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各数再加多少100?(口答)

18 24 37 45 53 66 72 89

学生一边口答,老师一边在各数下板书出另一个数。

提问:每组两个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和各是多少?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指出:如果两个数个位上数的和是10,十位上数的和是9,就正好凑成100。

2.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3.什么叫做加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

4.引入新课。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就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同学们要弄清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用简便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2)教学第(1)题。

板书出算式。

提问:这里三个数连加,哪两个数可以先凑成整百数?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可以这样想:137和63可以凑成200,应用加法的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

简便计算的过程应该怎样写?(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注意强调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时要加小括号)

追问:这里的计算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连加题按顺序算要用笔算,现在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加另一个数只要用口算,这种方法就比较简便。

(3)教学第(2)题。

板书出算式。

我们继续用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的方法来看第(2)题。

提问:这道题里哪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数?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要先算118加182,应先把它们的位置怎么样?[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接下来怎样算才比较简便?[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小结:从例3可以看出,如果在加法里有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先加,再与其他的数相加,这样算比较简便。

2.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第2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2)提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一般先把哪两个数相加?

(评析:这里的提问是为了揭示加法里简便算法的一种规律,便于学生掌握方法。) .

3.进一步研究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过去口算57+28是怎样算的?

板书: 57+28

=57+(20+8)

=(57+20)+8

=85

提问:以前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实际上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应用的?

(2)教学“试一试”。

我们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实际上应用了加法结合律:把一个加数看成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的和,再应用加法结合律,先加几十,再加几。现在,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试着应用加法结合律口算157+104。(板书:157+104)

提问:怎样应用加法的结合律来口算?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试做,老师巡视辅导。学生口答口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口算是怎样想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结: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又比一个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与几的和,应用加法结合律,先加几百,再加几,这样可以用口算,比较简便。

4.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第1小题哪个数接近整百数?第2小题呢?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两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当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又稍大一点时,可以怎样口算?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第4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每组一道题。

集体订正。

(2)提问:每一组里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对照第一个算式,第二个算式实际上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个算式计算比较简便?

指出:这里的加法简便计算,就是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两个数先加起来,再接着计算。

2.练习十三第5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里要把哪两个数先加使计算比较简便,这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练习十三第6题第一行。

指名学生口算得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一个加数如果接近整百数又稍大一点,可以用口算,方法是先加整百数,再加几。

说明:用简便方法计算,以后熟练了可以直接口算写出得数。但现在还是要一步一步根据运算定律,把过程写出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5题,第6题第二行。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7、8题。

编辑推荐

《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汇总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练习题

1、36+()=85+(),这里运用了()律,用字母表示为a+b=()。

2、在笔算加法时,可以应用加法的()律进行验算。

3、325+53+75+147=(+)+(+)

4、561-128-72=561-(+)

参考答案

1、36+(85)=85+(36),这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在笔算加法时,可以应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验算。

3、325+53+75+147=(325+53)+(75+147)

4、561-128-72=561-(128+72)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30例3及练习五5—7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来说一说?
(说说其意思,或字母表达式)a+b=b+a(a+b)+c=a+(b+c)
2、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验算)。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面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多媒体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1)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在整百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律,先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的运用,本环节可大胆的放手学生,让其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五第5题,生独立计算,回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成功欲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五第6、7题,生独立计算,回报交流。
3、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使式子运算更简便.
365+423+35+77=(365+)+(423+)
34+242+366+58=(34+)+(+242)
27+325+75+473=(27+)+(+75)
489+222+511+178=(489+)+(+178)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提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不足
在教学中有的同学不能跟上教学思路,在回答问题时表现的似懂非懂,没能够及时点拨。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教材第116页例5 ,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 - 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 - 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 + 0.1-(4.9 + 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的例5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七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58页的口算练习(6)的前14道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6)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十0.5 0.5十3.2

(4.7十2.6)十7.4 4.7十(2.6十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L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l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1.做第l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十0.1一(4.9,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的教案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

=192+96=200+88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a+b)+c=a+(b+c)

四则运算意义和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l页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应用,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算法。通过复习,要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系统地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进一步认识一些运算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运算的定律、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75—20=

提问:你能说出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出示加法定义)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两道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出示减法定义)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

谁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出示乘法定义)根据乘法的意义,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吗?什么叫做除法?(出示除法定义)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且从上面的每组题可以看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我们能不能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呢?请看期末复习第1题。

2.四则运算意义的应用。

(1)请同学们先看第(1)题。谁来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加法应用题?

谁能根据编出的加法应用题来编两道减法应用题?(指名学生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题都是已知加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2)请同学们再看第(2)题。谁来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乘法应用题?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出两道除法应用题?(指名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乘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来编出相应的应用题,知道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要用四则运算来解答。为了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学过的运算定律。

三、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整理运算定律。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a+b=a+b

axb=bxa)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个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板书(a+b)+c=a+(b+c)

(axb)xc=ax(bxc)]

哪位同学看着这两个字母式子说说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字母式子(a+b)xc=axc+bxc(板书)表示什么运算 定律?你能说出这个式子的意思吗?它与乘法的结合律不同在哪 里?

说明:乘法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乘法结合律只通过结合改变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后是求两积之和。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学习过哪些运算的规律?(让学生 口答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提问:这些运算的定律或规律有什么实际应用?

2.简便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第3题。

(1)指名学生板演第1~3行左边三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1~3行右边三道题。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道题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出过程和结果,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注意结合264—198的计算,提问学 生:为什么减去200后要加上27)

(3)指名学生板演第4行的两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第1小题连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想到把6和4交换位置?

第2小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

(4)谁来说一说,125x48(板书)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板书简便计算过程)为什么要把48看成8x 6的积?

指出:这里把一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乘法的结合律来计 算比较简便。

现在请大家来看一看5600÷16,(板书)能不能把哪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运算的规律使计算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00÷(8x2)

提问:为什么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结:我们在计算式题时,有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还能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吗?你 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习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作业做复习第3题最后两行。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的教案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复习课导学案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复习课审核人:数学组(六)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大性质。
2、认真地审题,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导学流程



新知识导图:(用字母表示出来)
1、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2、乘法的运算定律
3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



导练简算
(1)628+182+472+18(2)624-85-15

(3)45×11×2(4)96×101-96

(5)3400÷25÷4(6)723-(123+159)





一、填空我最棒
1、26+285+315=26+(285+315),此题运用了()律。
2、7×4×6×25=7×6×(4×25),此题运用了()律,也运用了()律。
4、1200÷(12×25)=1200÷12÷25,这样计算是根据()。
简算
1、444-56-442、101×147-147

3、25×164、88×125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编写人:张高锋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导学流程



新1、复习数位顺序表: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即10个0.1是(),()个0.01是0.1,()个0.001是0.1.
2、复习小数的性质:()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3、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4、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从高级单位名数到低级单位名数是()进率,小数点向()移动;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是()进率,小数点向()移动。
5、复习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①近似数末尾的零能不能去掉?()
②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
③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④精确到百分位表示保留()位小数。


导练㈠填空
①由6个一,5个十分之一和8个千分之一组成成的数是()读作()
②0.26里面有()个0.01,0.45是由()0.1和()个0.01组成
③6.53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㈡判断。
①大于3小于4的小数有9个.()②三位小数大于两位小数。()
③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都比1小.()④整数都比小数大。()
(三)单位换算。
94507=()万6804300000=()亿437=()万0.45平方米=()5元7角2分=()元30厘米=()米5吨50千克=()




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米30米=()千米10元3角4分=()元9吨90千克=()吨
8.04吨=()吨()千克()克=345千克27公顷=()平方千米
1.25公顷=()平方米0.58平方米=()平方分米8米6厘米=()米
解决问题。
1、10千克鲜鱼可以晒3.6千克鱼干,1吨鲜鱼可以晒多少千克鱼干?

2、一块菜地有300平方米,每平方米可以收白菜24千克。一共可以收白菜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编写人:张高锋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流程



新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总结:()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导练1、用下面三组边组三角形(单位:厘米)
(1)6、7、8.(2)4、5、9。(3)3、6、10

2、我们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1、练习十四2、3题

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12厘米和9厘米,那么第三边可能是多长?

4、下面的三组纸条的长度,哪个能拼成三角形?
(1)5、9、4.(2)8、12、9。(3)6、7、15。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1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测----实验----结论,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导学流程



新三角形的意义:()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


导练学习59页例1
(1).观察(59页)图形;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填表:
观察五个三角形各内角和的大小,并照样子填写下表。
(1)(2)(3)(4)(5)
锐角个数3
直角个数0
钝角个数0
(1)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不同点:(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大小,可以把上面的这些三角形分为()类:
每一类分别叫做()三角形、()三角形、
()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判断: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4)、直角三角形中可能有两个直角。()
5)、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6)、一个三角形,最小的角是46度,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7)、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0度,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2编写人:张高锋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导学流程



新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大小,可把三角形分为几类?
()叫做锐角三角形。
()叫做直角三角形。
()叫做钝角三角形。


导练一、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有一个角是120。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①钝角②直角③锐角
2、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①1②2③3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①等边②直角③钝角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30°、75°,这个三角形是()。①锐角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③等腰锐角三角形
二、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1、求下面各角的度数。(每题6分)
(1)∠1=27。∠2=53。∠3=()这是一个()三角形。
(2)∠1=70。∠2=50。∠3=()这是一个()三角形。
2、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35。∠2=()
(1)∠1=28。∠2=()
(1)∠1=47。∠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六)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六)”,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请看大屏幕(播放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师:老人心里暗自得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猴子一天得到的栗子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师:你能用算式来说明吗?

生1:3+4=4+3

生2:3+4=7 4+3=7

师:3与4在加法运算里我们叫做(加数)、7叫做(和),在加法计算中还有很多奥秘,这个故事中就存在着一个加法运算定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加法运算定律》,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1)师:“五一”小长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4)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

师: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

师:观察这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加数相同,但位置不同。

师:观察两个等式右边的和,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等式的和相同。

师:两个等式的和相同,那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两个等式的左边连接起来?

生:40+56=56+40 (屏示等式:40+56= 56+40)

3.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举出的等式:)

生:35+53=88 53+35=88所以35+53=53+35我认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这个猜想是对的。

生:1000+1=1001 1+1000=1001 1000+1=1+1000我认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这个猜想是对的。

生:我举得是关于0的例子,因为0+50和50+0和都是50所以0+50=50+0我也认为这个猜想是对的。

师:你们的验证结果也是这样的么?

生:是的。

师:像这样的例子会有多少个呢?

生:无数个。

师: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不能一一记录下来,可以用……

生:省略号表示。

师: 其实这个规律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板书)中一个重要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板书)请看(出示3)

师: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和有效,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交换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

生1:a+b=b+a

生2:☆+○=○+☆

师:同学们所写的公式都可以很好的表示加法交换律,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用a和b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就可以写成a+b=b+a.在这里a和b可以是哪些数呢?

生:可能是分数。

生:可能是小数。

生:可能是我们学过的所有数字。

师:看来用字母来表示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概括性还很强呢!

5.游戏巩固 (对口令)。

师:83+17= 生:等于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不仅帮李叔叔解决了问题,还探讨出了加法交换律并能在游戏中运用它。李叔叔听说你们这么厉害,想再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请看(出示6)李叔叔需要咱帮什么忙? 在情境图中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呢?根据你整理出来的信息,老师画了这个线段图来表示,第一段表示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段表示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段表示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总的呢就表示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有三部分,你打算先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动手试一试。

生: 88+104+96=288(千米)

师:你这样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了明确表示先算前两个数,咱可以给它俩添个小括号。

师:还可以先求什么?(求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加上第一天骑的路程)现在算式怎么列?

生: 88+(104+96)=288(千米),

师:现在括号加在了什么位置?表示什么?(先算104加96),也就是……

两道算式都能求出李叔叔三天骑的路程是288千米,两道算是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他们连成一个等式。(出示等号)

2.比较异同点。(屏示: (88+104)+96= 88+(104+96))

师: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三个加数不变,位置没变,运算顺序变了,结果不变。

师:运算顺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师:那现在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呢?能说说吗?

左边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都怎么样?(不变)。

3.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

像这样举出的例子,被同桌证实和不变的举手!有没有同学举出的例子左右两边和不相同的?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省略号)

5.归纳加法结合律。

师: 看来,我们的发现不是巧合,三个数相加一定有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师: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请看(出示7)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现在需要几个字母?(3个,a、b、c)

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a+b)+c=a+(b+c))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第一关 现学现用

1. 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5+- =36+-

(27+38)+62=27+(-+-)

560+(140+70)=(560+-)+- 18+(32+-)=(18+-)+24

第二关 火眼金睛

2.请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并说说你的依据。 (1)83+315 A、64+(73+37)

(2)(87+42)+58 B、315+83 (3) (64+73)+37 C、87+(42+58)

第三关 快速反应

3.如果你认为屏幕上两个算式得数相同,你就起立证明自己的观点,看谁反应快!准备!

130+(70+4) (130+70)+4 (84+68)+32 84+(68+23)

(480+69)+425 480+(96+425)

4、学以致用: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书店,看见儿童读物书架上的标价如下:科技书:128元/套 文学书:143元/套 连环画:72元/套

爸爸看后很快说出了这些书的总价,我真羡慕爸爸,他是怎样算得又快又好呢?

生:列式计算,交换143与72的位置,先算128与72的和,正好是200

师: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研究的内容!

四、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率 加法结合率

3+4=4+3 (88+104)+96= 88+(104+96)

....... .......

a+b=b+a (a+b)+c=a+(b+c)

提出猜想-- 举例验证 --总结规律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二十)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二十)”,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二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在以前的数学计算中有相应的认知基础,但并没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利用主题图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举出例子,总结归纳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学会用字母来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原来学生只知道可以这样做,现在又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加深了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骑过自行车吗?骑过多远呢?骑自行车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

师:骑自行车既有益健康,又环保,有位李叔叔也爱骑自行车,到处去旅行,请看屏幕。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3)学生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56+40=96 40+56=96)

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2.教学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如果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a+b=b+a。

3.思考,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吗?

3+4+5=4+3+5

4.巩固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适当的数。

65+145= + 109+31= +

44+98= + 346+273= +

学生回答。

5.应用加法交换律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 )+29 128+( )=15+( )

( )+( )=323+186 54+a=(a)+( )

指名回答。

6.课堂练习,填一填(课件出示)

(1)两个加数交换(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2)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验算加法。

(3)加法交换律字母表达式:a+b= +

(4)59+62=62+

(5)78+a=a+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1).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3).学生思考,指名列式。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我们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吗?(生答:可以)

88+104+96=88+(104+96)

2、课件出示下面算式,先计算,再说说他们的关系。

(1)(69+172)+28○69+(172+28)

(2)155+(145+207)○(155+145)+207

师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3、教学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三个数相加,先把( ),或者先把(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2)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 )中填上适当的数。

(1)138+(62+365)=( + )+365

(2)( +358)+ ( )= 198+( +42)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

2.师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

字母表示: a+b =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 (a+b)+c=a+(b+c)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十三)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十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十三)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什么题能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复习

指名学生用语言叙述什么叫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 指名学生谈一谈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用途。

3、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加法运算定律能够简化计算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简化计算呢?

生:不是。

师:那到底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我们能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授

1、 出示例3

师:李叔叔计划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李叔叔对自己后面四天的行程做了一个详细的安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叔叔的计划。

2、 分析题目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所含信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3、 解题

通过分析,师生共同列式:

115+132+118+85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 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老师巡视,发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顺序计算,二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指名学生叙述两种计算过程,并相机板书。

方法一:

方法二:

5、 比较两种方法

师:同学们,那种方法要更简单?

生:第二种方法简单。

师:那为什么第二种更简单呢?

生:因为第二种方法是整百数和整十数想加。

6、 讲解第二种方法

7、 总结

在加法算式中,如果两个加数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或者百几十的数,那么这个算式能够通过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

练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并讲解。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三)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三)

教学内容:《简便运算(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9页的例1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 具: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及习题,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小汽车、自行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男女各算一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 灯片出示)

第一组(男生做) 第二组(女生做)

136-65-35 136-(65+35)

362-87-113 362-(87+113)

545-149-251 545-(149+251)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

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使问题简单化。(幻灯出示例题)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出算式

3、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4、全班汇报交流,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134(页)

5、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和理由

6、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7、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将例1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幻灯出示)

⑴独立列式计算

⑵指名板演

⑶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抢选“交通工具”)

上一题大家完成得真棒,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来做个游戏

⑴游戏规则:师出示四道题,四组同学每组各做一题,做完后可以抢别的组的,哪组抢的最多就可以优先选择“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小气车、自行车”去旅游。(出示交通工具图片)

470-254-46 528-53-47

545-167-145 628-28-85

⑵公布比赛结果

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交通工具是否满意?

⑷教师适时提出:如果今天咱们班游玩的目的地就在本县,你们哪一组选择的交通工具最合适?

⑸师小结:选择交通工具就像我们选择合适的算法一样,也要根据目的地的远近来衡量,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等等。

2、幻灯出示例1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四、小结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1、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468-132-68”?算算看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34-93-434 653-135-265

85+121+115+79 746-(73+46)

762-62+38 188×125×8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十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十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十二)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在先学的基础上,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3.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和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加法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辨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异同,初步感悟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矛盾,引入新课

1.口算

32+0 1+18 29+60 15+25 41+23 64+26 39+17 28+15

29+16+17+8+12+3+14

为什么不能一下子口算出结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

二、探究加法交换律,建构策略

1. 微课设疑,提出猜想

(1)播放微课中关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2)通过微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2+3=3+2,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出示:2和3交换位置,和不变。

比较两个结论,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仅凭一个例子不能得出结论,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

板书:猜想,?

2.深入验证,概括结论

举例验证(包括用数、文字、图形、字母等多种情况所举的例子)

板书:验证

提示:没有经过计算,直接写上等号的,不是真正的验证方法。

小结:通过验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猜想确实是加法运算中的一条规律。

板书:结论

3.即时练习,巩固规律

26+37=37+( ) 204+( )=59+( ) a+( )=( )+( )

三、学法迁移,探究加法结合律

1.迁移

刚才,我们探究的是两个加数之间的规律,那么三个加数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可以怎样探究?(可以采用“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方法。)

播放微课中关于“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板书:(a+b)+c=a+(b+c),猜想,?

2.验证

砸金蛋:10个金蛋,每个金蛋里都藏着两道式子,边砸蛋边讨论:(1)可否划等号;(2)是否与等式具有相同的特点。

3.分组交流

(1)试一试:每人至少再举两道符合这样规律的等式,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符合。

(2)想一想:你能举出一个反例,说明这个规律不成立吗?

(3)说一说: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4.深化规律

比一比,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45+36)+64=45+( + )

560+(140+ )=(560+ )+a

(2)(64+ )+27=64+( + 27)

提问:横线上可以填什么数?要使等号后面的计算简便,横线上可以填什么数?

(3)29+16+17+8+12+3+14,可以怎么简便计算,分别运用了什么计算律?

五、全课总结,延升思考

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在加法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没有想过,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同学们可以按照今天的探究方法,课后自己继续研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案比的应用”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05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