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2)》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学会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2、 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关系,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准备:挂图与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出示复习题(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题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题)
80÷40= 150÷30= 172÷30= 250÷20=
2、让学生用口算前两题,笔算后两题,然后组织交流结果,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引出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二、探究发现,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p3的挂图,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在没有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算420÷30=的结果大约会是多少?
尝试让学生进行计算420÷30=?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明算理。关键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接下来该怎样算?
最后让学生自己验算,检查自己的计算的正确性。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并让2位同学进行板演;
(2)、组织交流计算方法和校对结果,有错误的要改正;3、并让学生任意选择一题进行验算,并交流验算结果。
3、总结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对比复习题和例题以及试一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运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三、巩固和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第1题,然后交流结果并自由选择1题让学生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第二题中三个算式中错误的地方,再把找到的错误和同桌交流后集体总结,最后把错误改正过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交流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自己默读第四题理解题意后让学生完成表格,然后集体交流,并让学生对比结果后找到自己的新发现。
5、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读题然后列式解答完成第5题。
四、总结运算方法。
五、完成课堂作业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1)》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难点: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及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师生交谈: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喜欢咱们的新课本吗?新课本里面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数学知识等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呢!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学校的图书室瞧一瞧。看看那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数学难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60÷20=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算式并说说这个算式的特点,引出部分课题“整十数”然后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继续板书完整的课题。
2、探究口算方法。
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同桌互相交流算法。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结合回答,适当板书。)
小结:60÷20时可以由乘法20×3=60,想到60÷20=3;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4、探究笔算方法。
启发思考: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
鼓励学生试一试,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算法。
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学生回答:“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
引导学生补充完整课本上的答句,意识到这是解题的一部分。
5、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
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说说笔算过程,提问:第1题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提问:第1题计算时和例题有什么不同吗?(有余数)
追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些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6、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7、进行验算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验算。
互相交流评价。
三、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明白低单位到高单位要除以进率的算理。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
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交流思考方法,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73个一元就是多少元?
要求最多能换多少张10元纸币也就是求什么?(也就是求73里面最多有几个10)
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问。
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继续完成第二问。
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体订正。
四、师生共同总结
回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总结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五、完成《课堂作业》。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1)》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教课书P6
教学目标:
1、在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
2、在学会试商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初步学会计算的方法;
3、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与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出新知
1、出示估算题请你估计下面式子的商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510÷90922÷40756÷80
先让学生说说估计的商是几?然后交流是怎么想的?
2、出示引导题【教师拿一本书说】老师手里的书共192页,现在老师决定每天看30页,你觉得我能看几天,还多几页?
【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式并估算结果,集体交流后,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那如果老师现在决定每天看32页的话,那我得看几天,还有没有余下的页数?请同学们先列出算式先不要解答。
4、学生列出式子后,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和刚才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要求学生也来估算一下,商是多少?你是怎想的?
2、交流个人观点后,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并尝试完成计算。【初步理解试商的基本方法】
3、集体交流计算结果后,组织验算
4、教学“试一试”(1)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讨论这回应该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组织讨论结果,说明为什么看作40来试商;
5、交流试商结果后,再让学生完成计算。
6、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对比着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自己说一说应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最后再计算,并要求验算。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五、完成《课堂练习》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国标版第七册 认识平行”,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国标版第七册 认识平行
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感知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平行线,并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等工具作出平行线
3,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方格纸,白纸,直尺,三角板
一,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张纸,我们的同学手中也有,如果把这个面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 新课:
认识平行
请你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画出两条直线
教师巡视:选五,六名同学在教师发的纸上画,然后随意贴在黑板上(若没有出现平行一组:老师也画了两条直线)
你能把它们分一分吗
自己思考30 秒(2)小组内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
正确的一种
不正确的一种(板书相交)
它们相交吗 根据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的特点,我们来延长看看(教师延长)怎么样
你能帮它们重新分一分吗
学生很容易分
5,象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6,什么是平行呢 (课件演示不相交的一组)象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小黑板出示)(课件出示一组平行线a b )教师:一条 a ,一条b,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概念.a是b 的平行线,还可以怎样说 再请一位学生完整的说
(课件演示:加一条c)除了ab互相平行,你还能说出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7,过度:刚才我们学习了平行,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平行的例子吗
教师举例:老师先来举个例子:黑板的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请三位同学说)
8,(出示地铁图片)你能在这个图片中找到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请学生教鞭指一指)
9,(出示象棋图片)这是什么 你能找出平行吗
10,过度:刚才我们在图片中找到了互相平行的例子,你能在图形中找到吗
(课件)书上41页练习3(学生快速指一指)(教师同步课件演示)
(课件)书上41页练习5(学生读题,请学生教鞭指一指)
二,画平行线
过度:刚才我们找到了生活中,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下面你能在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学生自己想一想
小组内说说你打算怎样画
学生自己画
学生汇报:请两位同学上来画
老师也想画一组平行线,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画的吗
教师师范作图:先用三角板的这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画完后按住不动,再用直尺靠住三角板的这条直角边,按住不动,这时候移动三角板,可以往上移也可以往下移,通常我们往下移,移到这儿,按住三角板画一条直线.这样一组平行线就画好了,你会了吗 照老师刚才的画法画一组平行线
学生画平行线,画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下画一画
如果老师已经帮你画了一条直线,你会画出它的平行线吗 学生打开书画;画完后请两位同学上来画一画
过度:刚才这位同学画的这条直线在这儿,老师马上把他画的擦掉,你还能在这儿画出他的平行线吗 要和刚才那位同学画的位置一样,你有什么办法 (做个记号:点一点)
(教师擦掉,点上点)打开书画一画,画完后请两个同学上来画
小结:
你想和你的同学说些什么
机动题:折一折量一量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数学第七册年、月、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月、日》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第44—46页,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大月、小月的记忆和掌握。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年历卡,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 了解学生的知识
1. 大家对年、月、日肯定不陌生吧?你知道哪些,能告诉大家吗?
2. 大家知道的可真多。下面把你们小组得到的结论写在卡纸上,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
3.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4. 教师取出几张贴在黑板上。
5. 大家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真了不起。让顾老师大吃一惊。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些话对不对?
6. 这是谁写的?读给大家听!对吗?(一年12个月)
什么是大月?(每月31天的)那你们观察一下手中的年历卡,哪些是大月?有几个?
什么是小月?(每月30天的)那你们观察一下手中的年历卡,哪些是小月?有几个?
大月和小月一共有多少个?(11个)怎么少了一个?是哪一个啊?(二月)
教师随意放。对吗?它是大月吗?是小月吗?(不是)因此我们把它放在下面,因为它很特殊,我们来看看大家对二月有了哪些了解?
二月怎么一会儿28天?一会儿29天?到底是几天啊?
你手中二月是28天的举手;你手中二月是29天的举手。果然是真的啊!!你们真厉害!!
一年365天,这句话对吗?怎么还有366天的啊?谁能告诉大家怎么回事吗?
原来还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啊?
随意的摆!对吗?谁知道应怎么摆才正确?学生上来摆!是这样吗?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月里面包含着这么多的知识啊!!
板书完整了吗?还缺少什么啊?
那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教师取出1~12月份,学生报出大月还是小月。
7. 大月、小月排的这么的乱,你们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啊?
(1)讲授左拳记忆法,也可由学生来教。出示幻灯片一起数一遍。
(2)为什么月份的天数这么乱啊?为什么七月和八月都是大月呢?介绍小故事!
(3)刚刚大家提到了平年与闰年,那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原来可以看二月份的天数来判断,如果是28天,那么是(平年)如果是29天,那么是(闰年)。
还可以用年份除以4来判断。教师板演,果然真的啊!!你好厉害啊!!
那大家用这个好办法计算一下你手中的年份是什么年?
学生计算。有问题吗?不一样的发现吗?
记录年份,怎么回事啊?明明除以4没有余数,怎么却是平年呢?有谁知道原因啊?
(1) 那你知道为什么整百年份要除以400吗?其实除以4和除以400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有趣的地理知识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2) 大家可以观察这些年份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整百年份)
一般的年份是除以4而整百年份需要除以400。有同学觉得这样好麻烦啊?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有趣的地理知识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原来四年里就有一个闰年。但由于整百年份的特殊要求所以通常四年一闰。
8. 下面自己看书44页与45面,找找看还有哪些知识是顾老师没有讲的?
学生看书并介绍世纪与季度。教师出示。
三、练习
1. 四月、六月、八月都是小月。(错。八月是大月)
2. 7月1日的前一天是6月31日。(错。六月是小月,只有30天)
3. 1992年的上半年有182天。(对。通过计算可知:31×3+30×2+29=182)
4. 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对。28÷4=7)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许多知识。介绍年、月、日的由来。如果你还对年、月、日的知识很感兴趣的话,不妨课后自己也去读读相关的知识。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展示台展示例1、例2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展示第1页上的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书第2页上的“试一试”。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多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书第2页中间的“试一试”。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下面的“议一议”“试一试”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第3页课堂活动。
⑴先让学生说一说。
⑵正确计算。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议一议”。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第6页第5题。
第3课时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第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第3题。
出示第3题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4)即时练习。
2、教学书6页上的第4题。
出示第4题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与3、4题类型的题让学生练习。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书第6页第7题。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中的习题及。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
指导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书第6页上的第6、8题。
1、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运算顺序。
2、第8题。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题意,再列算式。
全班交流。
三、全课小结
对本节课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第1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
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3)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猜一猜。
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数位。
(2)认识数位分级。
师: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
(3)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①小组讨论。
让学生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三、巩固练习
提问:
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
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
3、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1题
第2课时: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10页例1、例2,“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
2、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的读法。
难点: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读一读单元导入图的文字内容,从而导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读一读。
先让学生读一读以下两个数:592、328。
再出示例题的数位顺序表和数:5920000和3280000。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指定学生读和学生自由读。
(2)、议一议。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怎样读这些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读法。
(3)指导学生讨论第14页的“想一想”。
2、教学例2。
出示例题。
(1)、读一读。
让学生根据提示,读一读书2050006和10002008这两个数。(采用个别读和全班齐读形式)
(2)、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读307000490和1800020000这两个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听、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及时纠正错误的读法。
(3)、议一议。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接着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读一读”中的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强调读多位数时,先把多位数分级,再读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2、3、4题。
第3课时: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2页的例3、例4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读法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写法。
2、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3、培养类推、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的写法,学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难点: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里填上﹤或﹥。
290()300456()480
3700()37202223()2229
提问: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先让学生看一看前两道小题,想一想含有万级的多位数应怎样写,并与同伴交流想法。
学生独立写出“七亿”这个数,并与同伴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写多位数时,也应从最高位写起。
2、即时练习。
完成“写一写”。
先让学生看前两道小题,想一想,含有0的多位数应怎样写,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独立写出“五千万零四”这个数,并与同伴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议一议。
提问:怎样写多位数呢?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4、教学例4。
(1)让学生独立尝试,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写数。
三百零四万零七十写作:
四亿零三百万零二写作:
三千万零三写作: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89898和101010173544和73579
四、全课小结
写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5题
第七册教案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查字典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
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
本第5题。
笫3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数的认识(一)、小数、三步运算和应用、统计表和条形图。
(一) 数和运算的教学
1、分数的认识;2、小数;3、混合运算;
(二) 统计图表的教学
(三) 数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2、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计算式题,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和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 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措施
(一)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五、教学进度
略。。。
教学重点:
1.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2.体会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了解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2结合课文明白完善的意思。
3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二、导入
1.(课件)自读全文,思考:你对李时珍有了哪些了解?
2.哪个内容是最主要的?(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哪几段写了这一过程?(35)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原因过程结果)
2.原因是什么?自读第3自然段,概括说说旧书有几个缺点?(不全、不细、不对)
3.为什么说比较完善,不说十分完善?比较是相对谁说的?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细、更准)
5.默读课文4、5自然段,李时珍是怎么做的?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特别受感动,画下来。(课件)
(上万里、千百个数字说明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数字说明方法?(27年,几国)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课件)再读
四、总结
1.这27年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过程。(课件)
2.把你心中的感动用以下句式说说:(课件)
3.作者怎样评价他?(板书:伟大)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总结。
五、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习作1(写作指导课)
习作1(写作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自己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2、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4、拟题,完成初稿。
5、组织修改。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说勤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3.说勤奋(使用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一册汉字笔画
hénɡ
shùwān
hénɡzhé
diǎn
横
竖弯
横折
点
shùwānɡōu
piě
nà
hénɡzhéwānɡōu
竖弯钩
撇
捺
横折弯钩
shù
shùɡōu
hénɡzhéɡōu
shùzhézhéɡōu
竖
竖钩
横折钩
竖折折钩
shùzhé
hénɡpiě
tí
xiéɡōu
竖折
横撇
提
斜钩
hénɡzhéxiéɡōu
hénɡɡōu
piězhé
wòɡōu
横折斜钩
横钩
撇折
卧钩
piědiǎn
hénɡzhétí
shùtí
hénɡpiěwānɡōu
撇点
横折提
竖提
横撇弯钩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七册《练习二》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素质练习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90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