师总结:调查方法 (5)调查方法

①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②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通过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估算种群的密度。常用的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A.样方法(重要)

①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课本60页) 【举例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课本61页) ②调查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确定。

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

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

·2·

③常用的取样方法

五点 取样法 等距 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方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一致。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分,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和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④样方大小:一般以 1m 的正方形 (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扩大 。 ⑤取样时应注意的事项:

a:取样的关键就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 b: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否则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⑥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⑦计算种群密度:(N1+N2+N3+N4+?+Nn)/n

( N1、N2、N3?Nn,——各样内的个体数;n —— 样方的个数)

【例2】若对面积 100m的地块进行调查,设10个样方,每一个样方所代表的面积为多少m ?10个样方(均为1m×1m)调查的结果是某植物个体数依次为:12.18.15.16.15.13.15.11.12.13,则所调查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是多少?( )

A、10、18 B、10、14 C、1、15 D、1、14

解释:样方是代表所选地的特征 所以面积小 具有所代表土地的所有特点 便于测量所以 每一个样方所代表的面积为 100/10=10;种群密度=(N1+N2+N3+N4+?+Nn)/n =(12+18+15+16+15+13+15+11+12+13)/10=14 ⑧ 适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2

2

2

如果现在需要估算一片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吗?

过渡:如何来调查这片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呢?

像这种动物生活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的,我们常用——标记重捕法。

B:标记重捕法(重要)

① 方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

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绝对估计。(课本62页) ②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记录标记的个体数N1

重捕并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个体数量(N2)及其中被标

记的个体数(N0),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N N2 计算出N 计算种群密度:利用公式

N1 = NO 【例3】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鼠,将其放回原来的活环境中,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鼠12只,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

A.46只 B.25只 C.12只 D.96只

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标志重捕获法是常用到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记作N,其中标记数为M,再捕个体数为n,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为m,则N:M=n:m,所以N=Mn/m=46*25/12≈96(只)。 ③ 注意事项:

a.标志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 b.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c.标志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

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所以本方法的使用条件:① 标志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均匀,与未标志个体被捕机会相等 ② 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及迁入或迁出

④ 适用范围:多用于活动范围大和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和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等其他特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

提问:在不同的时间、季节里来估算这片草原上野兔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使密度发生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总结:既然种群是所有个体的集合体,肯定会不断的产生一些新个体,同时也会不断有个体死亡,所以研究种群还必须了解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它也是种群数量的一个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不变; 出生率

小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主要的生物因素,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影响也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进行的。

教师:利用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解释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以及动物灭绝的情况 (3).与生活联系: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提问:我们知道冬天大雁为了避寒,会迁徙到南方,那这种迁徙对北方和南方大雁的种群密度有什么影响呢?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迁入率

(3)意义: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与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种群的一个特征。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过三个阶段,幼年、成年和老年,同样,种群也具有这样的年龄阶段,我们把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称为种群的年龄结构。

提问:种群的年龄结构对种群密度有无影响呢?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2)可分为三种类型: 、 、 。

A B C

(3)完成下表: 种群 A B C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群特点 幼儿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各年龄段个体数接近相等 幼儿个体很少,老年个体很多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4)意义: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预测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例4】.下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 ) (表示幼年个体,表示成年个体,表示老年个体)

A B C D

解析:从上图中可看出:A种群属于典型的衰退型,即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则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B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C、D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会保持相对的稳定。答案:A

【例5】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间( )

A.增长速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解析: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时,种群增长速率约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差不多;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不是均为零。答案:D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①雌雄相当型,如:自然界中的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猪、鸡)等; ③雌少雄多型,如: 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知识秘诀:

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分析

(1)城市人口的剧增——→是由迁入率大于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市人口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引诱剂释放到稻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配——→降低出生率。

三、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除了数量特征以外,还存在空间特征。组成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直接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大小和密度 直接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影响数量变动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迁入率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直接影响 迁出率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照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 图1、均匀分布 图2、随机分布 图3、集群分布

同学们,以上我们学习了种群的几个特征。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未来变化。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反思】:

·7·

第三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属于种群范围的是( ) A.一个水池中的所有生物 B.某温室中栽培的所有花卉 C.一个水池中的所有蝌蚪 D.某城市中的所有人口 2.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西双版纳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B.太湖中的全部鲤鱼 C.大兴安岭中的全部林木 D.东海海洋中的全部水藻 3.下列生物同时生活在一座大山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大大小小的山羊 B.各种毒蛇 C.所有杂草 D.整个昆虫动物 4.下列动物调查研究中,不可用样方法获得种群密度的是( ) A.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密度 C.某地区蚯蚓的密度 D.某地田鼠的密度 5.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每年新增人口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某地区每平方米草地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D.某河流中每平方米鱼类的数量 6.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C.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7.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能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A.蒲公英 B.马尾松 C.蚯蚓 D.野兔 8.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需用重捕标志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A.田鼠 B.野兔 C.狼 D.蚜虫 9.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0.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是( ) A.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群落 C.一个个体 D.一个种群 1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

12.松林防治松毛虫 害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及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是 ( ) A.竞争和共生 B.捕食和共生 C.捕食和寄生 D.寄生和捕食 13.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是10% D.群落结构太复杂

14.当大量的N、P流入河流后,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下列曲线中能代表沿河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的可能变化的是( )

D C A B

注:横坐标代表沿河距离 纵坐标代表生物数目 “ 实线 ”代表浮游动物 “ 虚线 ”代表藻类 15.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昆虫,该昆虫的种群密度在短时期内倒出现( )

·8·

A.先减少后增多 B.大量减少 C.大量增多 D.无显著变化 16.下图为某一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试分析该生长曲线中哪一段表示食物生存空间最可能成为该鼠群增长的限制因素( )

A. CD段 B. DF段 C. BD段 D. EF段 17.人口增长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主要取决于人群的(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18.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密度愈来愈少( ) A.种群中的年龄结构合理适中 B.种群中的幼体数少,中老年个体数多 C.群中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内雄性个体趋于不育 二、非选择题

2

1.如果调查一块100m的狭长地区草地中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以10个样方10个小组分别统计一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株数(株2/m) 1 0 2 3 3 3 4 2 5 2 6 3 7 3 8 9 9 4 10 3 ⑴那么此调查用样方法调查时,样方的大小一般以 为宜 ⑵随机取样时,取样方法以 为好.

⑶如果有两组是经过询问所报有数据,不真实,那么这两个组可能是 组。 ⑷该地区蒲公英种群密度应为 . 2.试根据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下图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的一种类型,问 ⑴ 此图所示为 型的种群

⑵ 此图中的某种群中的 个体多, 个体少。 ⑶ 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种群)组成相似,所以在以后一 老年 段时期内,我国人中发展趋势为 。

⑷ 我国实行 人口政策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 中年 目前人口增长已进入6?的低生育水平,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将在较长时期内仍保持 增长。 幼年 4.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 ♂ ♀ ♂ ♀ ♂ 老年期

成年期

幼年期

A. B.. C..

⑴ 图中A表示种群的 型,A图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此时 大

于 ,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⑵ 图中B表示种群的 型,B图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其中

和 相近。

⑶ 图中C表示种群的 型,其年龄结构特征是 ,种群密度的发展趋

势是 。

⑷ 三图中的雌雄性别比例约为 。

5.下图为牛群和鸡群两个种群存活曲线,据图分析说明: ⑴ 若曲线Ⅰ为某养牛场的牛群,表示该牛群属于

型,因为该牛群中 个体很多,而

很少。则该牛群的种群密度会 ,表示该养牛场经营正常兴旺。

⑵ 曲线Ⅱ是某养鸡场的鸡群,属于种群的 型,该鸡场进入

经营危机状态。因为 太少 死亡太多,经营必须采取的措施是留下 鸡,处理掉 鸡,保持 鸡多 鸡少的性别比例;或购入或孵化大量

鸡,加以良好的饲养管理,使之有很高的 ,让鸡群转化为 型。

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X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头(计算公式是N:[a]=[b]:[c])。 A.30 B.32 C.64 D.96

(2) 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 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

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上图。据图分析:

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 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 型,

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4) 若某种群有成鼠。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

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头。

n-1n+1nn-2

A. a×8 B. a×8 C. a×8 D. a×8

(5) 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

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下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0·

[巩固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1.B. 2.B. 3.A. 4.D. 5.C.

6.B. 7.D. 8.D. 9.A. 10.D.

11.A. 12. C. 13.A. 14.B. 15.B. 16.D. 17.C. 18.A.

二、非选择题:

1.①1m2

的正方形 ②等到距取样法 ③1及8 ④3株/m

2

2.(1)男性产生两种精子数目相等,且与卵细胞结合机率相等(新生儿男女比例接近1∶l)(2)出生率迅速增高,属增长型 (3)衰减型 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效果

3.⑴增长 ⑵幼体 老年 急剧增长 计划生育 持续

4. ⑴增长 幼体个体数目多 老年个体数目少 出生率 死亡率 越来越大

⑵稳定 幼体个数和成体个数目相当 出生率 死亡率

⑶衰退型 老年个体数多 幼年个体数相对地少 越来越小 ⑷1∶1 5.⑴增长 幼体和成年体 老年体 越灰越大

⑵成年鸡 幼年鸡 育龄 老龄 母 雄 幼鸡 存活率 6. (1)D (2)B、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5)C

[巩固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1.B. 2.B. 3.A. 4.D. 5.C.

6.B. 7.D. 8.D. 9.A. 10.D.

11.A. 12. C. 13.A. 14.B. 15.B. 16.D. 17.C. 18.A.

二、非选择题:

1.①1m2

的正方形 ②等到距取样法 ③1及8 ④3株/m

2

2.(1)男性产生两种精子数目相等,且与卵细胞结合机率相等(新生儿男女比例接近1∶l)(2)出生率迅速增高,属增长型 (3)衰减型 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效果

3.⑴增长 ⑵幼体 老年 急剧增长 计划生育 持续

4. ⑴增长 幼体个体数目多 老年个体数目少 出生率 死亡率 越来越大

⑵稳定 幼体个数和成体个数目相当 出生率 死亡率

⑶衰退型 老年个体数多 幼年个体数相对地少 越来越小 ⑷1∶1 5.⑴增长 幼体和成年体 老年体 越灰越大

⑵成年鸡 幼年鸡 育龄 老龄 母 雄 幼鸡 存活率 6. (1)D (2)B、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5)C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一)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 “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书〗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quadrat method)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

1

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n/n。

〖探讨的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提示: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4.提示: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5%以内。如果超出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讲述2〗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od)

标志重捕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绝对估计。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板书〗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2

〖板书〗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immigration rate or emigration rate.

〖板书〗四、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类型 增长型 种群构成特点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发展趋势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图示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提示: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

2.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sex ratio是指种群众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板书〗五、种群的空间特征 〖小结〗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种群密度 影响数量变动 性别比例 决定大小和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3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这样,种群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Nt+1=Nt+(B-D)+(I-E)

(Nt是时间t时的种群数量,B、D、I、E分别是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个体数,Nt+1是一个时期后、时间t+1时的种群数量,则有出生率=B/Nt;死亡率=D/Nt;迁入率=I/Nt;迁出率=E/Nt。)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233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